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知识梳理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愚公移山是一则中国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为实现自己移山的愿望而坚持不懈努力的故事。
以下是关于愚公移山的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
1.故事梗概:愚公和他的家人住在两座大山的中间,因为山的阻挡无法通行,所以愚公决心移山。
尽管有人嘲笑他的愚蠢和不可能的目标,但愚公却深信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够移山。
他每天和家人一起挖土、运石,坚持了几十年之久。
最后大地神仙感动,派天神二姚将山挪走。
2.主题与寓意:a.坚持不懈:愚公移山的故事向人们传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即坚持不懈的精神。
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坚持努力,相信自己的目标,就一定能够成功。
b.乐观态度:愚公身上还体现了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
无论他面对多么艰巨的任务和嘲笑,他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并且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c.集体行动:故事中愚公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而是和家人一起共同努力。
这种集体行动的精神在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强调了团队的力量和团结合作的价值。
3.历史背景:愚公移山故事是源于中国古代传说,虽然没有确切的历史依据,但它承载了中国人对于困难和挑战的态度和思考。
4.学习内容与启示:a.目标的重要性:愚公有一个坚定的目标,就是要移山。
这个目标给了他坚持努力的动力,并最终实现了他的愿望。
我们在生活中也应该设定自己的目标,通过努力和行动去追求并实现它们。
b.努力与勤奋:愚公每天都很用心地挖土搬石头,从不怠慢。
这种勤奋与努力是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无论遇到多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勤奋努力,就能够逐渐接近成功。
c.乐观和希望:愚公面对困难时并没有放弃,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希望的态度。
这种乐观和希望可以帮助我们战胜困难,不断向前,追求更好的未来。
d.团队合作:愚公与家人一起努力,他们相互帮助,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奋斗。
团队合作的力量是十分强大的,只有团结合作,才能攻克难关,取得成功。
5.现实意义与运用:a.在工作中,我们可以学习愚公的坚持和勇气精神,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乐观和坚持努力,追求更好的成绩。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引言概述:《愚公移山》是中国民间故事中的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愚公为了给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坚持不懈地移山的故事。
本文通过对《愚公移山》的知识点归纳,详细阐述了其内涵、寓意以及与现实意义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一、内涵与寓意1. 故事背景描述:故事发生在远古时代,愚公家门外有两座庞大的山,深感山体的阻碍,他决定将之移走。
2. 愚公的坚持:愚公采取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的态度,跨越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3. 山神的考验与奖励:愚公的坚持引起了山神的注意,山神想要考验他,然而面对愚公的坚持不懈,山神以奖励的方式鼓励愚公实现愿望。
4. 内外因素对比:愚公代表了积极向上的人类,而山则象征了才华的那座桥梁,山体大小与问题的严重性成正比。
5. 故事的寓意:《愚公移山》寓意着要有坚定信念,不怕困难和外界压力,用持之以恒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二、现实意义1. 创新精神:《愚公移山》唤起人们对创新思维的探讨,激发了对突破困难的动力。
2. 积极进取:《愚公移山》故事象征着积极进取的精神,启发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坚持不懈,追求目标。
3. 共同奋斗:愚公的故事也告诉人们集体能够战胜一切困难,通过合作、齐心协力取得胜利。
4. 人类环境改善意识:故事也让人们意识到,人类通过努力可以改变自己的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好的生活条件。
5. 传承优秀品质:愚公故事中的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值得我们传承,激励着人们追求梦想和迎接挑战。
三、故事对社会的启示1. 个人进步与社会进步:愚公由个体到集体,最终实现移山的目标,体现了个人努力与社会进步的紧密联系。
2. 团队合作与协作:愚公不能独自完成移山的任务,需要集体合作与协作,体现了团队的力量。
3. 追求目标的勇气和坚持:愚公的故事告诉人们要有追求目标的勇气和坚持,不轻易放弃。
4. 环境保护与改善:故事的背景表明,人类应该重视环境问题,积极改善环境,为子孙后代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5. 面对困难,保持积极态度:愚公故事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鼓舞着人们在遇到困难时要坚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与专项阅读 文档
《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与专项阅读一、作家作品《愚公移山》选自《》,《列子》里面具有许多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列子》这部书的作者,旧本题周撰。
二、重点字词:1、吾与汝毕力平险毕:险:2、险峻大山以君之力以:杂曰: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夫:4、叩石垦壤叩:垦:5、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6、而山不加增加:增:三、结构及内容分析:(一)理解性默写。
