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MBA论证有效性分析题干中常见的逻辑推理错误
[MBA]论证有效性分析逻辑推理题
![[MBA]论证有效性分析逻辑推理题](https://img.taocdn.com/s3/m/01bf97767fd5360cba1adb20.png)
MBA MPA MPACC论证有效性分析逻辑推理题轻断因果与强加因果1.时间先后仅凭A与B在时间上的先后相继就断定A是B的原因,这就犯了以时间先后为因果的错误。
强化训练1.威胁美国大陆的飓风是由非洲西海岸高气压的触发而形成的。
每当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有大量的降雨之后,美国大陆就会受到特别频繁的飓风袭击。
所以,大量的降雨一定是提升气流的压力而构成飓风的原因。
以下哪项论证所包含的缺陷与上述论证中的最相似?(A)努力锻炼的人通常睡眠好,所以,努力锻炼的人通常身体健康。
(B)汽车在长的街道上比在短的街道上开得更快,所以,长街道上的行人比短街道上的行人更危险。
(C)许多后来成为成功企业家的人,他们在上大学时会参加竞争性的体育运动。
所以,参加竞争性体育运动一定能促进使人成为企业家的能力。
(D)菊苣的花瓣在正午时会合拢,所以,菊苣的花瓣在夜间一定会张开。
(E)东欧的事件会影响中美洲的政治局势,所以,东欧的自由化会导致中美洲的自由化。
答案 C2.1840年后英格兰经济繁荣的兴起可归因于它所采取的自由贸易政策。
因为仅在政策实施后,经济条件才得到改善。
上述论证中的推理与以下哪项中的最相似?(A)去年一项对沼泽地的彻底搜索没有发现沼泽鹰的迹象,因此可以假设今年类似的搜索也不大可能会发现这种鸟的迹象。
(B)在P处建造一座立交桥可能会帮助缓解市中心的交通状况,因为立交桥通常能明显地减少交通阻塞。
(C)在银行提高利息以前,中等收入的人能负担得起大约是自己收入两倍的抵押,所以,加息后就超出了他们抵押的能力。
(D)由于公司营利状况的改善是在副总裁新的振作士气方案实施之后开始发生的,改善的结果可以归因于这个方案的实施。
(E)恐龙灭绝是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所以,恐龙不会在撞击之前灭绝。
答案 D3.张明发现在她演出之前喝热的加蜂蜜的菊花茶比不喝这种茶在唱高音咏叹调时会感觉更舒适,她由此得出结论说,要么是菊花茶,要么是蜂蜜含有某种营养素,这种营养素能帮助她更舒适地演唱女高音。
论证有效性分析八大常见逻辑错误

论证有效性分析八大常见逻辑错误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论证有效性分析八大常见逻辑错误:MBA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经常是困扰MBA考生的一个障碍,且是他们容易丢分的一个项目。
中公管理人从历年英文考试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八大论证有效性分析常见错误,供参加在职硕士研究生考生们学习。
一、以偏概全简单枚举法的结论是或然而非必然的,可靠的结论往往建立在,数目,范围充足的,取样对象之间的差距要够大。
通常把样本过少、结论明显过假,或者过于简单的方法称为“以偏概全”。
常见问题有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情况;有论证条件过于单薄无法支持论证的情况;也有对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不够清楚、准确的情况。
例:在针对巴黎市民对垃圾食品偏好度的调查中,调查人员在巴黎的各大麦当劳餐厅随机抽取了 300人做调查,发现巴黎市民更喜欢程度高达75%。
分析:该调查的样本仅仅来自于巴黎的快餐厅,在巴黎快餐厅吃饭的人就餐偏好不能代表巴黎市民的就餐偏好,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二、类比不当作类比的两个事物之间固然有相似之处,但也与所差别。
于是从两个或两类事物的某些地方的相似,推出它们在另外的地方仍相似的结论,就不具有必然性。
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们的已知相同属性与推出的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其相关程度越高,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大。
相反,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小。
例:熊猫和棕熊是近亲,他们都具有相似的牙齿额肠道结构,适应于肉食,所以,熊猫常用的食物是肉类。
分析:该例中就用到了类比不当的错误,熊猫和棕熊虽然在很多地方具有相似之处,但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大不相同,这些是构成两者食物结构不同的原因。
类比除了两个物体之间的类比还有同一个物体不同时间的类比,在大部分情况下这种类比都是有问题的,因为当时间发生了变化,物体所处的环境也可能发生了变化,而且不能排除偶然性。
例:上次我打得赢他,我这次一定也打得赢分析:世上没有常胜将军。
MBA论证有效性分析逻辑错误分析(精讲)

