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真文诉真情--由教《咬文嚼字》想到的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我看“咬文嚼字”之回归

高中语文作文范文-我看“咬文嚼字”之回归可还记得千年之前“推敲”二字的由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始欲著推字,又欲著敲字。
”不知你是否觉得这与“咬文嚼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精益求精的学术态度,穿越千年的旷世风华,破空而来,且听我说说一二。
古人赏花,形香倶在为上品,由此拓展“形”可视为文学作品的文字载体,“香”可视为文学作品表现出的内在气韵,一部好的作品也需要“形”与“香”相辅相成,以致《咬文嚼字》专栏的开设让我不禁拍案叫好。
“咬文嚼字”一词古代就有,它代表着一种精益求精的学术精神,为这个荒芜的世间注入了甘霖,为痛苦呻吟的中国文学注入了生机。
“咬文嚼字”之回归,首先是读者意识的觉醒,我国长期处于封建社会,三纲五常压抑人性,专制皇权高高在上,人民早已失去了自我意识,多半是权威的应声虫,麵麵的墙头草,只会唯上、唯权与唯书,独独失去了唯真;而读者为当代作家的作品挑错,指出-些字词和文史知识的差错,是读者求真求实精神之回归。
像王朔叫板金庸,观众对“嫘嬝”两字读音的微博之争,这些现象我看到了读者意识的回归,此乃叫好原因之―。
“咬文嚼字”之回归,其次是作家责任意识之回归,这一点才令我看到了“大家”的风范。
铁凝作为中国作协的主席,莫言作为中国获得诺奖的第一人,面对读者对自己作品的挑错,首表感谢之情并诚恳接受了指摘,让我知道真正的学者不在于他权威的论断或厚厚的著作,而在于他们心中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一种对文字的虔敬。
同时我也相信,读者审美品位和挑剔目光的提高也会成为他们不断创新完善的动力,中国文学会迎来一派醉人的风光。
我想国外影视界“金酸莓奖”和中国影视界的“金扫帚奖”的设立,也是出于这个原因吧,由此来激励影视界人士创造出抒写真情的高水平之作,此乃叫好原因之二。
“咬文嚼字”之回归,从深层次上是看民族敬畏意识之回归,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尊重,是守护民族文化家园纯净的决心。
郁达夫曾言:“有了伟人出现而不珍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咬文嚼字》读后感

《咬文嚼字》读后感《咬文嚼字》读后感1《咬文嚼字》这本书,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严谨的文字规范和对文字的重视。
作者李时中在书中陈述了许多有趣的案例,引导读者深入了解中文文字的历史与演变,体验文字的奥妙与魅力。
在中国古代,人们对文字的要求十分严格,从诗歌到文言文,每一个字都需准确无误,符合语言规范。
在书中,作者举了许多实例,例如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一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原本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诗意虽然不变,但是修饰词“离离”和“一岁一枯荣”与前后内容都有着深入的联系。
这种咬文嚼字的要求,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发扬传统美德。
在阅读《咬文嚼字》这本书时,我感受到了中文的独特魅力。
除了文字的基本意义外,中文中每一个字都有着内在的含义和透露的.文化背景。
例如《东周列国志》中的“拊壁磨镜”,“拊壁”一词表示拍打墙壁以去掉灰尘,而“磨镜”则意味着磨制镜片,这句话意指劝人反思自己的行为,并且需要不断地反省自己,使行为更加纯粹。
咬文嚼字的思想在现代社会依然适用。
在现代社会,文字的规范和准确性也尤为重要。
每一个字的选择都必须经过精心斟酌,使句子更加准确、明确、简洁。
这种咬文嚼字的意识和技巧,对于写作和表达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咬文嚼字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在现代社会也有着深刻的意义。
这本书凭借深入浅出的方式,将中文文字的魅力展现在了读者面前,值得一读。
我们也应该秉承中华美德,发扬咬文嚼字的传统,把中文文字的美妙传承下去。
《咬文嚼字》读后感2《咬文嚼字》20__年第12期《梅兰芳“压大轴”》一文,所谈压轴和大轴,解释都是对的,但我想补充一点情况。
压轴和大轴,都是京剧界用语。
旧时戏园演白天戏,中午十二点多开锣,到傍晚六点多打住,戏目有六七个甚至八九个。
一般分为三段。
前三出通常为新角儿或学生们演,中间两三出比较好,后三出是观众最欢迎的戏。
这三段每一段的末一出,叫做“轴子”──前轴子、中轴子、大轴子。
咬文嚼字读后感

