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全国名校大联考高三上学期第一联考(月考)语文试题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从人类文明形态的角度看,人类历史的发展与变迁,表现为不同文明形态不断演进更替的过程,这一过程主要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及其相互作用。

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产生,一般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旧的文明形态已经难以驾驭并容纳愈益发展的生产力和文明成果;二是新的文明形态已经发育起来,并达到一定成熟程度。

旧的文明形态走向衰落,新的文明形态繁荣兴盛,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历史性变迁。

长期以来,凭借西方现代化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强势,一些西方学者极力宣扬资本主义文明是普世的文明形态。

事实上,这种观点并不符合人类文明发展演进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矛盾带来其无法克服的弊病,诸如经济危机频发、物质主义膨胀、贫富两极分化、对自然资源竭泽而渔、对外掠夺扩张等,这些弊病不仅越来越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阻碍,而且越来越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桎梏。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着多重挑战和危机。

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发展鸿沟不断拉大,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冷战思维阴魂不散,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又一次来到历史的十字路口。

两极分化还是共同富裕?物质至上还是物质精神协调发展?竭泽而渔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零和博弈还是合作共赢?照抄照搬别国模式还是立足自身国情自主发展?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现代化?怎样才能实现现代化?面对这一系列的现代化之问,西方现代化模式没有也不可能给出科学回答,更难以满足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的普遍诉求,世界迫切需要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引领和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

中国式现代化及其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探索出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之路,极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高三上学期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

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不管是要找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还是查明天花板上水印的来由,我们通常都要考察可能的解释。

比如说天花板上的水印,是屋顶漏水了?还是管子漏水了?我们可能会这样推理:“这个水印在厨房天花板上,正好是在浴室的下面,所以很可能是管子漏水。

”现在到楼上去检查一下,如果发现了漏水的管子,那么就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对于水印的最佳解释是管子漏水,当然,也可能屋顶和管子同时漏水。

这个简单而实际的例子展示了科学研究的推理过程:提出各种假说,一个一个地排除,直到得出最佳解释。

地质学的历史为科学研究如何运用这样的推理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楚的例子。

地球已经有上亿年的历史、大陆在漂移,这些都是非常惊人的发现。

它们被接受的过程是漫长而复杂的,要求仔细的观察、改良的技术、大量的集体努力以及在很多学科中共享知识。

地质学最近的发展历史就展现了这样的过程。

1912年,德国科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漂移理论来解释这个明显的事实——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看上去好像很吻合。

但是在他之前的理论家,通过观察过去的地图,也推测这些太陆原本是连在一起的。

魏格纳对这一理论的补充是,在两个大陆相对应的边缘,岩石的形成和动植物化石都非常相似。

因为他不能提出一个解释或者模型来说明像板块这样巨大的东西是如何“漂移”的,他的理论遭到了普遍的拒绝,甚至被嘲笑。

虽然他的理论解释了一些观察到的现象,但是并没有被采信,因为它与当时人们所相信的关于大洋和大陆的物理结构方面的观点不一致。

拥有可接受的解释模型是科学断言能被接受的重要标准。

魏格纳的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被美国地质学家哈雷·赫斯复兴。

赫斯提出,最近发现洋中脊在延伸,而大陆居于板块之上,因此板块应是由底层的地慢缓慢运动的“环流”所推动的。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注意书写整洁美观。

cēn cīzhuàng lièsù jìng pāi shèhéǎi táo zuìdǐ yùkāng kǎi二、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瓜蔓.(màn wàn)菜畦.(qí wā)稻秧.(yāng yān)瞟.一眼(piǎo piāo)痱.子(fèi fēi)浸.湿(jìn qīn)三、比一比,再组词。

帕(_________)框(_________)戒(_________)即(_________)怕(_________)诓(_________)诫(_________)既(_________)四、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忐忑不(____)(____)气未脱呐喊(____)威无(____)无悔语(____)心长一年一(____)字(____)其人桃(____)满门1.选择上面的词语填空。

1.张老师走过来________地说:“孩子,你考试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呀!”2.我相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就算挨批评我也_________________!2.“忐忑不()”的意思是_________,像这样形容人心里紧张的四字词语还有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用画线的词语写一句话:________。

