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炳南用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热性皮肤病探析
赵炳南:治皮肤病系列秘方药
赵炳南:治⽪肤病系列秘⽅药⼀、治湿系列⽅赵⽼重视湿邪为患,他说:“ 善治湿者,当能治⽪肤病之半。
”由此可见湿邪在⽪肤病发病中的重要性,也可以看出治湿之难。
1、加减龙胆泻肝汤(⼀号)⽅药组成:龙胆草青连翘⼲⽣地车前⼦淡黄芩⽣栀⼦粉丹⽪⽣⽢草苦⽊通泽泻功⽤:泄肝胆⽕,清利湿热。
主治:带状疱疹(缠腰⽕丹)、急性及亚急性(湿疡)、传染性样⽪炎、接触性⽪炎、等。
2、加减除湿胃苓汤⽅药组成:苍术炒枳壳陈⽪滑⽯炒⽩术猪苓厚朴炒黄柏泽泻⾚苓炙⽢草功⽤:健脾燥湿,和中利⽔。
主治:带状疱疹(湿盛型缠腰⽕丹)、慢性及亚急性(湿疡)、神经性⽪炎、⽪肤瘙痒症、银屑病(⽩疕)以及其他疱疹性和渗出性⽪肤病等。
3、健脾除湿汤:⽣薏苡仁⽣扁⾖⼭药芡实枳壳萆薢黄柏⽩术茯苓⼤⾖黄卷功⽤:健脾除湿利⽔。
主治:慢性渗出较多,慢性下肢溃疡,慢性⾜癣渗出液较多者,下肢浮肿,盘状。
4、疏风除湿汤:芥穗防风蝉⾐⽣薏仁芥穗车前⼦⽣枳壳防风车前草⽣⽩术蝉⾐⽣黄柏菊花功⽤:散风消肿,清热除湿。
主治:⾎管神经性⽔肿(唇风),颜⾯部过敏性⽪炎,颜⾯风肿,过敏性阴囊⽔肿初期(阴囊风肿)。
5、除湿解毒汤:⽩鲜⽪五钱⼤⾖黄卷四钱⽣薏仁四钱⼟茯苓四钱⼭栀⼦⼆钱丹⽪三钱⾦银花五钱连翘四钱地丁三钱⽊通⼆钱滑⽯块五钱⽣⽢草⼆钱功⽤:除湿利⽔,清热解毒。
主治:急性⼥阴溃疡,急性⾃家过敏性⽪炎,急性接触性⽪炎,下肢溃疡合并感染。
6、除湿⽌痒汤(⼆号)组成:⽩藓⽪30克、地肤⼦15克、炒苡⽶15克、⼲⽣地15克、茯苓⽪l5克、苦参9克、⽩术10克、陈⽪9克、焦槟榔9克。
功⽤:健脾除湿⽌痒。
适应:亚急性或慢性、⽪肤瘙痒症、⾊素性紫癜性苔藓样⽪炎等。
⽤法:⽔煎服,每⽇⼀剂,分⼆次服。
7、多⽪饮:地⾻⽪三钱五加⽪三钱桑⽩⽪五钱⼲姜⽪⼆钱⼤腹⽪三钱⽩鲜⽪五钱粉丹⽪三钱⾚苓⽪五钱冬⽠⽪五钱扁⾖⽪五钱川槿⽪三钱功⽤:健脾除湿,疏风和⾎。
主治:亚急性、慢性荨⿇疹。
8、全⾍⽅:全⾍皂刺猪⽛皂⾓刺蒺藜槐花威灵仙苦参⽩鲜⽪黄柏功⽤:息风⽌痒,除湿解毒。
赵炳南流派起手两方(三)
赵炳南流派起手两方(三)(接上文)如果我们仅从湿和热的关系,湿多热少,湿少热多这关系来说,比较起来,热多偏向于纯阳证,相对好治,湿多偏向于阴证,相对较难治,加减除湿胃苓汤正是治疗湿重于热的这样一个类型的经典方剂,这是赵老第二个喜欢用的方剂。
加减除湿胃苓汤是非常厉害的一个方,是治疗湿邪为患的经典方,加减龙胆泻肝汤以及升级版清热除湿汤,虽然里面有热有湿,两个都有,但是很明显是治疗偏热为主的情况,因为湿邪的阻滞导致了气分热相对继发波及血分,或者气血热盛导致津液运行失常,出现气分热、血分热以及湿邪并存这么一种三证并存的状态,这是清热除湿汤的典型表现,重点在热。
对于皮肤病来说最核心、最独特的问题是湿热的存在,清热除湿汤是热重于湿的代表方,除湿胃苓汤是湿重于热的代表方,用好除湿胃苓汤可以治疗从肿胀一直到肥厚斑块的皮损表现,从急性到慢性湿疹全过程的治疗都可以从这一个方子里变化出来。
有的内科老中医一辈子就用一个方子,有的是逍遥散,有的是四物汤,有的是小柴胡汤,有的是桂枝汤等等,因为这是核心病机,都是抓住阴阳核心病机了。
除湿胃苓汤就是抓住了“湿”这一皮肤病的核心病机。
除湿胃苓汤是由平胃散和五苓散这两个方子合在一起又进行了加减变化,组成有苍术、厚朴、陈皮、甘草,是平胃散的一部分,没用姜、枣;还有白术、茯苓、泽泻、赤苓皮。
