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做最好的自己》原文全篇

《做最好的自己》原文全篇人的一生,会有很多的牵拌很难做回自己。
于丹说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我们所仰慕的伟人,而是成为我们自己。
真正能最自己的有几人呢?年轻的时候因为许多原因做不到,人到中年依然如此,到了老年终于可以随心所欲了,却垂垂老矣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做自己真的很难啊。
我们会不会走前辈的路呢?许多的人正努力的踏着先人的足迹前进,相反有的人绞尽脑汁另辟奚径。
我不知道谁对谁错,也无所谓,最后同一而终,大同小异。
看一看我们身边的人,奔走忙。
生活能够怎样呢生活就该这样。
早晨就是上眼睑,傍晚就是下眼睑,两只眼睛一眨就是一天。
春天就是右脚板,冬天就是左脚板,两只脚一迈就是一年。
我们的生命在闭眼,安脚之间例如白驹过隙般较长时间。
我们能够崇尚什么呢?又能够获得些什么呢?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觉得理想对我还遥不可及。
我还有那么漫长的生命,还有那么多可以努力的时间。
可是当我们共读完《特别女生萨哈拉》后,我想我应该有个目标和理想,要有奋斗的方向。
只是我的理想目前还没有想好,我现在只想做最好的自己。
在我一年级的时候,一次回去医院就医,看见洒脱帅气的男医生,我就想要长大一定必须搞一名医生。
至了二年级,我念了《科学家的故事》,我真的科学家能够惠及于人类,太难受了,我又亮下定决心,将来必须当一名科学家。
氙在了三年级,我看见电视上的美食节目,我又想要当一名美食鉴赏家,游遍天下美食,还可以名利双收。
我的理想在不断的变化。
现在想要出来,我无可奈何的苦笑了,我岂不是那个纸上谈兵的赵括吗?要想有一个美好的理想,当下,就先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萨哈扎的理想就是当作家,她虽然无此别人面前展现,但她秉持看电视,文学创作,她不怕外界的压制,她只有一个信念——当作家。
那么我要在将来现实我的梦想,最首要的和必须坚持的就是阅读。
用我美好的时光去阅读精典名著,和伟大的人进行对话,通过文字去感受世界的博大,生机,活力,美好;我要坚持写作,我要用文字,语言去书写自己的情感;我要多看新闻,关心国家大事,增长知识储备;我要锻炼身体,没有了强健的体魄,一切都是空想;我还要多听音乐,用优美的音乐来净化我的心灵……《丑小鸭》的故事很感人,虽然丑小鸭就是一个小天鹅,长大后定会变为白天鹅的,但如果她不不懈努力拼博,饱食终日无所事事的话,既使她沦为了天鹅,也只可以就是只有天鹅之形,然没天鹅之神釆。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8篇

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优秀8篇于丹论语心得观后感篇一孔夫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常以小人和君子之分来明辨是非。
那么何为君子,何为小人,君子与小人之间有什么不同呢?“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
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小人”。
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平坦开阔,但是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
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而不做小人。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君子而不是小人呢?孔夫子眼中的君子与小人又到底是怎样的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告诉我们:用孔夫子的说法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比如我们大家在一起争论问题,不可能意见都一致,君子会很平和的跟每一个人都能交流,但是他会坚持自己的主张,他不会苟同别人。
小人没主见,别人一说什么好像都对,但是还经常跟人打起来,叫做同而不和。
君子好处事,但你很难取悦于他,但他对人了解是非常准确的,能够量才用人。
而小人难处事,你却很容易取悦于他,但他对人却常常是求全责备。
于丹教授认为,孔夫子描述的这个现象它远吗?这肯定不是远古的事,这一切现象其实今天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如果你要把这个标准想明白的话你会发现,孔夫子给了我们一个考察人品的标准。
孔夫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
少年时为何要“戒色”?中年时又为什么要“戒斗”?老年时“戒得”指得又是什么?于丹教授在这一讲——《君子之道》中将为我们详细讲解这三戒的内容和它对人生的重要影响。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标准就是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
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画外音:“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将为我们讲授《于丹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名人语录】名人于丹教授关于人性的经典语录-天才失败了就是蠢才

【名人语录】名人于丹教授关于人性的经典语录-天才失败了就是蠢才“总”要为爱人着想,“经”得起爱人唠叨,“理”应对爱人谦让,应当“总经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三剑客,必有一强,三角恋,必有一伤。
