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
《预防野生菌中毒》班会课件
。
肝脏损伤
部分有毒野生菌对肝脏 有较大损害,可能导致 肝功能异常或急性肝衰
竭。
肾脏损伤
部分有毒野生菌对肾脏 有较大损害,可能导致 肾功能异常或急性肾衰
竭。
生命威胁
01
02
03
04
呼吸衰竭
野生菌中毒可能导致呼吸衰竭 ,威胁生命安全。
心脏疾病
《预防野生菌中毒》班会课 件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野生菌中毒的危害 • 野生菌中毒的原因 • 如何预防野生菌中毒 • 野生菌中毒的急救措施 •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宣传教育 • 案例分析
01
野生菌中毒的危害
健康危害
消化系统危害
野生菌中毒可能导致恶 心、呕吐、腹痛、腹泻
等消化系统症状。
神经系统危害
部分有毒野生菌可能引起心脏 疾病,导致心律失常或心力衰
竭。
多脏器功能衰竭
野生菌中毒可能导致多脏器功 能衰竭,增加死亡风险。
休克和猝死
在某些情况下,野生菌中毒可 能导致休克或猝死。
社会影响
医疗负担增加
野生菌中毒事件增多,给医疗 机构带来额外负担。
社会恐慌
野生菌中毒事件可能引发社会 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经济损失
中毒患者需要接受治疗,这可 能导致个人和社会的经济损失 。
阻碍旅游发展
频发的野生菌中毒事件可能影 响旅游业的健康发展,阻碍经
济发展。
02
野生菌中毒的原因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教案教学目标:1. 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 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3. 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4. 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教学重难点:1. 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3. 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何为野生菌。
野生菌味道鲜美,含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粗纤维、多种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
每年的6-9月雨季是野生菌生长最旺盛,种类最多,易发生误食有毒野生菌引起中毒,是有毒野生菌中毒的高发季节。
三、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变色试验。
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
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四、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误食有毒菌类。
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种。
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
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易导致中毒。
五、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一)胃肠炎型。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教学目标:1。
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教学重难点:1。
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3。
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教学过程:一、师讲解怎样预防野生菌中毒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观外形。
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
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变色试验。
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
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牛奶试验。
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误食有毒菌类。
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种。
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
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易导致中毒。
3。
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
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一)胃肠炎型。
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
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二)神经精神型。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野生菌的基本知识,认识野生菌的种类和特点。
2. 让学生掌握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正确的食品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野生菌的基本知识:介绍野生菌的种类、生长环境、营养价值等。
2.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方法: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正确采摘和食用野生菌、出现中毒症状如何处理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引导学生关注野生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野生菌的基本知识:介绍野生菌的种类、生长环境、营养价值等,帮助学生了解野生菌。
3. 讲解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方法: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正确采摘和食用野生菌、出现中毒症状如何处理等,引导学生掌握相关技巧。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野生菌知识,以及如何预防野生菌中毒的经验。
5. 总结:强调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不要采摘和食用不认识的野生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野生菌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方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图片或实物展示:用于展示野生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教学PPT:用于讲解野生菌的基本知识和预防中毒的方法。
3. 分组讨论:用于让学生互动交流,分享经验和观点。
六、教学活动:1. 案例分析:提供一个或多个真实的野生菌中毒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模拟不同场景下的野生菌中毒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演示如何正确处理和预防中毒事件。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讲解野生菌的基本知识和预防中毒的方法。
2.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提问和回答,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八、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野生菌的基本知识,掌握预防野生菌中毒的方法。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教学目标: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教学重难点: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教学过程:一、师讲解怎样预防野生菌中毒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观外形。
