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异常表现及疏导

合集下载

小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小学生心理健康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小学生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健康问题产生的关键时期。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种类繁多,包括焦虑、攻击性行为、学习困难、自信心缺乏等。

本文就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应对策。

一、焦虑焦虑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主要表现为紧张、烦躁、易怒、担心、害怕等。

焦虑可能是由于学业负担过重、家庭环境不稳定、学习压力过大等原因造成的。

对策:1. 陪伴与支持:家长和老师要给小学生提供足够的陪伴和支持,及时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扰,帮助他们缓解焦虑情绪。

2. 分享压力:家庭和学校应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压力和困难,互相鼓励和支持。

3. 情绪调节技巧:教导小学生学会运用适当的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放松训练等。

二、攻击性行为小学生的攻击性行为常常表现为打架、争吵、损坏公物等。

攻击性行为的背后可能是自卑感、无力感、不满和不良情绪的积累等原因。

对策:1. 情绪管理:教导小学生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教育他们不要使用攻击性行为来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沟通和合作来解决。

2. 培养自卑感:家长和老师要给小学生正面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自信心,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3. 规范行为: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对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进行教育和纠正,让小学生明确行为的后果。

三、学习困难有些小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表现为成绩下降、不爱学习、学习动力低等。

这些问题可能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学习环境差、认知能力有限等原因所致。

对策:1. 学习辅导:家长可以请专业的辅导老师对小学生进行学习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

2. 学习方法培养:教导小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学习时间,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 鼓励和倾听:家长和老师要对小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信心。

四、自信心缺乏自信心缺乏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常见问题,表现为自卑、胆怯、退缩等。

学生异常情况及处理办法

学生异常情况及处理办法

学生异常情况及处理办法学生异常情况的出现是教育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这些情况包括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心理问题等。

针对这些异常情况,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办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实现全面发展。

本文将从学习困难、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三个方面展开回答。

一、学习困难学习困难是学生常见的异常情况之一。

学生可能因为个人能力不足、学习方法不当、注意力分散等原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首先需要及时发现并认识到学生的学习困难。

其次,教师应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可以通过增加辅导时间、采用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二、行为问题学生的行为问题包括违纪、旷课、作业不交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对于行为问题,学校和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强调道德规范和纪律要求。

其次,学校可以通过组织集体活动、开展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行为价值观。

同时,学校和家长应加强交流,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正确引导。

三、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学生异常情况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可能因为家庭问题、学业压力等原因,在心理上出现困扰和焦虑。

对于这种情况,学校和教师需要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

首先,学校可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

其次,学校可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让学生有机会倾诉和寻求帮助。

同时,教师和家长也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提供情感支持和理解。

综上所述,学生异常情况及其解决办法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

学校和教师需要积极思考和实际行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实现全面发展。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行为规范教育和心理支持等方式,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只有关注学生的异常情况,并加以有效处理,才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总结:学生异常情况及处理办法是教育过程中的重要议题。

试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策略

试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策略

试谈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策略小学阶段是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孩子们不仅在学习知识,更在养成各种行为习惯。

然而,一些小学生可能会出现不良行为习惯,如撒谎、打架、偷窃、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纪律等,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未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及时矫治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至关重要。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成因(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1、学习方面在学习上,一些小学生可能存在不按时完成作业、抄袭作业、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学习态度不端正等不良行为习惯。

2、行为方面在行为方面,有的小学生可能会出现打架、骂人、偷窃、欺负同学、破坏公物等不良行为。

3、生活方面在生活中,部分小学生可能有不讲卫生、不按时作息、挑食、浪费食物、过度依赖家长等不良习惯。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1、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孩子的行为习惯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父母过于溺爱孩子,或者对孩子的要求过于严格,缺乏关爱和沟通,都可能导致孩子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2、学校教育的不足学校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如果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当,过于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培养,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3、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今社会,各种信息纷繁复杂,小学生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如网络暴力、不良影视作品等,从而产生不良行为习惯。

4、自身心理因素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但自控能力较弱,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和影响,从而出现不良行为习惯。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治原则(一)因材施教原则每个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都有其独特的成因和表现,因此,在矫治时要根据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矫治方案,做到因材施教。

(二)正面引导原则在矫治过程中,要多采用正面引导的方法,鼓励孩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增强他们改正不良行为习惯的信心和动力。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调适策略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调适策略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分析及调适策略当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缺乏自律意识:许多小学生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不能自觉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

2. 情绪波动大:孩子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容易因为一点小事情生气或者哭闹,缺乏耐心和沟通技巧,在和他人交往中容易出现矛盾和冲突。

3. 不尊重规则:某些小学生对学校、家庭等规则不太尊重,不听老师和父母的话,容易发生与他人的冲突和矛盾。

4. 自我封闭:许多小学生比较内向,在与人交往中不够主动、开放,容易自我封闭,无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为了调适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 教育引导:通过对孩子的教育引导,让孩子了解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培养孩子对规则的尊重和自我控制的能力。

2. 激励奖励:针对孩子的好行为进行积极的激励和奖励,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受到重视和赞赏,从而更加愿意按照规则来行为。

3. 沟通引导: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要,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培养孩子的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能力。

