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阅读】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楚人有涉①江者②,其③剑自④舟中坠⑤于⑥水。

遽⑦契⑧其舟,曰:“是⑨吾⑩剑之⑪
所从坠⑫。

”舟止⑬,从其⑭所契者入水求⑮之⑯。

舟已行矣⑰,而⑱剑不行,求剑若⑲此⑳
,不亦惑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
【字词注释】
①涉:过,渡。

②者:……的人。

③其:他的,代词。

④自:从。

⑤坠:落。

⑥于:在,到。

⑦遽(jù):急忙,立刻。

⑧契:用刀雕刻,刻。

⑨是:指示代词,这儿。

⑩吾:我的。

⑪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⑫所从坠:剑掉下的地方。

坠,落下。

⑬止:停止,指船停了下来。

⑭其:他,代词。

⑮求:找,寻找。

⑯之:剑,代词。

◎陈仙春
21
⑰矣:了。

⑱而:然而,表转折。

⑲若:像。

⑳此:这样。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愚蠢,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故事译文】
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

他急忙在船边上掉下剑的地方用刀刻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

船已经行进了,但是剑没有行进,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品读赏析】
刻个记号便于打捞宝剑,原本并无错,可是把记号刻在了移动的船上,那岂不等于没有记号吗?这个故事对那些思想僵化、墨守成规,看不到事物发展变化的人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故事告诉我们:办事不能只凭主观愿望,不能想当然,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灵活处理。

以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变化发展的事物,必将导致错误的判断。

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

【蕴含道理】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不能凭主观思想做事情。

人不能死守教条,情况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失败。

告诫人们不能片面、静止、狭隘地看待问题。

【理解感悟】
1.找出文中点明中心的句子。

2.这个故事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3.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2.不要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而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3.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国学馆
语文天地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