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肥皂泡》优质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某一课时
瘴畤©标)]
1.认识“廊、悠”等9个生字和1个多音字“和”,会写“皂、廊”等13 个字,会写“肥皂泡、种类”等13个词语。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能说清楚吹肥皂泡的过程。

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认读识字、写字。

2.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进行总结思考,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念和较为匠心的教学安排。

斗—"%峪乎片中H书"教学反暨» 夺争+碎 +#+#
《肥皂泡》一文是现当代著名作家冰心的作品,意境非常美。

文中有很多词语虽不常用,但它们真实而准确地再现了冰心眼中肥皂泡特别的美。

理解同培的最好方法是给学生相应的感性体验。

冰心吹肥皂泡,不但吹出了和我们一样的情趣,还吹出了自己的梦想,寄托了自己美好的独特的情感。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学习这篇文章,除了感受文章中语言文字的美,还应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1.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肥皂泡》不仅介绍了吹肥皂泡游戏的方法和过程,还把吹肥皂泡的美好心情写了出来。

因此,学习本文除了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还应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为此,课前让学生回忆自己娱乐休闲的游戏,创设一个快乐自由的情境,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较好基础。

亲身实践,切实感受语言文字的精美。

教学中,我安排了吹肥皂泡的实践活动,既让学生对吹的动作有了更深的体会,又为理解下文描写肥皂泡的美丽做了铺垫,让学生把语言文字和感性体验结合起来,减缓了理解的坡度,以更好地体会作者文笔的细腻与精美。

2.拓展想象,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肥皂泡给孩子们带来梦幻般的感觉,教学中不仅要留意作者的美好想象,还要挖掘省略号可能隐含的内容,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的心情。

3.以读为主,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借助读加深词句理解,借助读升华情感,借助读体会意境,通过让学生反复读,以读进入梦幻般的肥皂泡的世界,也把听者带到意境中去。

4.学练结合,促使阅读教学综合高效。

课后我让学生再玩吹肥皂泡,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记录下来,以通过小练笔使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互相交融,更好掌握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与运用,以切实提高学生读写结合的运用能力。

我在此次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之处。

如课堂中不能照顾全体学生;学生感悟的少,老师讲的多;学生的美感不足,指导朗读不充分。

我想以后再讲这节课,我会提前让学生进行练笔,写出自己吹肥皂泡的过程以及肥皂泡的样子。

将他们自己的作文与冰心的作品进行两次比较,一次放在第一课时之前,起激趣作用。


一次则放在学习文章之后,再一次将自己文章与冰心的文章进行比较,感受冰心语言的语言魅力,使孩子们对冰心产生敬佩之情,对冰心其人、其作产生浓厚兴趣,并能在阅读中主动学习她的写作方法,积累更多好词好句。

这样就可以做到
“授之以渔”,相信这样他们会更爱学语文,做到真正学好语文。

怎么样?(泡泡很美妙,吹肥皂泡很有意思!)
2.可是,你亲自做过泡泡水吗?
(做过!)效果怎么样?(抽生回答)
(课件出示2:吹泡泡图)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肥皂泡)
让我们一起和作者吹泡泡,感受其中的乐趣吧!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新课教学()分钟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课件出示3:出示要求)
(1)遇到生字多读几遍,除了读准字音之外,还要看
清字形。

(2)把句子读通顺。

(3)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词语:(课件出示4:出示词语)
本子若是娇软脆溥欺巍魏山颤攀儿
(2)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注意读准:翘舌音“若颤”,前鼻音“巅”,后鼻音
“廊婴”等。

4.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5:生字田字格课件:)
皂廊碗若透娇扯仰串越婴希
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
注意读准平舌音“皂”,翘舌音“若、扯、串”,
前鼻音“碗”,后鼻音“廊、仰、婴”。

(2)学生写生字。

A.识记生字
你是如何识记这些字的?
(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廊碗透娇
(2)熟字比较。

如:泉一皂苦-•若让一扯抑―仰中
【设计意图:解决生字
的音、形、义,鼓励学
生自主识字,培养学生
的自学能力、探究能
力。


皂泡一一欣赏肥皂泡的样子一一感受肥皂泡的乐趣”顺序 写的。

(板书:吹肥皂泡一一欣赏肥皂泡的样子一一感受 肥皂泡的乐趣)
4. 小结:文章通俗易憧,用词准确、精美,让我们再
一次美美地读这篇文章。

5. 配乐齐读全文。

评价书写。

C. 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D. 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
导。

“廊”一一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是个“郎”字。

“巅”一一上窄下宽,左下角是个“真”字,别漏掉 一横。

“越” 一一半包围结构,注意“走”上面的笔顺:横、 竖提、斜勾、撤、点。

E. 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F. 展示学生作品。

5. 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6.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师帮生,或生生互助,解决每段中 不理解的词义,如,(课件出示6:出示词语解释)
① 和弄和弄:搅拌。

