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doc
2025年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2025年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中,以下哪项是“五行相生”的正确顺序?
A. 木→火→土→金→水
B. 火→木→土→水→金
C. 水→木→火→土→金
D. 土→金→水→木→火
在中医诊断学中,望诊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以下哪项?
A. 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
B. 观察患者的舌苔脉象
C. 闻听患者的声音气味
D. 询问患者的自觉症状
中药学中,以下哪味药物不属于“四气”中的“温”类?
A. 附子
B. 肉桂
C. 干姜
D. 黄连
中医内科学中,治疗心悸的常用方剂不包括以下哪项?
A. 归脾汤
B. 天王补心丹
C.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D. 龙胆泻肝汤
针灸学中,以下哪个穴位不属于“四总穴歌”中的内容?
A. 肚腹三里留
B. 腰背委中求
C. 头项寻列缺
D. 面口合谷收
中医外科学中,以下哪种疾病不属于“疮疡”的范畴?
A. 痈
B. 疽
C. 疔
D. 癣
中医妇科学中,治疗月经先期的常用方剂不包括以下哪项?
A. 清经散
B. 两地汤
C. 固阴煎
D. 温经汤
中医儿科学中,以下哪种疾病不属于“小儿四大证”之一?
A. 麻疹
B. 惊风
C. 疳证
D. 泄泻。
中医内科学中级考试大纲
中医内科学中级考试大纲中医内科学是中医学的三大基本学科之一,涵盖了中医经典文献中关于内脏疾病的理论、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的知识。
中医内科学中级考试大纲是规范中级中医内科医师考试内容的文件,下面是其主要内容说明。
一、考试内容1. 熟知天人相应、五运六气、阴阳五行等中医基本理论,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临床运用。
2. 熟悉中医内科学疾病的常见分类、常见病因病机及病理变化,包括脏腑疾病、经络疾病、肝病、胃肠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血液病等。
3. 掌握中医内科学临床症状的观察方法、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包括中医诊断法、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等。
4. 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药物、方剂、针灸理论及治疗方法,包括常用中药、方剂的组成、作用、主治等。
5. 熟悉中医内科常用的检查方法、观察方法、体位调整、饮食疗法等辅助治疗方法。
二、考试形式中医内科学中级考试采用笔试形式,根据考生的基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实际运用能力来设置试题,试卷结构分为单选、多选、判断、填空和简答题等,具体以考试要求为准。
三、考试要求1. 考生应具有基本的中医理论知识,了解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临床实践。
2. 考生应具有基本的中医内科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的知识,能熟练运用中医理论分析诊断、辨证施治。
3. 考生应具有相应的中医内科学实际操作能力,能在实际操作中熟练掌握中医治疗方法。
4. 考生应具有中医内科学的基本药物、方剂、针灸理论及治疗方法的知识,能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进行临床治疗。
5. 考生应具有了解中医内科常见病的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知识,能正确诊断、使用药物和治疗这些疾病。
总之,中医内科学中级考试大纲是规范中级中医内科医师考试内容的重要文件,通过学习、掌握和运用其中的知识和技能,可以提高中医内科学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2024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2024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包括以下内容:
1. 中医基础理论:介绍中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2. 中医诊断学:学习如何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收集病人的病情信息,进行病证诊断。
3. 中药学:掌握常用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以及中药的配伍禁忌和煎煮方法。
4. 方剂学:熟悉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和主治病症,理解方剂的配伍原则和加减法。
5. 中医内科学:学习中医学内科学的基本理论、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方法和常见疾病的诊治。
6. 针灸学:了解针灸的基本理论、常用穴位和针灸技术,以及针灸在临床中的应用。
7. 临床实践:通过模拟病例或实际病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病案分析和治疗方案制定。
考试大纲是考试命题的依据,考生应认真学习和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并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的临床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以应对未来的临床工作。
2022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2022年中医助理医师《中医内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肺系病证细目一:感冒要点:1.感冒的概念2.感冒的病因病机3.感冒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感冒的辨证论治5.感冒的转归预后6.感冒的预防调护细目二:咳嗽要点:1.咳嗽的概念2.咳嗽的病因病机3.咳嗽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咳嗽的辨证论治5.咳嗽的转归预后6.咳嗽的预防调护细目三:哮病要点:1.哮病的概念2.哮病的病因病机3.哮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哮病的辨证论治5.哮病的转归预后6.哮病的预防调护细目四:喘证要点:1.喘证的概念2.喘证的病因病机3.喘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喘证的辨证论治5.喘证的转归预后6.喘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五:肺痈要点:1.肺痈的概念2.肺痈的病因病机3.肺痈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肺痈的辨证论治5.肺痈的转归预后细目六:肺痨要点:1.肺痨的概念2.肺痨的病因病机3.肺痨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肺痨的辨证论治5.肺痨的预防调护其次单元心系病证细目一:心悸要点:1.心悸的概念2.心悸的病因病机3.心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心悸的辨证论治细目二:胸痹要点:1.胸痹的概念2.胸痹的病因病机3.胸痹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胸痹的辨证论治5.胸痹的转归预后6.胸痹的预防调护细目三:不寐要点:1.不寐的概念2.不寐的病因病机3.不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不寐的辨证论治5.不寐的预防调护第三单元闹系病证细目一:头痛要点:1.头痛的概念2.头痛的病因病机3.头痛的诊断及病证鉴别4.依据头痛的不同部位推断其经络归属5.头痛的辩证论治6.依据头痛的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引经药”7.头痛的转归预后细目二:眩晕要点:1.眩晕的概念2.眩晕的病因病机3.眩晕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眩晕的辨证论治5.眩晕的转归预后6.眩晕的预防调护细目三:中风要点:1.中风的概念2.中风的病因病机3.中风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中风的辨证论治5.巾风的转归预后6.中风的预防调护细目四:痫病要点:1.痫病的概念2.痫病的病因病机3.痫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痫病的辨证论治细目六:痴呆要点:1.痴呆的概念2.痴呆的病因病机3.痴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痴呆的辨证论治第四单元脾胃病证细目一:胃痛要点:1.胃痛的概念2.胃痛的病因病机3.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胃痛的辨证论治5.胃痛的转归预后6.胃痛的预防调护细目二:痞满要点:1.痞满的概念2.痞满的病因病机3.痞满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痞满的辨证论治5.痞满的预防调护细目三:呕吐要点:1.呕吐的概念2.呕吐的病因病机3.呕吐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呕吐的辨证论治5.呕吐的预防调护细目四:噎膈要点:1.噎嗝的概念2.噎嗝的病因病机3.噎嗝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噎嗝的辨证论治细目五:呃逆要点:1.呃逆的概念2.呃逆的病因病机3.呃逆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呃逆的辨证论治细目六:腹痛要点:1.腹痛的概念2.腹痛的病因病机3.腹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腹痛的辨证论治5.腹痛的转归预后6.腹痛的预防调护细目七:泄泻要点:1.泄泻的概念2.泄泻的病因病机3.