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多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
2. 激发学生对鸿门宴故事的好奇心。
教学内容:1. 介绍鸿门宴发生的时代背景。
2. 讲述鸿门宴的基本情况。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看鸿门宴相关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好奇心。
2. 教师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关注鸿门宴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第二章:刘邦与项羽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刘邦和项羽的关系。
2. 分析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教学内容:1. 刘邦和项羽的关系。
2. 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刘邦和项羽的关系。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
第三章:鸿门宴的准备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准备过程。
2. 分析鸿门宴中的权谋策略。
教学内容:1. 鸿门宴的准备过程。
2. 鸿门宴中的权谋策略。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鸿门宴的准备过程。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鸿门宴中的权谋策略。
第四章:鸿门宴的宴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宴席过程。
2. 分析鸿门宴中的互动关系。
教学内容:1. 鸿门宴的宴席过程。
2. 鸿门宴中的互动关系。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鸿门宴的宴席场景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鸿门宴中的互动关系。
第五章:鸿门宴的影响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鸿门宴的影响。
2. 分析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内容:1. 鸿门宴的影响。
2. 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鸿门宴的影响。
2.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鸿门宴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六章:鸿门宴中的角色分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
2. 分析鸿门宴中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动机。
教学内容:1. 鸿门宴中的主要人物。
2. 各角色的性格特点及动机。
关于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5篇)

鸿门宴教学设计关于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把教学原理转化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的计划。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关于鸿门宴教学设计(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鸿门宴教学设计1一、导入播放歌曲《霸王别姬》:我站在烈烈风中恨不能荡尽绵绵心痛望苍天四方云动剑在手问天下谁是英雄人世间有百媚千抹我独爱爱你那一种伤心处别时路有谁不同多少年恩爱匆匆葬送我心中你最忠悲欢共生死同你用柔情刻骨换我豪情天纵我心中你最忠我的泪向天冲来世也当称雄归去斜阳正浓一曲《霸王别姬》,荡气回肠,同学们,你们感受到了吗,那秦时的风已经向我们扑面而来,那乌江的水声此时此刻正在我们的耳边响起,鸿门宴上杀气未息,乌江边上壮士落泪。
看,天上云翻动,听,耳边水汹涌,那鲜红如血的残阳啊,映衬着英雄高大的背影,烈烈风中英雄的战袍翻飞,爱马嘶鸣,美姬落泪,不朽的项羽以其悲壮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悠悠两千载,风烟俱消散,斯人独难忘,今日话项羽。
同学们,前几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太史公司马迁的《鸿门宴》,我们详细的了解了作者,了解了《史记》,总结了文章的文言知识,分析了人物形象,可以这样说,此时此刻,桌子擦净了,凳子摆正了,酒菜端上了,尊贵的客人来临了,我们的宴会现在正式开始。
板书:鸿门宴同学们,在中华文学长廊里,项羽注定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我们应该感谢司马迁,他用他神奇的笔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光彩闪亮的艺术形象,今天,我们摆的不是鸿门宴,实是结鸿门宴之名,行探究悲剧英雄之实。
二、预习展示下面我先请一位同学再次介绍一下项羽的简单情况:项羽(前232—前202)芈姓,项氏,名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汉族,秦下相(今江苏宿迁)人。
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大破秦军主力。
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6篇)