较平胃散五苓散合方加上了黄柏、滑石、枳壳,减去了生姜、桂枝辛辣之味,大枣甜腻之品:治疗的是湿,所以这些都去掉。
实际临床上经常把桂枝加回来,因为湿邪的存在常常是气化不利造成的,加上桂枝就恢复了五苓散的完整组成,对恢复气化是很有必要的。
很明显除湿胃苓汤不是一个补药,和清热除湿汤一样是一个泻药,清热除湿汤除治热重于湿,除湿胃苓汤除治湿重于热。
前边提到湿邪有三种不同形态:“湿”字的小篆是左边一条小河,右上边是一横代表天,下边是“土”代表地,在天和地之间有两串悬浮的水珠,这是湿的经典状态,也就是呈现一种汽态。
管窥中医皮肤病专家赵炳南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
管窥中医皮肤病专家赵炳南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管窥中医皮肤病专家赵炳南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学术思想赵炳南认为,善治湿疹者,当可谓善治皮肤病之半。
湿疹,按其性质可分为急性期、亚急性期及慢性期。
前两期在临床上均有较明显的湿象。
其发病机理不外乎湿热内蕴,或湿重于热,或热重于湿。
在治疗上,他惯用除湿胃苓汤,并根据热与湿的轻重不同而加减化裁。
即使在湿疹的慢性期,出现粗糙、肥厚、干燥、角化等一系列燥象而无水泡、渗出、糜烂的情况下,仍用治湿之法。
他认为,正是由于湿邪有重浊、粘腻的特点,因此病程迁延日久,湿邪停滞,日久化燥,肌肤失养,是导致慢性肥厚性皮损的关键,故仍以治湿为本。
常采用健脾祛湿之法,用薏仁、云苓皮、扁豆、苍术、白术等药物。
当然,他也认为当利则利,因此,车前子、猪苓、防己、泽泻、萆薢等利湿之品亦常使用。
临床经验赵炳南在治疗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时,重视对心与肝胆的辨证,最喜爱的方剂是龙胆泻肝汤。
他认为心肝火盛是导致急性炎症皮肤病的重要原因,而龙胆泻肝汤正是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胆湿热的代表方剂。
龙胆泻肝汤,古医籍记载有数个,其组方药味却不完全一样。
他常说,李东垣所述之龙胆泻肝汤方,中无黄连、大黄而有柴胡,除了泻肝经湿热,治小便不利外,多有升散作用;《证治准绳》所载之龙胆泻肝汤方中无连翘、生地、车前子,而有人参、知母、麦冬、五味子,除了泻心肝两经之火外,又偏于滋阴血;《沈氏尊生书》中之龙胆泻肝汤无生地、车前子,而加入青皮、白芍、柴胡等疏肝敛阴之品,这些都与临症所见之湿疡不完全对症。
因此,赵炳南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认为,湿疡之为病,虽起于湿热,但急性发病时,常有热重于湿的特点。
他采用《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所载龙胆泻肝汤为基础,自拟龙胆泻肝汤加减,方中用龙胆草泻肝胆湿热,生栀子清心火,泻三焦之热,又用生地、丹皮、生甘草凉血解毒;木通、车前子、泽泻清利湿热,热重时加大黄釜底抽薪。
在临床实践中,仍感清心火药力不足,故常在龙胆泻肝汤的基础上加入自创的清心火“三心方(莲子心、连翘心、生栀子)”,以增强清心泻火之力。
国家级名老中医赵炳南老先生的一个方子,专治荨麻疹、白癜风、银屑病等顽固型皮肤病!