泄泻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泄泻的辨证论治5.泄泻的转归预后6.泄泻的预防调护细目八:痢疾要点:1.痢疾的概念2.痢疾的病因病机3.痢疾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痢疾的辨证论治5.痢疾的转归预后6.痢疾的预防调护细目九:便秘要点:1.便秘的概念2.便秘的病因病机3.便秘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便秘的辨证论治5.便秘的预防凋护第五单元肝胆病证细目一:胁痛要点:1.胁痛的概念2.胁痛的病因病机3.胁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胁痛的辨证论治5.胁痛的转归预后细目二:黄疸要点:1.黄疸的概念2.黄疸的病因病机3.黄疸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黄疸的辨证论治细目三:积聚要点:1.积聚的概念2.积聚的病因病机3.积聚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积聚的辨证论治第六单元肾系病证细目一:水肿要点:1.水肿的概念2.水肿的病因病机3.水肿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水肿的辨证论治5.水肿的转归预后6.水肿的预防调护细目二:淋证要点:1.淋证的概念2.淋证的病因病机3.淋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淋证的辨证论治5.淋证的转归预后6.淋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三:癃闭要点:1.癃闭的概念2.癃闭的病因病机3.癃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癃闭的辨证论治5.癃闭的常用外治法6.癃闭的转归预后第七单元气血津液病证细目一:郁证要点:1.郁证的概念2.郁证的病因病机3.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郁证的辨证论治5.郁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二:血证要点:1.血证的概念2.血证的病因病机3.血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血证的辨证论治5.血证的转归预后6.血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三:痰饮要点:1.痰饮的概念2.痰饮的分类3.痰饮的病因病机4.痰饮的辨证论治细目四:消渴要点:1.消渴的概念2.消渴的病因病机3.消渴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消渴的辨证论治5.消渴的转归预后6.消渴的预防调护细目五:内伤发热要点:1.内伤发热的概念2.内伤发热的病因病机3.内伤发热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内伤发热的辨证论治细目六:虚劳要点:1.虚劳的概念2.虚劳的病因病机3.虚劳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虚劳的辨证论治5.虚劳的转归预后细目八:癌病要点:1.癌病的概念2.癌病的病因病机3.癌病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第八单元肢体经络病证细目一:痹证要点:1.痹证的概念2.痹证的病因病机3.痹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痹证的辨证论治5.痹证的转归预后6.痹证的预防调护细目二:痿证要点:1.痿证的概念2.痿证的病因病机3.痿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细目三:颤证要点:1.颤证的概念2.颤证的病因病机3.颤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颤证的辨证论治细目四:腰痛要点:1.腰痛的概念2.腰痛的病因病机3.腰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4.腰痛的辨证论治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大纲一、考试内容概述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中医内科学的理论知识、临床应用和诊断治疗能力。
考试将对考生的中医内科学的基础知识、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药物运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二、考试题型及分值比例考试采用多种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临床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等,总分为100分。
具体分值比例如下:单项选择题:30%多项选择题:20%判断题:10%临床案例分析题:30%论述题:10%三、考试内容详述1. 中医内科学理论基础(15分)1.1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2 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1.3 中医内科学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2. 中医内科学临床应用(20分)2.1 常见中医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2.2 中医内科疾病的辨证论治方法2.3 中医内科常用药物的运用与禁忌3. 中医内科学诊断与治疗能力(35分)3.1 中医内科学病史采集和四诊合参技巧3.2 中医内科学常用辅助检查方法与结果分析3.3 中医内科学常用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应用4. 中医内科学知识综合运用(30分)4.1 能够针对临床案例进行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4.2 能够提供全面的中医内科治疗服务4.3 具备针对不同病情进行综合中医内科治疗方案的能力四、考试要求1. 考生需熟悉并掌握中医内科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应用。
2. 考生需了解中医内科学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3. 考生需具备中医内科学的病史采集、辨证论治及常用药物运用能力。
4. 考生需具备针对复杂病情进行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设计的能力。
五、考试参考书目1. 《中医内科学》(第三版):作者张志勇等2. 《中医内科学》:作者喻国良等3. 《中医内科学教程》:作者彭国兆等以上为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大纲的内容概述和要求,希望考生能够按照大纲要求,系统学习并全面掌握相关知识与技能,为日后从事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执业中医师考试大纲
执业中医师考试大纲
以下是执业中医师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
一、考试科目和形式:
1.考试科目:执业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针灸学、中药学。
2.考试形式:笔试和实践操作两个部分。
二、考试内容:
1.执业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中医学说等。
2.中医内科学:病因病机、病理变化、证候辨析、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3.中医外科学:病因病机、病理变化、证候辨析、治疗原则、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4.中医骨伤科学:骨伤科基础知识、伤寒杂病论、骨伤科常见病、外伤、骨折、脱位、软组织损伤等。
5.中医妇科学:妇科常见病、内分泌性疾病、性传播疾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6.中医儿科学:小儿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7.中医五官科学:五官科基础理论、五官常见病、中西医结合治疗等。
8.中医针灸学:针灸学基础知识、针刺技术、针刺治疗、针刺预防等。
9.中药学:中药基础知识、药材、中药方剂、中药制剂等。
三、考试要求:
1.对执业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中医针灸学、中药学的知识要熟练掌握。
2.要能够进行临床实践操作,并掌握相关的专业技能。
3.要求考生在考试中体现执业中医的专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705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705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以下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考试中医综合考试的大纲:
一、基本理论
1. 中医基本理论
2. 中医养生保健理论
3. 中医心理学
二、诊断学
1. 中医四诊合参
2. 中医望诊
3. 中医闻诊
4. 中医问诊
5. 中医切诊
三、方剂学
1. 中药药性与药物组成
2. 中草药鉴别与炮制
3. 中成药剂型与应用
四、针灸学
1. 针灸基础理论
2. 针灸治疗技法
3. 针灸穴位与配伍
4. 针灸治疗常见病症
五、中医内科学
1. 中医脏腑理论
2. 中医病因病机
3. 中医疾病辨证
六、中医外科学
1. 中医外科理论
2. 中医外科疾病辨证
七、中医妇产科学
1. 中医妇科基本理论
2. 中医妇科疾病辨证
八、中医儿科学
1. 中医儿科基本理论
2. 中医儿科疾病辨证
九、中医皮肤科学
1. 中医皮肤科基本理论
2. 中医皮肤科疾病辨证
十、中医眼科学
1. 中医眼科基本理论
2. 中医眼科疾病辨证
此为中国中医科学院考试中医综合考试的大纲,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年份的考试而有所调整。
如果您需要更详细的信息,建议您参考相关官方网站或联系相关机构进行查询。
611基础医学综合(中医)考试大纲
611基础医学综合(中医)考试大纲基础医学综合(中医)考试大纲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和针灸学六部分。
