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翻译
小古文100篇带翻译(全)
小古文100篇精选+译文目 录第一组乡村即景 (1)1、放风筝 (1)2、乡 村 (1)3、芦 花 (1)4、荷 (1)5、菊 (1)第二组 天的魔术 (2)6、雨 (2)7、雪 (2)8、日月星 (2)9、日 时 (2)第三组 别样的争和辩 (3)10、猫捕鱼 (3)11、猫 斗 (3)12、龟兔竞走 (3)13、五官争功 (3)第四组 读书要得法 (4)14、读书 (4)15、读书有三到................................................................................................ 4 16、读书需有疑y í ................................................................................................ 4 17、铁杵ch ǔ磨m ó针 (4)第五组 智慧少年 (5)18、称象 (5)19、道边李苦 (5)20、 破瓮救友 (5)21、 孔融让梨 (5)22、 守株待兔 (5)23、 揠(y à)苗助长 (6)24、 狐假虎威 (6)25、 南辕北辙 (6)26、 盘古开天地 (6)27、 夸父逐日 (7)28、 共工触山 (7)29、 刑天舞干戚 (7)30、 舜耕历山 (7)31、 欧阳苦读 (8)32、 推敲 (8)35、宋濂嗜学 (9)第六组听孔夫子讲课 (10)36、学习 (10)37、道与德 (10)38、君子与小人 (10)39、意志和品德 (11)40、孝 (11)第七组小故事里的大智慧 (12)41、叶公好龙 (12)42、郑人买履 (12)43、买株还珠 (12)44、自相矛盾 (12)45、滥竽充数 (13)第八组我们是山川大地的孩子 (14)46、山川之美 (14)47、春日寻芳 (14)48、苏堤杂花 (14)49、浙江之潮 (14)50、湖心看雪 (15)51、大禹治水 (15)52、女娲补天 (15)53、精卫填海 (16)54、牛郎织女 (16)55、后羿射日 (16)56、型缓 (16)57、性刚 (17)58、北人不识菱 (17)59、活见鬼 (17)第九组英雄的本色 (18)61、李广射虎 (18)62、卧薪尝胆 (18)63、祁黄羊举荐 (18)64、公仪休拒收鱼 (19)65、曾参教子 (19)第十组聆听诸子的声音 (20)66、上善若水 (20)67、北冥有鱼 (20)70、得道者多助 (20)第十一组重温儿时的故事 (22)71、狐与葡萄 (22)72、鸦狐 (22)73、豺烹羊 (22)74、鹿照水 (23)75、杉苇刚柔 (23)第十二组爱上四季 (24)76、春 (24)77、夏 (24)78、秋 (24)79、冬 (24)80、雪 (25)第十三组学习这件事 (26)81、亦秋学亦 (26)82、继昌学射 (26)83、蜀鄙2憎 (26)84、师旷论学 (27)85、教学相长 (28)86、歧(qí)路亡羊 (29)87、破釜沉舟 (29)88、惊弓之鸟 (30)89、塞翁失马 (30)90、扁鹊拜见蔡恒公 (31)第十四组颜氏家训 (32)91、施则奢,俭则吝 (32)92、人在少年 (32)93、古之学者 (32)94、人生小幼 (33)95、名之与实 (33)96、游大明湖 (34)97、洪教头招惹林冲 (34)98、武侯弹琴退仲达 (35)99、刘姥姥进大观园 (35)100、猴王出世 (36)第一组乡村即景1、放风筝青草地,放风筝。
小古文100篇及翻译
-1、范仲淹有志于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靠,再适常山朱氏。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文】范仲淹二岁的时候死了父亲。
母亲很穷,没有依靠。
就改嫁到了常山的朱家。
(范仲淹)长大以后,知道了自己的生世,含着眼泪告别母亲,离开去应天府的南都学舍读书。
(他)白天、深夜都认真读书。
五年中,竟然没有曾经脱去衣服上床睡觉。
有时夜里感到昏昏欲睡,往往把水浇在脸上。
(范仲淹)常常是白天苦读,什么也不吃,直到日头偏西才吃一点东西。
就这样,他领悟了六经的主旨,后来又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他常常自己讲道:“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陈蕃愿扫除天下藩年十五,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岁。
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藩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藩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
【译文】陈藩十五岁的时候,曾经独自住在一处,庭院以及屋舍十分杂乱。
他父亲同城的朋友薛勤来拜访他,对他说:“小伙子你为什么不整理打扫房间来迎接客人?”陈藩说:“大丈夫处理事情,应当以扫除天下的坏事为己任。
不能在乎一间屋子的事情。
”薛勤认为他有让世道澄清的志向,与众不同。
3、班超投笔从戎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
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
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
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
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
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译文】班超为人有远大的志向,不计较一些小事情。
然而在家中孝顺勤谨,过日子常常辛苦操劳,不以劳动为耻辱。
他能言善辩,粗览了许多历史典籍。
公元62年(永平五年),哥哥班固被征召做校书郎,班超和母亲也随同班罟到了洛阳。
文言文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忧考⽹分享的⽂⾔⽂短篇翻译与注释【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短篇翻译与注释 ⾃相⽭盾 韩⾮〔先秦〕 楚⼈有鬻盾与⽭者,誉之⽈:“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誉其⽭⽈:“吾⽭之利,于物⽆不陷也。
”或⽈:“以⼦之⽭陷⼦之盾,何如?”其⼈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不陷之⽭,不可同世⽽⽴。
译⽂ 有⼀个楚国⼈,既卖盾⼜卖⽭。
他夸耀⾃⼰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
”⼜夸耀⾃⼰的⽭,说:“我的⽭锋利极了,任何坚固的东西都穿得透。
”有⼈问他:“如果⽤您的⽭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张⼝结⾆,⼀句话也回答不上来。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注释 ⽭:古代⽤来刺杀敌⼈的长柄兵器,⽭的基本形制有狭叶、阔叶、长叶、叶刃带系和凹⼝骹式等。
