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3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辽宁省大连二十九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
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11题为单选题,12-14为多选题)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面的答题卡:
1.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A.空气 B.湖水 C.煤油 D.钢轨
2.下列关于某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身高1.65m B.1min脉搏跳动400次
C.体温20℃D.步行速度10m/s
3.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音乐的节奏
4.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5.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6.在雷雨来临之前,先看到电光一闪即逝,紧接着就听到隆隆不断的雷声,这主要是由于()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闪电发生在雷鸣之前
7.如图四个瓶子,吹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A. B. C. D.
8.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通过前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4m/s,通过后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6m/s,则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 m/s B.4.8m/s C.5 m/s D.6m/s
9.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10.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的猎豹最快每秒可跑40米,空中飞行的燕子1min能飞3km,比较它们的速度的大小()
A.燕子速度最大 B.旗鱼速度最大 C.猎豹速度最大 D.三者一样大
11.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12.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应用这一原理的是()
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
B.利用超声波精洗精细机械
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D.加湿器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增加湿度
13.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左车)乙(右车)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14.下列措施中,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A.给摩托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B.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C.利用声呐探测海水的深度
D.在纺织车间工人带上耳罩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5.速度是表示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是.
16.填单位:
①某一同学的身高为1.63
②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是100 .
17.单位换算:
①1.5m=μm
②72km/h=m/s.
18.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人耳刚好能够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dB.
19.“掩耳盗铃”是在处减小噪声;“禁止喧哗”是在处减小噪声.20.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21.小明站在地面上投掷实心球,实心球在空中运动时,以实心球为参照物,小明是
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的.
22.甲昆虫翅膀4s振动了1200次;乙昆虫翅膀1min振动了600次,乙昆虫翅膀的振动频率为,则人耳可听到昆虫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23.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2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
25.小红同学多才多艺,不仅钢琴弹得好,小提琴拉得也很棒.当她用不同的力弹钢琴时,钢琴发出声音的不同.我们依据的不同可以分辨她在在弹钢琴还在拉小提琴.
26.一名男低音在放声高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女高音,则的响度大,的音调高.
27.2011年4月18日全国列车大提速,国产动车组开始正式投入营运,如表是空调动车组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
上海苏州常州南京
到站时间09:5910:4912:00
发车时间09:3010:0310:53
里程/km084165300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从上海到南京所用的时间是h min,
(2)它的平均速度约是km/h.
三、计算题(共3题,28、29题6分,30题8分,共20分)
28.某人乘坐出租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如图为他乘车到达目的地时的车费发票的有关内容.出租车行驶的速度.
29.一列长为200m的火车匀速过桥,整列火车通过大桥用了3min,车速如图所示,问这座大桥长多少?
30.某同学郊游时,用半小时走完2km的路程,休息半小时后,再用30min走完2.5km的路程.那么,他在前半小时的平均速度是km/h,后30min的平均速度是km/h,全程的平均速度是m/s.
四、简答题(每空3分,共6分)
31.夜间学生已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甲同学起身关上了窗户,乙同学索性用棉花堵住耳朵睡,丙同学到歌厅去要求将音量放小,他们减弱噪声采取的途径分别为甲是,乙是,丙.
32.蝴蝶在飞行时不停地扇动翅膀,但我们听不到它飞行的声音,而蜜蜂飞行的“嗡嗡”声却能听到,这是为什么?
五、综合题(共20分)
33.如图所示,甲图中物体的长度是cm;乙图中停表的读数是s.
34.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实验原理是;
(2)实验器材有斜面、垫块、小车、金属片,还有、;
(3)金属片的作用;
(4)斜面不能过高的原因是.
35.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
(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m/s.
(2)如图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
36.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将会发现,.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
(3)此实验说明了.
(4)某同学在做实验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是.
37.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有关.
38.如图所示,敲击音叉,音叉会将泡沫塑料小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在实验中,乒乓球的作用
是.