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6篇)高中语文《鸿门宴》教案篇1说教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鸿门宴》节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册其次单元,课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学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既可以领会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又可以观赏和借鉴叙事的艺术;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古代叙事散文特有的简洁美,在抓住关键词语概括叙事脉络中,提高概括力量和表达力量。
(二)教材目标及确定依据依据课程标准,围绕“学问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标要求确立三维目标:1、把握司马迁和《史记》的学问,了解故事发生的相关背景。
2、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学问。
3、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故事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4、感受隐忍发愤的著述精神,树立正确的读史观,学习一分为二地评论历史人物。
(三)教学重难点及确定依据高一阶段,学生文言学问体系尚待完善,对魏晋历史散文接触不多。
因此,教学中要进一步增加文言学问积存,并通过朗读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培育学生观赏魏晋历史散文的力量,养成思辨的习惯。
据此,本课的教学重点为:1、积存文言词句学问。
2、学习一分为二地评判人物。
这也是本科教学的难点所在。
说教法新课程观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积极体验。
因此,教师要尽可能地为学生供应共享资源,创设互动平台,从而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
依据这一指导思想,我打算本文教学中主要采纳三种方法,即:目标导学、自主合作、迁移创新。
“目标导学”即依据相应的学习内容设立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如关于朗读、积存的教学。
“自主合作”在本文教学中主要表达为分组归纳和小组争论沟通等。
“迁移制造”是将阅读向更深更广的方向进展,如让学生创编课本剧《鸿门宴》等。
为了提高学习兴趣,增加教学效果,我设计运用录音带、多媒体等手段帮助教学,并印发课文翻译等文字资料。
说学法(一)学情分析刚入高中的学生,不少还连续初中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只满意于盲目背诵,只顾扫清课本中的文字障碍,无法把课内学到的学问转化为力量,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到考试前只是盲目做题,考试时全凭猜想,越是这样越是缺乏兴趣。
《鸿门宴》教案四篇

《鸿门宴》教案四篇《鸿门宴》教案篇1一、激趣导入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公元210年,秦始皇游会稽,项羽和他的叔父项梁一同去看热闹。
项羽看到秦始皇被人前呼后拥,威风凛凛的样子,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无独有偶,《史记?高祖本纪》记载:秦始皇南巡,仪仗万千威风凛凛。
刘邦道:大丈夫生当如此。
结果呢?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历史是何其残忍,让两个英雄生在了同一个乱世。
公元前206年,这两个英雄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
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请看《史记项羽本纪》之《鸿门宴》。
二、作者、背景简介1、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书8篇,年表10篇,共526500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刘向等人都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鲁迅更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2、背景材料:公元前206年10月,刘邦入关,降秦王子婴,还军霸上;12月项羽破关而入,刘、项在鸿门会面,双方斗争开始。
不久,项羽以盟主身份召开戏下(今陕西临潼东)之会,封18人为诸侯王。
自封为西楚霸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刘邦为汉王,都南郑(今陕西省南境)。
三、运用点拨手段,引导学生分析__重点字词句1、课文疏通: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惊心动魄的鸿门宴。
2023关于《鸿门宴》教案四篇

2023关于《鸿门宴》教案四篇《鸿门宴》教案篇1师:出示有关评价项羽的四首诗歌,分别是杜牧和王安石《题乌江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学生讨论分析,各诗对项羽的评价有何不同?)师:我们说性格决定命运,项羽无疑是悲剧的失败的英雄,在鸿门宴上是怎样体现他独特的性格特征,就是我们这节课的主要内容。
生:项羽的性格比较急躁,沉不住气,在__一开头,他的一言一行就形象的写了出来。
师:怎样写的?生:当项羽一听到曹无伤的告密后,大怒,并且发出誓言,要灭了刘邦,很冲动。
师:朗读项羽的第一句话,用怎样的语气,配以动作来读?生:咬牙切齿,拍着桌子,瞪眼大骂。
师:这种有些莽撞的性格很早就有,当还是青年时,项羽见到不可一世秦始皇时,说生:彼可取而代之。
师:当时他的叔叔在旁,吓得叔叔赶紧捂住这位愣头青侄大爷的嘴。
就是个二愣子形象。
项羽有没有实践他灭刘邦的诺言?生:没有,听了项伯的劝告,改变了主意,当时项伯已经和刘邦结成亲家,师:文中项羽的表现是生:项王许诺。
师:简简单单四个字,什么叫许诺,许诺的背后是生:项羽答应了项伯的请求,实际就是答应了刘邦的请求。
师:就一个晚上,项羽来了个180度转弯,到底是怎么回事?生:项羽心地善良,心很软,师:项羽真的是个善良的男人吗,在进函谷关前,刚刚把投降的20万秦兵给坑了,即活埋。
你说狠不狠?生:狠师:在政治斗争中总是讲究你死我活,项羽的巨大的转变只能说明生:缺少政治斗争的经验。
有孩子气。
不够成熟。
师:毛主席看过《鸿门宴》后说过:“项羽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起义领袖,而刘邦却是一个著名的政治家。
”是有道理的。
师:鸿门宴上,两大军事集团的老大终于见面了。
刚见面,刘邦四次将军,两次臣把项羽捧上了天,自我感觉相当棒,大家有没有注意,刘邦很随意的说了一句话生:今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隙。
师:为何这样说生:无非是为自己解脱,辩解,表明自己没有反叛之心。
师:但没有想到,这里的有隙居然真的有戏了。
《鸿门宴》教案(精选11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11篇)《鸿门宴》教案(精选11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鸿门宴》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鸿门宴》教案篇1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自学、讨论、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对,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
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以及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二、展示学习目标(略)三、了解作家作品《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鸿门宴》名师教学设计(精选14篇)