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剑⽤。
誉:赞誉,夸耀。
⽈:说,讲。
吾:我。
陷:穿透、刺穿的意思。
或:有⼈。
以:使⽤;⽤。
⼦:您,对⼈的尊称。
何如:怎么样。
应:回答。
利:锋利,锐利。
其:助词。
这⾥指那个卖⽭和盾的⼈。
弗能:不能。
弗,不。
之:的。
鬻(yù):卖。
者:...的⼈。
莫:没有什么。
夫:⽤在句⾸,引起议论。
2.⽂⾔⽂短篇翻译与注释 铁杵成针 祝穆〔宋代〕 磨针溪,在象⽿⼭下。
世传李太⽩读书⼭中,未成,弃去。
过是溪,逢⽼媪⽅磨铁杵。
问之,⽈:“欲作针。
”太⽩感其意,还卒业。
译⽂ 磨针溪是在象⽿⼭脚下。
世世代代相传李⽩在⼭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的学业,就放弃学习离开了。
他路过⼀条⼩溪,遇见⼀位⽼妇⼈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什么,⽼妇⼈说:“我想把它磨成针。
”李⽩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
那⽼妇⼈⾃称姓武。
现在那溪边还有⼀块武⽒岩。
注释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古文名句翻译[汇总]
古文名句翻译1.其岂学不如彼也?译文:莫非他们所下的学习功夫不如王羲之吗?2.卿言多务,熟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译文: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大有益处。
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译文:不因贫贱而忧愁,不为追求富贵到处奔走钻营。
4.天下苦秦久矣译文:天下的百姓被秦王朝统治,受苦受难已很长时间了。
5.今城以吾众诈自称工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译文:如今果真把我们的人冒充工子扶苏和项燕的军队,向天下发出倡导,应当有很多响应的人。
6.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7.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译文:恒侯身体疼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泰国去了。
8.台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绿色的台鲜长到台阶,绿色的青草映入窗帘。
9.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日常交往的人都是渊博的学者,没有那些目不识丁的无功名的人10.夫子何命焉为?译文:先生有什么见教?11.已言之王矣。
译文;我已经对大王说过这事了。
12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译文:空隙时,就漫步而行,漫漫而行1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深秀而繁阴。
译文: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14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译文:一座四脚翘起象鸟展翅欲飞的低亭子,高踞在泉水上边。
15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久也。
译文: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寓在酒上。
16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译文:湖面上金光闪烁,月影犹如一块壁,静静地沉浸在水底。
17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译文;震慑天下不能单靠武装设备的精良。
18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亲属朋友都背叛他。
19.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文: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使人生存的发展,而安逸享乐使人萎靡死亡。
20.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译文: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我就放弃生命选择正义。
文言文翻译经典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译:孔子说:“我难道有知识吗?其实我不知道。
有个粗俗的人来问我问题,我对他所问的,一无所知。
我仔细地思考问题的两端,然后尽力去回答。
”《论语》·颜渊篇第十二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译:颜渊问什么是仁。
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恢复周礼,这就是仁。
一旦能够克制自己,恢复周礼,那么天下的人都会归附于仁。
实行仁是由自己开始的,难道还需要别人来推动吗?”《论语》·雍也篇第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遵循的呢?”孔子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孟子》·离娄上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译:孟子说:“人与禽兽的区别几乎没有多少。
普通人丢弃了这些区别,而君子则保留着。
舜能够明白世间万物,洞察人伦。
他是因为仁义而行动,而不是为了行动而追求仁义。
”《庄子》·逍遥游逍遥游,其志在无待。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译:逍遥游,是那种不求依赖的心态。
至高无上的人没有自我,神明的人没有功业,圣人没有名声。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译:最高的善如同水。
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之争斗,处在众人所厌恶的地方,因此接近于道。
《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夫学者载籍极博,犹考信于六艺。
诗书易春秋,皆古文也。
六艺经传以万数,犹考信于孔子。
夫孔子布衣,传十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译:太史公说:“学者们阅读的书籍非常广泛,但还是要以六艺来考核其真实性。
诗书易春秋,都是古代的文献。
