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得高分 ·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应用 课件(共22张P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实际应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实际应用一、典例剖析天津王先生的家是一个高层建筑的二楼,令他苦恼的是因为南楼遮挡,寒冬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朋友李先生家的顶楼阳台则没有这样的烦恼,但为了更好地采光晾晒衣服,李先生家的伸缩式晾衣架的高度在不同季节绳索距离楼顶的高度还是要调一调。
据此回答1~2题。
1.王先生家的阳台正午时分每年大约有多长时间没有阳光射入( )A.18天B.36天C.25天D.50天答案:D解析: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南楼产生的影子越长,北楼被遮挡的时间越长。
由材料分析可知,王先生家在冬季的正午直到1月16日阳光才能照射进阳台,根据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可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小,之后逐渐变大,由此推算,1月16日距离12月22日相差24日,因此在12月22日之前的24天内,也没有阳光照到阳台,即一共48天左右。
2.与上海的同等情况相比较,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 )A.冬季长,夏季短B.冬季长,夏季长C.冬季短,夏季长D.冬季短,夏季短答案:D解析:上海的纬度较天津低,因此冬季和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影子较短,所以在晾晒衣物时,相同情况下晾衣架的高度可以低一点,绳索则需要长一点,因此,天津李先生家正午时悬挂晾衣架的绳索长度较短。
二、实际应用1.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
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2.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1)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长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
(2)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专题)
①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
②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最短。
③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除南极点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最短。
④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
4 室内光照面积大小的时空变化也取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变化,需要注意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越大,阳光照射的面积越小。
5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确定当地纬度:根据H=90°—纬度差求得
6 确定楼距、楼高:一般来说,纬度较低的地区,楼间距较小;纬度较高的地区,楼间距较大。
解题关键是计算当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计算影长。
以我国为例,如图,南楼高度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H,则最小楼间距L为:L=h·cotH
7 热水器安装:应使太阳能热水器集热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其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如图。
2020届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复习课件:高频考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
C.埃及开罗
D.英国伦敦
5.该高层建筑甲户型一年中光照条件最好的季节(不
考虑天气、周边建筑遮挡等因素)( )
A.巴西高原草木茂盛 B.印度半岛高温少雨
C.江淮地区梅雨绵绵 D.华北平原小麦播种
解析:第 3 题,由图可知,图中昼长全年变化较大且
三条虚线从上至下昼长依次减少,正午时太阳均位于南
方,则该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三条虚线从上至下依次 代表夏至、二分日、冬至日,春分日,该城市的正午太阳 高度介于 45°到 21.5°之间,且距 45°较近,结合选项最符 合要求的是 B。第 4 题,由图可知,图中城市二分二至日 正午时太阳均位于南方,则该地位于北半球,由于该地昼 长全年变化较大,故该城市应位于中纬地区,结合选项英 国伦敦符合题意,选 D。第 5 题,结合上题可知,该城市 应位于北半球中纬地区,该高层建筑甲户型一年中光照条
轨迹出现的节气为冬至。故 D 项正确,A、B、C 项错误。 第 2 题,根据①所示太阳视运动图和第 1 问可知,该地冬 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为 23°,又因为该地位于北回归 线以北,可以假设当地纬度为 α,则冬至日该地的正午太 阳高度角公式为:23°=90°-(α+23.5°),该地纬度约为 43.5°N,琼、新、苏、赣四个省级行政区,琼、苏、赣三 省的纬度均低于 40°N,43.5°N 横穿新疆。故 B 选项正确, A、C、D 项错误。
答案:1.D 2.B
【名师指津】 太阳视运动示意图的判读 (1)观测点位于南北半球的判读 ①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位于观 测点之南,则观测点位于北半球;②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 时太阳上中天的位置位于观测点之北,则观测点位于南半 球;③若太阳视运行轨迹的圆心总在观测点上,则观测点 位于赤道上。 (2)二分二至日的判读
【复习指导】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的运动考点4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
考点4 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视运动1.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问题思考] 据图回答,甲图中当地球位于A点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地球由D到A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北半球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地球位于C点时,地球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的最大值。
答案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90°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到一年中最大值,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后减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解析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纬度特征,结合地球的公转轨道可知,当地球位于A点时,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