国家级名老中医赵炳南老先生的一个方子,专治荨麻疹、白癜
风、银屑病等顽固型皮肤病!
今天要说的这个方子可不得了,废话不多说,先来看方子:牡丹皮、白鲜皮、地骨皮、桑白皮、海桐皮、青风藤、海风藤、首乌藤、钩藤、络石藤。
本方名五皮五藤饮,是由五种藤类和五种皮类中药组成。
诸药相配,可共奏通经行络、清热解毒、祛湿活血之功效。
不仅可治上面所提到的皮肤病,本方对热痹或风寒湿痹化热之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肌痛、痛风等病,都能起到缓解疼痛、消除肿胀、通利关节之效果。
赵炳南:热毒、湿毒、血分、瘀血4个病证及临床经验方
赵炳南:热毒、湿毒、血分、瘀血4个病证及临床经验方赵炳南(1899~1984)是现代中医皮外科奠基人与开拓者,他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流派,对中医皮外科的理论和临床做出了巨大贡献。
1975年6月,在赵炳南的指导下,30多万字的《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此书是文革后期国内第一本老中医经验专辑,并于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本文介绍赵炳南辨证经验及常用方药。
辨证分型及汤剂经验方从《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的验案中可以归纳出最多出现的病证为热毒、湿毒、血分、瘀血病证等四大类,各类病证均创立系列经验汤剂,临床疗效显著。
热毒病证类:如疖、痈、阑尾周围脓肿、严重创伤手术后败血症等全身性感染。
对于热毒的不同证候,赵炳南制定了四个系列经验方:(1)解毒清热汤:由蒲公英、野菊花、大叶青、地丁、蚤休、花粉、赤芍组成,功能为清热解毒,主治疔、疖、痈、急性丹毒初期及一切体表感染初起。
(2)解毒清营汤:由银花、连翘、蒲公英、生地、白茅根、生玳瑁、丹皮、赤芍、黄连、绿豆衣、茜草根、栀子组成,功能为清营解毒、凉血护心,主治疔、疖、痈肿毒热炽盛、气营两燔及一切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毒血症早期。
(3)清热凉血汤:由生地炭、双花炭、莲子心、白茅根、花粉、地丁、栀子、蚤休、甘草、黄连、生石膏等组成,功能为清营、凉血、解毒,主治感染性疾病,毒热入于营血,相当于败血症阶段。
(4)解毒养阴汤:由西洋参(另煎对服)、南北沙参、耳环石斛、玄参、佛手参、黄芪、生地、丹参、金银花、蒲公英、天麦冬、玉竹组成;功能为益气养阴、清热解毒;主治感染性疾病、毒热耗伤气阴,毒热未尽,相当于败血症后期。
上述方药对于外科热毒感染性疾病的全过程,有系统的经验和诊治方药,效果均佳。
以上四方剂中的清热解毒汤为治毒热初期的首选方,方中蒲公英长于解毒消痈,菊花清热解毒,地丁长于清解疔毒,大青叶解毒清热凉血,蚤休解肝胆之郁热、息上扰之火毒,赤芍凉血散瘀,花粉清热生津护阴。
著名老中医赵炳南治疗皮肤病的经验分享
著名老中医赵炳南治疗皮肤病的经验分享大家理医 1周前凡人为学,终身只为这一事。
自少至老,自朝至暮,不论有事无事,只是做得这一件,所谓“必有事焉”者也。
——王阳明赵炳南治疗皮肤病的经验分享陈凯人卫中医赵炳南教授通晓中医经典著作,对于中医皮肤及疮疡外科有很深的造诣。
他能从古代医书中取其精华,融会贯通,颇多见解,更有创新。
他很重视疾病的整体观念,常说“皮肤疮疡虽形于外,而实发于内。
没有内乱,不得外患。
”认为阴阳之平衡,卫气营血之调和,脏腑经络之通畅,与病损变化息息相关。
在具体辨证时,强调必首辨阴阳。
若不辨阴阳,妄加投药,“犹以安胎之药,服其夫矣。