《鸿门宴》名师教学设计《鸿门宴》名师教学设计(精选14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鸿门宴》名师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鸿门宴》名师教学设计篇1教材分析《鸿门宴》是《史记》中的名篇,语言平实晓畅、情节张弛有致、人物刻画鲜明生动。
本节课在鸿门宴过程中刻画了众多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给人以鲜活之感,分析人物形象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鸿门宴》这篇课文篇幅长且难度较大,如何提高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减少对文言知识的灌输,注重课文的情节和人物性格,积极倡导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
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归纳本文的文言知识。
2、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
4、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精神。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能准确概括文章的故事情节。
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正确认识司马迁的历史观。
理解刘邦的任人唯贤,上下团结一心的精神和项羽光明磊落的性格。
1、个性化的语言描写。
精炼的动作描写。
2、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3、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学生课前完成“预习助读”,了解作者、背景、《史记》相关知识。
掌握本文中出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等文言现象。
鸿门宴教案【精选6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鸿门宴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鸿门宴教案(通用5篇)

鸿门宴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鸿门宴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鸿门宴教案1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名词作状崐语和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
2、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3、了解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项庄舞剑”“樊哙入帐”两段。
2、难点:古汉语词类活用、名作状、句子成分省略等语法知识。
三、教学时数:四课时四、教学步骤:憙拑第一课时憗拕引入课文:《鸿门宴》选自司马迁写的《史记》。
我们以前学习过《史记》里节选的崐《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定还清楚地记得陈胜、廉颇、蔺相如崐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
司马迁非常善于描写人物。
鲁迅曾把《史记》誉为“史崐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鸿门宴》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司崐马迁刻画人物的特点,那就是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并通过人物个崐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
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崐邦只有10万。
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崐的结局了。
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崐动。
背景:“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起崐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崐的刘邦。
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崐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崐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崐王。
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鸿门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的相关事迹以及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重点)2、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字词、特殊句式;(重难点)3、了解“鸿门宴”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分析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
(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
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的性格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
二、作家作品介绍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
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作了良好的准备。
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
5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至53岁时基本完成《史记》的著述。
《史记》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组成:《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部分。
【12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例外:《秦本纪》《项羽本纪》《吕后本纪》【30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以及特别重要的历史人物【70列传】帝王、贵族王侯之外的名官、名人的事迹以及少数民族的传记【10表】以表格形式简列各个时期的大事件【8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评价: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
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8篇)

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8篇)因为古人距离现在距离较远,比较难以理解,所以为了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课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8篇《鸿门宴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鸿门宴》教学设计15篇