4. 健康管理:通过正常的饮食、锻炼等生活方式,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5. 家庭教育:家庭应该建立良好的家风,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让孩子在家庭环境中体验到和谐与尊重,从而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

当前教育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典型表现及疏导措施分析

当前教育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典型表现及疏导措施分析

当前教育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典型表现及疏导措施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和挑战,其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凸显。

小学生是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了解他们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相应的疏导措施对于教育工作者、家长和社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当前教育阶段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典型表现及疏导措施进行分析。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典型表现1. 学习焦虑随着学业的加重,小学生往往出现学习焦虑的情况。

主要表现为担心成绩不好、考试不及格、老师的批评等,甚至产生学习厌恶的情绪。

学习焦虑还可能导致小学生失眠、头痛、食欲减退等生理症状。

2. 社交焦虑在学校中,小学生会面临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和互动。

对于一些性格内向、不善于交际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可能会出现社交焦虑的情况。

表现为害怕和其他同学交流、担心被排斥或孤立等。

3. 家庭关系问题对于一些家庭环境较差或者由于家庭变化引起的情绪不稳定的小学生来说,可能会出现家庭关系问题。

比如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性格内向、自闭等。

4. 自我认知问题小学生正处于心理、情感和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对于自我认知的建立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自我认知问题,比如自我否定、自卑情绪、自我厌恶等。

1. 学习焦虑的疏导对于学习焦虑的小学生,教师和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疏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解除焦虑情绪;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学生学会分解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2. 社交焦虑的疏导对于社交焦虑的小学生,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进行疏导:引导学生主动面对社交场合,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和自信心;组织小学生参加集体活动,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教育小学生尊重他人、理解他人,消除对他人的担忧和顾虑,促进良好的社交关系。

1-小学生常见问题及行为表现

1-小学生常见问题及行为表现

1-小学生常见问题及行为表现小学生常见问题及行为表现在小学阶段,孩子们正处于自我认知、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发展阶段。

他们可能会面临各种问题,并通过特定的行为表现出来。

本文将探讨一些小学生常见问题及其对应的行为表现,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

问题一: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普遍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他们在课堂上难以集中精力,容易分散注意力,影响学习效果。

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主要包括频繁打瞌睡、手脚不停地动、目光游离等。

解决方法:- 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孩子提供安静、整洁的学习空间,避免外界干扰。

- 分割学习时间:将学习任务分成小块,每次集中注意力进行有限时间的学习,然后休息片刻。

- 设置目标和奖励:帮助孩子制定学习目标,并与其约定完成目标后给予适当的奖励,激励他们集中注意力。

问题二:冲动和行为问题小学生常常表现出冲动和行为问题,如爆发脾气、争吵打架、不遵守规则等。

这些行为可能会影响他们与同学的关系,乃至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

解决方法:- 与孩子沟通:耐心倾听孩子的情绪和想法,鼓励他们表达感受,并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方式来应对情绪。

- 建立规则和边界:与孩子明确规定行为准则和界限,并告诉他们行为的后果。

同时,要给予他们正面的反馈和认可,以激励他们改正错误行为。

- 提供替代行为选择:教导孩子寻找替代行为,如通过谈话解决问题、寻求帮助等,以替代冲动和攻击性行为。

问题三:社交障碍小学生在社交方面可能面临一些困扰,如缺乏自信、害羞、不善与他人交流等。

这些问题会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和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解决方法:- 鼓励孩子参与集体活动:组织孩子参加各种小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信心。

- 培养良好的沟通习惯:教导孩子如何主动与他人交流,如问候、分享自己的观点等。

同时,要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支持。

- 培养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参与感兴趣的课外活动,如运动、艺术等,以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问题四:学习困难有些小学生在学习上可能会面临困难,比如理解能力不强、拼写错误、记忆困难等。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引言:小学时期是孩子性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小学生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小学生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懒散、调皮捣蛋、说谎等。

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不仅给孩子本人带来问题,也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

本文将分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并提出矫正策略,旨在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第一部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小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懒散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小学生常常表现出不愿意按时完成作业、没有时间观念、不爱整理自己的物品等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行为。

2. 调皮捣蛋和缺乏纪律意识:小学生倾向于做出一些调皮捣蛋的行为,比如打闹、捉弄同学、随地乱扔垃圾等,同时也不太遵守纪律,对老师的指导和要求不够尊重。

3. 说谎和不诚实:小学生有时会对父母和老师进行欺骗和说谎,比如偷偷吃零食、说没有完成的作业已经完成等。

4. 自私和缺乏合作精神:小学生常常表现出自私的行为,不愿意与他人分享和合作,比如不愿意与同学一起完成任务或分享玩具等。

5. 暴力和攻击行为:小学生有时会表现出暴力和攻击的行为,比如打架、欺负他人等。

第二部分: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主要原因的分析:1. 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如果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合理,比如父母过分溺爱或过分严厉,孩子可能容易养成一些不良行为习惯。

2. 同伴影响:小学生处在与同伴交往的阶段,同伴的影响不可忽视。

如果孩子周围的同伴有不良行为习惯,他可能会受到影响而模仿。

3. 学校环境:学校作为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场所,也会对孩子的行为产生影响。