2015-2016学年辽宁省大连二十九中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11题为单选题,12-14为多选题)请将选择题的答案填入下面的答题卡:
1.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最快的是()
A.空气 B.湖水 C.煤油 D.钢轨
【考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分析】声音的传播速度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在固体中速度最快,液体次之,气体中速度最小.
【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速度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其中在固体钢铁中速度最快,在液体水中速度稍慢一点,在气体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小,观察所给的物质:空气为气体,煤油、湖水为液体,钢轨为固体,因此声音速度传播最快为固体钢轨.
故选D.
2.下列关于某中学生的数据符合实际的是()
A.身高1.65m B.1min脉搏跳动400次
C.体温20℃D.步行速度10m/s
【考点】长度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首先对题目中涉及的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解:
A、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5cm=1.65m左右.故A 符合实际;
B、正常情况下,人的脉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1s,1min跳动的次数在70次左右.故B不符合实际;
C、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故C不符合实际;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1m/s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
故选A.
3.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C.声音的音色D.音乐的节奏
【考点】音色.
【分析】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不同乐器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会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因此我们可以根据音色辨别是何种乐器;
故选C.
4.下列图中,关于刻度尺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A. B. C. D.
【考点】刻度尺的使用.
【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①根据估计结果选择恰当的刻度尺;
②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零刻线是否磨损;
③放置刻度尺要将刻度尺与被测长度紧贴;
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准确读出已知刻度后,在最小刻度后再加上一位估计值.
【解答】解:A、零刻线磨损的可以从其他的整刻线开始测起;但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所以A错;
B、要从刻度尺的零刻线开始测起,所以B错;
C、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侧没有紧贴被测长度,所以C错;
D、刻度面紧贴被测物体,起始端从零开始,故D正确;
故选D.
5.若四次测量一本书的宽度记录为:12.38cm,12.36cm,12.38cm,12.34cm,则这本书宽度平均值是()
A.12.38cm B.12.365cm C.12.36cm D.12.37cm
【考点】长度的测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最小分度值的意义及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的理解与运用.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其数据由准确值和估读值组成,但只准确到分度值所对应的那一位,如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则准确到毫米级,毫米级以下为估计值;为了减小误差通常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在数据处理时通常是先将错误数据删除,然后求平均值并保留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
【解答】解:将数据12.38cm,12.36cm,12.38cm,12.34相加后求平均值得12.365cm,因测量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最接
近真实的测量记录应为12.37cm(四舍五入法).由此可见选项A、B、C都不正确.
故选D.
6.在雷雨来临之前,先看到电光一闪即逝,紧接着就听到隆隆不断的雷声,这主要是由于()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
B.双耳效应
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闪电发生在雷鸣之前
【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速.
【分析】雷雨天时,雷电在空中是同时发生的,因为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所以先看到闪电,闪电过后,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许多障碍物多次反射,有隆隆不断的雷声传来,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雷雨天,云层之间放电,同时引起了空气的振动,产生雷声,雷声在传播的过程中,经地面、山丘等障碍物多次反射,传来隆隆不断的雷声.
故选D.
7.如图四个瓶子,吹出的声音音调最高的是()
A. B. C. D.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吹奏和敲击时振动的物体是不同的,吹奏时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声音的音调越高;敲击时是瓶和水的振动发声,水越多,振动越慢,声音的音调越低.
【解答】解:当用嘴贴着瓶口吹气时,瓶中的空气柱会振动发出声音,空气柱越短振动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越高,故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B;
故选B.
8.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通过前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4m/s,通过后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6m/s,则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4 m/s B.4.8m/s C.5 m/s D.6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前半段路程与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设总路程是s,
∵v=,
∴前二分之一路程的时间,
t1===,
t2===,
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
v===4.8m/s;
故选B.
9.用斜面和滑块做“测物体的平均速度”实验,当滑块自顶端出发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滑块的平均速度是()
A.10cm/s B.9cm/s C.8cm/s D.7cm/s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根据图示求出滑块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滑块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图知,滑块的路程s=40cm+5cm=45cm,
运动时间t=14:35:05﹣14:35:00=5s,
滑块的平均速度v===9cm/s;
故选B.
