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鸿门宴教案设计(一等奖)
《鸿门宴》一等奖教案

鸿门宴·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作品中塑造历史人物形象的方法: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对照手法的运用。
2.继续学习比较阅读法,增强学生读史的兴趣。
3.了解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诗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解题1、作家作品司马迁(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夏阳(今陕西韩城市)人,生活在西汉武帝时代。
父亲司马谈是太史令。
司马迁20岁外出游历,足迹遍南北,后继父职,任太史令。
前后曾为郎中、太史令、中书令等职。
《史记》共130篇,52万字,包括“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个部分,记事上起轩辕黄帝,中经唐、虞、夏、商、周、秦,下迄汉武帝太初年间。
《史记》包罗广泛,体大精深。
它不仅写了远古、近古,也写了当代;不仅写了中原、华夏,也写了边疆、外国;不仅写了政治、军事,也写了经济、文化;不仅写了帝王将相、英雄豪杰,也写了下层社会各色人等。
6 鸿门宴教案设计(一等奖)

1.带着情感走进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探究项羽悲剧的原因。
2.赏析塑造人物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刚刚到高中,接触这么长篇的文言文,有一定的不适应。
所以第一课时先带领同学们疏通意思,第二课时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以澄怀观道的精神分析人物形象。
垓下歌大风歌项羽刘邦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提问:同学们觉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两首诗?为什么?明确:《垓下歌》应该读得慷慨悲凉,因为这是一首英雄末路的挽歌!《大风歌》应该读得豪情万丈,因为这是一首王者归来的凯歌!(亦有担忧江山不稳,高处不胜寒的情感。
)想当年,一马当先,气冲霄汉,百二秦关终属楚;叹如今,四面楚歌,乌骓不逝,中原大地尽归刘。
呜呼!鼓角铮鸣,掩不住你的大风豪情;哀哉!大浪狂沙,卷不尽我的遗恨天涯!可是,真的是“时不利兮骓不逝”吗?真的是“天亡我,非战之罪”吗?当然不是!因为是“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鸿门宴》,来揭起西楚霸王这悲剧的真正面纱?二、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自主朗读课文,捕捉细节,结合相关资料,把握主要人物项羽的性格特点。
1.政治短视。
毫不掩饰地说出细作曹无伤,没有想过这个人以后会不会为自己所用;鸿门一宴,基于项伯的劝告,基于樊哙的陈词,基于刘邦的伪善,基于自己的勇武,基于为人的“仁义”,抛开了曹无伤的警示,抛开了范增的“此其志不在小也”,最终还是放虎归山。
2.自大轻敌。
犒劳士兵,旦日就想出兵,自信能击破沛公军;无视礼节,面东而坐,目空一切;这是他自大的直接表现。
还有如果项羽能够意识到垓下之围,他会不杀刘邦吗?或许是他太自信了,自信到自负。
确实,项羽值得自信,毕竟力能扛鼎的自己横刀立马,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即使东城快战只剩下28骑兵,仍能左冲右突,斩兵杀将,如入无人之境。
这种惟我独尊、谁与争锋的气势,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区区刘邦又岂在话下?3.刚愎自用。
《鸿门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

《鸿门宴》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必修下册不以成败论英雄——《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了解“鸿门宴”故事,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二、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三、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词,能够翻译全文。
教学重点、难点一、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二、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生问好。
2.两大阵营同学演读3-4段,要读出人物应有的气势与状态。
二、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师生齐读:1.立足文本,分析人物形象,重点分析刘邦和项羽的形象特征。
2.学会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人物。
3.树立健康的价值观,培养我们的英雄情怀。
活动任务(三大板块)1.你们说。
(人物形象特点,辩证认识刘邦和项羽谁是英雄。
)2.他们说。
(联读几首诗词,赏析评价他们眼中的刘邦和项羽。
)3.说当下。
(连接现实,如何做才可称为真正的英雄。
)三、任务一:你们说。
1.立足文本,根据学案的提示,两大阵营同学选择各自支持的人物对象,分析人物的形象特点,小组讨论后推荐一名同学进行成果展示。
2.双方自由辩论,说一说刘邦和项羽谁是真正的英雄。
四、任务二:他们说。
请联读学案上的诗词及材料,每个阵营同学根据你的选择,赏析这几首诗词,分析项羽和刘邦的人物形象,你赞同他们的观点吗?。
1.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2.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叠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4.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作者: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鸿门宴》一等奖教学设计