二十一世纪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把你的名字变成钱。
怕爹是孝顺,怕老婆是。
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不合格的家长。
地球是运动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处在倒霉的位置。
我们可以躲开大家,却躲不开一只苍蝇。
中使我们不快乐的常是一些芝麻小事。
有一种人只做两件事:你成功了,他妒嫉你;你失败了,他笑话你。
笨+笨=结婚;笨+聪明=离婚;聪明+笨=婚外情;聪明+聪明=浪漫。
任何一个傻瓜都会引诱一个姑娘;但是知道怎样离开她只有成熟才能做到。
人有两只眼睛,全是平行的,所以应当平等看人;人的两只耳朵是分在两边的,所以不可偏听一面之词;人虽只有一颗心,然而有左右两个心房,所以做事不但要为自己想,也要为别人想。
企业一定要有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的独特资源。
失言就是一不小心说了实话。
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人的本性就是贪婪,但没有贪婪社会就不会进步。
是想一个人的心,婚姻是拴一个人的心,是吞一个人的心最好的进攻就是进攻自己。
的意义不在于拿一手好牌,而在于打好一手坏牌。
成功是一种观念,致富是一种义务,快乐是一种权利。
竞争,其实就是一种友谊,在对手的帮助下提高你的聪明度,害怕竞争的人已经输给了对手。
钱可以帮穷人解决问题,却帮富人制造问题。
把投资在一个人身上,冒险;把投资在许多人身上,危险。
世界上只有想不通的人,没有走不通的路。
真正的财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一个月收入数字。
一个人想平庸,阻拦者很少;一个人想出众,阻拦者很多。
不少平庸者与周围人关系融洽,不少出众者与周围人关系紧张。
婚后的男女莫不“喜出”“望外”。
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危机”两个字,一个意味着危险,另外一个意味着机会,不要放弃任何一次努力。
观放牛班的春天心得体会10篇

观放牛班的春天心得体会10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观放牛班的春天心得体会10篇观放牛班的春天心得体会10篇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心得体会是很好的记录方式,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
于丹《庄子》心得体会(精选10篇)

于丹《庄子》心得体会(精选10篇)于丹《庄子》心得体会精选篇1最近我读了一本叫《庄子》的书。
《庄子》是一本哲学名作,但又不仅仅是哲学名作,更是文学、审美学上的寓言杰作典范。
《庄子》是庄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的。
庄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朴素辩证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从“道未始有封”,庄子主要认为自然的比人为的要好,提倡无用,认为大无用就是有用。
读完后,我感受颇多。
其中逍遥游中的“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让我记忆犹新。
他的大意是如果水积的不深不厚,那么它就没有力量负载大船。
我想我从大舟与水的关系看,至少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求大学问,干大事业,必须打下坚实、深厚的基础,才会有成功的可能。
而现在处于学生的我们,更应该打好基础,认真学习,天天向上,为我们美好的明天,奠定牢固的基础。
而大宗师中的“相与于无相与,相为于无相为。
”的大意是(朋友应)相互结交在不结交之中,相互有为于无为之中。
这让我明白交友要达到相交出于无心,相助出于无为。
这才是莫逆之交。
所以我们在结交朋友时,应该顺其自然,不应故意而为之。
在帮助朋友时,我们不应该去奢求他有什么回报,而是自愿的去帮助他。
这样才算得是真正的闺蜜,好朋友。
读完《庄子》这一本书后,我收获颇多。
《庄子》这本书里蕴含了很多人生的大道理,和做人处事的方法。
值得我学习,我想这本书不应该去读一遍,我还应该再读再理解,这正如人生那本大书,是永远读不完的。
于丹《庄子》心得体会精选篇2这本书是妈妈放假前就跟我和爸爸买的里面又许多的故事,和一些我看不懂的古文。
但是妈妈说看了后面的解释,我就懂得了。
比如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意思是,人生在世,从古至今,很难看破的就是名与利这两个字应该说,大家首先面临的就是利益和纷,应为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会面临经济问题生存的困窘,庄子也不例外。
还是听不懂……不过,这里面又有许多的故事。
于丹庄子心得[5篇范例][修改版]
![于丹庄子心得[5篇范例][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0e8b0852f524ccbff0218482.png)
