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几何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doc
三角形内角和专项练习60题
三角形内角和解答题专项练习60题1.如图,在△ABC中,∠BAC=60°,∠B=45°,AD是△ABC的一条角平分线,求∠ADC的度数?2.如图△ABC中,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B=36°,∠DAE=16°.求∠CAD 的度数.3.如图,已知∠CBE=96°,∠A=27°,∠C=30°,试求∠ADE的度数.4.如图,△ABC中,BD、CD分别是∠ABC和∠ACB的角平分线,BD、CD相交于点D,求证:∠D=90°+∠A.5.如图,在△ABC中,∠A=3x°,∠ABC=4x°,∠ACB=5x°,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且BD,CE相交于点H,求∠BHC的度数.6.如图,D是△ABC的BC边上一点,∠ABC=40°,∠BAC=80°.求:(1)∠C的度数;(2)如果AD是△ABC的BC边上的角平分线,求∠ADC的度数.7.如图,在△ABC中,点D是∠ACB与∠ABC的角平分线的交点,BD的延长线交AC于E,且∠EDC=60°.求∠A的度数.8.如图,∠A=50°∠ABC=60°.(1)若BD为∠ABC平分线,求∠BDC.(2)若CE为∠ACB平分线且交BD于E,求∠BEC.9.如图,在△ABC中,∠B和∠C的平分线相交于O点.(1)若∠A=60°,求∠BOC的度数.(只需写出结果)(2)若∠A=α,求∠BOC的度数.10.如图,已知∠ABC=∠ACB,∠1=∠2,∠3=∠F,(1)试判断EC与DF是否平行,并说明理由;(2)若∠ACF=110°,求∠A的度数.11.在三角形中,每两条边所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如图1,在三角形ABC中,∠B,∠BAC和∠C是它的三个内角.其实,在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后,我们可以用几何推理的方法去证明“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请在以下给出的证明过程中填空或填写理由.证明:如图2,延长BA,过点A作AE∥BC.∵AE∥BC(已作)∴∠1=∠(_________ ),(_________ )又∵AE∥BC(已作)∴∠2=∠(_________ ),(_________ )∵∠1+∠2+∠BAC=180°(平角定义)∴∠B+∠C+∠BAC=180°(_________ ),即,三角形的内角的和等于180°.12.如图,已知△ABC中,∠B=40°,∠C=62°,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写出推导过程)13.如图,已知,D、E分别是△ABC的边AB、AC上的点,DE交BC的延长线于F,∠B=67°,∠ACB=74°,∠AED=48°,求∠F和∠BDF的度数.14.如图,已知三角形ABC,∠ACB=90°,∠BCD+∠B=90°,∠A与∠BCD有怎样的大小关系?说明你的理由.15.如图,△ABC中,∠C=70°,AD、B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AD与BD交于点D,(1)求∠D的度数;(2)若去掉∠C=70°这个条件,试写出∠C与∠D之间的数量关系.16.(1)如图1,在△ABC中,∠C=90°,∠BAC=45°,∠BAC的平分线与外角∠CBE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则∠D= _________ 度.(2)如图2,将(1)中的条件“∠BAC=45°”去掉,其他条件不变,求∠D的度数.17.已知:如图,AC∥DE,∠ABC=70°,∠E=50°,∠D=75°.求:∠A和∠ABD的度数.18.△ABC中,(1)若∠A=70°,BO、CO分别平分∠ABC和∠ACB,求∠BOC的度数;(2)若∠OBC=∠ABC,∠OCB=∠ACB,∠A=n°,请直接写出用n°表示∠BOC的关系式.19.已知,如图,在△ABC中,BD⊥AC于D,若∠A:∠ABC:∠ACB=3:4:5,试求∠ABD 的度数.20.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使点C落在四边形BADE内部点F的位置.(1)已知∠CDE=50°,求∠ADF的大小;(2)已知∠C=60°,求∠1+∠2的大小.21.已知△ABC中,∠A=∠B=∠C,判断三角形的形状?22.如图,在△ABC中,BA平分∠DBC,∠BAC=124°,BD⊥AC于D,求∠C的度数.23.如图,AD是△ABC的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角平分线,若∠B=47°,∠C=73°,求∠DAE的度数.24.如图,已知△ABC中,∠A=40°,角平分线BE、CF相交于O,求∠BOC的度数.25.如图,在△ABC中,CF⊥AB于F,ED⊥AB于D,∠1=∠2.(1)求证:FG∥BC;(2)若∠A=60°,∠AFG=40°,求∠ACB的度数.26.已知△ABC中,∠BAC=90°,∠C=30°,点D为BC边上一点,连接AD,作DE⊥AB于点E,DF⊥AC于点F.(1)若AD为△ABC的角平分线(如图1),图中∠1、∠2有何数量关系?为什么?(2)若AD为△ABC的高(如图2),求图中∠1、∠2的度数.27.如图: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已知:_________求证:_________证明:过B点作直线EF∥AC.28.如图,BD平分∠ABC,CD平分∠ACE,请写出∠A和∠D的关系式,并说明理由.29.已知△ABC.(1)若∠BAC=40°,画∠BAC和外角∠ACD的角平分线相交于O1点(如图①),求∠BO1C的度数;(2)在(1)的条件下,再画∠O1BC和∠O1CD的角平分线相交于O2点(如图②),求∠BO2C 的度数;(3)若∠BAC=n°,按上述规律继续画下去,请直接写出∠BO2012C的度数.30.(1)如图(1),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A=40°,求∠BOC的度数.(2)如图(2),△DEF两个外角的平分线相交于点G,∠D=40°,求∠EGF的度数.(3)由(1)、(2)可以发现∠BOC与∠EGF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设∠A=∠D=n°,∠BOC与∠EGF是否还具有这样的数量关系?为什么?31.在△ABC中,已知∠ABC=66°,∠ACB=54°,BE,CF分别是AC和AB边上的高,H是BE 和CF的交点,求∠BHC的度数.32.如图,△ABC中,∠ACB=∠B=2∠A,CD是AB边上的高,求∠BCD.33.如图,已知DM平分∠ADC,BM平分∠ABC,∠A=36°,∠M=44°,求∠C的度数.34.如图,在△ABC中,∠A=40°,∠B=72°,CD是AB边上的高;CE是∠ACB的平分线,DF⊥CE于F,求∠BCE和∠CDF的度数.35.已知:点D是△ABC的BC边的延长线上的一点,DF⊥AB交AB于F,交AC于E,∠A=30°,∠D=20°,求∠ACB的度数.36.已知,如图,在△ABC中,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若∠B=30°,∠C=50°,求∠DAE的度数.37.如图所示,在△ABC中,∠B=∠C,FD⊥BC,DE⊥AB,垂足分别为D,E,∠AFD=158°,求∠EDF的度数.38.如图,CD是∠ACB的平分线,DE∥BC,∠B=70°,∠ACB=50°,求∠EDC,∠BDC的度数.39.已知:如图,在△ABC中,∠BAC=80°,AD⊥BC于D,AE平分∠DAC,∠B=60°;求∠DAE的度数.40.如图,△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AE是三角形∠BAC的角平分线,若∠B=40°,∠C=70°,则∠DAE为多少度?41.如图所示,已知DF⊥AB于F,∠A=40°,∠D=50°,求∠ACB的度数.42.在△ABC中,∠B=∠A+10°,∠C=∠B+10°,求△ABC各内角的度数.43.已知,如图,在△ABC中,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若∠B=30°,∠C=50°.(1)求∠DAE的度数;(2)试写出∠DAE与∠C﹣∠B有何关系?(不必证明)44.如图,△ABC中,D在BC的延长线上,过D作DE⊥AB于E,交AC于F.已知∠A=30°,∠FCD=80°,求∠D.45.如图,已知△ABC中,∠B=65°,∠C=45°,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求∠DAE的度数.46.如图:在△ABC中,AD⊥BC,AE平分∠BAC,∠B=70°,∠C=34度.求∠DAE的度数.47.如图,若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E、F,EP⊥EF,∠EFD的平分线与EP相交于点P,且∠BEP=40°,求∠P的度数.48.如图已知△ABC中,∠B和∠C外角平分线相交于点P.(1)若∠ABC=30°,∠ACB=70°,求∠BPC度数.(2)若∠ABC=α,∠BPC=β,求∠ACB度数.49.如图,∠B=42°,∠A+10°=∠1,∠ACD=64°,求证:AB∥CD.50.如图:AB∥CD,直线l交AB、CD分别于点E、F,点M在EF上,N是直线CD上的一个动点(点N不与F重合)(1)当点N在射线FC上运动时,∠FMN+∠FNM=∠AEF,说明理由;(2)当点N在射线FD上运动时,∠FMN+∠FNM与∠AEF有什么关系并说明理由.51.如图,△ABC中,∠B=40°,∠C=70°,AD为∠BAC的平分线,AE为BC边上的高,求∠DAE的度数.52.如图,在△ABC中,∠ABC=60°,∠ACB=50°,BD平分∠ABC,CD平分∠ACB.求∠D 的度数.53.如图,已知∠A=20°,∠B=27°,AC⊥DE,求∠1,∠D的度数.54.已知:图中,∠B=40°,∠C=60°,AD、AF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和高.(1)∠BAC等于多少度?(2)∠DAF等于多少度?55.△ABC中,BE平分∠ABC,AD为BC上的高,且∠ABC=60°,∠BEC=75°,求∠DAC的度数.56.如图,在△ABC中,∠ABC=80°,∠ACB=50°,BP平分∠ABC,CP平分∠ACB,求∠BPC 的度数.57.如图,BE∥AO,∠1=∠2,OE⊥OA于点O,EH⊥CO于点H,那么∠5=∠6,为什么?58.如图,已知△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O,且∠A=60°,求∠BOC的度数.59.已知:如图,在△ABC中,∠C>∠B,AD⊥BC交于点D,AE平分∠BAC,试说明:∠EAD=(∠C﹣∠B).60.如图(1),△ABC中,AB=AC,∠B=2∠A.(1)求∠A和∠B的度数;(2)如图(2),BD是△ABC中∠ABC的平分线:①写出图中与BD相等的线段,并说明理由;②直线BC上是否存在其它的点P,使△BDP为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请在图(3)中画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的点P,并直接写出相应的∠BDP的度数;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全等三角形综合练习 初一几何 压轴题
全等三角形综合练习1姓名:____________一.解答题(共26小题)1.问题情境:如图1,AB∥CD,∠PAB=130°,∠PCD=120°.求∠APC度数.小明的解题思路是:如图2,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APC=50°+60°=110°.问题迁移:(1)如图3,AD∥BC,点P在射线OM上运动,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ADP=∠α,∠BCP=∠β.试判断∠CPD、∠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A、B、O 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CPD、∠α、∠β间的数量关系.2.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点C和D,点P是直线l3上一动点(1)如图1,当点P在线段CD上运动时,∠PAC,∠APB,∠PBD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请你猜想结论并说明理由.(2)当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如图2和图3),上述(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PAC,∠APB,∠PB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必写理由.3.如图,已知AB∥CD,CE、BE的交点为E,现作如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作∠ABE和∠DCE的平分线,交点为E1,第二次操作,分别作∠ABE1和∠DC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第三次操作,分别作∠ABE2和∠DC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第n次操作,分别作∠ABE n﹣1和∠DCE n﹣1的平分线,交点为E n.(1)如图①,求证:∠BEC=∠ABE+∠DCE;(2)如图②,求证:∠BE2C=∠BEC;(3)猜想:若∠E n=α度,那∠BEC等于多少度?(直接写出结论).4.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1)如图1中,AC∥DB,请你探究一下∠M,∠A与∠B的数量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中,当点M向左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M、∠A与∠B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3)如图3中,当点M向上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M、∠A与∠B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4)如图4中,当点M向下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M、∠A与∠B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写出对应图形的数量关系,并选其中的一个图形加以证明5.已知: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我们把形如图1的图形称之为“8字形”,试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2)在图2中,若∠D=40°,∠B=36°,∠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利用(1)的结论,试求∠P的度数;(3)如果图2中∠D和∠B为任意角时,其他条件不变,试问∠P与∠D、∠B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6.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BE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D=30°,点E落在AB上,DE所在直线交AC所在直线于点F.(1)求证:AF+EF=DE;(2)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你在(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7.(本题有3小题,第(1)小题为必答题,满分5分;第(2)、(3)小题为选答题,其中,第(2)小题满分3分,第(3)小题满分6分,请从中任选1小题作答,如两题都答,以第(2)小题评分.)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注意:第(2)、(3)小题你选答的是第2小题.8.已知△ABC中,∠A=30°.(1)如图①,∠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2)如图②,∠ABC、∠ACB的三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1、O2,则∠BO2C=°.(3)如图③,∠ABC、∠ACB的n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1、O2…O n﹣1(内部有nC(用n的代数式表示).﹣1个点),求∠BO n﹣1(4)如图③,已知∠ABC、∠ACB的n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1、O2…O n﹣1,若∠BO n﹣1C=60°,求n的值.9.已知:∠MON=40°,OE平分∠MON,点A、B、C分别是射线OM、OE、ON 上的动点(A、B、C不与点O 重合),连接AC交射线OE于点D.设∠OAC=x°.(1)如图1,若AB∥ON,则①∠ABO的度数是;②当∠BAD=∠ABD时,x=;当∠BAD=∠BDA时,x=.(2)如图2,若AB⊥OM,则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得△ADB中有两个相等的角?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0.如图,已△ABC中,AB=AC=12厘米,BC=9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1秒钟时,△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②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CPQ?(2)若点Q以②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的三边运动,求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11.已知:如图,AB⊥AC,且AB=AC,AD=AE,BD=CE.求证:AD⊥AE.12.如图,已知△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AE于点M,连结BE.(1)请判断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AM=CM+BE.13.如图①②,点E、F分别是线段AB、线段CD的中点,过点E作AB的垂线,过点F作CD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G,连接AG、BG、CG、DG,且∠AGD=∠BGC.(1)线段AD和线段B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DG⊥GC时,试判断直线AD和直线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4.如图,已知△ABC中,∠B=∠C,AB=8厘米,BC=6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每秒a厘米的速度由C点向A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t≤3).(1)用的代数式表示PC的长度;(2)若点P、Q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15.如图①,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 的速度由A向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2)如图②,将“AC⊥AB,BD⊥AB”改为“∠CAB=∠DBA”,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运动速度为x 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x,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16.如图,已知AB⊥AD,AC⊥AE,AB=AD,AC=AE,BC分别交AD、DE于点G、F,AC与DE交于点H.求证:(1)△ABC≌△ADE;(2)BC⊥DE.17.如图,在△ABC中,∠BAD=∠DAC,DF⊥AB,DM⊥AC,AF=10cm,AC=14cm,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 点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2S△DGC.(1)求证:在运动过程中,不管t取何值,都有S△AED(2)当t取何值时,△DFE与△DMG全等.18.如图所示,在Rt△ABC和Rt△ADE中,AB=AC,AD=AE,CE与BD相交于点M,BD与AC交于点N,试猜想BD与CE有何关系?说明理由.19.如图,长方形ABCD中,AB=10cm,BC=8cm,点E是CD的中点,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A→B→C→E 运动,最终到达点E.若点P运动的时间为x秒,那么当x为何值时,△APE的面积等于32cm2?(提醒:同学们,要分类讨论哦!)20.如图,在Rt△ABC中,∠C=90°,∠A=60°,AB=12cm,若点P从点B出发以2cm/s的速度向点A运动,点Q从点A出发以1cm/s的速度向点C运动,设P、Q分别从点B、A同时出发,运动的时间为ts.(1)用含t的式子表示线段AP、AQ的长;(2)当t为何值时,△APQ是以PQ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当t为何值时,PQ∥BC?21.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DA=115°时,∠EDC=°,∠DEC=°;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22.如图,在△ABC中,AB=AC=2,∠B=∠C=5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 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50°,DE交线段AC于E.(1)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求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2)若DC=2,求证:△ABD≌△DCE.23.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点E、F分别在边AB、CD上,连接EF,将∠BEF 对折,点B落在直线EF上的B′处,得到折痕EC,将点A落在直线EF上的点A′处,得到折痕EN.(1)若∠BEB′=110°,则∠BEC=°,∠AEN=°,∠BEC+∠AEN=°.