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观PPT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持续性原则
环境与资源是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人类的发展 必须要与不损害支持地球生命的 大气、水、土壤、生物等自然条 件为前提,必须充分考虑资源的临 界性,必须要适应环境与资源的承 载能力,以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久 续性和资源的永续利用。
共同性原则
各国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虽然不同,但公平性和持续性 原则是共同的。地球的整体性和相互依存性决定全球 必须联合起来,认知我们的家园。 可持续发展是超越文化与历史的障碍来看待全球问 题的。它所讨论的问题是关系到全人类的问题,所 要达到的目标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虽然国情不同,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模式不可能是惟一的,但是 无论富国还是贫国,公平性原则、协调性原则、持 续性原则是共同的,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总目标,从而将人类的局部利益与 整体利益结合起来。
可持续发展观的意义Fra bibliotek1、可持续发展观利于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可持续发展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的数量,更 要追求经济增长的质量。 2、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以自然资源为基础,同生态环境相协调。它 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和 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条件下,进行经 济建设。 3、利于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在人类可持续 发展系统中,经济发展是基础,自然生态保 护是条件,社会进步才是目的。
基本构成
可持续发展观 在我国的发展
中 国 古 代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思 想
“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 长”——夏禹禁令 《伐崇令》规定:“毋坏屋,毋坏井, 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 《孟子· 梁惠王上》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 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 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所谓可持续发展,就 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 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 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 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 满足当代人的利 益”。——江泽民
定 义
基本原则
公平性原则:
本代人之间的公平、代际间的公平。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机会、利益均等的发展。 它既包括同代内区际间的均衡发展,即一个地 区的发展不应以损害其它地区的发展为代价; 也包括代际间的均衡发展,即既满足当代人的 需要,又不损害后代的发展能力。该原则认为 人类各代都处在同一生存空间,他们对这一空 间中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财富拥有同等享用权, 他们应该拥有同等的生存权。
提纲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容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
1972年,联合国在斯德哥尔摩 召开的有114个国家代表参加的“人类环 境会议”预示着人类环境时代的开始。 此次会议最重大的意义是产生了与可持 续发展概念相近的思想。
1987 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 员会发表了《 我们共同的未来》 的报 告。该报告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 念,即“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威胁后 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这标志着可持 续发展思想的成熟。
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 召开 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把可持续发展作 为未来共同发展的战略,得到了与会各国 政府的赞同。大会通过的《关于环境与 发展的里约宣言》和《21 世纪议程》, 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 行动。
可持续发展理论 的基本内容
《我们共同的未来》中对“可持续发展” 定 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 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版权所有 翻版必究 南磊鑫 2013.4.6
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党中央、 国务院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的基 本战略,号召全国人民积极参与这 一伟大实践。 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把可持续发 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 中必须实施”的战略。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 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
2007年,中共十七大将科学发展观写 入党章,即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 展观。 2011年7月,中国筹委会组织成立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持续发展国家报 告》编写组,全面启动了《国家报告》 的编写工作,以迎接联合国可持续发 展大会的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