①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②移山的目的是:。
③愚公移山解决方法是:。
④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
⑤出自本文的成语:愚公移山。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二)文章中两个人物的名字,以“愚公”“智叟”对举,有何深意?四、知识点归类:(一)通假字1、甚矣,汝之不惠2、始一反焉3、河曲智叟亡以应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5、无陇断焉6、指通豫南(二)、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河:阳:2、汉之阴汉:阴:3、投诸渤海之尾诸:4、虽我之死虽;5、惧其不已也已:6、何苦而不平何苦:(三)、词类活用1、面山而居2、吾与汝毕力平险3、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四)一词多义实词:塞:惩山北之塞以塞忠谏之路也许:杂然相许潭中鱼可百许头始:始龀始悟为山市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吾义固不杀人指:指通豫南皆指目陈胜不能指其一处也虚词:且:年且九十将近且焉置土石以:以君之力以君为长者焉:且焉置土石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惧有伏焉而:面山而居笑而止之曰而山不加增(五)特殊句式并翻译1、甚矣,汝之不惠!2、帝感其诚3、何苦而不平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5、如太行、王屋何?五、衔接中考:【一】08湖北黄冈中考试题【甲】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①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②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意③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小儿不畏虎》注释:①[浣(huàn)衣]洗衣服。
部编版八上语文22课《愚公移山》知识点梳理
《愚公移山》一.重点字词解释。
1.太行..、王屋..二山(太行、王屋:山名)2.方.七百里(方:方圆、纵横)3.本在冀州..之南(冀州:古地名)4.河阳..之北(河阳:古地名)5.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将近)6.惩.山北之塞.(惩:苦于)(塞:阻塞)7.出入之迂.也(迂:曲折,绕远)8.聚室而谋....曰(聚室而谋:集合全家来商量)(室:家)9.吾与汝毕..力平险(汝:你,你们。
多用于称同辈或后辈)(毕:尽、全)10.指.通豫.南(指:直)(豫:豫州,古地名)11.达于汉阴..(汉阴:汉水南岸)(阴: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与“阳”相对)12.杂然..相许.(杂然:纷纷地)(许:赞同)13.其妻献疑..曰(献疑:提出疑问)1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魁父:小山名)15.如.太行、王屋何.(如……何:把……怎么样)16.且焉置...土石(且:况且)(焉:哪里)(置:放置、安放)17.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诸:之于)(隐土:古地名)18.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肩负、扛)19.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叩:敲、打)(箕畚:用箕畚装土石)20.邻人京城..氏之孀妻..(京城:复姓)(孀妻:寡妇)(遗男:死了父亲的男孩)..有遗男21.始龀..,跳往助之(始龀:刚刚换牙,指七八岁)(始:才、刚)(龀:换牙)22.寒暑易节..,始一返焉.(易:更替)(节:季节)(焉:语气词)2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叟:老年男子)24.甚.矣,汝之不惠(甚:严重)25.以残年余力....(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2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草木)27.其.如土石何(其: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28.北山愚公长息..曰(长息:长叹)29.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通达,这里指改变)30.曾不若孀妻弱子......(不若:不如,比不上)(孀妻:寡妇)(弱子:幼儿,小孩)31.虽.我之死(虽:即使)3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穷匮:穷尽)33.何苦.而不平(苦:愁苦。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课内文言文(统编版)24《愚公移山》知识梳理(学生版+解析)
《愚公移山》知识梳理(学生版)一、作者作品本文选自。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
列子,名,又名 ,战国前期代表人物之一。
二、文章体裁本文的体裁是一篇。
它的特点是:。
三、课文内容概括。
课文有四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故事背景。
句句都与下面的情节有关:“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说明山又高又大,移山很艰难,中“方”和“高”,极言移之不易;“本在”这一句为后文山被移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愚公决心移山,得到全家的支持,并排除疑难,立即行动。
这一段是故事情节的开端和发展。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观点,是故事情节的高潮。
智叟“笑而止之”,自作聪明之态。
智叟出语句句都是讥笑与责难,“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又显出十足的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有意挖苦。
“如土石何”语气很重,则简直是讥笑愚公无能了。
愚公闻智叟之言“长息”,说明他早已是胸有成竹。
他在批驳智叟的话里说得十分清楚。