(2)若∠BEB′=m°,则(1)中∠BEC+∠AEN的值是否改变?请说明你的理由.(3)将∠ECF对折,点E刚好落在F处,且折痕与B′C重合,求∠DNA′.24.如图,△ABC中,AB=AC=18cm,BC=16cm,点D是AB的中点.有一点E在BC上从点B向点C运动,速度为2cm/s,同时有一点F在AC上从点C向点A运动,其中一点停止运动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问当点F的运动速度是多少时,△DBE和△EFC全等?25.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当动点P、Q同时运动2s时,则BP=cm,BQ=cm.(2)当动点P、Q同时运动t(s)时,分别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BP=cm,BQ=cm.(3)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26.如图,△ABC中,AB=BC=AC=12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cm/s,点N的速度为2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1)点M、N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2)点M、N运动几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如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全等三角形综合练习1答案一.解答题(共26小题)1.问题情境:如图1,AB∥CD,∠PAB=130°,∠PCD=120°.求∠APC度数.小明的解题思路是:如图2,过P作PE∥AB,通过平行线性质,可得∠APC=50°+60°=110°.问题迁移:(1)如图3,AD∥BC,点P在射线OM上运动,当点P在A、B两点之间运动时,∠ADP=∠α,∠BCP=∠β.试判断∠CPD、∠α、∠β之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在(1)的条件下,如果点P在A、B两点外侧运动时(点P与点A、B、O 三点不重合),请你直接写出∠CPD、∠α、∠β间的数量关系.【解答】解:(1)∠CPD=∠α+∠β,理由如下:如图3,过P作PE∥AD交CD于E,∵AD∥BC,∴AD∥PE∥BC,∴∠α=∠DPE,∠β=∠CPE,∴∠CPD=∠DPE+∠CPE=∠α+∠β;(2)当P在BA延长线时,∠CPD=∠β﹣∠α;理由:如图4,过P作PE∥AD交CD于E,∵AD∥BC,∴AD∥PE∥BC,∴∠α=∠DPE,∠β=∠CPE,∴∠CPD=∠CPE﹣∠DPE=∠β﹣∠α;当P在AB延长线时,∠CPD=∠α﹣∠β.理由:如图5,过P作PE∥AD交CD于E,∵AD∥BC,∴AD∥PE∥BC,∴∠α=∠DPE,∠β=∠CPE,∴∠CPD=∠DPE﹣∠CPE=∠α﹣∠β.2.已知直线l1∥l2,直线l3和直线l1、l2交于点C和D,点P是直线l3上一动点(1)如图1,当点P在线段CD上运动时,∠PAC,∠APB,∠PBD之间存在什么数量关系?请你猜想结论并说明理由.(2)当点P在C、D两点的外侧运动时(P点与点C、D不重合,如图2和图3),上述(1)中的结论是否还成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PAC,∠APB,∠PB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必写理由.【解答】解:(1)∠APB=∠PAC+∠PBD,如图1,过点P作PE∥l1,∴∠APE=∠PAC,∵l1∥l2,∴PE∥l2,∴∠BPE=∠PBD,∴∠APE+∠BPE=∠PAC+∠PBD,∴∠APB=∠PAC+∠PBD;(2)不成立,如图2:∠PAC=∠APB+∠PBD,理由:过点P作PE∥l1,∴∠APE=∠PAC,∵l1∥l2,∴PE∥l2,∴∠BPE=∠PBD,∵∠APB=∠APE﹣∠BPE=∠PAC﹣∠PBD,∴∠PAC=∠APB+∠PBD;如图3:∠PBD=∠PAC+∠APB,理由:过点P作PE∥l1,∴∠APE=∠PAC,∵l1∥l2,∴PE∥l2,∴∠BPE=∠PBD,∵APB=∠BPE﹣∠APE=∠PBD﹣∠PAC,∴∠PBD=∠PAC+∠APB.3.如图,已知AB∥CD,CE、BE的交点为E,现作如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作∠ABE和∠DCE的平分线,交点为E1,第二次操作,分别作∠ABE1和∠DC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第三次操作,分别作∠ABE2和∠DC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第n次操作,分别作∠ABE n﹣1和∠DCE n﹣1的平分线,交点为E n.(1)如图①,求证:∠BEC=∠ABE+∠DCE;(2)如图②,求证:∠BE2C=∠BEC;(3)猜想:若∠E n=α度,那∠BEC等于多少度?(直接写出结论).【解答】解:(1)如图①,过E作EF∥AB,∵AB∥CD,∴AB∥EF∥CD,∴∠B=∠1,∠C=∠2,∵∠BEC=∠1+∠2,∴∠BEC=∠ABE+∠DCE;(2)如图2,∵∠ABE和∠DCE的平分线交点为E1,∴由(1)可得,∠CE1B=∠ABE1+∠DCE1=∠ABE+∠DCE=∠BEC;∵∠ABE1和∠DCE1的平分线交点为E2,∴由(1)可得,∠BE2C=∠ABE2+∠DCE2=∠ABE1+∠DCE1=∠CE1B=∠BEC;(3)如图2,∵∠ABE2和∠DCE2的平分线,交点为E3,∴∠BE3C=∠ABE3+∠DCE3=∠ABE2+∠DCE2=∠CE2B=∠BEC;…以此类推,∠E n=∠BEC,∴当∠E n=α度时,∠BEC等于2nα度.4.阅读下面的材料,并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1)如图1中,AC∥DB,请你探究一下∠M,∠A与∠B的数量有何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中,当点M向左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M、∠A与∠B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3)如图3中,当点M向上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M、∠A与∠B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4)如图4中,当点M向下移动到图2所示的位置时,∠M、∠A与∠B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写出对应图形的数量关系,并选其中的一个图形加以证明【解答】解:(1)∠AMB=∠A+∠B.理由:如图1,过点M作ME∥AC,∵AC∥DB,∴AC∥ME∥DB,∴∠A=∠AME,∠B=∠BME,∴∠A+∠B=∠AME+∠BME=∠AMB;(2)∠AMB+∠A+∠B=360°.理由:如图2,过点M作MF∥AC,∵AC∥DB,∴AC∥MF∥DB,∴∠A+∠AMF=180°,∠B+∠BMF=180°,∴∠AMB+∠A+∠B=∠A+∠AMF+∠B+∠BMF=360°;(3)∠A﹣∠B=∠AMB.理由:如图3,过点M作MG∥AC,∵AC∥DB,∴AC∥MG∥DB,∴∠A=∠AMG,∠B=∠BMG,∴∠A﹣∠B=∠AMG﹣∠BMG=∠AMB;(4)∠B﹣∠A=∠AMB.理由:如图4,过点M作MH∥AC,∵AC∥DB,∴AC∥MH∥DB,∴∠A=∠AMH,∠B=∠BMH,∴∠B﹣∠A=∠BMH﹣∠AMH=∠AMB.5.已知:如图1,线段AB、CD相交于点O,连接AD、CB,我们把形如图1的图形称之为“8字形”,试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1中,请直接写出∠A、∠B、∠C、∠D之间的数量关系∠A+∠D=∠C+∠B;;(2)在图2中,若∠D=40°,∠B=36°,∠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并且与CD、AB分别相交于M、N,利用(1)的结论,试求∠P的度数;(3)如果图2中∠D和∠B为任意角时,其他条件不变,试问∠P与∠D、∠B 之间存在着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对顶角相等,可得结论:∠A+∠D=∠C+∠B;故答案为:∠A+∠D=∠C+∠B;(2)由(1)可知,∠1+∠D=∠P+∠3,①∠4+∠B=∠2+∠P,②∵∠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1=∠2,∠3=∠4,由①+②得:∠1+∠D+∠4+∠B=∠P+∠3+∠2+∠P,即2∠P=∠D+∠B,又∵∠D=40°,∠B=36°,∴2∠P=40°+36°=76°,∴∠P=38°;(3)∠P与∠D、∠B之间存在的关系为2∠P=∠D+∠B.∵∠1+∠D=∠P+∠3,①∠4+∠B=∠2+∠P,②∵∠DAB和∠BCD的平分线AP和CP相交于点P,∴∠1=∠2,∠3=∠4,由①+②得:∠1+∠D+∠4+∠B=∠P+∠3+∠2+∠P,即2∠P=∠D+∠B.6.将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ABC和DBE按图①方式摆放,其中∠ACB=∠DEB=90°,∠A=∠D=30°,点E落在AB上,DE所在直线交AC所在直线于点F.(1)求证:AF+EF=DE;(2)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α,且0°<α<60°,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②中画出变换后的图形,并直接写出你在(1)中猜想的结论是否仍然成立;(3)若将图①中的△DBE绕点B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角β,且60°<β<180°,其它条件不变,如图③.你认为(1)中猜想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写出AF、EF与DE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1)证明:连接BF(如图①),∵△ABC≌△DBE(已知),∴BC=BE,AC=DE.∵∠ACB=∠DEB=90°,∴∠BCF=∠BEF=90°.在Rt△BFC和Rt△BFE中,∴Rt△BFC≌Rt△BFE(HL).∴CF=EF.又∵AF+CF=AC,∴AF+EF=DE.(2)解:画出正确图形如图②∴(1)中的结论AF+EF=DE仍然成立;(3)不成立.证明:连接BF,∵△ABC≌△DBE,∴BC=BE,∵∠ACB=∠DEB=90°,∴△BCF和△BEF是直角三角形,在Rt△BCF和Rt△BEF中,,∴△BCF≌△BEF(HL),∴CF=EF;∵△ABC≌△DBE,∴AC=DE,∴AF=AC+FC=DE+EF.7.(本题有3小题,第(1)小题为必答题,满分5分;第(2)、(3)小题为选答题,其中,第(2)小题满分3分,第(3)小题满分6分,请从中任选1小题作答,如两题都答,以第(2)小题评分.)在△ABC中,∠ACB=90°,AC=BC,直线MN经过点C,且AD⊥MN于D,BE⊥MN于E.(1)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1的位置时,求证:①△ADC≌△CEB;②DE=AD+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求证:DE=AD﹣BE;(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写出这个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注意:第(2)、(3)小题你选答的是第2小题.【解答】证明:(1)①∵∠ADC=∠ACB=∠BEC=90°,∴∠CAD+∠ACD=90°,∠BCE+∠CBE=90°,∠ACD+∠BCE=90°.∴∠CAD=∠BCE.∵AC=BC,∴△ADC≌△CEB.②∵△ADC≌△CEB,∴CE=AD,CD=BE.∴DE=CE+CD=AD+BE.解:(2)∵∠ADC=∠CEB=∠ACB=90°,∴∠ACD=∠CBE.又∵AC=BC,∴△ACD≌△CBE.∴CE=AD,CD=BE.∴DE=CE﹣CD=AD﹣BE.(3)当MN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AD、DE、BE所满足的等量关系是DE=BE﹣AD (或AD=BE﹣DE,BE=AD+DE等).∵∠ADC=∠CEB=∠ACB=90°,∴∠ACD=∠CBE,又∵AC=BC,∴△ACD≌△CBE,∴AD=CE,CD=BE,∴DE=CD﹣CE=BE﹣AD.8.已知△ABC中,∠A=30°.(1)如图①,∠ABC、∠ACB的角平分线交于点O,则∠BOC=°.(2)如图②,∠ABC、∠ACB的三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1、O2,则∠BO2C=°.(3)如图③,∠ABC、∠ACB的n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1、O2…O n﹣1(内部有n ﹣1个点),求∠BO nC(用n的代数式表示).﹣1(4)如图③,已知∠ABC、∠ACB的n等分线分别对应交于O1、O2…O n﹣1,若∠BO n﹣1C=60°,求n的值.【解答】解:∵∠BAC=30°,∴∠ABC+∠ACB=150°,(1)∵点O是∠ABC与∠ACB的角平分线的交点,∴∠OBC+∠OCB=(∠ABC+∠ACB)=75°,∴∠BOC=105°;(2)∵点O2是∠ABC与∠ACB的三等分线的交点,∴∠O2BC+∠O2CB=(∠ABC+∠ACB)=100°,∴∠BO2C=80°;是∠ABC与∠ACB的n等分线的交点,(3)∵点O n﹣1BC+∠O n﹣1CB=(∠ABC+∠ACB)=×150°,∴∠O n﹣1C=180°﹣×150°∴∠BO n﹣1(4)由(3)得:180°﹣×150°=60°,解得:n=5.9.已知:∠MON=40°,OE平分∠MON,点A、B、C分别是射线OM、OE、ON上的动点(A、B、C不与点O 重合),连接AC交射线OE于点D.设∠OAC=x°.(1)如图1,若AB∥ON,则①∠ABO的度数是20°;②当∠BAD=∠ABD时,x=120°;当∠BAD=∠BDA时,x=60°.(2)如图2,若AB⊥OM,则是否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得△ADB中有两个相等的角?若存在,求出x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解:(1)①∵∠MON=40°,OE平分∠MON∴∠AOB=∠BON=20°∵AB∥ON∴∠ABO=20°②∵∠BAD=∠ABD∴∠BAD=20°∵∠AOB+∠ABO+∠OAB=180°∴∠OAC=120°∵∠BAD=∠BDA,∠ABO=20°∴∠BAD=80°∵∠AOB+∠ABO+∠OAB=180°∴∠OAC=60°故答案为:①20 ②120,60(2)①当点D在线段OB上时,若∠BAD=∠ABD,则x=20若∠BAD=∠BDA,则x=35若∠ADB=∠ABD,则x=50②当点D在射线BE上时,因为∠ABE=110°,且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所以只有∠BAD=∠BDA,此时x=125.综上可知,存在这样的x的值,使得△ADB中有两个相等的角,且x=20、35、50、125.10.如图,已△ABC中,AB=AC=12厘米,BC=9厘米,点D为AB的中点.(1)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1秒钟时,△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②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BPD≌△CPQ?(2)若点Q以②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ABC的三边运动,求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ABC的哪条边上相遇?【解答】解:(1)①∵t=1(秒),∴BP=CQ=3(厘米)∵AB=12,D为AB中点,∴BD=6(厘米)又∵PC=BC﹣BP=9﹣3=6(厘米)∴PC=BD∵AB=AC,∴∠B=∠C,在△BPD与△CQP中,,∴△BPD≌△CQP(SAS),②∵V P≠V Q,∴BP≠CQ,又∵∠B=∠C,要使△BPD≌△CPQ,只能BP=CP=4.5,∵△BPD≌△CPQ,∴CQ=BD=6.∴点P的运动时间t===1.5(秒),此时V Q===4(厘米/秒).(2)因为V Q>V P,只能是点Q追上点P,即点Q比点P多走AB+AC的路程设经过x秒后P与Q第一次相遇,依题意得4x=3x+2×12,解得x=24(秒)此时P运动了24×3=72(厘米)又∵△ABC的周长为33厘米,72=33×2+6,∴点P、Q在BC边上相遇,即经过了24秒,点P与点Q第一次在BC边上相遇.11.已知:如图,AB⊥AC,且AB=AC,AD=AE,BD=CE.求证:AD⊥AE.【解答】证明:在△ABD和△ACE中,,∴△ABD≌△ACE(SSS),∴∠EAC=∠DAB,∴∠DAE=∠BAC,∵AB⊥AC,∴∠BAC=90°,∴∠DAE=90°,即AD⊥AE.12.如图,已知△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点A、D、E在同一直线上,CM⊥AE于点M,连结BE.(1)请判断线段AD、BE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求证:AM=CM+BE.【解答】(1)解:结论:AD=BE,理由如下:∵△ACB和△DC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B=∠DCE=90°,∴AC=BC,CD=CE,∠ACB﹣∠DCB=∠DCE﹣∠DCB,即∠ACD=∠BCE,在ACD和△BCE中,∴△ACD≌△BCE,∴AD=BE.(2)证明:∵△DC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CE=90°,∴∠CDM=45°,∵CM⊥AE,∴∠DCM=45°,∴∠CDM=∠DCM=45°,∴CM=DM,∵AM=AD+DM,AD=BE,∴AM=CM+BE.13.如图①②,点E、F分别是线段AB、线段CD的中点,过点E作AB的垂线,过点F作CD的垂线,两垂线交于点G,连接AG、BG、CG、DG,且∠AGD=∠BGC.(1)线段AD和线段BC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2)当DG⊥GC时,试判断直线AD和直线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答】解:(1)AD=BC.理由:∵GF垂直平分DC,∴GD=GC同理,GA=GB,在△ADG和△BCG中,,∴△ADG≌△BCG(SAS),∴AD=BC;(2)AD⊥BC.理由:延长AD,与CG相交于点O、与BC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ADG≌△BCG,∴∠ADG=∠BCG,则∠GDO=∠QCO,∴∠QDC+∠QCD=∠DQC+∠DCG+∠QCG=∠QDC+∠GDQ+∠DCG=∠CDG+∠DCG,∵DG⊥GC,∴∠QDC+∠QCD=∠CDG+∠DCG=90°,∴∠Q=90°,∴AD⊥BC.14.如图,已知△ABC中,∠B=∠C,AB=8厘米,BC=6厘米,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每秒2厘米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每秒a厘米的速度由C点向A点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0≤t≤3).(1)用的代数式表示PC的长度;(2)若点P、Q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BP=2t,则PC=BC﹣BP=6﹣2t;(2)△BPD和△CQP全等理由:∵t=1秒,∴BP=CQ=2×1=2厘米,∴CP=BC﹣BP=6﹣2=4厘米,∵AB=8厘米,点D为AB的中点,∴BD=4厘米.∴PC=BD,在△BPD和△CQP中,,∴△BPD≌△CQP(SAS).15.如图①,AB=4cm,AC⊥AB,BD⊥AB,AC=BD=3cm.点P在线段AB上以1cm/s 的速度由A向B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BD上由点B向点D运动.它们运动的时间为t s.(1)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当t=1时,△ACP与△BPQ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并判断此时线段PC和线段PQ的位置关系.(2)如图②,将“AC⊥AB,BD⊥AB”改为“∠CAB=∠DBA”,其他条件不变,设点Q运动速度为x cm/s,是否存在实数x,使得△ACP与△BPQ全等?若存在,求出相应x,t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解答】解:(1)当t=1时,AP=BQ=1,BP=AC=3,又∵∠A=∠B=90°,在△ACP和△BPQ中,,∴△ACP≌△BPQ(SAS).∴∠ACP=∠BPQ,∴∠APC+∠BPQ=∠APC+∠ACP=90°.∴∠CPQ=90°,即线段PC与线段PQ垂直.(2)①若△ACP≌△BPQ,则AC=BP,AP=BQ,,解得;②若△ACP≌△BQP,则AC=BQ,AP=BP,,解得;综上所述,存在或使得△ACP与△BPQ全等.16.如图,已知AB⊥AD,AC⊥AE,AB=AD,AC=AE,BC分别交AD、DE于点G、F,AC与DE交于点H.求证:(1)△ABC≌△ADE;(2)BC⊥DE.【解答】证明:(1)∵AB⊥AD,AC⊥AE,∴∠DAB=∠CAE=90°,∴∠DAB+∠DAC=∠CAE+∠DAC,即∠BAC=∠DAE,在△ABC和△ADE中,∴△ABC≌△ADE(SAS).(2)∵△ABC≌△ADE,∴∠E=∠C,∵∠E+∠AHE=90°,∠AHE=∠DHC,∴∠C+∠DHC=90°,∴BC⊥DE.17.如图,在△ABC中,∠BAD=∠DAC,DF⊥AB,DM⊥AC,AF=10cm,AC=14cm,动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 点运动,当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2S△DGC.(1)求证:在运动过程中,不管t取何值,都有S△AED(2)当t取何值时,△DFE与△DMG全等.【解答】(1)证明:∵∠BAD=∠DAC,DF⊥AB,DM⊥AC,∴DF=DM,=AE•DF,S△DGC=CG•DM,∵S△AED∴=,∵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 点运动,∴=2,即=2,∴在运动过程中,不管取何值,都有S=2S△DGC.△AED(2)解:设时间为t时,△DFE与△DMG全等,则EF=MG,①当M在线段CG的延长线上时,∵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 点运动,∴EF=AF﹣AE=10﹣2t,MG=AC﹣CG﹣AM=4﹣t,即10﹣2t=4﹣t,解得:t=6,当t=6时,MG=﹣2,所以舍去;②当M在线段CG上时,∵点E以2cm/s的速度从A点向F点运动,动点G以1cm/s的速度从C点向A 点运动,∴EF=AF﹣AE=10﹣2t,MG=AM﹣(AC﹣CG)=t﹣4,即10﹣2t=t﹣4,解得:t=,综上所述当t=时,△DFE与△DMG全等.18.