12.09 年 1 月考题: (1)文中将个人掌握的知识和社会共有知识——网络知识、书本知识等——混 为一谈,对“知识”和“学知识”没有清晰的界定,论述模糊不清。 (2)题干在概念使用上如“个人知识与社会知识、知识无用和有识之士等”,存 在“定义不请”和“混淆感念”的逻辑错误。
五.非黑即白 为多于一个答案的问题提供不足(通常两个)的选择,即隐藏了一些选择,最典 型的表现是非黑即白的观点,也称非此即彼,其实还有更多的选择。 例如:萨达姆是邪恶的,所以美军是正义之师。除正邪之争外,还有邪邪之争及 许多难分正邪的纷争,所以不能单以萨达姆邪恶便认定美军正义。 例如: 1.03 年 1 月考题:“混乱的行动比有序的衰亡好得多”忽视了第三种选择,即 “有序的行动”。 2.04 年 10 月考题:“顾客不是选择你,就是选择你的竞争对手。”忽视了顾客 的多种选择,因市场除了你和竞争对手之外,还有其它成员。 3.06 年 1 月考题:参与国际合作将带来双赢的结果,这也是提高我国技术水平 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把是否参与国际合作作为提高我国技术水平和产 业竞争力的唯一条件,这是错误的。企业不参与国际合作同样业绩辉煌的例子不 胜枚举。 4.06 年 10 月考题:题干只给了两种结果“道德的进步”和“道德风气的败坏” 忽视了还有第三种结果,即道德的维系和保持。 六.主观臆断 例如: 1.02 年考题:“在今后的 20 年中,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的增长。 因此,本公司应当及时地售出足量的‘达达运动鞋’公司的股份,并增加在‘全 球电视’公司中的投资。” 题干中的结论,即“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锻炼的时间逐渐减少,而 用于看电视的时间逐渐增多”,在今后不会有大的变化,是主观臆断。这一点并
3
3.“中国公关市场的营业额的增长”与“每家公关公司营业收入的增长”不是一 个概念。这里,受益于营业收入增长的自然同时包括国内和外资公司。因此,这 不能成为一大批本土公关公司将胜过外资公司的根据。即使中国的公关营业总额 增加到 300 亿元的水平,即使平均到一个公司营业收入水平很高,但这些公司中 既包括本土公司,也包括外资公司,无法得出本土公司必将击败外资公司的结论。 4.05 年 10 月考题:题干前面说“快餐业”后又偷换成饮食业。将“洋快餐的 消费者”偷换成“中国消费者”。 5.05 年 1 月考题: (1)“MBA 教育试图把管理传授给某个毫无实际经验的人”,是偷换概念。MBA 学生并不是毫无经验的人。 (2)“教育可以帮助一个具有领导经验和生活经验的人提高到更高的层次,但是, 即使一个人具有管理天赋和领导潜质,教育也无法将经验灌入他的头脑”,这里 “经验”的概念含糊不清,经验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大量的案例教学,恰是 能把间接经验灌入学员的头脑,使他们牢记前车之鉴,或从前人的成功中得到启 发。况且 MBA 学生是具有一定的经验、知识、选择力、判断力和自主意识的个 体,而不是一个被动的容器。经验分享恰恰是 MBA 教育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 式。 6.06 年 1 月考题:“中国将承担 A350 飞机 5%的设计和制造工作”并非意味着 “未来空中客车公司每销售 100 架 A350 飞机,就将有 5 架由中国制造。”5%的 设计制造工作不等于能制造 100 架飞机中的 5 架整机。 7.06 年 10 月考题:美国比发展中国家曝光的企业丑闻更多,并不必然意味着 其实际企业丑闻的数量比发展中国家更多,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不同的媒体曝光 度或自由度造成,也可能与其他文化背景相关,因此,也就无法由此推断出“经 济的发达并不一定带来道德水准的提升”这一结论。 8.07 年 1 月考题: (1)“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家”概念界定模糊,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是真正的经 济学家,不等于没有得诺贝尔奖的都不是真正的经济学家。 (2)经济学家确定要坚持理性精神,但“经济学界太热闹”并不等于“不理性”, 二者也没有因果关系。作者在这里偷换了概念。
MBA联考常见逻辑错误