《鸿门宴》教学设计《鸿门宴》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鸿门宴》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鸿门宴》教学设计1【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句式;2、学会分析个性化的人物语言和典型的细节描写;掌握归纳人物个性与历史事件关系的能力;过程与方法3、在分析课文情节的过程中,学会梳理古代记叙散文的叙事脉络;4、朗读法和问答导学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胜项败的原因;探究“性格决定命运”在楚汉战争中的体现。
【教学层次设计】一、概述旧课,检查文言知识归纳情况;(约6分钟)二、复述故事情节;(约3分钟)三、解读文本,结合故事情节分析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约33分钟)四、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约3分钟)【教学过程】一、概述旧课,检查文言知识归纳情况。
(约6分钟)师:上节课我们对《鸿门宴》的故事情节进行了简单梳理,让大家大致感受了一下鸿门宴的气氛,今天我们就来精读课文,进入课文,一起体会鸿门宴的紧张气氛。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体味课文,我们先来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一些文言知识。
上节课布置大家结合咱们的预习学案,归纳课文中的文言知识,由于时间原因,今天就不在课堂上检查了。
大家看幻灯片上老师归纳的一些文言知识,大家边读边记,可以在学案上做适当补充也可以直接在课文中圈点批注。
(打开幻灯片)给大家5分钟时间。
知识梳理:幻灯片一、通假字1.距—拒: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内—纳: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3.要一邀:张良出,要项伯。
4.倍一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蚤一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郁—隙: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坐一座:置之坐上。
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

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演讲稿、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编写充实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知识,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提供有效的反馈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鸿门宴教案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有关《鸿门宴》教案4篇

有关《鸿门宴》教案4篇《鸿门宴》教案篇1【第一课时】【课前预习任务】朗读课文至少两遍,结合课文注释与工具书,完成《鸿门宴》预习学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楚汉相争的相关史实;了解司马迁及《史记》;掌握和积累文言字、词、句式,疏通文意;2、学会抓住关键词阅读文言叙事散文;学会概述__的叙事脉络;过程与方法3、略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人物关系;4、朗读法和小组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胜项败的原因。
【教学层次设计】一、导入,利用破釜沉舟和四面楚歌的成语典故导入;(约5分钟)二、介绍司马迁及《史记》。
(约3分钟)三、检查预习学案完成情况;(约7分钟)四、mp3范读,感受文本的情感基调;(约12分钟)五、略读课文,找出文本中出现的人物,填表,理清人物关系;(约3分钟)六、梳理文本情节,把握文本思路;(约12分钟)七、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约3分钟)【教学过程】一、导入。
(约5分钟)师:(板书破釜沉舟、四面楚歌,并在而这之间正上方打上“?”)这个问号里面,有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需要我们解决的几个问题。
谁能说出与这两个成语有关的历史人物?生(七嘴八舌):项羽、刘邦、楚霸王。
师:楚霸王就是项羽。
同学们说的很对,主要就是这两个人。
但其中有一个人和这两个成语都有关,这个人是——生(齐):项羽。
师:那么谁能简要地介绍一下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和主要故事内容?生1:“破釜沉舟”出自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
公元前207年,秦围赵,包围了赵国的巨鹿城。
项羽受楚王之命率楚兵渡过漳河,命令士兵砸碎做饭用的锅,凿沉了过河用的船,只带了够三天吃的干粮。
楚军被推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境地,士兵们无一不以一当十,奋勇向前,结果大败秦军,取得战争的胜利。
后来,人们就用“破釜沉舟”表示不顾一切,下定决心干到底。
师:司马迁是什么人?生1: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关于《鸿门宴》教案8篇