《鸿门宴》一等奖教学设计《《鸿门宴》一等奖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一、教学目标及切入点1、目标(1)使学生立足文本,结合《史记》资料,深入而全面地了解项羽、刘邦的性格特点;(2)学习从不同的人格魅力中汲取力量,使学生充分体会文学形象所蕴含的崇高美;(3)学习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2、切入点刘、项二人皆有王者之气,二人皆是盖世英雄,但其命运迥异。
项羽失败、刘邦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项羽失败了,可是太史公还是客观地记录了项羽的生平功绩,并把他列入帝王才能进入的“本纪”里面。
教学时从探究刘邦成大事的原因以及相遇的人格魅力中切入。
二、教学过程1、师生概括《鸿门宴》中项羽与刘邦性格特点师:在《鸿门宴》一文中,刘邦的灵活善变、善于笼络人心与项羽的易怒暴躁、胸无城府形成了鲜明对比,这也为刘邦最终夺得天下、项羽最终失去天下做好了铺垫,那么,两人成功与失败的性格原因还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根据阅读《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的情况加以补充,来全面认识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及成败原因。
2、学生交流阅读《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的.情况,全面把握刘邦和项羽的性格特点及成败原因。
材料一: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职道旁。
诸强或言诛秦王。
沛公曰“人已服降,又杀之,不详。
”遂西入咸阳,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谤者族,偶语者弃市。
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
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余悉除去秦法。
诸吏人皆案堵如故。
反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唯恐沛公不为秦王。
材料二:居数日,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
收其货宝妇女而东。
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师生总结:从这两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刘邦非常善于笼络民心,这是每一个成大事者的必备性格因素,俗话说“得民心者得天下”;而项羽与刘邦相比,非常残暴,民心背离,这是他失败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

《鸿门宴》教案(优秀7篇)《鸿门宴》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司马迁的相关事迹以及与《史记》有关的文学常识;(重点)2、掌握本课重要的文言字词、特殊句式;(重难点)3、了解“鸿门宴”的起因、经过、结果,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分析刘邦、项羽的性格特点。
(重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在《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项羽和刘邦都曾看到过秦始皇出巡时壮大的场面。
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也。
”刘邦却说:“大丈夫当如此也!”言为心声,可见两人都觊觎帝位的野心。
但我们会发现,两人的语言表现出了不同的性格:一个率真无忌,一个含而不露。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刘邦的性格有着较大的差异,他们的命运有何不同?《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豹。
二、作家作品介绍司马迁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韩城)人。
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是一位具有多方面修养的学者,对司马迁后来所从事的事业都有十分明显的影响。
司马迁的童年是在家乡黄河边上的龙门山下度过的。
十岁诵古文,随父至长安,受学于经学大师董仲舒。
20岁的时候,遨游大江南北,其后侍从汉武帝巡游长城内外,足迹遍及全国,这些考察见闻为写《史记》作了良好的准备。
20几岁任郎中,36岁父死,38岁继任太史令,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和文献。
42岁时主持修订历法,同年开始写《史记》。
5年后,因替战败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触怒武帝,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掌管皇家机要文件),发愤著书,至53岁时基本完成《史记》的著述。
《史记》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内容: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3000多年的历史组成:《史记》全书130篇,52万多字,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五部分。
【12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例外:《秦本纪》《项羽本纪》《吕后本纪》【30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以及特别重要的历史人物【70列传】帝王、贵族王侯之外的名官、名人的事迹以及少数民族的传记【10表】以表格形式简列各个时期的大事件【8书】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评价: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意即它既是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
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8篇)

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心得体会、应急预案、演讲致辞、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insights, emergency plan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鸿门宴教学设计(优秀8篇)因为古人距离现在距离较远,比较难以理解,所以为了帮助同学更好的理解课文,下面是本店铺整理的8篇《鸿门宴教学设计》,如果能帮助到亲,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鸿门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鸿门宴》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学设计】《鸿门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历史背景,助力形象分析。
2.把握故事情节,理清结构脉络。
3.考量英雄标准,分析义礼善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建议:1.《鸿门宴》为自读课文,探究分析不必过难过深。
2.《鸿门宴》篇幅虽长,但语言平易简洁,文言知识不必细抠。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春暖花开,疫霾消散,我们回归烟火气的生活。
偶尔约三五好友,喝个奶茶,吃块蛋糕,好不惬意。
若今晚张三给李四摆了一场鸿门宴,李四是否会欣然前往?(此时注意课堂生成,区别对待。
若学生回答不去,请学生简单讲述鸿门宴的典故;若学生回答去,老师简单介绍鸿门宴的典故。
)鸿门宴,指在公元前206年于秦朝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新丰镇鸿门堡村)举行的一次宴会。
参与者包括当时两支抗击秦军的领袖项羽和刘邦。
这次宴会在秦末农民战争及楚汉战争中皆产生重要影响,被认为间接促成项羽败亡及刘邦成功建立汉朝。
教学过程环节一积累基础知识,了解故事背景及作品风格任务1 请学生谈《鸿门宴》语言特点,进而介绍《史记》及作者【参考资料】1.作者简介司马迁(约前145-前9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2.《史记》简介《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3.史传知识(1)分类①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②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③国别体:以国家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④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鸿门宴》教学详案一等奖教案一等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上册)