古文在线翻译中文
古文在线翻译中文现在,人人都在追赶着潮流,穿流行的衣服,梳流行的头发,也说着流行的话。
大家好像都忘了我们的古文有多好看!原文: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翻译: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原文:有钱,任性。
翻译: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原文:丑的人都睡了,帅的人还醒着。
翻译:玉树立风前,驴骡正酣眠。
原文:主要看气质。
翻译:请不要羡慕口译之花。
你肚子里有诗词书法。
原文:也是醉了。
翻译: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原文:人如果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翻译:干迹留鬼,黄昏变干;没有野心,人与人是不同的。
原文:别睡了起来嗨。
翻译: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原文:不要在意这些细节。
翻译:欲图大事,莫拘小节。
原文:你这么牛,家里人知道么。
翻译:腰中雄剑长三尺,君家严慈知不知。
原文:心好累。
翻译:形若槁骸,心如死灰。
原文: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翻译:方寸淆乱,灵台崩摧。
原文:你们城里人真会玩。
翻译:城中戏一场,山民笑断肠。
原文:我单方面宣布和xx结婚。
翻译:愿出一家之言,以结两姓之好。
原文:重要的事说三遍。
翻译: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原文: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翻译: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原文: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要靠才华。
翻译:中华儿女有志气,但不爱红装,爱聪明。
原文: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翻译:君莫欺我不识字,人间安得有此事。
原文:不死就不死。
你为什么不明白。
翻译:还好没有刀片可以驱动前进,何必自暴自弃呢?原文: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翻译: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原文:我有知识我自豪。
翻译:腹有诗书气自华。
原文:说的好有道理,我竟无言以对。
翻译:斯言甚善,余不得赞一词。
原文:秀恩爱,死的快。
翻译:爱而不藏,自取其亡。
原文:吓死宝宝了。
翻译:堪惊小儿啼,能开长者颐。
原文:沉默不全是金,有时候是孙子。
翻译:圣人不言如桃李,小民不言若木鸡。
原文:备胎。
翻译:彰泰的柳树已经折给别人了;神秘首都的花没有改变它以前的程度。
原文:屌丝终有逆袭日翻译: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原文:长发及腰,娶我可好?翻译:长鬟已成妆,与君结鸳鸯?原文: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呢?翻译: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文言文各种词义解释翻译
一、文言文中的名词1. 马者,百兽之长也。
——《战国策》翻译:马是百兽中的首领。
2.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离骚》翻译:月亮明亮,星星稀疏,乌鸦向南飞去。
3. 鹿鸣于嗥,声震山谷。
——《诗经》翻译:鹿在山谷中嗥叫,声音震动了山谷。
二、文言文中的动词1. 骑虎难下,不如归真。
——《左传》翻译:骑在老虎背上难以下来,不如回到本真。
2. 狼烟四起,烽火连天。
——《三国演义》翻译:狼烟四处升起,烽火连成一片。
3.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史记》翻译:胜利者成为王者,失败者成为敌人。
三、文言文中的形容词1. 美轮美奂,富丽堂皇。
——《红楼梦》翻译:非常美丽华丽,富丽堂皇。
2. 风吹草动,草木皆兵。
——《三国演义》翻译:风一吹草一动,大家都以为是敌人来了。
3. 气吞山河,力拔山兮气盖世。
——《史记》翻译:气势如虹,能吞噬山河,力量能拔起高山,气魄盖世。
四、文言文中的副词1. 不亦乐乎?——《论语》翻译:不是也很快乐吗?2.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红楼梦》翻译:不要虚度光阴,白了自己的少年头,徒然感到悲伤。
3. 不可救药,已至绝境。
——《史记》翻译: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陷入了绝境。
五、文言文中的连词1. 是故,圣人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孟子》翻译:因此,圣人对待天下,没有偏向,没有排斥,只是按照道义行事。
2. 虽然如此,吾仍坚信。
——《论语》翻译:尽管如此,我仍然坚信。
通过以上对文言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和连词的解释和翻译,希望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领略古人的智慧。
在阅读古文时,要注重积累,多读多练,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文言文水平。
常用文言文及翻译
一、文言文简介
文言文,又称古文,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起源于先秦,盛行于汉魏六朝,至唐宋明清仍有所使用。
文言文以其独特的语法结构、丰富的词汇和深邃的文化内涵,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以下列举一些常用的文言文及其翻译。
二、常用文言文及翻译
1. 常用文言文: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学习并时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气,不是很君子吗?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翻译:四海之内有知己,即使相隔天涯海角,也感觉像是邻居一样。
(3)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翻译:那青青的衣领,寄托着我悠悠的思念。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翻译:问您能有多少忧愁,恰似一条江水向东流去。
2. 常用文言文:
(1)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翻译:处境困难时,就要修养自己的品德;事业成功时,就要帮助天下人。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翻译:春风吹得马蹄轻快,一天之内看尽了长安城中的美景。
