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主治考试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神经病学考试重点笔记

神经病学考试重点笔记

神经病学*神经性结构病损后出现的症状:1、缺损症状2、刺激症状3、释放症状4、断联休克症状*额叶的主要功能与精神、语言和随意运动有关。

1、皮质运动区,位于中央前回,支配对侧半身的随意运动2、运动前区,位于皮质运动区前方,与联合运动与姿势调节有关3、皮质侧视中枢,位于额中回后部,司双眼同向侧视运动4、书写中枢,位于优势半球的额中回后部与支配手部的皮质运动区相邻5、运动性语言障碍(Broca区),位于优势半球外侧裂上方和额下回后部交界的三角区*顶下小叶(缘上回和角回)病变:1、体象障碍--顶叶(特别是右侧)损害可以发生对身体结构的认识障碍,右侧顶叶邻近角回损害可引起病人不认识对侧身体的存在,病人穿衣均用右手,认为左侧上下肢不是自己的,称自体认识不能;右侧顶叶邻近缘上回处损害有时可见到病人不认为自己肢体有功能障碍,否认左侧偏瘫的存在,称病觉缺失;体象障碍还可有幻肢现象,以为瘫痪的肢体已经丢失或感到多了一个或数个肢体。

2、古茨曼综合征:优势侧角回损害所致,表现为双侧手指失认、肢体左右失定向、失写,有时伴有失读、失算3、失用症枕叶主要与视觉有关*内囊是宽厚的白质层,由纵行的纤维束组成;位于尾状核、丘脑及豆状核之间,在水平切面上,两侧内囊呈开口向外侧的双“><”形分为内囊前肢、后肢和膝部。

内囊损害可出现“三偏症”*基底节是位于大脑半球基底部的灰质团块,包括纹状体(尾状核和豆状核)、屏状核、杏仁体。

新纹状体病变:肌张力减低-运动过多综合征:舞蹈症、手足徐动症和偏身投掷运动;旧纹状体病变:肌张力增高-运动减少综合征:肌张力高、动作减少及静止性震颤,如帕金森病*脊髓有两个膨大部:颈膨大(C5~T2)和腰膨大(L1~S2)。

脊髓的被膜由外向内依次为: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

脊髓的动脉:椎动脉+根动脉*I嗅II视III动眼;IV滑V叉VI外展;VII面VIII听IX舌咽;X迷走副舌下全。

运动性神经(3、4、6、11、12),感觉性神经(1、2、8),混合性神经(5、7、9、10),12对脑神经除面神经核下部及舌下神经核只受对侧皮质脑干束支配,其余脑神经运动核均受双侧支配Pg图2-24,图2-25*一个半综合征:一侧脑桥被盖部病变,累及侧视中枢和对侧已交叉过来联络同侧动眼神经内直肌核的内侧纵束,表现为患侧眼球既不能内收也不能外展,对侧眼球不能内收,可外展*核上性眼肌麻痹临床上有三个特点:1、双眼同时受累2、无复视3、反射性运动仍保存*光反射径路:光线—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中脑顶盖前区—双侧E-W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瞳孔括约肌,传导路上任一处损害均可引起光反射消失和瞳孔散大P45表2-4,P49表2-5*中枢性舌瘫与周围性舌瘫相鉴别*上运动神经元包括额叶中央前回运动区的大锥体细胞及其轴突组成的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

神经内科笔记

神经内科笔记

神经内科笔记(来自校内)十二对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划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迷走及副舌下全。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我想还是需要把它放在最前面,真的是经典中的经典)痴呆常见的病因:Vit am i n (维他命)⑥即7项首个字母:V a sc ular r eason 血管性Infe c t i on 感染T u mor月中瘤Alzhe i m er dis ea se阿尔茨海默病m e t a bo lis m 代谢性I n he r itance遗传、变性病Nut r i tio n营养缺乏睡眠性头痛的治疗药物选择李(锂)灵(西比灵)退(褪黑素)休(消炎痛)喝咖啡(咖啡因)周围神经的分类感觉神经128动346副舌下57910为混杂颅神经核团在脑内的分布嗅入端脑视入间,动眼滑车出中脑,567 8过脑桥,9 10 1 11 2延髓穿。

语言中枢和视听中枢记忆法视距听颞横听颞上后行视角书额中说额下后用。

椎体和脊髓的发生学的关系331,等生成(人在胚胎三个月时,脊柱和脊髓是相等的;在出生时脊髓的末端平对第三腰椎椎体下缘,成人时,平对第一腰椎椎体下缘.)视路受损的歌诀:单眼是全盲叉中颞半双叉外鼻半盲视束对半双向上均同上十二对脑神经中的''特别小组":组员1:嗅神经,嗅觉传导通路是唯一不在丘脑换神经元,而将神经冲动直接传到皮质的感觉通路。

组员2:滑车神经,最细的脑神经。

组员3:三叉神经,三叉神经的脊束核是最长的脑神经核。

组员4 :迷走神经,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脑神经。

交感神经功能歌诀怒发冲冠,瞪大双眼;心跳加快,呼吸大喘;胃肠蠕动慢,大便小便免;骨脏血管收缩,舒骨骼肌血管;全身出汗唾液粘,力量来自肝糖元;查复合感觉:、'一点,两点,一划,一握"(分别对应是定位觉,两点辨别觉,图形觉和实体觉)日追(金垂)夜赶(杆):视金垂系统只有在较强的光线下才能发生反应,故也称明视觉系统。

