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童话的差异

合集下载

演讲稿 中外童话的对比

演讲稿 中外童话的对比

演讲稿中外童话的对比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个题为“中外童话的对比”的话题。

童话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对于儿童教育和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

中外童话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今天我将从几个方面对中外童话进行对比,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首先,我要从故事主题的角度对中外童话进行对比。

中国传统童话的故事主题多涉及仙侠、神话、历史和教育等方面,例如《白蛇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等,这些故事注重塑造正义、善良和助人为乐的价值观。

而在西方童话中,故事主题往往与人的内心世界和成长过程相关,例如《灰姑娘》、《睡美人》等,这些故事讲述了勇敢、善良和自我实现的重要性。

其次,我要从故事情节的角度对中外童话进行对比。

中国传统童话的情节往往注重展示主人公通过各种困难和考验,最终实现自我的进步和成长。

例如《小红帽》中,小红帽通过与狼的对抗,学会了警惕和勇敢;而西方童话的情节则更加侧重于惊险和奇幻的元素,通过主人公与巫婆、巨龙等进行斗争,展示了人类的勇气和智慧。

再次,我要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对中外童话进行对比。

中国传统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比较平实,强调个人的努力和意志的力量。

例如《长头发姑娘》中的姑娘靠自己的坚持和勇敢,找回了被魔镜掳走的父亲;而西方童话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神秘和超凡的特点,例如《美女与野兽》中的野兽和《小人鱼》中的人鱼,他们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质和外貌。

最后,我要从价值观的角度对中外童话进行对比。

中国传统童话注重传统道德观念的传承,强调勤劳、诚实和尊老爱幼等美德。

例如《蓝采和水双双》中,蓝采和水双双表现出对父母的孝顺和对弱小生命的关爱;而西方童话则强调自我实现和个人追求的重要性,如《小红帽》中的主人公在与狼的斗争中学会了保护自己和珍惜自己的生命。

通过对比中外童话,我们可以看到两种文化对儿童教育的不同关注点和价值取向。

中外童话在表达方式、故事主题、人物形象和价值观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体现了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传统的特点。

中西童话中成长母题表现差异及原因探析

中西童话中成长母题表现差异及原因探析

中西童话中成长母题表现差异及原因探析首先,中西童话的差异可以追溯到文化的差异。

中国文化强调传统价
值观,如家庭观念、孝道和尊重。

因此,中国童话常常强调个体与家庭的
关系,如《小红帽》中女孩子对祖母的尊重和照顾。

西方文化更注重个人
主义和自由,因此,西方童话通常突出了个人的奋斗和追求,如《灰姑娘》中女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

其次,历史背景也影响着中西童话的成长母题。

在中国,长期的封建
社会制度和等级观念影响了中西童话中角色的塑造。

比如,中国童话中的
皇帝常常是权力的象征,而西方童话中的君主通常被描述为善良和公正的
形象。

这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对统治者和权力的不同看法,进一步影响
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成长母题的表现。

最后,社会差异也导致中西童话中对成长母题的表现差异。

中国社会
注重团结和集体主义,因此中国童话常常强调团队合作和亲情。

西方社会
更加强调个人的成长和个体价值,因此西方童话通常强调个人的努力和独立。

举例来说,中国童话中的《白雪公主》强调了家庭的温暖和团结,而
西方童话中的《睡美人》则更加注重个人的奋斗和自我救赎。

总之,中西童话中成长母题的表现差异主要来自于文化、历史和社会
的差异。

中西童话通过不同的故事情节、角色塑造和价值观刻画了不同的
成长路径和成长经历。

这种差异不仅反映了中西文化的不同,也反映了不
同社会对人的成长和发展的理解和期待。

中外神奇的童话故事对比分析

中外神奇的童话故事对比分析

中外神奇的童话故事对比分析童话故事是人类文化中的一部分,无论是中外,都有许多令人神往的故事。

本文将对中外两种神奇的童话故事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的异同之处。

首先,中外童话故事在人物形象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的童话故事中,常常出现仙女、神仙、妖怪等超自然的人物形象。

这些人物往往具有超凡脱俗的能力,能够施展神奇的法术。

而在外国的童话故事中,人物形象更多地体现了普通人的形象,他们通过勇气、智慧和善良来战胜困难。

例如,白雪公主和灰姑娘等故事中的女主角都是普通人,但她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善良获得了幸福。

其次,中外童话故事在故事情节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的童话故事往往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例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牛郎和织女之间的爱情被天帝阻挠,但最终他们的真诚和坚持打动了天帝,获得了重逢的机会。

而外国的童话故事则更多地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友情和亲情的力量。

例如,《小红帽》故事中,小红帽通过与猎人和奶奶的合作,成功地战胜了大灰狼。

此外,中外童话故事在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童话故事常常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紧密相连。

例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故事中,孙悟空通过聪明才智和勇气,成功地战胜了白骨精,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智慧和勇气的崇尚。

而外国的童话故事则更多地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特点,如《灰姑娘》故事中的王子和公主形象,体现了西方社会对爱情和美的追求。

最后,中外童话故事在故事的寓意和教育意义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的童话故事常常通过神话和寓言的方式,传递道德和智慧的教育。

例如,《聪明的一休》故事中,一休通过聪明机智的表现,告诉人们智慧胜过力量,劝人们要善于思考。

而外国的童话故事则更多地强调勇气、善良和坚持的价值。

例如,《美女与野兽》故事中,美女贝尔通过善良和勇气,成功地改变了野兽的本性,传递了善良和宽容的教育意义。

综上所述,中外神奇的童话故事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故事背景和文化内涵以及故事的寓意和教育意义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西方幼儿童话故事之比较研究