一些不良的学校环境比如纪律不严整或者是老师家长不够重视评价孩子的行为等,会增加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的可能性。

当前教育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典型表现及疏导措施分析

当前教育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典型表现及疏导措施分析

当前教育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典型表现及疏导措施分析当前社会竞争压力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教育阶段,小学生因为年龄较小、认知能力尚未成熟,往往容易受到各种情绪困扰,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

本文将从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典型表现和疏导措施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心理健康问题的典型表现1. 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因为好奇心重、精力充沛,容易分散注意力。

在课堂学习和做作业时,会出现不停地移动、不听讲、不专心等表现。

有些小学生甚至会出现过动症状,影响课堂纪律和学习效果。

2. 学习焦虑随着小学生学习内容和难度的增加,一些学生会因为害怕考试,怕失败,而产生学习焦虑。

表现为紧张、情绪低落、不愿意学习等现象。

3. 学习压力当前社会对小学生的学习压力日益增大,学生需要面对来自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压力。

一些学生会因为学习成绩不好、期望过高等问题而感到压力重重。

4. 自卑感一部分小学生因为自身条件、外在压力等原因,会产生自卑感。

表现为不愿和同学交流、沉默寡言、自卑抑郁等现象。

5. 情绪波动小学生的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经常出现情绪波动大、易哭易笑等表现。

二、疏导措施分析1. 针对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学校和老师可以采取分班教学、多种教学方法、增加课间活动等措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可以适当放松,缓解课堂疲劳。

2. 针对学习焦虑和学习压力问题,学校可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压力的成因、释放压力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调节能力。

3. 针对自卑感问题,学校可以组织集体活动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和分享,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4. 针对情绪波动问题,学校可以开设心理辅导课程,通过心理老师或者班主任的引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绪变化,并且学会通过适当的方式来释放情绪。

通过以上疏导措施,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健康、快乐。

家长也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与学校或其他专业机构合作,帮助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及应对措施心理健康是指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欢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客观环境环境具有高效、欢乐的适应状况。

心理健康的人应坚持稳定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应社会环境的行为。

让我为你的心灵插上一双放飞的翅膀。

1、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1)研究焦虑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研究焦虑。

这主要是由于学生研究竞争加剧,研究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2)人际交往焦虑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

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

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

(3)自责倾向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我不好,对自我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

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

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构成自责倾向。

(4)挫折感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研究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

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嫉妒: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

当别人比自我强(如进修、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豪情。

见不得别人比自我好,觉得自我才是的。

(5)失落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期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

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

异常是自我表现好却得不到教师的夸奖,便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

(6)自卑胆小、不敢表现自我、对自我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

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小学生是社会的未来,他们的行为习惯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现实中却存在着许多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问题,如缺乏礼貌、频繁发脾气、不遵守规则等。

这篇文章将论述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原因分析及其矫正策略,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于这一问题的重视。

一、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1.缺乏礼貌。

有些小学生在与人交往时不懂得尊重他人,常有说话无礼、不主动与人打招呼等行为。

2.频繁发脾气。

小学生由于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发脾气,出现情绪波动大、难以控制情绪等问题。

3.不遵守规则。

小学生常常不遵守老师和家长的规定,或是违背学校的纪律,表现出不守时、不守信等行为。

4.懒散学习。

一些小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态度消极,不愿动脑思考、不愿努力。

在学习上表现出堕落、不上进的状态。

5.依赖性强。

一些小学生对家长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需要家长的一切指导和帮助。

二、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原因分析1.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对于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小学生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家庭教育比较松散,父母对子女的管教不够严格,容易导致小学生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

2.学校环境。

学校作为小学生的第二个家庭,也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果学校对学生的行为规范不够严格,对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没有及时进行引导和矫正,容易导致小学生出现不良的行为。

3.同伴影响。

同伴是小学生社交的重要对象,他们的行为习惯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

如果小学生身边的同伴存在不良行为习惯,他们可能会受到同伴的影响而产生类似的行为。

4.个人原因。

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尚不成熟,故意为之的行为习惯也有一定的原因。

他们可能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对于什么是好的行为和坏的行为没有清晰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认知能力不足。

三、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策略1.家庭教育。

家庭是小学生最初的社会环境,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在家庭中的良好行为习惯。

当前教育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典型表现及疏导措施分析

当前教育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典型表现及疏导措施分析

当前教育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典型表现及疏导措施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升,人们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小学教育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是塑造孩子的人格、情感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探讨当前教育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典型表现及相应的疏导措施。

一、典型表现1. 学习焦虑随着小学生学习任务的增加和学校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很多小学生面临着学习焦虑的问题。

表现为害怕考试失败、担心成绩不理想、害怕老师批评等。

有的孩子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学习厌学情况。

2. 自卑情绪在集体学习的环境中,小学生会逐渐产生自我意识和自尊心。

如果遭遇到挫折和失败,容易导致自卑情绪的产生。

自卑的小学生常常表现为自卑、消极、缺乏自信心,甚至有的会出现自闭倾向。

3. 行为问题一些小学生会有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咬手指、啃指甲、说脏话、打架等。