第一篇:于丹庄子心得一个人不怕经济上的贫困,只怕精神上的潦倒心为形所役不值得人心为什么有自由,自由就是因为他不在乎察其始,本无生` 豁达是人解脱的前提人要顺应自然不怕死,也不找死,乐生未知生焉知死活在当下依估而行,放能顺畅担当是我们的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感悟逍遥游,要有一个淡泊的心态庄子的心态就是淡泊为大:宁静致远名为实之宾静才能发现至极的道理用心才能在不经意之间发现人生至级的感悟冠军永远在掌声之后留一份寂寞给生命,让生命可以开阔寂寞是一种境界: 经历和悟性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人的态度即价值观可以改变人生清明的理性是拯救生命的力量,感性能触目生春,充满欢乐逍遥就是要善于打破常规:稳当的东西都在动态之中动态中保持平衡,不平衡是世界在变而你不便逍遥要我们顺应生命与自然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养心,随心畅游不必去计较,不必去骄情让各种生命自然蓬勃,就可以构成天地和谐不要执着于追问,就让它顺其自然生命诚可贵,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性:利令智昏贪欲折损了自己的本性人永远不要和自己已有的东西叫劲忘了过去,枉前走,一切都跟着:无心得水静尤明心如镜,坦坦然然,看见了世界也就看见了自己心为形役,不值! 染人心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真正的聪明是静下来听见生命最本初的愿望游心于淡,和气与漠我们的新淡然处之,很多事才能持久防下更多的计较,防下急功近利,看到长远,才能有恒久的心世界上总有路可走代偿功能一个人的成功在于知道自己的努力和自己的位置君子不是没过,而是有错而改之敢与亮出自己的弱相,仍然能获得别人的尊敬心胸狭隘就像井底之蛙,将会有心理的困顿用辽阔的境界让自己跟天地之间有更多的默契,获得更广的力量自己看到自己真正的缺失不要较劲现在,过去的不足都接受下来想办法改良它内心的力量就是和缓的凝合力垃圾和废物是放错了地方的财富人应该有一种平常心生死是生命形式的一种转化在生命之中,每个人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活下去思想的传承远胜于生命的传承未知生,焉知死?对生命的解读在于自己坦然的人的标准:与四时相通不怕死,决不找死乐生、顺应坦然达生:心态决定人的状态旷达:不要用此生无价值的东西,不要用此生有限的时光去追求达不到的东西当我们患得患失时,所有的知识不能很好地发挥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永远不要过分相信技巧呆若木鸡最后的争斗不在于技巧而在于德性用心去斋戒:齐以静心1.忘利2 忘名3.忘己以天合天:不要和规律较劲人只有打破世俗心,才能体会世界的真意儒道相济境界:大道合乎自然即不丧失和不迷惑自己真正洞明自己的内心就会把握住独一无二的人生崇拜偶像不如认清自己“一切会过去”活在当下善养生者: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过分锦上添花给别人看抓住人内心朴善的本真智力比速度更重要,判断力比技巧更高明陷入绝境时要靠我们自己的判断和冷静生命在你手中,在于天地心天之道才是大道不要怕,不要悔第二篇:于丹--庄子心得于丹《庄子心得》完整版于丹《庄子》心得之《庄子何其人》第一集内容简介: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
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8篇)

学习于丹论语心得体会(精选18篇)学习于丹论语篇1最近一直在读《于丹论语心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书。
其实从小我们就开始学《论语》,虽然在填鸭式的教育中我们背会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等朗朗上口的句子,但是对这些话的理解却是肤浅和随意的,甚至于觉得《论语》是很深奥的东西。
但是看完于丹的这本《论语》心得,我才理解先人圣贤为什么会说出“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那种推崇,也知道了过去自认为深奥的孔夫子的《论语》并不是高不可及的,先贤们说的话,穿越沧桑,传到今天,仍然可以让我受益匪浅,温暖备至。
于丹说:“《论语》告诉大家的,永远是最简单的。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所以,当这本书被我认认真真地看完后,心里很为于丹把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通过《论语》完美结合后给予的精辟阐释表示喝彩!对于丹的《论语》心得,不会也不想做任何评论,对我来讲,读懂、悟到就可以了,所以,在这里就姑且把读到的一些我认为精彩的部分记录下来和大家一同分享吧!书中有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子贡曾经问老师,假如一个人很贫贱,但他不向富人谄媚;一个人很富贵,但他不傲气凌人。
这怎么样?孔子说,这很不错。
但还不够。
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
这个更高的境界是,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不仅不谄媚求人,而且他的内心有一种清亮的欢乐。
这种欢乐,不会被贫困的生活所剥夺,他也不会因为富贵而骄奢,他依然是内心快乐富足、彬彬有礼的君子。
这是多高的骄傲啊!一个人能够不被富足的生活蛊惑,又能在贫贱中保持着做人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
或许很多人会说,这不过是说说,让谁做到这样,谁也不行!也许,这样的境界我们凡夫俗子确实很难做到,然而,这种自然、平和、积极的心态却绝对是值得我们去追求的。
也唯有肯接纳肯效仿圣人这种心态的人,才能成为真正的超凡脱俗而又可以获得成功的人。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4篇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4篇《于丹庄子心得》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是一种“无”的境界,那么读了于丹庄子心得这本书有什么样的感想呢?今天WTT整理了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篇一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