当地球由D移动到A位置时,即由春分日向夏至日运动,太阳直射点开始由赤道向北回归线运动,因此,北回归线以北的点离太阳直射点距离逐步接近,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而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点,有太阳直射的机会,当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当太阳直射点离开时,开始减小,因此,在此时间段内,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正午太阳高度先增大再减小。
当地球位于C点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的范围离太阳最近,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年最大值。
[知识归纳](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①文字描述: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分别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②图形描述③特别说明a.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b.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及变化[问题思考] 上图为“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示白昼。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一、知识讲解读下图,回忆以下知识。
(1)由图可知,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2)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3)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90°,两极点正午太阳高度为0°。
(4)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23°26′,此时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0°。
(5)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
提示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日期,距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越近的地点,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二、例题分析2015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
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
读下图,回答1~2题。
1.发生日食的这天,在上图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A.甲B.乙C.丙D.丁2.在上图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 1.A 2.D解析第1题,该日晨昏线经过极点,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
甲、乙、丙、丁四地中,甲地与赤道的纬度差最小,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第2题,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平分昼半球的经线的交点上,就观测者而言,甲、乙、丙三地太阳均位于东南方向(丙地接近正南),丁地太阳位于西南方向。
三、跟踪训练下图为以极点为中心的部分地区投影图,图中阴影部分为m日,空白部分为(m+1)日,读图完成1~2题。
1.P点的经度和地方时分别为A.90°E,6:00 B.90°W,6:00C.90°E,18:00 D.90°W,18:002. 此时北京时间为A.m日22点 B.m日16点 C.(m+1)日14点 D.(m+1)日8点【答案】1.A 2.D【解析】第1题,沿自转方向过180°日期减一天,故可确定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即中心为南半球,且沿自转方向东经度递增,西经度递减。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和计算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一、典例引领下图为某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1—3题。
1.图中N点日期可能为A.5月6日左右B.8月7日左右C.11月7日左右D.2月6日左右2.该地纬度最可能位于A.赤道B.11°34′S C.11°34′N D.23°26′N3.结合上题,若测得某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5°,则该日可能为北半球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答案】1.B 2.C 3.D【解析】1.N、M两日以6月22日为中点呈对称分布,且N位于6月22日之后。
据此推知,N的日期可能为8月7日左右。
2.该地5月5日有直射现象,说明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南。
3.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
二、知识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对其规律的把握主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1)太阳直射点位置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地区白昼越长,极圈内有极昼现象。
另一半球情况相反。
(2)太阳直射点移动方向与昼夜长短变化的关系太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正午太阳高度增大,反之减小(简记为“来增去减”)。
3.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规律(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至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
(3)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
(3)南极圈以南和北极圈以北: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至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一、知识讲解1.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如图甲所示)。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如图乙所示)。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二分二至日太阳高度分布示意图①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c折线所示。
②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a折线所示。
③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如图中b折线所示。
(2)季节变化规律3.(1)季节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各地均昼夜等长,且距春分(秋分)日越近的日期,昼夜差值越小。
(2)纬度分布规律二、经典高考试题1.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订单。
据此完成下题。
2011年6月21日,该订单的首批产品从徐州发货。
这一日,徐州与甲国首都相比()A.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B.徐州的白昼较短C.两地正午物影方向相同D.两地日出方位角相同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徐州纬度约为34°N,甲国首都纬度约为10°N。
