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语文仿真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深圳市外国语学校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语文仿真卷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卖书记
老九
许多年以后,我也不会忘记2001年深秋的那天下午,天空中飘满了无奈的泪水和衰老的树叶。
在我悲怆的视线和速乱的思绪中,两辆左摇右摆的小拖拉机,满载着大小不一的脏脏的编织袋渐行渐远。
车轮下的道路越变越细,后来干脆成了一条踌躇的绳索,晃晃悠悠地抽打着我的灵魂。
我的大约8000册藏书,被一袋袋地拖走,它们无奈地横七竖八地躺在许多袋子里,呼吸困难,倍受折磨,开始了离开温暖之家的流浪和哭喊。
书是有生命的,同样也有一生的经历。
从此,我和我可怜、可爱、可敬的书们,已远如星展,万里相隔。
我伫立如桩,失魂落魄,一任泪水飞蹿,直到妻在楼上重复地呼喊,才恍如梦醒,颤抖不已,蹒跚着爬上楼梯。
我的脚步沉重而滞涩。
楼道里有狼藉的书屑和黑乎乎的纤维碎片,空气中充斥着印刷品被突然撕裂而逸出的油墨芬芳,虽然沁人心牌,却让我从心底感到彻骨的悲哀。
我缓缓地蹭进家门,一屁股瘫坐在瓷砖地上,背靠墙壁,无力动弹。
眼前的一切是那么了无生趣,我的五脏六腑仿佛都被掏干了,左手的那一卷钱币滑落在地板上,而且还滚了两滚。
我想许多年以后,见到锋利闪光的铁钩子,我都会想起那个卖书的下午。
收破烂的几位小伙儿用一杆大秤称书,“啪”的一声,铁钩子刺进装满书的袋子上口,一袋袋地称斤两。
“啪!啪!啪!”铁钩子像钩在了我的助骨,我的肩膀,我的手臂上,我听见书们在喊疼,在挣扎,在躲闪,我觉得我的身体到处在流血,创口深及骨头,内里浅红的肉已翻卷外露,宛如一朵朵盛开的娇艳玫瑰。
我不禁猛然大叫:“算了,你们别一袋袋过秤了,用手掂一掂估估分量就行了!”4个小伙儿彼此对望几眼,嘴角不约而同地飞起了狡點、讨好和意外的笑意。
我知道我肯定会吃亏,只是不愿再听见钩子的“啪啪”声,我只想尽快结束出卖书籍的过程,结束对我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摧残。
“我把楼道拖干净,你把剩下的书整好!洗个澡,躺一会儿,我待会儿去超市买点东西就回来!”
妻子的话把我拉回现实。
妻的温柔,使我忘记了上午我俩的“世界大战”。
妻收拾完从三层到一层的楼道,挎着一个书包,娉娉婷婷地走出了家门。
妻是个爱干净的女人,是个干活麻利的女人,是个思维缜密的女人,是个特别有主见的女人,是个说一不二的女人,是个与我敢打世界大战战无不胜胜而不
骄持续作战永远指挥正确永远胜利的女人。
她不仅像猫有9条命,而且还像猫那样安静,我甚至都没发觉她出门前何时淋浴更衣过,房间里有股“飘柔”的芳香。
要就像博尔赫斯《南方》中的达尔曼,跨出门去,就成了一个崭新的自己。
那天上午,要对我斩钉截铁地下指示:把该留的留下,对孩子考学没用的,家里盛不下的统统卖掉,就留那一个能锁的大书柜的书!
此后,我马上开始认真挑拣,该卖的码一堆,不该卖的码另一堆。
然而,在我看来都不该卖。
于是,反反复复,从该卖的那堆再拿到不该卖的这堆,后来,不该卖的这堆反而越来越大,该卖的那堆却越来越小……
“你想想孩子要上大学……这屋里放不下……咱们有钱买大商品房吗?"
