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县旅游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村旅游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年第31卷第1期(总第477期)沂源县旅游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董 欣,于学江
(青岛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109)
[摘要]发展旅游农业对于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合理配置农业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旅游农业的定义、特点及类型进行了界定,对沂源县发展旅游农业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沂源县;旅游农业;问题
[中图分类号]F320;F592 [文献标识码]A
旅游农业作为新兴的旅游形式满足了人们对田园乡村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因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但沂源县旅游农业的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
1 旅游农业的含义及特点
1.1 旅游农业的定义
旅游农业是以游客体验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娱乐方式,是游客融入到农业生产、感受农村风情、体验农业文化的一种新型旅游活动。
1.2 旅游农业的特点
1.2.1 观赏性。
这是最早被发现的农业和农村存在的一大特质。
例如,山东淄博沂源县沐心·双马山旅游度假区的千亩芝樱花海,这些芝樱花田既保留了原有的作物经济价值,又能够起观赏作用,供游客观赏、拍照。
1.2.2 参与性。
旅游农业不同于普遍含义中的旅游业,其更加注重游客与当地居民的互动体验性。
1.2.3 文化性。
旅游农业蕴含一定的文化历史内涵,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旅游业同样存在的一个特性。
1.2.4 趣味性。
旅游农业所展现的农业生产真实体验对于非农业人员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在于特定文化形成的特定农业生产所蕴藏的各种不同的农业生产种类。
2 沂源县旅游农业的发展优势、现状及发展模式
2.1 沂源县发展旅游农业的优势
沂源县位于山东省淄博市,作为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沂源县具有“山东屋脊”之称,稍有名气的山头约为1990座,是全国的千山之县,鲁山海拔1108.3m,是山东第四高峰;有名的河流约有1600条,是400km沂河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矿泉水之乡;同时,还是中国北方溶洞之乡。
2.2 沂源县旅游农业的发展现状
2019年,全县可游览景区景点共达32个,各类果蔬采摘园共计200余处,发掘保护具有历史性、娱乐性、观赏性的小微景点120处,其中,A级景区共有11个,包括牛郎织女、鲁山溶洞2个4A级景区,618战备电台旧址风景区、沐心·双马山旅游度假区、青兰高速沂源服务区、洋三峪旅游农业度假区4个3A级景区,唐山(九顶莲花山)、凤凰山景区、翠屏山景区、青龙湖景区、安平栖福源景区5个2A级景区。
有南鲁山、燕崖、鲁村、中庄、东里、张家坡、西里7个省级旅游强乡镇。
有28个省级旅游特色村、24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此外,沂源县旅游人次与旅游收入逐年增长,且旅游人次增长率与旅游收入也呈递增趋势。
通过对沂源县黄金周旅游状况近三年来的分析,沂源县八成以上的旅游产品均来自农村的旅游农业。
2.3 沂源县旅游农业的主要发展模式
2.3.1 复合经营型。
复合经营型旅游农业是集休闲旅游、观光游览、农业技术示范与传播、科学知识普及与指导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农业发展模式。
如,沂源县沐心·双马山旅游度假区是集万亩花海休闲观光、射击滑雪特色娱乐、樱桃采摘亲身体验为一体的复合经营型旅游农业度假区。
2.3.2 休闲采摘型。
休闲采摘型旅游农业是指利用农业自然地理优势和乡村环境优势,将农村质朴生活和乡村淳朴文化相融合,吸引游客进行休闲体验的形态,它以全新的方式,将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与旅游服务业精准融合,在充分发掘各个地区果蔬等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优势的同时,发展休闲采摘型旅游农业。
沂源县白马河农业观光园依附其独有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采摘型旅游农业。
白马河两岸有“万亩樱桃采摘园”和“万亩苹果种植园”,景区内独有的“叶籽银杏”在国内首屈一指。
2.3.3 民俗体验型。
民俗体验型旅游农业是针对各地不同的文化蕴藏的特定的民俗风情所展示的特定的农业生产项目,通过游客喜爱的方式使游客亲自体验并获得游客认可的一种现代休闲农业旅游方式。
沂源县以农家食宿为主要形式,以农家乐为主要依托,发展民俗旅游。
3 沂源县旅游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景点宣传力度不足
在旅游农业宣传方面,沂源县做得不够到位,宣传方式单
[收稿日期]2019-08-15
[作者简介]董欣(1995—),女,山东桓台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管理。
[通讯作者]于学江(1965—),男,山东牟平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110-
乡村旅游
一片面缺乏多元化宣传,使游客不能完整地体会到沂源在旅游农业方面独具特色的形象。