关于《鸿门宴》教案8篇关于《鸿门宴》教案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鸿门宴》教案8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鸿门宴》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史记》的有关知识2、掌握本课出现的文言基础知识。
3、了解作者对项羽悲剧性格的揭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在其人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知识是本课重点。
2、对比分析项羽、刘邦性格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分析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了解《史记》及作者。
(2分钟)让学生结合预习,自由发言。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人物塑造形象鲜明,文笔简练朴素。
其中也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
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二、分析课文。
让学生齐读第一段,在预习基础上,让学生自行梳理文言词语,教师作重点点评。
插入背景介绍:秦始皇创建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秦朝,由于对农民实行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致使“天下苦秦久矣”,民心思变。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鸿门宴》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军、击、内、如、信、谢、意、坐、举、胜、斗、置等重点实词,掌握文中词类活用,成份省略及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本文重点虚词,‘教案’鸿门宴教案。
2、学习作品中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行动展示人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文言基础知识1、注音释义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鲰生(鲰,zōu,短小,浅陋)戮力(戮,lù联合,一同)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眦尽裂(眦,zì眼角)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肩(彘,zhì,猪)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2、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3、词性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道芷阳间行(取道)B、名词用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C、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D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交好)4、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5、句式解析(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教案汇总8篇

《鸿门宴》教案汇总8篇《鸿门宴》教案篇1教学目标1、掌握《史记》一书的体例、别名、作者以及《二十四史》等相关的文学文化知识。
2、掌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3、掌握翻译文言句子的一些方法。
4、能准确概括__的故事情节5、了解作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的特点。
教学重点一、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二、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下面四副对联哪一幅是写司马迁的?1)志洁行廉,爱国忠君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
2)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3)世上疮痍,诗中圣哲;人间疾苦,笔底波澜。
4)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屈原、欧阳修、杜甫、司马迁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诗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解题1、作家作品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鸿门宴》教案

《鸿门宴》教案《鸿门宴》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鸿门宴》课文复习。
掌握课文背诵,理解人物性格特征,完成文言知识归纳。
2.提倡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激励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
3.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使所有学生能充分发挥所长。
教学形式:1.结合多媒体手段进行课文复习。
2.通过由学生自行组织角色表演,形象化地背诵课文,展示人物性格,掌握翻译技巧。
3.课外独立进行语言知识归纳。
教学重点、难点:1.课文背诵与文言翻译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本节活动课的难点。
2.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文言语言知识归纳。
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1.本学期采用新教材,文言文占课本比例的40%,全部篇目都有背诵要求。
课文背诵既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特别是古文背诵对学生有一定难度,授课时集中背诵,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
2.《鸿门宴》一文要求背诵的三、四自然段,以人物对话和人物动作为主,背诵难度大,但角色个性鲜明,形象突出,以学生活动为主能调动学生兴趣,在参与中记忆深刻,有利于背诵。
3.所教学生,自高一入学以来,已引导进行文言归纳,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文言知识归纳应能独立完成。
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教学设备:电脑、实物投影仪、CD唱机教学过程:一、引入音乐引入:《十面埋伏》(设计目的:制造气氛,把学生情绪带入本课特定的氛围中)教学目标:《鸿门宴》复习课1.复习课文相关知识。
2.通过表演形象化地背诵课文,加深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3.进行文言语言知识归纳和检测。
二、复习过程1.作者和出处提问:作者——司马迁(幻灯片:司马迁像)提问:出处——《史记》(幻灯片:司马迁和《史记》)(设计目的:通过图片和幻灯,形象而快速地巩固文学常识)2.情节提问:根据图片简单地讲讲《鸿门宴》的故事。
(幻灯片:《鸿门宴故事》110)(设计目的:形象化地回顾课文故事情节,深入理解三、四段的情节背景)三、表演过程[过程(一)、(二)由科代主持](一)科代:1.交待故事背景(幻灯片:历史背景,鸿门宴遗址)(设计目的:巩固历史背景知识,增强表演的可感性)2.交待表演要求:四个小组,古装版考查同学的背诵,现代版考查翻译和人物性格的理解。
《鸿门宴》教案(精选10篇)