“咱可以往床下放啊!你看看这书,还有我写的许多眉批呢!”我不服,与妻争辩。
“你以为你是金圣叹啊?还百年孤独呢!现在好多人,连一天、一夜的孤独都受不了。
我看你快成‘局外人’了。
再说,你可以上电脑看呀,我这周给你买台电脑!”
“电脑阅读哪有印刷品阅读的质感呀!还有我眉批中的灵感、智慧、思想都找不到了,书到用时方恨少啊……”
妻干脆“唰唰”跨到两堆书中间,从不该卖的那堆书上,“啪啪啪”往该卖的那堆上猛扔。
“你也不用猪脑想想,这么高的书山,我和儿子上阳台做饭、吃饭都得歪着身子,万一不小心碰倒,把我和儿子砸死……衡量咱家日子的好坏,不在你的书有多少,而在儿子能不能考上大学。
”
妻再次提到了她和儿子的生命,提到了房子,提到了儿子上大学,她有的放矢,句句打在我的软肋上。
我只有无奈,只有服从,夫复何言!巴尔扎克的手杖上刻着:我粉碎了一切障碍。
而我面临的境遇是:一切障碍粉碎了我。
我内心的时钟,与家庭的时钟、外部的时钟截然对立,反差强烈,难于调和。
就这样,因为一本书,几本书,几十本书……我和妻展开了无数次此起彼伏的拉锯战,你放到那堆,我放到这堆,你刚刚放到那堆,我马上拿到这堆……我屡败屡战,百折不挠,气得妻血脉贲张,气极撕书,我愤而夺书……最后竟吵了起来,动开了手,喊出了离婚……夫妻的战争围绕该卖不该卖的书持续升温。
末了,妻一字一句地撂下一句话:“我不管你咋着,最后剩下一书柜,否则,离——婚!”随之,不再理我。
此时,我竟然想到了马尔克斯的《礼拜二午睡的时刻》,那是一篇“控制”感很好的短篇小说。
“控制”“妥协”“无奈”,多么美好的字眼,它们在生活中、家庭中、工作中的位置,原本这么重要啊!何为文学?在我看来,文学是沉潜,是包容,是总和,是柔软,是灵动。
我早期选择了搞文学,我为什么不能“灵动”一些呢?
妥协是生活的核心,生活是妥协的艺术。
接下来,我开始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不厌其烦地按照妻的指令选书。
渐渐地,该卖的书一堆两堆三堆越来越多,该留的书三堆两堆一堆越来越少,后来我的一把鼻涕一把泪洒进了该留的书里,一、二、三、四、五……一本又一本地数起来,总共1856本。
在清点中,惊喜接踵而至,若干书页中竟清理出一块两块五块十块一毛两毛五毛的零钱。
我陡然想起我跟妻刚结婚那几年,有时没钱买饭吃,吃发的白糖克饥,卖啤酒瓶、卖衣服买烧饼吃的岁月,要是当时发现了它们,多好啊! 我意味深长又莫名其妙地狂笑了几声,“嗖”地站起来,伸展双臂,热血直冲脑门儿,豪气干云,
我不知道我为什么突然之间变成了另外一个男人。
妻从外边回来,开始切猪头肉。
这时我的情绪又毫无来由地低沉下来,再一次感觉到四周空空荡荡,少书的干渴和恐惧,刹那间包围了我,我浸润其中,一分一秒逝去的时间长得让我难于忍受。
妻切肉的锋利的刀,仿佛在切割我身上的肉,一片片很单薄很均匀很好看的肉片,那是艺术品呀!妻的刀工端的娴熟、漂亮而出色。
居然还有酒,是衡水老白干,还买了3盒烟,我和妻要喝得猛烈而快捷。
“午饭和晚饭儿子都在学校吃,没叫他回来,让他看咱们吵架,看你没出息的穷酸样啊?”妻运筹帷慢,早有安排。
不知不觉中,我和妻都喝大了,我们就聊,说起过去买书,说起今天卖书,说起因借书、还书而走到一起,说起早年的穷困、饥饿和打架,说房子,说儿子,说钱,说工作……两个小职员面前竟是一堆又一堆烦心、困难、纠结,真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啊!后来我们都流泪了,就互相用毛巾给对方擦泪(那时买不起纸抽,觉得奢华)。
妻抽泣着说:“我也不想卖书呀!我知道你心疼呀!可咱们一点办法也没……我又能怎么办啊?”此时,二层楼下传来孩子嘹亮的歌声和欢快的狗吠。
这成了提醒,我们的房子隔音效果不好。
于是,我和妻哭声放低,又互相检讨上午不该吵架,刚住进来就扰民,以后低头不见抬头见,不好做人……
那一夜,儿子回来很晚,独自睡了,累了两三天的我和妻,睡得像死猪一样,一觉天光……
夜色真清凉,只有风在响。
