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课时 折线统计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折线统计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制作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难点:运用折线统计图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数据资料、折线统计图模板。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直尺、彩笔。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联系生活,引入话题
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需要统计和分析数据的情况呢?比如,你们班同学的成绩、身高、体重等。
2.学生举例
师:谁来说说你们班同学的某一项数据统计情况?
3.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数据。
(二)新课教学
1.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1)展示折线统计图示例
师:这是我国近十年来的GDP增长情况,我们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
(2)引导学生观察折线统计图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你们能发现它有什么特点吗?
师:折线统计图用折线连接各个数据点,可以清晰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2.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1)展示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如何制作折线统计图。
(2)引导学生跟随示例制作折线统计图
(3)学生展示制作成果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折线统计图?
3.折线统计图的应用
(1)展示实际问题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实际问题。
某市近五年的房价变化情况如下:
年份: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
房价(元/平方米):20000、21000、22000、23000、24000
(2)引导学生分析数据,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个数据制作折线统计图,并分析房价的变化
趋势。
(3)学生展示成果,交流分析
师:谁愿意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分析结果?
(三)巩固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师:请同学们完成练习册上的第3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展示成果,教师点评
师:谁愿意来展示一下自己的练习成果?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准备提出建议。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制作方法和应用。
2.强调折线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师: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理解数据。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
1.制作一份关于本班同学某一项数据(如身高、体重、成绩等)的折线统计图。
2.分析折线统计图,写一篇短文,介绍数据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折线统计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制作方法和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课后作业的布置,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重难点补充:
一、教学重点补充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折线统计图和之前学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呢?
生:折线统计图是用线连起来的,能看出数据的变化。
师:很好,那你们能举个例子说明吗?
生:比如温度的变化,用折线统计图就能看出温度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师:那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关于班级同学身高的折线统计图,我们需要确定什么?
生:确定横轴和纵轴代表的含义。
师:对,横轴可以代表同学的序号,纵轴代表身高,那么我们要做什么?
生:画格子,标出刻度。
师:正确,然后我们要做什么?
生:收集数据并标出每个同学对应的身高点。
师:一步呢?
生:用线将点连接起来。
二、教学难点补充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要分析房价的变化趋势,你们觉得折线统
计图能帮我们做什么?
生:能看出房价是上涨还是下跌。
师:那如果房价在某一年突然下降,你们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
生:可能是市场供过于求,或者是政策调控的原因。
师:请大家看看这个折线统计图,你能告诉我这个月气温的变化趋势吗?
生:气温先升后降。
师:那你能推测一下几天天气可能会怎样吗?
生:可能会变冷,因为折线开始下降了。
注意事项:
1.注意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理解能力,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难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节奏。
2.多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感受到统计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3.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学生的不同观点和疑问,要耐心引导,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在制作折线统计图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数据,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图表的整洁美观。
5.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他们在互助中学习和提高。
6.在教学时要使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的术语,以免造成学生的理解障碍。
7.定期进行小测验或课堂练习,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8.结合信息技术,如使用电子白板、统计软件等工具,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