”他根据众多病案,证实某些皮肤疮疡的发病系阴阳不调、气血失和所致,故投以调和阴阳、中和气血的药物,每辄取效。
赵老治病有胆有识,有攻有守。
如治疗阴寒症,他主张开始如攻伐太过,正气大伤,正不抗邪,不但“欲速则不达”,反而事倍功半。
所以补消之中,以补为主;若正气渐复,病势好转,则应因势利导,乘胜攻邪,所以补消之中,以消为主;若正复邪衰,向愈趋势既定,则应扶正祛邪,补消兼施,以固疗效。
鉴于皮肤疮疡多陈疴久疾,故赵炳南立法遣药切中,药少力专,抓住主证,迎头痛击。
如对患缠腰火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老年患者,经他细心辨析,属气隔血聚之症,遂不拘泥常法,投以大黄,破瘀止痛。
又如他治疗风湿疡(急性湿疹),能抓住热盛有湿的特点,投以大剂苦寒的龙胆泻肝汤加减,泻肝胆湿热,疗效显著。
这都说明其识病之精湛,用药之胆识。
对于一些慢性病,如瘘管、溃疡等,则内以益气内托,外以化腐生肌之品,实属别具风格。
经验方1.加减龙胆泻肝汤方药组成:龙胆草、青连翘、干生地、车前子、淡黄芩、生栀子、粉丹皮、泽泻、苦木通、生甘草。
功用:泄肝胆火,清利湿热。
主治:带状疱疹(缠腰火丹)、急性及亚急性湿疹(湿疡)、传染性湿疹样皮炎、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
2.加减除湿胃苓汤方药组成:苍术、厚朴、陈皮、滑石、炒白术、猪苓、炒黄柏、炒枳壳、泽泻、赤苓、炙甘草。
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疹疗效观察
1 7
清 热 除 湿 汤 治 疗 急 性 湿 疹 疗 效 观 察
凌燕雯
( 航 空总 医院
周
北京
青
1 0 0 0 1 2 )
摘
要 :目的 : 观察 清热 除湿 汤治 疗急性 湿疹 的疗 效。方 法 : 1 5 2倒急性 湿疹 患者 , 按 照入 院 时间顺序 随机 分 为对照 组和 治疗 组 , 各7 6例 。对
愈 。常 规使 用西 药治 疗 , 疗 效不 显著 。 中医将急 性湿疹 分为湿 盛型 和热盛型两类 J 。本院使用北京中医院赵炳南老先生 的经验方清热 除湿 汤 治 疗 急 性 湿 疹 , 取 得 满 意疗 效 , 与 开 瑞 坦 治疗 对 照 , 现 报 道
如下。
1 资料 与 方法 注: 与对照组 比较 , P< O . 0 5
准 。中 医标 准符合 《 中医病症 诊断疗 效 标准 》 相关 诊断 标准 。 1 . 3治疗 方法 : 对 照组 口服 氯 雷 他定 片 ( 商品名: 开瑞 坦 , 上海 先 灵 葆 雅 制 药有 限 公 司 , 国药准字 H 1 0 9 7 0 4 1 0 , 规格 : 1 0 a r g / 片) , 1 0 m g / 0 5
3 讨论
湿疹 的发 病原 因 复杂 , 由 内外 因素引 起 , 外 因与气 候 、 过敏 、 饮 食
等有 关 , 内因与 内分泌 、 消化 代谢 障碍 、 免疫力低 下 等有关 。根据 病 程 次/ d 。治疗 组 给予 清热 除湿 汤 , 组方: 白茅根 、 车前 草 、 生石 膏 、 六一 散 不 同分为 急性 、 亚 急性 、 慢性 。 各3 0 g , 生地 黄 、 大青 叶各 1 5 g , 龙胆草、 黄芩 各 1 0 g 。瘙 痒 严重 者 加 白 氯雷他 定片 属于抗 组胺 药 , 其 通 过竞 争 性抑 制组 胺 H 受 体 而抑 鲜皮、 苦参 , 大 便秘 结者加 川军 。水 煎至 2 0 0 m l , 1 剂/ d , 分 早晚 2次服 制过 敏反应 。中医称 湿疹 为湿 疮 , 其 病 机是 由于饮 食 失节 、 脾 胃受 用 。两 组均 以 1 周为 1 个疗 程 。 