MBA联考常见逻辑错误MBA考试项目主要分两部分,一是英语,二是综合,其中综合又包括数学、逻辑与写作。
在综合部分中,逻辑题考得主要是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想要在逻辑题上加分的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加强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做题的基础,因为考试时间有限,所以考生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题目读懂,而读懂逻辑题最关键的一步是抓住题目的逻辑链,也就是说,题干是如何进行前提的铺垫推出了最终的结论。
前提一般为事实的陈述,而结论是观点性的东西。
要注意一定要读懂题干、把握逻辑链之后再去做题,否则是无法进行答题的。
如果能在读题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逻辑错误,对于做题也是有极大帮助的。
以下是最常见的几种逻辑错误1.因果关系错误。
比如,把前后发生的事情当做因果关系:公鸡打鸣后太阳升起了,推出结论是因为公鸡打鸣所以导致太阳升起;把同时发生的事情当做因果关系:夏天到了,冰激凌的销量上升了,同时生病的人也增多了,推出结论是因为冰激凌销量上升导致生病的人变多了。
那么,如何去反驳这样的因果关系结论呢?(1)我们可以找出别的替代性原因:作者认为只有这个原因导致这个结果(原因唯一),如果我们能找到别的原因导致同样的结果,就削弱了原来的论证。
比如说不是因为冰激凌销量上升了而导致生病的人变多了,真正的原因是水质污染。
(2)证明这样的原因不能导致这样的结果。
比如说,别的地方冰激凌的销量也上升了,但是生病的人没有变多,甚至变少了。
这样也削弱了原来的论证结构。
(3)证明这样的结果不是这样的原因引起的。
比如说另外一个地方的病人也增多了,但是冰激凌的销量并没有上升。
(4)因果倒导。
比如不是因为公鸡打鸣太阳才升起,而是由于太阳升起所以公鸡打鸣。
2.百分比的上升或下降并不等同于数量的上升或下降。
比如说选择A航空公司的人的比例由10%降到1%,是否代表坐A航空公司的人数也变少了呢?不一定。
比如坐飞机的人数由之前的100人增长到了1万人,即便现在坐A航空公司的比例只有1%,那也由之前的10人增长到100人。
论证有效性分析常见错误分析1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论证有效性分析常见错误分析1考点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里面常考的逻辑缺陷主要由如下几类:概念类缺陷,数字类缺陷,推理错误类缺陷,因果类缺陷,矛盾类缺陷以及其他的缺陷。
一、概念类缺陷概念包括内涵和外延。
内涵涉及本质,是一类事物和另一类事物的本质差别。
比如人和动物的差别。
但男人和女人的差别,则是外延的差别。
我们基本不动内涵问题。
也就是我们不去发现材料中的概念存在定义上的问题,从而去定义一个你认为新的和更正确的。
但我们可以比较几个前后文讨论的概念,是否一致。
比如上文中的:终生制和大锅饭。
很相似,但边界不一致。
有交集,并非完全一样。
如果必须要去定义,我们就尝试定义个大概,用极其白话的语言去利用常识撑腰。
比如定义大锅饭,我们就说:大锅饭一般指中国政府和国企中的雇员关系。
概念界定不明:指的是,材料弄出一个概念,但那概念并非是不言自明的大众常识,那么我们可以说材料没有说清楚。
比如:13年真题,软文化。
我们常听闻,但这概念不是常识,需要界定清楚。
但我们还是不尝试自己去定义。
更多的情况是:从限定词上去看出来。
【例1】鲁迅的小说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小说所以,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推理就犯了“偷换概念”的缺陷。
第一个鲁迅的小说是集合概念,代表所有的鲁迅的小说,第二个鲁迅的小说是非集合概念,代指《孔乙己》。
二、数字类缺陷在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数字陷阱,考生应当特别注意平均数、百分比以及不同条件下数字的比较,还有数字与结论的关系等。
1、平均数字【例2】全国应届毕业生就业成功签约率平均为80%,我们学校是名校,所以今年应届毕业生的就业成功人数一定超过总毕业生的80%。
【解析】平均整体的升降与个体无直接关系。
2、百分数【例3】青岛市所有高中高考录取率比去年提高30%以上,而济南市所有高中的高考录取率只提高了20%。
MPAcc联考备考:常见的逻辑推理错误

MPAcc联考备考:常见的逻辑推理错误从论证有效性分析题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的主要特征来看,论证有效性分析的逻辑推理错误主要有以下15种类型。
了解这些类型将有助于考生在考试时快速辨明题干中存在的问题,顺利进入构思与写作的阶段。
阅卷人在给文章评分时,主要依据也是考生是否发现了这些逻辑错误。
记住,题干所给的每个推理都有严重的逻辑推理错误,考生一定要发现这些错误并指出错误所在,且能自圆其说。
一、混淆或偷换概念混淆概念是在论证中把不同的概念当做同一概念来使用的错误。
混淆概念通常是一种不正当论证的诡辩手法,它或是利用同一语词在不同的意义上使用,或是利用两个语词在语义上的相似或部分相同,来达到混淆概念的目的。
在论证中使用的语词或概念的意义模糊暧昧,被称为含混笼统的谬误。
想清楚的事情未必都能表达得清楚,没想清楚的事情肯定表达不清楚。
思想模糊或认识不清是造成含混笼统的一方面原因。
有意利用含混笼统的语词或概念来掩盖论证的缺陷,或者为了掩盖自己的无知而滥用语词,是造成含混笼统的另一方面原因。
强化训练1、物种灭绝是大自然的规律。
据科学家估计,在人类使用最原始的工具以前,地球上曾经存在的物种就已经灭绝了大半。
大自然的这种不断产生和消灭物种的恒常过程被那些指责人类使用技术而影响了环境,并由此而造成新近的物种灭亡的人所忽视。
这些人必须明白:现代灭绝的物种即使没有人类技术的应用现在也会灭绝的。
以下哪项指明了上述论证中存在的最严重的逻辑缺陷?(A)作者错误地假设技术不会导致任何环境上的破坏。
(B)作者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目前尚未灭绝的物种面临着灭绝的危险。
(C)作者没有考虑到可能存在着还没有被科学家区分和研究过的物种。
(D)作者只引证了那些支持半数以上曾经存在物种已经灭绝的理论的科学家,而没有提到任何一个不支持这一理论的科学家。
(E)作者没有提供明确的证据表明现代灭绝的物种与在没有人类技术存在的情况下将会灭绝的物种是同样的。
答案E2、确定一种食品添加剂是否被禁用的通常程序是比较它对健康的益处和潜在的危害。
2012-2015年MBA联考论证有效性分析与论说文真题

2012-2015年论证有效性分析与论说文真题一、2015年管理类联考写作真题与参考答案56.论证有效性分析: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选择若干要点,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
(30分)(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论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等。
)有一段时间,我国部分行业出现了生产过剩现象。
一些经济学家对此忧心忡忡,建议政府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影响国民经济正常运行。
这种建议看似有理,其实未必正确。
首先,我国部分行业出现的生产过剩并不是真正的生产过剩,道理很简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过剩实际上只是一种假象。
只要生产企业开拓市场,刺激需求,就能扩大销售,生产过剩就会化解。
其次,经济运行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产品的供求不可能达到绝对平衡状态,因而生产过剩是市场经济的常见现象,既然如此,那么生产过剩就是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因此如果让政府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那就违背了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
再说生产过剩总比生产不足好,如果政府的干预使生产过剩变成了生产不足,问题就会更大,因为生产过剩未必会造成浪费,反而会增加物资储备以应不时之需,而如果生产不足就势必造成供不应求的现象,让人们重新去过缺衣少食的日子,那就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
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定位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政府应管好民生问题,至于生产不足或生产过剩,应该让市场自动调节,政府不必干预。
--------------------------------------------------------------------解析:论证中心政府不应干预生产过剩参考问题:1、只要开拓市场,刺激需求、扩大销售——会化解生产过剩;条件关系使用不当。
市场需求仅是生产过剩的一个因素而非充分条件和唯一因素,2、政府干预违背经济运行客观规律——政府不应干预生产过剩;论据不足。
2012年10月在职MBA逻辑真题吕建刚解析版(管理类联考、MPA、MPACC)