② 颤巍巍:震颤而动作不准确的样了。

③ 山巅:山顶、顶峰的意思。

④ 粘稠:本文指肥皂液粘性和浓度大,不易流动。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师:大家能不能理清楚这篇课文的脉络,把握住作者 【设计意图:朗读课文, 理解词语,整体感知, 的思路呢?带着这个问题,请大家再去认真读课文。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2.小组讨论。

梳理文章脉络,为下一 3.交流讨论结果:课文共五个自然段,本文按“吹肥
节课的阅读理解打下基 础。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 激活学生情感,积极主动学习。

本文虽篇幅短小,但是作者笔下,作者感情趋势而美好,真正是一篇美文。

教学这样的 文章应当充分运用有效媒体和手段,设置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热爱美、欣赏美、表现 美、创造美的兴趣和欲望,从而引导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很主动、很投入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去,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去感知、体验文中的美一一泡泡的美好、引人 遐想,从而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

2. 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把握课文。

本文层次井然,脉络清晰:本文是按“吹肥皂泡一一欣赏肥皂泡的样子一一感受肥皂泡 的乐趣”顺序写的。

理清课文的结构思路,不仅有助于学生整体
把握好课文,品读课文,陶 冶情操,感受泡泡之美、吹泡泡的乐趣。

不足之处:
如何处理好放与扶的关系,是今后要研究的问题。

(“吹”)(板书“吹”)
吹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答(“慢慢地”)这样就吹成了……(一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板15:慢慢地)
4.吹完之后还要怎么做?生答(“轻轻一提”)
(根据学生回答,动作演示这些重点词)(板书: 轻轻一提)
5.师引:这样一来,(课件出示11)“那轻圆的球便从管上落了下来,软悠悠地在空中漂游。

”(师范读)
强调“软悠悠”,跟着老师来读。

(板书:轻悠
悠)
男生读、女生读
6.师引:吹肥皂泡有意思吗?难怪冰心奶奶说
—-(回扣中心句)
(课件出示12),生齐读。

“小的时候,游戏的种类很多,其中我最爱玩的是吹肥皂泡。


7.师引: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由“做”到“吹”再到“提”,(课件出示13:这三个句子)这三个句子是怎么连成一句话的?来看看接头处。

引导学生找到连接词“然后”、“再”(课件变红这两个词)
8.师述:这两个词有个名字叫“连接词”。

(连接词:然后再)
9.拓展:你还能想到哪些像这样的词?(先、接着、最后)
(交流、评价3-4名同学)
10.用连接词可以把句子有顺序地连在一起,我们也来试一试。

【设计意图:利用联系上下文、动作表演法、查阅资料等多种方法理解句了的意思,借助课件展示,层层深入,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重点句子的能力。


(先和你的小组同学交流交流,然后在完成。


(课件出示14)选词填空:再然后先最后植树时,我()挖一个坑,()把小树苗放
进坑里,()埋上土,()浇上水,一棵小
树就种好了。

11.汇报、评价
12.(课件出示15)“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 五色的浮光,在那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为什么说“五色的浮光”,指哪五色?(板书:五色浮光轻清透明)
通过查资料,我们知道:(课件出示16)
“当太阳光照射到泡泡上时会发生折射、反射,折射光和反射的光在泡泡表面发生了衍射。

使各种光分离出来,我们就看到了彩虹,彩虹的颜色是七色:赤橙黄绿青蓝紫。


B.扇泡泡
师引:肥皂泡要想玩得好,还需要(扇)(课件出示17)“如果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能飞得很高很高。


(指名读)
引出“扇”(板书:扇)扇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生答(“轻轻地”)(幻灯演示重点词)(板书:轻轻地)
2.师引:扇肥皂泡很有讲究。

引读“若是扇得好……”(课件出示18)
(老师也想美美地读一读这四散纷飞的小泡,你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好吗?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引读“要是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课件出示19)
(引导:“颤巍巍”要读得颤一些,跟老师来
五色浮光轻清透明轻轻地颤巍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肥皂泡》不仅介绍了吹肥皂泡的方法和过程, 还把吹肥皂泡的美好心情写了出来。