咬文嚼字读后感咬文嚼字,一字一世界——读书心得随笔我手捧着那本泛黄的《咬文嚼字》,就像捧着一把开启语言殿堂的金钥匙,每一页翻过,都仿佛在历史与现实、文字与情感的交织中,品味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字盛宴。
此书不仅是一本关于语文知识的专业书籍,更是一幅生动描绘汉语魅力的画卷,让人读来真是如痴如醉,感慨万千。
“咬文嚼字”,这四个字本身就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色彩,仿佛看到一位智者,在昏黄灯光下,对着一本古籍,字斟句酌,细嚼慢咽,每一词一句都经过了反复推敲和深入思考。
初读这本书,我顿感自己像是被拽入了一个全新的维度,原来那些看似平常的文字背后,竟隐藏着如此丰富而深刻的内涵。
书中详尽剖析了诸多汉字的起源、演变以及应用,令我对母语有了前所未有的敬畏之心。
诸如"人言为信"的"信"字,其结构寓意深刻,左从"亻"表示人的行为,右上是"宀"象征房屋,下部"言"代表言语,合在一起即揭示了人在屋内说出的话,需守诚信,真实不虚。
这种解读让我对“信”字的理解由表及里,从而深化了对诚实信用这一价值观的认知。
再如对于成语的解读,《咬文嚼字》更是独辟蹊径,妙趣横生。
比如,“画蛇添足”这个成语,书中通过追溯其出处,解析其寓言含义,使我领悟到做事应适可而止,过度追求完美反而可能弄巧成拙的道理。
这种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得我在阅读过程中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受到启发,实乃一举两得。
此外,作者在讨论现代汉语使用规范时,更是以一种严谨而不失幽默的态度,对社会生活中常见的语言误用现象进行了鞭辟入里的批评与纠正。
我常常会因为某个常见却误解已久的词语用法被点醒,而后恍然大悟,不禁感叹:“哦!原来如此!”这样的阅读体验既有趣又有收获,犹如在浩瀚的语言海洋中找到了航标,引领我在表达的道路上越走越清晰。
总的来说,《咬文嚼字》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带领我在汉字的世界里畅游,让我深深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汉语的独特韵味。
“咬文嚼字”——呈现浓浓的语文味

文_学术探讨382摘要:在学生朗朗读书声中,我找寻到了语文的味道;在浓浓的文章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里,在进入“情感共鸣”的世界里,我感受到了语文味;在咬文嚼字中,在对于语言文字的打磨推敲中,我常常因为这种玩味与品读而感动。
独特的语文味中享受的同时,我也更深切地领悟到“咬文嚼字”的重要。
关键词:语文;表达;学生学习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就应该有其独特的味道。
在教学地不断摸索中,在新课标、新理念地指引下,我开始慢慢理解了语文的味道所在:呈现特质,体会语言文字运用之妙。
在学生朗朗读书声中,我找寻到了语文的味道;在浓浓的文章情、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里,在进入“情感共鸣”的世界里,我感受到了语文味;在咬文嚼字中,在对于语言文字的打磨推敲中,我常常因为这种玩味与品读而感动。
独特的语文味中享受的同时,我也更深切地领悟到“咬文嚼字”的重要。
对比中展现文字运用之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恰到好处,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寻找到最有效的途径,相近词语的对比应该是较常用而且立竿见影的方法。
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到了词语表达效果的不同,理解了运用文字就应该“字斟句酌”、“反复推敲”。
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教学中“抽出”可以让学生换一个相近词语,学生很自然地脱口而出:“长出”,然后让学生读一读两个词语的不同,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一看树木抽枝展叶的过程,文字与多媒体图画的结合,哪个词语更能表现出春天树木生长之快与那种生机勃勃的活力,学生自然很快明白。
此外,对于很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理解,也可以稍加对比加深学生的感悟。
如《白鹅》一课,“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对于文中的“鹅老爷”完全可以换成“白鹅”,而丰子恺老先生在本段连用了两个,表达效果的不同学生一比较便知,“鹅老爷”是作者对白鹅的称呼,既突出了白鹅的高傲、架子十足,也表现了作者对白鹅的喜爱。
初中作文指导:《说真话,诉真情