记得在我的大学时代,博学多才的中古文学老师最喜欢讲的也是庄子的作品,在学校组织了我们集体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假期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
贫而乐道,不慕富贵。
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
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
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_1

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于丹讲座观后感1昨天早上,我看了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老师主讲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讲座,感受颇深。
第一个主题如何培养我们的孝心。
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意非常深刻的故事---《大树和孩子》,我深受感动,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培养我们孝心的故事。
现在的我们自我意识非常强,尊老爱幼意识薄弱,我要随时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
第二个主题如何培养我们的爱心。
孝是基本的,有了孝还要有仁爱心。
有了这两颗心,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
于丹教授说:““仁”字拆开来看就是两个人,就是说两个人相处好了才能体现仁的含义。
所以说我们要多交朋友,自己处理好和小伙伴之间的关系。
”第三个主题如何培养我们的自信、自立、自强。
我们自信、自立、自强的习惯,要在日常生活和日常交往中才能培养出来。
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主,自己独立完成。
有时候爸爸妈妈的事情还可以问问我们的建议,不管对错,都要鼓励。
不要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过度依赖性。
一个有爱心、自立、自信的孩子更能融入社会。
第四个主题如何教育我们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
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
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只要我们有心、用心,我相信,我们都是最棒的。
于丹讲座观后感2细细品味,在家中,能感受到父母的爱;在学校,能感受到师友的爱;生活中,陌生人向你伸出援助之手。
社会上处处都是爱,生活中处处都有感恩。
爱是亲情,爱是友情,爱是真情,感恩是人类永恒的美。
迎着清晨的微风,收看了播出的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看完这场振奋人心的感恩讲座,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质,规范了自己的行为,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当你,放学回家,一进门,发现妈妈已经为你准备好一桌可口的饭菜;当你为一个抓耳挠腮,百思不得其解,老师精妙的启发点播,;当你跑得气喘吁吁追上一辆公交车,司机把已经关上的车门重新为你打开……这些都是司空见惯的小事,但,你在意吗?你动心过吗?事虽小,但体现了人心的美,人与人之间的爱,我们被感动,我们陷入沉思,但仅仅是这样就足够了吗?我们被感动,就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关爱他人,孝顺父母,而这,通过行动展现。
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于丹讲座观后感1 今天早上,我匆匆忙忙的翻开电视机,收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于丹教授的讲座。
看了她的讲座之后,我感受颇深。
今天早上7:40,于丹教授开场了她的讲座。
这次讲座的三个主题是:第一讲: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第二讲: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第三讲: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
一开场,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言: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男孩,天天跑到一棵树下去玩,树非常喜欢这个孩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男孩长大了,他跑到树底下,说他想要钱,树把他的果子奉献给了他,树好快乐……一天,男孩又回来了,他想要一间屋子保暖,树让他把他把他的树枝砍下来,树好快乐……过了很久,男孩又回来了,他想要一艘船,环游世界。
树让他把他的树干砍掉,树好快乐……最后,他们快快乐乐的在一起。
这件故事也许是虚构的吧,但是他给我们带来的道理是非常的深化:树就是我们父母,我们就是那个男孩,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爸爸妈妈;长大后分开了父母,经常不回家看望他们,难得回去一次,却是索取父母之时!难道我们就是应该向父母索取的吗?所以我们应该记住:爱是不能无限索取的,我们应该懂得孝敬父母。