如图所示,在Rt△ABC和Rt△ADE中,AB=AC,AD=AE,CE与BD相交于点M,BD与AC交于点N,试猜想BD与CE有何关系?说明理由.【解答】解:结论:BD=CE且BD⊥CE.理由:∵△ABC和△ADE是直角三角形,∴∠BAC=∠DAE=90°,∴∠BAC+∠CAD=∠DAE+∠CAD,即∠BAD=∠CAE,在△BAD与△CAE中,,∴△BAD≌△CAE(SAS),∴BD=CE,∠ABD=∠ACE,∵∠ABD+∠ANB+∠BAC=180°,∠ACE+∠CNM+∠NMC=180°,∠ANB=∠CNM,∴∠NMC=∠BAC=90°,∴BD⊥CE,即BD=CE且BD⊥CE.19.如图,长方形ABCD中,AB=10cm,BC=8cm,点E是CD的中点,动点P从A点出发,以每秒2cm的速度沿A→B→C→E 运动,最终到达点E.若点P运动的时间为x秒,那么当x为何值时,△APE的面积等于32cm2?(提醒:同学们,要分类讨论哦!)【解答】解:①如图1,当P在AB上时,∵△APE的面积等于32,∴×2x•8=32,解得:x=4;②当P在BC上时,∵△APE 的面积等于32,∴S 矩形ABCD ﹣S △CPE ﹣S △ADE ﹣S △ABP =32,∴10×8﹣(10+8﹣2x )×5﹣×8×5﹣×10×(2x ﹣10)=32,解得:x=6.6;③当P 在CE 上时,∴(10+8+5﹣2x )×8=32,解得:x=7.5<(10+8+5),此时不符合;答:4或6.6.20.如图,在Rt △ABC 中,∠C=90°,∠A=60°,AB=12cm ,若点P 从点B 出发以2cm/s 的速度向点A 运动,点Q 从点A 出发以1cm/s 的速度向点C 运动,设P 、Q 分别从点B 、A 同时出发,运动的时间为ts .(1)用含t 的式子表示线段AP 、AQ 的长;(2)当t 为何值时,△APQ 是以PQ 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当t 为何值时,PQ ∥BC ?【解答】解:(1)∵Rt △ABC 中,∠C=90°,∠A=60°,∴∠B=30°.又∵AB=12cm,∴AC=6cm,BP=2t,AP=AB﹣BP=12﹣2t,AQ=t;(2)∵△APQ是以P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AP=AQ,即12﹣2t=t,∴当t=4时,△APQ是以PQ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3)当PQ⊥AC时,PQ∥BC.∵∠C=90°,∠A=60°,∴∠B=30°∵PQ∥BC,∴∠QPA=30°∴AQ=AP,∴t=(12﹣2t),解得t=3,∴当t=3时,PQ∥BC.21.如图,在△ABC中,AB=AC=2,∠B=∠C=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E.(1)当∠BDA=115°时,∠EDC=25°,∠DEC=115°;点D从B向C运动时,∠BDA逐渐变小(填“大”或“小”);(2)当DC等于多少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直接写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解答】解:(1)∠EDC=180°﹣∠ADB﹣∠ADE=180°﹣115°﹣40°=25°,∠DEC=180°﹣∠EDC﹣∠C=180°﹣40°﹣25°=115°,小;(2)当DC=2时,△ABD≌△DCE,理由:∵∠C=40°,∴∠DEC+∠EDC=140°,又∵∠ADE=40°,∴∠ADB+∠EDC=140°,∴∠ADB=∠DEC,又∵AB=DC=2,∴△ABD≌△DCE(AAS),(3)当∠BDA的度数为110°或80°时,△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理由:∵∠BDA=110°时,∴∠ADC=70°,∵∠C=40°,∴∠DAC=70°,∠AED=∠C+∠EDC=30°+40°=70°,∴∠DAC=∠AED,∴△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当∠BDA的度数为80°时,∴∠ADC=100°,∵∠C=40°,∴∠DAC=40°,∴∠DAC=∠ADE,∴△ADE的形状是等腰三角形.22.如图,在△ABC中,AB=AC=2,∠B=∠C=5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B、C重合),连接AD,作∠ADE=50°,DE交线段AC于E.(1)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请求出∠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2)若DC=2,求证:△ABD≌△DCE.【解答】解:(1)∵∠B=∠C=50°,∠ADE=50°,∴∠BDA+∠EDC=∠CED+∠EDC=130°,∴∠BDA=∠CED,∵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B、C重合),∴AD≠AE,ⅰ)如图所示,当EA=ED时,∠EAD=∠ADE=50°,∴∠BDA=∠CED=50°+50°=100°;ⅱ)如图所示,当DA=DE时,∠EAD=∠AED=65°,∴∠BDA=∠CED=65°+50°=115°;(2)由(1)可得∠BDA=∠CED,又∵∠B=∠C=50°,AB=DC=2,∴在△ABD和△DCE中,,∴△ABD≌△DCE(AAS).23.如图,长方形纸片ABCD,点E、F分别在边AB、CD上,连接EF,将∠BEF 对折,点B落在直线EF上的B′处,得到折痕EC,将点A落在直线EF上的点A′处,得到折痕EN.(1)若∠BEB′=110°,则∠BEC=55°,∠AEN=35°,∠BEC+∠AEN=90°.(2)若∠BEB′=m°,则(1)中∠BEC+∠AEN的值是否改变?请说明你的理由.(3)将∠ECF对折,点E刚好落在F处,且折痕与B′C重合,求∠DNA′.【解答】解:(1)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EC=∠B'EC,∠AEN=∠A'EN,∵∠BEB′=110°,∴∠AEA'=180°﹣110°=70°,∴∠BEC=∠B'EC=∠BEB′=55°,∠AEN=∠A'EN=∠AEA'=35°.∴∠BEC+∠AEN=55°+35°=90°;(2)不变.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EC=∠B'EC,∠AEN=∠A'EN,∵∠BEB′=m°,∴∠AEA'=180°﹣m°,可得∠BEC=∠B'EC=∠BEB′=m°,∠AEN=∠A'EN=∠AEA'=(180°﹣m°),∴∠BEC+∠AEN=m°+(180°﹣m°)=90°,故∠BEC+∠AEN的值不变;(3)由折叠的性质可得:∠B'CF=∠B'CE,∠B'CE=∠BCE,∴∠B'CF=∠B'CE=∠BCE=×90°=30°,在Rt△BCE中,∵∠BEC与∠BCE互余,∴∠BEC=90°﹣∠BCE=90°﹣30°=60°,∴∠B'EC=∠BEC=60°,∴∠AEA'=180°﹣∠BEC﹣∠B'EC=180°﹣60°﹣60°=60°,∴∠AEN=∠AEA'=30°,∴∠ANE=90°﹣∠AEN=90°﹣30°=60°,∴∠ANE=∠A'NE=60°,∴∠DNA'=180°﹣∠ANE﹣∠A'NE=180°﹣60°﹣60°=60°.故答案为:55,35,90.24.如图,△ABC中,AB=AC=18cm,BC=16cm,点D是AB的中点.有一点E在BC上从点B向点C运动,速度为2cm/s,同时有一点F在AC上从点C向点A运动,其中一点停止运动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运动.问当点F的运动速度是多少时,△DBE和△EFC全等?【解答】解:设点F运动的时间为ts,点F运动的速度为xcm/s,则BE=2t,EC=16﹣2t,CF=tx,∵点D为AB的中点,∴BD=AB=9,∵∠B=∠C,∴当CE=BD,CF=BE时,可根据“SAS”判断△DBE≌△ECF,即16﹣2t=9,tx=2t,解得t=3.5,x=2;当CE=BE,CF=BD时,可根据“SAS”判断△DBE≌△EFC,即16﹣2t=2t,tx=9,解得t=4,x=2.25,综上所述,当点F的运动速度是2厘米/秒或2.25厘米/秒时,△DBE和△EFC全等.25.已知:如图,△ABC是边长3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方向匀速移动,它们的速度都是1cm/s,当点P到达点B时,P、Q两点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s).(1)当动点P、Q同时运动2s时,则BP=1cm,BQ=2cm.(2)当动点P、Q同时运动t(s)时,分别用含有t的式子表示;BP=(3﹣t)cm,BQ=t cm.(3)当t为何值时,△PBQ是直角三角形?【解答】解:(1)BQ=1×2=2(cm),BP=3﹣2=1(cm),故答案为1,2;(2)BP=(3﹣t)cm,BQ=tcm,故答案为(3﹣t),t;(3)根据题意,得AP=t cm,BQ=t cm.在△ABC中,AB=BC=3 cm,∠B=60°,∴BP=(3﹣t)cm.在△PBQ中,BP=(3﹣t)cm.,BQ=tcm,若△PBQ是直角三角形,则只有∠BQP=90°或∠BPQ=90°①当∠BQP=90°时,BQ=BP,即t=(3﹣t),解得t=1;②当∠BPQ=90°时,BP=BQ,即3﹣t=t.解得t=2.答:当t=1s或t=2s时,△PBQ是直角三角形.26.如图,△ABC中,AB=BC=AC=12cm,现有两点M、N分别从点A、点B同时出发,沿三角形的边运动,已知点M的速度为1cm/s,点N的速度为2cm/s.当点N第一次到达B点时,M、N同时停止运动.(1)点M、N运动几秒后,M、N两点重合?(2)点M、N运动几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否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如存在,请求出此时M、N运动的时间.【解答】解:(1)设点M、N运动x秒后,M、N两点重合,x×1+12=2x,解得:x=12;(2)设点M、N运动t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如图①,AM=t×1=t,AN=AB﹣BN=12﹣2t,∵三角形△AMN是等边三角形,∴t=12﹣2t,解得t=4,∴点M、N运动4秒后,可得到等边三角形△AMN.(3)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可以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由(1)知12秒时M、N两点重合,恰好在C处,如图②,假设△AMN是等腰三角形,∴AN=AM,∴∠AMN=∠ANM,∴∠AMC=∠ANB,∵AB=BC=AC,∴△ACB是等边三角形,∴∠C=∠B,在△ACM和△ABN中,∵,∴△ACM≌△ABN,∴CM=BN,设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M、N运动的时间y秒时,△AMN是等腰三角形,∴CM=y﹣12,NB=36﹣2y,CM=NB,y﹣12=36﹣2y,解得:y=16.故假设成立.∴当点M、N在BC边上运动时,能得到以MN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AMN,此时M、N运动的时间为16秒.。
三角形的外角习题及答案
三角形的外角(习题)➢例题示范例1:已知:如图,点E是直线AB,CD外一点,连接DE交AB于点F,∠D=∠B+∠E.求证:AB∥CD.①读题标注②梳理思路要证AB∥CD,需要考虑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因为已知∠D=∠B+∠E,而由外角定理得∠AFE=∠B+∠E,故∠D=∠AFE,所以AB∥CD.③过程书写证明:如图,∵∠AFE是△BEF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AFE=∠B+∠E(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D=∠B+∠E(已知)∴∠AFE=∠D(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巩固练习1.如图,在△ABC中,∠1是它的一个外角,∠1=115°,∠A=40°,∠D=35°,则∠2=________.2.已知:如图,在△ABC中,∠BAC=50°,∠C=60°,AD⊥BC,BE是∠ABC的平分线,AD,BE交于点F,则∠AFB的度数为____________.第2题图第3题图3.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为()A.45°B.60°C.75°D.904.如图,已知∠A=25°,∠EFB=95°,∠B=40°,则∠D的度数为_____________.第4题图第5题图5.如图,已知AD是△ABC的外角∠CAE的平分线,∠B=30°,∠DAE=50°,则∠D=_______,∠ACB=_______.6.如图,在△ABC中,∠A=40°,∠ABC的平分线BD交AC于点D,∠BDC=70°,求∠C的度数.解:如图,∵∠BDC是△ABD的一个外角(_____________________)∴∠BDC=∠A+∠ABD(_____________________)∵∠A=40°,∠BDC=70°(_____________________)∴∠AB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BD平分∠ABC(_____________________)∴∠ABC=2∠ABD=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C=180°-∠A-∠ABC=180°-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7.已知:如图,CE是△ABC的一个外角平分线,且EF∥BC交AB于点F,∠A=60°,∠E=55°,求∠B的度数.8.已知:如图,在△ABC中,BD平分∠ABC,交AC于点D,DE∥BC交AB于点E,∠A=45°,∠BDC=60°,求∠AED的度数.➢思考小结1.在证明过程中:(1)要证平行,找_______角、_______角、_______角.(2)要求一个角的度数:①由平行,想_______相等、________相等、__________互补;②由直角考虑互余,由平角考虑_______,由对顶角考虑____________;③若把一个角看作三角形的内角,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若把一个角看作三角形的外角,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阅读材料欧几里得公理体系几何学创建的初期,内容是繁杂和混乱的.人们进行几何推理时,总是拿自己掌握的一些“基本事实”作为大前提去进行推理,而每个人心中的“基本事实”不尽相同.这就导致很多内容无法沟通,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时,有必要将几何的内容,用逻辑的“锁链”整理、穿连起来.第一个完成这件工作的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欧几里得知识渊博,数学造诣精湛,尤其擅长几何证明.当他意识到几何学有必要做出系统整理的时候,就开始着手编写自己的着作《原本》了.他的思路是这样的:首先给出一些最基本的定义,如“点是没有部分的”,“线是没有宽度的”等;接着他列出了5条公设和5条公理作为推理的基本事实,而之后所有的推理都必须建立在这5条公设和5条公理基础上来进行.5条公设是:(1)从任意点到任意点作直线是可能的.(2)把有限直线不断沿直线延长是可能的.(3)以任意点为中心和任意距离为半径作一圆是可能的.(4)所有直角彼此相等.(5)若一直线与两条直线相交,且若同侧所交两内角之和小于两直角,则两直线无限延长后必相交于该侧的另一点.5条公理是:(1)跟同一件东西相等的一些东西,它们彼此也是相等的.(2)等量加等量,总量仍相等.(3)等量减等量,余量仍相等.(4)彼此重合的东西是相等的.(5)整体大于部分.其中5条公设主要对作图进行了相应的规范,而5条公理则主要从代数推理上进行规定.欧几里得基于上述这些公设和公理,推导出了平面几何中几乎所有的结论,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几何体系,我们称之为欧氏几何.而他的着作《原本》中关于平面几何的部分,被翻译成中文叫做《几何原本》,正是我们平面几何的原型.而欧几里得这种对几何知识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总结方法就被称之为公理法,而《原本》正是公理化体系的最好阐释.【参考答案】➢巩固练习1.40°2.125°3.C4.20°5.20°,70°6.∵∠BDC是△ABD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BDC=∠A+∠ABD(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40°,∠BDC=70°(已知)∴∠ABD=∠BDC-∠A=70°-40°=30°(等式的性质)∵BD平分∠ABC(已知)-40°-60°=80°(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7.解:如图,∵EF∥BC(已知)∴∠ECD=∠E(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55°(已知)∴∠ECD=55°(等量代换)∵CE是△ABC的一个外角平分线(已知)∴∠ACD=2∠ECD=2×55°=110°(角平分线的定义)∵∠ACD是△ABC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ACD=∠A+∠B(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60°(已知)∴∠B=∠ACD-∠A=110°-60°=50°(等式的性质)8.解:如图,∵∠BDC是△ABD的一个外角(外角的定义)∴∠BDC=∠ABD+∠A(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A=45°,∠BDC=60°(已知)∴∠ABD=∠BDC-∠A=60°-45°=15°(等式的性质)∵BD平分∠ABC(已知)∴∠ABC=2∠ABD=2×15°=30°(角平分线的定义)∵DE∥BC(已知)∴∠AED=∠AB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ED=30°(等量代换)➢思考小结1.(1)同位、内错、同旁内.(2)①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②互补,对顶角相等;③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④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初一几何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几何三角形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4 分)1.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角形的三条边,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7,15,8 (B)1/3,1/4,1/5 (C) 4,5,6 (D) 3,7,112.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3.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5,12,13 (B)5,12,7 (C)8,18,7 (D)3,4,84.如图已知:Rt△ABC中,∠C=90°,AD平分∠BAC,AE=AC,连接D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DC=DE (B) ∠ADC=∠ADE (C) ∠DEB=90°(D) ∠BDE=∠DAE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20和25,则它的最大边上的高为()(A)12 (B)10 (C) 8 (D) 5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C)角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全等(D)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7.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8,第三边长是整数的三角形一共有()(A)3个(B)4个(C)5个(D)无数个8.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线段MN (B)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钝角∠AOB9.如图已知:△ABC中,AB=AC,BE=CF,AD⊥BC于D,此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A)2对(B)3对(C)4对(D)5对1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A)125°(B)135°(C)145°(D)150°1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A)125°(B)135°(C)145°(D)150°12.如图已知:∠A=∠D,∠C=∠F,如果△ABC≌△DEF,那么还应给出的条件是()(A) AC=DE (B) AB=DF (C) BF=CE (D) ∠ABC=∠DEF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40 分)1.在Rt△ABC中,∠C=90°,如果AB=13,BC=12,那么AC= ;如果AB=10,AC:BC=3:4,那么BC=2.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9,那么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
专题12.25 三角形全等几何模型-“一线三直角”模型(专项练习)(培优篇)
C D E B A 专题12.25 三角形全等几何模型-“一线三直角”模型(专项练习)(培优篇)知识储备:1、模型一: 三垂直全等模型图一如图一,∠D=∠BCA=∠E=90°,BC=AC 。
结论:Rt △BDC ≌Rt △CEA2、拓展:模型二: 三等角全等模型图二如图二,∠D=∠BCA=∠E ,BC=AC 。