这段话是用“顶真”的修辞手法写,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了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最后用“无穷匮也”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
接着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加增”。
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
第四段:神话的结尾。
这故事的结局也照应了故事的开端。
以神话结尾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
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力量。
“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说明了移山的结果。
四、字音字形万仞( ) 冀州( ) 荷担( ) 箕畚( ) 孀妻( )始龀( ) 智叟( ) 穷匮( ) 一厝( ) 雍南( ) 陇断( ) 惩山北之塞( )五、词语汇总(一)重点词语。
(1)年且.九十且: (2)惩山北之塞.塞: (3)出入之迂.也迂: (4)聚室.而谋曰室: (5)吾与汝.毕力平险汝: (6)杂然..相许.杂然: 许: (7)妻献疑..曰献疑: (8)以君..之力以: 君: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 损: (10)如.太行、王屋何.?如……何: (11)且焉..置土石且: 焉: (12)投诸.渤海之尾诸: (1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夫: (14)叩.石垦壤叩: (15)始龀.龀: (16)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第24课《愚公移山》课文梳理
23愚公移山1.了解列子及《列子》有关文学常识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3.积累文言实词4.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把握愚公人物形象5.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1.积累文言词语(重点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2.掌握特殊句式3.理解本文的深刻寓意,把握愚公人物形象4.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谁都遇到过困难,遇到了困难是应该勇敢地克服还是选择逃避,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生活中有许多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道道险阻,常常缺乏耐挫力和持久力,最终选择了对目标或理想的放弃。
今天要学习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却是一位面对巨大困难敢于挑战敢于战胜的勇者,学习愚公,尤其学习愚公那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相信每一位都会实现人生既定的目标。
1.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又名寇,亦作圄寇。
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
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古帝王列山氏之后。
约与郑繻公同时。
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归同于老庄,被道家尊为前辈。
创立了先秦哲学学派贵虚学派(列子学),对后世哲学、美学、文学、科技、养生、乐曲、宗教影响非常深远。
2.《列子》一书,在汉代以后已有所散佚,今本《列子》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是东晋人张湛辑注。
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中著名的故事有《愚公移山》《杞人忧天》《纪昌学射》等,它们都体现了两千多年以前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和辩证观点,是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
3.《列子》一书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化”。
它具有多重义项,但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宇宙生成系统中的“生化”,认识论和境界层面上的“物化”,以及政治和社会理论层面上的“教化”。
8《愚公移山》知识点考点梳理巩固背诵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于率 是领
扛, 挑
人
敲
挖
打
愚公于是带领儿子孙子和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挖土,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用箕畚 到
岸
名作状
边
寡
死了
妇
父亲
的男
孩
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只有一个儿子,
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许:赞同
(8)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0)且焉置土石
置:放置、安放
(1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12)叩石垦壤 叩:敲、打 (13)始龀,跳往助之 始龀:刚刚换牙 始:才、刚 龀:换牙 (14)寒暑易节 易:更替 节:季节 (15)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叟:老人 (16)甚矣,汝之不惠 甚:严重
下页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同“措”
放置、 安放
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南面。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
水 之 南
无陇断
同‘垄’ 隔 高地 断
焉。
语 气 词
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没有山冈阻隔了。