(3)岁月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
翻译:岁月静好,与你说话;细水流年,与你一同度过。
(4)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翻译:人生如梦,又能快乐多少呢?
三、总结
以上列举的文言文及翻译,只是常用文言文中的一小部分。
学习文言文,不仅能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还能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多读、多背、多思考,才能更好地掌握文言文。
古文翻译(知识讲座)
1、唇亡齿寒译文:晋献公再次向虞周借路去攻打虢国,宫之奇进谏说:“虢国是虞国的屏障。
虢国灭亡了,虞国必定会跟着被灭掉。
晋国的野心不可助长,对外敌不可无视。
借路给晋国一次就算是过分了,怎么可能有第二次?俗话说,‘面颊和牙床骨是相互依存的,失去了嘴唇牙齿就会受冻。
’这话说的正是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啊。
〞2、惠子相梁译文: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你知道吗?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鸟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3、苛政猛于虎译文:孔子路过泰山边,有个妇人在坟墓旁哭得很悲伤。
孔子扶着车前的伏手板听着,派子路问她说:“你这样哭,真好似不止一次遭遇到不幸了。
〞她就说:“是啊!以前我公公死在老虎口中,我丈夫也死在老虎口中,现在我儿子又被虎咬死了。
〞孔子说:“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女答复说:“〔因为〕这里没有残暴的政令。
〞孔子说:“子路要记住,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可怕!4、良狗捕鼠译文:齐国有个善于识别狗的人。
他的邻居委托他找一只能捉老鼠的狗。
过了一年他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好狗呀!"那邻居养了狗好几年,狗却不去捉老鼠。
他告诉了那个会识别狗的人这个情况。
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是只好狗,它的志向在于獐、麋、猪、鹿这类野兽,不是老鼠。
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捆绑住它的后腿。
" (后来)这个邻居捆绑住了那条狗的后腿,这狗才捉得老鼠。
5、薛谭学讴译文: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技艺,就以为学尽了,于是便告辞回家。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送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
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
语文古文翻译
孔孟语录(二十则)1.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译】:仲弓向孔子问什么是仁。
孔子回答说:“出门办事,如同会见贵宾那样谦恭谨慎,治理百姓,如同进行重大祭祀活动那样严肃慎重。
自己不想得的东西,不想做的事情,绝不要强加于人。
(如果能这样做,那么)为国家办事就没有了怨恨,处理家里事也没有了怨恨。
”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2.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译】:孔子说:“富贵是所有的人都所希望的,但不通过正当的途径得到它,就不能够接受。
贫贱是人们都不喜欢的,但不通过正当途径,也不能随便摆脱。
君子违背了“仁义”道德,怎么可能成名呢?君子即使在吃一顿饭那样短的时间里也不能违背仁的原则,流离失所时要这样做,动荡变乱时也一定要这样做。
”3.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爱水,有仁德的人爱山。
聪明智慧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
聪明智慧的人常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4.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译】:孔子说:“志士仁人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5.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译】:子游问什么是孝,孔子说:“现在所谓孝顺,总说能够奉养父母就可以了。
最短的文言文及翻译(通用10篇)
最短的⽂⾔⽂及翻译(通⽤10篇)最短的⽂⾔⽂及翻译(通⽤10篇) 在平凡的学习⽣活中,说起⽂⾔⽂,⼤家肯定都不陌⽣吧?⽂⾔⽂是中国古代的书⾯语⾔,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相信还是有很多⼈看不懂⽂⾔⽂,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最短的⽂⾔⽂及翻译(通⽤10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最短的⽂⾔⽂及翻译篇1 1、原⽂: 范⽒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则钟⼤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
恐⼈闻之⽽夺⼰也,遽掩其⽿。
恶⼈闻之,可也;恶⼰⾃闻之,悖矣。
译⽂: 晋国的⼤夫范⽒灭亡的时候,有个⽼百姓得到⼀只钟,想要把它背⾛。
只是钟太⼤,没法背。
于是就⽤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轰轰地响起来,那个⽼百姓怕别⼈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的⽿朵堵起来,以为⾃⼰听不见,别⼈也就听不见了。
2、原⽂:、原⽂:齐宣王使⼈竽,必三百⼈。
南郭处⼠请为王吹竽,宣王说[同‘悦’]之,廪⾷以数百⼈。
宣王死,闵王⽴,好⼀⼀听之,处⼠逃。
译⽂:齐宣王让⼈吹竽,必须三百⼈。
南郭处⼠被请来为齐宣王吹竽,齐宣王很⾼兴,给这三百⼈奖赏。
后来宣王死了,齐闵王当上皇帝,他喜欢⼀个⼀个听,南郭处⼠逃跑了。
3、原⽂:、原⽂:蒹葭苍苍,⽩露为霜,所谓伊⼈,在⽔⼀⽅。
译⽂: 译⽂:⼀⽚芦苇⽩苍苍, 清晨⽩露结成霜, 我那⼼爱的⼈⼉哪! 就在河⽔的那⼀旁。
4、原⽂、原⽂: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见地有⽚⾦,管挥锄与⽡⽯⽆异,华捉⽽掷去之。