教学步骤与时间安
05
排
导入新课(5分钟)
介绍《鸿门宴》 的背景和故事
梗概
引导学生思考 《鸿门宴》中 的人物形象和
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思考 《鸿门宴》中 的历史意义和
THANK YOU
汇报人:稻壳儿
07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参与度、表现力等
学生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包括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表现力: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能力、思维逻辑和情感投入等方面。 课堂氛围:观察课堂氛围,评价学生的互动情况和学习氛围。 进步与成长:通过比较学生的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和成长。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教学方法:讲解、讨论、表演等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单击此处输入你的项正文,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教学手段:PPT演示、视频播放等
人物形象分析(20分钟)
樊哙:勇猛善战, 忠诚正直
刘邦:机智过人, 善于应变
项羽:骄傲自大 ,缺乏远见
张良:聪明机智 ,善于谋略
主题思想探讨(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鸿门宴》中的人物性格特点
分析《鸿门宴》中的情节发展与主题思想的关系
探讨《鸿门宴》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总结《鸿门宴》的主题思想,并引导学生思考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 义
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 民族自豪感。
《鸿门宴》教案设计 一等奖4篇

《鸿门宴》教案设计篇4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习本文的文言文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言行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自学、讨论、点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重要历史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并能够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学习历史人物身上所具有的光辉品格,并以史为鉴,以人为鉴,完善自己的性格。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大家听说过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么?“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个成语的原话是什么、出自哪里大家知道么?对,就是司马迁的《史记项羽本纪》中。
公元前206年,在新丰鸿门(今陕西省)举行了一次特殊的宴会,史称“鸿门宴”,这也是项羽和刘邦之间的一次攸关宏图伟业以及性命的宴会,那么“鸿门宴”到底是怎样的一次宴会?项羽和刘邦又在宴会上显示了怎样的英雄本色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鸿门宴》。
二、展示学习目标(略)三、了解作家作品《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
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四、背景介绍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鸿门宴》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

《鸿门宴》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鸿门宴》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鸿门宴》公开课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1.了解文中所写人物的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学习作者运用对照的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的'表现手法;2.认识“鸿门宴”这一斗争的性质,注意本文情节起伏的结构特点,正确评价有关人物;3.重点学习“军、击、内、如”等实词和“其、而、则、乃”等虚词,了解课文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
教学重点:1.了解文中人物性格特点,注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行动。
2.掌握“军、击、如、信、谢”等文言实词和“因”、“为”等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1.做到读文为主而兼顾读史,二者做到相辅相成。
2.注意作者运用对比方法和在矛盾中写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教学设想:根据本文重点、难点,总体上采用诵读法。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从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导入课文。
二、让学生自己整理有关《史记》的知识,快速读课文,做到整体感知。
三、问题设计:①全文按鸿门宴的前的前后过程分为几部分?②宴前共写了哪几件事?用精炼的词语概括。
哪件事是“导火线”,这一部分在情节发展上有什么作用?四、学生带着问题②诵读(1─2)节,教师指导学生不懂之处。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在理解(1─2)节的基础上诵读(3─4)节。
第二课时六、学习(3─4)节七、问题设计:①宴中这部分共写了哪几件事?它围绕对刘邦的态度反映了项羽、范增之间什么矛盾?②文中的项羽、刘邦、范增、张良、项伯、樊哙分别具有什么性格的特点?通过他们的哪些言行表现出来的?八、学生带着问题①②读(3─4)节,并让同学自己指出自已不理解的地方。
九、布置作业:⑴背诵(3─4)节⑵完成练习(二)P91第三课时十、先检查学生背诵(3─4)节情况。
十一、先齐读(5─5)节,然后和学生一起解决其中问题。
十二、再齐读(5─7)节。
十三、问题设计:文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人物性格,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十四、整体把握全文的写作特色,并要学生自己分析项羽、刘邦的形象。
鸿门宴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

鸿门宴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鸿门宴公开课一等奖教案(通用5篇)鸿门宴公开课一等奖教案1一、教学目的:1.了解“”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举”、“谢”、“为”、“斗”、“因”等古汉语兼词。
二、教学设想:1.课文情节起伏,人物形象鲜明,拟作为叙事写人的记叙文处理,以人物形象的刻画为教学重点。
如何认识理解课文中提及的“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可从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入手突破这一难点。
2.课文篇幅较长,阅读有一定难度,采用讲析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3.教学时数三课时。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时(一)、预习课文:1.通读课文,作必要的阅读标记,查阅工具书,自行疏通课文。
2.标出课文中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与尾声。
3.复习“楚汉相争”的历史,了解刘、项斗争的经过,了解项羽这一人物的历史功过。
(二)导入新课:1.板书并朗诵(或由学生齐诵)项羽的《垓下歌》,要尽量读出这首楚歌慷慨悲凉的意味。
2简析《垓下歌》,介绍时代背景,引入新课。
要点:(1)项羽的主要历史功绩:击溃秦军主力,是暴秦的主要掘墓人。
(2)项羽起兵反秦动机不纯,他反秦的目的在于取秦王而代之,重建楚王朝,与陈胜、吴广揭竿而起有着本质的区别。
(3)他迷信武力,始终没有(也不可能)认识自己败亡的原因。
他把一切归结于“天意”,是“时不利”,自刎之前,他仰天长叹:“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4)“”前,怀王与诸将有约:“先入关者王之”。
(三)读讲课文一、二两段:第一段:1.指名朗读课文,正音:①“王(wàng)关中”②“说(shuì)关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为(wè)击破沛公军”2.解释重点字词,引导学生疏通课文:①“军霸上”、“王关中”(加点词为名词作动词用,读第四声)。
《鸿门宴》教学设计一等奖