主治医师之内科主治考试知识汇总笔记

主治医师之内科主治考试知识汇总笔记

主治医师之内科主治考试知识汇总笔记1、32岁女性,四肢进行性无力10天,伴进食呛咳。

体检:神清,声低哑、咽反射消失,颈软,四肢肌张力低,肌力Ⅰ~Ⅱ级,四肢腱反射没有引出,双侧肘、膝以下针刺觉略减退,跖反射无反应。

A.脑干B.脑白质C.周围神经D.神经肌肉接头E.丘脑正确答案:C2、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的直接依据是A.多伴有斑块破裂B.多伴有闭塞性血栓形成且成分以纤维蛋白为主C.多伴有闭塞性血栓形成且成分以血小板为主D.多伴有闭塞性血栓形成且凝血酶激活E.多为严重的冠状动脉病变正确答案:B3、颅内压增高患者昏迷,治疗呼吸道梗阻最有效的措施是A.通过鼻腔口腔导管吸痰B.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C.环甲膜穿刺D.气管切开E.用开口器侧卧位引流正确答案:D4、女性,5岁。

体检发现胸骨左缘第3、4肋间粗糙全收缩期杂音伴震颤,第二心音亢进,分裂。

A.心腔无变化B.左室左房扩大C.左右心室肥大D.右室右房肥大E.室间隔肥厚正确答案:C5、门脉高压的特异性表现是A.脾大B.脾功能亢进C.侧支循环开放D.腹腔积液E.肝掌,蜘蛛痣正确答案:C6、能引起严重贫血的疟疾是A.间日疟B.三日疟C.卵形疟D.恶性疟E.输血后疟疾正确答案:D7、原位溶血时红细胞破坏的主要部位是A.骨髓B.脾C.血D.肝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8、某男,19岁,学生,参加学校运动会5000m长跑后出现泡沫尿,乏力,尿蛋白1.0g/L,透明管型2~4个/LP,休息1天后尿常规正常,蛋白尿为A.分泌性蛋白尿B.功能性蛋白尿C.肾小管性蛋白尿D.溢出性蛋白尿E.组织性蛋白尿正确答案:B9、女性,28岁,已婚。

1年来月经稀发,不孕,就诊时闭经2个月。

尿妊娠试验(-),B超显示子宫、双侧卵巢均无异常A.β受体阻滞剂B.多巴胺受体激动剂C.5-HT(5-羟色胺)激动剂D.多巴胺受体抑制剂E.H正确答案:B10、运动神经元病最常见的类型是A.慢性侧索硬化B.肌萎缩性侧索硬化C.原发性侧索硬化D.进行性脊肌萎缩E.进行性延髓麻痹正确答案:B11、十二指肠溃疡黏膜防卫力量削弱,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球部常有胃窦上皮化生B.前列腺素缺乏时必然使黏膜对胃酸侵袭的易感性增强C.胃窦黏膜分泌黏液的能力,远比十二指肠强D.球部胃窦上皮化生为Hp定植且引起球炎创造条件E.球部化生的黏膜炎症时制造HCO正确答案:C12、免疫因素使外来激素产生抗体A.肾性尿崩症、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B.血吸虫病性侏儒症、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所致醛固酮增多C.垂体性侏儒症、甲亢、甲减D.糖尿病出现胰岛素抗药性E.小细胞未分化癌所致重症肌无力正确答案:D13、患者,女性,65岁,在家做饭时突发右侧肢体无力,不能言语23小时,意识丧失3小时,有高血压病史5年,糖尿病史2年。

神经内科复习笔记

神经内科复习笔记

细菌性传染病细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概述:由志贺氏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由消化道传播;卫生条件差的地区夏秋季多发。

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血脓便伴里急后重,可伴有发烧;全身中毒症状。

重者出现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

可多次感染,多次发病。

病机:乙状结肠和直肠黏膜的炎症反应和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致炎症、坏死和溃疡,基本病理变化是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

一、病原学:1.一般特征:属于肠杆菌科志贺氏菌属、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荚膜及芽胞杆菌、兼性厌氧适合需氧生长。

2.志贺氏菌属的分型:按O抗原结构及生化反应(甘露醇)分:4群47型。

各群、型之间无交叉免疫。

3.流行趋势:B群福氏菌是我国主要流行菌群。

福已转为慢性,宋症状较轻4.致病因素:(1)对肠粘膜的吸附及侵袭力;(2) 内毒素及外毒素;致病性:痢疾志贺菌-重;福氏志贺菌-慢性;宋内氏志贺菌-轻。

5.抵抗力:各型痢疾杆菌在外界生存能力均较弱,加热60度10分钟可被杀死:最强为宋内氏> 福氏 > 鲍氏 > 志贺氏6.毒素内毒素,引起全身反应外毒素(志贺菌素),肠毒性、神经毒性、细胞毒性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

2. 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

3. 易感性:普遍易感,病后免疫短暂而不稳定,各群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易反复感染。

4. 流行特征:季节—夏秋季;年龄—儿童多。

三、发病机理:1、细菌入侵后的致病因素:⑴痢疾杆菌因素①数量若105,75%发病;若180,22%发病②致病力毒素(内、外毒素),吸附及侵袭力⑵人体抵抗力胃酸正常菌群及分泌型IgA2、痢疾杆菌致病机制:痢疾杆菌胃细菌被清除(胃酸分泌正常,细菌数量少)结肠不引起发病(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和分泌型IgA的作用)结肠粘膜固有层①内毒素血症----发热、休克粘膜炎症及局部微循环痉挛②粘膜炎症及局部循环障碍而形成溃疡----腹痛、脓血便3、中毒性菌痢的发病机理:血管壁损伤内毒素血症特异性体质儿茶酚胺等DIC 全身微血管痉挛心肌损害组织缺血、缺氧血压下降4、病理改变(①急性部位:乙状结肠、直肠病变:弥漫性炎症浅表溃疡②慢性部位:乙状结肠、直肠病变:水肿增厚息肉样增生③中毒型肠道:病变轻全身:多器官血管痉挛实质细胞水肿四、临床表现:潜伏期:1—4日(数小时~1周)1、普通型(典型菌痢):①起病急,高烧可伴寒战;②全身中毒症状: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③肠道表现:症状:腹痛、腹泻及里急后重。

