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形象演变过程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吒形象演变过程毕业论文
哪吒形象演变过程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先唐及五代时期哪吒的形像 (2)
(一)“哪吒”之名考 (2)
1、佛教经典中的神灵——?那吒? (2)
2、佛教经文的咒语——?那吒? (3)
(二)佛教护法神——早期的“那吒”信仰 (4)
1、毗沙门天王 (4)
2、哪吒与毗沙门天王关系及其神格 (5)
二、宋、明以后哪吒的演变 (10)
(一)宋代佛教护法神向道教天神的转变 (10)
(二)元、明哪吒之形象 (13)
1、哪吒外貌及法宝之演变 (13)
2、哪吒三头六臂之溯源 (21)
3、闹东海、莲花化身之故事变迁 (25)
4、父子冲突背后的儒释道之争 (28)
三、哪吒信仰的最终确立 (30)
结语 (38)
参考文献: (39)
致谢 (41)
一、先唐及五代时期哪吒的形像
(一)“哪吒”之名考
“哪吒”乃汉语复合名词,据《辞海》(2106页)《康熙字典》(115页)载,哪指傩,鬼神之偶像;吒为吒(异写)即叱吒。

哪吒,即以傩叱吒驱赶鬼神,有任何任意即毫无阻档之威力与战无不胜之意义。

哪吒太子早期在佛经就有所记载,例如大藏经唐不空译的《北方毗沙
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毗沙门仪轨》等。

而“哪吒”是一个异国语音的名字,也就是说他并不是中国本土所产的。

由此可见他本是佛教中的一个神,在佛光大辞典中其解释为“梵名Nalaku^vara 或 Nalaku^bala。

为护持佛法,守护国界及国王之善神。

又作那吒天王、那拏天、那罗鸠婆、那吒矩袜啰、那罗鸠钵罗、那吒鸠跋罗、那吒俱伐罗。

系毗沙门天王五太子之一。

那吒太子手执棒戟,以双眼观察四方,昼夜守护国王大臣、百官僚属,乃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若人于彼等起不善心或杀害心,则那吒以金刚杖刺打恶人之头或心。

那吒曾析肉还母,析骨还父,后现本身,运大神通,为父母说法;又尝授佛牙予道宣律师,并随侍其身。

‘最上秘密那拏天经卷上最上成就仪轨分、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大日经疏演奥钞卷十六、祖庭事苑卷六、宋高僧传卷十四道宣传、五灯会元卷二西天东土应化圣贤条’”[1]
1、佛教经典中的神灵——“那吒”
目前发现的关于哪吒的最早记载是在北凉(401~439)天竺三藏昙无谶译的《佛所行赞》中。

其卷一云:
......卜择选良时,迁子还本宫,二饭白净牙,七宝庄严舆,杂色珠绞络,明焰极光泽,夫人抱太子,周匝礼天神,然后升宝舆,婇女众随侍,王与诸臣民,一切俱导从,犹如天帝释,诸天众围绕,如摩酰首罗,忽生六面子,设种种众具,供给及请福,今王生太子,设众具亦然,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王今生太子,迦毗罗卫国,一切诸人民,欢喜亦如是 (2)
[1]星云大师监修、慈怡法师主编《佛光大辞典》[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7,页3023
[2]《佛所行赞》见《大正大藏经》第四册[M].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1,页3
另唐不空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云:
......尔时那叱太子,手奉戟,以恶眼见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罗摩那罗阁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孙,我祖父天王及我那吃同共每日三度白佛言我护持佛法。

? (3)
同为不空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则说:
......其塔奉释迦牟尼佛。