中西方幼儿童话故事之比较研究

中西方幼儿童话故事之比较研究摘要:童话语言的独特性、内容的奇幻性深深地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儿童,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成为无数儿童打开想象、放飞自我的窗口。

童话文体流传千百年,从早期的神话文学中分离,逐渐成为儿童成长必不可少的文学读物,尽管时代不断变迁,文字传播的途径也发生了极大的更替,但童话独有的魅力、想象力以及背后承载的价值理念,仍然有一贯的传承性和连续性。

由于中西方文化自身的固有差异,中西方童话也有极大的不同,文章结合具体文学作品,探讨中西方童话的异同。

关键词:中西方;童话;幼儿;比较引言:儿童文学是为儿童量身打造的,适合其阅读且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价值的文学作品的总称。

其中,童话具有强烈的幻想色彩,其通过虚幻的故事,呈现儿童的内心世界,就培养儿童想象力、思维能力,陶冶儿童情操、培养其审美能力的作用。

但由于中西方千百年来政治、经济、地理环境、民族习惯等的差异,尽管童话都是针对儿童创造的文学题材,但二者仍然呈现极大的差异。

相比来说,中国的童话具有更强烈的教化作用,试图将现实生活融入童话,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而西方的童话更加天马行空,纯粹是儿童天性的散发,往往与现实生活相差甚远。

一、中西方童话的相同点(一)具有教育性无论是中国童话还是西方童话,尽管内容和形式有较大的差异,但其背后都体现了民族的价值观念,童话文体的背后,都渗透着教育的理念,体现一定的真善美追求。

以中国的童话为例,往往起到德育的作用,如教导儿童讲礼貌、拾金不昧、勇敢诚实等,而西方童话也承载着文化价值,试图引导儿童辨别善恶,追求幸福等。

(二)语言童趣化中西方童话在语言方面也呈现了较大的相似性,即在语言形式上体现了童趣化,童话语言生动活泼,无论童话故事里的角色是动物、植物、神话人物,都能像人一样张口说话,开口交流,拟人化是中西方童话的一大根本特征。

此外,童话语言的活泼性,使得无论阅读者是哪个时代的儿童,也无论其生长在哪个文化体系下,往往都能被活泼趣味的童话语言所吸引,被扣人心弦的童话文学魅力所折服,这是中西方童话在文学价值和文学形式上共通的特点。

中西童话中成长母题表现差异及原因探析

中西童话中成长母题表现差异及原因探析

中西童话中成长母题表现差异及原因探析
中西童话中成长母题的表现差异和原因探析
中西方童话中的成长母题表现有所差异。

在西方的童话故事中,成长母题通常是与战胜困难、勇气和自我认知等方面有关。

在这些故事中,主人公通常有所取得,但要经历许多挫折和困难才能最终成功。

其中一些故事还会强调社会阶层和地位的重要性。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童话中的成长母题通常是更现实和更实际的,与生活和家庭有关,更注重品德教育,如孝顺、忠诚和勤劳等。

这些差异可能源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

在西方文化中,强调自我价值和自我实现。

而中国文化则更强调家庭和社会的价值和责任,注重个人品德和家庭美德。

这些价值观在传统童话中得到了反映。

此外,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也能够影响人们对成长母题的认知和理解。

中国文化注重家庭和亲情,因此成长母题也更多地与家庭有关。

西方文化则更注重个人的经验和自我实现,因此成长母题更多关注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综上所述,中西方童话中的成长母题表现有所差异。

这些差异源于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的不同,以及人们对成长母题的认知和理解也有所不同。

了解这些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童话故事。

童话之美中西方童话插艺术的异同比较

童话之美中西方童话插艺术的异同比较

童话之美中西方童话插艺术的异同比较童话之美:中西方童话插图艺术的异同比较童话是一个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它们以想象力为基础,通过故事中的人物和场景传递寓意和道德价值观。

童话插图作为重要的视觉元素,起到了丰富故事情节、增加阅读乐趣的作用。

本文将比较中西方童话插图艺术的异同,并探讨不同文化背景对插图艺术风格的影响。

一、插图风格异同比较1. 西方童话插图艺术风格西方童话插图常以细腻精致的画风著称,细节丰富而精确,色彩明快鲜艳。

插图师注重场景的刻画,通过色彩和构图来表现故事中的氛围和情感。

同时,西方的插图作品往往更加现实主义,注重人物的表情和细微的动作,以增加读者的代入感。

2. 中国童话插图艺术风格中国传统童话插图常以墨色为主,形式简约而富有哲理。

中国插图注重意境的表达,通过线条和装饰元素来传递情感和主题。

插图师注重物象的形象化,追求画面的象征性和内在的寓意。

中国童话插图常以人物和自然景观为主题,通过绘制山水、花鸟等元素来衬托故事的情境。

二、文化背景对插图艺术的影响1. 宗教与神话元素西方童话插图中常出现宗教和神话的元素,如天使、魔法师等形象,这反映了西方文化中对于超自然力量的追求和想象。

而中国童话插图则更多地融入佛教和道教的思想,通过画面中的仙境、仙人等形象来传递对超凡境界的追求。

2. 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插图人物形象的塑造上,西方童话更注重对个体形象的刻画,人物经常带有明显的特征和个性,如丑陋的巨人、善良的仙女等等。