结论:△BEC ≌△CDA一、单选题1.如图,Rt△ABC 中,△C=90°,BC=6,DE 是△ABC 的中位线,点D 在AB 上,把点B 绕点D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α(0°<α<180°)角得到点F ,连接AF ,BF .下列结论:△△ABF 是直角三角形;△若△ABF 和△ABC 全等,则α=2△BAC 或2△ABC ;△若α=90°,连接EF ,则S△DEF=4.5;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B .△△C .△△△D .△△二、填空题2.如图,点A 的坐标为()4,0,点B 的坐标为()0,1-,分别以OB ,AB 为直角边在第三、第四象限作等腰Rt OBF △,等腰Rt ABE △,连接EF 交y 轴于P 点,点P 的坐标是______.3.如图,AO△OM ,OA=7,点B 为射线OM 上的一个动点,分别以OB ,AB 为直角边,B 为直角顶点,在OM 两侧作等腰Rt△OBF 、等腰Rt△ABE ,连接EF 交OM 于P 点,当点B 在射线OM 上移动时,则PB 的长度____________.三、解答题4.在Rt AOB ∆中,AOB 90∠=.(1)如图△,以点A 为直角顶点,AB 为腰在AB 右侧作等腰Rt ABC ∆,过点C 作CD OA ⊥交OA 的延长线于点D .求证:A AOB CD ∆∆≌.(2)如图△,以AB 为底边在AB 左侧作等腰Rt ABC ∆,连接OC ,求AOC ∠的度数.(3)如图△,Rt AOB ∆中,,OA OB OD AB =⊥,垂足为点D ,以OB 为边在OB 左侧作等边OBC ∆,连接AC 交OD 于E ,2OE =,求AC 的长.5.已知Rt△ABC 中,△BAC =90°,AB =AC ,点E 为△ABC 内一点,连接AE ,CE ,CE △AE ,过点B 作BD △AE ,交AE 的延长线于D .(1)如图1,求证BD=AE ;(2)如图2,点H 为BC 中点,分别连接EH ,DH ,求△EDH 的度数;(3)如图3,在(2)的条件下,点M 为CH 上的一点,连接EM ,点F 为EM 的中点,连接FH ,过点D 作DG △FH ,交FH 的延长线于点G ,若GH :FH =6:5,△FHM 的面积为30,△EHB =△BHG ,求线段EH 的长.6.如图1,在Rt ACB ∆中,90BAC ∠=︒,AB AC =,分别过B 、C 两点作过点A 的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D 、E ;(1)如图1,当D 、E 两点在直线BC 的同侧时,猜想,BD 、CE 、DE 三条线段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当D 、E 两点在直线BC 的两侧时,BD 、CE 、DE 三条线段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90BAC ∠=︒,22AB =,28AC =.点P 从B 点出发沿B A C →→路径向终点C 运动;点Q 从C 点出发沿C A B →→路径向终点B 运动.点P 和Q 分别以每秒2和3个单位的速度同时开始运动,只要有一点到达相应的终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分别过P 和Q 作PF l ⊥于F ,QG l ⊥于G .问:点P 运动多少秒时,PFA ∆与QAG ∆全等?(直接写出结果即可)7.如图,在△ABC 中,△ACB =90°,AC =6,BC =8.点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AC—CB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B 运动,点Q 从点B 出发沿折线BC—CA 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终点A 运动,P 、Q 两点同时出发.分别过P 、Q 两点作PE△l 于E ,QF△l 于F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1)当P 、Q 两点相遇时,求t 的值;(2)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求CP 的长(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3)当△PEC 与△QFC 全等时,直接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CQ 的长.8.(1)如图1,已知:在ABC ∆中,90BAC ∠=︒,AB AC =,直线l 经过点A ,BD l ⊥,CE l ⊥垂足分别为点D 、E .证明:△CAE ABD ∠=∠;△DE BD CE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 AC =,D 、A 、E 三点都在l 上,并且有BDA AEC BAC 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 BD CE =+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过ABC ∆的边AB 、AC 向外作正方形ABDE 和正方形ACFG ,AH 是BC 边上的高,延长HA 交EG 于点I ,求证:I 是EG 的中点.9.如图,A (-2,0),B (0,4)以B 点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直角△ABC (1)求C 点的坐标;(2)如图2点E 为y 轴正半轴上一动点,以E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AEM ,过M 作MN△x 轴于N ,求OE -MN 的值.10.如图,OA OB =,OA OB ⊥,135ACO ∠=︒,求ACB ∠的度数.11.综合与实践.积累经验我们在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中学习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在一些探究题中经常用以上知识转化角和边,进而解决问题.例如:我们在解决:“如图1,在ABC ∆中,90ACB ∠=︒,AC BC =,线段DE 经过点C ,且AD DE ⊥于点D ,BE DE ⊥于点E .求证:AD CE =,CD BE =”这个问题时,只要证明ADC CEB ∆∆≌,即可得到解决,(1)请写出证明过程;类比应用(2)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中,90ACB ∠=︒,AC BC =,点A 的坐标为()0,2,点C 的坐标为()1,0,求点B 的坐标.拓展提升(3)如图3,ABC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90ACB ∠=︒,AC BC =,点A 的坐标为()2,1,点C 的坐标为()4,2,则点B 的坐标为____________.12.问题背景:(1)如图1,已知△ABC 中,△BAC =90°,AB =AC ,直线m 经过点A ,BD△直线m ,CE△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 、E .求证:DE =BD +CE .拓展延伸:(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 =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 =△AEC =△BAC .请写出DE 、BD 、CE 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不需要证明)实际应用:(3)如图,在△ACB 中,△ACB =90°,AC =BC ,点C 的坐标为(-2,0),点A 的坐标为(-6,3),请直接写出B 点的坐标.13.如图,Rt ACB △中,90ACB ∠=︒,AC BC =,E 点为射线CB 上一动点,连结AE ,作AF AE ⊥且AF AE =.(1)如图1,过F 点作FD AC ⊥交AC 于D 点,求证:FD BC =;(2)如图2,连结BF 交AC 于G 点,若3AG =,1CG =,求证:E 点为BC 中点. (3)当E 点在射线CB 上,连结BF 与直线AC 交于G 点,若4BC =,3BE =,则AG CG =______.(直接写出结果)14.如图,以ABC 的边AB 和AC ,向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BE △和ACF ,连接 EF ,AD 是ABC 的高,延长DA 交EF 于点G ,过点F 作DG 的垂线交DG 于点H .(1)求证:FHA ADC ≌△△;(2)求证:点G 是EF 的中点.15.如图,等腰Rt ABC 中,90ABC ∠=︒,AB BC =,点A ,B 分别在坐标轴上. (1)如图1,若点C 的横坐标为5,直接写出点B 的坐标_______;图1(2)如图2,若点A 的坐标为()6,0-,点B 在y 轴的正半轴上运动时,分别以OB ,AB 为边在第一、第二象限作等腰Rt OBF ,等腰Rt ABE △,连接EF 交y 轴于点P ,当点B 在y 轴的正半轴上移动时,PB 的长度是否发生改变?若不变,求出PB 的值;若变化,求PB 的取值范围.图216.提出问题:如图1,将三角板放在正方形ABCD 上,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 在对角线AC 上,一条直角边经过点B ,另一条直角边交边DC 与点E ,求证:PB=PE分析问题:学生甲:如图1,过点P 作PM△BC ,PN△CD ,垂足分别为M ,N 通过证明两三角形全等,进而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学生乙:连接DP ,如图2,很容易证明PD=PB ,然后再通过“等角对等边”证明PE=PD ,就可以证明PB=PE 了.解决问题:请你选择上述一种方法给予证明.问题延伸:如图3,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P 在对角线AC 上,一条直角边经过点B ,另一条直角边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 ,PB=PE 还成立吗?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17.(提出问题)如图1,在直角ABC 中,△BAC =90°,点A 正好落在直线l 上,则△1、△2的关系为(探究问题)如图2,在直角ABC 中,△BAC =90°,AB =AC ,点A 正好落在直线l 上,分别作BD △l 于点D ,CE △l 于点E ,试探究线段BD 、CE 、DE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解决问题)如图3,在ABC 中,△CAB 、△CBA 均为锐角,点A 、B 正好落在直线l 上,分别以A 、B 为直角顶点,向ABC 外作等腰直角三角形ACE 和等腰直角三角形BCF ,分别过点E 、F 作直线l 的垂线,垂足为M 、N .△试探究线段EM 、AB 、FN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若AC =3,BC =4,五边形EMNFC 面积的最大值为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3,01,0B A --、分别是x 轴上两点,点()0,P h 是y 轴正半轴上的动点,过点P 作,DP PB CP PA ⊥⊥,且,PD PB PC AP ==.(1)如图1,连接AD BC 、相交于点E ,求证:PCB PAD ≌;(2)如图1,连接PE ,求证:PE 平分CED ∠;(3)如图2,连CD 与y 轴相交于点Q ,当动点P 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线段PQ 的长度是否改变?如果不变,请求出其值;如果改变,请求出其变化范围.19.在Rt ABC △中,90CAB ∠=︒,AB AC =,点O 是BC 的中点,点P 是射线CB 上的一个动点(点P 不与点C 、O 、B 重合),过点C 作CE AP ⊥于点E ,过点B 作BF AP⊥于点F ,连接EO ,OF .(问题探究)如图1,当P 点在线段CO 上运动时,延长EO 交BF 于点G ,(1)求证:AEC △BFA ;(2)BG 与AF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直接写结论,不需说明理由);(拓展延伸)(3)△如图2,当P 点在线段OB 上运动,EO 的延长线与BF 的延长线交于点G ,OFE ∠的大小是否变化?若不变,求出OFE ∠的度数;若变化,请说明理由;△当P 点在射线OB 上运动时,若2AE =,5CE =,直接写出OEF 的面积,不需证明. 20.如图,线段AB=4,射线BG△AB ,P 为射线BG 上一点,以AP 为边作正方形APCD ,且点C、D与点B在AP两侧,在线段DP上取一点E,使△EAP=△BAP,直线CE与线段AB相交于点F(点F与点A、B不重合).(1)求证:AEP△CEP;(2)判断CF与AB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请直接写出AEF的周长.参考答案1.C【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和旋转的性质得出AD BD DF ==,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判断;△分两种情况讨论:ABF ABC ∠=∠或ABF BAC ∠=∠,分别求α即可 ; △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首先证明FDG ADE ≅ ,然后得出3FG DE ==,最后利用12DEF S DE FG =⋅即可求解. 【详解】△△DE 是△ABC 的中位线,AD DB ∴=.由旋转可知DF DB =,AD BD DF ∴==,,DAF AFD DBF DFB ∴∠=∠∠=∠ .180DAF AFB ABF ∠+∠+∠=︒ ,90AFD DFB ∴∠+∠=︒ ,即90AFB ∠=︒ ,△△ABF 是直角三角形,故△正确;90C ∠=︒ ,90BAC ABC ∴∠+∠=︒ .若△ABF 和△ABC 全等,当ABF ABC ∠=∠时,180218022(90)2ABF ABC ABC BAC α=︒-∠=︒-∠=︒-∠=∠ ;当ABF BAC ∠=∠时,180218022(90)2ABF BAC BAC ABC α=︒-∠=︒-∠=︒-∠=∠,综上所述,若△ABF 和△ABC 全等,则α=2△BAC 或2△ABC ,故△正确;过点F 作FG DE ⊥交ED 的延长线于点G ,△DE 是ABC 的中位线,//DE BC ∴ ,90AED ACB ∴∠=∠=︒ .FG DE ⊥,90FGE ∴∠=︒.90FDB ∠=︒,90ADF ∴∠=︒,90FDG ADE ∴∠+∠=︒.90DAE ADE ∠+∠=︒ ,FDG DAE ∴∠=∠.90AFB ∠=︒,D 为AB 中点,FD AD ∴=.在FDG △和ADE 中,FGD AED FDG DAE FD AD ∠=∠⎧⎪∠=∠⎨⎪=⎩()FDG ADE AAS ∴≅3FG DE ∴==,1133 4.522DEF S DE FG ∴=⋅=⨯⨯=,故△正确; 所以正确的有:△△△.故选:C .【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0,3-【分析】作EN y ⊥轴于N ,求出NBE BAO ∠=∠,证ABO BEN ≅△△,得BN =AO ,再由90OBF FBP BNE ∠=∠=∠=︒,证BFP NEP ≅△△,推出BP NP ==2,由点B 的坐标为()0,1-即可得出点P 的坐标为()0,3-.【详解】解:如图,作EN y ⊥轴于N ,90ENB BOA ABE ∠=∠=∠=︒,90OBA NBE ∴∠+∠=︒,90OBA OAB ∠+∠=︒,NBE BAO ∴∠=∠,在ABO 和BEN 中,AOB BNE BAO NBE AB BE ∠=∠⎧⎪∠=∠⎨⎪=⎩()ABO BEN AAS ∴≅△△,OB NE BF ∴==,OA=BN90OBF FBP BNE ∠=∠=∠=︒,在BFP △和NEP △中,FPB EPN FBP ENP BF NE ∠=∠⎧⎪∠=∠⎨⎪=⎩,()BFP NEP AAS ∴≅△△,BP NP ∴=,又因为点A 的坐标为(4,0),4OA BN ∴==,122BP NP BN ∴===, 又△点B 的坐标为()0,1-,△点P 的坐标为()0,3-.故答案为:()0,3-.【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坐标与图形性质等知识点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 ,ASA ,AAS ,SSS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3.72【分析】根据题意过点E 作EN△BM ,垂足为点N ,首先证明△ABO△△BEN ,得到BO=ME ;进而证明△BPF△△MPE 并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如图,过点E 作EN△BM ,垂足为点N ,△△AOB=△ABE=△BNE=90°,△△ABO+△BAO=△ABO+△NBE=90°,△△BAO=△NBE ,△△ABE 、△BFO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BE ,BF=BO ;在△ABO 与△BEN 中,BAO NBE AOB BNE AB BE ∠⎪∠⎧⎩∠⎪∠⎨===,△△ABO△△BEN (AAS ),△BO=NE ,BN=AO ;△BO=BF ,△BF=NE ,在△BPF 与△NPE 中,FBP ENP FPB EPN BF NE ∠⎪∠⎧⎩∠⎪∠⎨===,△△BPF△△NPE (AAS ), △BP=NP=12BN ,BN=AO , △BP= 12AO= 12×7=72. 故答案为:72. 【点拨】本题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并灵活运用有关定理进行分析.4.(1)见解析;(2)135AOC ∴∠=;(3)【分析】(1)根据“一线三垂直”模型,可以证得A AOB CD ∆∆≌;(2)过点C 作CM△CO 交BO 于M ,AC 与BO 交于点N ,利用旋转模型证明BCM ∆△()ACO ASA ∆,由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3)在CE 上截取一点H ,使CH=AE ,连接OH ,利用等腰直角△AOB ,等边△BOC 证得OAE ∆△()OCH SAS ∆,通过等角代换证明HOE ∆为等边三角形,由线段和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1)△△BAC=△AOB=90°,△△BAO+△DAC=△BAO+△ABO=90°,△△DAC=△ABO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AC ,在△AOB 和△CDA 中,ABO DAC AOB CDA AB AC ∠=∠⎧⎪∠=∠⎨⎪=⎩△△AOB△△CDA (AAS )(2)如图△,过点C 作CM△CO 交BO 于M ,AC 与BO 交于点N ,90MCO ACB ∴∠=∠=,BCM ACO ∴∠=∠,90BCA AOB ∠=∠=,BNC ANO ∠=∠,CBM OAC ∴∠=∠,△AC=BC ,BCM ∴∆△()ACO ASA ∆,CM CO ∴=,45COM CMO ∴∠=∠=,9045135AOC ∴∠=+=,故答案为:135°.(3)如图△,在CE 上截取一点H ,使CH=AE ,连接OH ,△△AOB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OC 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O BO CO ==,OAE OCH ∴∠=∠,OAE ∴∆△()OCH SAS ∆,OH OE ∴=,AE=CH=3,△AOE=△COH ,OD AB ⊥,△AOB=90°,45AOE BOE ∴∠=∠=,45COH ∴∠=,△BOH=△BOC -△COH=60°-45°=15°,154560HOE ∴∠=+=,HOE ∴∆为等边三角形,2HE EO ∴==,Rt△ADE 中,△DAE=45°-15°=30°,△AE=2DE ,设DE=x ,则AE=2x ,,△AD=OD ,,,,.故答案为:.【点拨】本题考查了“一线三垂直”模型,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角代换的应用,计算线段和的应用,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5.(1)见解析;(2)△EDH=45°;(3)EH=【分析】(1)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CAE△△ABD,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BD 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EH△△BDH,进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3)过点M作MS△FH于点S,过点E作ER△FH,交HF的延长线于点R,过点E作ET△BC,根据全等三角形判定和性质解答即可.【详解】证明:(1)△CE△AE,BD△AE,△△AEC=△ADB=90°,△△BAC=90°,△△ACE+CAE=△CAE+△BAD=90°,△△ACE=△BAD,在△CAE与△ABD中ACE BAD AEC ADB AC AB ∠=∠⎧⎪∠=∠⎨⎪=⎩△△CAE △△ABD (AAS ),△AE =BD ;(2)连接AH△AB =AC ,BH =CH ,△△BAH =11904522BAC ∠=⨯︒=︒,△AHB =90°, △△ABH =△BAH =45°,△AH =BH ,△△EAH =△BAH ﹣△BAD =45°﹣△BAD ,△DBH =180°﹣△ADB ﹣△BAD ﹣△ABH =45°﹣△BAD ,△△EAH =△DBH ,在△AEH 与△BDH 中AE BD EAH DBH AH BH =⎧⎪∠=∠⎨⎪=⎩△△AEH △△BDH (SAS ),△EH =DH ,△AHE =△BHD ,△△AHE +△EHB =△BHD +△EHB =90°即△EHD =90°,△△EDH =△DEH =18090452︒-︒=︒; (3)过点M 作MS △FH 于点S ,过点E 作ER △FH ,交HF 的延长线于点R ,过点E 作ET △BC ,交HR 的延长线于点T .△DG △FH ,ER △FH ,△△DGH =△ERH =90°,△△HDG +△DHG =90°△△DHE =90°,△△EHR +△DHG =90°,△△HDG =△HER在△DHG 与△HER 中HDG HER DGH ERH DH EH ∠=∠⎧⎪∠=∠⎨⎪=⎩△△DHG △△HER (AAS ),△HG =ER ,△ET △BC ,△△ETF =△BHG ,△EHB =△HET ,△ETF =△FHM ,△△EHB =△BHG ,△△HET =△ETF ,△HE =HT ,在△EFT 与△MFH 中ETF FHM EFT MFH EF FM ∠=∠⎧⎪∠=∠⎨⎪=⎩,△△EFT △△MFH (AAS ),△HF =FT , △22HF MS FT ER =, △ER =MS ,△HG =ER =MS ,设GH =6k ,FH =5k ,则HG =ER =MS =6k , 563022HF MS k k ==, k△FH =△HE =HT =2HF =【点拨】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思考问题,属于压轴题.6.(1)+DE CE BD =(2)CE DE BD =+(3)当P 点运动6秒或10秒时PFA ∆与QAG ∆全等【分析】(1)根据题意首先证明()ABD ACE AAS ∆≅∆,在采用等量替换即可证明+DE CE BD =. (2)根据题意首先证明()ABD CAE AAS ∆≅∆,在采用等量替换即可证明CE BD DE =+.(3)根据PFA ∆与QAG ∆全等,列方程即可,注意要分类讨论.【详解】(1)+DE CE BD =.理由如下:△在Rt ABC ∆中,90BAC ∠=︒,△90BAD EAC ∠+∠=︒,又△90ADB AEC ∠=∠=︒,△90BAD ABD ∠+∠=︒,△EAC ABD ∠=∠,△AB AC =,△()ABD ACE AAS ∆≅∆,△AD CE =,BD AE =,△DE AD AE CE BD =+=+.(2)CE DE BD =+..