范文二:
“泡沫” 想 到 的 当你看到母亲为你洗衣服时,在盆中
产生无数的泡沫时,你会想到些什么?当 你看到小孩子从泡泡液中,将泡泡一个一 个地吹向空中时,你又会想到些什么?还 有,当你靠近鱼池旁,看到鱼儿在水中呼 出的泡泡时,你又会想到什么?你是否没 有认真地想过?又或者你根本没有关心这 种一点一滴的事情?如果这样,我告诉你, 你将会在生命的彩盆中缺少一份灰色。
回家后,我学着爸爸的样子认真地备课。首 先把课文仔细地读了几遍,遇到不懂的字词 就查字典做出标注。接着我按照课后问题去 思考课文的含义及自己的感想和体会,再提 炼出几个问题准备让同学回答。这些工作做
完后,我就开始模拟讲课。我让爸爸妈妈当 “学生”听我讲课,并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然后又独自对着镜子练习讲课时的表情和手 势,竭力模仿老师的神态……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我讲课的那天。我 早早地来到学校,许多同学都问我准备得怎 么样?大家的关心使我既受到了鼓舞,又增 加了压力。上课铃响了,我开始紧张起来。 伴随着同学们一双双期望的目光,我走上讲 台,先来了几句开场白便引入正题:我讲的 课题是《美好生活哪里来》。我先让大家 “开
后悔是我人生中一个重要的、不可 缺少的词语,它让我充实了生活,更丰 富了经验,每一次成功都让我懂得更多, 每一点遗憾都使我有所成就。
在夏季的夜晚,对着天空发呆,回想着 那些后悔的事,虽然有时会使我感到遗 憾,但随即而来的微风便吹走了心头的 不快,让我轻松地迎来明日的曙光,笑 对世间的坎坷。
人生并不是一条平坦的大道,它由 悲伤、喜悦、欢乐、痛苦、后悔……编 织成了绚丽的人生。试问,如果有一条 平坦大道和一条崎岖小径同时铺展在你 面前,你会选择哪一条?一定是后者, 因为它有人生中的各种滋味,即使是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等奖及教后感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等奖及教后感《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等奖及教后感》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等奖及教后感【教学目标】藉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
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
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
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作者对套板反应很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因此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据此,本文教学目标可确立为以下几个层面: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阅读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
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云:;《汉语大词典》中云:(见教师用书)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见教师用书)三、提名阅读四、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并填表明确:(1)例子分析道理(2)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3)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咬文嚼字》教学反思

《咬文嚼字》教学反思《咬文嚼字》教学反思《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艺随笔,作者以漫谈的方式,列举了大量的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这篇文章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讲解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运用方法,让学生对文学语言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运用方法,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对文学语言的理解。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以上几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运用方法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对文学语言的理解不够深入:由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文学语言的理解不够深入,在分析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运用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挖掘其内涵。
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在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中,学生的参与度不够高,往往只有少数学生积极参与,大多数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合理: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
针对以上问题,我采取了以下措施: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学语言的特点和运用方法。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在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环节中,采取多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内容尽量具体、生动,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学生对文学语言的理解更加深入,参与度也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1. 2. 3. 4. 1. 2. 3. 1. 2. 3.总之,通过这次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也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作文教学要注重--说真话、诉真情

在作文教学中. “ 立意” 的高否 , 这始终是一个根深 蒂 固的价值取 向 , 且总是与 “ 并 政治性 ” “ 、思想性 ” 划上 了 等号 。于是学生不 得不压抑 自己不 同于“ 他者 ” 要求 的 “ 个性经验 ” 自己的声音 ” 而绝对 服从于现有 的“ 和“ , 精 神套路 ” 。尽管我们知道 , 积极 、 进步 、 健康 、 深刻属于真 正的人文价值 的范畴 , 是一种理想的高 尚 目标 。但作文 教学切不 可以这标准来指责学生 的不积极 、 不进步 。学 生毕竟 还是学 生 , 他们 的作 文和说 话必须 以“ 率真 “ 为 密, 最能引起学生的实践 、 创新 的本质的飞跃 , 提高学生
质。
境保护领域 ……我们 只有让学生积极地参与生活 , 感受
生活 , 才能使他们 焕发 出内在 、 外在 的激情 和生 命 的活 力, 才能让他们 学会 作文 的同时 , 自然 而然地形 成 良好
的人 格 品质 。
最后作 文讲评也 有很大 的讲 究 。衡量 一篇文 章好 坏, 除了看其布局谋篇 、 遣词造 句 、 语言风 格 、 辞润色 修 以外 , 更主要是看其立 意是否高 , 立意不 高 , 全盘 皆输 。 而立意 的高低又和为文者的思想认识水平 有直接关系 。 因此 , 作文教学 的最后 一个环节 , 就是要把 握好评 文这
的认识 、 问题 的能力 , 解决 促进学生健康和谐 的发展 。 正
因为如此 ,我们 的语 文教学要破 除唯理性 教育 的模式 , 在积 累 、 顿悟 的过程 中挖掘人文底 蕴 , 重视 情感 、 意志 、
审美情趣 等的介入 , 引导学生求 真 、 求善 、 美 , 心灵 求 在 体验 、 燃烧 、 激情 思想 碰撞 、 神对话 的过 程 中 , 养学 精 培 生开放 的思 想 、 批判 的精神 , 他们形成 健康 的人格 品 使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写作《说真话抒真情》教学导案