这些不良行为可能是因为孩子对现实环境中的不适应产生的,也有可能是对心理压力的一种释放。

4. 情绪矛盾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情绪的波动和矛盾。

有的孩子喜欢大胆尝试新事物,有的孩子则比较害怕尝试新事物。

这种情绪的矛盾会给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带来一定的压力。

二、疏导措施1.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方式对其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家长应该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在孩子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时,家长更应该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孩子尽快调整心态。

2.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学校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营造积极、阳光、鼓励和支持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注重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鼓励孩子勇于追求知识,追求进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3.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会孩子如何正确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正确处理各种压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让孩子了解到心理问题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并且要学会关心他人,互相帮助。

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可能会对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1、学习焦虑学习焦虑是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

面对学习任务的增多、考试的压力以及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很多小学生会感到焦虑不安。

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学不好、考不好,从而出现紧张、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

2、学习疲劳长时间的学习和过重的学习负担可能导致小学生出现学习疲劳。

他们会感到身心俱疲,对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

3、厌学心理当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内容枯燥或者在学习中遭遇多次挫折时,一些小学生可能会产生厌学心理。

他们不愿意上学,对学习抱有抵触情绪,甚至出现逃课、逃学的行为。

4、自卑心理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小学生经常与成绩优秀的同学进行比较,而自己的成绩又不理想,可能会产生自卑心理。

他们会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聪明、能干,从而缺乏自信,不敢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5、依赖心理有些小学生在学习中过度依赖家长、老师或同学,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们遇到问题时,不是自己尝试解决,而是立即寻求他人的帮助。

6、逆反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些小学生会出现逆反心理。

他们对家长和老师的教导产生抵触情绪,不愿意听从安排,故意与家长和老师对着干。

二、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过于严厉,或者经常批评、指责孩子,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导致他们出现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此外,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经常争吵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2、学校因素学校的教育方式和教学环境也可能导致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

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枯燥,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学校过分强调考试成绩,给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都可能使学生产生厌学、焦虑等心理问题。

小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小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小学生存在的问题和措施随着社会发展,各个领域的进步,小学生在学习环境、生活条件、文化氛围等方面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然而,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依然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发展、学习能力等方面,如果不得到及时的关注和解决,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小学生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身体健康问题1. 运动不足:由于现在越来越多的小学生过于依赖电子产品,他们放学后通常选择看电视、玩游戏,使得他们的运动量逐渐减少。

对策:学校应加强体育锻炼,要求每天做体操,并开设趣味运动会、篮球比赛等活动,让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身体。

2. 饮食不良:小学生正处于生命成长的关键期,营养均衡的饮食对孩子的身体发育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学生饮食习惯不良,吃零食、垃圾食品等不良食品。

对策:学校应加强饮食管理,提供健康的午餐,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同时,家长也要监督孩子饮食,让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二、心理问题1. 精神压力过大:现在的小学生很早就开始接受各种功课和各种竞赛,上课时间长,功课繁重,许多孩子面临过高的精神压力。

对策:学校应减轻学生的负担,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让孩子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实现全面发展。

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负担,让孩子们放松,心情稳定。

2. 自卑情绪:小学生面临的竞争很大,有些孩子在学习中遭遇失败,或被同学嘲笑,或受到老师的批评,从而出现自卑情绪。

对策:老师和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被重视和被关注的。

同时,老师和家长也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让孩子们明白自己的优点和潜力。

三、学习问题1. 学习兴趣不高:小学生处于一个学习能力较弱的阶段,如果没有足够的学习兴趣,就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到他们的终身发展。

对策:老师应该多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快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家长也要鼓励孩子积极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 缺乏学习习惯: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很重要,对学习成绩有很大的影响。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对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他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本文将介绍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及对策。

一、学习焦虑小学生们因为考试、作业等事情而感到焦虑,这种焦虑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心理健康。

对策:家长和老师应该教育孩子,告诉他们不要太过于看重成绩,要学会享受学习的过程。

同时,家长和老师也应该给孩子一些轻松的时间,让他们减轻压力。

另外,孩子们应该学会调节情绪,遇到问题及时通过和父母、老师的沟通来解决。

二、自闭情绪自闭情绪是一种孤独、沉默、不喜欢交流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可能会对孩子的社交能力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策:家长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课外活动,让孩子们有更多的交流机会,还可以教育孩子学会主动交朋友,不要太过自闭。

同时,家长也应该着重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

三、注意缺陷障碍注意缺陷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小学生心理疾病,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过动和冲动等症状。

对策:识别和预防ADHD非常重要。

家长和老师可以多给孩子制定一些具体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同时,家长也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陪伴孩子,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加强对孩子的引导和教育。

四、心理抑郁一些孩子可能会出现心理抑郁的问题,这种情况主要表现为消极情绪、孤独感和情感发泄等。

对策:孩子们需要给予关爱和鼓励,家长和老师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情感变化,并帮助他们寻求专业心理咨询。

此外,家长和老师也应该与孩子进行更多的交流,了解和解决孩子们的情感问题。

总之,对于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足够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问题。

