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作文素材之时评例文:卖官设立“办公室” 批量销售“乌纱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官设立“办公室”批量销售“乌纱帽”
要说买官、卖官的丑事,一般是“一对一"的个人交易,为的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具有高度隐秘性.
比如,四川省犍为县原县委书记田玉飞,为了“打通关节”,继续升官,他曾向一个自称是“中组部处长”的杜某行贿50万元。
当时,田玉飞送给杜某一个内有50万元的卡,表示并非有事相求,只是“意思意思”.这个自称“中组部处长"的杜某是个骗子,本是国家气象局承包工程的一个负责人.
又如,何闽旭在中央党校学习期间,经人介绍认识了一个“能人"。
此人称可帮助何闽旭升迁,先是向何闽旭要了30万元“活动费",何闽旭升任安徽省副省长后,此人又找到他,说是他帮了大忙,又要了100万元。
其实,何闽旭任副省长与此人无关。
贪官田玉飞、何闽旭和那两个骗子都受到了法律的严惩。
但买官、卖官仍在继续,而且还有从“一对一”向“办公室”、签“任职合同”、明码实价批量销售“乌纱帽"发展的苗头。
此等怪事并非空穴来风,日前一条新闻令人震惊.
据报道,郭某和金某是两个“官迷”,一心想当官,去年11月,他们认识了自称中央直属机关单位“某农业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的李某。
李某对两人声称,可以依托自己的关系,花钱帮他们谋取一官半职。
郭某、金某为谋取某地办事处副主任一职,先后向李某账户汇款97万余元,但随后李某就再也联系不上了。
今年3月,两人向北京市西城警方报警。
西城警方近日将李某等人抓获归案.
据卖官的李某交代,他对外自称为“某农业产业发展委员会”主任,伙同宋某、沈某、赵某等人,自2009年起在北京西城区月坛某
小区出租房内设立挂牌“办公室",下设副主任2名,秘书长1名,会计1名,并在山东、天津等地以同样方式设有办事处,借助这一平台开展招商引资以及帮助他人跑官等活动,对各种官职明码标价。
李某称,他们在与买官者签订、履行任职合同过程中,要求买官者缴纳任职保证金,诈骗事主钱财。
经查,李某所谓的“某农业产业发展委员会”这一机构并不存在,“办事处”所有证件材料均系伪造。
这一案例真令人啼笑皆非。
郭、金两个“官迷”要买的某地办事处副主任一职,不知是什么级别?有多大权力?买官的百万巨款是怎么来的?当官后能捞多大好处?卖官的李某伙同宋、沈、张等骗子,设立“办公室",在山东、天津开展跑官、卖官“业务”,到底接待了几多“顾客"?给谁谋取过一官半职?总共骗了多少钱?他们都托了谁的“关系”?这些都应该查清楚的。
要看到,郭某、金某被骗案之所以告破,首先是因为他们受骗之后不愿鸡飞蛋打、吃“哑巴亏”,不得不报案了,有没有“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不敢报案的?李某的“办公室”不至于只骗住两个“官迷”吧!
看来,这买官、卖官生意兴隆,颇有市场。
要说这买官、卖官,确如商人做生意,那是有买才有卖,有卖更有买;卖的捞钱,买的当官,当官或升官之后再把买官钱加倍捞回来。
如此你买我卖、我买你卖,把官场变成了乱哄哄的商场、把官员变成了贪婪无耻的奸商.有人说,在有些地方,官场确如商场,有的官员确如奸商,干起买官、卖官之事,“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贪官为受贿而卖官,有骗子为谋财而卖官,有人拐弯抹角托“关系”、找“门路"买官或卖官,更可怕的是,如今在北京有人竟然设立“办公室”,标价批量销售“乌
纱帽",这样下去后果难以想象。
如今人们都说吏治腐败是最可怕的腐败,而买官、卖官是典型的吏治腐败。
这种现象已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中央坚决要治理,群众呼声很强烈,对买官、卖官者已形成“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之势。
治理买官、卖官谈何容易,就连上面引用的那条新闻,对买官、卖官者都只提姓啥,而不提名谁,只以“某”相称,这其中不知有无奥妙.要看到,在有些人看来,买官、卖官犹如一块“臭豆腐”,闻着臭,吃到嘴里还是香喷喷的,不吃白不吃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