因此,学习本文除了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还应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为此,本课的导入创设了一个快乐自由的情境,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较好基础。

2.拓展想像,培养学生丰富想像力。

肥皂泡给孩子们带来梦幻般的感觉,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作者的心情。

3.以读为本,深刻体会作者情感和态度。

借助读加深词句理解,借助读升华情感,借助读体会意境,通过让学生读进入梦幻般的泡泡世界,也把听者带到意境中去。

4.学练结合,促使阅读教学综合高效。

课后布置仿照文中第5自然段,写写这些泡泡还可能飞到哪里去。

以通过小练笔使生活体验与情感体验互相交融,更好掌握文章表达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切实提高学生读写结合的运用能力。

不足之处:
在老师范读时,让学生闭目体会吹泡泡的状态,将会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

备课素材
备课素材
【写作背景】
《肥皂泡》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是-•篇非常贴近学生生活而又高于学生生活的文章,文笔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淳朴,意境深邃精美。

童年冰心吹肥皂泡,不但吹出了快乐,吹出了情趣,还吹出了梦想,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冰心(1900〜1999):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
小说和译作。

1918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极参加五四运动。

1919年开始发
一、活动导入,揭示课题
1.体验活动:在讲台上放置一盆肥皂水和一些套管,教师示范用套管吹起肥
皂泡,引导学生自愿上台体验。

2.导入:同学们觉得吹肥皂泡有意思吗?看着这些可爱的肥皂泡,大家会有
什么想法呢?(学生自主发言交流。

)我国一位著名作家小时候最喜欢的游戏就是吹肥皂泡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作家的童年,看看她吹肥皂泡的经历。

3.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
1.介绍作者。

冰心(1900—1999)福建长乐人,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主要从事小说、诗歌、散文创作。

崇尚“爱的哲学”,她把小孩子看成“神圣的人”。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2.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

(1)在每个自然段前标上序号。

(2)借助拼音或是查查字典,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新词。

(3)同桌互读,互相纠正,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测自主学习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课件,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

识字记;“廊” “婴”“颤”可以结合词语“走廊” “婴儿”“颤抖”来记忆;“珑” “娇”
等字可以结合形声字的特点来进行识记。

♦多音字:
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惟悴》、《去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

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

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称为“春水体”。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

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

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

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比小说和诗歌取得更高的成就。

这种独特的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

此后着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

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

1946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

1951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

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
《樱花赞》、《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

艺术上仍保持着她的独特风格。

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1980年度优秀短篇小说奖。

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

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着译选集》等。

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肥皂泡的配方:
做泡泡水有好几种方法,比如肥皂沫、洗洁精、洗衣粉,用这些材料加水都可以制成泡泡水,但是这样做出来的泡泡水,效果各有不同,用洗洁精配出来的,泡泡小但很多;另外两种吹出来的泡泡虽然大,但数量少。

第一种配方的材料有甘油、水、洗涤灵,比例是1: 4: 40
第二种配方的材料有甘油、胶水、水、洗涤灵,比例是1: 1: 4: 4o
第三种配方的材料有加入甘油、胶水、水、洗涤灵、洗手液,比例是1:1:4: 2: 2,
第四种配方的材料有胶水、水、洗涤灵、洗手液,比例是1: 4: 2: 2。

第五种配方的胶水、水、洗涤灵、洗手液,比例是1: 4: 2: 2O
【其他资料】
关于吹泡泡的佳句:
1.这些彩色的小泡泡吸引了我的注意力,让我的思绪也像那些彩色的小泡泡一样轻盈地飞翔着。