损, 湿 热 内生 , 又兼 受 外 风 邪 , 内外 邪相 搏 , 风湿 热 邪 侵 淫 肌肤 所 致 。 1 . 4观测 指标 : 比较两组 临床 疗效 、 皮疹 消退 时间 、 不 良反 应情况 。 急性湿 疹发病 急 、 病 程短 , 患者 多 出现皮肤 潮红 、 肿胀 , 继而水 疱密 集 、 1 . 5疗 效 判定 标准 : 疗效 判定 标准 参照 《 中 医病 症诊 断疗效 标 准》 。痊 瘙痒无 度 , 辩 证 为湿 热 内蕴 , 热 重 于湿 。法 治 以清热 、 利湿 为 主 , 佐以 愈: 皮损 完 全 消 退 , 皮疹、 瘙痒 等 症 状 消 失 ; 显效 : 皮 损消 退 6 0 %及以 凉血 。治疗组使 用 的清热 除湿 汤 是北京 中 医医院皮 肤科经 验方 , 方 上, 皮疹 、 瘙 痒等 症状 明显 减轻 ; 有效 : 皮 损 消退 3 0 %一 6 0 %, 皮疹 、 瘙 中 自茅 根 、 大青叶、 生 地 清热 凉血 , 龙 胆草 、 黄芩、 生石 膏清 热泻 火 , 车 痒 等症 状 有 所 减轻 ; 无效 : 皮 损 消退 低 于 3 0 %, 临 床症 状 无改 善甚 至 前草、 六 一散清 热利 湿 。现 代药 理学研 究 表 明 , 龙胆 草具有抗 菌 、 消 加重 。总有效 率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 总例 数 ×1 0 0 %。 炎及 免疫 调节 功能 , 可促进 炎症 细 胞 的吞 噬 功能 , 明显减 轻 组胺 引 起 1 . 6统计 学方 法 : 采用 S P S S 1 7 . 0统 计 学 软 件 对 数 据 进 行 统 计 分 析 。 的过敏 ; 黄 芩可 抑制或 杀灭 多种 革 兰 氏 阳性 及 阴性 菌 , 还 具 有显 著 的 计 量 资料 以均 数 ±标 准 差 ( ±s ) 表 示, 采用 t 检验; 计 数 资 料 以 率 抗 炎作 用 ; 白茅 根具有 免疫 调节 、 抗炎及 降温 功效 ; 大青 叶的有效 成 分 ( %) 表示, 采 用 检验 。P< o . 0 5表示 差异 具有 统计学 意义 。 为 色胺酮 和吲哚 衍生 物 , 两 者 均具 有 抗菌 作 用 。研究 表 明 , 急 性湿
赵炳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及特色疗法 (转)
赵炳南:皮肤病的临床经验及特色疗法(转)2005年4月20日至4月22日,由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名医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
大会云集了中国目前医学界的各类精英。
以下是陈凯教授为我们专门做一个赵炳南教授临床经验及特色疗法的学术报告。
赵先生大家知道是誉满京城的皮肤病的一位老专家,虽然已经故去多年了,但是医术医德医风却一代一代传下来。
北京中医院专门有一个赵炳南皮肤病研究所,今天请到的就是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专辑陈凯,是得到赵教授真传的皮肤病专家。
本着大会的宗旨崇尚精湛医术,倡导名医文化的宗旨,让我们请陈凯教授做学术报告。
陈凯: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各位同道下午好,我今天讲的内容就是全国著名皮外科专家赵炳南教授的临床经验和特色疗法,需要跟大家声明的是这个提法得到赵炳南教授生前同意的,因为他前30年主要搞中医的外科,后30年主要搞中医的皮科,所以他说我是中医皮外科。