孩子们也应该学会积极应对问题,调节情绪,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

小学生心理辅导问题表现及辅导方法

小学生心理辅导问题表现及辅导方法

小学生心理辅导问题表现及辅导方法小学生心理辅导问题表现在学习方面、情绪方面和品行方面。

辅导方法有:消除孩子的戒备心理,进行情感疏导;学习动机的疏导;做好孩子的心里医生。

学习方面表现为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控制自己的能力特别差,严重的往往影响课堂纪律,影响集体;情绪方面表现为情绪极不稳定,常常大起大落,恐惧、焦虑、忧郁,过分任性和冲动;品行方面表现为偷窃、经常打架、骂人、经常性说谎、逃学、攻击行为、恶作剧等等。

情感疏导,教海引导时不容半点虚假,也不能再去伤害他们脆弱的自尊心,正面去倾听他们的心声,以一切从头再来,好坏看今后表现的精神激励,使孩子会看到希望。

当孩子入学后学习困难或没有学习动机,成绩老是落在别人后面,难以品尝学习成功的喜悦。

对此情况,家长要主动与老师取得联系,与老师一起商讨激发孩子学习动机的策略,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让孩子树立学习信心,对孩子在变化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给予表彰激励。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心理素质培养尤为重要。

父母要对孩子观其颜、察其色,采取有效教育方法,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高中学生心理疏导的基本方法一、精神分析术弗洛伊德在20世纪初建立了这个理论—童年期伤创经验导致压抑本能冲动或情感,是成年后焦虑的根源。

二、支持性心理治疗治疗师以各种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营造一种温暖安全、适合沟通的氛围。

治疗师采取的策略包括鼓励、保证、忠告、加强现实感、建议说服等较积极的做法,以期在短期内达到协助个案度过难关,恢复生活常态,提高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度,增进个案的沟通技巧等目的。

三、行为治疗依据动物实验得到的学习理论,有系统地应用在协助人们改变、适应不良的行为,因此,行为治疗的内容大都是教导性的,培养个案有效的自我管理技巧并且将学习到的心理技巧不断地在生活里练习。

治疗者和个案采取合作关系,个案必须主动积极地配合。

四、认知心理治疗50年代末,临床心理学家艾里斯发展出“理性情绪治疗法”认为思考、情绪与行为间有明显的交互作用。

小学生常见的20条心理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小学生常见的20条心理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小学生常见的20条心理问题及其应对措施1. 分离焦虑•表现:不愿意离开父母,上学时哭闹,害怕独处,经常感到不安。

•原因: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对父母的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

•后果:影响学习和社交,可能导致情绪问题和自信心下降。

•教育及应对:o逐步适应:提前带孩子参观学校,熟悉校园环境。

o正面鼓励:表扬孩子在学校取得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o建立信任:与孩子建立稳定的沟通渠道,让孩子知道父母会按时接他们回家。

•预防:o培养独立性:鼓励孩子自己完成一些简单任务,如整理书包、穿衣等。

o提前准备:在开学前与孩子讨论学校的日常生活,减轻恐惧感。

2. 学习压力•表现:对学习失去兴趣,成绩下滑,情绪波动大,容易发脾气。

•原因:作业负担重,考试压力大,家长期望过高。

•后果:可能导致厌学、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教育及应对:o合理安排: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避免过度压力。

o情感支持:倾听孩子的感受,给予鼓励和支持,减轻心理负担。

o兴趣引导: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预防:o家校合作:与老师保持沟通,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共同解决问题。

o减压活动:鼓励孩子参加体育活动和户外游戏,释放压力。

3. 人际关系问题•表现:不合群,经常被同学排斥或欺负,情绪低落。

•原因:性格内向,社交技能不足,同伴关系紧张。

•后果:可能导致孤独感、自卑感,影响心理健康。

•教育及应对:o社交技能:教孩子如何与人交往,如分享、合作、表达感受等。

o情感支持: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及时提供帮助和安慰。

o积极干预:发现欺凌行为时,及时与学校沟通,寻求解决办法。

•预防:o团队活动:组织集体活动,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

o情感教育:开展情感教育课程,帮助孩子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

4. 自卑感•表现:对自己评价过低,不敢尝试新事物,害怕失败。

•原因:家庭环境不支持,同伴比较,学习成绩不佳。

•后果:可能导致自信心下降,影响学业和社交。

•教育及应对:o正面肯定:多表扬孩子的优点和进步,增强自信心。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疏导01-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这样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周围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对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接受过人学准备教育的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其他一些儿童则可能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问题,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对学习缺乏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

一般的孩子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

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问题。

02-学习方面的问题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

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了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学生身心因此可能受到损害。

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

如果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引起学生的疲劳。

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影响学生的身体状态,使其产生视力下降、食欲缺乏、精力不足等症状。

在心理方面也有可能使学生出现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以及思维迟缓等现象。

03-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调查总数的5%一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画书或玩玩具,或者在课堂上打瞌睡,甚至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

有些农村孩子的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

也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当前教育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典型表现及疏导措施分析