以下是具体的考试要求:一、中医基础理论要求考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能够运用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对临床常见病证进行辨证论治,有较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中医诊断学要求考生掌握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四诊、辨证、辨病、病案书写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考生还需要掌握中医诊断的基本法则,包括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等。
三、中药学要求考生掌握中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中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中药的配伍禁忌和用药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
四、方剂学要求考生掌握方剂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方剂的组成、用法、功效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方剂的配伍原则和加减变化等方面的知识。
五、中医内科学要求考生掌握中医内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考生还需要了解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等方面的知识。
六、针灸学要求考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经络腧穴、针刺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考生还需要了解针灸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611基础医学综合(中医)考试大纲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医药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
考生需要认真复习相关教材,多做练习题,提高自己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内科医生考试大纲
内科医生考试大纲一、考试简介内科医生考试是医学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试,旨在评估医生在内科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作为医学专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内科涉及的疾病范围广泛,考试内容涵盖了多种内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二、考试内容1.病史获取与系统体格检查内科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病史获取和系统体格检查的能力。
在考试中,候考医生可能会面临模拟病例,需要根据病例提供的信息来提取关键病史,并进行系统体格检查。
2.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内科医生需熟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考试中,可能会测试医生对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内科疾病的识别和治疗策略。
3.重症监护与救治内科医生对于危重病患的监护和救治非常重要。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重症监护室中常见的危重疾病,如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候考医生需了解其监护指标和治疗方法。
4.药物治疗与药物相互作用内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种药物的使用方法、药物相互作用以及不同药物对患者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考试中可能会出现药物治疗相关的题目,考生需要正确判断药物的合理使用。
5.医学伦理与法律知识医生在从事医学实践时,需要遵从医学伦理和法律规定。
考试中可能会涉及医生职业道德、隐私保护、患者知情同意等方面的问题,候考医生需具备一定相关知识和应对能力。
三、备考建议1.系统学习备考时,建议按照内科医生考试大纲进行系统学习,了解考试内容和重点。
可以参考教材、医学杂志和权威性的医学网站,同时也可以参加相关的培训班或学术讲座。
2.多试题训练解答各类试题是提高应考水平的有效方式。
可以购买相关的内科医生考试试题集或下载在线试题,进行模拟答题和自我评估。
3.注重实践内科医生考试侧重于实践能力的考核,备考时可以适当参加临床实习或观摩,向经验丰富的专家请教,提高临床操作和技能。
4.合理规划时间备考期间需要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学习和休息的平衡。
长时间的学习和应试压力可能会导致身心疲劳,影响备考效果。
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
A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中医类实践技能考试内容要求及操作方式一、考试内容要求一临床技能1.临床诊断能力1中医四诊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2西医常规体格检查的方法、内容及运用技巧;3常规辅助检查的运用指征及临床意义,包括血、尿、大便常规检查,常用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正常心电图、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心房纤颤、急性心肌缺血、典型心肌梗死等,X线检查正常胸片、肺炎、气胸、腹部平片等;4常见疾病的中医诊断包括病名、证型、西医诊断及中医类证鉴别能力;2.辨证论治能力1根据四诊检查结果运用中医基本理论进行辨证分析的能力;2治则、治法的准确性;3选方、用药包括选穴、手法等的准确性、合理性;4诊疗计划的合理性;3.病历书写能力1病历书写规范,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案规范2000年版有关要求;2条理清楚,语言通顺,重点突出,医学术语运用规范;3病案内容客观、准确地反映患者病情;4.常见病证的诊断、类证鉴别及辨证论治1.感冒2.咳嗽3.肺痈4.哮证5.喘证6.胸痹心痛7.心悸8.血证9.不寐10.郁证11.胃痛12.呕吐13.泄泻14.痢疾15.腹痛16.便秘17.水肿18.腰痛19.淋证20.消渴21.胁痛22.黄疸23.眩晕24.头痛25.中风26.痹证27.肠痈28.崩漏29.肺炎喘嗽30.小儿泄泻5.常见病种的诊断及处理原则1.上呼吸道感染2.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3.支气管哮喘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5.充血性心力衰竭6.糖尿病7.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8.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盂肾炎9.高血压病10.脑血栓形成、脑出血11.急性胃炎、慢性胃炎12.消化性溃疡13.细菌性痢疾14.急性胰腺炎15.胆囊炎16.乙型病毒性肝炎17.缺铁性贫血18.风湿热19.类风湿性关节炎20.急性阑尾炎2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22.小儿腹泻6.辅助检查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1心电图:a.正常心电图b.室性期前收缩c.窦性心动过速d.窦性心动过缓e.心房纤颤f.急性心肌缺血g.典型心肌梗死2X线片:a.正常胸部正位片b.肺炎c.气胸d.正常腹部平片3实验室检查结果:a.血、尿、大便常规b.血清钾、钠、氯、钙c.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脂蛋白d.血糖e.肝功能f.肾功能二基本操作1.体格检查;2.中医望诊、闻诊、切诊、针灸、推拿等技术操作;3.基本心肺复苏术;4.无菌操作戴无菌手套、穿脱隔离衣、穿脱手术衣;其中体格检查为必考内容,其余3项随机抽取1~2项三临床答辩1.根据提纲规定的病种要求,临床答辩题分为问答题和病史采集方面口试两个部分;问答题随机抽取1~2个问题,病史采集口试抽取1个问题,由考生作出回答;2.具有规定学历人员依据考试内容进行综合答辩;3.师承或确有专长人员结合其专长进行答辩;附:中医医师资格实践技能考试病历书写格式姓名:出生地:性别:常住地址:年龄:单位:民族:入院时间:婚况:病史采集时间:职业:病史陈述者:发病节气:可靠程度:主诉:现病史: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休格检查:体温T:脉搏P:呼吸R:血压BP:整体状况:皮肤、黏膜及淋巴结:头面部:颈项:胸部:腹部:二阴及排泄物:脊柱四肢:神经系统:经络与腧穴:专科检查:实验室检查:辨病辨证依据:西医诊断诊据:入院诊断:中医诊断:西医诊断:治法:选方用药和/或选穴、手法等:二、操作方式1、考试方式由考生在指定考试地点随机抽取规定范围内的一个病例,通过接诊到诊治的全过程、基本操作及临床答辩,综合考察考生的临床实践技能;2、考站设置第一站:望、闻、问、切诊及辨证论治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病历书写;第二站:基本操作第三站:临床答辩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笔试一、考试分级与分类与实施形式:医师资格考试分为两级四类,即医师和助理医师两级;每级分为临床、中医包括中医、民族医、中西医结合、口腔、公共卫生四类;考试方式分为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中医师资格考试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实施;二、考试内容与科目:执业医师考试测试基础科目、专业科目和公共科目三部分;考试全部采用客观性选择题,书面考试,主要题型为A、B型题,A型题中包含A1、A2、A3A4型题;医师资格考试总题量为640题; 医师资格考试的内容、考试形式以卫生部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审定颁布的医师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三、医师资格考试报考类别全称及代码执业医师报考类别全称代码执业助理医师报考类别全称代码临床执业医师110 口腔执业医师120 公共卫生执业医师130 具有规定学历的中医执业医师141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142 师承和确有专长的中医执业医师341四、中医类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综合笔试方案及内容:中医执业医师具有规定学历者: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西医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药理学、病理学、卫生法规14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卫生法规大纲第一单元卫生法细目一:卫生法概述要点: 1.