《鸿门宴》教学设计一等奖《《鸿门宴》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鸿门宴》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标】1.掌握相关文言常识;2.了解鸿门宴过程;3.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4.科学评价相关人物。
【教学重点】目标1、3【教学方法】诵读法、串讲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象棋的楚河汉界引出楚汉争霸,从而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介绍司马迁及《史记》。
(师生共同回忆。
)2.相关背景。
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
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
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
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
当时刘弱项强,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
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
3.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心中的项羽、刘邦形象。
4.学生听课文录音朗读,正音正字。
5.学生看《鸿门宴》录像片断,引起兴趣,初步感受人物形象。
6.学生朗读课文,疏通字词。
7.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
8.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之后进行的长达五年的楚汉斗争的开端,本篇课文通过对这次宴会全过程(包括会前斗争和会后余波)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刘邦和项羽在残酷的政治军事斗争中所表现出的截然不同的人生性格及运筹谋略,使楚汉之争的结局初露端倪。
第一部分(第1、2段)宴前。
写宴会前刘、项两军驻地、力量对比、事件的起因及双方的幕后活动。
第二部分(第3、4段)宴会上。
写鸿门宴上双方的尖锐斗争。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情节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5、6、7段)宴后。
写刘邦脱身逃走,张良入谢与刘邦诛杀内奸。
这是情节的结束与尾声。
三、合作探究1.鸿门宴的斗争具有怎样的深层背景?明确:刘邦、项羽都有南面称孤的野心。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

鸿门宴教案设计(优秀3篇)《鸿门宴》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军、击、内、如、信、谢、意、坐、举、胜、斗、置等重点实词,掌握文中词类活用,成份省略及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本文重点虚词,‘教案’鸿门宴教案。
2、学习作品中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行动展示人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文言基础知识1、注音释义旦日飨士卒(飨,xiǎng,用酒食款待)鲰生(鲰,zōu,短小,浅陋)戮力(戮,lù联合,一同)瞋目(瞋,chēn发怒时睁大眼睛)目眦尽裂(眦,zì眼角)按剑而跽(跽,jì,挺直上身,两腿跪着)彘肩(彘,zhì,猪)刀俎(俎,zǔ切肉用的砧板)2、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要项伯(要通邀,邀请)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的意思)不可不蚤来(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3、词性活用A、名词用作动词籍吏民(造户籍册或登记)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刑人如恐不胜(用刀割刺)道芷阳间行(取道)B、名词用状语于是项伯复夜去(连夜)吾得兄事之(象对待兄长那样)日夜望将军至(每日每夜)常以身翼蔽沛公(像翅膀那样)头发上指(向上)C、动词使动用法项伯杀人,臣活之(使…活)从百余骑(使…跟从)D形容词用作动词素善留侯张良(交好)4、古今异义沛公居山东时(山东古义:崤山以东今义:指山东省)约为婚姻(婚姻古义:由婚姻关系而形成的亲戚今义:由结婚而形成的夫妻关系)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非常古义:不同一般的事今义:副词,很、非常)5、句式解析(1)判断句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亚父者,范增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此亡秦之续耳。
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

