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太乙路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陕西省西安市太乙路中学高二化学期末试题含解析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1.
目前已发现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有500多万种,其品种如此众多主要是由于
A.它们都是非电解质
B.它们反应很复杂
C.制取它们的方法很多
D.它们都含有碳,而且碳原子有四个价电子,碳原子间以及碳与其它原子间结构多样
参考答案:
D
2.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9.2g NO2和N2O4的混合物中含氮原子数目为0.2NA
B. 常温常压下,35. 5g 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
C. 标准状况下,2.24L NH3与1.6g CH4分子中所含电子数目均为N A
D. 已知反应N2(g)+3H2(g)2NH3(g)△H=-92.4 kJ·mol-1,当生成N A个NH3分子时,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46.2kJ
参考答案:
D
A.NO2和N2O4的最简式为NO2,9.2g NO2中含氮原子数目为0.2N A,故A正确;B.每摩氯气溶解于NaOH转移电子数为1mol,则35.5g即0.5molCl2与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故B正确;C.NH3和CH4均为10电子分子,标准状况下,2.24LNH3与1.6gCH4的物质的量均为0.1mol,两者分子子中所含电子数目均为N A,故C正确;D.根据N2(g)+3H2(g) 2NH3(g)△H=-92.4kJ? mol-1,当生成N A个NH3分子时,反应放出的热量等于46.2kJ,故D错误;答案为D。

3. 下列措施对水的电离无影响的是
A.升高温度 B.加入稀醋酸 C.加入醋酸钠D.加入食盐参考答案:
D

4. 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NH4+、K+、OH-、HCO3- B.Na+、Cl一、Ba2+、CO32-
C.H+、Al3+、Ag+、NO3- D.H+、Na+、SO42-、HCO3-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A.OH-、HCO3-反应生成碳酸根离子和水,A错误;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生成碳酸钡沉淀,B错误;C中离子能大量共存,C正确;氢离子与碳酸氢根离子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答案选C
考点:离子共存
5. 在300 m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镍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Ni(s)+4CO(g)Ni(CO)4(g),已知该反应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表:
A.上述生成Ni(CO)4(g)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25℃时反应Ni(CO)4(g) Ni(s)+4CO(g)的平衡常数为2×10-5
C.80℃达到平衡时,测得n(CO)=0.3 mol,则Ni(CO)4的平衡浓度为2 mol/L
D.在80℃时,测得某时刻,Ni(CO)4、CO浓度均为0.5 mol/L,则此时v(正)>v(逆) 参考答案:
D

6. .已知A物质的分子结构简式如下:,lmol A与足量的NaOH溶液混合共热,充分反应后最多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
A.6mol B.7mol C.8mo1 D.9mo1
参考答案:
C
7. 有关晶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A.晶体中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分子越稳定
B.原子晶体中共价键越强,熔点越高
C.冰熔化时水分子中共价键发生断裂
D.氯化钠熔化时离子键未被破坏
参考答案:
B
8. 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容器中SO2、O2、SO3共存
B. SO2与SO3的浓度相等
C. 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 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参考答案:
D

9. .关于氢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氢键的作用,熔点H2O>I2
B.4℃时,水的密度最大与氢键有关
C.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没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D.氢键一定在分子间形成,它是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
参考答案:
B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 H4HS O4溶液,②NH4HCO3溶液,③NH4Cl溶液中
c(NH4+):①>②> ③
B.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CH3COOH和NaOH溶液混合后
c(CH3COO—)>c(Na+)>c(OH—)>c(H+)
C.pH=2的HA溶液和pH=12的MOH溶液以任意比混合的溶液中c(H+)+c(M+)=c(OH-)+c(A—)
D.常温下,pH=7的氯化铵与氨水的混合溶液中c(C1—
)>c(NH4+)>c(H+)=c(OH—)
参考答案:
C

11. 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B.c(H+)=c(OH—)的溶液
C.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D.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参考答案:
B

12. 下列有关平衡常数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K值越大B.K值越大,反应的转化率越小
C.K值越大,反应的转化率越大D.K值的大小与起始浓度有关
参考答案:
C