- 44 -
吕建刚老师解析管理类联考真题
新浪微博:吕建刚老湿
E.24 岁的会计、20 岁的会计、20 岁的销售员。 【解析】 由“24 岁右边的两人中,至少有一人是 20 岁”,可知 24 岁的人坐在最左边; 由“坐在 20 岁左边的两人中,也恰好有一人是 20 岁”,可知有 2 个 20 岁的人,坐在中间和右边; 由“坐在会计左边的两人中至少有一个人是销售员”,可知会计坐在最右边,即最右边是 20 岁的会计; 由“坐在销售员右边的两人中也恰好有一人是销售员”,可知最左边是 24 岁的销售员,中间为 20 岁
刚 个人一旦没有了道德底线,那么法律对于他也是没有约束力的。法律、道德、信仰是社会和谐运行的
基本保障,而信仰是社会和谐运行的基石。
建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道德是社会和谐运行的基石之一。
吕 B.如果一个人有信仰,法律就能对他产生约束力。
C.只有社会和谐运行,才能产生道德和信仰的基础。 D.法律只对有信仰的人具有约束力。
A.蝴蝶的首领是昆虫的首领之一。
B.最大的蝴蝶是最大的昆虫。
C.蝴蝶品种繁多,所以各类昆虫的品种繁多。
D.有的昆虫翅膀色彩鲜艳。
E.最小的蝴蝶比最小的昆虫大。
【解析】
题干存在以下论断:
(1)蝴蝶→昆虫;
(2)蝴蝶翅膀一般色彩鲜艳,即有的蝴蝶→翅膀色彩鲜艳,等价于:有的翅膀色彩鲜艳→蝴蝶(3);
由(1)(3)得:有的翅膀色彩鲜艳→蝴蝶→昆虫,故有:有的翅膀色彩鲜艳→昆虫(4);
- 11 -
吕建刚老师解析管理类联考真题
新浪微博:吕建刚老湿
A.园内珍稀阔叶树种超过了一般非阔叶树种。 B.园内阔叶有花植物超过了非阔叶无花植物。 C.园内珍稀挂果树种超过了不挂果的一般树种。 D.百花山公园的果实市民可以免费采摘。 E.园内珍稀有花树种超过了半数。 【解析】 题干:“阔叶树种超过了半数”,故“阔叶树种超过了一般非阔叶树种13 年的所有真题+解析哦,
MBA MPA MPAcc联考中易犯的十大逻辑错误

MBA MPA MPAcc联考中易犯的十大逻辑错误
1. 循环论证
这种错误发生在一个论证中,论据的证明需要依赖前提的情况。
2. 循环定义
例如:战争就是两次和平之间的间隙,和平就是两次战争之间的间隙。
3. 转移论题
例如:“我以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
整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
我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
”
4. 概念不当并列
例如:音乐分为古典音乐、乡村音乐、流行音乐和民乐等。
5. 同语反复
例如:乐观主义者就是乐观地对待生活的人。
6. 两不可
例如:“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
7. 自相矛盾
例如:“这件事情我没有问过,只是侧面了解一下情况,提点意见,仅供参考。
”
8. 倒置因果
例如:为了加快我国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航天工业。
因为在发达国家,航天工业发展很快。
9. 以偏概全
这是不正确构造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时出现的逻辑错误。
10. 偷换概念
例如: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花灯。
”
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去看?”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游人。
”
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
辩论中经常出现的二十四种常见的逻辑错误

辩论中经常出现的二十四种常见的逻辑错误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辩论中经常出现的二十四种常见的逻辑错误[转载]辩论中经常出现的二十四种常见的逻辑错误2016-12-09华民摘自新浪博客阅1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想不到你这么不爱国,居然想减少国防开支,让外国列强有机可乘。
”小红就犯了歪曲别人的错误。
第2条:胡乱因果你从两个事物可能存在相关性,就得出一个事物是造成另一个事物的原因。
你看到了两个事物同时存在,就觉得其中一个事物是另一个的起因。
你的错误在于,同时存在的两个事物未必有因果关系,可能这两个事物有共同的起因,或者两个事物根本没有因果关系,它们直接的共存只是巧合。
一个事情比另一个事情先发生同样不能说明两个事物肯定存在因果性。
例子:小红指出,过去几个世纪全球海盗数量在减少,而全球温度在升高,从而得出是海盗数量的减少造成了气候变化,海盗能够降低全球温度。
小红犯了胡乱因果的谬误。
第3条:道德操纵你试图通过用道德操控别人的感情来替代一个有力的论述。
你操作的感情可能包括恐惧、嫉妒、怜悯、骄傲等等。
一个逻辑严谨的论述也可以激起别人的情感波动,但是如果只用道德操控而不用逻辑论述,那你就犯了道德操纵的错误。
每个心智健康的人都会受感情影响,所以这种逻辑错误有时很有效很隐蔽,但这也是为什么这种逻辑错误是低级和不诚实的手段。
例子:小红在饭店看到小明吃狗肉,于是上前训斥:“你怎么可以吃狗肉,小狗多么可爱,就像小朋友一样,你忍心伤害小朋友吗?”小红犯了道德操纵的谬误。
第4条:方法等于结论你看到别人的论述水平很低,或者别人的论述里面有谬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很多时候,辩论的赢家获胜并不是因为观点正确,而是因为辩论技巧更好。
作为一个理性的人,你不能因为别人的论述中存在谬误或者错误,就认为别人的观点一定是错误的。
例子:一个提倡健康饮食的人在电视上发表了很荒唐的饮食理论来推广健康饮食理念,小红看后觉得健康饮食就是骗人的,于是开始每天暴饮暴食。
MBA冲刺从逻辑角谈论证有效性分析错误类型