卫生法概念; 2.卫生法渊源; 3.卫生法基本原则; 4.卫生法的作用;细目二:我国卫生法律体系要点: 1.宪法和基本法律; 2.卫生法律; 3.卫生行政法规; 4.地方卫生法规、规章; 第二单元卫生法中的法律责任细目一:卫生法中的民事责任要点:1.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2.民事责任的构成; 3.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 细目二:卫生法中的行政责任要点:1.行政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2.行政责任的构成; 3.行政责任的形式;细目三:卫生法中的刑事责任要点:1.刑事责任的概念及其特征; 2.刑事责任的构成; 3.实现刑事责任的方法;4.卫生法中须承担的刑事责任;第三单元执业医师法细目一:执业医师的概念和职责要点: 1.执业医师的概念; 2.执业医师的职责;细目二:执业医师资格取得与注册要点: 1.医师资格; 2.医师执业注册制度;细目三:执业医师的权利和义务要点: 1.医师享有的权利; 2.医师履行的义务;细目四:执业医师法规定的法律责任要点:1.民事责任; 2.行政责任; 3.刑事责任;第四单元药品管理法细目一:药品管理法的概念要点:1.制定药品管理法的目的与药品管理法规的概念; 2.药品的法律定义; 3.药品是特殊商品;细目二:假药、劣药要点: 1.假药; 2.劣药;细目三:特殊管理的药品要点: 1.特殊管理药品的分类与定义; 2.特殊管理药品的使用管理制度;细目四:药品管理法规定的法律责任要点: 1.行政责任; 2.民事责任; 3.刑事责任;第五单元传染病防治法细目一:传染病概念、分类及管理要点:1.传染病的概念; 2.法定传染病分类; 3.传染病防治管理实施;细目二:疫情报告要点: 1.法定责任报告人、义务报告人; 2.报告程序及要求;细目三:控制措施要点: 1.一般措施; 2.紧急措施; 3.特殊措施;细目四: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法律责任要点: 1.行政责任; 2.刑事责任;第六单元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细目一:医疗事故的概念及特征要点:1.医疗事故的定义; 2.医疗事故具有的特征;细目二:医疗事故的分类与等级要点:1.医疗责任事故; 2.医疗技术事故; 3.医疗事故分级;细目三:医疗事故的处理要点:1.处理方式; 2.法律责任;第七单元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细目一:制定医德规范的目的要点: 1.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准则;2.医德规范的内容;细目二:在医疗活动中严禁临床促销费、开单费等回扣行为要点:1.临床促销费、开单费的危害;2.整顿临床促销费、开单费等回扣行为目的;3.追究责任;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基础理论大纲第一单元中医学的基本特点细目一:整体观念要点: 1.整体观念的概念; 2.整体观念的内容;细目二:辨证论治要点: 1.辨证论治的概念; 2.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的概念;第二单元阴阳学说细目一: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 1.阴阳的对立制约; 2.阴阳的互根互用; 3.阴阳的消长平衡; 4.阴阳的相互转化;细目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第三单元五行学说细目一: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要点: 1.五行的特性; 2.五行的生克乘侮;细目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要点: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第四单元五脏细目一:五脏的生理功能要点: 1.心的生理功能;2.肺的生理功能;3.脾的生理功能;4.肝的生理功能; 5.肾的生理功能;细目二: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1.心与肺的关系;2.心与脾的关系;3.心与肝的关系;4.心与肾的关系;5.肝与脾的关系;6.肝与肾的关系;细目三:五脏与五志、五液、五体、五官九窍的联系要点:1.五脏与五志的联系; 2.五脏与五液的联系; 3.五脏与五体的联系;4.五脏与五官九窍的联系;5.五脏外华;第五单元六腑细目一:六腑的生理功能要点: 1.胆的生理功能; 2.胃的分部名称和生理功能; 3.小肠的生理功能;4.大肠的生理功能;5.膀胱的生理功能;6.三焦的概念和生理功能;细目二:六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要点: 1.脾与胃的关系; 2.肝与胆的关系; 3.肾与膀胱的关系;第六单元奇恒之腑细目一:脑要点: 1.脑的生理功能; 2.脑与五脏的关系;细目二:女子胞要点: 1.女子胞的生理功能; 2.影响女子胞功能的生理因素;第七单元气血津液细目一:气要点:1.气的基本概念;2.气的生成;3.气的生理功能;4.气的运动形式;5.气的分类;细目二:血要点:1.血的基本概念;2.血的生成;3.血的功能; 4.血的运行;细目三:津液要点:1.津液的基本概念; 2.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3.津液的功能;细目四: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要点: 1.气与血的主要关系; 2.血与津液的主要关系;第八单元经络细目一:十二经脉要点: 1.十二经脉的走向规律; 2.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 3.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4.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5.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细目二:奇经八脉要点: 1.奇经八脉的特点; 2.奇经八脉的生理作用; 3.督脉、任脉、冲脉和带脉的基本功能;细目三:经络的生理与应用要点: 1.经络的生理功能; 2.经络学说的应用;第九单元病因细目一:六淫要点:1.六淫的概念及六淫与六气的关系;2.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3.风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4.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5.暑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6.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7.燥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8.火热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细目二:疠气要点: 1.疠气的致病特点; 2.疫疠发生与流行的因素;细目三:七情内伤要点: 1.七情内伤的概念;2.七情与内脏气血的关系;3.七情内伤致病的特点;细目四:饮食所伤要点: 1.饥饱失常; 2.饮食不洁; 3.饮食偏嗜;细目五:劳逸损伤要点: 1.过度劳累; 2.过度安逸;细目六:痰饮要点: 1.痰饮的概念; 2.痰饮的形成; 3.痰饮的病证特点;细目七:瘀血要点: 1.瘀血的概念; 2.瘀血的形成; 3.瘀血的病证特点;第十单元发病细目一:邪正与发病要点: 1.正气与邪气的概念; 2.正气与邪气在发病中的作用;细目二:内外环境与发病要点: 1.内环境与发病的关系; 2.外环境与发病的关系;第十一单元病机细目一:邪正盛衰要点: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细目二:阴阳失调要点: 1.阴阳偏胜;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细目三:气血失常要点: 1.气的失常; 2.血的失常;3.气血关系失调;细目四:津液代谢失常要点:1.津液不足; 2.津液输布、排泄障碍; 3.津液与气血关系失调;细目五:内生“五邪”要点: 1.风气内动;2.寒从中生;3.湿浊内生; 4.津伤化燥; 5.火热内生;细目六:五脏阴阳气血失调要点: 1.心的阴阳气血失调; 2.肺的阴阳气血失调; 3.脾的阴阳气血失调;4.肝的阴阳气血失调;5.肾的阴阳气血失调;细目七:六腑功能失调要点: 1.胆的功能失调; 2.胃的功能失调; 3.小肠的功能失调;4.大肠的功能失调;5.膀胱的功能失调;6.三焦的功能失调;细目八:奇恒之腑功能失调要点: 1.脑的功能失调; 2.女子胞的功能失调;第十二单元治则细目一:治病求本要点: 1.“本”和“标”的概念; 2.治病求本的意义;3.正治与反治的应用; 4.治标与治本的应用;细目二:扶正祛邪要点: 1.扶正与祛邪的概念; 2.扶正祛邪的运用原则;细目三:调整阴阳要点: 1.损其偏盛; 2.补其偏衰;细目四:调理气血要点:调理气血的原则; 细目五: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要点: 1.因时制宜; 2.因地制宜; 3.因人制宜;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中药学大纲第一单元中药的性能细目一:四气和五味要点: 1.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四气五味的确定; 2.