理由如下:△BD AE ⊥,CE AE ⊥,△90ADB AEC ∠=∠=︒,△90ABD BAD ∠+∠=︒,△90BAC ∠=︒,△90BAD EAC ∠+∠=︒,△ABD EAC ∠=∠,在ABD ∆和CAE ∆中,△ABD CAE ∠=∠,ADB CEA ∠=∠,AB AC =,△()ABD CAE AAS ∆≅∆,△BD AE =,AD CE =,△AD AE DE =+,△AD BD DE =+,△CE BD DE =+;(3)解:△当点P 在AB 上,点Q 在AC 上时,222283t t -=-,解得6t =,△当点P 在AB 上,点Q 在AC 上时,222328t t -=-,解得10t =.△当点P 在AC 上,点Q 在AB 上时,(t>11)222328t t -=-解得:t=6(舍)△当点Q 运动到B 点,点P 在AC 上时,(11<t≤503) 22222t -=,解得22t =(舍).所以当P 点运动6秒或10秒时PFA ∆与QAG ∆全等.【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的全等证明,关键在于第三问的分类讨论思想,这是数学的一个重要思想,应当熟练掌握.7.(1)t 的值为72秒;(2)CP 的长为6(6)6(614)t t t t -≤⎧⎨-<≤⎩;(3)当△PEC 与△QFC 全等时,满足条件的CQ的长为5或2.5或6【分析】(1)由题意得t+3t=6+8,即可求得P、Q两点相遇时,t的值;(2)根据题意即可得出CP的长为6(6)6(614)t tt t-≤⎧⎨-<≤⎩;(3)分两种情况讨论得出关于t的方程,解方程求得t的值,进而即可求得CQ的长.【详解】解:(1)由题意得t+3t=6+8,解得:t=72(秒),当P、Q两点相遇时,t的值为72秒;(2)由题意可知AP=t,则CP的长为6(6)6(614)t tt t-≤⎧⎨-<≤⎩;(3)当P在AC上,Q在BC上时,△△ACB=90,△△PCE+△QCF=90°,△PE△l于E,QF△l于F.△△EPC+△PCE=90°,△PEC=△CFQ=90°,△△EPC=△QCF,△△PCE△△CQF,△PC=CQ,△6﹣t=8﹣3t,解得t=1,△CQ=8﹣3t=5;当P在AC上,Q在AC上时,即P、Q重合时,则CQ=PC,由题意得,6﹣t=3t﹣8,解得:t=3.5,△CQ=3t﹣8=2.5,当P在BC上,Q在AC上时,即A、Q重合时,则CQ=AC=6,综上,当△PEC与△QFC全等时,满足条件的CQ的长为5或2.5或6.【点拨】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线段的动点问题,根据题意得出关于t 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8.(1)△见解析;△见解析;(2)成立:DE=BD+CE ;证明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即可求解;△由条件可证明△ABD△△CAE ,可得DA =CE ,AE =BD ,可得DE =BD +CE ;(2)由条件可知△BAD +△CAE =180°−α,且△DBA +△BAD =180°−α,可得△DBA =△CAE ,结合条件可证明△ABD△△CAE ,同(1)可得出结论;(3)由条件可知EM =AH =GN ,可得EM =GN ,结合条件可证明△EMI△△GNI ,可得出结论I 是EG 的中点.【详解】(1)△△BD△直线l ,CE△直线l△△BDA=△CEA=90°△△BAC=90°△△BAD+△CAE=90°△△BAD+△ABD=90°△△CAE=△ABD△在△ADB 和△CEA 中ABD CAE BDA CEA AB AC ∠=∠⎧⎪∠=∠⎨⎪=⎩△△ADB△△CEA (AAS )△AE=BD ,AD=CE△DE=AE+AD=BD+CE ;(2)成立:DE=BD+CE 证明如下:△△BDA=△BAC=α△△DBA+△BAD=△BAD+△CAE=180°﹣α△△DBA=△CAE在△ADB 和△CEA 中ABD CAE BDA CEA AB AC ∠=∠⎧⎪∠=∠⎨⎪=⎩△△ADB△△CEA (AAS )△AE=BD 、AD=CE△DE=AE+AD=BD+CE ;(3)如图过E 作EM△HI 于M ,GN△HI 的延长线于N△△EMI=GNI=90°由(1)和(2)的结论可知EM=AH=GN△EM=GN在△EMI 和△GNI 中GIH EIM EM GNGHI EMI ∠=∠⎧⎪=⎨⎪∠=∠⎩△△EMI△△GNI (AAS )△EI=GI△I 是EG 的中点.【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由条件证明三角形全等得到BD =AE 、CE =AD 是解题的关键.9.(1)C (-4,6);(2)OE -MN=2.【分析】(1)作CE△y 轴于E ,易证△CBE△△BAO ,即可得点C 的坐标;(2)作MF△y 轴于F ,易证△AOE△△EFM ,可得OE -MN=EF=OA 即可求得答案.【详解】(1)作CE△y 轴于E ,如图1,△A (-2,0),B (0,4),△OA=2,OB=4,△△CBA=90°,△△CEB=△AOB=△CBA=90°,△△ECB+△EBC=90°,△CBE+△ABO=90°,△△ECB=△ABO ,在△CBE 和△BAO 中ECB ABO CEB AOB BC AB ∠=∠⎧⎪∠=∠⎨⎪=⎩△△CBE△△BAO ,△CE=BO=4,BE=AO=2,即OE=2+4=6,△C (-4,6).(2)如图2,作MF△y 轴于F ,则△AEM=△EFM=△AOE=90°,△△AEO+△MEF=90°,△MEF+△EMF=90°,△△AEO=△EMF ,在△AOE 和△EMF 中,AOE EFM AEO EMF AE EM ∠=∠⎧⎪∠=∠⎨⎪=⎩△△AEO△△EMF ,△EF=AO=2,MF=OE ,△MN△x 轴,MF△y 轴,△△MFO=△FON=△MNO=90°,△四边形FONM 是矩形,△MN=OF ,△OE -MN=OE -OF=EF=OA=2.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10.△ACB=90°.【分析】作AM△直线OC 于M ,BN△直线OC 于N .通过AAS 证明△AOM△△OBN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答案.【详解】作AM△直线OC 于M ,BN△直线OC 于N .△△ACO=135°,△△ACM=45°,△AM=CM ,在△AOM 与△OBN 中,90()AMO ONB AOM OBN BON OA OB ∠∠︒⎧⎪∠∠∠⎨⎪=⎩===均为的余角,△△AOM△△OBN(AAS),△OM=BN ,ON=AM=CM ,△NC=OM=BN ,又△BN△NS .△△BCN=45°,△△ACB=△ACO -△BCN=90°.【点拨】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有一定的综合性,难点是作出辅助线.11.(1)见解析;(2)B 的坐标(3,1);(3)(3,4)【分析】(1)根据AD△DE 、BE△DE 得到△D=△E=9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同角的余角相等,推出△DAC=△BCE ,进而证明ADC CEB ≅,最后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出AD=CE ,CD=BE ;(2)如图4,过点B 作BE△x 轴于点E ,通过证明AOC CEB ≅,进而得出AO=CE ,CO=BE ,再根据点A 的坐标为(0,2),点C 的坐标(1,0),求得OE=3,最后得出B 的坐标(3,1);(3)如图5,过点C 做CF△x 轴与点F ,再过点A 、B 分别做AE△CF ,BD△CF ,通过证明CDB AEC ≅,进而得出BD=CE=,AE=CD ,最后根据点A 的坐标为()2,1,点C 的坐标为()4,2,得出B 坐标(3,4).【详解】(1)证明:△AD△DE ,BE△DE△△D=△E=90°△△DAC+△ACD=90°又△△ACB=90°△△ACD+△BCE=90°△△DAC=△BCE在△ADC 和△CEB 中D E DAC BCE AC BC ∠=∠⎧⎪∠=∠⎨⎪=⎩△△ADC△△CEB△AD=CE ,CD=BE(2)解:如图,过点B 作BE△x 轴于点E△△AOC=90°△△OAC+△ACO=90°又△△ACB=90°△△ACO+△BCE=90°△△OAC=△BCE在△AOC 和△CEB 中90AOC CEB OAC ECBAC BC ⎧∠=∠=⎪∠=∠⎨⎪=⎩△△AOC△△CEB△AO=CE ,CO=BE又△点A 的坐标为(0,2),点C 的坐标(1,0)△AO=2,CO=1△CE=2,BE=1△OE=3△B 的坐标(3,1)(3)(3,4)解:如图5,过点C 做CF△x 轴与点F ,再过点A 、B 分别做AE△CF ,BD△CF , △AE△CF ,BD△CF△90AEC CDB ∠=∠=︒,△90ACE CAE ∠+∠=︒,又△90ACB ∠=︒,△90ACE BCD ∠+∠=︒,△CAE BCD ∠=∠,△在ACE △和BCD △中AEC CDB CAE BCD AC BC ∠=∠⎧⎪∠=∠⎨⎪=⎩,△ACE BCD ≅(AAS )△BD=CE ,AE=CD ,又△A 的坐标为()2,1,点C 的坐标为()4,2,△CE=BD=2-1=1,CD=AE=4-2=2设B 点坐标为(a ,b ),则a =4-1=3,b =2+2=4,△B 坐标(3,4).【点拨】本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点坐标的综合应用问题;通过构建“一线三等角”模型,再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同角的余角相等解决角关系是本题的关键.12.(1)证明见解析;(2)DE =BD +CE ;(3)B(1,4)【分析】(1)证明△ABD△△C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BD ,AD=CE ,结合图形解答即可;(2)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角的定义证明△ABD=△CAE ,证明△ABD△△C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BD ,AD=CE ,结合图形解答即可;(3)根据△AEC△△CFB ,得到CF=AE=3,BF=CE=OE -OC=4,根据坐标与图形性质解答.【详解】(1)证明:△BD△直线m ,CE△直线m ,△△ADB =△CEA =90°△△BAC =90°△△BAD +△CAE =90°△△BAD +△ABD =90°△△CAE =△ABD△在△ADB 和△CEA 中ABD CAE ADB CEA AB CA ∠=∠⎧⎪∠=∠⎨⎪=⎩△△ADB△△CEA (AAS )△AE =BD ,AD =CE△DE =AE +AD =BD +CE即:DE =BD +CE(2)解:数量关系:DE =BD +CE理由如下:在△ABD 中,△ABD=180°-△ADB -△BAD ,△△CAE=180°-△BAC -△BAD ,△BDA=△AEC ,△△ABD=△CAE ,在△ABD 和△CAE 中,ABD CAE BDA AEC AB CA ∠∠⎧⎪∠∠⎨⎪⎩===△△ABD△△CAE (AAS )△AE=BD ,AD=CE ,△DE=AD+AE=BD+CE ;(3)解:如图,作AE△x 轴于E ,BF△x 轴于F ,由(1)可知,△AEC△△CFB ,△CF=AE=3,BF=CE=OE -OC=4,△OF=CF -OC=1,△点B 的坐标为B (1,4).【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3.(1)见解析;(2)见解析;(3)113或53 【分析】(1)证明△AFD△△EA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AC ,等量代换证明结论; (2)作FD△AC 于D ,证明△FDG△△BCG ,得到DG=CG ,求出CE ,CB 的长,得到答案;(3)过F 作FD△AG 的延长线交于点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G=GD ,AD=CE=7,代入计算即可.【详解】解:(1)证明:△FD△AC ,△△FDA=90°,△△DFA+△DAF=90°,同理,△CAE+△DAF=90°,△△DFA=△CAE ,在△AFD 和△EAC 中, AFD EAC ADF ECA AF AE ∠=∠⎧⎪∠=∠⎨⎪=⎩,△△AFD△△EAC (AAS ),△DF=AC ,△AC=BC ,△FD=BC ;(2)作FD△AC 于D ,由(1)得,FD=AC=BC,AD=CE,在△FDG和△BCG中,90 FDG BCG FGD BGCFD BC ︒⎧∠=∠=⎪∠=∠⎨⎪=⎩,△△FDG△△BCG(AAS),△DG=CG=1,△AD=2,△CE=2,△BC=AC=AG+CG=4,△E点为BC中点;(3)当点E在CB的延长线上时,过F作FD△AG的延长线交于点D,BC=AC=4,CE=CB+BE=7,由(1)(2)知:△ADF△△ECA,△GDF△△GCB,△CG=GD,AD=CE=7,△CG=DG=1.5,△4 1.5111.53 AGCG+==,同理,当点E在线段BC上时,4 1.551.53 AGCG-==,故答案为:113或53.【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4.(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先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再由一对直角相等,且AF AC =,利用AAS 得到AFH CAD ∆≅∆;(2)由(1)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FH AD =,再EK AD ⊥,交DG 延长线于点K ,同理可得到AD EK =,等量代换得到FK EH =,再由一对直角相等且对顶角相等,利用AAS 得到FHG EKG ≅△△,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详解】证明:(1) △FH AG ⊥,90AEH EAH ∴∠+∠=︒,90FAC ∠=︒,90FAH CAD ∴∠+∠=︒,AFH CAD ∴∠=∠,在AFH ∆和CAD ∆中,90AHF ADC AFH CADAF AC ∠=∠=︒⎧⎪∠=∠⎨⎪=⎩, ()AFH CAD AAS ∴∆≅∆,(2)由(1)得AFH CAD ∆≅∆,FH AD ∴=,作FK AG ⊥,交AG 延长线于点K ,如图;同理得到AEK ABD ∆≅∆,EK AD ∴=,FH EK ∴=,在EKG ∆和FHG ∆中,90EKG FHG EGK FGHEK FH ∠=∠=︒⎧⎪∠=∠⎨⎪=⎩, ()EKG FHG AAS ∴∆≅∆,EG FG ∴=.即点G 是EF 的中点.【点拨】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K 字形全等进行证明是解本题的关键.15.(1)()05,;(2)不变,PB 的值为3【分析】(1)作CD△BO ,可证△ABO 全等于△BCD ,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即可解题; (2)作EG△y 轴,可证△BAO 全等于△EBG 全等于△EGP 全等于△FBP ,可得BG=OA 和PB=PG,即可求得PB 是AO 的2倍,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如图,作CD△BO 于D ,△△CBD+△ABO=90°,△ABO+△BAO=90°,△△CBD=△BAO,在△ABO 和△BCD 中,90BOA BDC CBD BAOAB BC ∠=∠=︒⎧⎪∠=∠⎨⎪=⎩△△ABO△△BCD,△CD=BO=5,△B 点的坐标(0,5)故答案为:()05,. (2)不发生改变,理由如下:作EG y ⊥轴于G ,90BAO OBA ∠+∠=︒,90OBA EBG ∠+∠=︒,BAO EBG ∴∠=∠.在BAO ∆和EBG ∆中,90AOB BGE BAO EBGAB BE ∠=∠=︒⎧⎪∠=∠⎨⎪=⎩()BAO EBG AAS ∴∆≅∆AO BG ∴=,OB EG =OB BF =,BF EG ∴=在EGP ∆和FBP ∆中,90EPG FPB EGP FBP EG FB ∠=∠⎧⎪∠=∠=︒⎨⎪=⎩()EGP FBP AAS ∴∆≅∆PG PB ∴=.11322PB BG AO ∴===. △不变,PB 的值为3.【点拨】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勾股定理、角平分线性质,熟练掌握添加辅助线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6.解决问题:证明见解析;问题延伸:成立,证明见解析.【分析】解决问题:对于图1,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BCD=90°,AC 平分△BCD ,而PM△BC ,PN△CD ,则四边PMCN 为矩形,根据角平分线性质得PM=PN ,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得到△PBC+△CEP=180°,再利用等角的补角相等得到△PBM=△PEN ,然后根据“AAS”证明△PBM△△PEN ,则PB=PE ;对于图2,连结PD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CB=CD ,CA 平分△BC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BCP=△DCP ,再根据“SAS”证明△CBP△△CDP ,则PB=PD ,△CBP=△CDP ,根据四边形内角和得到△PBC+△CEP=180°,再利用等角的补角相等得到△PBC=△PED ,则△PED=△PDE ,所以PD=PE ,于是得到PB=PD ;问题延伸:对于图3,过点P 作PM△BC ,PN△CD ,垂足分别为M ,N ,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得△BCD=90°,AC 平分△BCD ,而PM△BC ,PN△CD ,得到四边PMCN 为矩形,PM=PN ,则△MPN=90°,利用等角的余角相等得到△BPM=△EPN ,然后根据“AAS”证明△PBM△△PEN ,所以PB=PE .【详解】解决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BCD=90°,AC 平分△BCD ,△PM△BC ,PN△CD ,△四边PMCN 为矩形,PM=PN ,△△BPE=90°,△BCD=90°,△△PBC+△CEP=180°,而△CEP+△PEN=180°,△△PBM=△PEN ,在△PBM 和△PEN 中PMB PNE PBM PEN PM PN ∠=∠∠=∠=⎧⎪⎨⎪⎩△△PBM△△PEN (AAS ),△PB=PE ;如图2,连结PD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CB=CD ,CA 平分△BCD ,△△BCP=△DCP ,在△CBP 和△CDP 中CB CD BCP DCP CP CP =∠=∠=⎧⎪⎨⎪⎩,△△CBP△△CDP (SAS ),△PB=PD ,△CBP=△CDP ,△△BPE=90°,△BCD=90°,△△PBC+△CEP=180°,而△CEP+△PEN=180°,△△PBC=△PED ,△△PED=△PDE ,△PD=PE ,△PB=PD ;问题延伸:如图3,PB=PE 还成立.理由如下:过点P 作PM△BC ,PN△CD ,垂足分别为M ,N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BCD=90°,AC 平分△BCD ,△PM△BC ,PN△CD ,△四边PMCN 为矩形,PM=PN ,△△MPN=90°,△△BPE=90°,△BCD=90°,△△BPM+△MPE=90°,而△MEP+△EPN=90°,△△BPM=△EPN ,在△PBM 和△PEN 中PMB PNE BPM EPN PM PN ∠=∠∠=∠=⎧⎪⎨⎪⎩,△△PBM△△PEN (AAS ),△PB=PE .17.提出问题:1290∠+∠=︒;探究问题:BD CE DE +=,理由见解析;解决问题:△EM FN AB +=,理由见解析;△492. 【分析】 提出问题:根据平角的定义、角的和差即可得;探究问题: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90ADB CEA ∠=∠=︒,再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角的和差可得2ABD ∠=∠,然后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可得,BD AE AD CE ==,最后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解决问题:△如图(见解析),同探究问题的方法可得,EM AD FN BD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即可得;△如图(见解析),同探究问题的方法可得,ACD EAM BCD FBN ≅≅,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得,ACD EAM BCD FBN S S S S ==,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将五边形EMNFC 面积表示出来,由此即可得出答案.【详解】提出问题:12180,90BAC BAC ∠+∠+∠=︒∠=︒,2190∴∠+∠=︒,故答案为:1290∠+∠=︒;探究问题:BD CE DE +=,理由如下:,BD l CE l ⊥⊥,90ADB CEA ∴∠=∠=︒,190ABD ∴∠+∠=︒,由提出问题可知,1290∠+∠=︒,2ABD ∴∠=∠,在ABD △和CAE 中,2ADB CEA ABD AB CA ∠=∠⎧⎪∠=∠⎨⎪=⎩,()ABD CAE AAS ∴≅,,BD AE AD CE ∴==,DE AE AD BD CE ∴=+=+,即BD CE DE +=;解决问题:△EM FN AB +=,理由如下:同探究问题的方法可证:,EM AD FN BD ==,AB AD BD EM FN ∴=+=+,即EM FN AB +=;△如图,过点C 作CD l ⊥于点D ,同探究问题的方法可证:,ACD EAM BCD FBN ≅≅,,ACD EAM BCD FBN S S S S ∴==, ACE 和BCF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3,4AC BC ==,3,4AE AC BF BC ∴====, 191,8222ACE BCF S AC AE S BC BF ∴=⋅==⋅=, ∴五边形EMNFC 面积为EAM ACE ACD BCD BCF FBN SS S S S S +++++, 982ACD ACD BCD BCDS S S S =+++++, ()2522ACD BCD SS =++, 2522ABC S =+, 则当ABC 面积取得最大值时,五边形EMNFC 面积最大, 设ABC 的BC 边上的高为h ,则122ABC S BC h h =⋅=, 在ABC 中,CAB ∠、CBA ∠均为锐角,∴当90ACB ∠=︒时,h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3AC =,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236ABC S =⨯=,则五边形EMNFC 面积的最大值为25492622⨯+=, 故答案为:492.【点拨】本题考查了垂直的定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与性质是解题关键.18.(1)见解析;(2)见解析;(3)不变,1.【分析】(1)根据题意直接证明即可;(2)作PM D A ⊥,PN BC ⊥,运用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证明;(3)通过“一线三垂直”模型,证得SDQ CTQ △△≌,进而结合边长数量关系求解.【详解】(1)90DPB APC ∠=∠=︒,DPA BAC ∴∠=∠,在PCB 与PAD △中,PD PB DPA BAC PC AP =∠=∠=⎧⎪⎨⎪⎩()PCB PAD SAS ∴△≌△(2)如图,作PM D A ⊥,PN BC ⊥,则90PMA PNC ∠=∠=︒,由PCB PAD ≌,得PCN PAM ∠=∠,在PMA △与PNC △中,PMA PNC PCN PAM PA PC ∠=∠⎧⎪∠=∠⎨⎪=⎩()PMA PNC AAS ∴△△≌,PM PN ∴=,PE ∴平分CED ∠(3)如图,作DS CT 、分别垂直于y 轴,垂足为S T 、,90APO TPC ∠+∠=︒,90TPC TCP ∠+∠=︒,APO PCT ∴∠=∠(余角的性质)在APO △与PCT △中,POA CTP APO PCT PA PC ∠=∠⎧⎪∠=∠⎨⎪=⎩()APO PCT AAS ∴△△≌,1OA TP ∴==,PO CT =,同理可证:PBO DPS △△≌,3OB SP ∴==,4ST SP PT =+=,∴ PO SD =,CT SD =,在SDQ △与CTQ △中,CQT SQD CTQ DSQ CT SD ∠=∠⎧⎪∠=∠⎨⎪=⎩()SDQ CTQ AAS ∴△△≌122SQ TQ ST ∴===, 1PQ QT PT ∴=-=.。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相似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在初中数学中,相似三角形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相似三角形具有相同的形状,但是尺寸不同。
