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中考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彝族自治县中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35分)
1. (4分) (2017八下·泰兴期末)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人生的历程,其意义不只是生命的流shì________,还在于要从生命的长河中获得丰富的体验。
刘心武对“错过”的jǐng________悟,臧克家对生与死的chóng________高境界的解读,都是lěi________落坦荡胸怀的展示。
2. (5分)找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过来。
不求胜解花团锦族疲卷不堪浑为一谈美不甚收
3. (14分)(2016·杭州模拟)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________。
(《诗经〈关雎〉》)
②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________ ,________。
(刘方平《月夜》)
③持节云中,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④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________,塞上燕脂凝夜紫。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⑤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故克之。
(《左传〈曹刿论战〉》)
⑥汉乐府《长歌行》中与岳飞“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所含的人生哲理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⑦家书,蕴含着亲情的温暖,铭刻着战火的记忆,承载着华夏的文明。
请写出你学过的与“家书”有关的古诗词(连续两句):________。
⑧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你学过的诗词中,寓情于景,表达感时伤世、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有(连续两句):________。
4. (7分)(2011·天津)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追忆自己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与体验的散文集。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回答下列各题。
(1)
在鲁迅深情的笔下,我们认识了那位“给哥儿买来‘三哼经’”的保姆①________;我们记住了那位正直善良的异国老师②________。
(2)
《父亲的病》一文的最后,作者为什么说“我现在还听到那时的自己的这声音,每听到时,就觉得这却是我对于父亲的最大的错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 (5分) (2017九下·南京开学考) 请根据文意,将文章中两处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
二、阅读 (共5题;共80分)
6. (6分) (2017九下·龙湾月考)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蟾宫曲·问人间谁是英雄
元阿鲁威①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②酒临江,横槊曹公。
紫盖黄旗③,多应借得,赤壁东风。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东。
【注】①阿鲁威是蒙古族散曲家,以写小令见长。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之作。
②酾[shī]酒:薄酒。
③“紫盖黄旗”:紫盖黄旗指云气,古人附会为王者之气的象征。
(1)
觉得此元曲里的“英雄”是指________三人。
(2)
“更惊起南阳卧龙,便成名八阵图中。
”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你结合此句做简要品析。
7. (17分)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
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呜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皆夜惊恐。
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
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
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
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
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
”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
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
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
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
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1)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今亡亦死()②项燕为楚将,数有功()③或以为死()④诸兄奇之()
(2)