写作课
教学目标
1、在模仿的基础上学习写记叙文
2、作文中要 说真话诉真情。
3、做人要做真人,不虚伪造作。
教学重点
作文中要说真话诉真情。
教学难点
如何才能抒发真实感情
教 学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一、 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
1、多媒体展示以下情景:
情景一 :我有一个毛病就是遇到写文章就会头痛。我写一篇文章最少要想半个小时才能想出开头。 ........ ,所以我不敢轻易下笔,每次都想得我头痛。
师生互动,归纳总结
三、生活真实借鉴
有人说我的生活太平淡了,没有什么 好写的,事实刚好相反,正是这平淡的生活才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我们选取其中一些镜头写下来就可以了。
母 亲 我 心 中 你 最 重
2、师生互动,探究原因。
问题设计: 问题何在?
①分组讨论
②归纳总结:
大家怕写作文的 原因 大致有两个:
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 。
【提示提 示】我们会想到什么呢?也许有的同学会想起雷锋的“钉子精神”,想到老师的教育,决心发扬“钉子精神”攻克难题。但不可能每个同学都这样想。如果每个同学都这样想,那就不真实了。全班几十个同学有不同的性格,所以这个“我”可能包含以下类型:成绩好的“我”,成绩差的“我”,自信或自负的“我 ”,自卑的“我”,自尊心很 强的“我”,无所谓的“我”,投机取巧的“我”,坚韧不拔的“我” ..... 你属于 哪一种,真实地写出来。
本次作文就要求大家在模仿的基础上练习写一篇真情实感的作文
二、设计活动,指导写作:
1、做一个真实的人 , 留心观察挖 掘真实的生活瞬间、生活场面。
2类似的写法,学习借鉴一些技巧。
咬文嚼字显情感

摘要:文字是有情感的,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学会用“咬文嚼字”来解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关键词:咬文嚼字情感思想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中告诉我们:“文字是有情感的。
”更改了一两个字就更改了文章的情感,内容和形式也随之而变。
所以理解文章情感特别是文章语句的情感要学会“咬文嚼字”。
我今天所说的“咬文嚼字”是指十分认真地斟酌字句之意。
要求我们既要斟酌文字,又要调整情感和思想。
因此,我们在阅读文章时,要学会用“咬文嚼字”来解读文章,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湖心亭看雪》一文中写道:“是日更定矣,余桡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登幽州台歌》一诗中:“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文、诗中都出现了“独”字,《湖心亭看雪》中作者虽是“独”往看雪,但后文有“舟中人两三粒”之语,说明他不是孤身一人,而是“独而不孤”。
另外,在去看雪时,作者身穿皮毛大衣,旁边偎着炉火,温暖而惬意,闲情逸趣自然而生。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闲适、恬淡的游览者形象。
《登幽州台歌》中,诗人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但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
他的政治抱负不但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
一个“独”字,直指自己内心的孤寂与辛酸,深化了意境,又表明了自己卓然特立的孤傲,强化了诗的风骨。
这种强烈的情怀,也代表了封建时代众多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仁人志士的共同心声,具有令人一唱三叹的感染力。
同一个“独”字,我们体会到了作者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再读《湖心亭看雪》中:“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品读文中的“强”字:作者一生不慕仕途,纵情山水。
“独往湖心亭看雪”,却不料亭上已有人先他而至;这意外之笔,写出了作者意外的惊喜,但作者并不说自己惊喜,反写二客“见余大喜”;背面敷粉,反客为主,足见其用笔之夭矫善变。
《咬文嚼字》教学反思

一堂好课,“活”字当先——《咬文嚼字》课后反思新课改以来,大家都在探求一堂好课的标准。
我理想中的好课是这样的:教师要有灵活的引导,学生要有鲜活的思维,课堂要有活跃的气氛。
在教学中我为这个理想努力着,然而理想变为现实并非易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反思。
在《咬文嚼字》一课后,我对教学目标的设定和课堂教学进行了反思。
一、教学目标的设定《咬文嚼字》是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一篇评论语言形式的随笔,文章中有很多实例,如郭沫若的改动台词,贾岛的推敲等,作者信手拈来,从不同角度来讲述如何斟酌字词,品味诗句,语言通俗易懂,层层解析,让人受益匪浅。
仔细阅读课文中这些实例,我想到:这些名家斟酌词句的推敲不正是学生应该学会的吗?他们谨慎用词的精神不正是学生们学习语文是应该拥有的吗?于是我便把教学目标定为“掌握作者咬文嚼字的观点,学会如何‘咬’文‘嚼’字”。
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又准备了有关咬文嚼字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如此设计意在让学生学会在阅读中赏析好词好句,在写作中遣词造句。
二、课堂教学的情境描述课堂教学中,主要有三个环节。
首先是自主学习环节。
学生围绕“作者在前五段列举了哪几个例子”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并展示概括的结果。
前五段作者列举了三个实例:1、郭沫若听取演员意见改动台词,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2、李广射虎的改动。
3、韩愈帮助贾岛斟酌诗句的故事。
第二是探究环节。
以自主学习环节中的三个实例为探究内容,探究作者是如何来推敲文字的,重点放在郭沫若改字和韩愈推敲的故事上。
学生通过朗读,体会“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和“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两句话在表达情感的强烈程度上的不同,并联系实际生活中“这”字的用法,比如:你做错了事,爸爸妈妈责备你时也会说“你这个孩子”,来体会“这”字表达情感的强烈性。
探究韩愈帮助贾岛斟酌诗句时,让学生比较推和敲这两个动作的不同,再结合诗句的意境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然后结合课文中作者的见解,探讨作者有没有确认哪一个字好,让学生再读课文,理解“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上情感上‘推敲’”这个观点。
在咬文嚼字中寻求语文教学之“真”