至于教授这个词是文革结束以后,北京市首批任命的临床中医学家有五位教授,其中为首的就是赵炳南教授,还有一位小儿王,王鹏飞教授。
下面看看赵炳南教授的形象,这照片是当时我们国家刚刚有彩色照片的时候拍照的,大家看赵教授的形象是很刚强的这么一个人,而且是很聪明思路很敏捷的一个人,当年有一个话剧,叫丹心谱,扮演老中医的演员曾经在赵炳南桌边呆了两星期。
我跟大家介绍一下赵炳南,赵炳南教授1899年5月出生在河北省宛平县一位回民的糕点工人的家里,小时候家里很穷,全靠父亲给人家做工,母亲给人家缝穷过日子,所以14岁的时候就开始出去学徒,大约前前后后学了6年,也就在1920年左右考取了中医士的职称,赵老一谈到中医士的职称,以前旧社会中医做的再好,四大名医发的执照依然是中医士赵炳南连个师都没有,当年有一千多个人赶考,考取的只有13位,13位考取皮外科执照的只有1、2位。
为什么当时有一个观念,认为皮毛之疾不足为患,所以很多搞中医的人也看不起皮科和外科。
杨岚:赵炳南解毒四方解析及应用
杨岚:赵炳南解毒四方解析及应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开放共享积极共赢每周一12:00聚友会微信群讲稿首发专注中医·始终原创赵炳南解毒四方解析及应用讲者介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
专业擅长:痤疮等损容性疾病、过敏性疾病、银屑病、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损容性疾病的激光治疗。
现任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美容中医学组组长;北京中医药学会医疗美容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美容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学分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学会鉴定专家等。
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
参编专业著作10余部。
主持及参与多项各级临床科研课题。
本文根据杨岚在北京中医医院皮肤科聚友会微信群的讲课录音,由志愿者整理而成,在北京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微信订阅号首发。
转载请注明讲者,整理者,出处。
我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赵老临床比较常用的四首解毒的经验方,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汇报。
首先就是来源出处,我们要知道它的来源,以及这些验方的具体内容,这两部分就是我们要学习和掌握的东西。
其临床应用和总结体会这两部分,就是我们通过学习理解掌握了要点以后,要学以致用,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并加以学习提炼的一个过程,也就是我们要继承和传承的精华部分。
赵炳南教授是中医皮肤外科的专家,开创了中医皮外科的专业领域。
赵老在一个甲子的从医历程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有许多宝贵经验目前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今天分享的解毒四方就是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在多种皮肤疾病中都可以见到这四首方剂的加减应用。