⼜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着,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
宁割席分坐,⽈:“⼦⾮吾友也。
” 译⽂: 译⽂:管宁和华歆⼀起在园⼦⾥锄菜。
地上有⼀块⾦⼦,管宁看见,照旧挥锄除草,看它跟⽡⽚、⽯头没有什么不同;华歆看见,把⾦⼦拾起来,丢下锄头离开了。
他们有曾同坐在⼀块席⼦上读书,正好有官员乘着⼤车、戴着官帽经过门前。
管宁(⽆动于衷),依旧读书;华歆却把书扔下,出去观看。
管宁把所做坐的席⼦割作两半,跟华歆分开坐。
经典古代文言文大全及翻译
【导语】学习⽂⾔⽂可以了解历史,学习古代⽂化,欣赏古代⽂学,研究古代⽂明。
下⾯是分享的经典古代⽂⾔⽂⼤全及翻译。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古代⽂⾔⽂⼤全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 孟⼦及其弟⼦〔先秦〕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鱼⽽取熊掌者也。
⽣,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者不可得兼,舍⽣⽽取义者也。
⽣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之所欲莫甚于⽣,则凡可以得⽣者何不⽤也?使⼈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有不⽤也,由是则可以辟患⽽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独贤者有是⼼也,⼈皆有之,贤者能勿丧⽿。
⼀箪⾷,⼀⾖羹,得之则⽣,弗得则死。
呼尔⽽与之,⾏道之⼈弗受;蹴尔⽽与之,乞⼈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死⽽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死⽽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
(与通欤;乡通向;辟通避) 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选取熊掌了。
⽣命是我所想要的,道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命⽽选取道义了。
⽣命是我所想要的,但我所想要的还有⽐⽣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的事。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因此有灾祸我也不躲避。
如果⼈们所想要的东西没有能⽐⽣命更重要的,那么凡是能够⽤来求得⽣存的⼿段,哪⼀样不可以采⽤呢?如果⼈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可以躲避祸患的办法为什么不可以做呢?采⽤某种⼿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却不肯采⽤;采⽤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也不肯采⽤。
由此可见,他们所想要的有⽐⽣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
经典古文翻译精选五篇
【导语】古代流传下来的古⽂蕴含着华夏⽂明的精华,凝聚了古圣先贤的智慧,所以,接触和学习古⽂就是接受中华博⼤精深⽂化的熏陶,可以提升⼈的视野、情怀、境界和修为!下⾯是分享的经典古⽂翻译精选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1.经典古⽂翻译精选 唐雎不辱使命 刘向撰〔两汉〕 秦王使⼈谓安陵君⽈:“寡⼈欲以五百⾥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安陵君⽈:“⼤王加惠,以⼤易⼩,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寡⼈以五百⾥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何也?且秦灭韩亡魏,⽽君以五⼗⾥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倍之地,请⼴于君,⽽君逆寡⼈者,轻寡⼈与?”唐雎对⽈:“否,⾮若是也。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守之,虽千⾥不敢易也,岂直五百⾥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公亦尝闻天⼦之怒乎?”唐雎对⽈:“⾂未尝闻也。
”秦王⽈:“天⼦之怒,伏⼫百万,流⾎千⾥。
”唐雎⽈:“⼤王尝闻布⾐之怒乎?”秦王⽈:“布⾐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此庸夫之怒也,⾮⼠之怒也。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聂政之刺韩傀也,⽩虹贯⽇;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者,皆布⾐之⼠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将四矣。
若⼠必怒,伏⼫⼆⼈,流⾎五步,天下缟素,今⽇是也。
”挺剑⽽起。
秦王⾊挠,长跪⽽谢之⽈:“先⽣坐!何⾄于此!寡⼈谕矣:夫韩、魏灭亡,⽽安陵以五⼗⾥之地存者,徒以有先⽣也。
” 译⽂ 秦王派⼈对安陵国国君安陵君说:“我打算要⽤五百⾥的⼟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定要答应我!”安陵君说:“⼤王给予恩惠,⽤⼤的地盘交换我们⼩的地盘,实在是善事;即使这样,但我从先王那⾥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卫它,不敢交换!”秦王知道后很不⾼兴。
因此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五百⾥的⼟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却不听从我,这是为什么?况且秦国灭掉韩国、魏国,⽽安陵却凭借⽅圆五⼗⾥的⼟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长者,所以不在意。
古文名篇翻译与注释
古文名篇翻译与注释《古文名篇翻译与注释》古文作为我国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古文名篇作为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和翻译这些名篇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古代文化、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具有重要价值。
