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次月考复习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着.落(zháo)莅.临(lì)吝啬.(sè)润.湿(rùn)
B.酝酿.(niàng)筋.骨(jīn)水藻.(zǎo)应.和(yīng)
C.黄晕.(yùn)蓑.衣(suō)暖.和(nuǎn)贮.蓄(zhù)D.淅.沥(xī)捉迷藏.(cáng)静谧.(bì)梦寐.(mèi)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炫耀俯冲大相径廷惊慌失措
B.惩戒怂恿畏罪潜逃篷篷勃勃
C.决别烂漫花团晶簇油然而生
D.庇护缥缈漠不关心人声鼎沸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他这次的考试成绩令老师喜出望外
....。

B.他翻来覆去
....地想,仍想不起来把钥匙放在哪儿了。

C.没人陪奶奶的时候,她就喜欢边做事边絮絮叨叨
....。

D.这次活动为了顾全大局,使大家各得其所
....,所以有一小部分人对其不是很满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香港在历经百年沧桑之后,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B.正确使用汉字,是每一个中国公民应该遵循的。

C.加强安全教育,是为了防止不发生安全事故。

D.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5、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拟人)
B.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
大坚强!(反复)
C.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比喻)
D.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拟人)
6、给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集众多优势于一身,深圳作为核心引应当仁不让
②在大湾区城市群里,深圳经济总量最大,形成湾区经济战略理念早,制度创新优势明显,开放程度高
③增强核心引功能,深圳有基础
④同时,深圳是科技创新高地,而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目标之一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②④①D.④①②③
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任选其
...中.6.句.)
①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百般红紫斗芳菲。

(韩愈《晚春》)
⑤烟笼寒水月笼沙,___________________ 。

(杜牧《泊秦淮》)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生才调更无伦。

(李商隐《贾生》)
⑦莫言下岭便无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⑧将军百战死,__________________ 。

(《木兰诗》)
(2)默写赵师秀的《约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欧阳修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既④仕,每⑤慷慨⑥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⑦守邓州。

∥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

②昏怠:昏沉困倦。

③沃:浇,引申为“洗”。

④既:副词,不久,后来。

⑤每:常常。

⑥慷慨:形容慷慨激昂。

⑦谪:贬谪,贬官。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啖.粥而读
②辄.以水沃面
③食不给.
④乃至被谗.受贬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翻译是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选文的层次已经用“∥”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4)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______,______;表明他发愤苦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的作用。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小葱青青
白的雪,青的葱,红红的是她的小手。

她总是这么静静地站着。

低着头,眼睛朝下看。

扎两条小辫,穿一身红底蓝
花的棉袄、棉裤。

一双黑布棉鞋羞涩地卧在白雪中。

脸蛋儿红红的,那双小手也是红的。

看不到那双眼。

那眼睛一定很美、很清澈……
白白的雪轻轻地盖在小街和屋顶上,只有那小葱是青青的。

说不清什么时候起,这个小集市上有了她。

她的小葱总是那么嫩,那么青,像她自己一样。

她从不吆喝,从不抬价。

换了别人,这样好的葱,一定会放声叫好,定要编出许多诸如“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等等诱人的词句。