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对于解决几何问题和计算三角形的边长和角度非常有帮助。
下面是一些相似三角形的练习题,帮助你巩固对该概念的理解,并附有答案供参考。
练习题一:已知△ABC和△DEF相似,且AB = 6cm,AC = 8cm,BC = 12cm。
若DE = 9cm,求DF和EF的长度。
练习题二:△ABC和△PQR中,∠B = ∠Q,AB = 5cm,BC = 8cm,PQ = 6cm,若AC = 10cm,求PR的长度。
练习题三:已知△ABC和△DEF相似,DE = 4.5cm,EF = 6cm,BC = 12cm,若AC = 8cm,求△ABC和△DEF的周长比。
练习题四:在△ABC中,∠B = 90°,AB = 9cm,BC = 12cm。
点D是BC的中点,于BC上作DE ⊥ BC,DE = 3cm。
求△ADE和△ABC的周长比。
练习题五:已知△ABC和△DEF相似,AB = 10cm,BC = 12cm,AC = 15cm,EF = 6cm,若△DEF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求△ABC的面积。
答案及解析如下:练习题一: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相似三角形的边长之比相等。
设DF = x,EF = y。
根据题意可写出比例:AB/DE = AC/EF = BC/DF代入已知值,得到:6/9 = 8/y = 12/x解得:x = 16cm,y = 12cm因此,DF = 16cm,EF = 12cm。
练习题二: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相似三角形的边长之比相等。
设PR = x。
根据题意可写出比例:AB/PQ = AC/PR = BC/QR代入已知值,得到:5/6 = 10/x = 8/(6 + x)解得:x = 15cm因此,PR = 15cm。
练习题三:由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知,相似三角形的边长之比相等。
初中几何考试题型及答案
初中几何考试题型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以下哪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A. 平行四边形B. 等腰梯形C. 不规则多边形D. 矩形答案:B2.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和4cm,且这两边的夹角为90度,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A. 7cmB. 10cmC. 11cmD. 14cm答案:C3. 在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多少倍?A. 1倍B. 2倍C. 3倍D. 4倍答案:B4. 一个等边三角形的每个内角是多少度?A. 30度B. 60度C. 90度D. 120度答案:B5.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2cm、3cm和4cm,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A. 24立方厘米B. 26立方厘米C. 12立方厘米D. 6立方厘米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是30度,那么另一个锐角是______度。
答案:602. 一个圆的周长是62.8厘米,那么这个圆的半径是______厘米。
答案:103. 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900度,那么这个多边形有______条边。
答案:74.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cm、4cm和3cm,那么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答案:945. 在一个等腰三角形中,如果底角是70度,那么顶角是______度。
答案:40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已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6cm和8cm,求这个三角形的斜边长。
答案:根据勾股定理,斜边长为\(\sqrt{6^2 + 8^2} = \sqrt{36 + 64} = \sqrt{100} = 10\)cm。
2. 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3cm,高为5cm,求这个圆柱的体积。
答案: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为\(V = \pi r^2 h\),代入数值得\(V = \pi \times 3^2 \times 5 = 45\pi\)立方厘米。
相似三角形几何题(含答案)
相似三角形几何题(WORD 版,有答案)1、如图,AD 是圆O 的直径,BC 切圆O 于点D ,AB 、AC 与圆O 相交于点E 、F 。
求证:AC AF AB AE ⋅=⋅;F O E DBA2为了加强视力保护意识,小明想在长为3.2米,宽为4.3米的书房里挂一张测试距离为5米的视力表.在一次课题学习课上,小明向全班同学征集“解决空间过小,如何放置视力表问题”的方案,其中甲、乙、 丙位同学设计方案新颖,构思巧妙.(10分)(1)甲生的方案:如图1,将视力表挂在墙ABEF 和墙ADGF 的夹角处,被测试人站立 在对角线AC 上,问:甲生的设计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2)乙生的方案:如图2,将视力表挂在墙CDGH 上,在墙ABEF 上挂一面足够大的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原理可计算得到:测试线应画在距离墙ABEF 米处.(3)丙生的方案:如图3,根据测试距离为5m 的大视力表制作一个测试距离为3m 的小视 力表.如果大视力表中“E ”的长是3.5cm ,那么小视力表中相应“E ”的长是多少cm ?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D =CD ,∠DAB =∠ACB =90°,过点D 作DE ⊥AC ,垂足为F ,DE 与AB 相交于点E .(12分)(1)求证:AB ·AF =CB ·CD ;(2)已知AB =15 cm ,BC =9 cm ,P 是射线DE 上的动点.设DP =x cm (0x >),四边形BCDP 的面积为y cm 2.①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②当x 为何值时,△PBC 的周长最小,并求出此时y 的值.HH(图1)(图2) (图3)3.5㎝ACF3mB5mDA B CD EF P ·4已知,如图,△ABC中,AB=2,BC=4,D为BC边上一点,BD=1.(1)求证:△ABD∽△CBA;(2)作DE∥AB交AC于点E,请再写出另一个与△ABD相似的三角形,并直接写出DE的长.5.已知:如图,AB是半圆O的直径,CD⊥AB于D点,AD=4cm,DB=9cm,求CB的长.6.如图所示,在由边长为1的25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上有一个△ABC,试在这个网格上画一个与△ABC相似,且面积最大的△A1B1C1(A1,B1,C1三点都在格点上),并求出这个三角形的面积.7.如图所示,在5×5的方格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A(1,0),B(0,2),试以5×5的格点为顶点作△ABC 与△OAB相似(相似比不为1),并写出C点的坐标.8.如图所示,⊙O的内接△ABC中,∠BAC=45°,∠ABC=15°,AD∥OC并交BC的延长线于D点,OC 交AB 于E 点.(1)求∠D 的度数;(2)求证:AC 2=AD ·CE .9.已知:如图,△ABC 中,∠BAC =90°,AB =AC =1,点D 是BC 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点重合),∠ADE =45°.(1)求证:△ABD ∽△DCE ;(2)设BD =x ,AE =y ,求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3)当△ADE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AE 的长.10.已知:如图,△ABC 中,AB =4,D 是AB 边上的一个动点,DE ∥BC ,连结DC ,设△ABC 的面积为S ,△DCE 的面积为S ′.(1)当D 为AB 边的中点时,求S ′∶S 的值; (2)若设,,y SS x AD ='=试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及x 的取值范围.11.已知:如图,抛物线y =x 2-x -1与y 轴交于C 点,以原点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作⊙O ,交x 轴于A ,B 两点,交y 轴于另一点D .设点P 为抛物线y =x 2-x -1上的一点,作PM ⊥x 轴于M 点,求使△PMB ∽△ADB 时的点P 的坐标.1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已知关于x 的二次函数y =x 2+(k -1)x +2k -1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B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0,-3). 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及A ,B 两点的坐标.13.如图所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内已知点A 和点B 的坐标分别为(0,6),(8,0),动点P 从点A开始在线段AO 上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O 移动,同时动点Q 从点B 开始在线段BA 上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A 移动,设点P ,Q 移动的时间为t 秒.(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当t 为何值时,△APQ 与△ABO 相似? (3)当t 为何值时,△APQ 的面积为524个平方单位?14.已知:如图,□ABCD 中,AB =4,BC =3,∠BAD =120°,E 为BC 上一动点(不与B 点重合),作EF ⊥AB 于F ,FE ,DC 的延长线交于点G ,设BE =x ,△DEF 的面积为S .(1)求证:△BEF ∽△CEG ;(2)求用x 表示S 的函数表达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 (3)当E 点运动到何处时,S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多少?15、已知: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是直角三角形,90ACB∠=,点A C,的坐标分别为(30)A-,,(10)C,,43=ACBC.(13分)(1)求过点A B,的直线的函数表达式;(2)在x轴上找一点D,连接DB,使得ADB△与ABC△相似(不包括全等),并求点D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如P Q,分别是AB和AD上的动点,连接PQ,设AP DQ m==,问是否存在这样的m使得APQ△与ADB△相似,如存在,请求出m的值;如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6.如图,AB是斜靠在墙壁上的长梯,梯脚B距墙80cm,梯上点D距墙70cm,BD长55cm.求梯子的长.17.如图,已知AC⊥AB,BD⊥AB,AO=78cm,BO=42cm,CD=159cm,求CO和DO.18.如图,已知∠ACB=∠CBD=90°,AC=b,CB=a,当BD与a、b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式时,△ACB∽△CBD?A COBxy19.(本题10分)正方形ABCD 边长为4,M 、N 分别是BC 、CD 上的两个动点, 当M 点在BC 上运动时,保持AM 和MN 垂直,(1)证明:Rt Rt ABM MCN △∽△;(2)设BM x =,梯形ABCN 的面积为y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当M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四边形ABCN 面积最大,并求出最大面积;(3)当M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Rt Rt ABM AMN △∽△,求此时x 的值.20.(本题10分)如图1,在Rt ABC △中,90BAC ∠=°,AD BC ⊥于点D ,点O 是AC 边上一点,连接BO 交AD 于F ,OE OB ⊥交BC 边于点E .(1)求证:ABF COE △∽△;(2)当O 为AC 边中点,2ACAB=时,如图2,求OF OE 的值; (3)当O 为AC 边中点,ACn AB=时,请直接写出OF OE 的值.21(6分)一般的室外放映的电影胶片上每一个图片的规格为3.5cm ×3.5cm ,放映的银幕规格为2m ×2m ,若影机的光源距胶片20cm 时,问银幕应在离镜头多远的地方,放映的图像刚好布满整个银幕?DMA BCNBBA A C OE D DE C O F图1 图2 F22.(6分)如图13,四边形ABCD 、CDEF 、EFGH 都是正方形. (1)⊿ACF 与⊿ACG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2)求∠1+∠2的度数.23.(6分)如图13,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E 、F 分别是OA 、OB 的中点. (1)试问:△ADE 与△BCF 全等吗?请说明理由;(2)若AD = 4cm ,AB = 8cm ,求CF 的长.24(6分)已知:如图14,在△ABC 中,AB=AC=a ,M 为底边BC 上任意一点,过点M 分别作AB 、AC 的平行线交AC 于P ,交AB 于Q. (1)求四边形AQMP 的周长;(2)写出图中的两对相似三角形(不需证明);BACPQ MBCDOFF E O CBAAA A BBBCCCD DDOE FGPMN⑴⑵⑶25(6分)如图15,已知△ABC 、△DCE 、△FEG 是三个全等的等腰三角形,底边BC 、CE 、EG 在同一直线上,且AB=3,BC=1.连结BF ,分别交AC 、DC 、DE 于点P 、Q 、R.(1)求证:△BFG ∽△FEG ,并求出BF 的长; (2)观察图形,请你提出一个与点..P .相关..的问题,并进行解答(根据提出问题的层次和解答过程评分).26(6分)(1)如图16(1),在正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易知AC ⊥BD ,AC CO =21; (2)如图16(2),若点E 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的中点,即21=DC DE ,过D 作DG ⊥AE ,分别交AC 、BC 于点F 、G.求证:31=AC CF ; (3)如图16(3),若点P 是正方形ABCD 的边CD 上的点,且nDC DP 1=(n 为正整数),过点D 作DN ⊥AP ,分别交AC 、BC 于点M 、N ,请你先猜想CM 与AC 的比值是多少?然后再证明你猜想的结论.27(8分)如图17,已知矩形ABCD 的边长3cm 6cm AB BC ==,.某一时刻,动点M 从A 点出发沿AB 方向以1cm/s 的速度向B 点匀速运动;同时,动点N 从D 点出发沿DA 方向以2cm /s 的速度向A 点匀速运动,问:(1)经过多少时间,AMN △的面积等于矩形ABCD 面积的19? (2)是否存在时刻t ,使以A M N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CD △相似?若存在,求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如图,已知⊙O 的弦CD 垂直于直径AB ,点E 在CD 上,且EC = EB .(1)求证:△CEB ∽△CBD ;(2)若CE = 3,CB=5 ,求DE 的长.29.如图,把菱形ABCD 沿着BD 的方向平移到菱形A /B /C /D /′的位置, (1)求证:重叠部分的四边形B /EDF /是菱形(2)若重叠部分的四边形B /EDF /面积是把菱形ABCD 面积的一半,且BD=2,求则此菱形移动的距离.30.如图,在Rt ABC △中,90C =∠,12BC AC ==,,把边长分别为123n x x x x ,,,,的n 个正方形依次放入ABC △中,请回答下列问题:(1n1 2 3 n x(2)第n 个正方形的边长n = ;(3)若m n p q ,,,是正整数,且m n p q x x x x =,试判断m n p ,,,的关系.AB C DMF E /CB/A/DB BC A2x3x1x答案1.方法1:连接ED,DF,证⊿ADE∽⊿ABD,得AB AE AD •=2同理可证⊿ADF∽⊿ACD,得AC AF AF •=2故,AE·AB=AF·AC方法2:连接EF,ED证⊿AEF∽⊿ACB2.⑴在Rt ⊿ABC中,AC=22CD AD +=223.42.3+>5故,可行;⑵ 1.8;⑶利用⊿AED∽⊿ACB可求得FD=2.1m3.(1)证⊿DA F∽⊿ABC(2) )0(273〉+=x x y(3)当点P 运动到点E 的位置,即x =12.5时,△PBC 的周长最小,此时y 的值为64.54.(1)4943+=x y(2)过点B作AB 的垂线交x 轴于点D , D 点的坐标为(3.25,0) (3)存在,m =925或36125 5.(1),BABDCB AB =CBA ABD ∠=∠,得△HBD ∽△CBA ; (2)△ABC ∽△CDE ,DE =1.5.6..cm 133提示:连结AC .7.提示:.52,10,25111111===C B B A C A △A 1B 1C 1的面积为5. 8.C (4,4)或C (5,2).9.提示:(1)连结OB .∠D =45°.(2)由∠BAC =∠D ,∠ACE =∠DAC 得△ACE ∽△DAC .A C OBxyD10.(1)提示:除∠B =∠C 外,证∠ADB =∠DEC .(2)提示:由已知及△ABD ∽△DCE 可得.22x x CE -=从而y =AC -CE =x 2- .12+x (其中20<<x ).(3)当∠ADE 为顶角时:.22-=AE 提示:当△ADE 是等腰三角形时,△ABD ≌△DCE .可得.12-=x当∠ADE 为底角时:⋅=21AE 11.(1)S '∶S =1∶4; (2)).40(41162<<+-=x x x y 12.提示:设P 点的横坐标x P =a ,则P 点的纵坐标y P =a 2-a -1.则PM =|a 2-a -1|,BM =|a -1|.因为△AD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欲使△PMB ∽△ADB ,只要使PM =BM .即|a 2-a -1|=|a -1|.不难得a 1=0..2.2.2432-===a a a∴P 点坐标分别为P 1(0,-1).P 2(2,1).).21,2().21,2(43+--P P13.(1)y =x 2-2x -3,A (-1,0),B (3,0); (2))49,43(-D 或D (1,-2).14.(1);643+-=x y (2)1130=t 或;1350 (3)t =2或3.15.(1)略; (2));30(8311832≤<+-=x x x S 16.梯子长为cm 440 17.cm DO cm CO 65.55,35.103==(提示:设xcm DO =,则()cm x CO -=159,因为AB BD AB AC ⊥⊥,,︒=∠=∠90B A ,BOD AOC ∠=∠,所以△AOC ∽△BDO ,所以DO CO BO AO =即x x -=1594278,所以65.55=x ) 18.b a BD 2=(提示:由△ACB ∽△CBD ,得BC a a b BD CB CD AC ==,,所以b a BD 2=) (3)当x =3时,S 最大值33=.19.解:(1)在正方形ABCD 中,490AB BC CD B C ===∠=∠=,°,AM MN ⊥,90AMN ∴∠=°,90CMN AMB ∴∠+∠=°,在Rt ABM △中,90MAB AMB ∠+∠=°,CMN MAB ∴∠=∠,Rt Rt ABM MCN ∴△∽△,(2)Rt Rt ABM MCN △∽△,44AB BM x MC CN x CN∴=∴=-,,244x x CN -+∴=, ()222141144282102422ABCN x x y S x x x ⎛⎫-+∴==+=-++=--+ ⎪⎝⎭梯形·,当2x =时,y 取最大值,最大值为10.(3)90B AMN ∠=∠=°,∴要使ABM AMN △∽△,必须有AM AB MN BM=,由(1)知AM AB MN MC=,BM MC ∴=, ∴当点M 运动到BC 的中点时,ABM AMN △∽△,此时2x =.20.解:(1)AD BC ⊥,90DAC C ∴∠+∠=°.90BAC BAF C ∠=∴∠=∠°,.90OE OB BOA COE ∴∠+∠=⊥,°,90BOA ABF ∠+∠=°,ABF COE ∴∠=∠.ABF COE ∴△∽△;(2)解法一:作OG AC ⊥,交AD 的延长线于G .2AC AB =,O 是AC 边的中点,AB OC OA ∴==.由(1)有ABF COE △∽△,ABF COE ∴△≌△,BF OE ∴=.90BAD DAC ∠+∠=°,90DAB ABD DAC ABD ∠+∠=∴∠=∠°,,又90BAC AOG ∠=∠=°,AB OA =.ABC OAG ∴△≌△,2OG AC AB ∴==.OG OA ⊥,AB OG ∴∥,ABF GOF ∴△∽△,OF OG BF AB ∴=,2OF OF OG OE BF AB ===. 解法二:902BAC AC AB AD BC ∠==°,,⊥于D , Rt Rt BAD BCA ∴△∽△.2AD AC BD AB ∴==. 设1AB =,则2AC BC BO ===,12AD BD AD ∴=== 90BDF BOE BDF BOE ∠=∠=∴°,△∽△,BD BO DF OE∴=. 由(1)知BF OE =,设OE BF x ==, BA D E C O FGB ADE C O F5DF x=,x ∴=.在DFB △中2211510x x =+,3x ∴=.OF OB BF ∴=-==322OF OE ∴==. (3)OF n OE=. 21807cm 22.相似,450 23.(1)全等,略;(2)CF ==cm 24.(1) 2a ;(2)△ABC ∽△QBM ∽△PMC ; 25.(1)BF=BG=3;(2)略 26.(1)略;(2)猜想11+=n AC CM ,证明略 27.(1)经过1秒或2秒后;(2)经过32秒或125秒时 28.(1)证明:∵弦CD 垂直于直径AB ∴BC=BD ∴∠C =∠D 又∵EC = EB∴∠C =∠CBE ∴∠D =∠CBE 又∵∠C =∠C ∴△CEB ∽△CBD(2)解:∵△CEB ∽△CBD ∴CE CB CB CD= ∴CD=2252533CB CE == ∴DE = CD -CE =253-3 =163 29.(1)有平移的特征知A ´B ´∥AB,又CD ∥AB ∴A ´B ´∥CD,同理B ´C ´∥AD ∴四边形BEDF 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 是菱形 ∴AB=AD ∴∠ABD=∠ADB 又∠A ´B ´D=∠ABD ∴∠A ´B ´D=∠ADB ∴FB ´=FD∴四边形B ´EDF 为菱形.(2)∵菱形B ´EDF 与菱形ABCD 有一个公共角 ∴此两个菱形对应角相等 又对应边成比例 ∴此两个菱形相似∴B D BD '=,∴12B D '== ∴平移的距离BB ´=BD –B ´1 30.(1)2483927,, (2)23n ⎛⎫ ⎪⎝⎭.(3)m n p q x x x x = 22223333m n p q⎛⎫⎛⎫⎛⎫⎛⎫∴= ⎪ ⎪ ⎪ ⎪⎝⎭⎝⎭⎝⎭⎝⎭ 2233m n p q ++⎛⎫⎛⎫∴= ⎪ ⎪⎝⎭⎝⎭.m n p q ∴+=+。