而中国童话插图更注重对人物的象征性描绘,人物形象常带有神秘、超然的特质,如仙女、妖怪等。

3. 自然与人类关系的表达中国童话插图常以自然景观为背景,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画面中常出现山水、花鸟等元素。

而西方童话插图更注重人类与动物的亲密关系,通过绘制人物与动物之间的互动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

4. 色彩运用的差异西方插图常采用鲜明的色彩,以增加图像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一种明快、活泼的感觉。

相比之下,中国插图更偏向于自然色彩,注重用黑白灰墨色来表现故事情节的深邃和哲理。

中外童话故事(语文与阅读)

中外童话故事(语文与阅读)

中外童话故事(语文与阅读)童话故事是一种具有丰富想象力和寓教于乐特点的文学体裁。

无论是我国的传统故事,还是国外的经典童话,都在讲述着美好、善良、勇敢和智慧等品质的同时,传递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一、童话故事的概念与特点童话故事是一种具有特定风格和特点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以奇幻、神秘、寓言的手法,讲述着充满想象力的故事。

童话故事的特点包括:丰富的想象力、寓意深刻、形式多样、语言生动、结构简单等。

中外童话故事在表现手法和风格上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童话故事的基本特点。

二、中外童话故事的对比与分析1.中国童话故事中国童话故事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故事内容丰富多彩,寓意深刻。

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水浒传》中的英雄们等,都是中国童话故事中的经典角色。

这些故事强调道德观念、家庭观念和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2.国外童话故事国外童话故事同样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

与我国童话故事相比,国外童话故事更注重个性和冒险精神,故事角色性格鲜明,善恶分明。

这些故事在传递美好价值观的同时,激发着读者的想象力。

三、中外童话故事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童话故事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手段。

中外童话故事中所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通过阅读这些故事,我们可以学到:1.善良、勇敢、诚实等美好品质;2.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智慧和毅力;3.学会关爱他人,传递正能量;4.培养想象力,丰富内心世界。

四、推荐的中外童话故事及阅读建议1.《西游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2.《格林童话》:感受德国民间故事的魅力,体验奇幻世界;3.《安徒生童话》:领略丹麦童话大师的才华,体悟人生哲理;4.《小王子》:跟随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探寻成人世界的纯真。

童话故事如同瑰丽的宝藏,陪伴着我们度过美好的时光。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中西儿童文学是两种文化背景下不同的文学类型。

虽然中西方儿童文学在内容、表现手法以及传统文化价值观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它们都是孩子们接触文化的入门级读物,具有大量的共性和互补性。

本文将从故事主题、文字表现、文化内涵等方面进行比较,展现中西儿童文学异同。

一、故事主题中西儿童文学的故事主题有所不同。

中式儿童文学以教育为主,借助讲师傅、根治巨蟒、孙悟空等角色塑造英雄形象,表达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孝亲、尊师、诚信等价值观念。

《聊斋志异》、《醒世姻缘传》等作品讲述的则是一些中式民间传说。

这些故事通过语言、场景、俗语等方式描绘出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某些特征。

西方儿童文学的故事主题则以幻想、冒险和探索为重点,推崇积极进取、勇敢坚韧、乐观进取等价值观念。

如《爱丽丝梦游仙境》、《小王子》、《哈利波特》等经典作品,通过独特的幻想题材、奇异的场景、极具个性的角色、流畅的语言与美丽的插图等方式吸引读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二、文字表现中西儿童文学的文字表现也有所不同。

中式儿童文学注重语言生动、极具情感色彩的表现,用平易近人且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示给读者。

如《聊斋志异》中的“左衽南鲍北鲍,莫血,莫血”,与《小兔子乖乖》中的“小兔子乖乖,把门开开”等。

语言精炼、富有韵味,使人意犹未尽,感受到不同的文化内涵。

西方儿童文学的文字表现则在表现手法上更为多样化。

如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一书中,作者刘易斯·卡罗尔将幻想置于现实中,以此来解救现实,引导孩子们开阔思维,提高想象力。

笔者在阅读《小王子》时感受到,作者圣·埃克苏佩里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各种情景以及奇妙无比的形象,表达了他对孩子心灵和世界的呼唤。

三、文化内涵中西儿童文学背后的文化内涵也有所不同。

中式儿童文学寄托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比较典型的有《三字经》、《百家姓》等,这些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所秉持的仁义道德、礼仪尚德等特征。

而在西方儿童文学中,往往反映了西方国家的文化特色。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中西文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文化体系,在儿童文学方面也存在着一些显著的不同。

中西儿童文学的异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故事类型中西儿童文学故事类型存在明显的区别。

西方儿童文学故事类型包括科幻、神话、奇幻、惊险、推理等多种类型,这些类型的故事往往注重创造出神秘奇幻的场景和情节,通过想象力和幻想世界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而中国儿童文学故事类型以寓言、神话、民间传说、战争、校园、成长等为主,这些故事往往以传统文化、历史背景、现实生活为素材,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场景描述帮助孩子理解人生和社会现象,具有教育和启迪性质。