MBA冲刺从逻辑角谈论证有效性分析错误类型
世界上不存在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言,本文从论据、论证、结论三方面谈论证有效性分析错误类型。
一、论据部分
1-1. 论据—违反同一律
对同一事物,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这两种人之间没有共同语言。
可见,不存在全民族通用的共同语言。
统计显示,在汽车事故中,装有安全气囊汽车的比例高于未装安全气囊的汽车。
因此,在汽车中装有安全气囊,并不能使车主更安全。
攻击套路示例
上述论证结论的正确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A这个词的理解。
但是A 这个概念的界定不够清晰,到底是……还是……?/但是A概念第一次出现时的内涵/外延是……,第二次出现时变成了……。
所以论证中存在概念模糊/偷换概念的谬误,该论证的合理性值得怀疑。
申论作文常见逻辑错误

申论作文常见逻辑错误
逻辑错误是指在文章中出现的不合理、不严密或不完整的思维过程,使得文章的逻辑关系不够紧密、论证不够有力。
以下是一些申论作文常见的逻辑错误:
1. 演绎错误:论证中从一般到个别或从前提到结论的推理不严密。
例如,以偏概全、小见大、以例推论等。
2. 演绎两端错误:在论证中使用了不一致的前提,导致结论无法成立。
例如,论证中先提出A,然后在后面又提出不符合A 的事实,造成逻辑矛盾。
3. 忽略反例:在论证过程中忽略了可能出现的反例,使得论证过于简单或不够全面。
例如,只考虑到利益方面的因素,而忽略了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
4. 非因果关系:将两个没有因果关系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导致论证不成立。
例如,两个事件同时发生,并不能说明它们之间有因果关系。
5. 层级混淆:将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混为一谈,导致逻辑关系的混乱。
例如,将宏观问题与微观问题混为一谈,将个人行为与社会问题混为一谈。
6. 循环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先假设了结论,并以此作为论证的前提,导致论证的自相矛盾。
例如,论证中的前提与结论相同,没有提供足够的证据支持。
7. 无中生有:在论证过程中缺乏充分的事实依据,凭空臆造,导致论证内容不可信。
例如,没有实际数据支持的观点或说法。
为避免以上逻辑错误,写作时应注意观察问题的全面性,确保论证过程的合理性和逻辑的严密性。
同时,可以多进行思维训练,增强逻辑思维能力。
MBA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及参考答案优选

论证有效性分析历年真题【2012年1月】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一去对待,也行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地常识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相对性。
既然宇宙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是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等。
假如我们变化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学会得出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台风、暴雨等等,其实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机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
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等等一样,是珍格格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由此可以,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及时人类在某一时间部分的改变了气候,也还算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依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1、爱因斯坦相对论未必是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常识性观念,或许也是一种补充,缺少依据。
2、万物间的运动未必都是相对的,即使是相对的,未必采用相对的方法就一定可行。
3、由自然灾害等来概括,来作证相对论有以偏概全之嫌。
4、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也不足以证明不必干预自然,让其自然解决。
5、人类的问题都是大自然的问题过于绝对,或许轻率概括。
MBA论证有效性分析真题及参考答案新

论证有效性分析历年真题【2012年1月】地球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当代世界的热点,这一问题看似复杂,其实简单,只要我们运用科学原理—如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一一去对待,也行就会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地常识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相对性。
既然宇宙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是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等。
假如我们变化视角去看一些问题,也学会得出和一般常识完全不同的观点,例如,我们称之为灾害的那些自然现象,包括海啸、台风、暴雨等等,其实也是大自然本身的一般现象而已,从大自然的视角来看,无所谓灾害不灾害,只是当它损害了人类利益,危机了人类生存的时候,从人类的视角来看,我们才称之为灾害。
再变换一下视角,从一个更广泛的范围来看,我们人类自己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既然我们的祖先是类人猿,而类人猿正像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扬子鳄乃至银杏、水杉等等一样,是珍格格自然生态中的有机组成部分,那为什么我们自己就不是了呢?由此可以,人类的问题就是大自然的问题,及时人类在某一时间部分的改变了气候,也还算整个大自然系统中的一个自然问题,自然问题自然会解决,人类不必过多干预。
(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依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
)【参考答案】1、爱因斯坦相对论未必是颠覆了人类关于宇宙和自然常识性观念,或许也是一种补充,缺少依据。
2、万物间的运动未必都是相对的,即使是相对的,未必采用相对的方法就一定可行。
3、由自然灾害等来概括,来作证相对论有以偏概全之嫌。
4、人也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也不足以证明不必干预自然,让其自然解决。
5、人类的问题都是大自然的问题过于绝对,或许轻率概括。
论证有效性分析 - 强化 - 十种逻辑谬误