有时,我也想象它们那样,在蓝天下飞翔,自由自在、无悠无虑的远行。

我想像它们那样,去面对七彩的阳光。

我想像你们一样,在风儿的翅膀上舞动,在蝴蝶的芳香中歌唱。

2.我拿起泡泡管,蘸了一些肥皂水,轻轻地吹着气,一个小小的气泡从管口冒了出来,逐渐的变大,被风吹得扁扁的,像是一截肥烤肠。

很快泡泡就变得又圆又大,像个巴掌般大小,彻底从管中脱离开了,在风中飘晃着,透明的薄膜闪显出七彩的光芒。

3.按了-•按按扭。

一群五颜六色的泡泡从枪口吹出来。

吹出来的泡泡有的象一盏盏灯笼,有的象一个个彩色的气球,还有排成一串糖葫芦,连在一起像一家人。

大的是爸爸,中等的是妈妈,小的是我了,它们在风妈妈的吹飘呀送下嬉戏着,多有趣呀!
4.我特意吹出手掌般大小的泡泡,当它们无声无息地落在水面上时,你能想到吗?它们竟能真的像皮球在地上一样弹跳起来,是那样的轻盈,而且还是像电影里的慢动作一样,被压缩一样,慢慢地扁下去,乂慢慢地鼓起来,一下乂一下, 犹如童话中的魔幻水晶球,让人禁不住想拍一下,可是当手一触及它,它立刻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5.泡泡的生命很短暂,短得就像一场梦,虽很美,但也只是昙花一现。

不过有可能正是因为那短暂的美丽,才使人们认为这淘气、可爱的小泡泡是多么的美好。

R基础积累大巩固
课后作业
一、划去不正确的汉字读音。


zao
zhao
二、读拼音,写词语。


wan
uan

tou
xiu
三、读下面的句子,用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 ♦ ••
四、课文整体梳理。

课文共()个自然段,本文是按“(
)一- ( )——( )”顺序写的。

五、重点段落品析。

读下面的一段话:
方法是把用剩的碎肥皂放在一只小木碗里,加上点儿水,(和弄和弄),使 它融化,然后用一支竹笔套管,蘸上那黏稠的肥皂水,(慢慢)地吹起,吹成一
• ♦
个(轻圆)的网球大小的泡儿,再(轻轻)地一提,那轻圆的球儿便从管上落了 下来,(轻悠悠)地在空中飘游。

若用扇子在下面(轻轻)地扇送,有时它能飞 得很高很高。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 用红色加点的词语写句子。

3. 这是写()肥皂泡和()肥皂泡的过程。

少思维创新大拓展
六、你喜欢什么吹肥皂泡吗?请用一两句话赞美它。

参考答案:
一、 zhdo eeft
che shang tou ming jiao ruan £* z • % fei zoo
二、扯上透明娇软肥皂
三、乡村的夜晚,只见一轮圆月挂在当空,薄薄的雾气笼罩着大地,这一切显得那么安详,那么宁静,那么唯美,那么超凡脱俗。

四、吹肥皂泡一一欣赏肥皂泡的样子一一感受肥皂泡的乐趣
五、1.和弄和弄慢慢轻圆轻轻轻悠悠轻轻
2.我回家后,先吃饭,然后做作业,再复习功课,最后洗漱睡觉。

3.做吹
六、看,那个泡泡多大呀!啊,一串串泡泡飞起来了!瞧,这个泡泡的颜色多美丽呀!一个大泡泡分成两个小泡泡了,多可爱呀!……
写。

预设:出示要写的字(带田字格),引导学生观察字的结构。

可以指名学生 说说哪些字比较难写,其他学生补充写好字的方法。

教师重点示范书写,突破写 字难点。

♦书写指导:
[廊] 广字头写得舒展。

“郎”的左右两边写得紧凑,”的横撇弯钩 书写要连贯,最后一笔长竖要写得舒展。

[仰]“卬”右边的“
起笔与左边的竖提在同一高度,最后一笔长竖
要比单人旁的竖稍长。

[婴] 上面的两个“贝”要写得略瘦且紧凑,下面的“女”横画较长,要 托住上半部分。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① 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及一些不易理解的难句,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点拨重 点词语,指导朗读。

② 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看看谁读得更准确、更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同桌交流。

思考:课文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点拨归纳。

明确:第1自然段写了 “我”最爱玩肥皂泡;第2自然段写母亲总是在下雨 时节教“我们”吹肥皂泡;第3自然段写怎样吹肥皂泡,第4自然段写肥皂泡吹 起来后美丽的样子;第5自然段写肥皂泡带来的梦幻般的感觉和想象。

2. 引导学生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意思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r h6
bao (脆薄)
(和气) bo (单薄)
(附和) bo (薄荷)
hu6 (和面) I hu (和了) (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
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
明确:这篇课文描写了冰心奶奶小时候吹肥皂泡的场景和看到肥皂泡后产生的一些想法。

3.学习第1、2自然段。

(1)读第1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①这一自然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开头简洁明快,直接表达了
“我”对吹肥皂泡这个游戏的喜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②全文是围绕这一自然段中的哪个词语写的?(最爱。