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的“之”字意思相同的—项是()
A . 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B .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C . 醉翁之意不在酒
D . 辍耕之垄上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此教我先威众耳。
③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4)
【甲】【乙】两段文字各侧重写了什么?陈胜和马援身上有什么共同精神品质。
8. (12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王充博览
王充少孤,乡里称孝。
后到京师① ,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②。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③。
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④ ,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
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注释:①京师:京城。
②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班固的父亲。
《汉书》是他早创。
③章句:逐章逐句的疏通理解。
④肆:店铺。
(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乡里称孝(赞扬)
B . 好博览而不守章句(美好)
C . 一见辄能诵忆(就)
D . 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通晓)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久,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3)
王充家穷无钱买书时,是怎样读书的?
9. (25分)阅读《橘子酸,橘子甜》。
完成下列小题。
橘子酸,橘子甜
马国福
将近二十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那一幕。
冬天的时候,母亲生病了,城里的一个亲戚拎着几个橘子来看望。
物质匮乏的年代,对于乡下的孩子而言.能吃到一颗水果糖就已经很幸福了,如果能吃到甜甜的橘子,那无异于过一个盛大隆重的节日。
亲戚走后.睡在床上的母亲让哥哥拿来那一兜橘子。
我知道。
她要给我们兄妹分橘子。
人小心大,排行最小的我,贪婪地盯着那盘放在瓷碟子里的橘子,昏暗的灯光下,橘子光芒四射。
诱得我口水一阵阵在胃里翻江倒海。
我是多么希望母亲把那最大的橘子给我啊。
我用舌头舔着因为冬季的干燥而起皮的嘴唇,一会儿望着橘子,一会儿望着母亲,祈求的眼神如丝一样,越扯越长。
母亲慈爱地摸摸我的后脑勺,给了我一个很小的橘子。
我小心翼翼地接过橘子,委屈的眼泪掉了下来:我是多么希望得到很大的那个橘子啊。
我没有立即吃掉这个橘子,我想把它带到学校。
晚上睡觉时我把橘子紧紧地攥在手心,舔着冰凉的橘子皮,不知不觉睡着了。
那时候上学很早,天还没有亮就要早早起床到学校。
没有人给我们做早饭,我们的早饭就是两个放在蒸笼里的馒头。
厨房里的灯坏了,在黑暗中我将手伸进蒸笼,我摸到的不是柔软的馒头,而是一个冰凉的大橘子!这让我无比欣喜,我想是母亲特意给我留着带到学校吃的,我将手又伸到里边,摸到的是一个小橘子,再摸,是一个馒头。
拿大橘子还是小橘子,我犹豫不决。
在兄妹当中我的地位并不高,学习并不好。
大橘子肯定是留给经常帮着干家务、学习成绩特别好的姐姐吃的,内心的贪婪使我将大橘子装进书包。
在课堂上我无心听老师讲课.满脑子全是诱人的橘子味道,我盼望着早点下课,心里默默数,一秒。
二秒,数到六十秒,又从一秒重新数到六十秒,周而复始,以此计算下课的时间。
愣愣怔怔中那个橘子如同长了翅膀的燕子,飞向我空洞的胃部。
终于等到下课了,我迫不及待地拿出那个橘子,躲到无人的角落,像科学家用显微镜审视肉眼看不见的化学物质一样观察橘子。
我想吃,但又舍不得吃,不敢吃。
最终,我把那个橘子放进书包,带回家,又悄悄放到蒸笼里。
晚上,母亲把我们兄妹五个叫到跟前,她表扬大姐,说她懂事,爱怜弟弟,把大橘子主动放到蒸茏中,留给弟妹吃,而自己却舍不得吃。
母亲的话还没说完,姐姐和哥哥把各自的橘子全部捧了出来,说:“妈,你身体不好,这是留给你吃的。
”他们把带有体温的橘子又交给了母亲。
母亲把大橘子分成几瓣,把最大的一瓣给了我。
把其他的给了哥哥姐姐。
我们分享着冬夜里的温暖和甜蜜,仿佛自己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大橘子酸酸的,根本没有我所预想的那么甜。
母亲看穿了我们的心思,又接连剥了几个小橘子。
我只顾自己,接连吃了几瓣,果汁从嘴里流了出来,那个甜哪,仿佛渗到了骨头里。
姐姐吃得很慢,她说:妈,你也吃吧,小橘子可甜了!等到盘子里的橘子只剩一瓣时,我才发现,母亲没有吃一点。
母亲说,好好念书,长大了你们天天有橘子吃,想吃多少吃多少。
我暗暗发誓,努力学习,长大了考上大学,有了钱让全家人天天吃又大又甜的橘子。
第二年姐姐考上了一所师范。
三年后她有了工作,领到第一个月的工资后,她买了好多橘子。
就在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橘子时。
姐姐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
有的人拿到大的就抱怨酸,拿到甜的就抱怨小。
还记得几年前我们吃橘子的情景吗?当时我拿到小橘子,我就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就感谢它是大的。
”
突然间我明白了姐姐的心。
此后,我不再抱怨,也不再贪玩,我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现在,有了钱,可以随时吃到新鲜的橘子了,但是我总吃不出多年前的味道。
我不再迷恋橘子,但多年前那盘橘子一直闪亮在我的心灵深处。
橘子甜,橘子酸。
甜里头裹着酸,酸里头流着甜……
(1)为什么“我把那个橘子放进书包,带回家,又惝悄放到蒸笼里”?
(2)理解“我们分享着冬夜里的温暖和甜蜜”一句的深刻含义:
(3)“突然间我明白了姐姐的心”,“我”明白了什么?