五味的作用;细目二:归经要点:结合有代表性的药物认识归经的确定细目三:升降浮沉要点:各类药物的升降浮沉趋向;细目四:有毒与无毒要点:结合具体有毒药物认识其使用注意事项;第二单元中药的应用细目一:中药的配伍要点:各种配伍关系的配伍意义;细目二:用药禁忌要点:十八反、十九畏的内容;细目三:用药剂量要点:有毒药、峻猛药及某些名贵药的用量;细目四:用法要点:某些药物的特殊用法;第三单元解表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解表药的配伍方法; 2.解表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辛温解表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白芷;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生姜、香薷、羌活、辛夷、藁本、苍耳子;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麻黄、香薷、荆芥、辛夷;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麻黄、桂枝、香薷、苍耳子;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麻黄与桂枝;荆芥与防风;细目三:辛凉解表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薄荷、蝉蜕、桑叶、菊花、葛根、柴胡;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牛蒡子、升麻、蔓荆子;3.下列药物的功效:淡豆豉;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薄荷、葛根;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薄荷、牛蒡子;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桑叶与菊花;第四单元清热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清热药的配伍方法; 2.清热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清热泻火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芦根、天花粉、淡竹叶;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石膏;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石膏;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石膏与知母;细目三:清热燥湿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黄芩、黄连、黄柏;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龙胆草、苦参;3.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苦参;4.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黄芩、黄连与黄柏;细目四:清热凉血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水牛角、紫草;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水牛角;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生地黄与玄参;牡丹皮和赤芍;细目五:清热解毒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牛黄、鱼腥草、射干、白头翁;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板蓝根、青黛、土茯苓、山豆根、白花蛇舌草;3.下列药物的功效:紫花地丁、穿心莲、马齿苋、马勃、秦皮、白鲜皮、鸦胆子、熊胆;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青黛、牛黄、鸦胆子、熊胆;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穿心莲、牛黄、射干、山豆根、鸦胆子;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金银花与连翘;细目六:清虚热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青蒿、地骨皮; 2.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薇、银柴胡、胡黄连;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青蒿;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青蒿;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牡丹皮与地骨皮;黄连与胡黄连;第五单元泻下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攻下药、润下药与峻下逐水药的性能特点; 2.泻下药的配伍方法; 3.泻下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攻下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大黄、芒硝; 2.下列药物的功效:芦荟、番泻叶;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大黄、芒硝、番泻叶、芦荟;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大黄与芒硝;细目三:润下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火麻仁、郁李仁;2.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火麻仁;细目四:峻下逐水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甘遂; 2.下列药物的功效: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甘遂、大戟、芫花、巴豆、牵牛子;第六单元祛风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祛风湿药的配伍方法; 2.祛风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独活、防己、秦艽、木瓜、桑寄生、白花蛇;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威灵仙、五加皮;3.下列药物的功效:豨莶草、络石藤;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白花蛇、豨莶草;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防己;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羌活与独活;第七单元芳香化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芳香化湿药的配伍方法; 2.芳香化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苍术、厚朴、藿香;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砂仁、白豆蔻;3.下列药物的功效:佩兰、草果;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砂仁、白豆蔻;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苍术与厚朴;砂仁与白豆蔻;第八单元利水渗湿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利水渗湿药的配伍方法; 2.利水渗湿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金钱草、茵陈蒿;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猪苓、滑石、木通;3.下列药物的功效:通草、海金沙、石韦、瞿麦、地肤子、萆薢;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薏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海金沙;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木通;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茯苓与猪苓;茯苓与薏苡仁;第九单元温里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温里药的配伍方法; 2.温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细辛、花椒、丁香、小茴香;3.下列药物的功效:高良姜;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花椒;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附子、肉桂、吴茱萸、细辛、丁香;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附子与肉桂;附子与干姜;第十单元理气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理气药的配伍方法; 2.理气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橘皮、枳实、木香、香附、薤白;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青皮、乌药、沉香、川楝子;3.下列药物的功效:佛手、荔枝核、柿蒂、青木香;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木香;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沉香、川楝子、青木香、薤白;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橘皮与青皮;木香、香附与乌药;第十一单元消食药细目一:概述要点:消食药的配伍方法;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山楂、莱菔子、鸡内金;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神曲、麦芽;3.