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
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变色试验。
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
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牛奶试验。
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误食有毒菌类。
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种。
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
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易导致中毒。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
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一)胃肠炎型。
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
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
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主题班会教案9篇
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主题班会教案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主题班会教案9篇在平日的学习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主题班会吧?主题班会的召开原则是:教育性、针对性、创造性、贴近性、多样性和灵活性。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个好的主题班会的策划内容,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主题班会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珍爱生命拒绝毒蘑菇主题班会教案1活动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的形式了解有关毒品的知识,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
2、加强毒品防御教育,增强青少年的禁毒意识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懂得在危害急时运用法律意识保护自己。
3、弘扬禁毒精神,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活动重点:采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等形式深刻认识毒品对个体、社会和国家造成的危害,增强禁毒意识。
活动难点:增强学生的禁毒意识和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
活动准备:1.全校学生已观看过以禁毒为主题的图片展览。
2.学生已观看学习过法制教育演出“昨天、今天、明天”以及关于《远离毒品》的禁毒教育的VCD,并收集了有关禁毒的资料,对毒品有了一定的认识。
3.禁毒课件、多媒体教学、实物、图片资料、卡片。
4.师生协作设计禁毒主题班会的环境。
(禁毒主题班会的标题横幅等)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主题1、教师引导性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呢?“国际禁毒日”有什么特殊的意义?学生自由回答,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介绍有关知识:“国际禁毒日”的由来:联合国于1987年6月12至26日在维也纳召开了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
会议提出了“关爱生命、远离吸毒”的口号,与会138个国家的3000多名代表一致同意将每年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
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确定20xx年“6·26”国际禁毒日宣传主题为“毒品不是儿戏”。
20xx年我国禁毒日的主题为:“参与禁毒斗争,构建和谐社会”。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教学目标: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教学重难点: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教学过程:一、师讲解怎样预防野生菌中毒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观外形。
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
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变色试验。
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
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牛奶试验。
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误食有毒菌类。
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种。
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
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易导致中毒。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
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一)胃肠炎型。
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
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
主题班会防止野蘑菇中毒
主题班会防止野蘑菇中毒尊敬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今天为大家准备了一个关于防止野生蘑菇中毒的主题班会。
随着人们对野生蘑菇的认识逐渐增加,蘑菇成为了我们日常饮食中的一道美味佳肴。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野生蘑菇中存在着一些有毒的品种,误食后可能引发严重的中毒问题,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我们有必要了解野蘑菇中毒的危害以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通过这次主题班会,我们将共同学习有关知识,增强自我防范能力。
首先,我们来了解野蘑菇中毒的危害。
野蘑菇中毒通常表现为胃肠道症状、中毒性休克、肝脏损伤、神经系统损害等。
最常见的中毒症状包括呕吐、腹泻、腹痛、头晕、视力模糊、心悸等。
比较严重的中毒症状可能导致肝脏炎症、脑损伤甚至死亡。
所以我们对于野生蘑菇的摄入一定要格外小心,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尤其是在未经专业人士确认的情况下,不要随意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
那么,什么样的蘑菇是有毒的呢?有毒蘑菇通常具有以下特点:首先,有毒蘑菇的毒性很强,摄入量即使很少也可能致命。
其中,有关致命性最高的是鹅膏菇、红毒环菇、白色鹅膏菇等,这些毒性非常强烈的蘑菇应该是我们最需要警惕的对象。
其次,有毒蘑菇有一些特别明显的特征,比如有刺激性气味、味道苦涩等。
所以,在判断蘑菇的品种时,我们要先闻闻是不是有刺激性气味,然后再用嘴尝尝是不是苦涩。
一旦发现蘑菇具有这些特征,千万不要冒险食用。
第三,不同种类的有毒蘑菇有着各自独特的外观特征。
比如,红鹅膏菇具有鲜艳的红色,带有白色斑点;鹅膏菇具有粉红色、黄色或鲜红色的菌盖等。
因此,我们在野外看到不认识的蘑菇时,要充分了解各个有毒蘑菇的外观特征,以免误食。