语文2014·12的语句。
(2)文章层次清楚。
从全文构成看,按写信前、写信中、写信后的事情发展顺序来写,明白清楚。
(3)文章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爷爷逮兔子时形象生动的语言,使爷爷是个有趣的老头的形象活灵活现于读者心中;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的悠闲构成了浪漫和谐的美妙梦想。
(4)课文的引号的用法与以前的课文有很大不同,连续引用多个自然段的时候,只能在每个自然段前加前引号,自然段后不加后引号。
(5)反衬的写作方法。
文章从和爷爷守夜的快乐、砍圣诞树的快乐、莫斯科的美、交信后甜美的梦境多个方面,通过反衬的方法写出了凡卡悲惨的命运。
(6)从凡卡的悲惨命运想到小珊迪,想到小扬科,想到卖火柴的小女孩……从而发现他们命运悲惨的根源是当时社会的黑暗。
该教师对文本的研读不可谓不深入,这几方面也是本文可以发掘出来的独特的教学内容。
然而,课堂教学时,我们不可能把这么多的内容一一教给学生,我们应关注最为核心的内容价值。
在这一阶段的课程目标中有一项: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所以,《凡卡》一课应将重点放在把握表达的结构和顺序以及细节描写的体会上,至于反衬、过渡等内容已有“拔高”之嫌。
因此,选择和确定教学内容时,我们要以语文的课程性为前提,然后再去组织教学,做到目标明确、定位准确。
三、删繁就简,回归于文选型的语文教学内容面对具体的文本,教师如何处理是关乎课堂教学效能高低的关键。
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如果我们追求面面俱到,把自己的“一桶水”全部倒出来,并希望学生能够全盘接受,到头来学生对所了解和认识的知识就会“半生不熟”,长时间下去,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同时,我国的语文教材是“文选型”教材。
几乎没有一位作家在写作时就能预见到自己的作品以后要让教师当教材去教,让孩子们当学材去学,作家并不是从教学的角度来写作的。
而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笼统的课程目标以及实施意见也没能提供给教师可操作的教学内容。
作真文诉真情--由教《咬文嚼字》想到的

作真文诉真情--由教《咬文嚼字》想到的
王文静
【期刊名称】《新课程(教师版)》
【年(卷),期】2015(000)010
【摘要】针对部分学生的作文只注重堆砌辞藻,忽略内容的真实性,在教学《咬
文嚼字》这篇课文时,结合作者观点,渗透作文教学,要求还生活本来面目,作真文,诉真情。
【总页数】1页(P152-152)
【作者】王文静
【作者单位】江苏省宜兴中等专业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我手写我心:说真话表真情不可或缺——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从〈乌塔〉想到的》作文教学谈
2.作真文诉真情——由教《咬文嚼字》想到的
3.练好六招诉真情(上)——中考作文“真情”类命题写作指导
4.练好六招诉真情(下)——中考作文“真情”类命题写作指导
5.回归生活写出真意——说真话,诉真情,是作文教学的灵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教师谈咬文嚼字心得感想