2020年内科学主治医师资格笔试专业知识考点解析 (5):神经系统

2020年内科学主治医师资格笔试专业知识考点解析 (5):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神经相关和专业知识的主要内容神经系统症状学脑血管疾病脑变性疾病周围神经疾病神经系统症状学主要内容头痛昏迷癫痫头痛一、临床分类1.原发性头痛①偏头痛;②紧张型头痛;③丛集性头痛和其他三叉自主神经头痛;④其他原发性头痛。

2.继发性头痛3.脑神经痛、中枢和原发性面痛和其他头痛。

二、偏头痛(一)临床表现1.无先兆偏头痛(80%)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疼痛,呈搏动性。

2.有先兆型偏头痛(10%):先兆: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如视觉、感觉、言语和运动的缺损或刺激症状。

3.视网膜性偏头痛反复发生的完全可逆的单眼视觉障碍,包括闪烁、暗点或失明。

4.常为偏头痛前驱的儿童周期性综合征临床可见周期性呕吐、反复发作的腹部疼痛伴恶心、呕吐即腹性偏头痛、良性儿童期发作性眩晕。

发作时不伴有头痛。

5.偏头痛并发症(1)慢性偏头痛:每月发作超过15天,连续3个月或以上。

(2)偏头痛持续状态:发作持续≥72小时,程度严重。

(3)无梗死的持续先兆:出现一种或多种先兆持续1周以上,多为双侧性。

需影像学排除脑梗死。

(4)痛性脑梗死:先兆后出现影像学证实的脑梗死。

(5)偏头痛诱发的痫性发作:先兆症状中或后一小时以内出现痫性发作。

(二)诊断主要依据家族史、典型的临床特征以及通过辅助检查等排除了其他疾病,重视继发性头痛的各种征兆。

(三)治疗1.发作期治疗:①非特异性止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和阿片类药物,适用于轻-中度头痛;②特异性药物:麦角类制剂和曲普坦类药物。

2.预防性治疗:①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美托洛尔;②钙离子拮抗剂:氟桂利嗪、维拉帕米;③抗癫痫药:丙戊酸、托吡酯、加巴喷丁;④抗抑郁药:阿米替林;⑤5-HT受体拮抗剂:苯噻啶。

经典例题女,45岁。

反复发作额颞部搏动样头痛,伴恶心呕吐、怕光,每次发作持续1~3天。

发作头痛前有视物变形和亮点。

多次脑CT检查阴性。

头痛发作时其首选治疗药物是A.哌替啶B.麦角胺C.舒马曲普坦(英明格)D.丙戊酸E.乙酰氨基酚『正确答案』B三、紧张性头痛1.临床表现①临床最常见,无前驱症状。

第三单元 神经内科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知识点与例题

第三单元 神经内科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辅导知识点与例题

第三单元神经内科【大纲要求】常见症状和体征头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颅内占位引起的头痛意识障碍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检查颅神经、运动、感觉、神经反射、植物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药理脑血管病脑血管的解剖和危险因素;脑血管病的概念脑变性疾病分类和基本病理改变概念、病理改变和发病机制周围神经病概念、发病原因和基本病理改变【总结】分类偏头痛紧张型头痛部位眼眶后—半侧—全头双侧头颈部—肩背部持续时间4-72小时数小时到数月不等性质搏动性紧箍感先兆视觉先兆无伴随症状恶心、畏光失眠、焦虑治疗麦角胺/曲普坦非甾体抗炎药/抗抑郁药眼眶半侧跳着疼,头颈肩背紧着疼,麦角普坦才能治。

解热镇痛来帮忙。

分类丛集性头痛颅内占位导致头痛部位眼眶后—半侧—全头全头痛持续时间丛集性发作,持续4-8周持续进行性加重性质夜间发作,搏动性跳痛,卧位明显先兆无无伴随症状眼鼻充血、流泪、流涕恶心、呕吐治疗麦角胺/曲普坦降颅压夜间丛集跳着疼,前后都疼渐加重,眼鼻充血常伴随。

降压去因是关键。

【例题】偏头痛的防治哪项不正确A.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B.不要过饥过饱C.不饮酒和摄入高脂肪食物D.避免摄入已知的激发发作的食物E.发作后可用血管扩张药『正确答案』E意识障碍按照意识水平分级根据意识内容分类病因和伴随症状【例题】患者,男,5小时前饮用50度白酒8两,恶心、呕吐,查体:熟睡状态,不易唤醒。

醒时答非所问,该患者意识状态是A.嗜睡B.意识模糊C.昏睡D.浅昏迷E.中昏迷『正确答案』C神经系统检查一、皮质功能1.判断意识状态2.清醒状态下,检查语言、记忆、认知、情感、行为。

记忆力“今天早上吃了什么?”计算力“100-7=?”定向力“现在你在什么地方?”理解判断力“1斤棉花和1斤铁哪个更重?”二、脑神经检查【记忆口诀】12对脑神经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