【知识梳理】
一、重点词语 1.通假字 (1)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2)甚矣,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3)无陇断焉 “陇”同“垄”,高地
本
河之
北
本来在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的北边。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完整版)愚公移山知识点整理
《愚公移山》知识点整理一、字词补充注释1、吾与汝毕力平险2、毕:竭尽险:形-名,险峻大山3、以君之力以:凭杂曰纷纷说道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遂:于是夫:成年男子5、叩石垦壤叩:凿垦:挖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于:到7、而山不加增加:副词,更加增:增高二、通假字1、指通豫南指:直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返(往返)3、甚矣,汝之不惠惠:慧(聪明)4、一厝朔东厝: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垄三、“之”的用法1.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以君之力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京城氏之孀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心之固3.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4.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四、“而”的用法1、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笑而止之2、表顺承:聚室而谋何苦而不平?3、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五、“其”的用法1.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他”:惧其不已也2.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六、“且”的用法1.副词,“将”:年且九十2.连词,“况且”:且焉置土石?七、“于”的用法介词,“到”:达于汉阴;“向”:告之于帝八、词类活用形容词活用作为名词:毕力平险:险峻的大山九、特殊句式1.被动句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2.倒装句①、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3.省略句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二、古今异义词1、河阳之北一厝(于)雍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 ,今义:曾经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9、虽我之死10、惧其不已也11、无陇断焉12、何苦而不平三、词性活用: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已:古义:止,今义:已经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何苦:古义:愁什么,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专题20《愚公移山》(知识梳理)-2024年中考语文课内39篇文言文阅读
白话释义:还怕挖不平吗?
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定语后置的句子,应为“遂率荷担之子孙三夫”。“荷担”本来是“子孙”的定语,为了突出中心词“子孙”,而把它的定语“荷担”移到后面,并用语助词“者”字煞尾,把它与其它的词语隔开,这是古代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
6、“无陇断焉。”中“陇”通“垄”,高地。
古今异义
(1)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曾。古义:乃,并;今义:曾经。
(5)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7)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出 处:清·黄宗羲《张苍水墓志铭》:“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常人藐为说铃;贤圣指为血路也。”
例 句:我们要用~的精神治脏治乱治差,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列子》
《列子》又名《冲虚真经》,相传战国列御寇所著,后被尊为《冲虚真经》,其学说被古人誉为常胜之道。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
愚公移山知识点归纳故事情节:故事讲述了昆仑山脚下住着一位叫愚公的老人,他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分别是太行山和王母娘娘修松山,这两座山给愚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愚公希望能够将这两座山给移开,于是,他带领全家动员起来,决心从事这项艰巨的任务。
尽管一开始大家都感到困难重重,被其他人嘲笑质疑,但愚公一家却百折不挠地坚持下去。
他们利用一家人挖山、扔石的方法,每天干一天夜一夜,一年四季不间断地努力着。
终于,在一位神仙的帮助下,愚公一家解决了困扰他们多年的问题,顺利地移走了两座大山。
故事寓意:《愚公移山》这个寓言故事传递出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理念,具有非常深刻的寓意。
1.坚持不懈:故事中的愚公一家人坚信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移山的目标。
他们将目光放得很长远,劳动不辍,最终在反复努力之下,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个寓意告诉人们,只要拥有坚定的信念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够战胜各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2.团结合作:愚公一家人面对的任务非常艰巨,但他们通过团结互助,共同努力,才能够使工作进展顺利。
这个寓意告诉人们,团结就是力量,只有团结相互帮助,才能够达到共同的目标。