《鸿门宴》教案(精选10篇)《鸿门宴》教案篇1(一)教学思路在古代的史传文学中,最富有史学意义和文学色彩的要数《史记》;在《史记》中,最令人荡气回肠、惊心动魄的是《项羽本纪》;而在《项羽本纪》中,最能体现项羽的性格和为人的是“钜鹿之战”、“鸿门宴”和“垓下之围”。
因此,教学《鸿门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__总的教学思路是从语言到人物、从整体到局部、从课内到课外,引入值得商榷的看法和值得思辩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讨论,从而把握情节起落,感受人物形象,丰富文化底蕴,提高思辩能力。
从语言到人物:__编排在高中第一册,它与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之间存在着一个明显的落差。
因此,拟安排两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积累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和熟悉课文语言:首先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去钻研课文,理解其中的古今异义、通假现象、词语活用和特殊句式;然后,利用连环图画,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给重要场景写说明文字,进行“语言转换”训练,进一步理解语言,把握情节。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项羽和刘邦这两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从整体到局部:《鸿门宴》是节选文字,但它始于曹无伤告密、终于曹无伤被杀,是相对独立和完整的片断。
在疏通语言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握矛盾线索,理清宴前、宴中、宴后的情节结构,大处着眼,整体把握;然后抓住“宴中”这一部分,引入值得商榷的看法,具体、深入地剖析“三起三落”的情节安排。
这样,既有“面”上的鸟瞰,也有“点”上的响锣重锤,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整体把握和深入思辩的能力。
从课内到课外:“鸿门宴”只是“项羽现象”或者说“项羽文化”中的一个点,我们的教学应该由这个“点”辐射开去,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增进他们的文化底蕴。
理解文言词汇和句式,把握情节结构,感受人物性格,可以说都是课内功夫。
为了使课文教学富有深度和广度,拟安排两个环节加以拓展。
1.讨论:有人说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了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人之度”。
2023年实用的《鸿门宴》教案4篇_1