五、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改进改正改善改变1.学生有错误,(________)了,就是好孩子。

2.我们要不断(________)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

3.近几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________)。

4.我们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双手,去(_________)家乡落后的面貌。

六、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初中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初中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蹒跚(pán shān)迥异(jiǒng yì)箴言(zhēn yán)B. 踌躇(chóu chú)缱绻(qiǎn quǎn)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C. 徜徉(cháng yáng)踟蹰(chí chú)翩跹(piān xiān)D. 踌躇(chóu chú)缱绻(qiǎn quǎn)踽踽独行(jǔ jǔ dú xíng)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B. 他虽然成绩优异,但是品行端正。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学校采取了严格的安全措施。

D.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D.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答案:A4. 下列关于《红楼梦》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B. 《红楼梦》主要讲述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

C. 《红楼梦》的作者是清代的高鹗。

D. 《红楼梦》的背景设定在明朝。

答案:A5. 下列关于《论语》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B. 《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C. 《论语》是孔子本人所著。

D. 《论语》对后世影响深远。

答案:C6. 下列诗句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的是()A.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B.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语文月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是()A. 质疑、耸人听闻、情不自禁B. 谨慎、驰骋、熏陶C. 奔跑、激动、喧哗D. 畅快、堵塞、恳求2.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是()A. 这篇文章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B. 她的演技真是出神入化,让人叹为观止。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D. 这场雨下得真是倾盆大雨。

3.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多的是()A. 他的成绩提高了,得益于老师的辛勤教导。

B. 通过这次比赛,我明白了团结就是力量。

C. 我非常喜欢阅读,尤其是科幻小说。

D. 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

4.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近义词的是()A. 高兴、愉快、喜悦B. 美丽、漂亮、秀丽C. 快乐、欢快、欢乐D. 努力学习、勤奋、刻苦5. 下列句子中,句式转换错误的是()A. 原句:这所学校的学生都很优秀。

改写后:这所学校的学生优秀。

B. 原句:他每天都很努力学习。

改写后:他每天都很勤奋。

C. 原句: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地球。

改写后:爱护环境,保护地球,我们要。

D. 原句:他认真学习,成绩不断提高。

改写后:他成绩不断提高,认真学习。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庐山谣》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句,描绘了庐山的壮丽景色。

7. 《出塞》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边疆将士的敬意。

8. 《离骚》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句,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9. 《将进酒》中,“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一句,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景象。

10. 《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展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景色。

三、阅读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5分)(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5分)12.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问题。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完整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总分得分一、看拼音,写词语。

nóng chóu shū jípái huái bō lipiān pìchāi qiān biàn lùn qiū yǐn二、用“√ ”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明媚.(méi mèi)念叨.(dāo dao)急遽.(suì jù)挨.着(āi ái)拨.弄(bō bá)缥.缈(piāo piǎo)绽.开(dìng zhàn)咔嚓..(kā chā kā cā)耽搁.(ge gē)三、区分下面的每组字并组词。

案(_________)镜(_________)孤(_________)静(_________)暗(_________)境(_________)狐(_________)净(_________)四、补充四字词语,并按要求答题。

(____)然不同张灯结(____)两面三(____)赞叹不(____)(____)堂大笑随心所(____)(____)山峻岭(____)天盖地1.文中画“”的词语含有“然”字,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

画“﹏﹏﹏”的词语含有数字,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______。

2.选择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过年前,北京城的大街小巷都(____),与平时(____)。

五、选词填空。

晃动挪动摆动1.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_________)。

2.春风吹拂着杨柳,细长的柳枝犹如一帘绿色的窗帘在左右(_________)。

3.现在开始换座位,请同学们(_________)自己的桌椅。

消逝消失4.轮船慢慢地驶离海港,(_________)在远方的地平线上。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024.04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的一项是()A.秩序(zhì)选聘(pìn)鞠躬尽瘁(cuì)B.独裁(cái)迭起(dié)气冲斗牛(dǒu)C.殷红(yān)气魄(pò)深恶痛绝(wù)D.污秽(suì)呜咽(yè)鲜为人知(xiǎn)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锋芒必露迥乎不同妇儒皆知沥尽心血B.气势磅礴坚韧不拔马革裹尸苛捐杂税C.重峦叠嶂不可捉摸至死不懈群蚁排衙D.浩浩荡荡斑斓豁亮力挽狂澜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项是()A.河北柏乡汉牡丹园裁培的牡丹,种类繁多,品质优良。

