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重点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重点课程建设总结报告

各位专家: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科技处的精心指导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建设,中国近现代史作为校级重点学科,已取得了较为扎实的阶段性成果。我代表学科组,按照《陇东学院重点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的要求,将本学科建设情况向专家组进行汇报。

一、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

为切实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带头引导作用,凝练学科方向,提升科研层次,搭建学科梯队,形成群体合力,而变个人奋斗为团队协作,变各自为战为集中优势兵力联合攻关,以多出成果、快出成果,从而尽快提高我系研究水准,本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拟定位如下:

1.初步建成具有较为鲜明学科特点、较强研究优势、较为完整科研梯队和强深研究潜力的学科方向。近三来,共建成两个研究方向及其相应的研究梯队,共引进硕士研究生5名,有4位在职教师考取了博士研究生,2位博士研究生已学成归来,具有较强科研能力的学科梯队基本形成,主要指标基本达到。

2.力争在申报、主持、参与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目前,主持或参与校级以上科研项目4项。其中闫庆生教授主持省社科规划项目1项;马啸博士参与200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明清中央政府与蒙藏民族地区政治互动策略研究”、已于2009年结项,同时主持2007年教育厅项目一项、校级项目2项;白学锋副教授参与省社科规划项目、省教育厅项目各1项,主持参与校级项目3项;刘治立参与教育部重点项目“中国古代历史理论研究”、即将鉴定结项,主持参与省教育厅项目2项、校级项目1项;温金童参与卫生部2009年重点项目、省社科规划项目各1项、主持学校项目1项;黄会奇主持完成省教育厅项目1项;段有成、刘月兰、赵法发各主持校级项目1项;侯普慧参与校级项目2项。学科组在这方面基本达到了建设指标。

3.努力在科学研究成果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共在核心期刊以上报刊发表论文15篇,其中有8篇发表在《中国边疆边疆史地》、《西藏研究》、《中国医药报》、《探索》、《兰台世界》、《青海民族研究》、《兰州学刊》、《医学与社会》、

《党史研究与教学》等核心期刊。

4.致力于校地、校校合作,力求在校地、校校合作方面取得新突破。近两年来,马啸教授、刘治立副教授参与庆阳市政协委托项目《庆阳通史》的编撰工作。刘治立主编《先周历史与农耕文化论丛》一书,成为2009年9月庆阳“中国农耕文化节”的主要支撑性学术著述。学科组分别于2007年8月和2009年8月与庆阳市历史学会、庆阳市范仲淹研究会联合举办了“庆阳市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研讨会”和“范仲淹学术研讨会”。同时还主持完成庆阳市博物馆主体展馆的浮雕设计工作和庆阳市香包民俗文化展览馆的布展工作,在区域性的学术活动中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校地合作取得积极的进展。

5.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夯实基础。中国近现代史学科经过三年多的建设,于今年四月通过学校的合格验收,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主要成员还主持和参与校级重点教研项目一项。中国近现代史成为本专业建成的第一门本科校级精品课程。本学科教师一人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材奖”、一人获学院首届“我最喜欢的老师”奖。

6.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为培养“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和提高人才竞争力探索新路。近三年来,学科组成员为全系学生开办学术讲座50余场次,拟定各类学术研究选题400余个,指导、审阅、修改学生各类学术作品600余件。目前,全系已经形成了由陇东历史与社会发展研究所作学术指导,以学术科技型学生社团——北地文史学社为中心,以北地文史学社机关刊物——《北地学刊》为阵地,以“挑战杯”大学科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为龙头;科研项目带动、学术讲座推进、学术竞赛提升、学术刊物巩固的创新型、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科研推进机制。全系学生共参与校级以上科研项目10余项,在《医学与社会》《党史文苑》《传承》《改革与开放》《法制与经济》《卫生职业教育》等国家级及省级刊物发表论文近30篇,有20件作品在省校级“挑战杯”竞赛中获奖,先后编辑出版了4期《北地学刊》,共刊发学生优秀特色论文100余篇,2009年10月,还编辑出版了我系第一部学生特色论文集《北地史地论衡》,考研录取率逐年增加,所培育人才的竞争力显著增强。

二、学科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

《中国近现代史》重点学科自2006年12月被批准为学校首批校级重点学科

后,根据学校有关文件精神和实施要求,以及申报重点学科时所提交的学科建设规划。学科组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遵循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规律,正确处理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以改革发展为动力,以优化学科结构为主线,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制定实施了2007-2009年度学科建设计划。着力在人才培养、学术梯队建设、科学研究、学术交流、教学改革、资料室建设等方面展开工作。三年来,在学科建设组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以下就从五个方面对此予以汇报:

1、学术研究呈现新气象

三年来,学科组切实发挥学科带头人和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带头引导作用,不断凝练学科方向,提升科研层次,搭建学科队伍,变个人奋斗为团队协作,变各自为战为集中优势兵力联合攻关,形成了群体合力,收到了显著的成效,为“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已初步建成具有较为鲜明学科特点、较强研究优势、较为完整科研梯队和强深研究潜力的学科方向。目前已经确立了两个比较成熟和完善的重点学科方向,并且形成了与之相对应的4个实力雄厚的学术研究梯队:

中国现代史学科方向以闫庆生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建成以闫庆生教授为“陕甘宁边区经济史、法制史、卫生史、社会史”学科研究方向第一梯队,温金童、黄会奇、侯普慧为第二梯队的学术研究团队;同时还建成以白学锋副教授为“陇东老区史、陇东特色文化、陇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研究方向第一梯队,刘月兰、赵法发为第二梯队的学术研究团队。

中国近代史方向以马啸教授为学科带头人,建成以马啸教授为“近代西北边疆史、民族史、开发史”学科研究方向第一梯队,窦向军、王小英为第二梯队的学术研究团队;同时还建成以刘治立博士为“陇东近现代文献整理与研究、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学科研究方向第一梯队,王成喜、段有成为第二梯队的学术研究团队。

近三年来,共主持(参与)校级以上科研项目29项(其中参与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8项,主持地厅级项目8项,校级科学研究及教学研究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