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犟嘴”事出有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孩子“犟嘴”事出有因
作者:韩浩亮
来源:《祝您健康》2002年第07期
许多家长都曾遭遇孩子的“犟嘴”,此时家长往往很生气,认为孩子不服教导,不尊重大人,进而就想到自己在孩子面前没有“威信”。

为此一些家长就大声训斥孩子,企图确立自己的“威信”,挽回自己的所谓“面子”。

对这种情况该如何看待呢?其实,仔细分析,孩子“犟嘴”的原因不一。

孩子毕竟是一个有头脑的人,由于年龄、爱好、心理、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距,在许多时候,他的想法不一定和父母的观点保持一致,那么“犟嘴”有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这中间包括孩子认为大人的批评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孩子为澄清事实而进行的自我辩解式的“犟嘴”;孩子是为了掩盖过失而强词夺理式的“犟嘴”。

因此面对孩子的“犟嘴”,家长不能不问“三七二十一”就把孩子训斥一顿,而应认真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

对孩子自我辩解式的“犟嘴”,家长应耐心倾听孩子的陈述,让他把话讲完,看看他的解释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事实,如果孩子的看法确实有道理时,家长理应放下家长的“威严”,尊重并听取孩子的建议。

而通过孩子的陈述,家长如果觉得孩子只是狡辩而毫无道理可言,再批评教育他也不迟。

对孩子自以为是、强词夺理式的“犟嘴”行为,家长也要认真分析对待。

有时,孩子“犟嘴”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的道德评价。

比如,孩子很明显在家里或学校做错了事,他却死活否认,百般辩解。

这种情况往往说明孩子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还处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上。

此时做家长的绝不可犯急躁情绪,应耐心细致地引导孩子,使之认识到犯了错误不要紧,重要的是要勇于承认错误,改正错误。

已经犯了错误,为了掩盖它再犯另外的错误(如撒谎)将是错上加错。

同时,要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个犯了错误的“好孩子”。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这是孩子“犟嘴”的根源,也是孩子今后改正错误的动力。

处理此问题时,有许多家长在这时往往会以拳头代替教育。

因为在家长看来孩子这种“犟嘴”就是诡辩,就是“硬顶”。

如果家长这时候能再冷静地分析一下,就能从这种“犟嘴”中找出其中的“缘由”。

孩子毕竟还不成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还没有形成,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还比较片面,甚至偏激,因此,在一定的环境中,孩子难免会犯错误。

事后,在大人的暗示之下,孩子的初步道德评价能力起作用后,他们往往就会知道自己错了,虽然嘴上不愿承认错误,因为他们怕被“权威”——大人认为是“坏孩子”,于是就通过“犟嘴”来掩饰过失,力图保住“好孩子”的形象。

对于这种强词夺理式的“犟嘴”,家长要坚持原则,以正面教育为主,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彻底根除孩子身上的陋习。

孩子“犟嘴”不可怕,关键是家长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孩子的“犟嘴”,因为以训斥打骂来对待孩子的“犟嘴”,会使孩子不愿与大人交流,从而自我封闭,养成孤僻不合群等不良性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