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新培优一轮人教版_第十九章 中国地理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1)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渭河平原) 江南丘陵 河西走廊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
2.我国的气候 ( 1 )气候特征:季风 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 ( 2 )气温。 ①气温特征
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地形以及冬季风的影响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②温度带——根据积温 的多少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 高原区。
C国.夏冬季季风风指减数弱较距平指数低,说明夏季风势力较弱。夏季风势力弱,雨带
D在.南夏方季停风留减时弱间长,我国易出现南涝北旱现象。故B项正确。第2题,冬季
风指数明显减小,说明冬季风势力减弱,其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加1.B剧,冬2.季A 气温不太低,冷高压势力弱。故A项正确。
关闭
解析 答案
关闭
A第.3纬题度,图低示,空日气期干我国燥东北有雪灾,华北地区有沙尘暴,华南有干旱,综合分
B析.,受最单可一能是气冬团末控春制初,降,所水以稀最少接近图示日期的描述是“草木萌动,鸿雁南
C来.”垂。直第对4流题运,图动示显时著期,南部沿海干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单一气团控
D制.,北降方水稀冷少空。气势力强大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 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 分布;油气资源丰富
准噶尔 盆地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 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 分布;油气资源丰富
柴达木 盆地
海拔 3 000 米左右,内陆高 原盆地;多戈壁、沙漠;东 部多沼泽、盐湖
矿产资源丰富,青藏铁路沿线 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四川 盆地
低山丘陵起伏,海拔 500 米 左右;成都平原较为平坦; 紫色土广布
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 的商品粮基地;人口、城市密集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3-
(3)三大平原。
地形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东北 平原
面积最大,海拔多在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最重要的商 200 米以下,地势坦荡; 品粮基地;油气、煤炭等矿产资源 肥沃的黑土;多沼泽地 丰富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1-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2-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3-
( 3 )降水。 ①降水特征 空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
时间: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②干湿地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 的对比关系划分成四类 干湿地区。
C.人口出生率升高 人口死亡率升高
D.人国人口金字塔图接近( )
关闭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1982年到2050年(预计)15岁以下人口总体
减少,说明人口出生率下降;60岁以上人口总体增加,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导
致人口死亡率上升。第2题,从2050年(预计)人口年龄分布图来看,符合该
海拔 1 000 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 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 原、宁夏平原、河西走 廊的灌溉农业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1-
地形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黄土 高原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 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 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 开发
东亚近百年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曲线图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6-
1.1895年,我国夏季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南旱北涝 B.南涝北旱
C.南北皆涝 D.南北皆旱
2.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效应加剧
关闭
B第.1海题陆,根热据力材差料异可减知小,季风指数越大,表明季风现象越明显。在1895年,我
拓展延伸山脉的分界意义
山脉 西侧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太行山脉 黄土高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雪峰山 云贵高原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天山山脉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脉 青藏高原
秦岭
四川盆地(汉中谷地)
南岭
两广丘陵
祁连山脉 柴达木盆地
东侧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江南丘陵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考点一
-27-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下图是我国某日的天气图。读图,完成第3~4题。
考点一
-28-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下列描述中,最接近图示日期的是( )
A.草木萌动,鸿雁南来
B.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C.盛夏酷暑,干旱广布
D.丹桂飘香,蟹肥菊黄
4.南部沿海干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间内不能解决。
1.A 2.B
关闭
解析 答案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6-
中国的地形和气候 1.我国的地形、地势 (1)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考点一
-17-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2)主要山脉。
真题通关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时期人口特征的金字塔图是A图。
关闭
1.D 2.A
解析 答案
考点一
-10-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中国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
1.利用领土四至点定位:最西端约73°E,最东端约135°E,最南端约 4°N,最北端约53°N。
2.利用主要经纬线定位
经纬线 沿线标志性地理事物 巧记穿过的主要地区
关闭
3.A 4.B
解析 答案
考点一
-29-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地形
地势
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 积广大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①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
有 利
①便于发展多种经营; 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②大河
②森林、矿产、动植物、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
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
森林、草 地
年降水量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和青藏高 草地
<400 毫米 原大部分
为主