13. 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
参考答案:
D

14. 准确量取25.00毫升高锰酸钾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 mL量筒 B.25 mL量筒 C.50 mL碱式滴定管 D.50 mL酸式滴定管
参考答案:
D

15. 下列所述情况可能引起水污染的是①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②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使用不当③海上油轮石油泄漏④工业生产中废液、废渣、废气的排放
A只有①③ B只有①④ C只有②④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
D
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16. (7分)为探究乙烯与溴的加成反应,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的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物,加热到170℃时生成乙烯。

甲同学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褪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加成反应。

乙同学发现甲同学实验中,圆底烧瓶中液体变黑,尾气夹杂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推测在制得的乙烯中还有可能含有少量还原性的杂质气体,由此他提出必须先除去之,再与溴水反应。

请回答问题:
(1)甲同学设计的实验不能验证乙烯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其理由是;
a.使溴水褪色的反应,未必是加成反应 b.使溴水褪色的反应,就是加成反应
c.使溴水褪色的物质,未必是乙烯 d.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就是乙烯
(2)乙同学推测此乙烯气中可能含有一种杂质气体是,验证过程中必须全部除去,于是设计了如下流程装置图用以证明自己的杂质猜想并验证乙烯与溴水的加成反应,写出装置内所放化学药品。

已知b瓶盛放氢氧化钠溶液,d瓶盛放溴水,而a c瓶盛放的化学药品相同,那么应该是溶液,
写出有关方程式①乙烯与溴水反应;②该杂质与溴水反
应。

(3)1928年德国化学家第尔斯和他的学生阿尔德首次发现和记载一种新型反应,他们因此获得195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该反应被命名为第尔斯-阿尔德反应,简称DA反应。

该反应是一种环加成反应,凡含有双键或三键的不饱和化合物,可以和链状或环状含共轭双烯体系发生1,4加成反应,通常生成一个六元环,该反应条件温和,产率很高,是有机化学合成反应中非常重要的碳碳键形成的手段之一,也是现代有机合成里常用的反应之一。

乙烯与1,3-丁二烯(共轭双烯体系的代表物)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DA反应,得到环己烯。

请用键线式书写该方程
式。

写出环己烯的一种链状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
式。

参考答案:
(1)a c.(漏写一个不给分)
(2) SO2;品红(溶液),①CH2=CH2 +Br2→CH2BrCH2Br②SO2+Br2
+2H2O==2HBr + H2SO4
(3)方程式略。

CH≡CH(CH2)3CH3 (符合要求均可)

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
17. X、Y、Z常见的短周期元素可以形成XY2、Z2Y、XY3、Z2Y2、Z2X等化合物,已知Y的离子和Z的离子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X离子比Y离子多一个电子层。

试回答:
(1)写出X、Y、Z三种元素的符号和名
称:
(2)分析Z2Y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
(3)写出Z2Y2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
式:
(4)用电子式表示X和Z两元素形成化合物的过程:
参考答案:
(1) 硫 S,氧 O,钠 Na
(2)离子键,共价键
(3)2Na2O2+2CO2=2Na2CO3+O2;
(4)
18. (8分)(1)常温下,0.1 mol·L-1 NaHCO3溶液的pH大于8,
①写出HCO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②NaHCO3溶液中Na+、HCO3-、H2CO3、CO32-、OH-五种微粒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2)多元弱酸在水中的电离是分步进行的。

已知H2CO3是二元弱酸,请写出H2CO3的第一步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K1= 。

(3)B a(O H)2是一种强电解质,现有25℃、pH=13的Ba(OH)2溶液。

①该Ba(OH)2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溶液中由水电离出c(OH-)=______________;
③与某浓度盐酸溶液按体积比(碱与酸之比)1:9混合后,所得溶液pH=11(假设混合溶液的体积等于混合前两溶液的体积和),该盐酸溶液的pH=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HCO3― + H2O H2CO3 + OH―(2’)
②c(Na+)>c(HCO3―)>c(OH―)>c(H2CO3)>c(CO32-)(2’)
(2)(1’)
① 0.05mol·L-1②1.0×10-13mol·L-1③2 (每空1分)

19. (4分)观察下列结构简式,回答下列问题:
(1)有机物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有机物为单烯烃加成的产物,则原来烯烃的结构可能有_______种。

参考答案: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