写作强化教程–十种推理谬误第一种:概念不清(偷换概念)→如果科学真的无国界,为什么国外制药会诉讼中国企业侵犯其知识产权。
攻击语言:科学无国界,并不代表知识产权无国界。
因为科学和知识产权不是相同的两个概念。
→我去医院看西医,人家用现代科技手段从头到脚给我检查一遍,怎么没有整体观念,系统思维呢?(我们在碰到反问句时,一定要先把它翻译为陈述句。
)攻击语言:从头到脚检查一遍,是指覆盖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而“整体观念,系统思维”指的是把各个局部联系在一起,整体考虑,二者的内涵是不同的。
→本土公关公司的利润率平均为20%,外资公司为15%。
可见,本土公关公司利润水平高、收益能力强。
利润率高,并代表利润水平高。
利润率是指成本和收益有关系,而利润水平是一个绝对值。
→“勤俭节约”的观念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一个人如果过分强调勤俭节约,就会过度关注“节流”,而不重视“开源”。
……提倡勤俭持家有害无益。
为了勤俭持家,能上的学不上,学费是省了,可孩子的前途就耽误了。
第二种:述诸公众、权威、无知(由前提推不出结论)→该报告指出,洋快餐在中国受到广大消费者,特别是少年儿童消费群体的喜爱。
显然那些认为洋快餐不利健康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攻击语言:洋快餐受到广大消费者喜爱,和洋快餐是否有利健康没有因果关系。
→众所周知,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不管是狭义相对论还是广义相对论,都揭示了宇宙间事物运动中普遍存在的相对性。
既然宇宙万物的运动都是相对的,那么我们观察问题时也应该采用相对的方法,如变换视角等等。
解析:论证有效性分析中,结论有可能是符合我们常识的,也就是说结论可能是正确的,但是论证有效性分析不是让我们去判断结论或论据是否正确,而是去分析由论据是否能够推导出结论。
述诸权威问题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在A领域的权威,在B领域不一定也是权威。
第二,即使是同一领域,那么即使它在处理之前的某些问题中属于权威,在此问题中也不一定是权威。
(21)[转载]2012年MBA论证有效性分析
![(21)[转载]2012年MBA论证有效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2422e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48.png)
(21)[转载]2012年MBA论证有效性分析原文地址:2012年MBA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模版作者:江南小子论证有效性分析模版(找四处,30分,600字,25分钟完成)1、一份缺乏说服力的论证(报道、调查报告、改革方案)2、一份值得商榷的论证第一段:上述材料_____(简单总结描述),上述计划(报告、文章、评论、建议等)的论据不足以支持其论点,论证缺乏科学性,由此而得出的结论(论证、报告、建议)是不可信的,是值得商榷的。
第二段:首先,(“不当类比”类) 文中未能将(故事/寓言)和(企业经营之道/启发)进行有效的类比。
(故事/寓言)是因为原因1 ,企业/启发是因为原因2 二者的规律也许有某种共性,但也必然有本质的区别和界限,上述论证把故事/寓言,一般化为企业/启发应对不确定性的普遍性原则。
似乎有些轻率地概括,因此,不具有客观的类比性。
第三段:其次,(“以偏概全”类)上文中对调查/个案例子的叙述也很含糊。
文中并没有提供调查/个案存在的可靠依据。
就算调查/个案是真实的,读者并不知道该项调查/个案是否具有典型性。
那也无从谈起其具有“推而广之”的代表性。
第四段:再者,(“混淆概念”类) 文中在概念的使用上也存在某些问题/(也很模糊)。
比如,在说到事件1时,上文中用的是概念1,而在说到事件2的时候,用的却是概念2。
这两个概念显然是前后不一致的,因为概念1或2不仅仅只是概念2或1。
这种概念混淆的问题,也大大削减了上文推理的严谨性和有效性。
第五段:另外,(有他因影响类)上文中______ 结论_____ 是基于论据1或2,但是论据1或2是否是导致结论_______ 的唯一原因呢?显然可以导致_____结论还可能存在_____ 、___________等诸多的影响因素。
那么,结论_______ 是否能让人们认可,能否实现预期的效果,还有待考证。
第六段:综上所述,如果上述论证(分析)能进一步提供相应的数据/论据和相关信息,排除原文的_________论证缺陷就很有说服力了,但该文中并没有说明其他信息,所以该论证是不全面的/有缺陷的。
论证有效性分析常见错误分析2

