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窑】一个源自大唐的多彩传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沙窑】一个源自大唐的多彩传奇
公元8世纪·石渚湖边长沙窑
大唐开元盛世之后有安史之乱,北人南迁,岳州窑后遂有长沙窑,在湘江之滨的潭州石渚湖边,丘陵起伏的古城村中,常年烟火冲天,人车喧嚷——一道道龙窑依坡雄起,山柴塞进窑内,瓷器堆积如山,我长沙窑窑火正炽。
这个世界釉下彩的创烧地,开创了陶瓷业的一个伟大时代。
公元8世纪·焰红湘浦口
那个曾给大唐皇上献诗三百首的来自澧州的李文山,面对此景思如泉涌,一挥而就《石渚》,就这样成了史上记载我长沙窑第一人: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
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回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
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公元9世纪·繁花似锦釉下彩
长沙窑,大唐文化的奇葩一朵,靠的就是——繁花似锦釉下彩,中华陶瓷史上,在青瓷、白瓷之后,我长沙窑成为唯一的彩瓷窑口,冲天窑火烧出了持续两百年的创新传奇——
传奇一:创造发展釉下彩,世界上最早的釉下彩绘传奇
传奇二:始创高温铜红釉,彩瓷史上开先河的创举传奇
传奇三:开创模印贴花术,陶泥模印花纹施以彩釉传奇
传奇四:湖湘唐诗的宝库,大唐诗意在彩瓷上纵横……
公元9世纪·“世界瓷器工厂”
北方战乱,海运渐兴,长沙窑由湘江经广州、宁波通往亚非的海上“陶瓷之路”打通,那就是传说中的海上“丝绸之路”。
长沙窑、越窑、邢窑成为唐代三大出口瓷窑,我长沙窑成了瓷器生产的“世界工厂”、“中华外销第一窑”,几乎有唐代外销瓷出土的地方都有长沙窑。
公元9世纪·一艘单桅帆船
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载着5万多件中国瓷器的单桅商船从广州开来,它要往西亚、北非去印尼附近的勿里洞岛外海,一块黑色大礁岩成了一个黑暗灾难的目击者,船沉了……
公元1956年·长沙窑重见天日
这一年,长沙窑遗址重见天日,遗址面积30万平方米,从铜官镇至石渚湖,沿湘江东岸十里河滨发现唐代烧窑遗址19处,面积最小的300多平方米,最大的万余平方米,堆积厚度最薄为0.4米,最厚约4米。
公元1988年·“国色天香湘妹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考古学家周世荣研究一辈子古陶瓷,他说:长沙窑就“像一位绚丽多彩、才华横溢、国色天香的湘妹子。
”
公元1998年·“黑石”号归来
一个德国水泥厂的老板,来到印尼附近海里寻找宝贝,在勿里洞岛外海一块黑色大礁岩附近,他发现了一条独桅帆船,沉船的年代被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黑石”号讲述了一个隐没已久的“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
这条船上有5.6万多件长沙窑,一个刻有“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名)樊家记”铭文的瓷碗,揭开了“黑石号”器物身份之谜。
“草市”是指唐代因当地的某种特产而兴建的交易市场;
“盂子”是这件器物的名称;
“湖南道”是当时的行政机构;
“石渚”是当时长沙窑的烧制点——今望城区铜官石渚湖。
公元2011年·文化遗产
长沙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
实,长沙窑陶瓷烧制技艺的形成源远流长,据《监略妥注》载:“舜陶于河滨,而器不苦窳”,舜帝之时,就带领先民在湘江一带开始了制陶之业。
公元2012年·南青北白长沙彩
中国陶瓷学会及中国美术史研究专家在长沙研讨对长沙窑进行了重新定位,首次提出并肯定了“南青北白长沙彩”,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是唐代并驾齐驱的三大民窑。
看,他们对我长沙窑的评价:“长沙窑是汉文化向外扩张的里程碑,在世界陶瓷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这就是千年长沙窑的故事但有关它的故事还在继续千年窑火不会熄灭今天的长沙窑,又焕发青春,正在再创辉煌。
【长沙窑简史】
长沙窑始创于唐“安史之乱”后,鼎盛于中晚唐时期,五代以后,渐趋衰落,前后经历了200多年,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与浙江越窑、河北邢窑齐名的中国唐代三大出口瓷窑之一,世界釉下多彩陶瓷发源地。
早在东汉时期,岳州窑的早期青瓷就已向长沙窑区扩展。
“安史之乱”后,由于北方陆地交通不畅,海上运输逐渐兴盛起来,这极大的促进了长沙窑陶瓷产品的外销,形成一条由湘江经广州、宁波通往亚洲各地及东北非的海上“陶瓷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