二、文化表现中西儿童文学文化表现也有不同。

西方儿童文学作品往往注重个人主义、自由、民主等价值观,故事中教育孩子独立思考、勇敢探索、自我实现。

而中国儿童文学强调家庭观念、孝道、尊师、爱国等传统文化价值观,故事中强调学习、成长、懂礼貌、做好事等正面价值观。

三、范畴类别中西儿童文学作品类别也有不同。

西方儿童文学作品涵盖了儿童文学、青少年文学、童话、普及性读物、文化传承类读物等多个范畴。

而中国儿童文学作品则以儿童文学作品为主,较少涉及青少年文学、小说、漫画等多个领域。

在主题呈现上,中西儿童文学主题多样,西方儿童文学作品的主题包括科幻、奇幻、惊险、推理、历史、探索等主题,中国儿童文学更多的是表现成长、友情、家庭等主题。

四、文学形式中西儿童文学在文学形式上也有所不同。

西方儿童文学注重创新,尤其在形式创新上更为突出,如通过数字媒体等方式让儿童体验阅读的新方式,中国儿童文学则注重文学性和艺术性,故事性和艺术性协调统一,在文学性、艺术性等方面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

总之,中西儿童文学在故事类型、文化表现、范畴类别、文学形式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反映了中西文化在儿童教育方面的差异,也为儿童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外童话故事的异同

中外童话故事的异同

中外童话故事的异同第一篇:中外童话故事的异同中外童话故事的异同东方与西方,这两个异质文化圈有着不同的文化个性与文化视角,也有着不同的创作经验与文学要求。

然而,在形成这诸多的不同之前,我们的出发点却都是一样的,那就是都曾是一张洁净的白纸,都曾作为一个孩子,傻傻的看着天空,想着未来。

但我们能否想到,一切最伟大的理念与构想,在它最核心的地方或许都与孩子的那份单纯与天真相契合?虽然我不是小飞侠彼得潘,但我也不想长大。

所以,还是挥手向柯南道尔与江户川乱步告别,离开我熟悉的侦探们,去开启我心目中已久未触及的童话世界,在比较中外童话故事的异同中,来探寻那一份最初的美好.......在我的感觉里,文化间所存在的差异往往是最直观强烈的。

而共同点则类似于深处暗藏的联系,要等我们拨开纷繁复杂的表象,才能发掘到共有的本质。

同样,童话故事中的异与同,“异”也要表现得更为明显和突出。

就此,我尝试着将其归纳为两个方面:其一,浪漫与现实的强烈对比。

当西方人高呼口号,用幻想开辟世界的时候,我们把双脚紧踏现实,用联想对照未来;当小汉斯大喝一声,告别父母,骑着公鸡四处游历的时候,我们的马良得到了一枝神笔,并用它来与官府对抗,造福人民。

显然,前者富于理想的色彩,小小的汉斯对未来怀着大大的期待。

他无所畏惧,一路凯歌,并且追求享乐,快意生活。

我们知道,浪漫主义是肯定人生欢愉,追求个性自由的。

汉斯的勇敢奔放、幻想张扬,恰是对浪漫风格的集中体现。

相比之下,马良就没有这份潇洒,他的肩上多的是一份济世救民的责任。

我们看,马良除了天赐神笔之外,并没有非凡之处。

他与众不同的,在于拥有一颗扶危济困,惩恶扬善的正义之心。

笔的神性最终还是与马良的人性相结合,让整则童话处处闪耀着社会的折光,渗透着现实生活中的观念与情思。

其实,何止这两则,我们看《海的女儿》中表达的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看丑小鸭的华丽蜕变,在看《黑猫警长》这种直接取材于警匪交锋的童话,便能始终感受到浪漫与现实的强烈对比。

该国的童话和中国的童话有何区别?

该国的童话和中国的童话有何区别?

该国的童话和中国的童话有何区别?童话故事是儿童成长中的重要参照物,各国的童话也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而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那么,该国的童话和中国的童话有何区别呢?接下来,就让我们进行一番探究。

一、题材主题不同1.该国的童话该国所指的是西方国家,如欧洲、美国、加拿大等等。

一般而言,该国的童话故事主要集中在奇幻、魔法、神话等领域。

其故事情节大多带着强烈的理想化和浪漫化色彩,如《小美人鱼》、《白雪公主》等。

而在处理主题时,该国的童话常常表达对于权利、自由、爱情、友谊等主题的关注。

2.中国的童话与该国相比,中国的童话则更注重智慧、人情、仁义等领域。

故事主要以人物为中心,以爱情、亲情、友情等为主题,如白蛇传、牛郎织女、三打白骨精等。

在表述主题时,中国的童话则遵循道德准则,强调善恶有报、勤劳正直等价值观。

二、思想含义略有差异1.该国的童话该国的童话中,明显地存在着自由、平等、权利保护、民主等思想含义。

故事中的主人公往往受到权力和体制的限制,需要通过自己的支配能力来战胜这些困难并取得胜利。

比如《开心鬼》中的小女孩通过勇气和智慧赢得了自由和平等,成为了一个自信、独立的人。

2.中国的童话中国的童话强调道德与智慧,讲述的是一些寓言故事。

故事中,则更注重人际关系、家庭关系、助人为乐、来者不拒、感恩知恩等中华传统美德。

在这种文化传承下,中国的童话在思想意义上强调人恶人善化、贤惠羞涩和孝敬父母等,如《孔融让梨》、《捉蛇神童》等故事。

三、叙事方式有异1.该国的童话该国的童话往往运用了一些超自然概念,如魔法师、精灵、巫师等等。

故事情节极为独特,往往设置了许多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人物、场景和事件。

如《小红帽》、《灰姑娘》等故事都是典型的该国童话。

2.中国的童话中国的童话则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叙事技巧,如寓言、童谣、神话等形式,而且故事主要以道德与仁爱为核心,围绕着人物和情节的冲突展开,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浅井长者》、《白蛇传》等故事都有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流传至今仍然深受喜爱。

