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振海和他的简帛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8
范振海和他的简帛书
□ 郭名高
1969年生,安徽滁州人。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篆刻委员会秘书长,滁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印社社员。
范振海
范振海创作过程
范振海曾在海上武警某部服役,先受钱君匋影响,再向韩天衡请益,因稻粱谋,步履遍及南北,求学之路遥遥。
而其篆刻作品,亦在重大展赛上表现突出。
范振海将书法学习的重心放在汉简上。
1990年代初,他受钱君匋影响最大,初师其迹,再经老先生点拨上溯源头。
2006年,范振海在南京艺术学院学习期间,所写汉简得到徐利明教授的肯定和鼓励,进而确立了以后的发展方向。
此后十年,他在武威竹简《士相见之礼》上用功最深,旁及居延木简、楚简帛书,一套十二册的资料,对他而言,犹如烙烧饼,
翻来覆去地临习、琢磨。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中有:“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艺术之高度发轫于技术累积上的精神诉求。
范振海以其勤谨、善思掀起习书途中一波又一波高潮:全国第三届青年书法篆刻展,他的作品以武威竹简《士相见之礼》为根基,首尾两端掺以居延木牍章法排布,乍看以为穿越时空,给受众亲切而神秘感;全国第三届隶书展获奖作品,在章法、形式、用笔、结体诸多方面,对居延汉简探索最多,偶尔几条看似木质疏朗,可窥武威竹简些许影子;全国第二届篆
书展获奖作品取法楚简,疏密、参差,古雅、精致,将人的视域拉得很远,宛若置身战国那个风云时代。
窃以为,复古无外乎三个层面:一是在技法上精益求精,二是对形式的模拟或还原,三是精神与技术达成的契合。
就前两条论之,范振海已达到一定高度。
然而,汉简帛书的存在及材质注定其局限性,如何突破这些羁绊,塑造属于这个时代的自然表达,则需要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同去思考。
■
责任编辑:韩少玄
·
书画人物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 C ALLIGRAPHY 2019 08
.总第 期. All Rights Reserved.
范
振
海
古
诗
三
首
180×55cm
纸
本
. All Rights Reserved.
99
100
范
振
海
节
录
《
孟
子
》
180×48cm
纸
本范
振
海
自
作
诗
六
首
180×45cm
纸
本
. All Rights Reserved.
101
范振海 陶渊明诗 180×90cm
纸本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