(有删减)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项是
A.文章穿插了大量回忆,将过去和现实交织在一起。
过去,有温柔贤惠的妻,现在,却只有一个逼迫作者卖书并说丈夫是“没出息的穷酸样”的女人,生活让妻与作者渐行渐远,她已经不能理解自己的丈夫了。
B.“仁立如桩”“失魂落魄”“泪水飞蹿”“恍如梦醒”“颤抖”这些词都形象生动而又贴切地表现出了作者内心深处不愿意卖掉自己珍藏的书籍的感受。
C.“妻切肉的锋利的刀,仿佛在切割我身上的肉,一片很单薄很均匀很好看的肉片,那是艺术品呀”,此处运用了双关,既是说妻的刀工娴熟,也是在感叹我的被卖掉了的书是艺术品。
D.被卖的书籍是一个隐喻,它的能指范围包含了可以与坚硬的生活逻辑和物质世界相对立和抗衡的另一个柔软、自由的内心世界,作者的痛苦正是因为不得不背离“内心世界”的律条而产生。
2.“我想许多年以后,见到锋利闪光的铁钩子,我都会想起那个卖书的下午……”这段回忆很精彩,请结合文本赏析它的作用。
3.有人评价这篇小说“寓抒情于叙事,以轻松写沉重”,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卢思道,字子行,范阳人也。
聪爽俊辩,通侻不羁。
年十六,遇中山刘松,松为人作碑铭,以示思道。
思道读之,多所不解,于是感激,闭户读书,师事河间邢子才。
后思道复为文,以示刘松,松又不能甚解。
思道乃喟然叹日:“学之有益,岂徒然哉!”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
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
齐天保中,《魏史》未出,思
道先已诵之,由是大被笞.辱。
前后屡犯,因而不调。
其后左仆射杨遵彦荐之于朝,解褐
..司空行参军,直中书省。
文宣
帝崩.,当朝文士各作挽歌十首,择其善者而用之。
魏收、阳休之等不过得一二首,唯思道独得八首。
后漏泄省中语,出为丞相西阁祭酒,历太子舍人、司徒录事参军。
每居官,多被谴辱。
后以擅用库钱,免归于家。
尝于蓟北怅然感慨,
为五言诗以见意,人以为工。
数年,复为京畿
..主簿,待诏文林馆。
周武帝平齐,授仪同三司,追赴长安,与同辈阳休之等数人作《听蝉鸣篇》,思道所为,词意清切,为时人所重。
新野庾信遍览诸同作者,而深叹美之。
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神举素闻其名,引出之,令作露布。
思道援笔立成,文无加点,神举嘉而宥之。
高祖为丞相,迁武阳太守,非其好也。
为《孤鸿赋》以寄其情。
思道自恃才地,多所陵轹,由是官途沦滞。
既而又著《劳生论》,指切当时。
岁馀,遭母忧,未几,起为散骑侍郎,奏内史侍郎事。
于时议置六卿,将除大理。
思道上奏以为未可。
又陈殿庭非杖罚之所,朝臣犯笞罪,请以赎论,上悉嘉纳之。
是岁,卒于京师,时年五十二,上甚惜之,遣使吊祭焉。
(选自《隋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
B.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
C.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
D.未几/以母疾还乡遇同郡/祖英伯及从兄昌期/宋护等举兵作乱/思道预焉/周遣柱国宇文神举讨平之/罪当法/已在死中/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笞,指中国古代用竹板或荆条拷打犯人脊背或臀腿的刑罚。
笞又可以解释为“耻”,对犯小过失的人施刑羞辱。
B.解褐,“褐”通常指用粗麻或兽毛织成的粗布或粗布衣服,上古贫民穿褐衣。
“解褐”指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仕为官。
C.崩,本指山倒塌,古代把天子的死看得很重,常用山塌下来比喻,由此后世把皇帝、皇后或皇太后的死称“崩”。