3.乐观向上:尽管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反对,但愚公一家人始终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
即使失败了,他们也没有气馁,依然坚定地朝着目标前进。
这个寓意告诉人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应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相信梦想能够实现。
1.追求梦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无论这个梦想有多么艰巨、困难,只要我们努力去实现,就一定会成功。
故事中的愚公一家人就是树立了这样一个榜样,告诉人们只要拥有追求梦想的勇气和毅力,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2.毅力和耐心:愚公一家人移山的过程非常漫长,虽然遭到了很多的质疑和嘲笑,但他们通过毅力和耐心,最终克服了种种困难,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这告诉我们,无论面对什么困难,我们都应该坚持下去,相信只要不放弃,就一定能够成功。
3.合作与团结:愚公一家人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他们个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他们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愚公移山知识梳理
《愚公移山》知识梳理一、重点词语1.仞——古代长度单位,以七尺或八尺为一仞。
2.且——副词,将近。
3.惩(chéng)——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
4.迂(yū)——曲折、绕远。
5.汝——你们。
6.指通豫南——一直通向豫州的南部。
指,直。
豫州,古地名,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南。
7.杂然相许——纷纷表示赞成。
杂然,纷纷的样子。
许,赞同。
8.损:——削减。
9.曾(céng)——副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也……”,常与‘不’连用。
10.置——安放。
11.且——况且。
12.荷(hè)——扛的意思。
13.箕畚(jīběn)簸箕,一种用竹片或柳条编成的器具。
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14.龀(chèn)——刚刚换牙,指七八岁。
龀,换牙。
15.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16.匮(kuì)——竭尽的意思。
17.苦——愁。
18.惧其不已——怕他不停地干下去。
其,愚公。
已,停止。
19.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感,被……感动。
二、通假字1.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反”通“返”,往返。
3.甚矣,汝之不惠。
“惠”通“慧”,聪明。
4.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通“无”,没有。
5.一厝雍南。
“厝”通“措”,放置。
6.无陇断焉。
“陇”通“垄”,高地。
三、一词多义1.其惧其不已也【代词,他】其如土石何【助词,加强反问语气】帝感其诚【他】其妻献疑【他的】2.之以君之力【的】虽我之死【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不译】告之于帝【代词,这件事】跳往助之【代词,代指愚公】3.且年且九十【将要,快要】且焉置土石【况且】4.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始一反焉【加强语气】5.而面山而居【表示修饰】何苦而不平【表示承接】而山不加增【表示转折】四、词类活用1险: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箕畚装石土。
3面:名词活用作状语,面向着。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愚公移山》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一,讲述了一个耄耋老人愚公和他的儿子在面对巨山的阻挠下坚定不移地移山的故事。
这个故事有着深刻的积极寓意,让人们明白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山东东北角上,这里有两座巨大的山,一座叫做太行,一座叫做王屋。
这两座山挡住了当地人的出行,使他们很不方便,但是没有人敢去移山。
唯有一个老人叫愚公,他虽然年纪很大,但仍然心怀希望,决心要移山。
愚公的邻居们一开始并不相信愚公能够移山,认为他是愚蠢的,但是愚公却坚定地说:“虽然我不可能移山,但是我的后代会继续努力下去,直到把山移走。
”后来,愚公的儿子继承了他的愿望,也下定决心要移山。
而愚公的邻居们看到他们如此执着,开始更加嘲笑他们,甚至产生嫉妒之情。
但是愚公和他的儿子从来没有放弃,每天都在山上挖土填海,用尽自己的力量去推动山的移动。
岁月流转,愚公和他的儿子一天天地坚持着,每天都坚定地挥锹、运土,烈日下的辛劳和劳动成果的微少几乎让人绝望。
然而,他们并没有放弃,一天天地坚持着自己的目标。
最终,他们的坚持和努力得到了上帝的干预。
上帝被他们的坚持和努力所感动,决定给予他们帮助。
于是,上帝派来两位精神神仙把两座山转移到附近的大海中去。
故事结束时,愚公感慨万分地说:“我的后代继续努力,山再高他们会越爬。
”《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给人们传达了一种鼓舞人心的精神力量。
故事中的愚公不仅仅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老人,更是一种象征,他代表了人类的智慧和勇气。
他的坚持和努力让人们明白了只要具备这样的品质,就能够突破一切的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这个故事中还蕴含了一种智慧,即不仅要有勇气和坚持,还需要有智慧。
当愚公觉得自己老了,无法完成此事时,他把信任和希望寄托在了自己的后代身上。
这种智慧告诉人们,不能把问题只看作是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群体一起来解决的问题。
同时,故事中还展示了一种互助的精神。
8《愚公移山》知识点考点梳理巩固背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三、问题探究
1.选文第③段主要运用什么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中可以 看出智叟是什么样的人?