鸿门宴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这是鸿门宴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是优秀的高中语文必修下册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鸿门宴教学设计国家一等奖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注意个性化语言及对照手法的运用。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
3、提高把握词类活用语言现象的能力。
4、从项羽人物性格的弱点分析,探讨悲剧结局的原因。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这场斗争的内容错综复杂,涉及众多的人物,情节波澜起伏,以学生的阅读速度很难在较短时间内达到完全熟悉的地步,但又需对人物言行熟悉。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鸿门宴是项羽在新丰鸿门举行的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
这个宴会是刘项两个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由潜滋暗长到公开明朗的生动表现,是漫长的“楚汉相争”的序幕。
这个宴会上,充分展示了刘项矛盾的不可调和性,以及刘项迥异的性格特点,也预示了斗争双方的必然结局。
时代背景;楚汉之争前209年7月陈涉起义。
9月项羽、刘邦起事。
前208年12月陈涉死。
6月立楚怀王为共主。
9月怀王遣项羽北救赵,遣刘邦西击秦。
前207年10月秦将章邯破邯郸。
11月项羽渡河,12月以5万大破秦军40余万,章邯投降项羽。
前206年10月秦子婴投降刘邦。
12月刘、项会于鸿门。
前20xx月戏下之会,会后刘邦迁南郑。
前205年4月刘邦合诸侯兵伐羽至彭城,羽以3万兵破汉兵56万。
前204年4月项羽围刘邦于荥阳,刘邦逃离。
前203年9月刘、项讲和,划鸿沟为界,以东归楚,以西归汉。
前202年10月用张良、陈平计追项羽,大败。
12月韩信、彭越来援,项羽兵败垓下,自刎而死,楚汉之争结束。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
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
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
02888_《鸿门宴》教案设计一等奖

5
教材分析与选用
教材版本
选用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三中的《鸿门宴》篇目。
2024/1/26
教学内容
包括文本阅读、注释讲解 、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 想探讨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于理解文本内涵和 人物形象,难点在于掌握 相关文言词汇和句式。
2024/1/26
26
跨学科资源整合应用
历史学科资源
结合历史学科知识,分析《鸿门宴》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增 强学生的历史意识。
政治学科资源
引入政治学科中的相关概念,如权力斗争、政治策略等,引导学生 深入思考《鸿门宴》中的政治内涵。
艺术学科资源
借鉴艺术学科的表现手法,如表演、音乐、美术等,创新《鸿门宴》 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
2024/1/26
27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2024/1/26
28
顺畅。
21
教师自我反思
01
教学内容处理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教师充分备课,对教材进行了深入挖掘和拓展,
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024/1/26
02 03
教学方法运用
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示范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但在某些环节上,如学生的自主探究方面,还可进一步 加强。
05 教学评价与反思
2024/1/26
20
教学效果评价
2024/1/26
学生参与度
01
通过课堂观察,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积极思考和
回答问题。
教学目标达成度
鸿门宴教案设计鸿门宴教案设计一等奖4课时

鸿门宴教案设计鸿门宴教案设计一等奖4课时一、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实词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的一些规律,理解古汉语中名词作状崐语和句子成分省略的一些知识。
2.学习本文紧凑地安排情节、生动地刻画人物的写法。
3.了解刘邦胜项羽败的原因。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 项庄舞剑樊哙入帐两段。
2.难点: 古汉语词类活用、名作状、句子成分省略等语法知识。
三、教学时数:四课时四、教学步骤:第一课时字词正音:飨xiǎng(犒劳) 鲰zōu(短小、浅陋) 卮zhī(酒器) x(同隙)崐ju(半环形有缺口的玉器) 哙kui(咽下去) 戟jǐ(长柄兵器)chēn(瞪,怒生气) 眦z(上下眼睑的接合处) 跽j(双膝着地上身挺直)崐彘zh(猪) 俎zǔ(砧板) 芷zhǐ(多年生草本植物) bēi(同杯)引入课文:《鸿门宴》选自司马迁写的《史记》。
我们以前学习过《史记》里节选的崐《陈涉世家》、《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定还清楚地记得陈胜、廉颇、蔺相如崐这些性格鲜明的人物。
司马迁非常善于描写人物。
鲁迅曾把《史记》誉为史崐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鸿门宴》这段文字里,我们可以进一步看到司马迁刻画人物的特点,那就是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之中,并通过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
《鸿门宴》写的是刘邦和项羽的斗争。
故事开始时,项羽拥兵40万,而刘邦只有10万。
从鸿门宴的情节,读者已经能清楚地预见到将来刘邦胜项羽的结局了。
项羽由主动步步转化为被动,而刘邦却是一步一步地由被动转为主动。
背景: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陈涉起义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06年)。
•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
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
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
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
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
鸿门宴一等奖教案

鸿门宴一等奖教案教案标题:鸿门宴一等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事件鸿门宴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2.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资源:1. 鸿门宴相关历史资料,包括文献、图书、视频等。
2. 电子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鸿门宴的兴趣。
知识点讲解(15分钟):1. 介绍鸿门宴的背景和原因,包括项羽与刘邦之间的矛盾、项羽放毒、刘邦冒险出席等。
2. 分析鸿门宴的影响,包括刘邦巧妙脱困、项羽失去盟友和士气低落等。
3. 提供相关历史资料,供学生自主阅读和研究。
小组合作探究(20分钟):1.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鸿门宴中的一个关键事件或角色。
2. 学生通过合作讨论,了解自己所负责的事件或角色的细节内容,并准备分享给其他小组。
3. 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其他小组进行分享和讨论。
展示和总结(15分钟):1.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分享和汇报。
2.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鸿门宴的关键事件、角色以及其影响。
3. 引导学生思考历史事件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和启示。
申请网上学习任务(5分钟):1. 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一步学习鸿门宴的相关内容,并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和讨论。
2. 布置相关问题,要求学生使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以促进深层次思考和学习。
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申请网上学习任务,并撰写心得体会。
2. 学生可以自主选择一个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小论文。
教学扩展:1.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剧场表演,再现鸿门宴的一些经典场景。
2. 学生可以设计相关的游戏或棋类活动,加深对鸿门宴的理解和记忆。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参与度和贡献度。
2. 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情况,包括问题回答和心得体会的质量。
以上是针对鸿门宴的一等奖教案的基本框架和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进。
2024年度2024精选鸿门宴教案设计一等奖3课时