本文将对几篇古文名篇进行翻译和注释,以期使读者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
一、《论语·学而》【翻译】:“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是孔子在《论语》中的开篇语。
他告诫人们要持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
学习是一种快乐,有朋友从远方前来,也是一种快乐。
当别人对自己一无所知时,不要生气,而是要保持温和的态度。
这样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君子。
【注释】:本段文字选自《论语·学而》一篇,是孔子弟子之间的问答。
其中的“学而时习之”意为学习后要不断地去实践和总结。
孔子认为学习和实践是紧密相连的。
他还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有朋友从远方来是一种值得高兴的事情。
孔子的观点强调了学习、实践和人际关系在人生中的重要性,具有深远而普遍的价值。
二、《儒家文化课》【翻译】:“诸葛亮的《出使西蜀》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
文章描述了出使西蜀的旅程,朴实而动人。
其中的一段写道:‘重阳之日,爬山登高,祭祀祖先,祈求吉祥。
’这里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们对重阳节的重视,也展示了他们对祖先的敬爱之情。
”【注释】:本段文字选自《儒家文化课》一篇文章,介绍了诸葛亮的《出使西蜀》。
《出使西蜀》描绘了一个历史事件的故事,以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
这一段描述了在重阳节这一天,人们爬山登高,祭祀祖先,向祖先祈求福祉。
这不仅展示了古人对节日的重视,也反映了他们对祖先的敬爱之情。
三、《古文诵读与鉴赏》【翻译】:“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首经典之作。
其中的一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和人类历史的壮丽气象。
这句诗总结了中国的地理景观和历史演变,通过形象的描写,传递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思考。
初中文言文古文及_翻译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余以癸酉之秋,始至庐山。
初极幽径,人迹罕至。
猿啸哀鸣,属引凄异。
余因想,古之赏音者,有宁移白首之心哉?遂缘级以上,至绝顶。
面壁俯瞰,万象森列。
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两岸猿声,不绝于耳。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傥能悟此,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翻译】山川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共同谈论的话题。
高峰直插云霄,清澈的溪流见底。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青葱的林木和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显得生机勃勃。
清晨的薄雾即将消散,猿猴和鸟儿纷纷鸣叫;夕阳即将落下,鱼儿在水中竞相跳跃。
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到这里的奇丽景色了。
我在癸酉年秋天初次来到庐山。
起初的山路非常幽深,人迹罕至。
猿猴的悲鸣声声,令人感到凄凉怪异。
我想,古代那些懂得欣赏音乐的人,难道他们有愿意白头时仍然保持初心吗?于是沿着石阶向上,直到山顶。
面对着峭壁俯瞰,万千景象错落有致。
无数的山岩争相展现自己的秀丽,无数的沟壑争相流淌。
两岸猿猴的叫声,在耳边不断回荡。
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清脆的响声。
美丽的鸟儿相互鸣叫,发出和谐动听的音韵。
蝉儿不停地鸣叫,猿猴不停地叫唤。
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人,看到这些壮丽的山峰,心中的欲望就会平息;那些忙于世间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忘记自己的烦恼。
如果能领悟到这些,手捧美酒,迎风而立,那将是无比的快乐啊。
古文译文
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同与有德的人圣人、同与擅长、顺应天道的人。
2.吾闻之,‘天道无亲,唯德是授。
’吾庸知天之不授晋且以劝楚乎,君与二三臣其戒之!夫德,福之基也,无德而福隆,犹无基而厚墉也,其坏也无日矣。
”我听说《周书》上有句话说:‘天意并不特别亲近哪一个人,只授福给有德的人。
’我怎么知道这是上天授福给晋国并且以此来勉励楚国呢?国君和各位将士应当警惕啊!德是福的基础,没有德业而享的福太多,就好像地基没有打好,却在上面筑起了高墙,不知道哪一天它就倒塌了。
”3.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
知其性,则知天矣。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孟子说:“尽自己的善心,就是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
觉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
保存自己的善心,养护自己的本性,以此来对待天命。
4.孟子曰:“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
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
”孟子说:“人不经学习就能做的,那是良能;不经思考就能知道的,那是良知。
年幼的孩子,没有不知道要爱他们父母的;长大后,没有不知道要敬重他们兄长的。
爱父母就是仁,敬兄长就是义,这没有别的原因,只因为(仁和义)是通行于天下的。
”5.立政鼓众,动化天下,莫尚于中和6.乐者,天下之大齐也,中和之纪也。
【译文】音乐是统一天下人的重要东西,是和顺人性情的纲要,是人情所不能没有的。
7.“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其涵义为:人心居高思危,道心微妙居中,惟精惟一是道心的心法,我们要真诚的保持惟精惟一之道,不改变、不变换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8.子曰:“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
其斯以为舜乎!”孔子说:“舜真是有大智慧的人啊!他喜欢向人问问题,又善于分析别人浅近话语里的含义。
隐藏人家的坏处,宣扬人家的好处。
正反两个方面的意见他都掌握,采纳适中的用于[治理]百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没有用礼节对待,(晋文公落难时候,曾经过郑国,不受礼待)并且从属于晋国的同时又从属于楚国。