中西童话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中西童话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视点26看到一个关于中西童话的比较的话题,为什么国外的童话都是灰姑娘找白马王子,而我们的童话却是牛郎织女、海螺姑娘。

想了一想,觉得的确是这样。

我们的神话故事里,仙女都是嫁给穷人,打柴的、放牛的、种地的、做长工的,像《天仙配》《牛郎织女》《田螺姑娘》等等,就是没有仙女嫁有钱人。

但是外国童话呢,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鱼,全都是嫁给王子的,就没有一个写长工娶了美女的。

这可能就是东西文化的差别吧。

这大概和写童话的人有关系,不是说童话都是对现实的一种逃离和想象吗?穷人渴望富裕,娶仙女,不仅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还能脱离贫困,仙女无所不能,可以拯救穷苦人于水深火热之中,娶一个仙女,不仅解决了生存问题,还拥有了一个美满家庭,可谓一举全得。

娶仙女的前提是牛郎及打鱼青年是个勤劳朴实、善良淳朴的青年,仙女才能看上。

我们的神话故事想必大多是穷人写的,所以,娶个既会做家务,又有法力,能变出许多东西的仙女是一种对幸福的梦想,所谓缺什么补什么。

外国童话里的灰姑娘、白雪公主、美人鱼其实是美丽、贫苦女孩的化身,所以需要王子来拯救她们。

前提是灰姑娘、白雪公主和小人鱼都有美丽的容貌、善良的心灵。

写这些童话故事的大多是从女性角度来说的,对于美丽而贫穷的女孩来说,结婚是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

当然,现在的女性可能和以前不同了,有了更多的自主意识,但不可否认,婚姻被很多人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方式,改变贫穷的途径。

虽然东西方童话的主角不同,但共同点都是普通人与不普通人的婚姻结合,有钱人和穷人的结合,从贫富结合的结果来看,其实说明了,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都存在贫富差距,婚姻成了一个消除贫富差距的途径。

/月亮上的猫中西童话的不同说明了什么?视点27童话,美好的想象,这些东西都是身处困境的人对于幸福的想象,渴望有比自己力量更强大的超现实的人或者力量救自己于水深火热之中。

只有灰姑娘,才渴望白马王子,真正的公主、仙女,有选择自己幸福的能力。

灰姑娘渴望白马王子是因为自卑,缺少金钱和地位,才特别需要这些东西;真正的公主和仙女,都喜欢找凡人,因为她们厌倦了被束缚,觉得过普通人的生活才是幸福的。

中西方童话的差异

中西方童话的差异

中西方童话的差异由于中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中西方童话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童话的差异,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引言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简称。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它最贴近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

具有开启思想、扩宽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幻想能力,培养美感和陶冶性情的作用,由此可知童话在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中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中西方童话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对而言,西方童话重视儿童天性的发挥,内容显得丰富多彩;而中国童话则强调对儿童的教化作用,内容显得贪乏单调。

本文将从儿童观、创作出发点和着重点、人物形象、情节构思几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方童话的差异。

二、中西方童话的差异1.童话背后所反映的儿童观的差异近现代西方国家对“人”本位的探讨、对人性的追寻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儿童为中心,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成长的儿童观萌发,因此,他们的儿童受到的更多的是理解与尊重,拥有更大的精神空间和自由度。

这种儿童观的形成得益于他们一系列的历史演进与社会变革:从浪漫主义到儿童的发现,从卢梭到蒙台梭利,从卡洛尔到林格伦,从杜威到塞林格,从单纯的观念、理念到《儿童权利公约》。

与西方将“儿童”视为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相反,我们却是将“儿童”视为一个低级的不健全的缺乏判断力的群体,潜意识里把写“儿童喜欢”的东西当成幼稚甚至是低俗的,总是以“领导者”的身份自居,总想把他们成长的进程牢牢地框定在自己设定的轨道。

长时期以来教育特别强调教导者的权威,忽视儿童的主体性、创造性,将儿童当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传统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难免出现童话作品中脱离“儿童本位”的现象。

2.童话创作的主要出发点和着重点不同关注儿童,张扬儿童个性,弘扬游戏精神,追求快乐原则是西方童话创作的主要出发点。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中西儿童文学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传统,在风格、题材和表达方式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异同点。

下面将分别从中西儿童文学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进行分析。

相似之处:1. 注重启发和教育中西儿童文学都注重启发和教育,以培养孩子们的品格、知识和审美情趣为目的。

无论是中国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还是西方的童话故事、寓言,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寓教于乐,引导孩子们走向健康成长。

2. 色彩丰富的想象力中西儿童文学均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无论是中国的神话传说,还是西方的童话故事,都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唤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注重情感表达中西儿童文学都注重情感表达,表现出对孩子们纯真、天真的关怀和热爱。

情感的表达是中西儿童文学中最为相似的地方,都在情感上给予了儿童应有的关爱和温暖。

差异之处:1. 文学题材的不同中西儿童文学在题材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中国儿童文学以寓言、童话故事、神话传说为主要体裁,而西方儿童文学则以童话、奇幻故事、现代故事为主要类型,体现了不同文化传统的特点。