她极少说话。

说,也是奶声奶气的几个字“要多少”、“几斤几两”、“几毛几分”。

只有她说话的时候,才偶尔看对方一眼。

啊,这眼睛真美!它不光清澈,还蕴含一丝忧伤,但忧伤中分明显露出善良和期望。

小镇上的人都吃她的小葱。

没有人跟她讨价还价,连老太太都如此。

姑娘太小,那双手太小。

她是集市上的小妹妹,大家都爱护她。

菜主们常对镇上人说,我的葱不如小妹妹的,买她的吧。

镇子上哪来恁好的葱?没有人一下子买好多。

大家都知道,她的小葱天天有,一年四季都不断,价格也好。

啊,天真冷。

她把两只小手放在嘴边,用热气哈一哈。

然后,给一位大姐姐称葱,帮大姐姐放在篮子里。

她依然不说话,朝下看。

地上的雪真白,只是没有太阳,要不,它会耀眼的。

“小妹妹,给钱。

”大姐姐把钱递给她。

她轻轻地摇摇头。

“为啥?”大姐姐一怔。

“大姐姐,俺……”她抬起头来,目光在大姐姐的脸上扫了一下,迅速落在左胸那枚“吉阳镇中学”的校徽上,声音有些激动,也带着几多憧憬。

“俺娘说,等过两年,弟弟初中毕业了,就让俺继续上学。


“……”
“大姐姐,俺不要钱。

俺知道你是老师,常来买葱,俺想求您帮俺看看这个,这是俺看弟弟的书做的作业。

”说着,她迅速从菜篓底下拿出两个用塑料包着的小本子,递给老师。

女教师接过本子,一下惊呆了。

本子上工工整整写着初中作业。

她不知说什么才好。

“小妹妹,多大啦?你是哪村的?”
“俺今年15岁啦。

住杏树湾,俺还有一个弟弟,一个妹妹,弟弟正上初中呢!”
“爹娘呢?”
“爹病了。

两年前,爹从城里卖菜回来,天黑路滑,跌到沟里腿断了,不能动了。

娘在家侍候爹,还管园子。

爹好的时候,俺也上学哩!”
女教师嘴唇动了几下,想说什么,但没有说出来,只是眼圈发红、发潮。

她一下子将小妹妹搂在怀里,紧紧地握住那两只小手。

冰凉的小手。

她想把她暖热,永远地热下去。

“好妹妹,你来我班里上学吧!”
“不……俺不上。

俺还要卖菜呢。

俺上了弟弟就上不成了。

俺娘说……”
女教师把小妹妹搂得更紧了。

太阳出来了。

那雪更白。

那葱更青。

……
两年后,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学校。

临走前,她给女教师送去一篮子小葱。

葱洗得真干净,扎得整整齐齐。

多嫩的小葱呀!
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
啊,小葱青青……
1.“太阳出来了。

那雪更白。

那葱更青。

”下面是对此处景物描写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纯景物描写,写出了天气的变化。

B.既衬托小妹妹纯真的心灵,也预示着光明的未来。

C.为了衬托女教师当时的心情。

D.为了突出雪样纯洁、葱样青嫩的小妹妹。

2.小妹妹临走前送一篮小葱给老师的原因是()
A.小妹妹家境不好,经济困难。

B.女教师总买小葱,送她备用。

C.小葱是她们相识的媒介,对双方来说有特殊的感情和意义。

D.小葱虽小,但是自己劳动所得,礼轻情重。

3.这篇小说情节发展的高潮是()
A.小妹妹考上了县师范。

B.她俩没有说话,都哭了。

C.“她”取出作业本给女教师看。

D.女教师要“她”上学,而“她”毅然谢绝,女教师把“她”搂得更紧了。

4.本文贯穿情节发展的线索是()
A.白白的雪B.红红的手
C.青青的小葱D.静静的“她”
2、(题文)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

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
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

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


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

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

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

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说:“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

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们三个吃。


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

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

”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

”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

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我没有再说话,其实也就小小三块,我吃了一块,夹起两块,一下子喂到小弟弟嘴里。

回到家里,母亲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就招呼我们吃饭。

我把盐袋放到盐罐子上,母亲掂了一下,笑着说:“吃饭。


从这二人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茶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

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
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四个娃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
(《阅读》2016年第9期)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品析下列句子在表达上的妙处。

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
3.你觉得文中最感动人心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
4.文中小弟这个人物形象非常鲜活,请你简要进行分析。

5.有人说,文中的几个小孩子太馋了,太不懂事了,你认为呢?
四、写作题(40分)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中,那么他就学会平静幸福地生活;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中,那么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中,那么他就学会了自卑……,同学们,你生活在什么当中呢?
请以“我生活在之中”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选择一个适合你自身情况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不限(除诗歌外),字数不少于500字;(3) 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

C
D
D
A
D
C
(1)①弹琴复长啸②谁家玉笛暗飞声③双袖龙钟泪不干④草树知春不久归⑤夜泊秦淮近酒家⑥宣室求访逐臣⑦赚得行人错喜欢⑧壮士十年归(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①吃②往往,总是③供应④说别人的坏话
(2)B
(3)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降职;③刻苦自励且心忧天下.
(4)二岁而孤,家贫无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5)升华主旨

【答案】
1.B
2.C
3.D
4.C
1.记发生在当年的几个兄弟吃凉粉的温馨动人的故事,表现互敬互爱的浓浓兄弟情。

2.几个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小弟弟享受吃凉粉的过程
3.例:文中兄弟几个‘吃凉粉的场景’最动人,因几个兄弟互推互让,互敬互爱的浓浓兄弟情在传递。

(答案不唯一,文中有多个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4.①爱吃但不贪吃,懂互相谦让,想吃,最后自己却只吃了小小一点。

②顽皮,会耍赖。

③说话算数,会体贴人,懂互爱。

5.围绕文章表面指的是四兄弟在那年拿出买盐的五分钱吃了一盘炒凉粉的欢喜,实际上是借这场欢喜表现他们几个互相推让,互敬互爱的浓浓兄弟情。

(答案不唯一,但不可违背主旨)
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