(郑伯有晋盟在先,又不肯专一事晋,犹生结楚之心.),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郑国大夫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
”郑伯同意了。
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不能干什么了。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
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去见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
越过别的国家把远地作为(秦国的)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
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做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这样对你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他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往西扩大边界。
如果不侵损秦国,将从哪里取得它所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
派杞子、逢孙、杨孙守卫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子犯请求攻打秦军。
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撤离了郑国。
荆轲刺秦王秦国的将领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占领了所有赵国的土地,派兵向北侵占土地,一直到燕国南边的边界。
太子丹非常的恐惧,于是就去向荆轲询问办法,说:“秦兵早晚要渡过易水,如果这样那么我虽然想长久地侍俸您,恐怕是不行了?”荆轲说:“即使是你不说,我也要采取行动了。
如今空手而去,恐怕也没有什么信物,那么秦王也就无法接近了。
现在樊将军,秦王用千斤的金外加一万户人口的封邑来悬赏他的头。
如果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那么我才有办法来报答太子。
”太子说:“樊将军因为无路可走投奔我,我实在不愿意因为我太子的缘故,而伤害了尊长,希望您改变主意重新考虑一下!”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私下里悄悄地去见樊於期,对他说:“秦对你樊於期,可以说是十分地刻毒。
父母宗族,都被杀害。
如今听说用万户邑、千斤金来悬赏将军的头,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泪说:“我常常想起来,就痛入骨髓,只是不知道该怎么办?”荆轲说:“如今有一句话,一可以解除燕国的后患,二可以替你樊将军报仇雪恨呀!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到底怎么做?”荆轲说:“希望借你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非常高兴,乐意见我。
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用匕首刺他的胸,这样那么就可以一报将军之仇,二雪燕国被欺侮的耻辱。
将军你可愿意?”樊将军脱下一只衣袖,握住手腕走上前说:“这是让我日夜的切齿痛心的事,到现在才能够听说!”于是自杀。
太子听说以后,驱车赶到,伏在尸体上大哭,哭得非常伤心。
但已经是无可奈何的事了,于是收拾好樊於期的头,用盒子装好。
于是太子事先寻求天下最锋利的匕首,用百两黄金从赵人徐夫人那儿买到,派人将匕首用毒药浸泡。
于是打点行装送荆轲出发。
燕国有勇士叫秦武阳的,十二岁的时候就杀人,人们不敢和他正视。
于是命令秦武阳作为他的助手和他一道去。
荆轲在等一个人,想和他一道去,可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就一直在等他。
过了一些时候,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太晚,怀疑他可能反悔,于是又去请他动身,说:“时间跨度不早了,您难道不想去吗?就让我先打发秦武阳动身!”荆轲非常生气,怒斥太子道:“如果现在去了却不能够回来向太子复命,那是小人!如今拿着一把匕首到生死难测的秦国,我之所以留下来,是想等我的朋友一道。
如今太子嫌我动身太晚,那就让我现在和你们告别。
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他送别。
到了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了。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着音乐发出悲凉的声音,大家都流着泪哭泣。
荆轲又走上前唱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又发出激愤的声音,大家都大睁着眼睛,头发向上顶起了帽子。
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开,始终没有回头。
已经到秦国,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以厚礼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事先为他对秦王说:“燕王确实非常害怕大王您的威风,不敢派兵来抵抗大王您,,愿意拿全国的百姓来做您的臣子,排在诸侯的行列,像秦国的郡县那样向秦国进贡,只求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
他们非常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现在谨斩杀荆轲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装好,燕王很慎重的在朝廷将它送出,派人来把这些告诉大王。
一切听大王您吩咐。
”秦王听了之后,非常高兴。
于是穿上朝服,设九宾之礼,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着樊於期的头的盒子,秦武阳捧着装有地图的匣子,依次进来。
到了台阶下,秦武阳害怕得变了脸色,群臣对此感到奇怪,荆轲回头对他笑了笑,走上前对秦王致歉说:“北方边远地区的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有些害怕,望大王能够稍稍原谅他,让他能够在大王面前完成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吧,把秦武阳的地图给我拿来。
”荆轲拿来地图之后捧着,打开地图,地图全部展开后露出了匕首。
荆轲乘机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拿着匕首去刺秦王。
