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说谎行为的心理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说谎行为的心理探析

作者:刘美丽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第05期

摘要:当前大学生说谎现象普遍,水平也越来越高。如果学生尝到了说谎的“甜头”,便会愈演愈烈,最终发展成为不诚信的人,这是任何一个教师不愿看到的结果。当然,教师和家长在这个演变过程中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被学生尊为“心灵导师”的高校辅导员应该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育反思,理解这些说谎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而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达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说谎;真实意图;几点建议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05009803

在成人的谈话中,说谎是普遍存在的,无论他的心理是善意的还是恶意的。康乃尔大学的心理学家杰夫·汉考克研究发现,大学生1/4的人际交往含有撒谎行为,撒谎最频繁的是在电话里。说谎,口语“说瞎话”,就是存在主观故意上的说假话,有时是出于善意,但也可能是恶意的,或者是出于不得已,它是内心使然而不是行为而变。成人世界的说谎行为,许多人认为是无可厚非的,但是相对于大学生说谎,大家往往又会有不同的看法,因为他们虽然已经达到法律上认可的成年,心理上已经趋于成熟,但他们毕竟还是学生,是处于人生生存和发展的一个新起点的特殊阶段,是个人品质优化的一个关键阶段。所以教育学生不说谎,是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探究教育与说谎

关于教育的涵义,东西方的诠释是不一样的。在中国,“教育”始见于《孟子·尽心上》:“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而将“教”和“育”两者结合的,则是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时间。在西方,“教育”起源于拉丁文的educate,原义为“引出”或者“导出”,就是通过一定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我们拿东西方文化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我国古人重视的是“外在教化”,而西方看重的是“内在引导”,这显然是不同的两种思维方式。但笔者认为,教育应该是“外在教化”与“内在引导”的行为和思想上的统一结合,从而达到一定影响或社会所需效果的活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达到“教而不教”,即教会其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1]。

大学生的说谎行为,不是天生的本能,它是在社会、家庭、学校等环境影响下的结果。其在成长过程中会耳闻目染周围的人或家长无意中的说谎,会使他们学会了说谎,并且产生了说谎心理。作为高校辅导员,一旦发现学生的说谎行为,应该立即给予警告,并及时引导,达到

学生以后不再说谎的目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大学生为什么要说谎?是心理存在问题?怕老师惩罚?抑或是其他的原因?说谎的背后有何动机?教育的价值何在?

二、洞察学生撒谎行为的真实意图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有一种不失为家长重视的教育方式,那就是周围人尤其是家长的熏陶。当孩子哭闹着要某个玩具时,我们往往是用欺骗、恐吓甚至威胁的办法加以干涉,以种种利诱和许诺来暂时缓解孩子的消极情绪,当孩子不再哭闹时,我们又常常会将许诺抛之脑后,有时候我们喜欢用谎言来掩盖自己的缺点,在社会上为人处世很不真诚……久而久之,这种行为会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着孩子,甚至会让他们产生一种“说谎无错”的错觉。事实上,如果学生是在一种欺骗的环境中长大,父母的这种行为无形中成为了孩子学习模仿的“榜

样”[2]。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瞬间,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是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的确,孩子在上学之前,家长尤其是母亲的许多行为习惯会对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使孩子的心理向好的方面发展。大家可以留意一下许多名人传记对母亲的描述往往会用到以下词语: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坚强善良、默默奉献……他们的心理被良好的引导,所以受这些优良品质影响的孩子成为了“大家”。上学以后,教师的言行更是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作为当代教育者,我们更有责任要求自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言必行,行必果。但是,由于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思考和行为的个体,所以很多时候事情并不总是按我们所期望的结果发生,如果学生的行为方式有一点偏离我们教育者的要求,我们就用“不听话”和“坏学生”等贬义词语来形容他们,甚至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他们,这是不符合当今的教育理念的,因为这样不仅不能让学生进步,而且有可能会让学生反感,从而引起他们心理上的不良反应,或者对我们产生反感的情绪。如果次数多了,反而不利于他们的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某一个周一,笔者接到一个学生给我请假的电话,说父亲生病,需要请假一天陪同他检查身体,还说当时家长就在身边,为了使我相信,还让家长和我通话,家长的声音听起来很年轻,我和他聊了几句之后,凭借多年的工作经验和职业敏感,我感觉这个人不像家长。但我当时并没有点破,也批准了她的请假请求。事后,我找到该生入学登记表查到其父亲的联系方式并和家长进行了沟通,他父亲也很生气,说自己并没有生病,并表示配合我做学生的工作。我当时也挺生气,但还是忍住没有给学生打电话批评她,冷静分析了这个学生撒谎的动机,最后发现是因为周一一天没课,而我们依然要求学生上早晚自习并严格考勤。周二早上这个学生主动到我的办公室承认错误,我并没有批评她,只是让她谈一下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并一步步引导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根源是说谎而不是其他,并最终保证以后不再说谎。这次事情之后至今,这个学生表现一直都比较好,也很配合我的工作。但如果当时我找到学生之后狠狠地批评,义正词严地指出她的错误,再进行一番说教,结果可能是事与愿违,甚至会使他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应该冷静地处理各种问题,不要因为我们的个人过失让自己的学生进行错误的归因,从而在潜意识中又不断地“强化”自己所犯的错误,有损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该案例中学生撒谎是因为害怕上自习的心理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为之的。在许多情况下,学生个人的撒谎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自我防御的手段,但有时成年人撒谎,可能是要获得一些不当之利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