D.京畿,在古代指京城附近的地方,在周代称为“王畿”。
朝代不同说法不同,但是指的都是古代都城周围地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思道聪明敏锐,乐学善学。
卢思道年轻时因看不懂别人写的碑文,感触很深而受到激励,于是闭门读书,拜师学习,多年后富有才学。
B.卢思道恃才放旷,屡受谴辱。
天保年间因泄露尚未行世的《魏史》而受惩处,所以一直没有委以官职,后虽为官,仍旧习难改屡遭责罚。
C.卢思道文采出众,令人叹服。
文宣帝驾崩时当朝文士各作十首挽歌以备择优选用,其作被录用八首;后所作《听蝉鸣篇》被时人推崇。
D.卢思道为政有方,多有见地。
他认为宫殿内不应是施加杖罚的所在,大臣犯了笞刑,可用钱财赎罪,皇帝赞赏并接纳了他的建议。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因就魏收借异书,数年之间,才学兼著。
然不持操行,好轻侮人。
(2)引出之,令作露布。
思道援笔立成,文无加点,神举嘉而宥之。
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风吹云动
傅菲
天空一无所有
何以给我安慰
①这是海子的诗句。
其实天空有云。
云也只游荡在天空里。
天空是云的居所。
②云可能是最轻的东西了,它终生被风吹动。
风托着它,拽着它,改变它的形状。
风让云聚成一团,也让云成流丝。
山区多云,也多风。
荣华山的上空,盘踞着云,满池塘浮萍似的,让人卑微:人只是池塘里的微生物,荣华山也只是一朵水莲。
③荣华山草木葱茏,水蒸发量大,多云是惯常的。
云带来了雨。
或者说,云是雨的前世,雨是云的凡胎。
凡胎注定在大地上浪迹。
④初入荣华山,是夏季。
炽热炎炎。
我一下子注意到了云。
云白如洗,蚕丝一样。
天空蓝,蓝得没有尽头,蓝得深邃无穷。
我对本地人疑惑地说:这天蓝得只剩下云的白了,过滤了一样。
本地人望望天,说:云黑起来才吓人呢,像藏着恶魔。
⑤四个月后,我见识了恶魔一样的云。
白露没过几天,气温急剧下降。
午后,天完全黑暗,山下盆地像个地窖。
蚂蚁慌乱。
院子里来了很多蜻蜓,四处飞。
天是在十几分钟内暗下来的,空气如洇开了墨水。
我关掉电闸,收拾翻晒的物什,坐在走廊。
云乌黑黑,一层层压实铺开。
云团山峦一样,一座连一座,形成绵绵群山。
高耸陡峭。
云团不移动,遮蔽了光,给人压迫感。
⑥游动的光,蓝色,在云层突闪,爆出蜘蛛丝一样的裂缝。
闪电来了。
我们不叫闪电,叫忽显。
忽然显现的光,照见了云团狰狞的面目。
云团像戴着黑色面具,披头散发的傩舞人。
雷声从天边轰轰轰传来,俯冲而下,隆隆隆隆,炸裂。
闪电一道追一道,显得迫不及待。
蓝色火焰啪啪啪瞬间熄灭。
似乎它快速地到来,是为了快速地熄灭。
云团被一层层炸开。
⑦雨下了。
豆珠一样,啪哒啪哒,急急地敲打地面,溅起干燥的灰尘。
脆脆的雨声,犀利。
雨珠打在白菜上,菜叶弹起来。
雨点密集起来,雨线直拉拉。
雨线网住了视野。
鱼从水塘跃起。
蝉声消失耳际。
芭蕉花一朵朵打落在地。
天慢慢白,把暗黑色一层层蜕下来,露出水光色。
⑧杂工老钟每天出门,戴一顶旧得发黄的草帽,帽檐低低。
他望望天,说:今天没有雨。
或者说:云压头上了,有大雨。
他把草帽当扇子,边摇边说话。
他也把草帽当坐垫,草帽往屁股下一塞,摸出烟,说:这个天会不会热死人啊。
汗滴在眉毛上了,抬手用衣袖擦。
衣袖两边结了很多盐花。
他是靠天吃饭的人。
挖菜地劈木柴遮秧苗,都是他的活。
起风了,我站在窗口,喊:疤脸,疤脸,看看云,会不会下雨啊。
疤脸是老钟绰号。
他喜滋滋地翘着烟,说:这个天下不了雨,别看云那么厚,风吹吹便没了。
⑨山里的人,都会观云识天气。
挖地,挖了一半,把锄头扛在肩上回家了。
问他:怎么不挖完就回去了。
他嘟嘟嘴巴,说,你也不看看云,暴雨马上来。
云团还在天边呢!这里艳阳当空。
可隔不了一碗茶时间,乌云盖顶,噼噼啪啪,暴雨来了。
⑩云怎么也散不去,厚厚的,一堆叠一堆。
云是最高、体量最大的山峦。