教汝若领天兵守界拥护国土。

毗沙门即拥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离其侧。

汝眼毒恶恐损众生。

(4)
从这些佛典中可以看到在此时的佛教里“那吒”只作为一个地位不高的佛教护法神而存在。

2、佛教经文的咒语——“那吒”
在唐时中印度人阿地瞿多翻译的佛经《陀罗尼集经》卷三云:
唵(一)摩诃迦啰(二)那吒俱钵啰(三)莎诃(四)[5]
《陀罗尼集经》第九卷云:
那(上音)谟(上音)室旃(二合)茶跋折啰波拏曳(一)摩诃药叉栖那跋跢曳(二)跢侄他(三)唵(四)萨啰毗萨啰(五)尼文者酰(上音六)那吒那吒(七)萨哩毗萨哩(八)伽(上音)鞞毗伽(上音)鞞(九) 阿(去音)车底迦(十)摄跋(二合)遰那(十一)莎诃(十二)(《大正大藏经》第十八册页856)唐释不空译的《佛母大孔雀明王经》上卷记载:
......氷蘖罗药叉,菴末离国住,末末拏药叉,末末拏藏国,摩怛哩药叉,住于施欲国,极觉药叉神,布底嚩乾元吒国,那乾元吒矩韈囉,住于迦毕试鉢囉设囉神,鉢罗多国住,商羯罗药叉,住在烁迦处 (6) 《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神咒经》记载:
[3]《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见《大正大藏经》第二十一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1,页224
[4]《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见《大正大藏经》第二十一册[M].台北:新文丰 1983.1,页220
[5]《陀罗尼集经》见《大正大藏经》第十八册[M].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1,
页803
[6]《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见《大正大藏经》第十九册[M].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1页425
阿车阿车(嗔弥反) 牟尼牟尼摩诃牟尼牟尼?(乌力反) 尼休休摩诃那迦休休斗伽那知阿呼阿伽那知阿多那知阿吒阿吒那吒那吒留豆留豆留豆休休豆留唏泥唏泥唏泥唏泥郁仇摩仇摩仇摩仇摩唏梨唏梨唏梨唏梨
尼利尼利摩诃尼利莎诃[7]
在佛教各教派中密教善经咒修持,佛教咒语本身意义不予了解,只要不断诵持,就能有所感应,达到“定”“静”的境界,身心能够清净,契入佛菩萨的慈心悲愿。

由此可见哪吒在佛经中有所记载是肯定的,佛经中的“那吒”形象及现在哪吒之原型。

有其信仰的依据。

(二)佛教护法神——早期的“那吒”信仰
在唐时佛经中哪吒往往是随北方毗沙门天王一起出现的,那么哪吒与北方毗沙门天王到底时什么关系,他在佛教中的地位如何,他的神格是什么?
1、毗沙门天王
毗沙门,是“Vals ravana”一词的音译,又译作毗舍罗婆孥、稗室罗懑囊、吠室哕末那等,意译作多闻、普闻等,因其恒护如来道场而多闻佛法,且福德之名闻于四方,故名。

此天王在佛教中为四大天王之一,住在须弥山之北,守护阎浮提北方,因此有叫北方天王。

他是护法、护军、护国等的守护神,亦被视为财神和福神。

(如图1) 在唐不空译的《毗沙门天王经》中云:
尔时毗沙门天王。

在于佛前合掌。

白佛言世尊。

我为未来诸有情等利益安乐。

丰饶财宝护持国界故。

说自真言。

我此真言。

如真多摩尼宝王能满众愿。

世尊听许我说。

佛言善哉善哉天王。

汝能愍念为诸有情。

恣汝意说。

若咒净油七遍用涂卧所。

乞财物等得如所愿。

[8]
从这两段经文中可以看出毗沙门天王乃是一位财神和福神。

同时毗沙门天王也是大小乘经典中所曾记载的护法神。

《大集经》第五十二卷中即曾明确记载,护持阎浮提界的佛教
[6]《佛母大孔雀明王经》见《大正大藏经》第十九册[M].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1页425
[7]《阿吒婆拘鬼神大将上佛陀罗尼神咒经》见《大正大藏经》第二十一册[M].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1,页178
[8]《毗沙门天王经》见《大正大藏经》第二十一册[M].台北:新
文丰出版公司,1983.1,
页217
地区,是过去、现在与未来诸佛所一致嘱咐毗沙门天王的重责大任。