2024/3/23
22
PART 06
教学反思与总结提升
2024/3/23
23
回顾本次教学过程
1 2 3
教学目标明确
本次鸿门宴教案设计围绕历史背景、人物关系、 情节分析等方面展开,目标明确,符合教学大纲 要求。
教学内容丰富
通过讲解、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使 学生全面了解鸿门宴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和故 事情节。
解题技巧指导
针对高考真题中的考点和难点,提供相应的解题技巧和思路指导,帮助学生提 高应试能力。
2024/3/23
14
PART 04
拓展阅读与比较分析
2024/3/23
15
《史记》其他篇章选读
选择《史记》中与鸿门宴相关的 篇章,如《项羽本纪》、《高祖
本纪》等,进行选读和讲解。
通过比较不同篇章中的描述和角 度,引导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多
6
PART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3/23
7
文章结构梳理
引言
开场
发展
高潮
结局
简要介绍鸿门宴的历史 背景和文章的重要性。
2024/3/23
描述将军查封官府金库 、登记官吏、将军查询 地形、派兵把守等情节 ,为下文的紧张气氛做 铺垫。
详细叙述鸿门宴的经过 ,包括将军与谋士的商 议、将军的疑虑、谋士 的劝解、将军的决策等 情节,展现出紧张而复 杂的场面。
2023 WORK SUMMARY
2024精选鸿门宴教案 设计一等奖3课时
REPORTING
2024/3/23
1
目录
• 鸿门宴背景与作者简介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知识点与考点归纳 • 拓展阅读与比较分析 • 创新思维与课堂互动环节 • 教学反思与总结提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带着情感走进人物的心理,分析人物形象,探究项羽悲剧的原因。
2.赏析塑造人物的一般方法。
同学们刚刚到高中,接触这么长篇的文言文,有一定的不适应。
所以第一课时先带领同学们疏通意思,第二课时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以澄怀观道的精神分析人物形象。
垓下歌大风歌项羽刘邦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提问:同学们觉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两首诗?为什么?明确:《垓下歌》应该读得慷慨悲凉,因为这是一首英雄末路的挽歌!《大风歌》应该读得豪情万丈,因为这是一首王者归来的凯歌!(亦有担忧江山不稳,高处不胜寒的情感。
)想当年,一马当先,气冲霄汉,百二秦关终属楚;叹如今,四面楚歌,乌骓不逝,中原大地尽归刘。
呜呼!鼓角铮鸣,掩不住你的大风豪情;哀哉!大浪狂沙,卷不尽我的遗恨天涯!可是,真的是“时不利兮骓不逝”吗?真的是“天亡我,非战之罪”吗?当然不是!因为是“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鸿门宴》,来揭起西楚霸王这悲剧的真正面纱?二、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自主朗读课文,捕捉细节,结合相关资料,把握主要人物项羽的性格特点。
1.政治短视。
毫不掩饰地说出细作曹无伤,没有想过这个人以后会不会为自己所用;鸿门一宴,基于项伯的劝告,基于樊哙的陈词,基于刘邦的伪善,基于自己的勇武,基于为人的“仁义”,抛开了曹无伤的警示,抛开了范增的“此其志不在小也”,最终还是放虎归山。
2.自大轻敌。
犒劳士兵,旦日就想出兵,自信能击破沛公军;无视礼节,面东而坐,目空一切;这是他自大的直接表现。
还有如果项羽能够意识到垓下之围,他会不杀刘邦吗?或许是他太自信了,自信到自负。
确实,项羽值得自信,毕竟力能扛鼎的自己横刀立马,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即使东城快战只剩下28骑兵,仍能左冲右突,斩兵杀将,如入无人之境。
这种惟我独尊、谁与争锋的气势,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区区刘邦又岂在话下?3.刚愎自用。
无视玉玦,坐失良机。
4.不善用人。
任人唯亲,你可以说项伯称不上奸细,私见张良,只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而非有意给刘邦通风报信,但客观上还是让刘邦虎口脱险了;但是“项庄舞剑”时,项伯竟然“以身翼蔽沛公”,这已经是主观上的袒护刘邦了,如此容易被小恩小惠拉拢迷惑的人,何以为谋臣?范增洞察到刘邦的政治野心——“此其志不在小也”,项羽却不应范增之计,对于范增的举玦暗示,项羽“默然不应”,当然这里有其他原因,有刘邦的巧妙伪装,有项伯的以身相护,也有范增的越俎代庖、自作主张,但不用谋臣之计,就是对臣子的一种不信任。