语言描写。智叟是一个目光短浅、说话刻薄的人。
2.文中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禁止、神的帮助对塑造 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
孙的宏愿。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6)指通豫南
指:直
(7)杂然相许Hale Waihona Puke 杂然:纷纭地许:赞同
(8)其妻献疑曰
献疑:提出疑问
(9)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曾: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10)且焉置土石
置:放置、安置
(1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荷:肩负、扛
(12)叩石垦壤 叩:敲、打 (13)始龀,跳往助之 始龀:刚刚换牙
始:才、刚 龀:换牙 (14)寒暑易节 易:更替 节:季节 (15)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叟:老人 (16)甚矣,汝之不惠 甚:严重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7)北山愚公长息曰 长息:长叹 (18)固不可彻 彻:通达,这里指改变 (19)曾不若孀妻弱子 不若:不如,比不上
弱子:幼儿,小孩 (20)何苦而不平 苦:愁苦。这里指担心 (21)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以应:没有话来回答 (22)操蛇之神 操:抓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23)惧其不已 已:停止 (24)一厝朔东 厝:放置、安置 (25)无陇断焉 断:隔绝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二、重点句子翻译
(1)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
《愚公移山》知识归纳与要点梳理首先,故事背景:故事发生在古代,讲述了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影响到了家人的生活和发展,于是愚公决定移山,为了给子孙后代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其次,主要人物:愚公,他是本故事的主要人物,是一个智慧和勇敢的人,决定移山的事情;愚公的家人,包括妻子、儿子和孙子,他们也参与了移山的行动。
再次,故事情节:愚公决定把两座大山移走,为了给后代留下好的环境,于是开始了移山的行动。
然而,愚公的邻居们都认为他是一个傻瓜,不可能移山成功。
愚公被邻居们的嘲笑所激励,毅然决定坚持下去。
也有一些人对愚公表示同情和支持,愿意帮助他。
最终,愚公的坚持和努力打动了上天,得到了神仙的帮助,将两座大山给移走了。
最后,故事的寓意和启示:《愚公移山》寓意着人们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不要轻言放弃,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下去。
愚公的故事告诉人们,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故事还告诉人们,要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不要被他人的否定和嘲笑所影响。
最重要的是,故事中的愚公家人的积极参与也传递了家庭团结和互助的重要性。
总结起来,《愚公移山》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故事,告诉人们面对困难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只要拥有正确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
同时,故事还反映了家庭团结和互助的重要性,只有全家人的努力和支持,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愚公移山》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勇往直前,不被他人的否定和嘲笑所动摇。
同时,我们要珍视家庭的团结和互助,相互支持,在共同努力下实现个人和家庭的梦想。
《愚公移山》全文翻译、重点语句翻译、文常及课文内容梳理
一、全文带点字解释及翻译: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方:方圆,指面积,这里是周围地意思.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达几万丈.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阳:山地北面或水地南面叫做阴,山地南面或水地北面叫做阳.(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地南面,黄河地北岸.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且:将. 面:面对,向着. 居:居住.北山有个叫愚公地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这两座山居住.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戒.这里是“苦于”地意思. 塞:阻塞. 迂:曲折,绕远.(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都要绕道.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聚:聚集. 室:家. 谋:谋划,商量. 汝:你,这里指复数“你们”.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毕:尽. 平:铲平. 指:直. 于:到(于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这两座险峻地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可以吗?”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杂然相许.杂然:纷纷地. 许:赞同.(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以:凭借. 曾:用来加强语气,常与“不”连用.(“曾”应读音为“ē”,释为“乃”,即“竟然”之意,可以译为“连……都”,用来加强否定语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损:削减. 之:这样地. 如……何:把……怎么样. 且:况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焉:疑问代词,哪里. 置:安放.他地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你地力气,就连魁父这样地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挖下来地土石放到哪里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诸:相当于“之于”.大家纷纷说道:“把它们扔到渤海地边上,隐土地北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遂:于是. 率:带领. 荷:负荷、挑. 子孙:儿子和孙子.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箕畚:用箕畚装土石. 于:到.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地三个人,凿石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地边上.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遗:遗留. 龀:换牙.邻居京城氏地寡妇有个孤儿,刚刚到换牙地年龄,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变换. 