下列药物的功效:谷芽;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鸡内金;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麦芽、莱菔子;第十二单元驱虫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驱虫药的配伍方法; 2.驱虫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槟榔; 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使君子、苦楝皮、贯众;3.下列药物的功效:雷丸、榧子;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使君子、苦楝皮、槟榔、雷丸;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第十三单元止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止血药的配伍方法; 2.止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小蓟、地榆、白及、三七、茜草、艾叶;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大蓟、槐花、白茅根、侧柏叶、蒲黄;3.下列药物的功效:仙鹤草、棕榈炭、血余炭、炮姜;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三七、蒲黄;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白及、三七、蒲黄;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大蓟与小蓟;三七、茜草与蒲黄;第十四单元活血祛瘀药细目一:概述要点:1.活血祛瘀药的配伍方法; 2.活血祛瘀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川芎、延胡索、郁金、丹参、益母草、桃仁、红花、牛膝;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乳香、姜黄、虎杖、鸡血藤、莪术、水蛭;3.下列药物的功效:没药、三棱、五灵脂、庶^虫虫、苏木、自然铜;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延胡索、牛膝、五灵脂;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乳香、没药、丹参、郁金、五灵脂、三棱、莪术;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川芎与丹参;郁金与姜黄;桃仁与红花;第十五单元化痰止咳平喘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化痰止咳平喘药的配伍方法; 2.化痰止咳平喘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化痰药要点: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半夏、桔梗、瓜蒌、贝母;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天南星、旋覆花、竹茹;3.下列药物的功效:白芥子、白附子、竹沥、天竺黄、白前、前胡、海蛤壳、海藻、昆布、黄药子;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半夏、天南星、白附子、白芥子、旋覆花、瓜蒌、贝母、海藻;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半夏与天南星;瓜蒌皮与瓜蒌仁;川贝母与浙贝母;细目三:止咳平喘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杏仁、百部、苏子、桑白皮、葶苈子;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紫菀、款冬花、枇杷叶、马兜铃、白果;3.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白果;4.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杏仁、马兜铃、白果;5.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杏仁与苏子;杏仁与桃仁;桑白皮与葶苈子;第十六单元安神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安神药的配伍方法; 2.安神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磁石、龙骨、酸枣仁;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朱砂、柏子仁、远志;3.下列药物的功效:琥珀、合欢皮;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朱砂、琥珀、龙骨;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朱砂、磁石、柏子仁、远志;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酸枣仁与柏子仁;第十七单元平肝息风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平肝息风药的配伍方法; 2.平肝息风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羚羊角、牡蛎、代赭石、钩藤、天麻;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石决明、决明子、地龙、白僵蚕、全蝎、蜈蚣;3.下列药物的功效:珍珠母、珍珠、刺蒺藜;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羚羊角、石决明、牡蛎、珍珠、珍珠母、钩藤、全蝎、蜈蚣;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代赭石、全蝎、蜈蚣;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龙骨与牡蛎;钩藤与天麻;全蝎与蜈蚣;第十八单元开窍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开窍药的配伍方法; 2.开窍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具体药物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麝香、石菖蒲;2.下列药物的功效、主治病证:冰片;3.下列药物的功效:苏合香;4.下列药物的用量用法:麝香、冰片、苏合香;5.下列药物的使用注意:麝香、冰片;6.下列药物性能功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麝香与冰片;第十九单元补虚药细目一:概述要点: 1.补虚药的配伍方法; 2.补虚药的使用注意事项;细目二:补气药要点: 1.下列药物的功效、应用: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
中医内科专业考试 大纲 副高级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中医内科学专业——副高级)一、专业知识(一)本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中医内科各专科疾病的理论知识,内容包括疾病的沿革、病因病机、类证鉴别、辨证论治、代表方药及相关文献的经典论述。
2、掌握现代医学内科专业的基础理论,并重点掌握各专科的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及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诊断及治疗学等理论知识。
3、掌握各专科诊疗技术的原理与临床意义等理论知识。
(二)相关专业知识1、熟练掌握与本专科密切相关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包括《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神农本草经》、《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药学》、《方剂学》、《经络学》、《腧穴学》等。
了解历代医家对本专科疾病的系统论述。
2、熟练掌握中医内伤病症的脏腑、气血津液和经络病变理论以及中医外感病症的六经、卫气营血和三焦病变理论。
3、掌握本专业系统疾病及相关疾病的外科治疗的临床相关知识。
4、熟悉与本专业相关学科的理论,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遗传工程学等。
二、专业实践能力1、熟练掌握各专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思路和方法。
了解本专业的少见病和涉及其他学科的疾病,并能对其进行正确的诊断、鉴别及治疗。
2、掌握本专业危重病人的救治,如心内科必须掌握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包填塞、心原性休克、急性冠脉功能不全综合征、阿斯综合征、各种类型的严重心律失常、急性或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疾病的诊疗抢救技术。
3、正确处理本专业的复杂疑难问题,如消化科必须掌握腹痛、消化道出血、腹部肿块、腹泻、黄疸、急腹症、腹水、消化道肿瘤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4、熟练掌握中医望诊、问诊、闻诊、切诊等四诊技术,各专科必须掌握本专业的诊疗技术,并熟悉所在专业新的诊疗技术。
如心内科必须熟练掌握心血管系统的常规诊治技术、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电图运动试验、电复律术、心包穿刺术、中心静脉置管术、心脏血流动力学测定;熟悉和了解心脏电生理检查与治疗技术、心血管系统的超声检查技术、心血管影像检查技术、射频消融、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诊治专业技术。
2024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
2024年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主要考察考生是否具备继续攻读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所需要的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基本技能。