当前教育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典型表现及疏导措施分析

当前教育阶段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典型表现及疏导措施分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快速发展阶段,他们的情感、认知、社会交往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得到妥善的引导和疏导,将会对他们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及时发现和解决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对于他们的成长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典型表现及相应的疏导措施。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典型表现1. 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比较常见的问题。

他们在上课或者做作业的时候经常会分心,难以集中精力完成任务。

表现为坐立不安、走神、容易分心等。

2. 学习压力大当前社会竞争激烈,小学生的学习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可能会给孩子太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孩子焦虑、抑郁等问题。

3. 情绪波动较大小学生的情绪较为敏感,由于他们的情感稳定性还不够强,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情绪波动。

有时会情绪低落,有时又会兴奋不已,这种情况很常见。

4. 自尊心不足小学生正处在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的阶段,他们的自尊心往往不够强,容易受到他人的评价和影响而贬低自己,自卑情绪比较严重。

5. 人际关系问题小学生的交往能力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问题。

有些孩子因为内向、腼腆,难以融入集体,有些孩子则因为过于活泼,导致在与同学相处时出现矛盾。

6. 恐惧、焦虑有些小学生对未知的事物或者一些特定的事物产生恐惧感,比如害怕黑暗、害怕上台演讲等。

有时会出现焦虑情绪,对一些事情过分担心,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以上就是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典型表现,在学校和家庭中,我们应该敏锐观察,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进行疏导。

二、疏导措施分析1. 建立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教育是孩子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父母要给孩子提供一个温馨、和谐的成长环境,尊重孩子的个性,注重孩子的情感体验,鼓励孩子表达感受,使孩子产生安全感,从而有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措施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但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这些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仅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还可能对他们的身心健康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

一、常见的心理问题1、学习焦虑学习焦虑是小学生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心理问题。

面对考试、作业、成绩排名等学习压力,一些孩子会感到过度紧张和不安。

他们可能会担心自己考不好、被老师批评、让家长失望,从而出现心跳加快、出汗、失眠等生理反应。

2、学习疲劳长时间的学习和过度的作业负担可能导致小学生产生学习疲劳。

他们会感到身心俱疲,对学习失去兴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

3、厌学情绪当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内容枯燥乏味或者在学习中遭遇过多挫折时,部分小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

他们不愿意上学,对学习活动表现出消极抵抗的态度。

4、自卑心理在学习中,如果孩子经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比如成绩不如同学好、回答问题不如别人准确等,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这种心理会让他们缺乏自信,不敢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5、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如果学习环境不佳、教学方法枯燥或者孩子自身缺乏自控力,就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他们在课堂上容易走神、做小动作,影响学习效果。

二、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学校因素学校的教育方式和评价体系对小学生的心理状态有着重要影响。

如果学校过于注重成绩排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或者给学生布置过多的作业,都可能增加学生的心理压力。

2、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小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过分严厉或溺爱,家庭关系不和谐等,都可能让孩子在学习中产生焦虑、自卑等心理问题。

3、社会因素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如功利主义、攀比心理等,也会影响小学生的价值观和学习态度,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4、学生自身因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自我调节能力较弱。

一些孩子可能因为性格内向、缺乏毅力、学习方法不当等自身因素,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无法有效应对,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策略小学生是一个心理发育尚未成熟的阶段,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点和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小学生常常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恐惧、自卑等。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合理的引导和帮助,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影响。

家长和老师需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常见问题,提供相应的应对策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一、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1. 分离焦虑小学生正值心理发育阶段,对于离开家长或者离开熟悉的环境往往会感到害怕和焦虑,这种焦虑表现在学校上课、社交活动或者独自面对陌生环境时特别明显。

2. 学业压力小学生开始接触各种学科知识,学习任务增加,可能因学业压力造成情绪不稳定等问题。

3. 自我认知小学生对自我认知尚不完善,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对自己和他人产生误解,有时会出现自卑、自傲等心理问题。

4. 恐惧小学生对未知事物和未知环境可能会感到恐惧,如害怕黑暗、害怕怪物等。

5. 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因为好奇心强,很容易分心,导致注意力不集中,难以专心听讲或专心做事情。

1. 分离焦虑当小学生出现分离焦虑时,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建立安全感:给孩子一个稳定、安全的家庭和学习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心。

(2)逐步分离:不要突然离开孩子,可以逐步延长离开的时间,慢慢让孩子适应离开的过程。

(3)沟通交流:多跟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感受和想法,让孩子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4)鼓励独立性:培养孩子独立完成一些小事情的能力,提高孩子自信心。

2. 学业压力学业压力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家长和老师应该采取以下策略:(1)调整学习任务: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学习任务,降低学习压力。

(2)鼓励家庭教育: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减轻学业压力。

(3)关注学习方法:家长和老师应该帮助孩子建立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减轻学习压力。

3. 自我认知对于小学生的自我认知问题,家长和老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正面引导:对于孩子的自卑感和自傲感,家长应该进行正面引导,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心理监护课题论文农村小学生的异常表现及其疏导[摘要]我们发现了这样和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有一方长期在外打工。

这类家庭的学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孤僻、任性、自卑、撒谎、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意志薄弱、成绩下降等诸多问题。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父母外出;心理疏导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中小学教育面临的新任务和新要求。