年降水量 <200 毫米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 西北部
荒漠
考点一
-25-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 现象越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读图,完成第1~2 题。
-18-
东西走向 a 天山山脉 、阴山,昆仑山脉、b 秦岭 ,南岭
东北—西 c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d 巫山 、雪峰山,长白山 南走向 脉、e 武夷山 ,f 台湾山脉
西北—东 南走向
g 祁连山脉
,阿尔泰山脉
南北走向 h 贺兰山 ,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i 喜马拉雅山脉
考点一
-19-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考点一
-7-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我国的人口和民族 ( 1 )众多的人口: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 数为13.40亿( 不包括港、澳、台数据 )。 ( 2 )分布:分布不均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 、西北 少。 ( 3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①人口数量:汉 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2%,少数民族中壮 族人口最多。 ②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
23°26'N
嘉义、汕头、广州、 个旧
北回归线东西穿,云南两广和台湾
30°N
杭州、武汉、重庆、 拉萨
冈底斯山横断山,四川盆地杭州湾
40°N 秦 敦皇 煌岛 、、 喀北什京、大同、塔里木贺兰山,河套南侧渤海湾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1-
经纬线 80°E 90°E 100°E 110°E
考点一
-8-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下图为我国1982年、2000年、2050年(预计)人口年龄分布图。读 图,完成第1~2题。
考点一
-9-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发展的大致趋势是( )
A.人口出生率升高 人口死亡率下降
B.人口出生率下降 人口死亡率下降
考点一
-14-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2上海卷,1~2)“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 的宝藏……”读图,完成第1~2题。
考点一
-15-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上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 ) A.甲岛 B.乙岛 C.丙岛 D.丁岛 2.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 在于( ) 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 ②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 辖权 ③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④标志我国 关闭 能 第1够题独,黄立岩进岛行是深我海国油的固气有资领源土开,图发中表示黄岩岛的是甲。第2题,①②为 A政.治①意②义③,④为直接B.的①现②实④意义C。.①我③国④石油D对.②外③依存④度过高的问题在短时
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
(1)四大高原。
地形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 高原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
4 000 米以上;边缘和内部分布着 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
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 地和湟水谷地;人口稀
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
少
内蒙古 高原
云贵 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从 2 000 米降到 1 000 米;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 特地貌发育
“坝子”为农业区,交通 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 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 多
考点一
-32-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四大盆地。
地形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 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 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内 有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
第十九章 中国地理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3-
要点
1.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 划 2.我国地形、气候、河 流的主要特征 3.我国自然资源的分 布、开发与保护 4.我国农业、工业的分 布及发展 5.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 地区分布
网络
考点一
-4-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中国的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 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 于寒带。 ②海陆位置:太平 洋的西岸,亚欧 大陆的东部。
考点一
-12-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利用经纬网结合地形区定位:在我国,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可根据山脉结合经纬网来确定其两侧的地形区,如下图所示。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3-
4.利用河流、铁路干线定位 (1)长江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 沪十一个省级行政区域,依次穿越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 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2)黄河干流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九 个省级行政区域,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甘肃段)、宁夏平 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旅游资源丰富
海与内陆的联系;③阶梯交界处落
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不 ②易发生崩塌、滑坡、 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的布
利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 局,工业、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坡度大,不宜耕种
考点一
-30-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4-
干湿地区
A 湿润 地区
B 半湿润 地区
C 半干旱 地区 D 干旱 地区
降水状况 分布地区
主要植 被
年降水量 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东北三省 森林
>800 毫米 东部、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为主
东北平原、华北 平原、
年降水量 >400 毫米
黄土高原 部
考点一
-5-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 )领土四至点。
考点一
-6-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3 )相对位置: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我国与 朝鲜 、越南 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 4 )行政区划:共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23个省,5 个自治 区,4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