「精品」神经内科主治考试复习笔记-推荐

「精品」神经内科主治考试复习笔记-推荐

感觉:脊髓内感觉传导束主要有传导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传导深感觉的薄束和楔束及脊髓小脑束等。

脊髓丘脑侧束的排列由内向外依次为来自颈、胸、腰、骶的纤维。

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薄束在内,楔束在外。

由内向外依次由来自骶、腰、胸、颈的纤维。

乳头平面为T4,脐平面为T10,腹股沟为T12和L1。

上肢的桡侧为C5-7,前臂及手的尺侧为C8及T1,上臂内侧为T2,股前为L1-3,小腿前面为L4-5,小腿及股后为S1-S2,肛周鞍区为S4-5支配。

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分类:1.神经干型感觉障碍:分布区内各种感觉均消退或消失。

2.末梢型:呈手套-袜套样分布,远端重于近端。

3.后跟型:单侧节段性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根分布一致。

4.髓内型感觉障碍:1)后角型:为损伤处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出现病侧痛温觉障碍,而触觉深感觉保留。

2)后索型:受损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和精细触觉障碍,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3)侧索型:病变对侧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分离性感觉障碍)。

4)前连合型:受损部位双侧节段性分布的对称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表现为痛温觉消失而深感觉和触觉存在。

5)脊髓半离断型: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亦称脊髓半切综合症。

6)横贯性脊髓损害:病变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均消失或减弱。

平面以上部可能有过敏带。

7)马尾圆锥型:肛周及会阴部呈鞍状感觉缺失。

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共同特点均有复述障碍。

1.Brock失语(运动性失语):额下回后部。

2.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颞上回后部。

3.传导性失语:优势侧缘上回、Wernicke区等部位。

经皮质性失语综合征:病灶位于分水岭区,共同特点复述相对保留。

1.经皮质运动性失语:位于优势半球侧Brock区附近,也可位于优势半球侧额叶侧面。

2.经皮质感觉性失语:位于优势半球侧Wernicke区附近。

3.经皮质混合性失语:命名性失语:优势侧颞中回后部。

神经内科十个疾病知识点笔记

神经内科十个疾病知识点笔记

神经内科十个疾病知识点笔记1. 中风(脑卒中):中风是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中断,导致脑组织缺血或坏死。

常见类型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

缺血性中风是由于血管阻塞,而出血性中风是由于血管破裂。

症状包括突然的面瘫、肢体无力、语言障碍、感觉异常等。

紧急治疗对于恢复和预防后续中风事件至关重要。

2. 癫痫:癫痫是一种慢性神经系统疾病,其特征是反复发作的癫痫发作。

癫痫发作是由于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

症状根据发作类型而异,包括短暂的意识丧失、抽搐、异常感觉、奇怪的味觉或嗅觉等。

药物治疗是常见的管理方法,有些患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3. 脑震荡:脑震荡是由于头部受到剧烈震动或撞击而引起的脑功能暂时性紊乱。

常见原因包括运动损伤、交通事故、跌倒等。

症状可能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记忆问题、注意力难以集中等。

治疗通常是休息和观察,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

4.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主要由于脑中的多巴胺产生不足而引起。

典型症状包括震颤(通常从手指和手部开始)、肌肉僵硬、动作迟缓、平衡问题、表情缺乏等。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旨在控制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5. 多发性硬化症: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髓鞘受损。

这会干扰神经冲动的传导,导致各种神经系统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视力问题、肌无力、协调障碍、感觉异常、疲劳等。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支持性护理。

6. 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记忆、思维和行为。

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下降、迷失方向、行为变化等症状。

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但药物治疗和支持性护理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延缓疾病进展。

7. 脑肿瘤:脑肿瘤是指在脑内或脑膜上形成的异常组织增生。

肿瘤可以是良性的(非癌性)或恶性的(癌性)。

症状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可能包括头痛、恶心、呕吐、感觉或运动功能障碍、认知问题等。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神经内科必背重点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复习:神经内科必背重点

1.脑出血: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合并脑动脉硬化。

常于体力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发作有反复呕吐、头痛和血压增高。

可出现意识障碍、偏瘫和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CT示高密度影。

腰穿脑脊液压力增高。

2.脑血栓形成:病因主要为动脉粥样硬化合并高血压。

安静状态下起病,大多无头痛和呕吐。

意识正常或轻度障碍。

CT示低密度影。

3.脑栓塞:栓子常来源于心脏如风湿性心瓣膜病变的附壁血栓。

多无前驱症状。

一般意识清楚或有短暂性意识障碍。

有颈动脉系统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症状和体征。

4.视神经病损表现:同侧单眼盲;视交叉:双颞侧盲;视束:双侧视野同向偏盲;颞叶视辐射。

5.双侧同向上象限盲辐射为:对侧同向下象限盲。

6.内囊病变表现为三偏。

7.下运动N元瘫痪的特点:弛缓性瘫。

8.周围性瘫痪的肌张力改变特点是:肌张力减低。

9.锥体束损害的反射改变: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10.鉴别中枢性和周围性瘫痪最有意义的体征是:前者有病理反射Babinski征。

11.脊髓颈膨大横贯性损害引起:双上肢周围性瘫痪,双下肢中枢性瘫痪。

12.双侧旁中央小叶及其附近中央前后回受损引起痉挛性截瘫痪,传导束性感觉障碍及尿潴留。

13.当C5~T2脊髓前联合受损时可出现双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

14.格林巴利综合征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出现在起病后第3周。

15.诊断脑梗死做头部CT阳性率最高是在发病48小时以后。

16.大脑中动脉闭塞最易导致偏瘫,椎动脉或小脑下后动脉闭塞可引起延髓背外侧综合征。

17.一侧戏曲内动脉闭塞,可无临床症状是因为正常脑底动脉环可迅速建立侧支循环。

18.高血压性脑出血最好发部位是:壳核及其附近,常见诱因是情绪激动、活动用力。

19.脑出血的内科治疗最重要的是:控制脑水肿。

20.震颤麻痹见于黑质C变性。

21.重症肌无力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乙酰胆碱受体数目减少,常与胸腺肥大或胸腺瘤并存。