教师谈咬文嚼字心得感想“咬文嚼字”岂可废咬文嚼字,亦作“咬文啮字”,原来是一个褒义词,指词句上的推敲琢磨。
如《泊船瓜州》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曾反复,先后选用了“到”、“过”、“入”、“满”等,最后选顶为“绿”。
“绿”字描述了江南绿草茸茸、生机勃勃、春意然的景象。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样的典故在古诗文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真是“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也有人将“咬文嚼字”看作贬义词,当作“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实质的人,讽刺像孔乙己“窃书不为偷”那样的卖弄才学、强词夺理或狡辩。
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你道是一点墨半张纸,不中吃,不中使……又则道俺咬文嚼字。
”明·无名氏《司马相如题桥记》:“如今那街市上常人,粗读几句书,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杨雄曾有“壮夫不为”感慨,李贺《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更是将“寻章摘句”视为“老雕虫”,轻视之态溢于言表。
莫非,咬文嚼字错了?当然不是。
其实,炼字炼句,自古以来就是读书和写作时的好习惯。
《脂砚斋评石头记》中,大量的评析,常常让人“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大呼过瘾。
如周瑞家的引刘姥姥见凤姐时,有这样的批注: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一个小小的填漆茶盘,盘内一小盖钟。
凤姐儿也不接茶,也不抬头,([甲侧]神情宛肖。
)只管拨手炉内的灰,([甲侧]此等笔墨,真可谓追魂摄魄。
)漫漫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蒙侧]还不请进来五字,写尽天下富贵人待穷亲戚的态度。
) 上述材料中的批注所涉语言,虽说只是一些稀松平常的词句,但置于那样的语言环境中,细细想来,确实如注者所言,有其奥妙,读来拍案叫绝。
2011版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如此看来,咬文嚼字本没有错,是我们把经念歪了,给人以误解,就在所难免。
咬文嚼字读后感范文5篇

咬文嚼字读后感范文5篇咬文嚼字要恰到好处,才会有好处。
学了咬文嚼字,大家悟出了什么呢?来看看小编精心为你整理咬文嚼字读后感,希望你有所收获。
咬文嚼字读后感1第一次看到这本书,觉得这个刊名怪怪的,读者有点“麻辣汤”风味的文章,我顿时有想见恨晚之感。
人们一说到“咬文嚼字”,就会认为是无聊文人的玩弄的雕虫小技,烦锁无聊,但一读文章,果然铜牙铁齿,名不虚传。
从此便深深喜欢上了这“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可以说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它是随时代发展应远而生的产儿,它远应满足了在国家独立和民族发展中人们重视爱护语言的心愿和渴求。
其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生动活泼的形式。
文章短小精悍,语言生动,内容和风格多样。
“咬文嚼字”采取平等待人的态度,让人感到亲切,愿意相互交流;它的说理既让我增长了知识,又明白了道理,还学会了一些做人处事的方法。
“苔痕是阶绿,草色入帘青。
”〈〈咬文嚼字〉〉依旧是一棵小草,在阳光下摇,在春风中歌唱。
让我们以自己的生命的绿色,装点语文规范化的春天的园地。
让我们一起咀嚼。
回味它的过去,品尝,期待它的未来!咬文嚼字读后感2在《咬文嚼字》杂志开辟专栏,专门为名作家著作挑错之后,这些作家纷纷表示感谢,诚恳承认错误,可见,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君子之风。
胡适一生名满天下,也谤满天下,赞扬和批评他的人都表现到了极致。
他有一句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他从不以激烈的言辞攻击自己的反对者,而是正视别人的批评。
这不是懦弱卑下的表现,恰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之风。
他年老时身居台湾,大陆人民不认可他,他坦言:“我这一辈子做了百分之六十的事对国家有益,剩下百分之四十我是不怕骂的。
”并说:“允许别人说话是形成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
”人之老矣,仍保持一份平和谦卑的心态,正视别人的指责,他的谦和君子之风永远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而与此相对的,是其好友陈独秀。
两人初为同道,后因政见不同而成为政治上的死敌,然而私人的友谊仍在。
最新咬文嚼字教学反思范文