山峦慢慢塌,以暴雨的方式坍塌。
荣华山四周的盆地成了云山的地下河。
云带来了充沛的雨量。
手抓一把土,水飚射。
辣椒烂根在地里。
昨夜刚开的蔷薇,被无情地摧残。
南浦溪的木船不知道漂到哪里去了。
瓦漏了,哗哗哗的雨水落在了锅里,落在木板床上。
过河的山麂溺水而死。
⑪最彻底的洗礼。
云再一次把大地恢复了原始的模样。
摧枯拉朽是最彻底的清洗。
云有一双魔手,让即将死亡的加速死亡,让无力生存的加速腐烂,让散叶开花的尽快茁壮成长。
腐朽的,僵硬的,都埋到泥浆里去吧。
⑫云随时随刻都有一种寄情穹宇的状态。
像一个不问人间的隐居者。
王维有诗《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⑬散步到流水尽头,云正好从山头涌上来。
其实流水没有尽头,尽头之处是终结之处。
在乡村寿枋(棺材的别称)有一副常见的对联:水流归大海,月落不离天。
万事万物,都遵守恒定律。
人需要从容生活,淡定,淡雅,淡泊。
王维被尊为诗佛,他了悟水云之禅。
他四十开始,半官半隐,在陕西蓝田的辋川寄情山水。
辋川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幽谷流瀑布,溪流潺湲。
我想起自己不惑之年,仍在外奔波,让家人牵挂,多多少少有些悲伤。
⑭陈眉公辑录《小窗幽记》,引用洪应明的对联: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⑮云自卷自舒。
有几人可以卷舒呢。
人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人永远不会珍惜已拥有的。
水到了大海,才知道,哦,所有的行程只为了奔赴大海。
⑯窗外,是晚霞映照的山峰。
入秋的风,一天比一天凉。
干燥的空气和干燥的蝉声,加深了黄昏的荒凉。
夕阳的余光给大地抹了一层灰色。
云白如翳。
一个穿深色蓝衫的人,坐在溪边的石墩上画油画。
他每天都来,坐在同一个石
墩,已经有半个月了。
我偶尔去看看他画画。
他画田畴,画山梁,画云。
云像什么,我们便会想什么。
云,是心灵绽放出来的花。
云是云,我们是我们。
云不是云,我们不是我们。
⑰云是浮萍,我们是微生物。
(选自《文汇笔会》,有删改)
1.请分析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2.请从语言风格的角度赏析第⑩段画线句。
3.第⑯段最后两句“云是云,我们是我们。
云不是云,我们不是我们。
”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评析。
4.文章标题为“风吹云动”,而文中较多笔墨写到雨,请从构思角度加以分析。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
少治《春秋
..》,孝景时为博士。
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
盖三年不窥园,
其精如此。
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而仲舒以贤良对策
..焉。
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事易王。
易王,帝兄,素骄,好勇。
仲舒以礼义匡正,王敬重焉。
久之,王问仲舒曰:“越.王.勾践与大夫泄庸、种、蠡谋伐吴,遂灭之。
孔子称殷有三仁,寡人亦以为越有三仁。
桓公决疑于管仲,寡人决疑于君。
”仲舒对曰:“臣愚不足以奉大对。
闻昔者鲁君问柳下惠:‘吾欲伐齐,何如?’柳下惠曰:‘不可。
’归而有忧色,曰:‘吾闻伐国不问仁人,此言何为至于我哉!’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义也。
苟为诈而已,故不足称于大君子之门也。
五伯比于他诸侯为贤,其比三王,犹珷玞之与美玉也。
”王曰:“善。
”
仲舒为人廉直。