初一上几何试题大全及答案
初一上几何试题大全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一个点可以确定几条直线?A. 0条B. 1条C. 无数条D. 不确定答案:C2. 线段AB和线段CD是平行的,那么线段AB和线段CD的长度关系是?A. 相等B. 不相等C. 可能相等D. 无法确定答案:C3. 在平面内,不共线的三点可以确定几个平面?A. 1个B. 2个C. 3个D. 无数个答案:A4. 一个角的度数是30°,那么它的补角是?A. 30°B. 60°C. 90°D. 120°答案:B5. 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和4,那么它的斜边长是?A. 5B. 6C. 7D. 8答案:A二、填空题6.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么一个四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_。
答案:360°7. 一个圆的半径为5厘米,那么它的直径是______厘米。
答案:10厘米8.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所形成的角中,最大的角是______。
答案:平角9. 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厘米,那么它的表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答案:24平方厘米10. 如果一个角是直角的一半,那么这个角是______。
答案:45°三、解答题11. 如图所示,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D不在直线AB上。
如果AB=5厘米,BC=3厘米,求线段AD的长度。
答案:由于点D不在直线AB上,根据题意,我们无法直接得出AD 的长度。
需要更多信息,例如点D的位置或与AB、BC的关系。
12. 一个正五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答案:正五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08°,因为正五边形的内角和=(n-2)×180°,其中n是边的数量。
对于五边形,n=5,所以内角和=(5-2)×180°=540°。
四、证明题13. 证明:如果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它们与第三条直线所形成的同位角相等。
初中数学相似三角形经典练习难题易错题(附详解)
.相似三角形难题易错题一.填空题(共2小题)1.如图所示,已知AB∥EF∥CD,若AB=6厘米,CD=9厘米.求EF.2.如图,▱ABCD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在AB的延长线上任取一点E,连接OE交BC于点F.若AB=a,AD=c,BE=b,则BF=_________.二.解答题(共17小题)3.如图所示.在△ABC中,∠BAC=120°,AD平分∠BAC交BC于D.求证:.4.如图所示,▱ABCD中,AC与BD交于O点,E为AD延长线上一点,OE交CD于F,EO延长线交AB于G.求证:.5.一条直线截△ABC的边BC、CA、AB(或它们的延长线)于点D、E、F.求证:.6.如图所示.P为△ABC内一点,过P点作线段DE,FG,HI分别平行于AB,BC和CA,且DE=FG=HI=d,AB=510,BC=450,CA=425.求d.7.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BD,AC交于O点,过O的直线分别交AB,CD 于E,F,且EF∥BC.AD=12厘米,BC=20厘米.求EF.8.已知:P为▱ABCD边BC上任意一点,DP交AB的延长线于Q点,求证:.9.如图所示,梯形ABCD中,AD∥BC,MN∥BC,且MN与对角线BD交于O.若AD=DO=a,BC=BO=b,求MN.10.P为△ABC内一点,过P点作DE,FG,IH分别平行于AB,BC,CA(如图所示).求证:.11.如图所示.在梯形ABCD中,AB∥CD,AB<CD.一条直线交BA延长线于E,交DC 延长线于J,交AD于F,交BD于G,交AC于H,交BC于I.已知EF=FG=GH=HI=IJ,求DC:AB.12.已知P为△ABC内任意一点,连AP,BP,CP并延长分别交对边于D,E,F.求证:(1)(2)三者中,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也至少有一个不少于2.13.如图所示.在△ABC中,AM是BC边上的中线,AE平分∠BAC,BD⊥AE的延长线于D,且交AM延长线于F.求证:EF∥AB.14.如图所示.P,Q分别是正方形ABCD的边AB,BC上的点,且BP=BQ,BH⊥PC于H.求证:QH⊥DH.15.已知M是Rt△ABC中斜边BC的中点,P、Q分别在AB、AC上,且PM⊥QM.求证:PQ2=PB2+QC2.16.如图所示.在△ABC中,∠ACB=90°,CD⊥AB于D,AE平分∠CAB,CF平分∠BCD.求证:EF∥BC.17.如图所示.在△ABC内有一点P,满足∠APB=∠BPC=∠CPA.若2∠B=∠A+∠C,求证:PB2=PA•PC.(提示:设法证明△PAB∽△PBC.)18.已知:如图,△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D是直角边BC的中点,E在AB上,且AE:EB=2:1.求证:CE⊥AD.19.如图所示,△ABC中,M、N是边BC的三等分点,BE是AC边上的中线,连接AM、AN,分别交BE于F、G,求BF:FG:GE的值.20.在△ABC中,∠A∶∠B∶∠C=1∶2∶4.求证提示:要证明如几何题的常用方法:①比例法:将原等式变为,故构造成以a+b、b为边且与a、c所在三角形相似的三角形。
(完整版)初一下册数学角度几何解析题以及练习题(附答案).doc
七年级下册数学几何解析题以及练习题(附答案)9.(2011 ·扬州 ) 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60°方向,在B岛的北偏西 45°方向,则从C岛看 A、 B 两岛的视角∠ ACB=________.答案105°解析如图,∵ (60 °+∠CAB)+(45 °+∠ABC)=180°,∴∠CAB+∠ABC=75°,在△ ABC中,得∠ C=105°.12.如图所示,在△ABC中,∠ A=80°,∠ B=30°, CD平分∠ ACB, DE∥AC.(1)求∠ DEB的度数;(2)求∠ EDC的度数.解(1) 在△ABC中,∠A=80°,∠B=30°,∴∠ ACB=180°-∠ A-∠ B=70°.∵ DE∥AC,∴∠ DEB=∠ ACB=70°.(2)∵ CD平分∠ ACB,1∴∠ DCE=2∠ ACB=35°.∵∠ DEB=∠ DCE+∠ EDC,∴∠ EDC=70°-35°=35°.13.已知,如图,∠1=∠ 2,CF⊥AB于F,DE⊥AB于E,求证:FG∥BC.( 请将证明补充完整 )证明∵ CF⊥ AB, DE⊥ AB(已知),∴ ED∥FC() .∴∠ 1=∠BCF() .又∵∠ 1=∠ 2( 已知 ) ,1∴ FG ∥BC () .解 在同一平面内,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4.如图,已知三角形ABC ,求证:∠ A +∠ B +∠ C =180°.分析:通过画平行线,将∠A 、∠B 、∠C 作等角代换,使各角之和恰为一平角,依辅助线不同而得多种证法,如下:证法 1:如图甲,延长 BC 到 D ,过 C 画 CE ∥ BA .∵BA ∥ CE ( 作图所知 ) ,∴∠ B =∠ 1,∠ A =∠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内错角相等) .又∵∠ BCD =∠ BCA +∠ 2+∠ 1=180°( 平角的定义 ) ,∴∠ A +∠ B +∠ ACB =180°( 等量代换 ) .如图乙,过 BC 上任一点 F ,画 FH ∥AC , FG ∥ AB ,这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能证明∠A +∠B +∠C =180°吗?请你试一试.解 ∵ FH ∥AC ,∴∠ BHF =∠ A ,∠ 1=∠ C .∵ FG ∥AB ,∴∠ BHF =∠ 2,∠ 3=∠ B ,∴∠ 2=∠ A .∵∠ BFC =180°,∴∠ 1+∠ 2+∠ 3=180°,即∠ A +∠ B +∠ C =180°.15.(2010 ·玉溪 ) 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有相交和平行两种位置关系.(1) 如图 a ,若 AB ∥ CD ,点 P 在 AB 、 CD 外部,则有∠ B =∠ BOD .又因∠ BOD 是△ POD的外角,故∠ BOD =∠ BPD +∠ D ,得∠ BPD =∠ B -∠ D . 将点 P 移到 AB 、CD 内部,如图 b ,以上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说明理由;若不成立,则∠、∠ 、∠ D 之BPD B间有何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2) 在图b中,将直线AB绕点B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交直线CD于点 Q,如图 c,则∠ BPD、∠ B、∠ D、∠ BQD之间有何数量关系?( 不需证明 )(3)根据 (2) 的结论求图d中∠A+∠B+∠C+∠D+∠E+∠F的度数.解(1) 不成立,结论是∠BPD=∠B+∠D.延长 BP交 CD于点 E,∵ AB∥CD,∴∠ B=∠ BED.又∠ BPD=∠ BED+∠ D,∴∠ BPD=∠ B+∠ D.(2)结论:∠ BPD=∠ BQD+∠ B+∠ D.(3)设 AC与 BF交于点 G.由 (2) 的结论得:∠AGB=∠ A+∠ B+∠ E.又∵∠ AGB=∠ CGF,∠ CGF+∠ C+∠ D+∠ F=360°,∴∠ A+∠ B+∠ C+∠D+∠ E+∠ F=360°.A 14.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是度. DEBC第 14 题2.如图,在△ ABC和△ ABD中,现给出如下三个论断:①AD=BC;②∠C=∠D;③∠1=∠2。
初一几何考试题及答案
初一几何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选项是线段的属性?A. 可度量B. 可延伸C. 可弯曲D. 可旋转答案:A2. 一个角的度数是90度,这个角被称为:A. 锐角B. 直角C. 钝角D. 周角答案:B3. 在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被称为:A. 顶点B. 交点C. 端点D. 极点答案:B4.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A. 90度B. 180度C. 360度D. 720度答案:B5. 一个圆的直径是10厘米,那么它的半径是:A. 5厘米B. 10厘米C. 15厘米D. 20厘米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长度是边长的______倍。
答案:√22. 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如果一个底角是45度,那么顶角是______度。
答案:903. 一个圆的周长是62.8厘米,那么它的直径是______厘米。
答案:204. 如果一个角是30度,那么它的补角是______度。
答案:1505. 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0厘米,宽是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答案:50三、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x度、y度和z度,已知x度是y度的两倍,z度是x度的三分之一。
求x、y和z的值。
答案:设y度为a,则x度为2a,z度为2/3a。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我们有:x + y + z = 1802a + a + 2/3a = 1805/3a = 180a = 108所以,x = 216度,y = 108度,z = 72度。
2. 一个圆的半径是7厘米,求它的周长和面积。
答案:周长= 2πr = 2 × 3.14 × 7 = 43.96厘米面积= πr² = 3.14 × 7² = 153.86平方厘米。
初中七年级下册平面几何证明之全等三角形之辅助线习题(含答案发))
学霸数学全等三角形之辅助线(导学案)知识过关1.为了解决几何问题,在原图的基础上另外添加的直线或线段称为辅助线.辅助线通常画成辅助线的原则:添加辅助线,构造新图形,形成新关系,建立________ 和之间的桥梁把问题转化成自己已经会解的情况.辅助线的作用: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添加辅助线的注意事项:明确目的,多次尝试.2.要证明边相等(或角相等),可以考虑证明它们所在的三角形;要证全等,需要找_组条件.精讲精练1.已知:如图,AB=CD,AC与BD 相交于点O,且AC=BD.求证:∠ ABO=∠DCO.2.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AD∥BC.求证:AB=CD且AD=BC.3. 已知:如图, AB=AE ,BC=ED ,∠B=∠E ,F 是 CD 的中点. 求证: AF ⊥CD .4. 已知:在 △ABC 中,∠ B=∠C .求证: AB=AC .5. 已知:如图,在 △ABC 中,点 D ,E 在 AC 上,∠ ABD=∠ CBE ,∠A=∠C .求证: BD=BE .6. 已知:如图,在 △ABD中, F .求证: AF ⊥BD .7. 已知:如图, BD ,CE 是△ABC 的高,点 P 在BD 的延长线上, BP=AC ,点Q 在CE上,CQ=AB .判 断线段 AP 和 AQ的数量和位置关系,并加以证明.E延长 AE 交 BDADEQ【参考答案】知识过关1. 虚线已知;未知① 把分散的条件转为集中;② 把复杂的图形转化为基本图形.2. 全等; 3? 精讲精练1. 证明:如图,连接AD在△ ABD和△ DCA中AB DC(已知)BD CA(已知)AD DA(公共边)∴△ABD≌△DCA(SSS)∴∠ABO=∠DCO(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2. 证明:如图,连接AC∵AB∥CD ∴∠CAB=∠ACD∵AD∥BC∴∠DAC=∠BCA 在△ABC和△CDA中CAB ACD(已证)AC CA(公共边)BCA DAC(已证)∴△ ABC≌△ CDA(ASA)∴AB=CD,BC=DA(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3.证明:如图,连接AC,AD在△ABC和△AED中,AB AE(已知)B E(已知)BC ED(已知)∴△ ABC≌△ AED(SAS)∴AC=AD(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F是CD的中点∴CF=DF 在△ACF和△ADF中,AC AD(已证)AF AF(公共边)CF DF(已证)∴△ ACF≌△ ADF(SSS)∴∠CFA=∠DFA(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CFA+∠DFA=180°∴∠CFA=90°∴AF⊥CD4.证明:如图,过点A作AD⊥BC于点 D∵AD⊥BC∴∠ADB=∠ADC=90°在△ ADB和△ ADC中,B C(已知)ADB ADC(已证)AD AD(公共边)∴△ADB≌△ADC(AAS)∴AB=AC(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5.证明:如图,过点B作BF⊥AC于点 F∵BF⊥AC∴∠BFA=∠BFC=90°在△ABF和△CBF中,A C(已知)BFA BFC(已证)C BF BF(公共边)∴△ ABF≌△ CBF(AAS)∴AB=C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学霸数学在△ ABD和△ CBE中,AA C(已知)AB CB(已证)ABD CBE(已知)∴△ABD≌△CBE(ASA)∴BD=BE(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6.证明:如图,∵BC⊥AD∴∠ACE=∠BCD=90°在Rt△ ACE和Rt△BCD中AE BD (已知)CE CD (已知)∴Rt△ACE≌Rt△BCD(HL)∴∠CAE=∠CBD(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CE=90°∴∠CAE+∠AEC=90° ∵∠AEC=∠BEF∴∠CBD+∠BEF=90° ∴∠BFE=90° ∴AF⊥BD7.解:AP=AQ且AP⊥AQ,理由如下:P如图,5 D ∵BD⊥AC,CE⊥AB∴∠ BEQ=∠BDC=∠ADP=90°E 3 4∴∠ 1+∠3=90° 1 Q2∠2+∠4=90° B C∵∠3=∠4∴∠1=∠2 在△ABP和△QCA中AB QC (已知)1 2 (已证)BP CA (已知)∴△ ABP≌△ QCA(SAS)∴AP=AQ(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P=∠5(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DP=90°∴∠P+∠PAD=90°∴∠5+∠PAD=90°学霸数学即∠QAP=90° ∴AP=AQ 且AP⊥AQ1.已知:如图,∠ B=∠ D,求证:全等三角形之辅助线(随堂测试)AB=CD,AD∥BC,E,F 分别是AD,BC 的中过程规划:【参考答案】1. 证明:如图,连接AC∵AD∥BC∴∠DAC=∠BCA 在△ABC和△CDA 中,BCA DAC(已证)B D(已知)AB CD(公共边)∴△ ABC≌△ CDA(AAS )∴BC=DA(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11∴ BF BC, DE AD22 ∴BF=DE 在△ABF和△ CDE 中,过程规划:1.描述辅助线:连接AC 2.为第一次全等准备条件:∠ DAC =∠BCA 证明:△ ABC ≌△ CDA 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BC=DA 4.利用中点为第二次全等准备条件:BF=DE 第二次全等:△ ABF≌△ CDE 5.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AF=CEAB CD (已知) B D (已知)BF DE (公共边) ∴△ABF ≌△CDE (SAS ) ∴AF=C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之辅助线(习题)? 例题示范例 1:已知:如图,在△ ABC 中,∠ C=90°,D 是 AB 边上 点 E . 求证: CE=DE . 【思路分析】 ① 读题标注:② 梳理思路:要证 CE=DE ,考虑把这两条线段放在两个三角形中证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来证明. 观察图形,发现不存在全等的三角形.结合条件, AC=AD ,∠C=∠ADE=90°,考虑连接 AE ,证明△ ACE ≌△ ADE . 【过程书写】 证明:如图,连接 AE ∵ DE ⊥ AB ∴∠ ADE=90°∵∠ C=90°∴∠ C=∠ ADE在 Rt △ ACE 和 Rt △ADE 中 AE AE (公共边)AC AD (已知) ∴Rt △ACE ≌Rt △ADE (HL ) ∴CE=DE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过程规划:1.描述辅助线:连接 AE 2.准备条件:∠C=∠ADE=90° 3.证明△ ACE ≌△ ADE 4.由全等性质得, CE=DE? 巩固练习1. 已知:如图, B ,C ,F ,E 在同一条直线上, AB ,DE 相交于点 G ,且 BC=EF ,GB=GE ,∠A=∠D .求 证:DC=AF .3. 已知:如图, AB ∥CD ,AD ∥BC ,E ,F 分别是 AD ,BC 的中点.求证: BE=DF .2. 过程规划:已知:如图,∠ C=∠ F ,AB=DE , 求证: AB ∥DE .DC=AF ,BC=EF .过程规划:学霸数学4. 已知:如图,在正方形 ABCD 中,AD=AB ,∠DAB=∠ B=90°,点 E ,F 分别在 AB ,BC上,且 AE=BF , AF 交 DE 于点 G . 求证: DE ⊥AF .5. 已知:如图,在四边形 ABCD 中,AB ∥CD ,AD ∥BC ,AC 与 BD 相交于点 O ,过 O 作EF 交AD 于 点 E ,交 BC 于点 F ,则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A .5 对B .6对C .7对D .8 对6. 如图,C 为线段 AB 上一点,△MAC 和△NBC 均是等边三角形,连接AN ,交CM 于点E ,连接 BM , 交 CN 于点F .有下列结论:①∠ AMB=∠ANB ;②△ ACE ≌△ MCF ;③ CE=CF ;④ EN=FB .其中正确 结论的序号是 .?思考小结般三角形全等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判定1. 根据本章知识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补全知识结构图.(2)要证明两条边相等或者两个角相等,可以考虑它们所在的三角形____ ;如果所在的三角形不全等或者不在三角形中,则可以把一条边转移或者重新整合条件去构造全等三角形.(3)要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需要准备组条件,这三组条件里面必须有__ ;然后依据判定进行证明,其中AAA,SSA不能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请举出对应的反例.(4)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知:全等三角形_ 相等,___________ 相等,所以全等关系是转移边和角的有力工具【参考答案】? 巩固练习1. 证明:如图,过点G 作GH⊥BE于点H∵GH⊥BE∴∠GHB=∠GHE=90°在Rt△ GHB和Rt△ GHE中,GB GE(已知)GH GH(公共边)∴Rt△GHB≌Rt△GHE(HL)∴∠B=∠E(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BC=EF∴BC+CF=EF+CF即BF=EC 在△ABF和△DEC中,A D(已知)B E(已证)BF EC(已证)∴△ ABF≌△ DEC(AAS)∴DC=AF2.证明:如图,连接BE ED∴△ AEF≌△ DBC(SAS)∴AE=D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在△ABE和△DEB中,AB在△AEF和△DBC中,AF DC(已知)F C(已知)EF BC(已知)AE DB(已证)AB DE(已知)EB BE(公共边)∴△ ABE≌△ DEB(SSS)∴∠ABE=∠DEB(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AB∥DE3.证明:如图,连接BD AEDBFC∵AB∥CD,AD∥BC ∴∠ABD=∠CDB,∠ADB=∠CBD 在△ ABD和△ CDB中,ABD CDB(已证)BD DB(公共边)ADB CBD(已证)∴△ABD≌△CDB(ASA)∴AD=CB(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E,F 分别是AD,BC的中点∴DE=BF 在△BED和△DFB中,DE BF(已证)ADB CBD(已证)BD DB(公共边)∴△ BED≌△ DFB(SAS)∴BE=DF(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4.证明:如图,A D在△DAE第和7△题图ABF中AD BA (已知)∠DAE ∠ B (已知)AE BF (已知)∴△ DAE≌△ ABF(SAS)∴∠1=∠2(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DAB=90°∴∠2+∠3=90°∴∠1+∠3=90°∴∠AGD=90°∴DE⊥AF5. B6.②③④? 思考小结1. (1)SAS,SSS,ASA,AAS SAS,SSS,ASA,AAS,HL 相等;相等.学霸数学(2)全等(3)3,边;AAA反例:大小三角板;SSA反例:作图略(4)对应边,对应角.。