2. 故事情节的不同中西儿童文学的故事情节也有所不同。

中国儿童文学中的故事情节多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为背景,注重道德教育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而西方儿童文学中的故事情节多以奇幻、现实故事为主,注重展现儿童的纯真和天真,以及对世界的好奇。

3. 表达方式的不同中西儿童文学在表达方式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儿童文学以语言简练、形象生动为主要特点,注重意境的营造和寓教于乐;而西方儿童文学则以语言幽默、情节生动为主要特点,注重故事的趣味和幽默感。

中西儿童文学在启发和教育孩子、想象力的展现、情感的表达等方面有着一些相似之处,但在文学题材、故事情节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这种差异正是由于中西两种文化传统的不同,因此也使得中西儿童文学在各自的文化环境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
中西方儿童文学有着许多异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文学风格、故事内容和价值观念等方面。

在文学风格方面,中西方儿童文学呈现出明显的区别。

西方儿童文学注重表现细节,
常常使用直观生动的描写手法,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中方儿童文学则偏向于抒情性的叙述,注重心理描写和意境的构建,追求一种超脱现实的
审美境界。

西方儿童文学中的《白雪公主》对镜子的形象描写准确形象,而中方儿童文学
中的《葫芦兄弟》则注重借助葫芦的象征意义来表达情感。

在故事内容方面,中西儿童文学也有明显异同。

西方儿童文学更注重现实故事的真实
性和可读性,常常以孩子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成长经历为题材,旨在让孩子在阅读中
接触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困扰,借助故事来寻找解决之道。

而中方儿童文学则更倾向于
神话传说和传统文化,借助神话情节和传统故事来培养孩子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理解和热爱,同时也注重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在文化价值观念方面,中西儿童文学也存在着差异。

西方儿童文学注重个人主义和自
由意识,强调个体的独立性、自主性和探索精神。

而中方儿童文学则更注重社会集体价值
观念的教育,倡导孩子要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注重公共利益和社会道德。

西方儿童
文学中经典的《小王子》强调的是个体精神,而中方儿童文学中的《小红花》强调的则是
集体主义。

中西儿童文学虽有许多异同,但都是以孩子为中心,关注孩子的成长,传承文化,培
养孩子的想象力和价值观念。

而它们的价值和意义也正是因为其所倡导的不同文化特点和
教育理念而得以体现。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中西儿童文学是世界上两个主要的儿童文学体系,中西文化对比,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

中西儿童文学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但也有很多共同之处。

本文将从故事题材、教育意义、受众特点和传统文化等方面来分析中西儿童文学的异同,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共同之处。

从故事题材方面来看,中西儿童文学在叙事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传统的儿童文学作品包括很多寓言故事,讲述了很多关于道德品质和人生哲理的故事,比如《三字经》、《弟子规》等。

这些作品强调的是对道德规范和价值观的传承与教育。

而在西方,儿童文学作品则更加侧重于幻想和冒险故事,比如《灰姑娘》、《小王子》等,这些作品多以奇幻故事和冒险故事为主,注重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勇敢和探索的精神。

中西儿童文学在教育意义上也存在一定差异。

中西儿童文学在教育意义上都希望通过故事来启发儿童的思考和内心世界的培养。

在中国,儿童文学更加侧重于道德教育,通过寓言故事来教育儿童懂得礼仪、尊重他人和对社会责任等道德观念。

而在西方,儿童文学更加注重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勇气,让儿童在故事中获得启发,明白友爱、勇敢、探索的重要性。

中西儿童文学在受众群体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由于传统的文化教育,儿童文学作品的受众主要是家长和教师,他们通过故事来对儿童进行教育。

而在西方,儿童文学作品的受众主要是儿童自己,这也反映了西方注重儿童自主性和个性发展的特点。

中西儿童文学在传统文化的体现上也有所不同。

在中国,很多儿童文学作品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比如《孔子学而第一》、《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等,这些作品都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而在西方,儿童文学作品则更多的表现了西方的精神世界和生活方式,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两者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交流和融合。

中外童话对比异同豌豆公主

中外童话对比异同豌豆公主

中外童话对比异同豌豆公主中外童话对比异同:豌豆公主童话故事是一种古老而又普遍的文学形式,它们以幻想的方式向人们传递着美好的价值观和道德教育。

在中外的童话故事中,有许多经典的角色和情节,其中之一就是豌豆公主。

豌豆公主这个角色在不同的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形象和故事情节,以下将对比中外豌豆公主的异同之处。

中外童话故事中的豌豆公主都是以豌豆为主题的,但是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却有很大的不同。

在外国的童话故事中,豌豆公主是一个出生在贵族家庭的美丽公主,她因为种种原因被迫离开家园,经历了许多冒险和困难,最终找到了真爱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而在中国的童话故事中,豌豆公主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孩子,她经历了一系列的考验和磨难,最终成功地克服了困难,获得了幸福。

在外国的童话故事中,豌豆公主经历了许多冒险和困难,但她总是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挑战。

她的坚持和勇气最终使她成功地克服了困难,找到了真爱。

而在中国的童话故事中,豌豆公主则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女孩子,她没有特殊的能力或力量,但她却有一颗善良和勇敢的心。

她用自己的善良和勇气,成功地克服了困难,获得了幸福。

在外国的童话故事中,豌豆公主的形象通常是一个非常美丽和善良的女孩子。

她有着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张甜美的笑容,她的美丽和善良使她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梦中情人。