其次,沂源县发展旅游农业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旅行社的宣传作用,旅游农业资源未能得到广泛宣传,导致前往沂源县的旅游团队少、游客数量低,整体口碑难以提高,进而使得沂源县旅游农业长期处于知名度较低的劣势地位。
此外,通过调查,淄博市110家正规旅行社中,沂源县仅有8个,旅行社数目在淄博市8个区县中占比较少。
旅行社可以为游客提供旅行过程中的交通、饮食、住宿、景区游览等服务,既可以推动当地旅游行业的发展,又可以为游客的出行提供方便,对于宣传和促进沂源县发展旅游农业具有积极作用。
而旅行社数目不足,在一条件下会使游客在选择旅游地时忽视沂源,对于当地的旅游业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2 旅游资源开发同质化
开发同质化是指对旅游农业资源(在沂源县主要是指自然地理资源和人文风俗资源)的利用呈现单一性和统一性,对其产品的开发缺乏新意。
首先从自然地理资源来说,沂源县主要包括山地、丘陵,资源之间没有很大的差异性;其次是人文风俗资源,对于村民来说,发展旅游农业就是把日常生活作为资源来看待,这会导致旅游农业项目数量增长迅速,但质量难以提升,导致旅游农业快速量化、同质化。
最终只会出现经营者相互竞争的局面,整体收益水平不断下降。
例如,沂源县大张庄镇、鲁村镇等地,各类采摘园种类单一且数量集中,在同一条街道马路两旁,相同的苹果采摘园最多就达4家,经营方式及采摘方式甚至苹果品种都一模一样,无法形成别具特色的产品。
短时间内重复性的采摘项目大量出现,使游客失去了采摘的兴趣,效益也就不断下降。
3.3 基础设施建设的缺失
沂源位于沂蒙山区,山地众多,严重阻碍了交通发展,这一关键点已成为制约沂源旅游产业链优化和升级的致命因素,使得当地旅游农业得不到有效宣传,加上地区偏远,使得许多外地游客望而却步,严重阻碍当地旅游农业的发展。
多数景区的道路,尤其是通往采摘园的道路,多为山路,且安全设施陈旧,存在安全隐患。
当今自驾游的流行,也暴露出旅游区停车场车位不足的问题。
在旅游旺季期间,景区内停车场无法妥善停放所有的私家车、大巴车,游客只能将车辆停放在道路两旁,影响了景区秩序的同时,还造成了一定的交通安全隐患。
4 促进沂源县旅游农业发展的对策
4.1 拓宽宣传途径,提升旅游农业的知名度
一方面,在沂源县旅游局等相关部门的两微一端及官方网站设置旅游农业专题,通过互联网及新媒体手段,提高当地旅游农业的公众知名度,让当地居民等潜在游客通过手机就能够获取旅游农业信息。
在相关部门的重视及居民的主动参与下,也会进一步激发社会企业、多方媒体的参与热情。
另一方面,旅游农业开发者同经营者,在对当地农村特色进行协调和规划之后,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农业项目。
大力推进富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旅游文化节、果蔬农产品采摘节等相关的节庆活动,围绕“森林大观园”、杨谷村等特色旅游农业品牌,深入发掘这些旅游农业景区的深度,扩大宣传效果。
在不断扩大影响力,提升旅游农业知名度的同时,还应做好反馈机制,并不断加大营销力度。
积极同当地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各旅行社合作,推出独具当地特色的“短途游”、“度假游”等新型旅游产品,既可以为旅游农业产品进行宣传,又可以为前来游玩的旅客提供交通便利。
4.2 开发特色品牌项目,增强旅游农业的吸引力
在旅游农业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应根据沂源县当地文化,开发出适合当地发展的旅游产品,并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开发具体的旅游农业项目。
注意民俗民风的注入和绿色无污染食品的品牌建设,各产品之间优势互补。
深入开发旅游项目新内涵,大胆尝试新型旅游产品,从而延长游玩时间。
另一方面应依靠景区自然条件,加强特色建设,生产出与景区景色相符的特色品牌产品,筹划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深入发掘旅游农业景区的深度,重点打造一批具有高度影响力的优质旅游农产品。
此外,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迅速发展,要尽快完善先进的旅游信息“大数据”库,利用互联网信息,对市场需求进行解析,以游客的不同需求进行旅游线路的定制。
可利用互联网销售特色旅游农特产,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为游客提供便利。
广泛探索“私人定制”农业的新方式,利用微信、淘宝等电子平台,让游客将自己的独特需求反馈给商户,商户根据需求进行定制服务。
4.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农业的满意度
沂源县山区面积众多,没有发达的交通网络,这使得各个景区间无法便利地通行。
因此,沂源县应及时完善交通网络,改善交通,增加公交车数量,修建火车站、汽车站,重点畅通各区县通往各景区之间的旅游道路。
加快旅游农业交通数据化、智能化建设的步伐,以吸引周边外地游客,为沂源旅游农业的发展增添机遇。
其次,应改善沂源县主要景区住宿的数量不足和质量低下等问题,详细规划多元化的住宿标准,以满足多层次游客群体的需求,合理规划乡村大院、特色民宿、汗蒸木屋等具有当地特色的住宿场所。
对于现已建成的旅游农业景区,应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垃圾箱、改善公厕卫生条件等,提高游客对沂源县旅游农业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林罕.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山区旅游农业的发展路径与政策保障
[J].农业经济,2019(07):17-19.
[2] 杨秋婷.基于乡村振兴的山地旅游农业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
导刊,2019(03):165-168.
[3] 荆怀芳.农业旅游主要类型与盈利模式[J].农业工程,2018,8(09):
151-152.
[4] 杨艳萍.潍坊市旅游农业发展策略研究[D].淄博:山东理工大学,
2018.
董 欣,等:沂源县旅游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