华北 平原
120°E
沿线标志性地理事物 巧记穿过的主要地区
和田、阿克苏
天山山脉塔里木,青藏高原穿西部
吐鲁番盆地
阿尔泰山吐鲁番,可可西里孟加拉 湾
青海湖、横断山脉 河西走廊祁连山,横断山脉泰国湾
海口、巫山、华山、 包头
北起阴山贯三秦,南越巫山过海南
杭州、秦皇岛,与台 兴安虎声吼,渤海水色秀,长江三角
湾岛西海岸相切 洲,台湾海峡游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
2.我国的气候 ( 1 )气候特征:季风 气候显著,气候复杂多样 。 ( 2 )气温。 ①气温特征
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地形以及冬季风的影响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最热的地方是吐鲁番
②温度带——根据积温 的多少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 高原区。
C国.夏冬季季风风指减数弱较距平指数低,说明夏季风势力较弱。夏季风势力弱,雨带
D在.南夏方季停风留减时弱间长,我国易出现南涝北旱现象。故B项正确。第2题,冬季
风指数明显减小,说明冬季风势力减弱,其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温室效应
加1.B剧,冬2.季A 气温不太低,冷高压势力弱。故A项正确。
关闭
解析 答案
关闭
A第.3纬题度,图低示,空日气期干我国燥东北有雪灾,华北地区有沙尘暴,华南有干旱,综合分
B析.,受最单可一能是气冬团末控春制初,降,所水以稀最少接近图示日期的描述是“草木萌动,鸿雁南
C来.”垂。直第对4流题运,图动示显时著期,南部沿海干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受单一气团控
D制.,北降方水稀冷少空。气势力强大
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 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 分布;油气资源丰富
准噶尔 盆地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
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 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 分布;油气资源丰富
柴达木 盆地
海拔 3 000 米左右,内陆高 原盆地;多戈壁、沙漠;东 部多沼泽、盐湖
矿产资源丰富,青藏铁路沿线 将要崛起的经济区
四川 盆地
低山丘陵起伏,海拔 500 米 左右;成都平原较为平坦; 紫色土广布
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 的商品粮基地;人口、城市密集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3-
(3)三大平原。
地形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东北 平原
面积最大,海拔多在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最重要的商 200 米以下,地势坦荡; 品粮基地;油气、煤炭等矿产资源 肥沃的黑土;多沼泽地 丰富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1-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2-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3-
( 3 )降水。 ①降水特征 空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
时间: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②干湿地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 的对比关系划分成四类 干湿地区。
C.人口出生率升高 人口死亡率升高
D.人国人口金字塔图接近( )
关闭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1982年到2050年(预计)15岁以下人口总体
减少,说明人口出生率下降;60岁以上人口总体增加,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导
致人口死亡率上升。第2题,从2050年(预计)人口年龄分布图来看,符合该
海拔 1 000 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 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过渡到荒漠
草原畜牧业;河套平 原、宁夏平原、河西走 廊的灌溉农业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1-
地形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黄土 高原
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 失严重,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 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 开发
东亚近百年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曲线图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6-
1.1895年,我国夏季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南旱北涝 B.南涝北旱
C.南北皆涝 D.南北皆旱
2.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效应加剧
关闭
B第.1海题陆,根热据力材差料异可减知小,季风指数越大,表明季风现象越明显。在1895年,我
拓展延伸山脉的分界意义
山脉 西侧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太行山脉 黄土高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雪峰山 云贵高原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天山山脉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脉 青藏高原
秦岭
四川盆地(汉中谷地)
南岭
两广丘陵
祁连山脉 柴达木盆地
东侧 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江南丘陵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考点一
-27-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下图是我国某日的天气图。读图,完成第3~4题。
考点一
-28-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下列描述中,最接近图示日期的是( )
A.草木萌动,鸿雁南来
B.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
C.盛夏酷暑,干旱广布
D.丹桂飘香,蟹肥菊黄
4.南部沿海干旱区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间内不能解决。
1.A 2.B
关闭
解析 答案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6-
中国的地形和气候 1.我国的地形、地势 (1)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考点一
-17-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2)主要山脉。
真题通关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时期人口特征的金字塔图是A图。
关闭
1.D 2.A
解析 答案
考点一
-10-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中国区域空间定位的方法
1.利用领土四至点定位:最西端约73°E,最东端约135°E,最南端约 4°N,最北端约53°N。
2.利用主要经纬线定位
经纬线 沿线标志性地理事物 巧记穿过的主要地区
关闭
3.A 4.B
解析 答案
考点一
-29-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我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地形
地势
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 积广大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①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
有 利
①便于发展多种经营; 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②大河
②森林、矿产、动植物、自西向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
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
森林、草 地
年降水量 内蒙古高原 、黄土高原和青藏高 草地