论证有效性分析常见错误分析2考点提示重难点常见逻辑错误的判断及分析大纲考试要求会分析常见逻辑错误学习方法理解掌握四、因果缺陷(结论错误)1、因果无关(强拉因果)指论证者将毫无因果关系的论据与结论生拉硬拽在一起的一种表现。
【例1】记者报道离乡背井的战争难民中的一家人:“他们因为房子被炮火所毁而逃到这里。
”【解析】炮火是导致这家人的房子被毁及离乡逃难的根本原因,但房子被毁并不一定导致这家人离开原居住地。
当上述两件事都为某原因导致的结果时,论述者将其中的一事作为了另一事的原因。
2、存在他因【例2】吸烟使香港空气质量每况愈下。
【解析】该论述举出无足轻重的次要原因论证,遗漏了真正的主因。
导致香港空气质量差的主因可能是交通工具的废气和天气情况等。
3、因果倒置【例3】癌症导致吸烟。
【解析】该论述颠倒事件的因果关系,吸烟才是癌症的原因。
五、矛盾类缺陷----自相矛盾同一思维过程中,对于两个具有矛盾关系或具有反对关系的命题必须从中否一个,不能两个都加以肯定,否则就会出现“自相矛盾”或“两可”的逻辑错误。
【例4】这个山洞从来没人进去过,进去了的人也从来没有出来过。
【解析】这句话既肯定了“所有人都没有进去过”,又肯定了“有人曾经进去过”,显然是矛盾的。
六、其他缺陷1、非黑即白为多于一个答案的问题提供不足(通常两个)的选择,即是隐藏了一些选择,最典型的表现是非黑即白观点。
非黑即白是一种比喻性的描述,意思是说在黑与白之间还有灰色区,思考者却忽视了这些中间色的存在,把选择的范围只局限在黑与白两者之间,并做出非此即彼的选择。
非黑即白又称假的二难选择(false dilemma),它侧重于指称以选言和假言陈述为前提进行推理时所产生的非黑即白的谬误。
【例5】大鹏:人们说,使美丽的笨姑娘变聪慧,要比使聪慧的丑姑娘变美丽更容易。
红梅,如果你能选择的话,你选择做美丽的笨姑娘,还是聪慧的丑姑娘?红梅:我为什么不可以选择既聪明有美丽呢?【解析】大鹏的问题认为“美丽的笨姑娘”和“聪慧的丑姑娘”是矛盾的关系,是非黑即白的关系,但实际可以有其他的选择。
4.论证有效性分析3_论证有效性分析常见的逻辑错误

错误类型:以偏概全
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逻辑错误。但又不 是很容易发现。以偏概全和由个别到一 般虽然有点差别,但在论证有效性分析 里面,不用加以区分。我们在分析时要 指出材料将一个特殊性或者片面性的结 论推广到全体或者一般情况,是不恰当 的。
例6:
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我们不选择只顾 生存,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选择光顾 发展,而我们可以在生存和发展之间 找一个适当的平衡,兼顾生存和发 展,才是一个最优的选择。
写作技巧
论证有效性分析常见的逻辑错误
例1:
比如我们知道一台机器,各个零部件越规范,整体的效 率就越高。企业经营也是一样,只有把各个部门各个员 工的工作都固定下来,企业整体的效率才会最高。 这个比喻就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因为企业经营所面临 的环境要比机器的运作复杂的多。机器只是满足某个固 定的功能,而企业要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仅从这 个角度,把每个员工的工作都固定化,不仅不会带来企 业的高效率,还会给企业带来不能适应市场变化的经营 失败。
错误类型:并非因果
材料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问题,用因为 所以或者其他因果关联词将本来不是 因果关系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要做 的就是分析他们之间的关联,然后说 明是否为因果关系。
例8
因为原材料的成本上涨,因此公司必须提高产品的价格,来保持原 来的利润水平。这个材料就明显犯了这个存在它因这个逻辑错误, 首先,确实原材料的成本对产品的成本有影响,但究竟影响多少, 材料中没有给出。如果所占的比例很小,是不足得出提高产品价格 的结论的。其次就是产品的成本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原材料的 成本提高,我们还可以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等办法来提高生产效 率,从而降低其他成本,使总成本降低或保持不变,不必然得出提 高产品价格的结论。最后产品价格的确定很多时候取决于外部市场 情况,如果一个厂商自行提高价格,很有可能带来销量的下降,从 这个意义上说,其提高或保持利润水平的想法未必能够实现。
论证有效性分析解题常见逻辑错误

论证有效性分析解题常见逻辑错误因果逻辑:上面的文字能够引出下面的文字,下面的文字反过来能证明上面文字的有效性。
中间必须严丝合缝滴水不漏。
1、混淆或偷换概念注意:相同概念在不同环境下内涵是不同的,或不同概念包含同一内涵材料所犯错误通常是混淆不同概念之间的差异,或者有意将一个概念替换为令一个概念。
例如:我们准许冰死的病人注射海洛因给予人人平等,也应让其他人注射海洛因。
2、非黑即白为多余一个答案的问题提供不足通常两个的选择,即隐藏了一些选择。
最典型的表现是非黑即白的观点,也称非此即彼。
例如:有人说萨达姆是邪恶的,所以美军是正义之师。
3、类比或者类推不当例如:新加坡的自由汇率改革是成功的,我国的汇率改革一定可行。
4、因果关系使用不当巧合谬误、强拉因果、遗漏主因、因果倒置、一果多因、误用因果、条件关系使用不当、以偏概全轻率概括、数字谬误(1)巧合谬误例如:胡哥吃了一种馒头出现过敏反应,因此胡哥认为这种馒头必然导致过敏反应。
(2)强拉因果例如:记者报道离乡背井的战争难民中的一家人,他们因为房子被炮火所毁而逃到这里。
(3)遗漏主因例如:吸烟使香港空气每况愈下。
(4)因果倒置例如:癌症导致吸烟(5)一果多因例如:你一天到晚都是玩游戏机而不温习功课,难怪你学习成绩那么差。
(6)误用因果例如:迟到的学生要判死刑。
因为迟到是不用功的表现;将来工作也不勤力;不勤力导致公司损失;公司损失就会倒闭;公司倒闭会使人失业;失业造成家庭问题;家庭问题导致自杀率上升,为了防止自杀率上升,我们应判迟到的学生死刑。
(7)条件关系使用不当例如:如果他在中关村,他一定在北京;如果他不在中关村,他一定不在北京。
(8)以偏概全轻率概括例如:我问了10个美国人,有9个说反对民主党。
结论:原来九成美国人反对民主党。
(9)数字谬误例如:本市平均空气污染指数已经降到警戒线以下,所以我们所在区域的空气质量是好的。
2)我们厂的电视机销量去年增加了50%以上,而我们的竞争对手只增加不到25%。
MBA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题题干错误二