[9]而且,对于《金光明经》与《法华经》等大乘经典的持诵者与奉行者天王也都曾在佛前誓愿加以护持。

如《法华经》陀罗尼品第二十六“尔时毗沙门天王护世者白佛言:‘世尊,我亦为愍念众生、拥护此法师故,说是陀罗尼。

’”[10]《金光明经》第二卷言“尔时毗沙门天王。

提头赖吒天王。

毗留勒叉天王。

毗留博叉天王。

俱从座起偏袒右肩。

……世尊。

是故我等名护世王。

若此国土有诸衰耗怨贼侵境饥馑疾疫种种艰难。

”[11]此外,在小乘经典里,也曾记载天王护持修行者的故事。

《贤愚经》[12]载有他帮助一位女信徒优波斯那供养舍利弗与目犍连尊者的原委;《增一阿含经》中也有他帮助梵志修得阿罗汉果的典故。

王颋在《神威毗沙——唐、宋代的“毗沙门天王”崇拜》[13]中提到《于阗教法史》中关于毗沙门天王的记载:于阗地区原为大海,佛为救度众生,令毗沙门天王和舍利弗以矛、杖刺破堤岸,放出积水,变海为陆,起塔筑城,建立于阗国,于阗遂为佛教圣地。

莫高窟多处壁画中描绘了“毗沙门天王与舍利弗决海”这一画面,画面绘舍利弗手持锡杖,身穿袈裟,毗沙门天王披坚甲、执长矛与舍利弗相对而立,二人枪杖相交,决堤放水(如图2)。

可见毗沙门天王是小乘、大乘与密教经典中所共同推举的护法神,并不是仅见于密教而未见于其他显教经典的神祇。

2、哪吒与毗沙门天王关系及其神格
那么哪吒与毗沙门天王是什么关系呢?佛经中对于哪吒与毗沙门的关系,有两种说法,一是祖孙关系,如不空译密教经典《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云:“尔时那吒太子,手捧戟,以恶眼见四方,白佛言:‘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罗摩那罗阁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孙。

我祖父天王及我那吒同共每日三度。

”[14]另一说是父子关系,同为不空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则说:“(毗沙门)即拥遣第三子那吒捧行,莫离其侧。