<400 毫米 原大部分
为主
年降水量 <200 毫米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 西北部
荒漠
考点一
-25-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 现象越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读图,完成第1~2 题。
-18-
东西走向 a 天山山脉 、阴山,昆仑山脉、b 秦岭 ,南岭
东北—西 c 大兴安岭 、太行山脉、d 巫山 、雪峰山,长白山 南走向 脉、e 武夷山 ,f 台湾山脉
西北—东 南走向
g 祁连山脉
,阿尔泰山脉
南北走向 h 贺兰山 ,横断山脉
弧形山脉 i 喜马拉雅山脉
考点一
-19-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考点一
-7-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我国的人口和民族 ( 1 )众多的人口: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 数为13.40亿( 不包括港、澳、台数据 )。 ( 2 )分布:分布不均 ,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多 、西北 少。 ( 3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①人口数量:汉 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的92%,少数民族中壮 族人口最多。 ②民族分布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
23°26'N
嘉义、汕头、广州、 个旧
北回归线东西穿,云南两广和台湾
30°N
杭州、武汉、重庆、 拉萨
冈底斯山横断山,四川盆地杭州湾
40°N 秦 敦皇 煌岛 、、 喀北什京、大同、塔里木贺兰山,河套南侧渤海湾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1-
经纬线 80°E 90°E 100°E 110°E
考点一
-8-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下图为我国1982年、2000年、2050年(预计)人口年龄分布图。读 图,完成第1~2题。
考点一
-9-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读图可知,我国人口发展的大致趋势是( )
A.人口出生率升高 人口死亡率下降
B.人口出生率下降 人口死亡率下降
考点一
-14-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012上海卷,1~2)“祖国的宝岛,我可爱的家乡……辽阔的海域无尽 的宝藏……”读图,完成第1~2题。
考点一
-15-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黄岩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上图中,表示黄岩岛的是( ) A.甲岛 B.乙岛 C.丙岛 D.丁岛 2.2012年5月,我国首座深水钻井平台在南海首钻成功,其重要意义 在于( ) ①宣示我国对南海的主权 ②行使对钻井平台周边我国海域的管 辖权 ③解决我国目前石油对外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④标志我国 关闭 能 第1够题独,黄立岩进岛行是深我海国油的固气有资领源土开,图发中表示黄岩岛的是甲。第2题,①②为 A政.治①意②义③,④为直接B.的①现②实④意义C。.①我③国④石油D对.②外③依存④度过高的问题在短时
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
(1)四大高原。
地形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 高原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 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
4 000 米以上;边缘和内部分布着 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
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 地和湟水谷地;人口稀
部山脉相对高度不大
少
内蒙古 高原
云贵 高原
地势西高东低,从 2 000 米降到 1 000 米;地表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 特地貌发育
“坝子”为农业区,交通 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 游资源丰富;少数民族 多
考点一
-32-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四大盆地。
地形区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 盆地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内 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内 有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
第十九章 中国地理
第1讲 中国地理概况
-3-
要点
1.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 划 2.我国地形、气候、河 流的主要特征 3.我国自然资源的分 布、开发与保护 4.我国农业、工业的分 布及发展 5.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 地区分布
网络
考点一
-4-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中国的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①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北温 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地区位 于寒带。 ②海陆位置:太平 洋的西岸,亚欧 大陆的东部。
考点一
-12-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3.利用经纬网结合地形区定位:在我国,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 可根据山脉结合经纬网来确定其两侧的地形区,如下图所示。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13-
4.利用河流、铁路干线定位 (1)长江干流流经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 沪十一个省级行政区域,依次穿越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 巫山、长江中下游平原。 (2)黄河干流流经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九 个省级行政区域,依次穿越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甘肃段)、宁夏平 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旅游资源丰富
海与内陆的联系;③阶梯交界处落
差大,产生巨大水能
①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不 ②易发生崩塌、滑坡、 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的布
利 泥石流等地质灾害;③ 局,工业、农业发展和城市建设 坡度大,不宜耕种
考点一
-30-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我国主要地形区的地理特征
四大高原、四大盆地和三大平原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
考点一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24-
干湿地区
A 湿润 地区
B 半湿润 地区
C 半干旱 地区 D 干旱 地区
降水状况 分布地区
主要植 被
年降水量 秦岭—淮河 以南地区,东北三省 森林
>800 毫米 东部、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为主
东北平原、华北 平原、
年降水量 >400 毫米
黄土高原 部
考点一
-5-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2 )领土四至点。
考点一
-6-
知识梳理 基础反馈 能力突破 真题通关
( 3 )相对位置: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我国与 朝鲜 、越南 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 4 )行政区划:共34个省级行政区域,其中23个省,5 个自治 区,4个直辖市,2 个特别行政区。
华北 平原
120°E
沿线标志性地理事物 巧记穿过的主要地区
和田、阿克苏
天山山脉塔里木,青藏高原穿西部
吐鲁番盆地
阿尔泰山吐鲁番,可可西里孟加拉 湾
青海湖、横断山脉 河西走廊祁连山,横断山脉泰国湾
海口、巫山、华山、 包头
北起阴山贯三秦,南越巫山过海南
杭州、秦皇岛,与台 兴安虎声吼,渤海水色秀,长江三角
湾岛西海岸相切 洲,台湾海峡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