22.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最大的区别点是有无局灶性定位体征,脑出血为脑实质损害,表现为明显的局灶性定位体征。

2020年主治医师神经内科考前背诵重点

2020年主治医师神经内科考前背诵重点

2020年神经内科(308)考前重点资料★背诵考点:36岁女性患者反复出现口舌灼痛1年就诊。

查体:双侧腋下各有一个约1.5cm淋巴结,无压痛,移动性好,舌体可见毛状黏膜白斑,不易拭去,心肺腹部查体无异常。

行胸片检查提示浸润性肺结核,口腔分泌物找到真菌菌丝及孢子,8年前曾因分娩后大出血有输血史。

本患者表现难以用某部位的疾病解释,表现是多部位的感染,提示患者可能存在免疫功能的不全,患者年龄36岁,先天性免疫缺陷的可能性小,加之有输血史,因此应高度怀疑艾滋病。

考点:谵妄是一种最常见的精神错乱状态,表现为意识内容清晰度降低,有基本的反应和简单的心理活动,但注意力涣散,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判断失常,常有错觉和幻觉考点:跌倒发作和短暂性全面性遗忘是椎—基底动脉系统TIA的特征性症状考点:9个月小儿,低热、睡眠不安7天,时有呕吐、咳嗽,家中无结核患者。

体查:烦躁不安,前囟稍隆起,颈有抵抗感,心肺无异常,肝脾轻度肿大。

脑脊液外观清亮,WBC250×106/L,N0.3,L0.7,潘氏试验(+),糖1.63mmol/L,氯化物95.8mmol/L,PPD(+)。

最可能的诊断是结核性脑膜炎考点:变异型心绞痛:通常在昼夜某一固定时间自发性发作心前区疼痛,发作时心电图示有关导联ST段抬高及相对应导联ST段压低,常伴有严重心律失常或房室传导阻滞,为冠状动脉突然痉挛所致,患者迟早发生ST段抬高部位的心肌梗死。

考点:面神经膝状神经节前损害,因鼓索神经受累,出现舌前2/3味觉障碍;镫骨肌分支受累,出现听觉过敏,过度回响考点:肌无力肌萎缩肌电图见巨大电位:ALS考点:帕金森病禁用药物包括吩噻嗪类、丁酰苯类、利舍平、锂剂、α-甲基多巴、甲氧氯普胺、氟桂利嗪等考点:腔隙性脑梗死最常见的临床类型是纯运动性轻偏瘫,约占60%考点:男性,65岁。

慢性咳喘22年。

痰多,黏稠而不易咳出。

近年来症状加重,伴有气急。

患者可产生的呼吸困难类型是该患者从病史上应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加重,表现为呼气性呼吸困难。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 记忆

内科主治医师考试基础知识   记忆

口测法:~℃腋测法:36~37℃肛测法:~℃腋测法:36~37℃感染性发热:细菌、病毒、真菌等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1.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血管炎、风湿热等。

2.恶性肿瘤包括各种恶性实体瘤及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等血液病。

3.无菌性组织坏死如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4.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出血、脑外伤等。

6.物理因素如中暑等。

7.其他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影响正常体温调节,可产生功能性发热,包括感染后发热和功能性低热。

1.致热源性发热(1)外源性致热源①各种微生物病原体及产物②炎性渗出物及无菌性坏死组织③抗原抗体复合物④某些类固醇物质⑤多糖体成分及多核苷酸等(2)内源性致热源①白介素-1(IL-1)②肿瘤坏死因子(TNF)③干扰素等一方面可通过血-脑脊液屏障直接作用体温调节中枢;另一方面可通过交感神经使皮肤血管收缩,停止排汗散热减少。

白细胞致热源2.非致热源性发热常见于:①声音嘶哑:声带的炎症或肿瘤压迫喉返神经;②鸡鸣样咳嗽:多见百日咳等;咯血一、概念小量咯血:小时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中等量咯血:100~500ml大咯血: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超过300ml)1.咯血量大咯血常见支气管扩张、肺部空洞出血、二尖瓣狭窄等。

2.咯血颜色和性状痰中带血常见支气管炎、肺良性肿瘤、肺癌、支气管扩张等;粉红胸痛性质①酸中毒大呼吸(Kussmaul呼吸):出现深长而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声。

代谢性酸中毒所致,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② Cheyne-Stokes呼吸:某些药物和化学物质抑制呼吸中枢可出现呼吸缓慢、变浅、间停呼吸。

(一)全身性水肿1.心源性水肿主要是右心衰竭,还见缩窄性心包炎、心包积液或积血等。

2.肾源性水肿见各型肾炎和肾病。

3.肝源性水肿见肝硬化与门脉高压症、肝癌。

4.营养不良性水肿见低蛋白血症、肾病综合征、蛋白丢失性肠病、吸收不良。

5.内分泌代谢疾病所致水肿: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引起的粘液性水肿。

神经内科学复习重点

神经内科学复习重点

1.常见的头痛病因:☐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脑瘤性头痛☐颞动脉炎 Tolosa-Hunt综合征☐高颅压性头痛腰穿后头痛☐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颅脑外伤后头痛☐脑血管疾病引起的头痛☐颅内炎症性疾病引起的头痛☐脑寄生虫病引起的头痛☐内科疾病引起的头痛2.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续4~72h,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息可缓解头痛。