过了一会,于丹教授又讲到:“她上大学的时候,曾和他的同学一起爬泰山,从凌晨开场爬起,就是为了看日出。
她不像其他同学呆在那里看日出,而是单独一人走后山的小路去看日出。
虽然上山的时候被密密麻麻的荆棘割出了许多道血口子。
但终究还是看到了日出。
于丹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故事给我们阐述一个道理:首先,得学会让孩子去融入社会;之后,的学会让孩子自立、自强。
这样才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个美妙的人生,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开展的人。
于丹讲座观后感2 看完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
连动物都懂感恩的含义,感恩大自然。
海伦·凯乐的经典代表作《假设给我三天光明》作者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观念!在你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感恩父母,就没有新颖的氧气成分,就好比人类要是失去了那参天的大树,知道别人给你的爱是无限的,珍惜大自然零与造物主赐予的一切,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杯茶,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告诉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保护花草树木,感恩大自然中的所有的生物:鸦有反哺之义,这就是最好的感恩方法。
感恩教育观后感(15篇)

感恩教育观后感(15篇)感恩教育观后感1今天早上我观看了于丹教授的专题讲座《中小学生感恩教育》,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这一讲。
看完节目之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有一棵苹果树,一个小男孩经常来和苹果树玩,苹果树满足了小男孩许许多多的愿望。
时光飞快的过去。
小男孩变成了大男孩。
他不再跟苹果树玩了。
当小男孩老了的时候,苹果树已经变成快要枯死的树根,这时男人又回来了,苹果树却什么都不能给他了。
苹果树只希望男人能陪他一会儿。
故事中的苹果树就像我们的父母,他们总是满足我们一个又一个的愿望,而我们却经常认为这是父母应该为我们做的,当我们的父母老了的时候,他们只是希望我们能多陪他们一会儿,这是一个多么微不足道的愿望啊!有句话叫“百善孝为先”,意思就是说,孝敬父母在美德中占据首位。
一个人如果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么任何人都不愿意和他交朋友。
在我们所学的《弟子规》中“首孝悌”也是要求我们做人必须要以孝敬父母为根本己任。
通过观看于丹教授的这次讲座,我感觉在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实在是太多了,对我们的照顾是那么的无微不至,而我们却经常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我们对父母做的实在是太少了。
我们的父母工作繁忙,还要照顾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他们是那么的辛苦。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情,父母也会感到非常舒心和快乐爱我们的爸爸妈妈吧,从现在开始!感恩教育观后感2为培养学生孝敬父母之心、尊敬教师之情,今天,学校组织同学观看了一个感恩短片——《一横感恩》。
看后,我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有的同学甚至流下了眼泪。
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培养和教育,努力学习,回报父母和老师的关怀之情,是这次演讲会的主题。
一横老师通过“心灵对话,现场互动”的方式从人性的本质出发,从得失成败中寻求内心的突破,借助音乐和环境氛围,用他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心语引领大家重温过去,反思自己,感念父母师长恩情。
于丹的讲座观后感(优秀10篇)

于丹的讲座观后感(优秀10篇)于丹的讲座观后感篇一李乐山说,要家长看一个片子,写一篇观后感,是于丹的中小学人格教育,网上搜到了,片子长度约2个小时,仔细的看了一篇,收获很大,感受如下:人格教育与建立正人生于丹以精神补钙为切入,分别从寻找生命的快乐与尊严、唤醒内心的强大与力量、勇敢承担爱与责任、成就别样人生四个环节,讲述中小学人格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于丹认为,学生要注意培养工艺能力、挫折能力、职业能力三大能力,目的就是构建一个人的创造力、可能性和和谐人际关系,从而成就一个能发现世界的自己。
我认为教育是让孩子意识到我们是独一无二的领袖,而要做事先做人,通过正觉、正行为构建个人的正能量人格,成就自己正人生。
自己动手——创造力从学会付出开始。
为什么我们不快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好、乐,三个阶段,核心是乐,如何寻找到快乐?于丹认为从控制以自我为中心开始,构建让自己快乐的同时如何让他人也快乐的人格魅力。
孩子从学会自己动手开始,用创造力让被人幸福,这样的收获比付出更有意义。
比如鼓励让李乐山擅长快乐他人,比如为大家书写春联等方法,支持李乐山成长。
脚踏实地——可能性从不放弃开始。