每至花期,园内的牡丹竞相绽放,五彩缤纷的景象美不胜收。

B.她性格温和,待人诚恳,举止文雅,言语动听。

虽然是初次接触,但我对她的好感油然而生。

C.六月的天,娃娃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D.今天的荧屏和银幕,并不缺少令人眼花缭乱的离奇情节,缺少的恰是能够观照自我的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题,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

B.只要科学的训练与自身潜力的不断发掘,才能更好地诠释体育精神。

C.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D.真正地亲近自然,融入自然,这样,我们的情感就会更加丰富,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美好。

5.下列有关作家作品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光未然作词,冼星海谱曲。

B.《木兰诗》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民歌,选自宋代郭茂倩写的《乐府诗集》。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语文试卷含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总29分)(一)现代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

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矢志奋斗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国家深刻指出:“青年工作,抓住的是当下,传承的是根脉,面向的是未来,攸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共青团是党的青年工作的重要力量,肩负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必须坚持“党旗所指就是团旗所向”,坚持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把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工作主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增强对青年的凝聚力、组织力、号召力。

新时代是追梦者的时代,也是广大青年成就梦想的时代。

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当代中国青年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身处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把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

广大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永久奋斗、赤诚奉献的坚定理想;要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矢志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要敢为人先、敢于突破,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要擦亮奋斗这个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在真刀真枪的实干中成就一番事业,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材料二青春因磨砺而精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

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一百年来,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一代代中国青年前赴后继、英勇奋斗,以血肉之躯、忘我情怀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荡气回肠的英雄壮歌,用青春浇灌热血,用行动诠释理想信念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磁县一中高二语文月考试题2016年12月第一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每小题3分,共9分)唐人古体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试体。

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

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

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发生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

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

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

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

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

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

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望,可以略暗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

倒是明末许学灵在《》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

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

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

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惑。

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

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干门,细柳新蒲为谁颦”(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

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读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

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顿挫,铿锵成韵。

二、现代文阅读(二)(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曾国藩——从“中人”到“完人”的追求(节选)湘乡流传一个故事,说一个小偷在房梁上等着曾国藩熄灯睡觉好下来偷东西。

曾国藩在背一篇文章,怎么也背不下来。

小偷都等急了,跳下房梁说,你真笨,我都背下来了,你还背不下来,然后拂袖而去。

此笑话显然是后人杜撰,但故事透露出曾国藩的脑袋,可能确实不是很灵光。

这个资质平庸、又出身普通、成长于偏远深山之中的小孩,最后怎会出将入相成为儒学大家呢?曾国藩曾在家书里说:“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这句话体现了他“尚拙”的人生哲学。

在日常生活上,他“笨拙”地坚持他的日课十二条: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

比如他要求自己每天读《廿三史》二十页,天天如此,从不间断。

还有他从三十岁开始写日记,一直到他61岁去世,也不间断。

在战争上,他不像孔明一样有很多锦囊妙计,用的也是笨拙的计策。

他以“扎硬寨,打硬仗”而著称。

湘军主动攻城时,如同巨蟒缠人一样,用一道一道的壕沟把这座城市活活困死。

他们攻城的时间,不是一天、两天,而往往是一年、两年,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停地挖壕沟。

安庆、九江、天京,都是这样打下来的。

他曾用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战争生涯,一是“屡败屡战”,一是“艰苦卓绝”。

曾国藩做事靠的是自己执着坚韧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信念。

那么遇到困难时他又是如何勉励自己去实现目标呢?曾国藩有一联自箴,耐人寻味: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这副对联说的是他勉励自己实现目标的方法——吃苦和惜时。

其实人世间任何事情都是这样实现的。

立志、努力行动、历尽磨难、珍惜时间,这可能是所有成功人士的模式。

但说到容易,做到就很难了。

曾国藩用一个“悔”字来确保自己可以做到。

“悔”,就是对自己的言行进行反省,悔过自新。

正是因为深刻的反思和追悔,曾国藩的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先是一位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儒家理学家,在戴孝办团练的初期,他又采用法家思想,认为乱世必用重典。