无先兆偏头痛——最常见的偏头痛类型,约占80%。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疼痛,呈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颈肌收缩可使症状复杂化。

常与月经有明显的关系。

有先兆偏头痛——约占10%,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可有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和打哈欠等前驱症状。

在头痛之前或头痛发生时,常以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先兆,表现为视觉、感觉、言语和运动的缺损或刺激症状。

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常为双眼同向症状,如视物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其次为感觉先兆,感觉症状多呈面-手区域分布;言语和运动先兆少见。

先兆症状一般在5~20min内逐渐形成,持续不超过60min。

头痛在先兆同时或先兆后60min内发生。

3.基底型偏头痛——先兆症状明显源自脑干和(或)两侧大脑半球,临床可见构音障碍、眩晕、耳鸣、听力减退、复视、双眼鼻侧及颞侧视野同时出现视觉症状、共济失调、意识障碍、双侧同时出现感觉异常,但无运动无力症状。

偏瘫性偏头痛——临床少见,先兆除必须有运动无力症状外,还应包括视觉、感觉和言语三种先兆之一,先兆症状持续5min至24h,症状呈完全可逆性。

4.偏头痛的治疗1)预防性治疗:(1)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心得安、阿替洛尔、倍他乐克等;(2)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等;(3)5-HT受体拮抗剂:美西麦角、苯噻啶等;(4)抗癫痫药:如丙戊酸钠等;(5)抗抑郁药: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苯乙肼,三环类的阿米替林、多虑平,SSRI的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主治考试之神经系统考点

主治考试之神经系统考点

神经系统1.头痛分类
2.偏头痛
3.偏头痛并发症
4.偏头痛治疗
5.紧张性头痛
6.意识障碍
7.癫痫分类
8.癫痫发作
9.大发作与癔症性抽搐鉴别
癫痫治疗
10.
11.血管性痴呆临床表现
12.血管性痴呆鉴别与诊治
13.TIA(短暂脑缺血发作)临床表现及治疗
14.脑血栓、脑栓塞(统称为脑梗塞)
15.脑血栓治疗
16.脑栓塞治疗(治疗同上,但还需注意原发病治疗)
17.脑出血
18.失语的鉴别
19.出血量手术适应症
20.蛛网膜下腔出血
21.帕金森病(震颤麻痹)
22.帕金森治疗
23.路易体痴呆
24.阿尔兹海默症
25.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鉴别
26.运动神经元病
27.面神经炎(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贝尔麻痹)
28.三叉神经痛
29.吉兰巴雷综合征(GBS)
30.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 CIDP
31.糖尿病神经病
32.中毒性神经病(酒精和药物中毒)
33.中毒性神经病。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神经系统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神经系统疾病

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神经系统疾病一、癫痫治疗: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GTCS)-首选苯妥英钠、卡马西平失神发作――首选乙琥胺、丙戊酸钠;其次氯硝西泮单纯部分性发作――首选卡马西平儿童肌阵挛发作――首选丙戊酸钠,其次乙琥胺或氯硝西泮癫痫持续状态――首选地西泮二、急性脑血管疾病病因1、血管壁病变――最常见的是动脉硬化2、心脏病及血流动力学改变(高血压、低血压、血压波动)3、血流成分改变及血流流变学异常(血液粘稠度↑,凝血异常) 脑栓塞最常发生在――大脑中动脉例题:1.影响意识的最重要的结构是A.脑干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B.脑干下行性网状激活系统C.大脑半球D.小脑E.基底节答案:A2.一患者能被唤醒,醒后能简单回答问题及勉强配合检查,停止刺激即又入睡,这种意识状态是A.嗜睡B.昏睡C.昏迷D.谵妄E.意识模糊答案:A3.以下关于失语症不正确的表述是A.Broca失语:以口语表达障碍为突出表现B.Wernicke失语:以口语理解障碍为突出表现C.传导性失语:以复述不成比例受损为主要表现D.经皮质性失语:以音量小、语调低为主要表现E.命名性失语:以命名不能为特征答案:D结缔组织病第一节总论【风湿性疾病分类】风湿性疾病根据其发病机制、病理及临床特点可作以下分类:风湿性疾病主要包括:①弥漫性结缔组织病(CTD)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类风湿关节炎(RA)、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系统性硬化病(SSc)、多肌炎/皮肌炎(PM/DM);②脊柱关节病如:强直性脊柱炎(AS)、Reiter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炎症性肠病关节炎;③退行性变如:骨性关节炎(OA);④痛风、假性痛风;⑤感染因子相关性如:反应性关节炎、风湿热;⑥其他如纤维肌痛、周期性风湿、骨质疏松症等。

【实验室检查】1.抗核抗体(ANA)谱ANA 包括抗双链(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谱。

抗dsDNA抗体多出现在活动期SLE,其特异性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脊髓内感觉传导束主要有传导浅感觉的脊髓丘脑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传导深感觉的薄束和楔束及脊髓小脑束等。

脊髓丘脑侧束的排列由内向外依次为来自颈、胸、腰、骶的纤维。

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薄束在内,楔束在外。

由内向外依次由来自骶、腰、胸、颈的纤维。

乳头平面为T4,脐平面为T10,腹股沟为T12和L1。

上肢的桡侧为C5-7,前臂及手的尺侧为C8及T1,上臂内侧为T2,股前为L1-3,小腿前面为L4-5,小腿及股后为S1-S2,肛周鞍区为S4-5支配。

感觉传导通路受损分类:1.神经干型感觉障碍:分布区内各种感觉均消退或消失。

2.末梢型:呈手套-袜套样分布,远端重于近端。

3.后跟型:单侧节段性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根分布一致。

4.髓内型感觉障碍:1)后角型:为损伤处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出现病侧痛温觉障碍,而触觉深感觉保留。