而在中国的童话故事中,豌豆公主的形象则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女孩子。

她没有特别出众的外貌,但她有一颗善良和勇敢的心,这使她成为了许多人心目中的英雄。

无论是外国的童话故事还是中国的童话故事,豌豆公主都是一个充满勇气和善良的女孩子。

她们用自己的善良和勇气,成功地克服了困难,找到了真爱,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善良和勇气是成功的关键,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困难,就一定能够获得幸福。

无论是外国的童话故事还是中国的童话故事,豌豆公主都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梦想的形象,她们的故事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勇气和希望。

总的来说,中外童话故事中的豌豆公主有着不同的形象和故事情节,但他们都是一个充满勇气和善良的女孩子。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

中西儿童文学异同中西儿童文学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现形式,虽然具有一些共通点,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题材中西儿童文学的题材存在差异。

中国传统儿童文学的题材多为讲述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内容,这些内容被视为启蒙故事,旨在向孩子们传递道德和文化。

而西方儿童文学则更注重实际生活,会涉及到孩子们的生活、学校的友谊、亲情等问题。

此外,在西方儿童文学中也常常涉及科幻、奇幻、冒险、幽默等题材,这些内容在中国儿童文学中却较为少见。

二、受众中西儿童文学的受众有所不同。

中文儿童文学主要是面向中国儿童,尤其是初中以下年龄段的读者。

西方儿童文学则更广泛,不仅受欧美国家读者的喜欢,而且在全球各地都有不少读者。

在这方面,西方儿童文学具有更强的普及性和影响力。

三、文化差异中西儿童文学受到文化背景的影响,具有不同的文化气息和特点。

中文儿童文学常常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比如“勤奋”、“诚实”等等。

相比之下,西方的儿童文学可能会注重孩子们的个性发展和思维能力、创新力的培养,更关注自由、平等、民主等观念。

因此,两者在表现方式、内容、形式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

四、表达方式中西儿童文学在表达方式上也有所差异,中文儿童文学主要是以故事、童话等方式来进行表达,语言优美富有韵味,常常采用诗歌、歌谣等形式。

而在西方儿童文学中,故事的创作形式更多样化,如漫画、幻灯片、电影等。

在表达方式上,两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总之,中西儿童文学在题材、受众、文化差异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然而,两种文学形式都是为儿童服务的,都具有启蒙教育的功能。

在今后的发展中,中西儿童文学也将借鉴对方的优点,形成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童话的差异
[摘要]由于中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中西方童话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本文将从儿童观、创作出发点和着重点、人物形象、情节构思几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方童话的差异。

[关键词]中西方童话差异
一、引言
儿童文学是专为儿童创作并适合他们阅读的、具有独特艺术性和丰富价值的各类文学作品的简称。

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的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

它最贴近儿童的心理,是儿童文学特有的体裁。

具有开启思想、扩宽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幻想能力,培养美感和陶冶性情的作用,由此可知童话在儿童身心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中西方社会的经济、政治、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中西方童话存在明显的差异性。

相对而言,西方童话重视儿童天性的发挥,内容显得丰富多彩;而中国童话则强调对儿童的教化作用,内容显得贪乏单调。

本文将从儿童观、创作出发点和着重点、人物形象、情节构思几个方面来分析中西方童话的差异。

二、中西方童话的差异
1.童话背后所反映的儿童观的差异
近现代西方国家对“人”本位的探讨、对人性的追寻发展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儿童为中心,信任儿童内在的、潜在的力
量,为儿童提供一个适当的环境,让儿童自由成长的儿童观萌发,因此,他们的儿童受到的更多的是理解与尊重,拥有更大的精神空间和自由度。

这种儿童观的形成得益于他们一系列的历史演进与社会变革:从浪漫主义到儿童的发现,从卢梭到蒙台梭利,从卡洛尔到林格伦,从杜威到塞林格,从单纯的观念、理念到《儿童权利公约》。

与西方将“儿童”视为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相反,我们却是将“儿童”视为一个低级的不健全的缺乏判断力的群体,潜意识里把写“儿童喜欢”的东西当成幼稚甚至是低俗的,总是以“领导者”的身份自居,总想把他们成长的进程牢牢地框定在自己设定的轨道。

长时期以来教育特别强调教导者的权威,忽视儿童的主体性、创造性,将儿童当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传统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难免出现童话作品中脱离“儿童本位”的现象。

2.童话创作的主要出发点和着重点不同
关注儿童,张扬儿童个性,弘扬游戏精神,追求快乐原则是西方童话创作的主要出发点。

心理学和人类学方面的飞速发展使得西方儿童文学逐渐从最初的“教育性”向“游戏性”转变,西方童话也更多关注到儿童的心智发展特点。

儿童对文学的内在需要得到了普通的重视,对儿童的理解、挚爱及使之快乐的动机使得童话创作充满了童趣。

例如《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美国儿童文学初期的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
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等童话故事都流露出作者对儿童世界的认同和童年崇拜的情绪。

这些关注儿童游戏精神、追求快乐原则的作品,令西方儿童文学焕发出勃勃生机,也促进了哲学家、教育家对儿童观、游戏精神的研究,使得西方出现了更多“目的是娱乐而非自我改造,是感情的抒发而非灌输知识”的童话作品。

西方童话的着重点在于它替儿童说话,站在儿童的“本位”为儿童争取权利,强调个性发展。

相反的,中国的儿童文学注重对儿童进行精神教化的功能,童话创作的出发点是教育育人,旨在塑造儿童“健全”的人格特征。

在2000多年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儿童文学的树人使命自然与生俱来,教化成为其基本功能。