为什么我们有时感到无力?于丹认为,我们要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不要成为草莓族,而优秀不在于外表的个性和光鲜,要在于内心的'坚韧态度,更是在于是否拥有在挫折中如何修复生命的能力,坚信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就有可能性。
学会爱——和谐人际关系从二个人开始。
为什么我们有时易走极端?于丹认为,是没学会爱,就无法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好的表达和好的内容一样重要,从确定两个人的和谐开始,构建更多人的人际关系。
让孩子勇敢的承担爱和责任,大人和孩子要和一起成长,学会互相爱。
改变自己最难,老师让家长看这个片子,因为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做不到以上于丹老师讲的,我们又如何要求孩子做到呢?,我们大人就和孩子一起成长吧,付出、不放弃、处理好与每个人和谐关系。
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

有一种爱是以分离为目的于丹《论语》心得处世之道中有这样一段话:“我曾经看到有一本写如何为人父母的书,作者是一个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
她在书的开头说了一段非常好的话。
她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有。
”这段话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深思,因为现在父母教育孩子方面有许多误区,过分的溺爱,把孩子看作是自己的附属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设计孩子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以一种爱的名义对孩子进行强制性的控制。
父母务必热爱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但热爱与保护要适度。
所谓过犹不及。
爱孩子,但不能溺爱孩子。
于丹教授所提出的,正是我们中国父母最欠缺,也是最值得思考的问题,这种以分离为目的的爱我们应该怎么做?长期以来,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中国父母对于孩子过分溺爱,对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大包大揽。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蹒跚学步的孩子不小心摔到了,家长慌忙跑过去把孩子扶起来,而从没想过让孩子自己爬起来。
还有,孩子小的时候,我们总是怕孩子把衣服弄脏,或把屋子搞乱了,什么事情都替孩子做好,甚至孩子很大了还喂孩子吃饭,我就在大街上看到一个母亲喂女儿吃馅饼,小女孩非要自己拿着吃,妈妈却怕她把馅饼弄到身上或撒到地上,偏不让她拿,这样妈妈一边喂,小女孩一边吃一边哭闹着伸手去拿馅饼。
等孩子上学以后,父母更是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碰,为的是让孩子专心致志的学习,这时候的孩子,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总之,由于父母长期以来对于孩子过分的“帮助”,不仅妨碍了孩子独立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也不利于其健康成长,所以我国目前出现“啃老族”现象也就不奇怪了。
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行为叫做“非爱行为”。
我的老师电影观后感怎么写作文

我的老师电影观后感怎么写作文看了《我的班主任》这部电影后,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尤其是提到的教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理念让我深受感动。
在这个节目中,我深深的被一个老师的话感动,他说道:“班主任应该成为学生永远最信任的人,要努力用爱营造一个快乐的学习氛围”。
的确,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面对着天真可爱的学生,走进那明亮庄严的教室,站上这神圣无比的三尺讲台,我们的责任更多的是爱。
我不想说我是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的责任就是我的岗位,每天伴着铃声走进的每一节课,课间操和学生一起在操场上挥洒汗水,课后和学生一起分享我的快乐,为学生排忧解难,奉献我的全部,尽心尽力为他们有一个更好的明天努力拼搏。
学生们端着在课室,期待的眼神,让我不能怠慢,让我备课时想尽办法,积蓄生动、焕发出光彩,深情地献给他们我的一片赤诚。
在教室这个岗位中,尤其是做班主任的过程,注定琐碎而复杂,但我已经深深的爱上这个事业。
也许我注定平凡一生,但是我不后悔,我愿用自己毕生的精力去热爱教育,热爱学生。
用我博大无私的爱,庄严而深沉的责任感,把我青春的砝码毫不犹豫的压在教育事业上。
就让我做一只灯塔,照亮学生前行的路;就让我做一颗小小的铺路石,铺平一条学生通往成功的大道。
让我的爱,化作点点雨滴,滋润学生的心田;让我的爱,化作声声祝福,伴他们幸福一生.“400米赛跑是一个奇特的比赛,它就像人生一样,输在起跑线,却赢在终点”。
这是电影《跑出一片天》中的一句道白,却让我回味了很久,影片中的一幕幕时不时浮现在眼前。
电影中的主人公李小天出生在一个不富裕的家庭。
他出生时,母亲离开了他,他与父亲相依为命。
小天的爸爸李飞雄因为没文化,一直以卖沙锅为生。
他希望小天在班里和学校里名列前矛,所以经常教育小天要多学习,长大不要像他一样没出息。
在学校里,小天长得小,经常被小朋友们讥笑为“矮冬瓜”。
为了不被同学嘲笑,李小天下决心在跑步方面超过别人。
可是爸爸却反对,因为运动员训练很苦,最后还得卖金牌。
孝道心得体会