2)后索型:受损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和精细触觉障碍,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3)侧索型:病变对侧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留(分离性感觉障碍)。

4)前连合型:受损部位双侧节段性分布的对称性分离性感觉障碍,表现为痛温觉消失而深感觉和触觉存在。

5)脊髓半离断型: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缺失,亦称脊髓半切综合症。

6)横贯性脊髓损害:病变平面以下所有感觉均消失或减弱。

平面以上部可能有过敏带。

7)马尾圆锥型:肛周及会阴部呈鞍状感觉缺失。

外侧裂周围失语综合征:共同特点均有复述障碍。

1.Brock失语(运动性失语):额下回后部。

2.Wernicke失语(感觉性失语):颞上回后部。

3.传导性失语:优势侧缘上回、Wernicke 区等部位。

经皮质性失语综合征:病灶位于分水岭区,共同特点复述相对保留。

1.经皮质运动性失语:位于优势半球侧Brock区附近,也可位于优势半球侧额叶侧面。

2.经皮质感觉性失语:位于优势半球侧Wernicke区附近。

3.经皮质混合性失语:命名性失语:优势侧颞中回后部。

失用:观念性失用:双侧大脑半球受累。

观念运动性失用:优势半球顶叶。

肢体运动性失用:双侧或对侧皮质运动区。

结构性失用:非优势半球顶叶或顶枕联合区。

穿衣失用:非优势侧顶叶。

失认:视觉失认:枕叶。

听觉失认:双侧颞上回中部及其听觉联络纤维。

触觉失认:双侧顶叶角回及缘上回。

体像障碍:非优势半球顶叶。

脑干:脑干神经核:中脑(III/IV),桥脑(V/VI/VII/VIII)延髓(IX/X/XI/XII)延髓:一、延髓上段背外侧区病变:出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主要表现1)眩晕、恶心、呕吐、眼震。

2)病灶侧软腭、咽喉肌瘫痪。

3)病灶侧共济失调。

4)Horner综合征5)交叉性感觉障碍。

常见于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或外侧延髓血管缺血性损害。

二、延髓中腹侧损害:延髓内侧综合征(Dejerine syndrome)表现为:1)病灶侧舌肌瘫痪及肌肉萎缩;2)对侧肢体中枢性瘫痪;3)对侧上下肢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消失;可见于椎动脉及其分支或基底动脉后部血管阻塞。

脑桥:一、脑桥腹外侧损害:可出现脑桥腹外侧综合征(Millsrd-Gubler syndrome)累及展神经、面神经、锥体束、延髓丘脑束、内侧丘系、。

表现:1)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及周围神经麻痹;2)对侧中枢性偏瘫;3)对侧偏身感觉障碍。

多见于小脑下前动脉阻塞。

二、桥脑腹内侧部损害:出现桥脑腹内侧综合征又称福维尔综合征(Foville syndrome):累及展神经、面神经、脑桥侧视中枢、内侧纵束、锥体束。

表现:1)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及周围神经麻痹;2)两眼向病灶对侧凝视;2)对侧中枢性偏瘫。

多见于脑桥旁正中动脉阻塞。

三、脑桥背外侧部损害:出现脑桥被盖下部综合征(Raymond-Cestan syndrome),累及前庭神经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内侧纵束、小脑中脚、小脑下脚、脊髓丘脑侧束和内侧丘系,见于小脑上动脉或小脑下前动脉阻塞,又称小脑上动脉综合征。

表现:1)眩晕、恶心、呕吐、眼震;2)病灶侧眼球不能外展;3)病灶侧面肌麻痹4)双眼患侧注视不能5)交叉性感觉障碍,即同侧面部痛温觉缺失,对侧偏身痛温觉缺失或丧失;6)对侧偏身触觉、位置觉、振动觉减退或丧失;7)病侧Horner;8)病侧偏身共济失调。

中脑:一、一侧中脑大脑脚脚底损害:出现大脑脚综合症(Weber syndrome),损伤动眼神经和锥体束,又称动眼神经交叉瘫,多见于小脑幕裂孔疝。

表现1)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

2)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上下肢瘫。

二、中脑被盖腹内侧部损害:可出现红核综合征(Benedikt syndrome)侵犯动眼神经、红核、黑质和内侧丘系,而锥体束未受影响。

表现1)病侧除外直肌和上斜肌外的所有眼肌麻痹,瞳孔散大;2)对侧肢体震颤、强直或舞蹈、手足徐动及共济失调;3)对侧肢体深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小脑蚓部损害:出现躯干共济失调。

不能保持直立姿势,站立部不稳,闭目难立征阳性。

小脑半球损害:表现为通畅同侧肢体共济失调。

眼球向病灶侧注视时眼震更加粗大,出现小脑性语言。

脊髓,有两个膨大:颈膨大部始自C5-T2。

腰膨大始自L1-S2。

脊髓膜有三层,最外为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

一、不完全性脊髓损害:1.前角损害:呈节段性下运动神经元瘫,表现为病变前角支配的肌肉萎缩,腱反射消失,无感觉障碍及病理反射,常有肌束震颤。

2.后角损害:病灶侧相应皮节出现同侧痛温觉缺失、触觉保留的分离性感觉障碍。

3.中央管附近的损害:产生双侧对称的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消失或减弱,触觉保留。