考试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等部分。
具体考试科目和分值分配如下:1.中医基础理论:约30%(36分),包括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中医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等内容。
2.3.中医临床基础:约15%(18分),包括中医临床实践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和诊断治疗原则等内容。
4.5.中药学:约15%(18分),包括中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常用中药的性味、功效、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6.7.方剂学:约15%(18分),包括方剂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常用方剂的组成、功效、用法用量和使用注意事项等内容。
8.9.中医诊断学:约10%(12分),包括中医诊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望、闻、问、切四诊和病案书写等内容。
10.11.中医内科学:约25%(30分),包括中医内科疾病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和常用中药方剂等内容。
12.13.针灸学:约5%(6分),包括针灸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以及常用穴位和针灸治疗方法等内容。
14.15.临床医学人文精神:约5%(6分),包括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和卫生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内容。
16.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具体考试内容和分值分配可能会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建议考生及时关注官方通知和公告,以便更好地备考。
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大纲2024
2024年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考试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国家级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对中医临床医学的综合能力。
以下是307《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考试的大纲:
一. 临床医学基本知识
1.1 中医基础理论
1.2 中医诊断学
1.3 中医治疗学
12. 中医预防保健学
二. 中医临床医学
2.1 中医内科学
2.2 中医外科学
22. 中医妇科学
24. 中医儿科学
25. 中医骨伤科学
26. 中医针灸推拿学
27. 中医耳鼻喉科学
28. 中医眼科学
29. 中医口腔科学
三. 中医临床技能
3.1 中医诊断技能
33. 中医治疗技能
34. 中医急救技能
35. 中医护理技能
四. 中医临床研究方法学
4.1 中医临床研究设计与实施
4.2 中医临床研究数据分析
五. 中医临床医学伦理与法律
5.1 中医临床医学伦理
5.2 中医临床医学法律
以上是307 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 考试的大纲,考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2024 中医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中医综合考试旨在测试考生对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中医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 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诊断学、治则治法等。
2. 中医临床医学: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针灸推拿科等各科的基本理论和临床诊疗方法。
3. 中药学:包括中药的性能、功效、用法用量、配伍禁忌等。
4. 方剂学:包括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用法用量等。
5. 中医养生保健:包括养生原则、养生方法、饮食调养、运动保健等。
三、考试形式
1. 笔试: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等。
2. 实践操作:包括中医诊疗技术操作、中药制剂制备等。
四、考试时间与地点
考试时间:2024年6月(具体时间以考试通知为准)
考试地点:全国各地设有中医综合考试考点的学校或医疗机构。
五、考试要求
1. 考生应具备一定的中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
2. 考生应熟悉中医综合考试大纲的内容,掌握各科目的基本理论和技能。
3. 考生应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中医学理论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 考生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遵守医疗法律法规,关爱患者,尊重生命。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中医内科主治是中医学中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经络气血等生理病理变化,以及各种内科疾病的诊治。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是指对这一学科领域的考试内容和要求进行规定和总结,是中医内科医生必备的参考资料。
一、考试范围:1. 中医内科理论基础: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理论、脏腑经络学说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
2. 中医内科病因病机:了解内科疾病的发病原因和病理机制,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3. 中医内科诊断技能:包括望闻问切四诊、脉诊辨证等诊断方法的运用。
4. 中医内科治疗方法:掌握中医内科常用的治疗方法,如针灸、草药、推拿、气功等。
二、考试内容:1. 内科疾病:包括典型的中风、心梗、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 内科疑难杂症:包括难治性高血压、难治性心绞痛、肾病综合征等疑难病症的辨证治疗。
3. 内科急危重症:包括急性肾衰竭、严重中毒、休克等内科急危重症的紧急处理和救治。
三、考试要求:1. 要求考生掌握中医内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辨证论治方法等。
2. 要求考生具备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能够准确诊断、辨证治疗各种内科疾病。
3. 要求考生有应急处理和救护能力,能够迅速做出正确判断并给予紧急处理。
4. 考试内容全面,要求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内科疾病诊治难题。
四、考试形式:2. 实际操作考试:主要考查考生的临床实操能力,包括诊断能力、治疗能力和急救能力。
3. 书面考查:主要考查考生对于中医内科理论和实践的理解和应用。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涵盖了中医内科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是中医内科医生必须掌握的考试内容。
希望广大中医内科医生能够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第二篇示例: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是中医内科专业学习和考核的基础性文件,它旨在明确中医内科专业学生所需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要求,为专业教学提供指导和标准。
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大纲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考试性质与目的
中医内科学主治考试是对医学专业技术人员掌握内科专业基础理论、临床实践能力以及相关知识的全面考察。
本考试旨在评估考生是否具备诊断、治疗内科疾病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处理突发事件和急救情况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1. 专业知识:包括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相关药物的使用等。
要求考生熟练掌握常见内科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等。
2. 临床应用: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熟练掌握各种临床技能,如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特殊检查等。
3. 诊断治疗能力:要求考生能够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结果,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掌握各种内科疾病的急救和应急处理能力。
三、考试题型及分值比例
考试采用多种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临床案例分析题和论述题等,总分为100分。
具体分值比例根据不同题型和知识点在考试大纲中确定。
四、考试方式与时间
考试采用笔试或机考的方式进行,具体方式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五、考试标准与合格线