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野蘑菇中毒的预防措施。
首先,我们要时刻保持对野生蘑菇的警惕心理,切勿冒险采摘和食用不确定品种的蘑菇。
与此同时,我们要加强对野生蘑菇知识的学习,了解有关专业人士提供的信息,学会判断和鉴别野生蘑菇的品种。
其次,我们要养成良好的采摘和饮食习惯。
在野外采摘蘑菇时,要注意戴手套,将蘑菇放入容器中,避免直接接触蘑菇。
野生蘑菇防治主题班会
野生蘑菇防治主题班会一、引入大家好,我是主持人XX。
今天我们要开展的主题班会是有关野生蘑菇防治的议题。
蘑菇是一种广泛分布于地球各个角落的真菌,其中既有可以食用的品种,也有具有毒性的品种。
那么,如何正确识别和防治野生蘑菇呢?我们将邀请专家为大家带来有关野生蘑菇防治的知识。
二、专家讲座1. 专家介绍请专家介绍自己,并简要谈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对野生蘑菇的认识。
2. 野生蘑菇概述请专家为我们简要介绍野生蘑菇的种类和分布。
通过展示图片和实物,让大家对野生蘑菇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野生蘑菇的食用与中毒请专家讲解野生蘑菇的食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强调了解蘑菇的特征、不随意采摘和食用野生蘑菇的重要性。
结合具体案例,向大家普及野生蘑菇中毒的常见症状和处理方法。
4. 野生蘑菇的防治措施请专家向大家介绍野生蘑菇防治的一些基本措施,比如不乱扔垃圾,不随意破坏自然环境,避免野生蘑菇滥采滥食等。
通过案例分享,增强大家的防治意识。
三、互动环节1. 参与互动请同学们就野生蘑菇防治相关的问题进行提问,以加深对野生蘑菇防治的理解。
2. 讨论与分享请同学们分享自己对野生蘑菇防治的一些经验和观点。
3. 角色扮演请同学们分成小组,进行角色扮演。
一方面,通过模拟不同的情境,来加深对野生蘑菇防治的理解;另一方面,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总结与展望通过今天的班会,我们了解了野生蘑菇的基本知识,学习了野生蘑菇的识别和防治方法。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蘑菇防治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因野生蘑菇而导致的中毒事件发生。
未来,我们要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在保护野生蘑菇的同时,也要在正确的时间和方法下,合理地进行蘑菇的培植和食用。
五、结束语感谢专家的精彩讲座和同学们的积极参与。
希望今天的班会能够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和自然环境。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关于野生蘑菇防治的主题班会内容,希望大家能够受益匪浅。
【班会】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设计
预防野生菌野菜食物中毒的主题班会班级:地点:时间:主持人:教学目标: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教学重难点: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教学过程:一、师讲解怎样预防野生菌中毒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观外形。
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
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变色试验。
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
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牛奶试验。
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误食有毒菌类。
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种。
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
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易导致中毒。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
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一)胃肠炎型。
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
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1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班级:四(1)班教师:徐梦雪时间:2016年7月1日教学目标: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
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4。
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教学重难点: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3。
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教学过程:一、师讲解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观外形。
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
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牛奶试验。
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二、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误食有毒菌类。
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种。
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
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易导致中毒。
三、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
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一)胃肠炎型。
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二)神经精神型。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教学目标:1。
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
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3。
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4。
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教学重难点:1。
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3。
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教学过程:一、师讲解怎样预防野生菌中毒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观外形。
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
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变色试验.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
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牛奶试验。
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误食有毒菌类。
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
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易导致中毒.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