晚年时,父亲去世,曾国藩在思云馆中重读老庄,从而学会了以柔克刚,功成身退。

晚年的曾国藩,接受耶鲁大学毕业生容闳的建议,和李鸿章一起上书建议朝廷送清国小留学生出国深造,师夷长技以自强。

因此他又是西方新思想的启蒙者。

曾国藩不仅自己在历史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他还在仕途上成就了一批人,而这些人则成为晚清时期的中流砥柱。

他知人善用,在他的人生中,他不仅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一批落魄士子。

耳熟能详的做高官的有左宗棠、郭嵩焘、胡林翼、李鸿章等等。

学者则有俞樾、李善兰、华蘅芳、徐寿。

左宗棠本一介布衣,是他向皇上举荐,后来有平定新疆之功。

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

在国家危难、民不聊生的时代里,曾国藩和他的物色的人才为我们多灾多难的民族带来了执着的精神和希望的曙光。

曾国藩不仅事业有成,而且治家有道,教子有方。

他对子女的教育,在其家书中多有体现,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如下的两方面。

首先,居安思危,勤俭持家。

楼高易倒,树高易折。

曾国藩曾说:“居富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长久之计。

能从勤俭耕读上效出好规模,虽一旦罢官,尚不失兴旺气象。

”曾国藩在当官时,时时想着不当官时家人如何生存。

“克勤克俭,宜耕宜读。

”这样,无论当官还是为民都可聊以为生。

其二,曾国藩主张,不留钱财给子孙,但留诗书和家规。

在富厚堂里最让人徜徉的地方,是3栋藏书楼,多的时候,藏书30万册。

在这山清水秀的清净之所读书思考,坐拥万座书城,又有长者的谆谆教导,怎能没有出息!相关链接①曾国藩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摘自百度百科)②曾国藩的政治家风度、个人的品格修养很少有人能够匹敌。

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作者在文章开头讲了一个后人杜撰的笑话,这个活泼有趣的开头,是为了说明曾国藩的脑袋可能不是很灵光。

欲扬先抑,为后文写他“一普通小孩最终成为儒学大师”做铺垫。

B.曾国藩拥有执着坚韧的意志和百折不回的信念,这是他在历史上取得卓越成就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C.曾国藩知人善用,他一生推荐过的下属有千人之多。

受到他的感召,这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为我们带来了希望和曙光。

D.曾国藩是中国近代推行西学第一人,因此有人说:“他或许是十九世纪中国最受人敬仰、最伟大的学者型官员。

”E.曾国藩虽然也读老庄,也曾学习西方新思想,但从立志、修身、待人、治家等方面来看,依然不失儒家士大夫之风。

5.曾国藩的思想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其轨迹。

(4分)6.曾国藩“尚拙”的人生哲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王祐,字景叔,大名莘人。

祐少笃志词学,性倜傥有俊气。

晋天福中,以书见桑维翰,称其藻丽,由是名闻京师。

邺帅杜重威辟为观察支使。

汉初,重威移镇睢阳,反侧不自安,祐尝劝之,使无反汉,不听。

祐坐是贬沁州司户参军,因作书贻乡友以见志,辞气俊迈,人多称之。

仕周,历魏县、南乐二令。

太祖受禅,拜监察御史,由魏县移知光州,迁殿中侍御史。

乾德三年,知制诰。

六年,转户部员外郎。

太祖征太原,已济河。

诸州馈集上党城中,车乘塞路,上闻之,将以稽留罪转运使。

赵普曰:“六师方至,而转运使以获罪闻,敌必谓储峙不充,有以窥我矣,非威远之道也。

俾能治剧者,往莅其州足矣。

”即命祐知潞州。

及至,馈饷无乏,路亦无壅,班师,召还。

会符彦卿镇大名,颇不治,太祖以祐代之,俾察彦卿动静,祐以百口明彦卿无罪,且曰五代之君多因猜忌杀无辜故享国不永愿陛下以为戒彦卿由是获免故世谓祐有阴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