孝道心得体会孝道心得体会1喝粥也可以讲大道理,大学问,心态好,什么都不在乎,吃住都不在乎,只要能学习,懂得自己的本分。
我们的心愿多,为自己多享受,就多痛苦。
人的痛苦在于身体。
我们身体有很多欲望,有欲望就有痛苦和烦恼。
孝道讲法: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我们想要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孝门不开,一切事情都能开,也做不好。
只要是为人子女,八德为首,孝,悌,忠,顺,和,慈,良,贞,静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关于孝道的心得体会。
天理是人应该遵守的本分,男人,女人都是以孝字当头,水有源,树有根,源源则流长。
人根在父母,在老祖宗那里。
爱子女心比爱老人心重。
人到中年万事忧,人生一片迷茫,看不到自己人生的方向。
人生怎么有那么多痛苦?人生怎么有那么多烦恼?因为人生的障碍和苦恼,开始发泄在太太,孙子身体上,面对压力很大,不知道怎么做很苦恼?做思想工作对照古圣先贤,伦理道德,应该如何按照自己的本分去学习了解。
我们怎么当人?怎么使用他?发挥他的本分。
帮助别人学习古圣先贤,我是谁?我应该怎么做?我是别人的儿子,我们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父母教我,老师教我,结婚成为丈夫,成为父母,成为外公,爷爷,老祖宗都要走这样的过程。
不了解生命之树,就不知道如何做人。
我们身为子女要懂得知恩,知道父母对我们的恩情。
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苦累。
知道父母恩就有了根,学习人生就有了方向,不知恩,就不懂得报恩。
忘本的人,就像树没有了根,因为自己对父母,了解太少,不能生起感恩之心,孝敬之心,也不孝顺父母,不感恩父母恩。
贫苦孩子早当家,太苦了要立志,将来要报答父母恩。
孝道心得体会2孝为我国传统文化之主要美德,为齐家治国之良箴。
我国以孝为本的教育力量,可以感化冥顽,减少罪恶。
孝,并非只对父母敬养而言,对自己德性,智能的修养,对社会的尽责,也是孝的表现。
孝的原理有普通性,孝的应用有连续性,人类上有祖宗,下有子孙,我们是联系祖宗与后代间的一环,我们应有职责是:将历代祖宗所辛苦缔造的`文化好好保存,而加以发扬光大,传之子孙,亿万斯代如此。
老师讲座心得体会

老师讲座心得体会老师讲座心得体会(通用10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心得体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
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师讲座心得体会(通用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师讲座心得体会1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班主任培训,听了丁蓉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精辟、详细的分析与总结。
使我对班主任工作和职责又多了一份了解,也更明白了自己作为一个班主任所担负的任务是多么艰巨。
随着时代的进步,新的世纪的到来,社会对教育事业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如何能使现在的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是每个学校所共同关注的话题,丁蓉老师提出了她的看法“更新育人观念,以人为本”。
旧式的“应试教育”再也满足不了社会,无法为社会提供全面发展型的人才,如何改变旧式教育,,必须与时俱进、更新观念、改进方法、拓宽途径。
反思我们的过去,教师只针对事,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中去,只会对他们说你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
而没有去了解学生需要什么和不需要什么,对他们所做的思想工作也是如何好好学习,对其心理特征和变化却是知之甚少,而如今社会需要的人才却是德才兼备、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型的人才。
英国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没有心理教育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没有经过心理教育的人是不完整的人。
旧式教育已与时代脱轨。
与学生交往,要讲究艺术,要学会倾听,与学生在一起活动,以倾听为前提,与学生的谈话更加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听了讲座后,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数子一过,不如奖其一功。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最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
所以我们要贯彻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的正面教育原则,如果一个班级受到表扬多,则这个班级学生思想品德、纪律、成绩就会越来越好,因为表扬使学生扬长避短,促使他们不断进步,相反如果一个班级经常受到批评,便会失去信心,就会使他们自暴自弃,很难进步。
有句话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于丹的最新语录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_名人经典语录

于丹的最新语录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_ 名人