初一几何作图题试题及答案
初一几何作图题试题及答案试题一:题目:已知线段AB,求作一个等边三角形ABC,使得点C在AB的延长线上。
作法:1. 以点A为圆心,以线段AB的长度为半径画圆。
2. 以点B为圆心,同样以线段AB的长度为半径画圆。
3. 两圆相交于点C。
4. 连接AC和BC,得到等边三角形ABC。
答案:按照上述作法,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等边三角形ABC,其中AC=BC=AB。
试题二:题目:已知线段AB和线段CD,求作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使得AB平行于CD。
作法:1. 延长线段AB到点E,使得AE=CD。
2. 以点B为圆心,以BE为半径画圆。
3. 以点D为圆心,以DE为半径画圆。
4. 两圆相交于点C。
5. 连接AC和BC,得到平行四边形ABCD。
答案:按照上述作法,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ABCD,其中AB平行于CD。
试题三:题目:已知圆O和点A,求作点A在圆O上的切线。
作法:1. 以点A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圆,与圆O相交于点B和点C。
2. 连接点A和点B,再连接点A和点C。
3. 延长线段AB和AC,使其相交于点D。
4. 线段AD即为点A在圆O上的切线。
答案:按照上述作法,我们可以得到点A在圆O上的一条切线AD。
试题四:题目:已知点A和点B,求作一个矩形ABCD,使得AB=CD。
作法:1. 以点A为圆心,以AB为半径画圆。
2. 以点B为圆心,同样以AB为半径画圆。
3. 两圆相交于点C。
4. 连接AC和BC。
5. 以点C为圆心,以AC为半径画圆,与线段AB相交于点D。
6. 连接AD和CD,得到矩形ABCD。
答案:按照上述作法,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矩形ABCD,其中AB=CD。
结束语:通过以上四个几何作图题的练习,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几何图形性质和作图方法的理解,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作图技能。
希望这些练习能帮助同学们在几何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练习题库附答案
初中数学几何图形练习题库附答案1. 题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3,4)和B(-2,1),求线段AB的长度和斜率。
解答:根据两点间距离公式,线段AB的长度为√[(x2-x1)²+(y2-y1)²],所以线段AB的长度为√[(-2-3)²+(1-4)²] = √[25+9] = √34。
斜率k = (y2-y1)/(x2-x1),所以斜率k = (1-4)/(-2-3) = -3/-5 = 3/5。
2. 题目:已知△ABC中,AB=AC,∠BAC=30°,求∠ABC和∠ACB的度数。
解答:由于AB=AC,所以△ABC是等腰三角形,∠BAC=∠CAB。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知,∠ABC+∠BAC+∠ACB = 180°。
将题目中已知条件代入,得到∠ABC+30°+∠ABC = 180°,化简得到2∠ABC = 150°,再化简得到∠ABC = 75°。
由于∠BAC=∠CAB=30°,所以∠ACB = 180° - ∠BAC -∠ABC = 180° - 30° - 75° = 75°。
3. 题目: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中,AB=8cm,BC=6cm,求对角线AC的长度以及角ACD的度数。
解答:对角线AC把平行四边形分成两个全等三角形△ABC和△ACD。
根据勾股定理可以求得AC的长度,即AC²=AB²+BC²,所以AC = √(8²+6²) = √(64+36) = √100 = 10cm。
由于△ABC和△ACD是全等三角形,所以∠ACD = ∠ABC = 180° - ∠ACB = 180° - 75° = 105°。
4. 题目:已知等腰梯形ABCD中,AB∥CD,AB=CD=12cm,AD=9cm,求梯形的面积。
初一几何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初一几何---三角形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4 分)1.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角形的三条边,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7,15,8 (B)1/3,1/4,1/5 (C) 4,5,6 (D) 3,7,112.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3.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5,12,13 (B)5,12,7 (C)8,18,7 (D)3,4,84.如图已知:Rt△ABC中,∠C=90°,AD平分∠BAC,AE=AC,连接D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DC=DE (B) ∠ADC=∠ADE (C) ∠DEB=90°(D) ∠BDE=∠DAE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20和25,则它的最大边上的高为()(A)12 (B)10 (C) 8 (D) 5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C)角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全等(D)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7.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8,第三边长是整数的三角形一共有()(A)3个(B)4个(C)5个(D)无数个8.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线段MN (B)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钝角∠AOB9.如图已知:△ABC中,AB=AC,BE=CF,AD⊥BC于D,此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A)2对(B)3对(C)4对(D)5对1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A)125°(B)135°(C)145°(D)150°1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A)125°(B)135°(C)145°(D)150°12.如图已知:∠A=∠D,∠C=∠F,如果△ABC≌△DEF,那么还应给出的条件是()(A) AC=DE (B) AB=DF (C) BF=CE (D) ∠ABC=∠DEF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40 分)1.在Rt△ABC中,∠C=90°,如果AB=13,BC=12,那么AC= ;如果AB=10,AC:BC=3:4,那么BC=2.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9,那么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
等高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等高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等高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它有着独特的性质和特点。
本文将介绍一些关于等高三角形的练习题,并提供详细的答案解析,以帮助读者加深对等高三角形的理解和掌握。
练习题1. 在等高三角形ABC中,若AB = 6 cm,BC = 8 cm,AC = 10 cm,求角A的大小。
2. 在等高三角形DEF中,已知∠F = 40°,DF = 5 cm。
求EF的长度。
3. 在等高三角形PQR中,已知PR = 12 cm,QR = 9 cm。
求∠Q的大小。
4. 在等高三角形XYZ中,如果YZ = 5 cm,∠X = 60°,则XY的长度是多少?5. 在等高三角形LMN中,已知∠M = 90°,MN = 12 cm。
求LN的长度。
答案与解析1. 根据等高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底角相等,即∠A = ∠C。
由此可知,角A的大小为60°。
2. 在等高三角形DEF中,由于∠D = ∠F,根据等高三角形的性质可知,∠E = 180° - ∠D -∠F = 180° - 40° - 40° = 100°。
由正弦定理可得:EF/DF = sin∠E/sin∠F。
代入已知条件可得:EF/5 = sin100°/sin40°。
解得EF ≈ 7.13 cm。
3. 在等高三角形PQR中,由于∠P = ∠R,根据等高三角形的性质可知,∠Q = 180° - ∠P -∠R = 180° - ∠P - ∠P = 180° - 2∠P。
由正弦定理可得:PR/sin∠Q = QR/sin∠P。
代入已知条件可得:12/sin∠Q = 9/sin∠P。
由此可得sin∠Q/sin∠P = 12/9 = 4/3。
根据正弦函数的性质,当正弦值相等时,角度相等。
因此,sin∠Q = 4/3,sin∠P = 3/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几何---三角形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4 分)1.以下列各组数为三角形的三条边,其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A)17,15,8 (B)1/3,1/4,1/5 (C) 4,5,6 (D) 3,7,112.如果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度数等于另两个角的度数之和,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3.下列给出的各组线段中,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5,12,13 (B)5,12,7 (C)8,18,7 (D)3,4,84.如图已知:Rt△ABC中,∠C=90°,AD平分∠BAC,AE=AC,连接D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DC=DE (B) ∠ADC=∠ADE (C) ∠DEB=90°(D) ∠BDE=∠DAE5.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20和25,则它的最大边上的高为()(A)12 (B)10 (C) 8 (D) 5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的平分线相等(C)角平分线相等的三角形一定全等(D)角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7.两条边长分别为2和8,第三边长是整数的三角形一共有()(A)3个(B)4个(C)5个(D)无数个8.下列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A)线段MN (B)等边三角形(C) 直角三角形(D) 钝角∠AOB9.如图已知:△ABC中,AB=AC,BE=CF,AD⊥BC于D,此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A)2对(B)3对(C)4对(D)5对10.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A)125°(B)135°(C)145°(D)150°11.直角三角形两锐角的平分线相交所夹的钝角为()(A)125°(B)135°(C)145°(D)150°12.如图已知:∠A=∠D,∠C=∠F,如果△ABC≌△DEF,那么还应给出的条件是()(A) AC=DE (B) AB=DF (C) BF=CE (D) ∠ABC=∠DEF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40 分)1.在Rt△ABC中,∠C=90°,如果AB=13,BC=12,那么AC= ;如果AB=10,AC:BC=3:4,那么BC=2.如果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和9,那么第三边x的取值范围是。
3.有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为3和5,要使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它的第三边等于4.如图已知:等腰△ABC中,AB=AC,∠A=50°,BO、CO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BO、CO 相交于O。
则:∠BOC=5.设α是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则α的取值范围是( )(A)0<α<90°(B)α<90°(C) 0<α≤90°(D) 0≤α<90°6.如图已知:△ABC≌△DBE,∠A=50°,∠E=30°则∠ADB= 度,∠DBC= 度7.在△ABC中,下列推理过程正确的是( )(A)如果∠A=∠B,那么AB=AC(B)如果∠A=∠B,那么AB=BC(C) 如果CA=CB ,那么∠A=∠B(D) 如果AB=BC ,那么∠B=∠A8.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9.等腰△ABC中,AB=2BC,其周长为45,则AB长为10.命题“对应角相等的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的逆命题是:其中:原命题是命题,逆命题是命题。
11.如图已知:AB∥DC,AD∥BC,AC、BD,EF相交于O,且AE=CF,图中△AOE≌△,△ABC ≌△,全等的三角形一共有对。
12.如图已知:在Rt△ABC和Rt△DEF中∵AB=DE(已知)= (已知)∴Rt△ABC≌Rt△DEF (________)13.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三角形。
14.如图,BO、CO分别是∠ABC和∠ACB的平分线,∠BOC=136°,则= 度。
15.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为80°,那么它的底角为度16.在等腰Rt△ABC中,CD是底边的中线,AD=1,则AC= 。
如果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那么它的高为。
17.等腰三角形的腰长为4,腰上的高为2,则此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A)30°(B)120°(C) 40°(D)30°或150°18.如图已知:AD是△ABC的对称轴,如果∠DAC=30˚,DC=4cm,那么△ABC的周长为cm。
19.如图已知:△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DE交AC于E,垂足为D,如果∠A=40˚,那么∠BEC= ;如果△BEC的周长为20cm,那么底边BC= 。
20.如图已知:Rt△ABC中,∠ACB=90˚˚,DE是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E,垂足为D,如果AC=√3,BC=3,那么,∠A= 度。
△CDE的周长为。
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 5 分)1.有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2.关于轴对称的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3.有一角和两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以线段a、b、c为边组成的三角形的条件是a+b>c ()5.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四.计算题 (本大题共 5 分)1.如图已知,△ABC中,∠B=40°,∠C=62°,AD是BC边上的高,AE是∠BAC的平分线。
求:∠DAE的度数。
五.作图题 (本大题共 6 分)1.如图已知△ABC,用刻度尺和量角器画出:∠A的平分线;AC边上的中线;AB边上的高。
2.如图已知:∠α和线段α。
求作:等腰△ABC,使得∠A=∠α, AB=AC,BC边上的高AD=α。
3.在铁路的同旁有A、B两个工厂,要在铁路旁边修建一个仓库,使与A、B两厂的距离相等,画出仓库的位置。
六.解答题 (本大题共 5 分)1.如图已知:RtΔABC中,C=90°,DE⊥AB于D,BC=1,AC=AD=1。
求:DE、BE的长。
七.证明题 (本大题共 15 分)1.若ΔABC的三边长分别为m2-n2,m2+n2,2mn。
(m>n>0)求证:ΔABC是直角三角形2.如图已知:△ABC中,BC=2AB,D、E分别是BC、BD的中点。
求证:AC=2AE3.如图已知:△ABC中,∠ABC的平分线与∠ACB的外角平分线交于D,DE∥BC交AB于E,交AC 于F。
求证:BE=EF+CF初二几何---三角形——答案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4 分)1.:A2.:B3.:A4.:D5.:A6.:C7.:A8.:C9.:C10.:B11.:B12.:C二.填空题 (本大题共 40 分)1.:5,82.:4<x<143.:4或√344.:115°5.:A6.:50,207.:C8.:钝角9.:1810.: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假,真。
11.:COF,CDA,612.:AC=DF,SAS13.:钝角14.:9215.:4016.:√2,√317.:D18.:2419.:30˚,8cm20.:60˚,1/2(3√3+3)三.判断题 (本大题共 5 分)1.:√2.:√3.:×4.:×5.:√四.计算题 (本大题共 5 分)1.:解:∵AD⊥BC(已知)∴∠CAD+∠C=90°(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CAD=90°-62°=28°又∵∠BAC+∠B+∠C=180°(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BAC=180°-∠B-∠C=180°-40°-62°=78°而AE平分∠BAC,∴∠CAE= ∠BAC=39°∠DAE=∠CAE-∠CAD=39°-28=11°五.作图题 (本大题共 6 分)1.:画图略2.:作法:(1)作∠A=∠α,(2)作∠A的平分线AD,在AD上截取AD=α(3)过D作AD的垂线交∠A的两边于B、C△ABC即为所求作的等腰三角形3.:作法: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交铁路于C,点C即为仓库的位置。
六.解答题 (本大题共 5 分)1.:解:∵BC=AC=1∠C=90°,则:∠B=45°AB2=BC2+AC2=2,AB=√2又∵DE⊥AB,∠B=45°∴DE=DB=AB-AD=√2-1∴BE=√2DE=√2(√2-1)=2-√2七.证明题 (本大题共 15 分)1.:证明:∵(m2-n2)+(2mn)2=m4-2m2n2+n4+4m2n2=m4+2m2n2+n4=(m2+n2)∴ΔABC是直角三角形2.:证明:延长AE到F,使AE=EF,连结DF,在△ABE和△FDE 中,BE=DE,∠AEB=∠FEDAE=EF∴△ABE ≌△FDE (SAS)∴∠B=∠FDE,DF=AB∴D为BC中点,且BC=2AB∴DF=AB= BC=DC而:BD= BC=AB,∴∠BAD=∠BDA∠ADC=∠BAC+∠B,∠ADF=∠BDA+∠FDE∴∠ADC=∠ADFDF=DC (已证)∴△ADF ≌△ACD (SAS)∠ADF=∠ADC (已证)AD=AD (公共边)∴AF=AC ∴AC=2AE3.:证明:∵DE∥BCDB平分∠ABC,CD平分∠ACM∴∠EBD=∠DBC=∠BDE,∠ACD=∠DCM=∠FDC∴BE=DE,CF=DF而:BE=EF+DF∴BE=EF+C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