根据考试大纲的要求和考生的考试成绩,制定合理的合格线,确保考生的水平符合中医内科学主治的要求。
合格线的制定将综合考虑考生的考试成绩和整体考生的水平。
2024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
2024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大纲
以下是一个关于2024年中医内科主治考试的大纲草案,用于指导考生备考和了解考试内容:
1. 考试目的:
中医内科主治考试旨在评估考生在中医内科领域的专业知识、临床能力和综合素质,以确保其具备扎实的中医内科理论和实践技能。
2. 考试时间和形式:
考试一般设定为笔试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并根据需要安排口试环节。
具体的考试时间、地点和形式将由相关考试机构发布通知。
3. 考试内容:
(1)中医内科基础理论:包括中医内科学基本原理、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方面的知识。
(2)常见疾病与诊疗:涉及常见病、多发病和重大疾病的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
(3)典型病例分析:要求考生能够分析和处理中医内科典型病例,包括病史采集、辨证论治和方案制定。
(4)中药学:关于中药的药物学、方剂学、药理学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5)现代医学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与中医内科相关的现代医学基础知识,如病理学、生理学、影像学等。
4. 考试评分:
考试采用综合评分制度,根据考生在各个考试环节的表现进行评分。
具体评分标准将由考试机构发布并向考生公示。
5. 合格标准:
考试合格标准将根据考试机构的规定而有所不同。
一般情况下,考试合格的要求是考生在各考试环节中达到或超过规定的及格分数线。
以上内容仅为一个草案,具体的考试大纲可能会因考试机构的规定而有所调整和修改。
考生应及时关注相关考试机构发布的正式考试大纲,并按照大纲要求进行备考和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鉴别诊断
10.西医治疗
11.辨证论治
细日三:支气管哮喘
要点:
1.西医病因
2.发病机制
3.病理
4.中医病因病机
5.临床表现
6.并发症
7.实验室检查
8.其他检查
9.诊断
10.鉴别诊断
11.西医治疗
12.中医治疗
细日四:支气管扩张症
要点:
1.西医病因
2.病理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
细目六:原发性肝癌 要点:
1.西医病因
2.病理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
6.其他检查
7.早期诊断
8.鉴别诊断
9.西医治疗
10.辨证论治
细日七:肝硬化
要点:
1.西医病因
2.发病机制
3.病理
4.中医病因病机
5.临床表现
6.并发症
7.实验室检查
8.其他检查
9.诊断
10.鉴别诊断
11.西医治疗
10.辨证论治
11.诊断
12.鉴别诊断
13.西医治疗
14.辨证论治
细目七:肺结核
西医病因
流行病学
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分类
实验室检查
其他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西医治疗
辨证论治
预防
细目八:原发性支气 管肺癌
要点:
1.西医病因
2.病理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
6.其他检查
7.早期诊断
8.鉴别诊断
6.其他检查
7.诊断
8.鉴别诊断
9.西医治疗
10.辨证论治
细日五:呼吸衰竭
要点:
1.概念
2.西医病因
3.发病机制
4.分型
5.慢性呼吸衰竭的中医病 因病机
6.实验室检查
7.其他检查
8.诊断
细目六:帅炎
1.西医病原学
2.病理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并发症
6.实验室检查
7.其他检查
8.临床表现
9.西医治疗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5.其他检查
6.诊断
7.西医治疗
8.中医治疗
细目四:溃疡性结肠炎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其他检查
鉴别诊断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诊断
细目五:胃癌
病理
转移途径
中医病因病机
实验室检查
其他检查
鉴别诊断
要点:
西医病因
临床表现
早期诊断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5.其他检查
6.诊断
7.鉴别诊断
8.西医治疗
9.中医治疗
细日六:心脏骤停与心脏性 猝死
要点:
1.概念
西医病因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中西医治疗
细日七:高血压病
要点: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其他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西•医治疗中医 治疗预防
细目八:心绞痛 要点:
11.辨证论治
细日四:尿路感染
1.中医病因病机
2.病原体
3.易感因素
4.感染途径
5.临床表现
6.实验室检查
8.诊断
9.鉴别诊断
10.西医治疗
11.中医治疗
细目五:急性肾衰竭
1.西医病因
2.发病机制
3.病理
4.中医病因病机
5.临床表现
6.实验室检查
7.其他检查
8.诊断
9.鉴别诊断
10.西医治疗
11.中医治疗
要点:
1.西医病因
2.病理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
6.其他检查
7.诊断
8.鉴别诊断
9.西医治疗
10.中医治疗
细目十三:病毒性心肌炎
要点:
1.西医病因
2.病理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实验室检查
6.其他检查
7.诊断
8.鉴别诊断
9.西医治疗
10.中医治疗
11.预防
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细目--:慢性胃炎
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
其他检查
鉴别诊断
要点:西医病因临 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 断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细日二:消化性溃疡 要点:
1.西医病因
2.发病机制
3.病理
4.中医病因病机
5.临床表现
6.并发症
7.实验室检查
8.其他检查
9.诊断
鉴别诊断
西医治疗
中医治疗
细日三:上消化道大 出血
要点:
1.西医病因
9.西医治疗
10.辨证论治
第二单元循环系统疾病
细目一:急性心力衰竭 要点:
1.西医病因
2.发病机制
3.临床表现
4.诊断
5.西医治疗
细日二:慢性心力衰竭
1.西医病因
2.诱因
3.发病机制
4.中医病因病机
5.心功能分级
6.临床表现
7.实验室检查
8.其他检查
9.诊断
10.鉴别诊断
11.西医治疗
12.辨证论治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
第一单元呼吸系统
细日一:慢性支气管炎 要点:
1.西医病因
2.发病机制
3.病理
4.中医病因病机
5.临床表现
6.实验室检查
7.诊断
8.鉴别诊断
9.西医治疗
10.中医治疗
细日二:慢性肺源性心 脏病
要点:
1.西医病因
2.发病机制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并发症
6.实验室检查
7.其他检查
13.预防
细日三:心律失常的概述
要点:
1.常见心律失常的分类
2.心律失常的发病机制
细日四:快速心律失常
要点: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5.其他检查
6.诊断
7.鉴别诊断
8.西医治疗
9.中医治疗
细日五:缓慢性心律失 常要点: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细日六:慢性肾衰竭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中医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其他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西医治疗中医治疗
第五单元血液系统疾病
细日一:缺铁性贫血
2.病理
3.中医病因病机
4.临床表现
5.并发症
6.实验室检查
7.其他检查
8.诊断
9.鉴别诊断
10.中西医治疗
细目十-•:感染性心内膜炎
要点:
1.西医病因
2.发病机制
3.病理
4.中医病因病机
5.临床表现
6.并发症
7.实验室检查
8.其他检查
9.诊断
10.鉴别诊断
11.西医治疗
12.中医治疗
细日十二:原发性心肌病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5.其他检查
6.诊断
7.鉴别诊断
8.西医治疗
9.中医治疗
细日九:心肌梗死
要点:
1.西医病因病理
2.中医病因病机
3.临床表现
4.并发症
5.实验室检查
6.其他检查
7.诊断
8.鉴别诊断
9.西医治疗
10.中医治疗
细日十: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要点:
1.西医病因
细日二:慢性肾小球肾炎 要点:
1.西医病因
2.发病机制
3.病理
4.中医病因病机
5.临床表现
6.实验室检查
7.其他检杏
8.诊断
9.鉴别诊断
10.西医治疗
11.辨证论治
细日三:肾病综合征
要点:
1.西医病因
2.发病机制
3.病理
4.中医病因病机
5.临床表现
6.实验室检查
7.其他检查
8.诊断
9.鉴别诊断
10.西医治疗
12.中医治疗
细目八:急性胰腺炎
要点:
1.西医病因
2.发病机制
3.病理
4.中医病因病机
5.临床表现
6.实验室检企
7.其他检查
8.诊断
9.鉴别诊断
10.西医治疗
11.辨证论治
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
细目一:急性肾小球皆炎
要点:
西医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
中医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其他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西医治疗
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