10.水中游得最快的旗鱼,速度可达108km/h,陆地上的猎豹最快每秒可跑40米,空中飞行的燕子1min能飞3km,比较它们的速度的大小()
A.燕子速度最大 B.旗鱼速度最大 C.猎豹速度最大 D.三者一样大
【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分析】首先求出每种动物运动的速度,然后统一速度单位进行比较,就可以得出哪一种动物速度最大.
【解答】解:旗鱼的速度v旗鱼=108km/h=108×=30m/s;
猎豹的速度v猎豹===40m/s;
燕子的速度v燕子===50m/s;
由此可见,燕子的速度最大;
故选A.
11.甲、乙两小车运动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车的速度为10m/s,乙车的速度为2m/s
C.经过6s,甲、乙两车相距2m
D.经过5s,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0m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1)通过s﹣t图象知,如果路程和时间比值一定,物体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如果时间变化,但是路程保持不变,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2)从图上读出经过6s,甲乙的路程,求出甲乙相距多少.
(3)从图上读出经过5s,甲乙的路程.
【解答】解:A、由s﹣t图象知,时间变大,但是甲车路程不变,甲车处于静止状态;乙车路程也随时间的变大而变大,并且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相同的,所以乙车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故A错.
B、甲车处于静止状态,速度为0.故B错.
C、由图象知,经过6s,甲在10m处,乙在12m处,甲乙相距12m﹣10m=2m.故C正确.
D、由图象知,经过5s,乙在10m处,甲一直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故选C.
12.声波能传递能量,下列应用这一原理的是()
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
B.利用超声波精洗精细机械
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
D.加湿器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增加湿度
【考点】声与能量.
【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
(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解答】解:A、医生利用超声波给病人治疗肾结石,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精洗精细机械,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情况,是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不符合题意;
D、加湿器是把超声波通入水罐中,剧烈的振动会使罐中的水破碎产生许多小雾滴,再用小风扇把雾滴吹入室内,增加湿度,是利用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符合题意.
故选ABD.
13.观察图中的烟和小旗,关于甲(左车)乙(右车)两车的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乙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甲、乙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甲车可能静止,乙车向左运动
D.甲车可能运动,乙车向右运动
【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首先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就看它与参照物的相对位置是否变化.由此来突破此题.
【解答】解:由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因为房子的烟向左飘,所以风是向左吹;
所以甲车运动状态有三种可能 1、向右运动; 2、静止;3、向左运动,但运动速度小于风速;
因为乙车旗向右飘,所以乙车只能向左运动,且速度要大于风的速度.
综上分析可知,只有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下列措施中,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A.给摩托车的排气管安装消声器
B.在城市主要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
C.利用声呐探测海水的深度
D.在纺织车间工人带上耳罩
【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解答】解:A、给摩托车的排气管上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符合题意;
B、在公路两旁安装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符合题意;
C、利用声纳探测海水的深度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即回声的利用,不是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
D、在纺织车间戴上耳塞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符合题意;
故选ABD.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
15.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定义是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根据速度的定义与物理意义分析答题.
【解答】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是速度;
故答案为:物体运动快慢;路程与运动时间的比值.
16.填单位:
①某一同学的身高为1.63 m
②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是100 km/h .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速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速度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解答】解:
①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3cm=1.63m左右;
②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较快,可以达到100km/h.
故答案为:①m;②km/h.
17.单位换算:
①1.5m= 1.5×106μm
②72km/h=20 m/s.
【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分析】本题根据长度、速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单位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
【解答】解:
①因为1m=106μm,所以1.5m=1.5×106μm;
②因为1km/h=m/s,所以72km/h=72×m/s=20m/s.
故答案为:①1.5×106;②20.
18.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耳刚好能够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0 dB.
【考点】噪声及来源;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
【分析】(1)噪声从物理学角度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然后根据不同分贝下,人的听觉感觉来进行解答.【解答】解:噪声从物理学角度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耳刚好能够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0dB.
故答案为:无规则振动;0
19.“掩耳盗铃”是在声音接收处减小噪声;“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减小噪声.【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根据防治噪声的途径进行分析,即防治噪声可以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音接收处.