然而,在学校的日常教育中,我们发现了这样和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双方或有一方长期在外打工。

这类家庭的学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一些异常心理和行为表现:说谎、抄袭、作弊、偷窃、任性、孤僻、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成绩下降等诸多问题。

我们要对这一群体所表现的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进行探讨,以求找到最佳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从而转变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劳动技能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小学生异常表现主要是(一)不诚实。

小学生应该是天真无邪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小学生在这一方面的表现太令人不满意。

小学生不诚实的言行主要有以下表现:1、说谎,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试探性说谎:通过说谎试探真实情况或了解别人的意图。

b、掩盖性说谎:这种说谎又有两种情形,一是学生因为做错了事情,怕被责备或惩罚,出于自卫编造谎言。

如,有的学生逃学,欺骗老师说家里出了事。

第二种情况是为了逃避自己不愿做的事而撒谎。

如有的学生一碰到集体劳动就会“身体不舒服”等等。

c、谋利性说谎:指自身为了取得某种利益不惜歪曲事实。

如为了争取个“三好生”或“优秀干部”,不惜说假话、造假材料;为了争个贫困生扶助,撒谎说家里经济多么拮据。

2、抄袭,有两种情况:a、平时抄袭同学的作业。

b、写作文时,抄袭范文。

3、作弊,根据作弊的原因划分,主要有以下两类:a、原发性的作弊:一般出现在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怕家长问起或学校排名次伤害到自尊而萌发作弊动机。

b、继发性的作弊:当一个集体里面很多人作弊时,其他一些没作弊的同学心理会产生不平衡感。

为了寻求心理平衡也跟着作弊。

或者原发性作弊的同学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时也会引发继发性的作弊。

4、偷窃,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顺手牵羊”式的,本来事先并无计划,只是在外界情景诱惑下,激发了偷窃的动机,立即实施了偷窃行为。

还有一种青少年偷窃方式是事先有计划的,是主动地寻求行窃的对象和场合。

相比之下,这种事先有计划的偷窃更为恶劣,反映了自身品行障碍的严重性。

(二)任性。

任性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自制力为基本特征的个性缺陷。

目前,我国随着独生子女的与日俱增,独生子女所表现的自我为中心、任性、固执、爱虚荣、易怒、好空想、依赖、神经质、嫉妒心强,孤独、自私等现象,给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困惑。

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任性,使好多的教师、父母感到束手无策。

有的孩子一件事满足不了,就满地打滚,大发脾气;有的孩子看准家长,特别是母亲的弱点,依靠家长而随意撒娇,纠缠不休;还有的孩子在班级和同学因发生一点小矛盾而大哭大闹,不分场合为所欲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甚至出现违纪现象。

如果小学生的任性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会妨碍他(她)们的心理健康的正常发展。

(三)孤僻。

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独来独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情绪低落,闷闷不乐,对周围的人和事物不感兴趣,导致学习活动经常受阻,注意力难以集中,行为孤僻,沉默寡言,人际关系一般较差,也无知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

如有的学生上课不敢发言,偶尔被教师叫起来便面红耳赤,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另外,在竞争压力下同学之间互相戒备,学习情况彼此保密。

闭锁心理阻断了学生和他人的交流,从而妨碍了学生智力和潜能的发展,还可能导致变态人格。

(四)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

这类学生表现为依赖性强,习惯于求助他人,不能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造成学生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根由是隔代溺爱与放任自流的教育致使孩子自理能力差的主要原因。

表现为:过份的爱子之心使孩子没有锻炼自己、自我独立的机会。

家长不让孩子学干家务活、哪怕是孩子自己能干的事情也不让干;另外,一些家长忽视了孩子在逐渐长大,不相信孩子的能力,认为孩子永远是孩子,生怕孩子上学途中让车撞着,长期为孩子当“随行保镖;怕孩子上课不会削铅笔,总要先给孩子把铅笔削好。

有些家长过份护孩子的短处总是为孩子护短,为孩子辩护。

有的家长从不听取孩子的意见,一切由家长说了算,穿哪件衣服、吃哪种食品都有明确规定,这种为孩子安排好一切的做法也是过份保护的表现。

家长对孩子的过份保护会给孩子带来人格上和心理上的不健全,养成孩子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的现象。

(五)厌学、逃学心理。

这类学生的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

他们对课堂知识有畏难情绪,不愿意动脑筋,注意力极易分散,微小的外部动因就会使他们出现明显的分心状态,常常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习复习无恒心、心不在焉。

他们有的兴趣分散扰乱课堂,老师如果言语过激会出现家长说上学了,学校却见不到人现象,学校在学生管理与教学管理上面花了很大力气,但是效果甚微,结果学生的学习情况每况愈下。

由于成绩差,他们的自尊心很少受到别人的关注和重视,开始表现为惭愧、内疚,继而发展为不在乎自己,与此同时,他们积极寻找别的途径来实现自我的价值,从而不守纪律,爱出风头,与老师对着干,混学、闹学,直至弃学。