2023年实用的《鸿门宴》教案4篇《鸿门宴》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其《史记》2、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3、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教学重点:教学目标2、3教学难点: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教学方法:诵读―――点拨――――练习――――巩固课时安排:第3课时第三课时一、回顾前面的故事情节二、教师范读课文三、学生自读课文,完成下列各题1解释加点的字①乃令张良留谢②相去四十里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④持剑盾步走⑤道芷阳间行⑥张良入谢⑦沛公不胜杯杓⑧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B⑨拔剑撞而破之2、指出词类活用道芷阳间行3、指出句式特点A何辞为 B大王来何操C 持白璧一双 D沛公安在E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F吾属今为之虏矣4、古今异义词再拜献大王足下5、从本段中演化出的一个成语是四、齐读课文,概括本段内容:五、分析刘邦、项羽这两个人物形象刘邦:项羽:六、完成课后练习三七、质疑八、课后回顾《鸿门宴》教案篇2第1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斗争的起因、经过。
2、疏通课文,了解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疏通课文一、二段【教学难点】同上【教法】讲读、讨论【教具】投影仪【教学过程】一、预习课文:1、通读课文,自行疏通课文2、标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3、复习“楚汉相争”的历史二、导入新课1、朗诵《垓下歌》,体会慷慨悲凉的意味。
2、简析《垓下歌》,介绍时代背景。
三、讲读课文一、二两段第一段: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1)王()关中(2)说()项羽(3)好()美姬()(4)为()击破沛公军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1)军()霸上王()关中(2)说()项羽(3)成()五彩为()龙虎3、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课文:(1)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提示:第一件事:曹无伤告密”。
矛盾挑开,故事开端;第二件事:范增进言。
矛盾进一步激化,推波助澜,情节迅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鸿门宴》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
2、学会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对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的判断
教学时数四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二、读讲课文一、二两段:
第一段:
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王(wang)关中”“说(shui)项羽”“美姬(ji)”
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
3、提问,引导学生了解课文:
①课文第一段记叙了哪几件事?这些事件对情节展开起了什么作用?
②项羽接获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
请说说其中包含了些什么?
第二段:
1、教师串讲课文,引导学生留心课文中特殊的字词与句式:
古今异义:“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盗”,窃贼;“非常”,指意外事故。
“固不如也。
”“固”,本来。
通假字:“具以事告”,“具”通“俱”“要项伯”,“要”,通“邀”“毋内诸侯”,“内”通“纳”“不敢倍德”,“倍”通“背”“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词类活用:“素善留侯张良”,“善”,形容词作动词用,意为与……交好(友善)。
“臣活之”,“活”,使动用法,使……活。
“吾得兄事之”,“兄”,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那样;“籍吏民,封府库”,“籍”,名词作动调用,编造名册。
“不义也”,“义”,名词作动词用,合于义。
特殊句式:“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状语后置。
“与俱去”、“毋从俱死也”,介词“与”、“从”后面的宾语省略。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疑问句,主语“谁”介宾短语“为大王”作“为”的状语,“者”助词“的”。
2、讨论课文内容,提问:
①课文第二段写了哪几件事?对故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②张良说:“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项伯则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请联系课文说说古人心目中的“义”可作什么样的解释,我们应当如何看待?
3、学生自读课文一、二两段,教师行间巡视,释疑解难。
三、布置预习
1.自读课文三、四两段,利用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讲述“鸿门宴”上的斗争。
3.思考下列问题:
①项羽最大的弱点是什么?试从课文中举例加以说明。
②范增之谋为什么不能得逞,他在哪些方面不及张良?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检查预习情况:
1、提问:在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厂,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也”.这是为什么?
二、教学第三段:
1.指名学生讲述第三段的内容,要求明确交代本段的事件。
第一件事“刘邦谢罪”,第二件事“项王设宴,第三件事“范增举玦”,第四件事“项庄舞剑”。
2、提问:刘邦谢罪是否诚心,何以见得?
3、提问:项羽“留沛公与饮”,终于演出了“项庄舞剑”企图“击沛公于坐”这惊心动魄的一幕。
“留沛公与饮”是精心策划的阴谋吗?
4、提问:“项庄舞剑”在情节展开上有什么作用?这一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一个成语?
三、教学第四段:
1、指名试讲课文,师生共同订正。
2、分角色朗读课文,力求充分表达人物的不同情感与心态。
3、提问:“樊哙闯帐”是故事的高潮。
课文从哪几方面刻画樊哙这一人物?写“樊哙闯帐”的目的是什么?(是不是“喧宾夺主”)
4、提问:有人认为樊哙在席上的讲话跟刘邦一模一样,“仅是语句上稍有变化而已”,对不对?如有区别,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
5、自由诵读课文(或数人;或几组分角色读三、四两段)。
三、布置预习
1、自读课文五、六两段,疏通文字。
2、概括课文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形象。
第三教时
一、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二、读讲课文五、六两段:
1、指名试讲课文,纠正误读误释:
2、提问: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置车骑”是什么意思?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
3、提问:张良献礼,项羽、范增二人态度为何不同?
三、讨论分析人物形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1、张良、范增是两个什么样的人物?他们在“鸿门宴”中处于什么地位?
2、项羽这个人物的致命弱点是什么?对他应作如何评价?
第四课时
一、讨论分析课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1、试以樊哙为例,说说作者是怎样刻画人物的,①人物在什么环境中出现?②从哪些方面描写?③浓墨重彩写樊哙有无必要,为什么?
2、以项羽、范增对张良献礼态度的不同分析归纳作者用对比方法写人的技巧。
二、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消极因素进行批判
1、文中的迷信成分,(略)
2、作者的英雄史观:文章对刘邦虽有贬抑,更多的却是颂扬,对项羽也颇多同情,尤其是把他作为一代帝王为之撰写“本纪”,其英雄史观显而易见。
当然,我们不应要求作者像今天这样具备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三、作业:
l、完成“思考和练习”第五题。
2、以“鸿门宴》中的XX”为题,写一篇短评(题目可另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