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郁达之”妇科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郁达之”妇科临床应用
木郁达之,此治则名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又称抑者散之。

指肝气郁结的病证,用疏肝畅达的方法治疗。

如肝郁化火,用疏肝泄热解郁的方法。

王冰注:“木郁达之,谓吐令条达也。

”。

《内外伤辨惑论》认为是肺金抑遏肝木。

木郁,指肝气郁结;达,疏泄畅达。

肝气郁结症见:两胁胀痛或窜痛,胸闷不舒,或恶心,吐酸,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苔薄脉弦。

肝为刚脏,体阴用阳,喜条达而恶抑郁。

疏泄失调,气机郁结,则为肝气;郁而化火,则为肝火;故肝病以阳亢为多见;且其性易动而难静,病即延及它脏,故曰“肝为五脏之贼”,为病最杂而治法最广。

女子因经、孕、产、褥的生理特点,又以“肝为先天”。

即“女子以血为本”“冲为血海”,冲脉附于肝,冲脉之气“盛”而疏通,则有赖于肝之疏泄。

《内经》云:“太冲脉盛,则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肝气条达,冲任和谐,是月经按时来潮,胞宫孕育胎儿的重要条件。

反之,则经、带、胎、产诸疾随之而起。

然女子有“不得隐曲”之事颇多,郁怒伤肝致肝失条达之症常见,情志所伤是妇科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故“木郁达之”确为妇科病的常见方法。

在妇科临床实习观察的过程中,列举以下自身体会:
1/ 6
1 肝气郁结
临床表现为:女性肝气郁结的症状。

青年及中年的女性,肝气郁结时,表现出月经不调、痛经、月经前烦躁、经前小腹、乳房胀痛及肿块、胁痛、乳腺增生、皮肤粗糙、易怒、脸上长痘痘等症状;中老年的女性,肝气郁结时会表现出烦躁、爱发脾气、焦虑、消沉、头晕、失眠、忧虑,心情失落严重者还会出现闭经情况等症状。

治宜急食辛以散之,以理其用,肝
气得以疏泄、条达。

常用代表方为逍遥散。

案例1:蒋某,23岁,未婚,2013-01-06初诊。

月经逾期20d未潮,乳房胀痛有块。

平素抑郁易怒,有经前乳胀史,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此为情志失于畅达,肝郁血瘀,“木郁达之”。

药用:炒柴胡6g,当归12g,白芍12g,茯苓12g,白术12g,泽泻、泽兰各12g,益母草12g,茜草12g,炒枳壳9g,制香附12g。

并嘱其时时戒怒,心胸开朗。

复诊诉服上药3剂,月经来潮,乳胀缓解。

案例2:薛某,24岁,未婚,2013-01-11初诊。

闭经四月,自觉胸闷,烦躁易怒,两乳常作痛,痛甚牵及腋下,心悸头晕,失眠多梦。

脉弦细,苔薄白,舌质微紫。

此为情志不遂,精神抑郁,肝失疏泄所致。

治宜疏肝理气解郁。

药用:当归15g,制香附9g,薄荷4.5g,大麦芽15g,炒赤芍15g,炒枳壳12g,白蒺
2/ 6
藜9g,橘核络各4.5g,柴胡9g,茯苓12g,茯神12g,王不留行9g,制远志4.5g。

复诊诉服上药7剂胸闷减轻,两乳胀痛好转,但月经未行,
脉舌同前。

治守前法:当归15g,柴胡9g,茯神12g,合欢皮12g,制香附9g,丹参15g,青皮9g,红花6g,炒川芎4.5g。

三诊自诉药月经转为量少色淡,心悸失眠好转,两乳胀痛显减,脉舌如前。

治宜疏肝养血通经,药用:当归9g,炒枳壳15g,炒川芎4.5g,制香附9g,柴胡9g,丹参9g,红花2.4g,绿萼梅4.5g,炒白芍9g,茯苓12g,茯神12g,火麻仁9g。

