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牧区学生朗读能力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农牧区学生的朗读能力
我校是一所民汉合校九年一贯制寄宿学校,地处霍城县的西北部,学生的民族成分由汉、.哈、回、蒙等组成.其中哈族学生占95%,即使汉语班哈族学生也能占到90%以上,平时在班里学生的交流以
哈语为主,回到家中则完全说哈语,这一现象对语文教学带来的困
难不言而喻。
对语文课标中要求正确、流利、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
障碍重重,很难达到课标的要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农牧区的孩子在朗读中存在最普遍、最常见的问题,主要有四种:一发音不准。
二声调读不准。
的别是降调读不出来。
三断句不准造成读句子不通顺。
有时会把一个固定的短语或词组分开。
四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
这一切的根源都和朗读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时常想,如果朗读能力有所提高,存在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针对这一现象,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对症下药,采取了一些突破这一难点的方学中,颇有成效。
下面就如何提高农牧区学生的朗读能力浅谈自己的做法。
众所周知,语文的朗读是打开理性思维的一把金钥匙。
重视朗读训练,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一个重要环节,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音节、深邃的语境、,鲜亮的花面,把学生带入一个五彩缤纷的思维空间,任学生天马行空的去遨游语文世界。
.用文学作品去感染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语文,爱上语文,达到提高语文朗读水平的目的,
所谓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有感情的把文章念出来,是把文学作
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活动,是相对默读而言的一种阅读形式。
他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朗读就是学习母语的一
种重要形式,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还有比较著名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都说明一个问题,朗读的重要性,其实在朗读的过程中,眼、耳、口、脑、四个器官同时作用于课文,在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因此,本着这一信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管哪种体裁得的文章。
都贯穿着朗读教学,针对班里哈族学生多这一特色。
一篇文质兼美的作品,往往都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方法完全以多种
形式的“读为主.
首先,初读,利用课余时间,及早晚自习时间读方式(查字典,读准字音)侧重点是读准,让学生在语言上得到感染;在情感上得到陶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扫除文字障碍的同时,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自主感知,对文章进行初步感知。
其次,预读,就是让学生反复去读,达到熟练的程度,基本读流畅,方式(大声诵读,反复熟读)读流畅了,学生能在感情的基础上提高认知能力。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每周两节语文早读课上,都安排语文课代表带领学生大声齐读,课外古诗词积累中的十首诗每天读一遍,再齐读一课就最近学的课文,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能畅读课文。
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及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剩下的时间自由的读,自由背诵。
比如,在教学《海燕》一课时,我选用的教学方法是朗读为主,整堂课都在读中完成,通读课文后,学生自由的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把最棒的朗读水平展示出来。
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全班的学生都陶醉在自己的朗读中,这堂课上的非常成功,成功的原因就在一个读字,用学生的读代替老师得讲,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事可做,特别是“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好几个学生用不同的语调读出来,效果特别好。
学生都喜欢这一展示自我的平台,纷纷举手,就连几个平时不敢说话的哈族学生也主动参与,展示自己。
他们当中有的读出了海燕飞翔时的英勇无畏、有的读出了海鸭呻吟时的胆小懦弱,有的读出企鹅胆怯时的惊慌失措。
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这掌声是对他们最好的鼓励。
第三听读,特别是教学优美的散文和诗歌时常用的方法,方式(入情入境,仔细品味)侧重点,读境自我控制,能力情感的净化,目的激活学生,听配乐朗读的课文。
要求达到入境这一步。
如果说初读、预读效果显著,那么听读就事半功倍。
听读的步骤:
1.学生闭上眼睛,进入松弛状态。
回顾过去一些美好的事情,静坐着,等待心灵的净化。
2.放音乐,范读课文,如教学《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配的乐曲是《春江花月夜》的曲子,一开始就把学生代入优美恬静的月光中幻想无边。
在教学《安塞腰鼓》时,选择高昂、让人兴奋、音乐深远,具有透明感的乐曲。
去感受黄土高坡上气势磅礴的壮观。
在教学《春》时,选择曲调优美、感觉轻松的乐曲。
欢快的在春光中漫步,去吸收新鲜的空气,去舒活筋骨、抖擞精神。
3.聆听朗诵,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到最舒服、最松弛的状态,做深呼吸运动,放松全身的肌肉。
听读教学,最终让学生从紧张的学习压力中解放出来,在美妙的音乐中感悟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从被动的学习中转入主动学习,感受到学习就是美的享受,达到以读促教的目的。
4.竞读,在平时的教学中,常常开展朗读竞赛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给学生展示的平台,形式有小组赛、男女赛、挑战赛等,在不断的竞赛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力,在近两年的锻炼中,朗读水平明显提高的有帕孜拉、迪娜尔两位同学。
记得她俩刚上七年级的时候,不敢在全班学生面前读课文,一出声,哈语调特别重,引起全班同学的哄笑,她俩自卑感特强,在我的再三鼓励下,坚持大声读,大声背,经过两年的有效训练。
如今她俩读课文已成为强项,用她们特有的感情,特有的语调,赢得全班同学的羡慕。
迪娜尔同学参加学校的演讲比赛,获得名次。
还有吾加玛丽同学,克服了发音不准的困难,现在能主持“主题班会”主持学校的大型活动。
特别是赵玉梅同学,被选入学校广播站,只要学校举行的演说比赛,她都能获得名次,这一系列的成就和平时的朗读教学是分不开的。
也是竞读的效果。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要想深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感受作品的思想教育和艺术的熏陶都离不开朗读。
同时朗读又是背
诵的基础。
茅以升曾说过:“青少年时,经常背诵古文,使人渐渐掌握了作文的道理,了解了抒发感情的表达方式,谙练了语言的流畅美丽,”可见对文章的反复朗读,可以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的语感,为学生今后的听、说、读、写打下牢固的基础,并能提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朗读又是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方法,经常朗读可以有效的纠正方言,巩固学习过的语音知识,达到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即正确、流利地用普通话、标准音,朗读每一篇课文。
以上所述,就是我在教学中的点滴汇成的经验,同时又有多年的教学感悟,深刻体会到要想提高农牧区学生的语文水平,朗读教学是重中之重的教学方法之一。
因此我认为只有朗读,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环境,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题,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更进一步提高农牧区学生的语文水平,。
我深信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正确引领下,在新课改的正确指导下,在老师不断钻研下,农牧区学生的朗读能力会逐步提高,农牧区的教学质量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茅以升的名言:“青少年时,经常背诵古文,使人渐渐掌握了作文的道理,了解了抒发感情的表达方式,谙练了语言的流畅美丽
[2]《语文教学通讯》(初中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