经典语录
人人都希望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而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同内心相连
关爱别人就是仁慈;了解别人就是智慧。
没有道德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当今社会,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
这是一个繁荣时代带给我们的迷惑。
就在此际,从自我修养做起,做一个真君子。
真正崇尚学问的人,他的学习是为了人心灵的建树,学习一种把握幸福的能力,而不是把学习当作谋生的手段,当作炫耀的资本。
做君子就是要做最好的自己,按照自己的社会定位,从身边做起,从今天做起,让自己成为一个内心完善的人。
只有内心真正有了一种从容淡定,才能不被人生的起伏得失所左右。
小人就是没有大眼界,抢占眼前小便宜的人。
要成为君子,就要有“恒心”。
当我们真正有一番定力,有一个宏阔的境界,就离君子不远了。
君子的力量永远是行动力量,而不是语言的力量。
三种人生态度:悲观主义、职业主义、理想主义。
君子应该是理想主义者。
朋友像一本书,通过他可以打开整个世界。
我们要交上好朋友,第一要有仁爱之心,愿意与人亲近,有结交朋友的意愿;第二,要有辨别能力。
http://
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的处世态度,都可以成为我们的镜子,关键是我们自己要做个有心人。
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后,要学着用减法生活。
“读书·生活·感悟”征文选登:愿你遇见最好的自己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书香墨染不仅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同时潜移默化地提升了情调和智慧,书籍是学者笑谈古今的重要媒介,传播优良文化的载体,阅读也是我们寄托梦想、理想、迷茫的方式。
路过书店,不少男女老少在挑着心仪的书籍,有选文学类的、历史类的、也有选心灵鸡汤苦读的,看见他们认真汲取书本知识的样子,突然想起一句话:书非借不能读也,不由得回忆起我的学生时代。
我的同桌是一个安静的小姑娘,笑起来有小酒窝看起来很可爱,最初对她并没有太多的了解。
年少贪玩,大家都为做练习册与家庭作业头疼不已,期盼着没有作业,轻松自在的生活。
可她却是我们眼中的“异类”,再繁重的作业她都能按时完成;面对让我们抓耳挠腮的难题她也能迎刃而解;我们向她推荐娱乐综艺时她却笑而不语。
曾问过她,她只是说:“书犹药也,可以医愚”。
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她的秘密——那份夹在她语文书中的书单,一张浅色印花纸上填满了娟秀的小楷,清晰地记录着将要借阅的书籍,以及选择借该书的理由和名家推荐,已借的书籍何时到期。
通往成功的路上不仅坚持很重要,选择也很重要,优秀的人和名家经典一样,需要内涵来支撑,时间来点韵。
有了“先贤”经验我也试着阅读,在过程中,体验着从未经历过的人生,如同尤里·邦达列夫所说:“一个人打开一本书,就是在仔细观察第二生活,就像在镜子深处寻找着自己的主角,寻找着自己思想的答案”。
散文,就像个老者在向你娓娓叙述生平过往,温和而又随心,但却总能让你沉思良久;小说,会让你瞬间变成侦探,神经紧绷,思绪被情节拽着,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在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大展拳脚;诗歌愿你遇见最好的自己■文/刘梓枫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青海《党的生活》杂志社联合举办“读书·生活·感悟”征文选登读书WenHua 文化责任编辑/王冬燕党员干部书屋作者:张云华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内容简介】中国历来以农立国,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农耕文明,跨入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仅仅是近几十年的事,因而了解中国农业是了解中国历史和现实国情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于丹: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作者:
来源:《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7年第08期
现在,社会上关于成功学的教育太多了,我们几乎把成功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
但我始终认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成长是一个过程,成功是一个结论;成长是关于生命的评价,成功是关于社会的评价;成长是一个内在的系统,成功是一个外在的体系。
我更希望孩子注重心灵、注重自我、注重人格,而并不是那么在乎外在的标签。
我非常喜欢“成长”这个词。
一个人的生命要成长,两个人的爱情要成长,一个群体的建设、一个社会的发展,都要成长。
从一个人到一个国家,“成长”是最健康的力量,也是最恒久的力量,它不依附于外在,而是你自己内心的一种状态。
儒家讲“君子日三省乎己”,是在“反省”中不断成长。
道家讲的“道”是“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一个人的生命,难
道不应该保持这样一种状态吗?一个人过分热闹了,就被社会的标准绑架了;一个人不独立了,就放弃了自由;一个人失去了周行不殆的能力,就停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