MBA写作:论证有效性分析题题干错误二
论证有效性分析题干中常见的逻辑推理错误求因果关系中的错误(一)倒置因果因果关系具有共存性。
指原因和结果是在时空上相互接近的,并且总是共同变化的:原因的变化将引起结果的相应变化,结果的改变总是由原因的改变所引起。
但因果之间的共存性也容易引起人们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犯“倒置因果”的错误。
例如,为了加快我国的发展步伐,必须大力发展私人轿车工业,因为在发达国家中,大部分人都有私家轿车。
这一论证就是倒置了因果关系。
应该说私人拥有轿车是发达国家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二)以先后为因果因果关系具有先后性的特点,即先因后果。
但也要注意“在此之后并非就是因此之故”也就是说先后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
把先后关系当作因果关系,就犯了“以先后为因果”的错误。
(三)错把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因果关系具有复杂多样性,有“一因一果”的情况,但的时候是“一果多因”,每个原因单独看起来都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这种情况时考试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错误。
(四)强拉因果指论证者将毫无因果关系的论据与结论生拉硬拽在一起的一种表现。
例如,“如果加强广告宣传,就可以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就属此类。
加强广告宣传有可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但企业的美誉度,不取决于广告宣传,而决定于对需求者需求的良好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以偏概全(轻率概括)
简单枚举法的结论是或然的,它的可靠程度完全建立在枚举事物的数量及其分布的范围上。
要提高结论的可靠性,被考察的数量要足够多,范围要足够广,对象之间的差距要充分大。
通常把样本过少、结论明显过假的简单枚举法称为“以偏概全”“轻率概括”。
以偏概全是试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有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情况;有论证条件过于单薄无法支持论证的情况;也有对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不够清楚、准确的情况。
这类问题通常是由于思维的片面性造成的,因此,发现“以偏概全”错误的基本方法,就是审题时坚持用辩证分析的方法。
二、类比不当(荒唐类比)
类比结论是或然的,也就是说可能是假的。
因为事物之间固然有相似之处,但也与所差别。
于是从两个或两类事物的某些地方的相似,推出它们在另外的地方仍相似的结论,就不具有必然性。
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们的已知相同属性与推出的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其相关程度越高,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大。
相反,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小。
人们通常把违背常识、结论明显为假的类比称为“机械类比”“荒唐类比”。
类比不当是试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出题者经常将一些不具有或缺少可比性的事物,简单地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并据此进行较为荒唐的推理。
三、求因果关系中的错误
(一)倒置因果
因果关系具有共存性。
指原因和结果是在时空上相互接近的,并且总是共同变化的:原因的变化将引起结果的相应变化,结果的改变总是由原因的改变所引起。
但因果之间的共存性也容易引起人们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犯“倒置因果”的错误。
例如,为了加快我国的发展步伐,必须大力发展私人轿车工业,因为在发达国家中,大部分人都有私家轿车。
这一论证就是倒置了因果关系。
应该说私人拥有轿车是发达国家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
(二)以先后为因果
因果关系具有先后性的特点,即先因后果。
但也要注意“在此之后并非就是因此之故”也就是说先后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
把先后关系当作因果关系,就犯了“以先后为因果”的错误。
(三)错把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
因果关系具有复杂多样性,有“一因一果”的情况,但更多的时候是“一果多因”,每个原因单独看起来都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
这种情况时考试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错误。
(四)强拉因果
指论证者将毫无因果关系的论据与结论生拉硬拽在一起的一种表现。
例如,“如果加强广告宣传,就可以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就属此类。
加强广告宣传有可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但企业的美誉度,不取决于广告宣传,而决定于对需求
者需求的良好满足。
四、自相矛盾
就是违背禁止矛盾律形成的错误。
矛盾律的内容是:两个相互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矛盾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命题中,必须否定其中的一个,不能两个都否定,否则所犯错误就叫“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
例如“提高邮票价格,可以产生更多的收益,减少邮件流量”。
论证者提高邮票价格的目的是为了使邮政业景气起来,而这样做的结果又会减少邮件流量,就出现了目的与结果之间的矛盾。
五、违反同一律的错误
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包括概念和命题)都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
概念保持同一,是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同一。
命题保持同一,是指命题自身的意思和真假值必须保持同一,在一个论辩过程中,所讨论的命题不能偏题、离题、跑题。
同一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以便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能够顺利进行。
(一)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
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就会反“混淆概念”的错误;如果有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的错误。
(二)转移论题和偷换论题
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命题和论辩方面的要求,就会犯“转移论题”的错误;如果有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命题和论辩方面的要求,就会犯“偷换论题”的错误。
六、违反排中律的错误
排中律的内容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够都否定,必须肯定其中的一个,否则就会犯“两不可”的错误。
排中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明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