始:才. 反:同“返”,返回. 焉:语气助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止:阻止. 甚:过分. 惠:同“慧”,聪明.河曲智叟讥笑着劝阻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以:凭. 余:剩余. 毛:草. 其:放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凭你老迈地年纪和残余地力气,连山上地一棵草都不能铲除,又能把(这么多)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长息:长叹. 彻:通. 若:比得上.北山愚公长叹息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地地步,连寡妇和孤儿都比不上.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虽:即使. 焉:语气助词.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穷匮:穷尽. 何:什么. 苦:愁.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地,可是山却不会增加高度,(又)愁什么不能铲平(这两座山)呢?“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 应:回答,回应.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操:持,拿. 之:地. 之:代词,代“这件事”. 已:停止.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于:向手持蛇地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们不停地挖下去,(就)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命:命令. 负:背. 厝:同“措”,放置.天帝被愚公地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地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置在朔方地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地南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阴:山之北,水之南. 陇断:即垄断,山冈高地.从此,从冀州地南部一直到汉水地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高地了.二、重点语句翻译:.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何苦而不平?(又)愁什么不能铲平(这两座山)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地三个人.. 且焉置土石?况且挖下来地土石放到哪里去呢?.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地南边,黄河地北边..一厝朔东,一厝雍南.一座放(在)朔方地东部,一座放(在)雍州地南边..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凭借你地力气,就连魁父这样地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这两座山)怎么样呢?.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帝感其诚.天帝被愚公地诚心所感动.三、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列子》或《列子.汤问》.本文地文体是寓言,有比较完整地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历来脍炙人口.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本文作者名寇,又名御寇,郑国人,战国前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地形象,通过愚公移山地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地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地道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内容梳理:第一段:交代太行、王屋两山地面积(大)、高度(高)和地理位置.第二段:写愚公决定移山并在家人、邻里地支持帮助下付诸行动.第三段:写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移山,愚公予以反驳并表达了对移山终能成功地信心.(*对比)以上三段依次写到地移山面临地困难:两山高大——愚公年迈——劳力缺乏——工具简陋——路途遥远——他人嘲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四段:愚公之举惊动山神,感动天帝,天帝派夸娥氏二子移走了两山.。
部编人教版《愚公移山》全文翻译、重点语句翻译、文常及课文内容梳理
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于是)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尽全力铲平这两座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借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凿石头,挖泥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的边上。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儿,刚刚到换牙的年龄,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又)担心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便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置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的南面。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从此以后,从冀州的南部一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三、文学常识:4.内容梳理:第一段:交代太行、王屋两山的面积(大)、高度(高)和地理位置.第二段:写愚公决定移山并在家人、邻里的支持帮助下付诸行动。
第三段:写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移山,愚公予以反驳并表达了对移山终能成功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下册语文
《愚公移山》知识梳理
一、课文结构(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
1、第一段:(故事开端)(1)面积与高度,突出山的高大,写愚公移山的
艰难。
(2)交代地理位置。
为下文山被移走,埋下伏笔。
2、第二段:故事的发展(1)说明愚公移山的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
迂也”。
(2)愚公移山的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妻子的态度
(关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愚公移山的方法: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孤儿帮助(作用:A、愚公的行为省得人心。
B、愚公的行动坚决。
C、与后文智叟“笑”“止”形成对比。
(5)“寒
暑易节,始一反焉”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