6月2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附近,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于徐州与北回归线的纬度差较小,故徐州的正午太阳高度较高,A项正确;此日,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B项错误;徐州与甲国首都分别位于太阳直射纬线的两侧,故正午物影方向相反,C项错误;由于徐州与甲国首都纬度不同,故两地日出方位角不同,D项错误。
答案 A2.2015年某日出现了日食现象。
在四幅日照图中,深色阴影为夜半球,浅色阴影为当时可观测到日食的地区范围。
读图,回答(1)~(2)题。
(1)发生日食的这天,在图中所示四地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2)在图中所示四地中,观测者正朝西南方向观测日食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
2020届高三地理考试动向: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其计算考向结合自然因素变化、生产生活活动,以区域图或示意图为背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计算及应用。
【例题1】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
下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
据此回答1~2题。
1.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A.全球昼夜平分B.北半球为夏季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2.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调整是(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 1.D 2.A解析第1题,当遮阳板收起且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到一年最大值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
第2题,济南较福建纬度高,在夏季为减少到达室内光照面积,需加长遮阳板;同样,在遮阳板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需降低安装高度。
【例题2】图1是“我国某校学生绘制的学校旗杆正午影长年内变化图”(杆长8米),图2是“甲日期拍摄的当地日出景观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学校的纬度大约是( )A.30°N B.23°26′N C.22°52′N D.21°34′N4.图示河段的流向是( )A.东南流向西北B.西北流向东南C.东北流向西南D.西南流向东北答案 3.D 4.B解析第3题,由图示知,冬至日旗杆影长为8米,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为45°,据此计算出该地纬度为21°34′N。
第4题,结合上题分析,甲日期时日出东南,由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河流右岸受侵蚀,左岸堆积形成沙滩,知河流流向是自西北流向东南。
跟踪训练一、选择题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运用简易方法测量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4第四讲地球的公转(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与五带课件湘教版
一天中最南或最北(极夜地区除外)位置的高度、物影最短时的太阳高
度等。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纬度变化规律
①同一时刻,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地球上,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直射点所在纬度上的正午太 阳高度最大(90°)。 (2)季节变化规律: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变化发生有规律的
变化。其数值具有“来增去减”的特点,即若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
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下图所示:
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规律
各纬度变化具体如下:
地区 北回归线及 其以北地区 南回归线及 其以南地区 最大值 一次最大值 (6月22日前后) 一次最大值 (12月22日前后) 一次最小值(6月22日前后) 最小值 一次最小值(12月22日前后)
以通过比例尺计算得出大约为200米,“天塔”高415米,说明该日天津 太阳高度较大,此时并非正午,正午日影应更短,即太阳高度应更大,天津 位于40°N附近,太阳高度较大的时间应是太阳直射点位置靠近北回归 线的时段,即靠近夏至日,C项正确;A、B、D项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 近及其以南,即天津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60°,影长应长于415/1.732≈24 0米,故均不正确。
D C
)
解析
本题以窗户遮阳板设计原理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正午太
阳高度变化规律的相关知识。位于北半球的福建夏季应将遮阳板放下, 避免因强光照射导致室内温度太高,冬季收起遮阳板,让尽可能多的光 线进入教室,以改善教室热量和采光条件。因此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 达一年最大值时,是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北半球冬至日,此时南极圈以
A.5:00~7:00 解析 B.8:00~10:00 C.12:00~14:00
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 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 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正午太阳 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太阳辐射最强。北半 球反之。
春分、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 减,南、北半球太阳辐射强度相当。
三、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公式:H=90°-∣α-β∣ α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为所求纬度(北纬
取正值,南纬取负值)
四、探究问题
H= 90°—纬度差(纬 间距)
tanH=杆长/杆影长。 纬度差指该地与直射
点间的纬度之差。同 半球时等于两地纬度 之差;异半球时等于 两地纬度值之和。
一、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当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高度角,是 某地1日之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太阳照射地 点所作的与地球表面相切的平面,即当地 地平面的夹角。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思考
1、太阳直射拿一条 纬线?
2、全球昼长有什么 分布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角 有什么分布规律?
四、探究问题
计算楼距。为了使楼 房底层获得充足的太 阳光照,一般来说。 纬度较低的地区楼距 较小,纬度较高的地 区楼距较大。公式:
L=Hcotθ
L楼间距;H前一楼高; θ一年中最小的正午 太阳高度角。
课后作业
认真思考课件问题,查阅资料拓展对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认识。
做配套习题
THE END
4、极昼极夜分别出 现在哪些地区?来自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思考
1、太阳直射拿一 条纬线?