最新咬文嚼字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主要是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写一份教学反思对教师们的教学成长很重要!下面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咬文嚼字》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到你!《咬文嚼字》教学反思篇一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的主要观点是阅读和写作要有谨严精神。
要留心玩索。
要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精练的相互吻合。
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本质是斟酌文字来调整思想和情感。
文章可谓观点鲜明,要训练学生运用纲举目张法来理清思路。
文章脉络清晰,旁征博引,能从咬文嚼字的表象探究他的本质。
这是全文的难点。
教学中必须突破。
文中的文学素养很深厚,教师应利用课文对学生进行文学素养的熏陶,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
如何贯彻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
首先贵在导入.笔者运用自己的对联导入新课.点点桃花点醉家园景,声声轻钟声闹华夏春。
你读这副对联认为那些字词用的好?生答:点醉和声闹用的妙.师问:可否用点缀和声震代替?生答:不可.点缀不如点醉体现作者迎春的喜悦情感.声震远不如声闹体现除夕晚会的喜庆氛围.师:对,这里就是咬文嚼字.字词的改动影响了对联的情感.文句的改动也是这样.今天让我们与朱光潜先生共同讨论如何咬文嚼字.这样导入课文一是轻松,二是目标明确.为了让学生明确学习要点,笔者让学生找出文中咬文嚼字的事例.正面事例反面事例郭沫若改剧本郭沫若改句水浒传的句子王若虚改史记红楼梦的句子贾岛推敲苏轼的诗套版反应接着让学生讨论事例好坏的原因---表面是斟酌字词的分量,实际是调整思想和情感.这是全文的中心.是纲.那么,作者告诉我们如何推敲文字去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文中找出作者说的要点.生答:1内容和形式要相随而变.2咬文嚼字难在字义的确定和控制上.生答:咬文嚼字要力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相吻合,达到艺术的完美.生答:避免套版反应.生答:要有谨严精神,要细心玩索.尤其要推陈翻新.师:同学们没有说错.这些都是作者借咬文嚼字告诉我们的知识.我们整理一下:1、原则:调整思想和情感2、途径:斟酌文字的分量3、操作:把握字义。
小学语文教师教育叙事《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当前阅读教学最大的弊端是重视思想内容的分析,轻视语言文字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理解和运用母语的能力将得不到切实的提高。
我以为咬文嚼字是克服这一弊端的切实有效的办法。
咬文嚼字就是在阅读课文时咬嚼语言文字,品味出语言文字内含的“滋味”。
如何引导学生去咬文嚼字呢?下面介绍几种自己在实践中使用过的方法,以期得到同仁的指教。
一、比较法每一位作者在写文章时都十分讲究遣词造句,力争使每一个词都用得准确传神。
作者“吟安一个字,捻断数根须”,我们读者理所当然地要咬文嚼字。
比较法就是围绕课文中的词或句,拿与之相近的词或句式来比较,品味出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所在。
例如,《第一次抱母亲》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护士在后面托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作者为什么用“责怪”,而不用“责备”或“埋怨”呢?用“责怪”好在哪里呢?这里值得我们推敲。
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1、“责怪”是什么意思?(责备、埋怨)2、护士责怪什么?(护士责怪“我”抱母亲时用劲过猛)3、这里能不能用“责备”、“埋怨”呢?为什么呢?(不能。
如果护士责备作者,就不符合她的身份,因为毕竟他们素不相识,她不能责备人家。
但是如果仅仅埋怨他,又不足以表达护士对母亲那种关心,那种关爱)这就是我们祖国的语言,说话、写文章要推敲,用词要准确。
俗语说:“有比较才有鉴别。
”比较法是引导学生咬文嚼字的有效方法。
它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
一个字、一个词可以比较,如《爱如茉莉》中写初升的阳光为什么用了个“探”字,而不用“照”、“射”呢?一个词组、一个句式也可比较,如《第一次抱母亲》中“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为什么不用“每个母亲都是这样过来的”?甚至连一个标点符号都能比较,如《西湖》中“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旷神怡呢!”句子最后为什么不用问号而用感叹号呢?等等。
二、剥笋法所谓剥笋法,就是教师从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的某一点切入,然后有步骤地层层展开,逐步深入,直至最后达到教学要求或揭示课文主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到一些启示 , 也得 到一 次作 文教学 的契机 。