(4)结合语境,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5)“但多年前那盘橘子一直闪亮在我的心灵深处”中的“那盘橘子”仅仅是橘子?请谈谈你的理解。
10. (20分) (2019八上·成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小题。
弹棉花
莫清荣
①“弹棉花,弹棉花咯……”一声带着湖南口音的长长吆喝从小巷的深处传来。
②我赶紧探出头去观望。
只见一个穿着灰色棉衣的年轻人,肩上背着一张大弓箭样的东西,一边扯长声调吆喝着,一边弹拨两下弓箭上的铁丝,发出砰砰砰砰的响声。
③母亲赶紧出去把他叫了进来,说有一床旧棉絮要弹。
母亲从房间里抱出发黄的旧棉絮,塞到那个人的手中,那个人抱起旧棉絮就往晒谷坪的插青屋里走。
我和母亲跟了过去,看到灰尘满天的屋里有两个人,在棉架上砰砰地敲打着弓弦。
砰砰砰,砰砰砰,棉絮弹起又落下,落下又弹起,轻飘飘的棉絮飘舞在空气中。
顿时,他们的头上全白了。
④师傅手里又拿着一根细长的竹枝,牵着一根长长的纱线,熟练地把纱线从这个对角牵到那个对角,绕在一根一根木钉上,拉成一张纵横交错的网。
棉絮像个听话的孩子,服服帖帖地躺在师傅拉起的纱网里。
师傅让两个徒弟拿来木制的磨盘,压在棉絮上,棉絮渐渐由厚变薄,由松变紧。
师傅摸摸棉絮,觉得可以了,就缝上几针,又继续推压,每个角落都推一遍,翻过来再推一遍。
一床崭新的棉胎才做成了。
⑤直等到日落西山,才轮到弹母亲的旧棉絮。
旧的棉絮比棉花更难弹,一来它用的时间长了,积累的灰尘比较多。
二来它太实,要反复击打才能弹松。
从太阳升起一竿子到太阳落山后,三个人分工合作,就弹了两床棉胎,得到八元钱的加工费。
⑥弹棉花的过程中,母亲和那个师傅唠起了家常。
师傅说,他是湖南人,那两个年轻人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徒弟。
他们三人平时在家农忙,从八月之后就外出弹棉花,生意好的话,过年前可以赶回家去与家人团聚。
如果生意不好,或者揽到的活儿没有完成,他们就不回去过年了。
他们从湖南辗转来到广西,几乎走遍了广西的每个乡镇农村。
每到一个地方,他们都会租住一两间民房或公家的房子。
白天,那里是他们的作坊和厨房;晚上,又成了他们的卧室。
把架子一收,铺盖卷一展,就能美美地睡上一觉。
临近过年前,工期赶得紧,晚上也要加班,做到半夜才睡几个钟头。
母亲问他,家里还有什么人。
师傅说,家里有老婆还有四个没有成年的孩子,他只带了大儿
子和徒弟出来。
大儿子本来学习成绩很好,但家里那么多张嘴等着吃饭,就靠着他一人外出弹棉花贴补家用,基本生活都难以保持,只得让孩子辍学,跟着他走南闯北,学一门手艺,自己养活自己。
我看了看旁边那个略显瘦弱的年轻人,他苍白的脸色上分明露着无奈。
他朝我苦涩地笑笑,说:“小妹妹,以后勤读书,有出息,可别像哥一样,干这下等的活计。
”
⑦前几年,我也种棉花。
去弹棉胎的时候,发现用的都是弹花机了。
棉籽脱粒有脱粒机,弹棉絮时,把脱粒后的棉花塞入机器中,出来的就是白花花的棉絮了。
纱线不再一根一根地手工来拉,而是铺一层事先做好的网纱。
压棉胎也有木制的磨盘,但只是开始时用来压实棉花,之后的工序都用机器来完成了。
⑧小巷里,不再有“弹棉花,弹棉花”的吆喝,那些走街串户弹棉花的湖南人,也不知去往了哪里。
我还是怀念那种手工棉絮的温暖。
(选自《回望故园》,有删改)
(1)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说说弹棉花师傅具有哪些品质?
(2)按要求赏析文中第④和第⑥小节的画线句。
①棉絮像个听话的孩子,服服帖帖地躺在师傅拉起的纱网里。
(从修辞手法角度)
②他朝我苦涩地笑笑,说:“小妹妹,以后勤读书,有出息,可别像哥一样,干这下等的活计。
”(从人物描写角度)
(3)第④小节和第⑦小节两次提到“木制的磨盘”,有何用意?
(4)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的最后一小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三、写作 (共1题;共5分)
11. (5分)(2013·长春)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一:题目:真情在生活中流淌
作文二:阅读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一天,一个学生来向季羡林借一本语言学方面的书籍。
季老一下子犯了难,学生要借的书是珍贵的孤本书籍。
面对渴求的目光,他又不忍拒绝,便说:“你过一个礼拜来取,行吗?”一个礼拜后,学生接过季老递过来的“书”时,非常震惊,这是一叠厚达几百页,上面写满了蝇头小楷的信纸。
季老歉疚地笑道:“对不起,没能将原书借给你,因为它太珍贵了。
我打算以后将它捐给国家。
万一破损,以后对国家就不好交代了,我想你一定能理解我的做法。
”
季老在学术上堪称一代大师,做人也是令人敬仰的楷模。
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季老既不能将孤本书籍外借,又不能复印,只好亲笔抄录。
这是对学生的尊重,是对知识追求者的呵护;体现了他一丝不苟的态度以及高度的责任感;还表明付出爱心也要讲方法。
作文要求:①选择你最擅长的文体,结合你最熟悉的生活,抒发你最真挚的情感;②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③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共5题;共35分)
1-1、
2-1、
3-1、
4-1、
4-2、
5-1、
二、阅读 (共5题;共80分)
6-1、
6-2、
7-1、
7-2、
7-3、
7-4、
8-1、
8-2、
8-3、
9-1、
9-2、
9-3、
9-4、
9-5、
10-1、
10-2、
10-3、
10-4、
三、写作 (共1题;共5分)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