高考地理回扣基础微专题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
√ A.23°26′N B.20°N
C.23°26′S D.20°S 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知,夏至过后某日M地正 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 南附近。然后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列方程后即可求得其纬度为20°N。
解析 答案
4.M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46°34′
比北京时间晚8分钟,经度比120°E偏西2°,所以该地的经度为118°E。
秋分日时集热板倾角为40°,可计算出秋分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50°,
太阳此时直射赤道,所以当地纬度为40°N,B项正确。
解析 答案
2.该小组拟设计一自动调控装置,通过电脑调控使集热板每天正午正对 太阳,以获得更多的太阳辐射能,则该集热板一年中调整角度为
专题三 回扣基础必须突破的24个微专题
微专题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
基础自查
1.正午太阳高度是指某地地方时为12时 的太阳高度。 2.决定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是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回归运动 。 3.正午太阳高度从 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上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达 一年中最小值。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南回归 线及其以南地区 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值。南北回归 线之间, 太阳直射 时达一年中最大值。 4.某地正午太阳高度H=90°-|α-β|,其中α为太阳直射点纬度,β为所 求地纬度(同纬取正值,不同纬取负值)。
A.90°
B.180°
C.23°26′
√D.46°52′
解析 要想最大限度的利用太阳能,要保持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垂直,集
热板一年中调整幅度等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40°N正午太阳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地理规律原理专题训练: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一、选择题某日正午,家住哈尔滨的王女士驾车途经市内某东西向道路和南北向道路的交叉口处,在等待直行绿灯时,王女士发现路口中间雕像的日影正好投向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如下图所示)。
据此回答1~2题。
1.此时王女士的车头应朝向( )A.东B.西C.南D.北2.若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再次经过该十字路口,可能会发现( )A.雕像的影子变短了B.雕像的影子向西转过了大约30°C.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D.所驾汽车的影子朝向其左前方解析第1题,哈尔滨位于北温带,雕像影子正午朝向北方,且位于右转道路的中央位置,所以王女士的车头应朝向正西。
第2题,若两小时后王女士按原路返回,经过十字路口时,车辆向东行驶,此时太阳位于西南部天空,影子朝向东北方向,故王女士所驾汽车的影子朝向其左前方。
再次经过该十字路口时,因太阳高度变小,雕像的影子变长。
太阳视运动向西部天空转动,则雕像的影子向东转动,2小时后为14时,太阳位于地平线以上。
答案 1.B 2.D某开发商分别在北京(约40°N)和福州(约26°N)开发了两个楼盘。
两地各有朝向和楼高相同的户型结构如下图(甲图)所示。
读图完成3~4题。
3.若福州楼盘每层2.8 m共20层,南北楼距为28 m。
乙图①栋10层住户一年中正午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A.11个月B.9个月C.7个月D.3个月4.在上级部门对两地小区楼盘规划设计图(乙图)审批时,几乎相同的设计在北京却没有通过,被要求修改。
最终修改的方案可能是( )A.降低南侧楼房的高度B.缩小南北楼的楼间距C.扩大东西楼的楼间距D.降低北侧楼房的高度答案:3.D 4.A解析:第3题,根据题意可知,乙图①栋10层只要正午太阳高度低于45°,就不能直接获得太阳照射,根据H=90°-纬度差,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19°S 附近,所以太阳直射点在19°S和23°26′S之间的时间都不能被太阳照射,最接近的时间是3个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天津文综,10)小明拍摄日出照片时所在的城市最可能是
(2019·天津文综,11)据图文信息,可以推测出甲城市的
昼夜长短与 正午太阳高 度
(2019·江苏地理,1)四个日期中,太阳直射点最靠近赤道的是
(2019·江苏地理,2)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是 (2018·全国文综Ⅰ,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汽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 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预测演练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
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2~3题。
3. 济南某中学生借鉴这一设计,若
两地窗户大小形状相同,则应做的
调整是( )
①安装高度不变,加长遮阳板
②安装高度不变,缩短遮阳板
③遮阳板长度不变,降低安装高度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热水器安装角度等于安装地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同减异加)。冬至日该地(40°N) 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26′+40°)=26°34′,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的倾角应与当地 的太阳高度互余,约为63°26′,④图最接近该角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预测演练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主干精讲
5. 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 ① 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 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有两个正 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② 回归线之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为90°, 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即一年中只有 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周围连接天塔道路的情况,可判断此时影子朝向西北,故太阳应位于东南,为上午,排除C
、D;如果是5:00~7:00,“天塔”影子较长,图中“天塔”影子较应用 · 预测演练
1. 下图为华北某低碳社区(40°N)住宅景观设计示意图。为保证冬季太阳能最佳利用效果, 图中热水器安装角度合理的是(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真题体验
(2018·天津文综)天津广播电视塔(简称“天
塔”)高度约415米。读图文材料,回答 下 题
。
N
1. 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 于( )
W
E
A. 5:00~7:00
S
B. 8:00~10:00
C. 12:00~14:00
D. 15:00~17:00 解 析 结合天塔位置示意图中天塔周围连接天塔道路的形状,再观察天塔景观照片中天塔
福建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可调节窗户遮阳板,实现教室良好的遮阳与采光。下 图示意遮阳板设计原理。据此回答2~3题。 2. 遮阳板收起,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 积达一年最大值时( ) A.全球昼夜平分 B.北半球为夏季 C.太阳直射20°S D.南极圈以南地区极昼
解析 当遮阳板收起且室内正午太阳光照面积达到一年最大值时,是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 最小值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此时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
一次 (夏至)
南北回归线之间 (除赤道)
赤道
两次
一次 (南半球在夏至,
(直射当地时)
北半球在冬至)
两次 (春秋分 )
两次 (冬至、夏至)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主干精讲
7.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直射点