才能真正做到“ 真情告 白” 。 还记得那次讲授“ 在作文 中学会运用联
“ 咬文嚼字” 本是一个贬义的成语 , 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 不重视 想 和想象” 的作 文课 , 我让学生讨 论“ 爱是什么? ” 的话 题 , 运用联想 实质 , 只在某些字句上 纠缠 。 但朱先生所强调 的“ 咬文嚼字” 却恰恰 和想象 的方法 , 指导学生把“ 爱” 这个抽象的话题 具体 化。 经过交流
作 中也反 映出一部分 同学作文韵 误区 。 比如 , 有 一段描写夕 阳的片 与儿女的关 系是如此亲密 , 发生在他们之 间的故 事也 是纷繁的 , 如 段, “ 晚风总是首先吹开落 E 1 的序幕 , 接着是一道金黄 的残光 , 零散 果学生 能用心体会 , 作文就能寻找 到独特 的心灵体会 。 我们 的学生 地撒在不远处 凸起 的小丘陵上 , 那树 叶点着一些露珠 , 透着薄薄的 脑子里早就有 了一个 个准备好 的精 神套路 , 他们 习惯于 “ 拷 贝” 前 光彩却没有灵动 的感觉 , 是沉寂 , 是宁谧。 ” 他想要描绘 出 日落 时宁 人 的思想 , 顺从定势 , 放弃思考 。正如朱先生所说 : “ ‘ 套板 反应 ’ 和
教学反思
新 课 程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作 真 支
— —
真 情
由教《 咬 文嚼字》 想到的
王 文静 ( 江 苏省 宜兴 中等 专 业 学校 )
摘
要: 针对部分学 生的作文只注重堆砌辞 藻, 忽略 内容的真实性 , 在教学《 咬文嚼字》 这篇课文时, 结合作者观点 , 渗透作文教学 ,
或许这种爱是微不足道的 , 甚 至是被人们忽 略的。正是这 朱光潜先生举了许 多生 动的例子来说 明写作 时文字 运用 和情 到 了爱 , 种 品味 , 大大丰富了写作 内容 , 正如有句话说 : “ 人是 生来就怀着情 感表达的密切关系 。 比如 , 贾 岛的诗“ 鸟宿池边树 , 僧推月下 门。 ” 韩 如果能好好 培养 , 白会抽 芽舒 叶 , 开 出貌美的花 , 结出丰硕 愈改为“ 僧敲月下 门” , 作者分析“ 推” “ 敲” 两字意味不 同, 前者显得 感 的核 , 我们才能尝到生活 的滋味。我在结束这 鲁莽一些 ,后者显得拘礼一 些 ,用 哪个字要看 当时诗人 的心境如 的果实 。只有用心去品味 ,
“ 爱是做错事后爸 爸严厉 的责备 和正确的引导 ” ……如果 不是 咬文嚼字 , 在表 面上像 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 , 在实 际上就 是调 整思 口” “ 妈妈的叮咛” 或许只能成为“ 唠叨” , “ 鸟妈妈 的喂食 ” 只 想和情感 。 ” 哦, 原来注重语言文字的表达并不错 , 关键是所用语词 用心品味 , 是一种 “ 义务” , 更别说 “ 爸爸的严厉责备” 了, 可是学生却从 中品味 文句是否与思想感情相吻合。
相反 , 正是要准确表 达实质 、 表达情感 , 所 以“ 无论 阅读 或写作 , 我 讨论 , 最后他们把 “ 爱” 表达为“ 爱 是临出门时妈妈 的一句叮咛” “ 爱 “ 爱是 鸟妈妈 衔来小 虫喂入小鸟 的 们必须有 一字不肯放松 的谨严 ” , “ 文学借文 字表现思想感情 …… 是考试失败后好友给我的安慰”
借鉴作家 的文章 以及学生的优秀作文 , 对其 中的妙语珠联 、 旁征博 色 素” 的东 西 , 就 愈是 鲜活 、 深刻 的; 愈是真实贴合 生活的 , 就愈是 引甚是羡慕崇拜 , 认 为好文章语言优美是第一要义 , 于是就喜欢堆 有 生 命 力 的 。 砌辞藻 , 不注重真实表达 , 往往使 文章华 而不实 , 甚至矫揉造作。 近 五彩缤纷 的生活 如调 色板 , 又如调味剂 , 只有用 心品味 , 我们 日, 教到高一语文第二册 中朱光潜先生的《 咬文 嚼字 》 这篇课文 , 得 才会尝到其 中的酸甜苦辣 , 学生 的作文只有能表现这种酸甜苦辣 ,
要求还生活本来面 目, 作真文 , 诉 真情 。
关键词 : 咬文嚼字 ; 真实; 调色板 有一个爱好 文学的学生 , 经常写些 小文章 、 小诗给我看 , 希望 毫无个性可言。比如 , 写到对亲情 的感悟 , 大多数学生都会提到相 我能给一些意 见。 看得 出这些作 品都是经过他再三锤炼 、 反复斟酌 同的题 材 : 自己生病 , 父母无微不至地照顾 , 最后父母却病倒了 。 似 而成 的。 我 不想打击他 的积极性 , 会 给予肯定 和鼓励 。 但从他 的习 乎 每个 家庭都是一样 的, 每个 父母都是千篇一律 的。实际上 , 父母
静和谐 的景象 , 用词优美 , 似乎 意境 也很深远 , 显然是经 过推敲琢 创造 的动机是仇敌 ……引பைடு நூலகம்起新鲜的真切的情 趣。” 长此 以往 , 学
磨 了一番 。 但 当我想随着这些文字进入其中感受时 , 才发现根本找 生 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会逐渐消磨 , 而创新是作文的生命源泉。 不到这样 的场景 。 日落时怎会有“ 一道 ” “ 残光 ” , 而且是 “ 零散” 的, 生 活是 日新月异 、 变化 万千的 , 要让作文充满 活力 , 唯一诀 窍
“ 凸起的小丘陵” 在“ 不远处 ” , 小作者却看得到树叶上 的露珠 , 且傍 就是如实反映异彩纷呈的生活。 所 以要对读者真实 , 首先要对 自己 晚时又何来的露珠 。 真实 。生活永远是蕴含在人的独特的情 感之中的 ,只有用心灵思 这并不是一位学生会犯的错 误 , 他们想写好作文 , 平时很注意 索 , 眼 中的世界才能更加 清晰地归于本真 。 所以, 愈是濡染 了“ 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