”《毗沙门仪轨》亦云:“天王第三子那吒太子,捧塔常随天王。

”[15]通过《毗沙门仪轨》的记载还可以看出,
天宝以后,哪吒得到宫内崇拜,作为天王第三子的身份已为官方所肯定。

马呜菩萨造、北凉昙无谶译《佛所行赞·生品》载:“毗沙门天王,生那罗鸠婆,一切诸天众,皆悉大欢喜。

”(如图3)。

宋代李昉编《太平广记》记有毗沙门天王之子哪吒太子护持道宣律师并授佛牙的故事,[16]此故事源于唐代郑綮《开天传信记》。

在唐代,毗沙门天的信仰极盛行。

而哪吒太子在跟毗沙门天有关的经典中往往出现。

在这个时期才固定“那吒太子”的名称,及毗沙门天王五太子中之第三太子等事。

唐不空译密教经典《毗沙门仪轨》所载:
北方大毗沙门天王。

唐天宝元戴壬午岁。

大石康五国围安西城其年二月十一日有表请兵救援。

圣人告一行禅师曰…一行曰陛下何不请北方毗沙门天王神兵应援。


毗沙门天王见身于楼上。

其天王神样。

谨随表进上者。

中华天宝十四载...令第三子那吒捧塔随天王...二十一日那吒与父王交塔日。

其日须乳粥供养。

无乳则用苏蜜粥供养其天王。

有天灵异奉敕宣付十道节度。

所在军领令置形像。

祈愿供养。

天宝元载四月二十三日。

内谒者监高慧明宜天王第二子独健。

常领天兵护其国界。

天王第三子那吒太子 (17)
这里记载了天宝元年(742),大石、康等五国围安西城,玄宗亲执香炉人道场,不空诵念真言,请得毗沙门神兵应援,五国惧而退军。

玄宗还宣付十道节度,所在军领,令置形像,祈愿供养。

于唐朝的毗沙门信仰,唐卢宏正《兴唐寺毗沙门天王记》一文中总结说:
毗沙门天王者,佛之臂指也,右扼吴钩,左持宝塔,其旨将以摧群魔护佛事,善善恶恶,保绥斯人。

在开元(713~741)则玄宗图像于旗章,在元和(806~820)则宪宗交神于梦寐。

佑人济难,皆有阴功。

自时厥后,虽百夫之长,必资以指挥。

十室之邑,亦严其庙宇。

戢齐强暴,无烦狴牢。

故敏以为政者,必因而证树之 (18)
这说明唐代毗沙门作为战神在军队中大受崇拜,开元时其信仰主要限于社会上层,多涉军事,后来除了军队外还普及于社会。

在这段
记载中当时的毗沙门天王和哪吒作为护法神得到唐朝官方的崇拜,而“那吒太子”为毗沙门天王第三子身份为官方所肯定。

自此哪吒为毗沙门天王之子的说法占主流一直流传至今。

在唐代以前哪吒制作为毗沙门天的儿子存在,除这事以外,几乎任何特色都没有。

而在唐代中后期随着毗沙门天信仰的盛行,哪吒信仰也随之兴起,拙见发展为一个独立的神格。

在《毗沙门仪轨》中就可看出哪吒信仰的兴起。

另在唐不空译的《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云:
尔时那吒太子。

手捧戟。

以恶眼见四方白佛言。

我是北方天王吠室罗摩那罗阇
[15]《毗沙门仪轨》见《大正大藏经》第二十一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1,
页217
[16][宋]李昉编《太平广记》第二册[M]. 北京:中华书局,1961.9,卷92
[17]《毗沙门仪轨》见《大正大藏经》第二十一册[M]. 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1,
页228
[18][宋]李昉等编《文苑英华》[M].北京:中华书局,1982,页4325
第三王子其第二之孙。

我祖父天王。

及我那吒同共每日三度。

白佛言。

我护持佛法。

欲摄缚恶人或起不善之心。

我昼夜守护国王大臣及百官僚。

相与杀害打陵。

如是之辈者。

我等那吒以金刚杖刺其眼及其心。

若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起不善心及杀害心者。

亦以金刚捧打其头。

尔时毗沙门孙那吒。

白佛言世尊。

我为未来诸不善众生。

降伏摄缚皆悉灭散故。

亦护持国界故。

说自心暴恶真言。

唯愿世尊听许。

我说佛言善哉善哉那吒天王。

汝为降伏一切国王大臣百寮杀凌者。

亦法佛相违者。

……
于白[叠*毛]上画一毗沙门神其孙那吒天神七宝庄严……昔五国大乱。

有八个月经月行多法遂无法验。

行此法降伏五国五万军自平安故。

是名随军护法。

[19]
在这里虽然认为“那吒太子”是毗沙门天之孙,但明显说明“那吒太子”是护持佛法的天神,太子摄缚一般大众或是恶人或起了不善之心,令其安稳修行,昼夜守护国王大臣及百官。

若为出家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起不善心及杀害心者。

亦以金刚捧打其头。

这有当头棒喝的作用,使心中的恶念止息,熄灭内在心中种种地贪、嗔、痴、妄念等。

在唐郑田译《开天传信记》中亦云:
宣律精苦之甚,常夜行道,临阶坠堕,忽觉有人捧承其足。

宣律顾视之,乃少年也。

宣律遽问:?弟子何人,中夜在此??少年曰:?某非常人,即毗沙王之子那吒太子也。

护法之故,拥护和尚久矣。

?宣律曰:?贫道修行无事,烦太子威神自在。

西域有可作佛事者,愿太子致之。

?太子曰:?某有佛牙,宝事虽久,头目犹舍,敢不奉献。

?宣律求之,即今崇圣寺佛牙是也。

[20]
在这里通过“那吒太子”之口道出他是护法之神,为和尚护持佛法。

由此可见在唐时哪吒太子为毗沙门天王之子占主流,并且哪吒太子随其父为佛教护法神。

总之,由以上的佛教典籍可见哪吒太子信仰的兴起,缘起于唐时密教的盛行,哪吒是护法施福毗沙门天王的三太子。

他常在毗沙门天王身旁,拖塔相随。

从唐代翻译的各密教经典中可以看出哪吒总是依附于毗沙门天王之下,因此其地位并不显着。

复交经典中着墨不多,且仅是名号而已,而且译名差异大。

综合以上佛典可以看出,哪吒是毗沙门天王之子,其神格为佛教护法神。

[19]《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仪轨》见《大正大藏经》第二十一册[M].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3.1,页224
[20][五代]王仁裕等撰丁明辑校《开元天宝遗事十种》[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页57~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