4.侧角损害:C8-L2受损出现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泌汗障碍和营养障碍,C8-T1病变时产生Horner征。

S2-4损害产生膀胱直肠功能障碍和性功能障碍。

5.前索损害:对侧病变水平以下粗触觉障碍,刺激性病变出现病灶对侧水平以下出现难以形容的弥散性疼痛,常伴感觉过敏。

6.后索损害:感觉性共济失调。

刺激性病变重新啊相应支配区电击样剧痛。

7.侧索损害:对侧肢体病变水平以下上运动神经元性瘫和痛温觉障碍。

8.脊髓束性损害:薄束、楔束损害可见深感觉障碍,锥体束损害可见中枢性瘫痪,脊髓小脑束损害可见小脑性共济失调。

9.脊髓半侧损害:脊髓半切综合症。

主要特点是病灶节段以下同侧上运动神经元性瘫、深感觉障碍、精细触觉障碍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对侧痛温觉障碍。

二、脊髓横贯性损害:1.高颈髓(C1-4)损害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四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

C3-5损害出现膈肌瘫痪,腹式呼吸减弱或消失。

2.颈膨大(C5-T2)两上肢呈下运动神经元瘫,两下肢呈下运动神经元瘫。

病灶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可有肩部上肢的放射性痛,尿便障碍。

C8-T1节段侧角受损出现Horner。

肱二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而肱三头肌反射亢进提示病损在C5或C6;肱二头肌反射正常而肱三头肌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病损在C7.3.胸髓(T3-12)T4-5最易发病。

损害时,该平面以下各种感觉缺失,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元性瘫,括约肌障碍,受损节段常伴有束带感。

如病变位于T10-11可导致腹直肌下半无力,比弗征(Beevor)。

如发现上(T7-8)、中(T9-10)、下(T11-12)腹壁反射消失有助于定位。

4.腰膨大(L1-S2)受损出现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双下肢、会阴部感觉缺失,括约肌障碍。

腰膨大上段受损时,神经根痛位于腹股沟区或下背部,下段受损时表现为坐骨神经痛。

如损伤平面在L2-4膝反射往往消失,病变在S1-2踝反射消失,如S1-3阳痿。

5.脊髓圆锥(S3-5和尾节)肝周及会阴部感觉缺失,呈鞍状分布,肛门反射消失及性功能障碍。

髓内病变出现分离性感觉障碍,圆锥病变出现真性尿失禁。

6.马尾神经根:和圆锥病变临床相似,但症状和体征可为单侧或不对称。

根性疼痛和感觉障碍位于会阴部、股部、小腿,下肢可有下运动神经元瘫,括约肌障碍不明显。

脑血供:大脑半球前2/3和部分间脑由颈内动脉分支供应,大脑半球后1/3及部分间脑、脑干和小脑由椎基底动脉供应。

颈内动脉虹吸部是动脉硬化的好发部位。

主要分支:1.眼动脉2.脉络膜前动脉3.后交通动脉4.大脑前动脉5.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直接延续,皮质支供应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及岛叶,中央支(豆纹动脉)供应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的前部)椎动脉主要分支:1.脊髓前后动脉2.小脑下后动脉为椎动脉最大分支,供应小脑底面后部和延髓后外侧部,最易发生血栓。

基底动脉分支:1.小脑下前动脉3.迷路动脉(内听动脉)3.脑桥动脉4.小脑上动脉5.大脑后动脉大脑动脉环(Willis环)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形成。

后交通动脉、和颈内动脉交界处、前交通动脉和大脑前动脉的连接处是动脉瘤的好发部位。

脑静脉血栓和动脉血栓SAH最常见的病因:动脉瘤;何时复发率最高:2周脑缺血性病变的病理分期中超早期1-6h,急性期6-24h,坏死期24-48h,软化期3日-3周,恢复期3-4周后。

颈内动脉系统TIA:主干表现眼动脉交叉瘫(病侧单眼一过性黑蒙、失明和/或对侧偏瘫及感觉障碍)Horner交叉瘫(病侧Horner对侧偏瘫)。

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常表现为眩晕、平衡障碍、眼球运动异常和复视。

可有单独或双侧面部、口周麻木,单独出现或伴有对侧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呈现典型或不典型的脑干缺血综合症。

1)跌倒发作2)短暂性全面遗忘3)双眼视力障碍发作。

各脑叶功能脑出血患者头痛、呕吐,轻度脑膜刺激征,颇似SAH,其出血部位是尾状核?延髓空洞症疑核高血压脑病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应用剂量脑疝部位脑出血MRI时间表现:1)超急性期<24h血肿为长T1,长T2,;2)急性期2-7天为等T1,短T2;3)亚急性期8天-四周为短T1,长T2;慢性期>四周为长T1,长T2。

SAH血管痉挛病后3-5天开始发生,5-14天为迟发性血管痉挛高峰期,2-4周逐渐消失。

Benedit综综合征: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不自主运动红核丘脑综合症:病侧小脑性共济失调,意向性震颤,舞蹈样不自主运动Foville综合症:同侧凝视麻痹和周围性面瘫,和对侧偏袒Weber综合症:动眼神经交叉瘫进行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至少可以分为9中类型: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包括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DMD和Becker型肌营养不良症BMD)、面肩肱型肌营养不良症FSHD、肢带型肌营养不良症LGMD、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症EDMD、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CMD、眼咽型肌营养不良症OPMD、眼型肌营养不良症和远端性肌营养不良症。

DMD、BMD基因位于染色体Xp21,属X连锁隐形遗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