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
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
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
”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
仲舒恐久获罪,病免。
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
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
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
隆儒矣。
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
....。
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节选自《汉书·董仲舒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B.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C.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D.徒见问耳/且犹羞之/况设诈以伐吴乎/由此言之/越本无一仁/夫仁人者/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秋》,儒家“五经”之一,孔子编订,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B.对策是西汉开始创立的一种选官方式,由君主就政事、经义等设问,应试者对答。
C.越王,越国国君。
越国为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与后文吴、鲁,均为春秋五霸之一。
D.抑黜百家,董仲舒提出,汉武帝推行,是儒学在中国文化中居于统治地位的标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仲舒专心治学,不关心家庭产业。
他足不出户,自己三年不窥室外园圃,以致有的学生竟然都没见过他。
B.董仲舒品行端正,受到世人敬重。
他注重仪容举止,不合礼节的不做,两次为官都侍奉骄王,但是二王都敬重他的品行,善待他。
C.董仲舒敢于直言,因此也遭人嫉恨。
他批评公孙弘奉承谄媚,迎合世俗,公孙弘因此嫉恨他,举荐他去给凶残蛮横的胶西王为相,欲借刀杀人。
D.董仲舒有治世之才,深为朝廷信任。
即便去官在家,朝廷每遇重大问题,就派使者去他家向他征询意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以仲尼之门,五尺之童羞称五伯,为其先诈力而后仁谊也。
(2)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登高抒怀之词。
全词由词人登上黄鹤楼所见之景发端,意境深远,满溢爱国忧民之情,是一首豪放词作。
B.“想当年”三字表明词人陷入对故国往昔“繁华”的回忆,“花遮柳护”四字极简洁地写出汴京宫苑之繁荣景象。
C.下阕以设问开篇,显示出对军民深切的关注之情,而答案“膏锋锷”“填沟壑”中义蕴藏着对侵略者的控诉。
D.“何日”一词透露了词人的迫不及待的心情:希望率领劲旅,直渡黄河,肃清敌人。
到那时,即可辞官而去,如仙人骑鹤归隐。
2.这首词脉络清晰、层次分明,请对此特点作简要分析。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只选3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