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发挥教育的社会作用和对人才的培养作用,注重修身养性,强调教育对民族心理形态构建的重要性,教化情结成为积淀在整个民族心理深层的集体无意识。

这种集体无意识影响着中国的文学创作,彰显着文学的教化功能,也引导着童话创作的出发点。

与西方强调个性发展不同,我们宣扬团结、互助、合作的精神,在对儿童进行品德教育的时候特别强调集体的力量,如《三个和尚》、《宝葫芦的秘密》、《吕小钢和他的妹妹》等。

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具有浓重的“文以载道”的气息,《狐假虎威》《贪婪的老虎》等童话故事都更多地侧重于教育儿童要谦虚、诚实、实事求是等思想品德。

三、童话中所塑造的主人公的形象的差异
1.西方童话中的主人公形象丰富,复杂多变。

如艾丽莎、拇指姑娘、匹诺曹、汤姆、皮皮等形象鲜明性格各异。

安徒生的艾丽莎、拇指姑娘等都是美的化身,心灵美和外表美的统一;科洛狄的匹诺曹是个“活泼的小坏蛋”,幼小儿童的美好天性和尚待克服的缺点和谐统一的小木偶;马克·吐温的汤姆是个地道的顽童,一个聪明淘气,爱幻想,爱恶作剧,追求新奇的孩子;20世纪,林格伦的皮皮则是个非凡的、狂野的女孩,一个善良、富有、热心肠的各种天性都获得正常发展的孩子。

而且这些人物的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着。

如《三个强盗》中三个强盗从刚开始的只为好玩地抢钱到后来用这些钱来帮助他人,人物形象在情节中得以发展。

相对来讲,中国童话的主人公形象比较单一,且较为稳定。

人物形象一旦定下,就不会轻易随着情节发展而改变。

如《自私的小象》中,从故事一开始,小象的“自私自利”形象就已经定下了。

而且中国童话对于主人公的评价也趋向于“纯”褒和“纯”贬两类,仅仅凭借其某一思想品格上的闪光点就将其大肆宣传,将人物视为完美无缺的化身。

这种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只着重于她在某一方面的某种品格的方式,自然造成了人物形象的单一化。

2.中西方童话塑造的人物形象在性别和年龄特征方面也存在差异。

与西方普遍存在的浪漫唯美的价值倾向相吻合,西方童话中女
性人物形象的数量大大多于男性,且人物形象更具“儿童化”。

童话中的小女孩和少女大都是有着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幸福,追求光明。

同时,这也流露出西方社会民主平等、女性解放的思想。

而中国童话中人物形象以男性居多,尤其是早期的神话故事,主人公多为神灵英雄式的成人形象。

圣君贤臣、首领人物总是有力量惩恶扬善、主宰世界,这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男性本能的张扬意识,男性成为战胜自然的神,寄托了中国人征服自然、变革现实的愿望。

而女性人物多与“贤慧、能干、自我牺牲”的形象联系在一起,即使是较少的儿童形象也表现出“孝顺勇敢”的特点,这种“妻贤子孝”的特点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伦理原则的重视。

3.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其所强调的人格特性的差异:西方童话更多的是宣扬“善良、天真、纯洁、诚实、追求自由”等的本性;而中国文化更多的是强调“坚强勇敢、聪明机智、不畏艰险、坚毅不拔”等精神品质。

四、童话情节构思上的差异
童话环境大多被虚化,具有想象、幻想的特点。

幻想是童话的最本质特征。

但不同的是西方童话较中国童话大胆,童话创作的主观性更强。

他们许多童话是完全远离当时的社会和时代的,以致于我们无法从中窥探出主人公的原型,它具体的社会地位、故事发生的年代和地理位置。

故事情节可能全凭作家天马行空的幻想。

童话
成了作家审美理想的一种描绘,带有一种乌托邦色彩。

如《三个强盗》中三个善良、劫富济贫的强盗并非是我们传统观念上的强盗。

情节构思上的大胆创新使得西方童话更具有感性色彩。

而中国童话虽也具有虚幻色彩,但夸张中却隐约地带有浓厚的现实色彩,反映其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的更多是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憧憬或者不满。

如《牛郎织女》中牛郎织女明显是代表着平民阶级,王母娘娘代表的是权贵阶级,故事情节也反映出了平民与贵族间的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童话是作家对现实的感慨甚至可以说是发泄,带有一定的现实色彩,这就使得中国童话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理性之光。

五、结语
中西童话在多个方面都表现出鲜明的差异。

中国童话突出地表现了教育的功能、强调共性的发展、体现了理性色彩;而西方儿童文学的童话则表现为崇尚自然、肯定人生欢娱感,张扬个性和富于幻想、感情奔放,富有浪漫感性色彩。

然而我们也注意到了在东西方文化交汇、撞击的世界新文化格局中,中国儿童文学在新时期出现了全新的变化,与西方儿童文学相比,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相似点。

[参考文献]
[1]杨健,郭成.西方童话与中国神话中的人格特征研究[j].心理科学.2004,27(4)871—873
[2]王泉根.现代中国儿童文学主潮[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0
[3](皮亚杰教育论著选》,转引自刘绪源(儿童文学的三大母题》,少儿出版社1卯5年版
[4]谢选骏.神话与民族精神.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
[5]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编外国短篇童话选.成都.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1983
[6]李信.中西方文化比较概论航空工业出版社,2003
[7]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09级学前教育广东广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