没有刺到,秦王非常吃惊,耸身站了起来,挣断衣袖。
拔剑,但剑太长,于是拿起剑鞘。
当时非常危急,剑插得太紧,没办法抽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环绕着柱子跑。
大臣们非常吃惊,事情突然发生,没有预料到,全都失去了常态。
而按照秦国的法律,在殿上侍奉的群臣,不能带一点点兵器;那些带了兵器的侍卫,都在殿下侍候,没有命令不得上殿。
正在慌急之中,而且也来不急召来侍卫,因此荆轲不断地追逐着秦王,而大家在惶急之中,也没有什么东西来对付荆轲,仅仅只是用手来和荆轲搏斗。
这时,秦王的御医夏无且用他手里的药袋扔向荆轲。
秦王正绕着柱子跑,惊惶之中,不知所措。
左右大臣都提醒说:“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大王快把剑背在背上!”于是秦王拔剑刺向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大腿。
荆轲伤残倒地了,就举起匕首投向秦王,没投中,击中了柱子。
秦王又砍杀荆轲,荆轲身中八处剑伤。
荆轲自知事情不能成功,靠在柱子上大笑,两腿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痛骂道:“事情之所以没有成功,是想活捉你订立盟约,然后要你同我们订下盟约来回报太子呀!”秦王的左右大臣上前,斩了荆轲。
秦王吓得很长时间头晕目眩。
鸿门宴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
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
”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
”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
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受好美女。
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
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
(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
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
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
”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
” 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
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
‟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
”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
”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刘邦说:“你和他相比,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
”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
”张良出去,邀请项伯。
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
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酒,(并)约定成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
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
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背叛呢!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
”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道歉。
”刘邦说:“好。
” 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
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
不如就趁机友好地对待他。
”项王答应了。
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道歉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
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
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
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 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
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你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
范增多次用眼睛示意项羽,多次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给项羽看,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
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
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
不然的话,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
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
”项羽说:“好。
”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
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身体像翅膀一样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
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
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
”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
”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