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一)胃肠炎型。
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
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1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班级:四(1)班教师:徐梦雪时间:2016年7月1日教学目标:1。
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4。
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教学重难点: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3。
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教学过程:一、师讲解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变色试验。
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
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二、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误食有毒菌类。
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种。
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
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易导致中毒。
三、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我国有100多种野生菌,常见的可致人死亡的至少有10种.中毒表现与毒蕈种类、进食量、加工方法及个体差异有关。
根据毒素成分,中毒类型可分为4种:(一)胃肠炎型.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教案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班级:执教人:时间:教学目标:1. 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 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3。
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4. 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5不要乱捡野生菌吃教学重难点:1. 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3。
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教学过程:一、师讲解怎样预防野生菌中毒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观外形: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闻气味: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菌固有的香味,无异味. 变色试验。
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
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牛奶试验: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三、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误食有毒菌类。
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种.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
人如果吃了,悲剧自然就不可避免地发生.(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些菌子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易导致中毒.四、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一)胃肠炎型。
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
潜伏期10分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
病程短,治愈后一般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潜伏期6-12小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野生菌中毒的主题班会
2014.6.5 五(2)班
教学目标: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及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教学重难点1.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2不要乱捡野生菌吃。
3.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教学过程:
一、师讲解怎样预防野生菌中毒。
二、如何辨别有毒野生菌。
一般来说,毒菌的颜色比较鲜艳,有疣,毒菌的帽子上会有疙瘩,还有的有红斑、沟托、沟裂,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一般的毒菌摘断以后会有浆汁流出来,味道刺鼻。
毒菌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识别:
观外形。
一般毒菌的颜色较可食用菌鲜艳,菌伞上多呈红紫、黄色或杂色斑点,柄上有环和托。
闻气味。
毒菌往往有辛辣、恶臭及苦味,可食菌则有香味,无异味。
变色试验。
用葱白在菌盖上擦一下,如果葱白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则无毒。
毒菌煮熟后遇上银器往往变黑色,遇蒜丁变蓝色或褐色。
牛奶试验。
将少量新鲜牛奶洒在菌表面,如果牛奶在其表面上发生结块现象,则可能有毒。
2.食用野生菌中毒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误食有毒菌类。
有关部门曾作过统计,常见的野生菌有上百种,但能食用的菌子只有10余种。
比如有一种极像青头菌的有毒菌,就常混杂在能食用的青头菌中,让采菌人毫无察觉地将其采回来。
(二)加工环节出现失误。
加工可食用野生菌的过程中,如果菌子未熟透或者这
些菌子粘到其它器皿上,一旦吃到这些菌子,就可能发生中毒。
(三)一些野生菌虽属无毒菌类,但是,如果其所生长的地方发生了污染,或者地层下含有磷之类有毒的矿物,误食这种地方采来的菌子,也很容易导致中毒。
3.有毒野生菌中毒有那些表现。
(一)胃肠炎型。
可能由类树脂物质、胍啶或毒蕈酸等毒素引起。
潜伏期10分
钟到五六个小时,表现为恶心、剧烈呕吐、腹痛、腹泻等。
病程短,治愈后一般
良好。
(二)神经精神型。
引起中毒的毒素有毒蝇碱、蟾蜍素和幻觉原等。
潜伏期6-12
小时。
中毒症状除有胃肠炎外,主要有神经兴奋、精神错乱和抑制,也可有多汗、
流涎、脉缓、瞳孔缩小等。
病程短,无后遗症。
(三)溶血型。
由鹿蕈素、马鞍蕈毒等毒素引起。
潜伏期6-12小时。
除急性胃
肠炎症状外,可有贫血、黄疸、血尿、肝脾肿大等溶血症状。
严重者可致死。
(四)肝肾损害型。
主要由毒伞七肽、毒伞十肽等引起。
毒素耐热、耐干燥,一般烹调加工不能破坏。
毒素损害肝细胞核和肝细胞内质网,对肾也有损害。
潜伏期6小时到数天,病程较长。
临床经过可分为6期:潜伏期、胃肠炎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精神症状期、恢复期。
4.野生菌中毒后如何采取紧急自救。
食用野生菌中毒后,很快就会有恶心等反应。
中毒的人在医生救治之前,
应采取一些措施缓解毒情。
为了争取时间救治和缓解毒情,中毒的人或者其周围
的人应尽快采取以下措施:
(一)一是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
(二)二是在等待医院救护时,让中毒者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
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其喉部,使其将胃里的东西吐出来,以减少毒素吸收。
(三)三是让患者饮用少量糖盐水,补充丢失的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
休克。
三、小结:为了我们的健康,不要乱到山上捡野生菌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