另配逍遥丸250g,上午服6g;归脾丸250g,下午服6g。

四诊自诉服上药5剂,月经来潮,症状痊愈。

2 肝郁化火
临床表现为:妇女非周期性阴道出血,发病急骤,暴下如注,大量出血或病势缓,出血量少,淋漓不绝;或经期或经行前后,周期性出现吐血或衄血,并伴有经量减少或不行。

常见为崩漏、经行吐衄等等。

治宜
助之以泄肝。

常用代表方为丹栀逍遥散。

案例:陈某,15岁,2012-12-13初诊。

月经先后不定期,量多少不一,此
次已行径12d未净,伴乳胀口苦,平素时有鼻衄,舌淡红,
苔薄黄,脉弦略数。

症属肝经郁热,冲任失调,治宜清肝解郁。

3/ 6
药用:丹皮10g,淡芩10g,炒柴胡6g,生地12g,生牡蛎24g,川楝子10g。

服药5剂血止,继予原方出入调治月余,月经于08-24来潮,量中,7d净,诸症消失。

3 肝郁血瘀
临床表现为:经期、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腹痛,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或妇女月经期月经不行;腹中结块坚硬不移动﹐痛有定处或聚散无常﹐痛无定处。

常见为痛经、闭经、癥痂积聚等等。

如果单纯予疏肝理气药,往往难以奏效,需配活血化瘀之品。

代表方如血府逐瘀汤等。

案例:李某,25岁,已婚,2012-07-01初诊。

痛经6年,经前经期下腹胀痛,月经量偏少,色暗夹血块,块下痛减,结婚6个月未孕,情志不遂,舌淡有瘀斑,脉弦。

症属肝郁血虚,气滞血瘀,治宜养血和肝,行气化瘀。

药用:炒柴胡6g,炒元胡12g,当归12g,白芍12g,制香附12g,乌药12g,益母草12g,五灵脂12g,茯苓10g,川牛膝12g,炙甘草6g。

调治一月,患者行经无腹痛,原方出入经前1周服药3个月巩固疗效,痛经未复发,次年元月妊娠。

4 久郁气滞,营血暗耗,肝经躁急
临床表现为:患者表情忧郁,神志恍
惚,悲伤欲哭,喜怒无常等。

《金匮要略》云:“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4/ 6
常见为脏躁病。

急食甘以缓之,常
用代表方甘麦大枣汤等。

案例:丁某,50岁,已婚,2013-03-02初诊。

绝经5年,精神抑郁,情绪不稳定,时喜时悲,食欲不振,心烦失眠,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

证属阴虚肝郁,治宜甘润解郁,药用:淮小麦60g,炙甘草6g,大枣7枚,炒柴胡6g,广郁金10g,白芍30g,山萸肉10g,地骨皮10g,玄参10g,酸枣仁10g,五味子5g。

嘱其怡情养性配合药疗。

调治15d,诸症皆恙。

总而言之“木郁达之”固以疏气为大法,但临床运用时又当权益而应变。

《内经》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

”选药时除了注意到肝气郁滞的病机外,还要重视肝脏体阴用阳的生理特点,临床不仅选用理气药,往往还要佐以养血活血药,方能使体柔用疏,逐其条达之性。

肝郁大多初伤气分,久及血分初起多实,久则形成虚实夹杂,乃至虚损之变。

《景岳全书》云:“自古言郁者,但知解郁顺气,通作实邪论者,无不失矣。

”故对久郁气滞,营血暗耗者,应予甘以缓急法。

又如气郁化火,火最易伤阴,须在滋养肝肾之中寓以疏肝解郁,此时如不明辨虚实,仍只执用疏肝之法,一概攻伐,则有违治疗之旨。

“木郁达之”,精神治疗亦至关重要,《素问·汤液醪醴论》认为:有些病人用良药、针石治疗了很久,但仍然“行痹血尽,而功
5/ 6
不立者”,是因为“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强调了心理治疗的重要性,笔者在临诊时,把心理治疗用于药物治疗之中,与药物治疗相结合进行,从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6/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