【解答】解:掩耳盗铃盗铃是捂住了自己的耳朵,所以是在声音接收处减小噪声的;禁止喧哗是直接切断的发声体,所以是在声源出减小噪声的.
故答案为:声音接收,声源
20.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甲和乙;响度相同的是甲和丙.
【考点】音调;响度.
【分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快慢有关系;响度和发声体的振幅大小有关.
【解答】解:从甲乙丙三幅图可以看出,甲和乙在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振动频率是相同的.所以甲和乙的音调是相同的;
甲和丙两种波形的振幅是相同的,因此它们的响度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甲和乙;甲和丙.
21.小明站在地面上投掷实心球,实心球在空中运动时,以实心球为参照物,小明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所选的标准,即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了改变,如果发生改变,则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未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解答】解:以实心球为参照物,小明与实心球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和地面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小明是静止的.
故答案为:运动;静止.
22.甲昆虫翅膀4s振动了1200次;乙昆虫翅膀1min振动了600次,乙昆虫翅膀的振动频率为10Hz ,则人耳可听到甲昆虫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分析】(1)频率是物体1s振动的次数,故据此能判断出甲乙昆虫的振动频率.
(2)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解答】解:甲昆虫的翅膀在4s内振动了1200次,f==300Hz
乙昆虫翅膀1min振动600次,则f==10Hz.
由于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10Hz低于人类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所以能听到甲昆虫翅膀振动的声音,不能听到乙昆虫翅膀振动的声音.
故答案为:10Hz;甲.
23.甲、乙两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1,则速度之比是2:1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速度之比是2:1 .【考点】速度的计算.
【分析】由速度公式可知,时间相同时,速度与路程成正比;路程相同时,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解答】解:(1)时间相同时,路程之比是2:1,所以速度之比为2:1;
(2)路程相同时,时间之比是1:2,所以速度之比为2:1;
故答案为:2:1;2:1.
2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3000 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
(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
【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4s=2s,
该处海水的深度:
h=vt=1500m/s×2s=3000m;
(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
故答案为:3000;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
25.小红同学多才多艺,不仅钢琴弹得好,小提琴拉得也很棒.当她用不同的力弹钢琴时,钢琴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我们依据音色的不同可以分辨她在在弹钢琴还在拉小提琴.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1)声音的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响度与振幅有关;
(2)音色是指声音的感觉特性,通过音色能辨别物体,不同乐器、不同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同,产生的音色会不同,我们是靠音色来辨别乐器的种类.
【解答】解:
(1)当小红用不同的力弹钢琴时,琴弦振动幅度不同,用力越大振幅越大,钢琴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2)弹钢琴、拉小提琴时,钢琴和小提琴发出的音色不同,所以可以依据音色的不同来区分琴声.
故答案为:响度;音色.
26.一名男低音在放声高唱,为他轻声伴唱的是女高音,则男低音的响度大,女高音的音调高.
【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
【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解答】解:我们所说的“放声高歌、轻声伴唱”,都是指声音的大小,即指发出声音的响度,故响度大的是男低音.
我们所说的“男低音、女高音”,都是指声音的高低,即指的是音调的高低;音调高的是女高音;
故答案为:男低音;女高音.
27.2011年4月18日全国列车大提速,国产动车组开始正式投入营运,如表是空调动车组上海到南京的T722次特快列车运行时刻表:
上海苏州常州南京
到站时间09:5910:4912:00
发车时间09:3010:0310:53
里程/km084165300
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从上海到南京所用的时间是 2 h 30 min,
(2)它的平均速度约是120 km/h.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分析】(1)由列车时刻表得出列车从上海出发的时间和到南京的时间,二者之差就是列车从上海到南京所用的时间;
(2)查出从上海到南京的路程,利用v=求列车的平均速度.
【解答】解:
(1)列车从上海到南京所用的时间:
t=12:00﹣9:30=2.5h=2h30min;
(2)从上海到南京的路程s=300km,
它的平均速度约是:
v===120km/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