抛开课本,项羽的仁义还有佐证:无视韩信,最后让韩信导演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忽视陈平,最后让陈平巧用“反间计”气走了范增。
5.仁义坦率。
(妇人之仁——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项羽毫不忌讳地说出了告密者曹无伤,就这篇课文而言,你可以说他头脑简单,但不能否认这也是一种坦率。
项羽的坦率还表现在“默然不应”范增之计,因为作为英雄就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各显神通。
范增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从侧面烘托了项羽的仁义;项羽宽容了樊哙的不恭,甚至称其为“壮士”,依稀还有一种英雄惺惺相惜的情怀,这也是一种仁义;项羽对于樊哙的慷慨陈词,竟然是“未有以应”,说明他是认同项伯的话的——“此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因为鸿门宴之前,刘邦的确只是自己的战友。
人的性格是多面的,我们千万不要心存偏见,忽略了项羽的仁义,否则我们怎么不批评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操?所以我赞同毛主席的“宜将剩勇追穷寇”,可不赞同他的“不可沽名学霸王”。
抛开课本,项羽的仁义还有佐证:项羽仁义,才会有分食推饮的举动,才会见伤病者而落泪,才会演出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项羽的悲剧在于他最终失败了,但我觉得他的悲剧更在于我们对他的不理解,因为我们太在乎成则王侯败则寇了,而忽略了他的英雄情结。
所以我要哀项羽:力拔五岳出楚山,江河倒流行云还。
四面楚歌烟云散,徒留仁义哀九天。
正因为项羽的仁义,项羽的悲剧才显得如此悲壮:垓下被围才那样让扼腕叹息,霸王别姬才那样让人潸然泪下,乌江自刎才那样让人唏嘘不已。
所以我要咏项羽:乌江水寒残阳红,宁为鬼雄不江东。
成则王侯败则寇,谁以成败论英雄?2.请同学们以课文为基础,根据补充的相关资料,以澄怀观道的精神写一段文字透析项羽。
明确:展示并评价学生作品。
3.朗诵《垓下歌》,体会项羽的铁血和柔情。
4.请同学们自主朗读课文,捕捉细节,结合相关资料,把握主要人物刘邦的性格特点。
1.任人唯贤。
张良运筹帷幄,重情重义为之所用;樊哙勇猛忠心,粗中有细为之所用。
还有韩信,还有萧何……2.从善如流。
3.机智沉着。
情况紧急,急中生智,约为婚姻,拉拢项伯;巧言谢罪,俯首称臣,能屈能伸;项羽透露,无伤告密,不露声色;席中出逃,不忘献礼。
(曹操青梅煮酒论英雄)5.朗读《大风歌》。
四、方法探究提问:结合文章对其他人物形象的刻画,谈谈作者是怎么样将人物刻画得个性鲜明的?语言描写。
先看刘邦对项伯的表白:“秋毫不敢有所近”——说“不敢”而显恭顺;“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待”,多么虔诚!“日夜望将军至”——说“望”而不说“等”,多么迫切!再看刘邦的卑词“谢罪”:俯首称臣,言他必称“将军”,说自己与项羽“戮力而攻秦”,是战友而非敌人;将“先入关破秦”说成是不自意,以表自己的力量不如项羽;把“得复见将军于此”当作是自己莫大的荣幸以满足项羽的虚荣心;最后,他还把项羽的愤怒归咎于“小人”的挑拨,为项羽推卸责任,及时给项羽一个台阶下。
动作描写。
樊哙侧其盾以撞,起,立而饮之,拔剑切而啖生彘肩,体现其豪爽粗犷。
对比衬托。
刘邦的从善如流与项羽的刚愎自用;樊哙与项庄;张良与范增。
矛盾冲突。
没有项羽与刘邦的矛盾冲突,就没有舞台展示人物的性格。
五、趁热打铁阅读下面这则短文,抓住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简析短文中人物的形象。
(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
资用乏绝,去秦而归。
……形容枯槁,面目黧黑,状有愧色。
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乃夜发书,……读书欲睡,引锥自剌其股,血流至足……一年而学成,遂为六国相。
将说楚王,路过洛阳。
父母闻之,清宫除道(打扫房间清扫道路),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
妻侧目而视,侧耳而听。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苏秦曰:“嫂何前倨而后卑也?”嫂曰:“以季子之位尊而多金。
”苏秦曰:“嗟乎!贫穷则父母不子,富贵则亲戚畏惧。
人生世上,势位富厚,盍可忽乎哉?”注:东汉时期的孙敬悬梁,战国时期的苏秦刺股。