纬度相差一度,正午太阳高度角(H)对应相差一度
H=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指所求点和太阳直射点。
正午太阳高度角 (正午太阳高度)
地面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主干精讲
3.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二分二至日
N
【春秋分】
S
【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 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整个南半球则都达一年最小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 高度达一年最大 整个北半球则都达一年最小
提示:若“两点”同在北(南)半球,“两点”纬度差为大数减去小数;若“两点”分别属于南北不 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纬度之和。(同减异加)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主干精讲
8.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1) 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地方时是12时。
(2) 确定房屋的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在北回归线以北 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 北。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反思归纳
1. 突破正午太阳高度的三大判断技巧 (1)大小看“远近”——近大远小 距离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距离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2)变化看“移动”——来增去减 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的方向移来时, 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太阳直 射点远离某地时,该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逐渐减小。 (3)分布看“位置”——90°的出现 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 两侧逐渐递减,直射点所在纬线的正午 太阳高度为90°。
(5) 确定楼距、楼高 为了更好地保证各楼层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应当保持 适当距离。楼高为h,该地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H, 则最小楼 间距L为:L=h·cotH
(6) 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 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应不断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 太阳光与太阳能集热板成直角。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互余,其 倾角(α)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为α+h=90° α=纬度差=90°-h=90°-(90°-纬度差)=所求点与直射点的纬度差(同减异加)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主干精讲
4. 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纬度)变化规律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南 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距离越近(纬度差越小),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近大远小)
特别提醒 (1)同线相等规律: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 相等。 (2)对称规律:以直射点所在纬线为对称轴南 北对称的两条纬线,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3)互余规律 ①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与直射点纬度 互余。 ②正午太阳高度与太阳能集热板的倾角互余。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主干精讲
5. 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的日变化
① 极点上:在极昼期间,极点上见到的太阳 高度在一天之内是没有变化的,其太阳高度 始终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② 非极点地区:太阳高度在一天内是有变化 的,一天之内有一个最大值(地方时12点 时),即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太阳直射点
阳
交
的回归运动
辐
角
射
产
四 季 与 五 带
生
正午太阳高
差
纬度
度的变化
异
变化
地球运动规律 · 核心考点
01 时间计算与日期变更 02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应用 03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知识系统
地球的 自转运动
地球的 公转运动
黄
公转轨道面与
赤
赤道面有夹角
交
角
太阳直射点 回归运动
4. 该学校的纬度大约是( ) A. 30°N B. 23°26′N C. 22°52′N D. 21°34′N
解析 图1甲对应的正午影长(8米)为全年最长,得知甲的日期为冬至日,此时太阳直 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并且甲的正午影长等于杆长,得知正午太阳高度为45°,据此计算: H=45°=90°-(所求点+23°26′S),所求点=90°-45°-23°26′S=21°34′N。
④遮阳板长度不变,升高安装高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济南较福建纬度高,相同的日期,太阳高度角小于福建省,到达教室的光照面积大 于福建省。在夏季为减少到达室内光照面积,需加长遮阳板;同样,在遮阳板长度不变的 情况下,需降低安装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预测演练
图1是“我国某校学生绘制的学校旗杆正午影长年内变化图”(杆长8米),图2是“甲日期 拍摄的当地日出景观图”。读图回答下题。
静得高分 ·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恩平市第一中学 · 邓东富
地球运动规律 · 考情考向
考点
读高考设问知考向
时间的计算 与日期变更
(2018·全国文综Ⅱ,6)2月7日,当恩克斯堡岛正午时,北京时间约为 (2018·天津文综,8)拍摄到该照片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2018·海南地理,12)1月1日,当海口正午时,地球上进入新年的区域面积与地球总面积的比例
③ 回归线至极点之间: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小 于90°,一年中只有一个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主干精讲
6.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来增去减)
地区
最大值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一次 (夏至)
最小值 一次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一次 (冬至)
正午太阳高 度的变化
日/年变化 空间变化 高度计算
应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主干精讲
1.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春分 3.21
夏至6.22 秋分9.23 次年春分
冬至12.22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主干精讲
2. 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太阳高度角 (太阳高度)
(3) 判断物影长短及方向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物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物影越长,且物影方向背向太阳。一 天中日影的变化规律: 日出最长→正午最短→日落最长,且日影方向与太阳方向相反。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应用 · 主干精讲
8.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4) 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纬度差多少度,正午太阳高度就差多少度。根据某地某日(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可 判断该地区纬度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