3、第三段:故事的高潮:(1)智叟的态度(讥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修辞:顶针:(作用:A、表明子子孙孙延绵不断。
B、突出愚公移山的信心。
)(3)愚公移山的信心: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4、第四段:故事的结局:(1)神话。
(作用: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愚公移山的结果: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回答问题。
1、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哪些:山高: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具简陋:________________;年迈、劳力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路途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是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性格。
答:(1)愚公和智叟对挖山的不同态度;(2)愚公之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态度的
对比;(3)孀妻、弱子与智叟的对比。
愚公和智叟对于挖山的不同态度:愚公年且九十想的是造福子孙,遂率子孙
“叩石垦壤”,而智叟则认为“以残年余力”去移山是“甚矣,汝之不惠。
”通过对比,愚公的这种改造、征服自然的坚强毅力更加感人了。
其妻与智叟对愚公移山态度对比:其妻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是从“献疑”角度说的。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语气较轻,但她没有反对
的意思。
而智叟显然是讥笑愚公,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是很严厉的责备口气,“残年余力”尤显轻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是存心挖苦,“其如土石何”语气很重,则简直讥笑愚公无能了。
3、神话结尾作用:
4、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
答: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
愚公精神就是不怕吃苦,不惧备任何困难的精神;就是敢于改造自然、征
服自然的精神;就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
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中,需要大力发扬这种精神。
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
大而艰巨的任务,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将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将有千万座“太行”、“王屋”挡住我们前进的道路,如果我们缺乏这种精神,那么,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只能是纸上谈兵,一事无成。
5、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愚公不“愚”。
(1)愚公是为了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而决心移山的——“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2)下定了决心移山——“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故事的结尾,终于感动了天帝,将山搬走。
移山的成功地说明愚公不“愚”。
6、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
答:表面看起来,智叟好像是聪明。
因为愚公毕竟“年且九十”了,两座山又这样大,很难移走。
但是,他却没有看到愚公一家子子孙孙不断挖下去,“山
不加增”,终究会成功的哲理。
他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更说明他不是“智”,而是真正的“愚”。
7、分析人物形象。
愚公:目光长远、积极奋斗、全面发展持之以恒、雄心壮志,他不怕困难,有坚强的毅力,他的伟大信心和伟大实践取得了胜利。
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片面静止是个懒汉懦夫,把困难看得太重,把人
的力量估计过低。
8、请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挖山的看法。
答:愚公这样的做法是不行的。
因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破坏后,会导致土地沙化、生态失衡,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后患。
《愚公移山》
一、通假字
1、甚矣,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2、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厝”通“措”,放置
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
6、指通豫南“指”通“直”,一直
二、古今异义词
1、河阳之北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阳:古义:山之南,水之北今义:太阳
2、达于汉阴阴:古义:山之北,水之南今义:阴天
3、指通豫南指:古义:直,一直,今义:手指
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古义:连-----都-------,今义:曾经
5、投诸渤海之尾诸:古义:之于,今义:各个,许多
6、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古义:负荷,今义:荷花
7、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古义:草木,今义:毛发
8、北山愚公长息曰息:古义:叹气,今义:休息
9、虽我之死虽;古义:即使,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虽然
10、惧其不已也已:古义:止,今义:已经
11、无陇断焉陇断:古义:山川阻隔,今义:把持独占
12、何苦而不平何苦:古义:愁什么,哪怕今义:不值得做,犯不着
13、方七百里方:古义:指面积。
今义:地方,处所。
三、词类活用:
1、吾与汝毕力平险.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险峻的大山。
2、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箕畚: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装。
3、面.山而居面:名词用为动词,面向着。
4、惩.山北之塞:惩: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苦。
四、一词多义:
且: 1、年且九十(将近)
2、且焉置土石(况且)
其:1、其土石如何(加强反问语气那么多)
2、惧其不已(代词,他)
之:1、跳往助之(代词,他)
2、虽我之死(的)
3、以君之力(助词,的)
焉:1、且焉之土石(哪里)
2、始反一焉(语气助词)
固:1.汝心之固(顽固)
2. 吾义固不杀人(本来)
亡:1.今亡亦死(逃走)
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无”,没有)
而:1.面山而居(表修饰)
2.聚室而谋(表承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