(2)读第2自然段,思考:母亲为什么总让“我们”在下雨的时节吹肥皂泡?
(阴雨时节天气潮湿,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4.思考并讨论课后的第1题。

(1)出示题目:朗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吹肥皂泡的过程。

(2)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让同学边听边圈画出描写作者吹肥皂泡过程的动词。

小组讨论交流吹肥皂泡的过程并在全班汇报,教师相机进行归纳总结。

5.再次进行吹肥皂泡活动,深化感知。

过渡:同学们,我们刚才认真向冰心奶奶学习了如何吹肥皂泡,还体会到冰心奶奶笔下的肥皂泡是多么轻柔、美丽,现在我们再请几位同学上台,试着用冰心奶奶的方法吹•下肥皂泡,其他的同学也向冰心奶奶那样,仔细观察•下飘上天的肥皂泡,看看你会不会和冰心奶奶找到共鸣,还会产生哪些更有趣的想法。

四、回顾交流,作业设计
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的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将实践和阅读结合了起来,发现小小肥皂泡也会有非常多的迷人之处,其实,只要大家用心去观察,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中许多不起眼的小事也有大大的魅力,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够像冰心奶奶意义,细细地看、静静地想,从观察中感受生活的快乐。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想一想今天从老师或者同学那里,学习到了什么新知识或新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a __ ”“ ”)
、W 诊畤©嘛il
1.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吹肥皂泡的乐趣及童年生活的欢乐,初步领悟作者仔
细观察事物的写作方法。

1. 设身处地地想象画面、领悟感情。

2. 引导学生学会想象。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听写生字新词,组织学生相互批改。

2. 指名说说吹肥皂的过程,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3. 教师过渡,引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也实际体会了吹泡泡的乐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冰 心奶奶在吹肥皂泡这一有趣的情形里是什么心情。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一)学习第4自然段,感受作者描绘肥皂泡的美好。

1. 学生自读圈画,试着从文中找出描绘肥皂泡的词语和句子,进行体悟交流。

2. 出示第4自然段,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1)
用段中的一个词概括肥皂泡的特征。

(明确:美丽。


(2
) 作者用了哪些词语来表现肥皂泡的美丽?(明确:轻清透明、玲珑娇
软、脆薄、光丽。


(3)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写得很美?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示例:
*小^ 1 {)全
5千
句1:这肥皂泡,吹起来很美丽,五色的浮光,在轻清透明的球面上乱转。

导思:“五色的浮光”怎么理解?从“轻清透明”中体会到了什么?试想一下这句话表现的画面。

预设:“五色”即“五彩”,“浮光”指液体表面的光泽、颜色,课文中指肥皂泡表面的光泽和颜色;“轻清透明”不仅写出了肥皂泡“轻”的特点,而且写出了肥皂泡纯净、清凉、透明的特点;整句话描述的画面是一个个清透的肥皂泡上面漂浮着五彩的光泽,十分美丽。

句2:若是扇得好,一个大球会分裂成两三个玲珑娇软的小球,四散分飞。

导思:你从“玲珑娇软”中体会到了什么?这句话又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玲珑娇软”写出了肥皂泡小巧精致和柔软娇嫩的特点,体现了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之情;这句话描绘的是一个大肥皂泡分裂成一串串玲珑娇软的小泡泡,十分美丽。

句3:有时吹得太大了,扇得太急了,这脆薄的球,会扯成长圆的形式,颤巍巍的,光影零乱。

预设:写肥皂泡在吹得太大、扇得太急的情况下的形态,“颤巍巍、光影零乱”写出了肥皂泡的动态美。

3.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加深体验。

4.再读第4自然段,体会作者对肥皂泡的感情。

预设:作者用了一系列的精美词语来赞美肥皂泡,如“玲珑娇软” “颤巍巍” “光影零乱”等,体现的是作者对肥皂泡的喜爱之情。

(二)学习第5自然段,体验情感升华。

过渡:美丽的肥皂泡会一直一直飞上天,那么飞上天之后,它们还会去哪里呢?
1.指名朗读第5自然段,感受美丽迷人的肥皂泡给作者带来的奇妙感觉。

2.重点句子理解。

那一个个轻清脆丽的小球,像一串美丽的梦,是我们自己小心地轻轻吹起的,吹了起来,又轻轻地飞起,是那么圆满,那么自由,那么透明,那么美丽。

预设:这句话用一组排比句描绘出了肥皂泡的特点:“圆满”写出了肥皂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