明确:苏秦的亲人唯利是图。
短文通过对苏秦失意时亲人的冷漠与得意时亲人的恭敬进行对比,通过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了一个世态炎凉,权钱至上的社会。
六、课堂小结“风萧萧兮乌水寒,英雄一去兮不复还。
”可是,一颗星的陨落黯淡不了整个星空;一朵花的凋谢荒芜不了整个春天!项羽,败了,项羽的失败黯淡了刀光剑影;刘邦,赢了,刘邦的胜利迎取了华夏文明。
七、作业设计写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分析《鸿门宴》的次要人物形象。
板书设计6鸿门宴6鸿门宴垓下歌大风歌项羽刘邦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提问:同学们觉得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两首诗?为什么?明确:《垓下歌》应该读得慷慨悲凉,因为这是一首英雄末路的挽歌!《大风歌》应该读得豪情万丈,因为这是一首王者归来的凯歌!(亦有担忧江山不稳,高处不胜寒的情感。
)想当年,一马当先,气冲霄汉,百二秦关终属楚;叹如今,四面楚歌,乌骓不逝,中原大地尽归刘。
呜呼!鼓角铮鸣,掩不住你的大风豪情;哀哉!大浪狂沙,卷不尽我的遗恨天涯!可是,真的是“时不利兮骓不逝”吗?真的是“天亡我,非战之罪”吗?当然不是!因为是“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鸿门宴》,来揭起西楚霸王这悲剧的真正面纱?二、合作探究1.请同学们自主朗读课文,捕捉细节,结合相关资料,把握主要人物项羽的性格特点。
1.政治短视。
毫不掩饰地说出细作曹无伤,没有想过这个人以后会不会为自己所用;鸿门一宴,基于项伯的劝告,基于樊哙的陈词,基于刘邦的伪善,基于自己的勇武,基于为人的“仁义”,抛开了曹无伤的警示,抛开了范增的“此其志不在小也”,最终还是放虎归山。
2.自大轻敌。
犒劳士兵,旦日就想出兵,自信能击破沛公军;无视礼节,面东而坐,目空一切;这是他自大的直接表现。
还有如果项羽能够意识到垓下之围,他会不杀刘邦吗?或许是他太自信了,自信到自负。
确实,项羽值得自信,毕竟力能扛鼎的自己横刀立马,驰骋疆场,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即使东城快战只剩下28骑兵,仍能左冲右突,斩兵杀将,如入无人之境。
这种惟我独尊、谁与争锋的气势,足以惊天地、泣鬼神,区区刘邦又岂在话下?3.刚愎自用。
无视玉玦,坐失良机。
4.不善用人。
任人唯亲,你可以说项伯称不上奸细,私见张良,只是为了报答张良的救命之恩,而非有意给刘邦通风报信,但客观上还是让刘邦虎口脱险了;但是“项庄舞剑”时,项伯竟然“以身翼蔽沛公”,这已经是主观上的袒护刘邦了,如此容易被小恩小惠拉拢迷惑的人,何以为谋臣?范增洞察到刘邦的政治野心——“此其志不在小也”,项羽却不应范增之计,对于范增的举玦暗示,项羽“默然不应”,当然这里有其他原因,有刘邦的巧妙伪装,有项伯的以身相护,也有范增的越俎代庖、自作主张,但不用谋臣之计,就是对臣子的一种不信任。
抛开课本,项羽的仁义还有佐证:无视韩信,最后让韩信导演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忽视陈平,最后让陈平巧用“反间计”气走了范增。
5.仁义坦率。
(妇人之仁——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项羽毫不忌讳地说出了告密者曹无伤,就这篇课文而言,你可以说他头脑简单,但不能否认这也是一种坦率。
项羽的坦率还表现在“默然不应”范增之计,因为作为英雄就该“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是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各显神通。
范增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忍”,从侧面烘托了项羽的仁义;项羽宽容了樊哙的不恭,甚至称其为“壮士”,依稀还有一种英雄惺惺相惜的情怀,这也是一种仁义;项羽对于樊哙的慷慨陈词,竟然是“未有以应”,说明他是认同项伯的话的——“此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因为鸿门宴之前,刘邦的确只是自己的战友。
人的性格是多面的,我们千万不要心存偏见,忽略了项羽的仁义,否则我们怎么不批评关云长华容道义释曹操?所以我赞同毛主席的“宜将剩勇追穷寇”,可不赞同他的“不可沽名学霸王”。
抛开课本,项羽的仁义还有佐证:项羽仁义,才会有分食推饮的举动,才会见伤病者而落泪,才会演出霸王别姬的千古绝唱。
项羽的悲剧在于他最终失败了,但我觉得他的悲剧更在于我们对他的不理解,因为我们太在乎成则王侯败则寇了,而忽略了他的英雄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