家长抱怨学校监管不力,老师抱怨学生难管难教,学生则对老师的教学内容没有兴趣,思想开小差,进而是“学生厌学——老师厌教——学校难管”的局面。

二、分析小学生常见异常表现的主要原因1、社会因素农村中青年绝大多数要外出打工以求得生存,而他们对子女的爱变相的表现在物质方面,造成学生之间的物质基础差距拉大。

又当今社会变革急剧,学生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

发达的现代文明改变着人们的一切,传统的观念一次次地受到冲撞。

生活于其中的学生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随之出现了许多心理问题。

生活条件好了,多数学生缺乏学习动机,“以自我为中心”,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经不起挫折,或多或少存在着不少的心理问题。

2、学习压力的日益加剧正处于成长关键期的小学生面临着太多的压力和太少的理解,特别是学困生,他们更可能被同学歧视,被教师责罚,被家长训斥,过早地烙上了社会的印迹,纯朴、天真的心灵被抹上了一层阴影。

一方面,他们冷漠、孤僻、自怜、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他们又自卑、害怕挫折、经不起挫折、缺少毅力和恒心。

对于这些学生,如果教育合理,引导妥当,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心理障碍,从而发挥出其巨大的发展潜能。

成绩好点的学生,他们的父母在大城市中由于受文化程度限制做着卖苦力的工作,他们把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所以往往他们给予这些学生过高的期望。

3、家庭因素监护人结构不合理,父母双双打工,形成“空巢家庭”,使得家庭教育缺失。

而隔代溺爱与放任自流的教育,则给小学生身心发展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监护人思想认识不对,家庭教育过分依赖学校;监护人对孩子(教养态度)呈多样化,并半数以上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这必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同时给学校教育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针对小学生常见异常表现学校采取的基本对策1、消除不诚实行为。

首先细致分析学生不诚实的动机,然后根据不同情况采用相应措施。

切忌老师在没有找到事实依据时,乱批一气,学生就会口服心不服,反而继续用借口同老师纠缠。

所以老师不如将计就计,寻找破解学生借口的妙计。

如:学生想不去做操借口不舒服,老师不妨带他到医院,有病治病,没病借口不攻自破。

有时学生用家长的话来作借口,老师可以主动和家长联系,既能消除学生找借口的依据,也能及时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可谓一举两得。

最后热情疏导,消除学生找借口的外在因素。

2、消除任性行为。

首先,教师与家长要密切配合,教师要指导任性的学生经常参加集体活动,通过学习集体规则和团体压力促使学生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在自己与他人的互动中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

比如,教师可设计团队性的游戏,让任性的学生感受团队成员只有合作,齐心协力去完成同一件事情,才能取得胜利,从面摆脱任性学生自我的不良定势。

这是一种促使小学生通过挫折体验获得醒悟与进步的方法。

再比如:小学生任性将自已不喜欢的书撕破了,教师和家长应该要求他(她)把撕破的书修补好,不会补由大人教。

让他(她)一定要知道自已故意弄坏的东西就该自已动手修补,这是合情合理的。

在他(她)明白了道理,并有悔过表现后,可进行鼓励,并要求他(她)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当孩子已有任性表现时,家长应该认真分析原因,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绝不可死板教条,千篇一律的采取措施。

3、消除孤僻行为。

(1).老师给学生以真爱,老师是学生除父母之外接触最多的人。

教师应多与孩子亲近,让他感到一种亲近感,从而放松戒备心。

课下和他一起聊天;上课多关注他,多鼓励他,多提问他;教师要和他建立兄弟(姐妹)班的感情,这样他就会打开心结,愿意和你接触,有什么心里话愿意找老师说。

(2)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和他交朋友,帮助他尽快适应、关心和热爱班集体,团结同学,与大家建立真诚的友谊。

温暖的班集体是良好的学习环境,也是健康成长愉快生活的好园地。

(3)告诉他自己有什么想法要大胆地说出来,只有说出来你的想法才能实现,不要让周围的人猜你的心思。

告诉学生每当烦恼、苦闷时,要坦诚地向老师倾吐,求得理解和帮助;遇到表扬或批评要自警和自省;遇到诱惑要自控,要使自己保持开朗和愉快。

4、消除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现象。

(1)教师和家长要尽量为学生创设锻炼的机会。

可以从日常生活琐事做起,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

比如:要求孩子按时起床,就寝,收拾好自己的衣物,做到生活自理;要求孩子能够整理自己的写字台,带齐学习用具,做到学习自理等等。

在非原则性问题上可以听听孩子的意见。

比如为孩子买衣服,在一定价格内,款式颜色可以由孩子决定。

(2)教师和家长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独立锻炼的机会。

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多承担任务,使自己有机会独立面对问题,促使自己拿主意,想办法。

鼓励他们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当他们独立完成一件事情后要及时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当学生遇到挫折时多给予帮助、理解,和他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3)教师和家长还要鼓励学生多读好书。

用古今中外有志之士自强不息的事例武装孩子的头脑,激发他们树立远大理想。

同时,家长要鼓励学生多与自强向上的孩子多接触,向他们学习。

因为青少年时期同伴的作用有时甚于父母的影响,同伴的榜样作用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总之,克服孩子过分依赖心理的方法是很多的,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特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长时间的锻炼之后,孩子过分依赖的心理就会减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