张志礼教授是中西医结合皮肤病学的创建者和奠基者之一。
张教授在推广和传播赵老思想方面,以及在开创中西医结合诊治皮肤病方面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先简单说一下几部代表著作,这些图片就是跟赵老经验相关的几部主要代表著作。
记述了赵老的很多经验方,还有独到的治疗方法。
皮肤病泰斗赵炳南有3首经验方特色明显,疗效突出,它们分别为荆防方
皮肤病泰斗赵炳南有3首经验方特色明显,疗效突出,它们分别为荆防方[心]从风热解析荆防方荆防方由荆芥穗、防风、僵蚕、金银花、牛蒡子、丹皮、紫背浮萍、干生地、薄荷、黄芩、蝉衣、生甘草12味药物组成,本方是急性荨麻疹偏于风热,病程在1月之内的专用方。
赵炳南先生在拟定本方时,重在解散风热之邪。
荆芥穗、防风重在散风邪,薄荷、金银花、牛蒡子辛散而兼有寒凉之性,既可协助荆、防散风又具有清热功效;蝉衣、僵蚕为治疗温热疫邪名方升降散之要药,此两味药物性凉味咸,即能入气分透邪外出又能入血分清热;丹皮、黄芩、生甘草、干生地,苦、寒、甘、咸清热以安血分。
紫背浮萍发汗利水,针对荨麻疹的病理机制——皮肤黏膜的急性水肿,属于特效药物。
赵炳南先生所拟之荆防方的组方思路,与《温病条辨》之银翘散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皆使用了金银花、荆芥穗、牛蒡子、薄荷,以疏散风热之邪,但银翘散中的连翘、桔梗、芦根在疏散外邪的同时针对温病初起的咽喉疼痛有特效,而赵炳南先生在治风热性的皮肤疾病中,并无咽喉疼痛症状故去之不用,而是针对皮科病的特点,加用了僵蚕、蝉蜕、浮萍以增强疏风止痒消疹之力,针对皮肤病的风热之邪易动血分的特点,加用了丹皮、黄芩、生地以凉血先安未受邪之地。
[心]从风寒解析麻黄方赵炳南先生所拟定之麻黄方,从命名来看与《伤寒论》之麻黄汤仅一字之差。
麻黄方由麻黄、杏仁、干姜皮、浮萍、白鲜皮、陈皮、丹皮、白僵蚕、丹参9味药组成。
本方主要用于慢性荨麻疹,或素体血虚而受寒湿之邪侵袭诱发的急性荨麻疹。
“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辛用以散风、甘热所以温阳散寒、寒邪凝滞则水湿易停蓄,苦所以燥之。
麻黄汤是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最具代表性的方剂,由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四味味药物组成,其中麻黄味苦辛性温,可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辅助麻黄加强发汗之力;杏仁降肺气、散风寒;炙甘草调和诸药并缓和药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
全方共同组成辛温发汗峻剂。
而赵炳南先生所拟之麻黄方,师仲景麻黄汤之义而不拘泥于其用药。
清热除湿汤联合中药湿敷治疗湿疹热盛型疗效观察
[ 2 ] 宋乃 光. 赵炳南 皮肤 科学 术 渊源 研究. 北京 中 医药 , 2 0 0 9 , 2 8
湿疹 是一种炎症性过敏性 皮肤病 , 中医证 型总体 上将其 分为热盛 型和湿盛 型两 类 。作 者运 用北 京 中医 医院皮 肤科 创始人 赵炳南先生经 验方 清热 除湿 汤联 合 中药湿 敷治 疗热 盛型湿疹 取得较满意疗效 , 现报告如 下“ l 2 J 。
1 资料与方法 生产厂家 : 西班牙艾美罗 医用 药物工 业有 限公 司)前 温 服 。皮 损 处外 用 中药 煎 液
L 1 一般资料 入院标准见文献 : 皮疹为多数密集 的粟粒大 ( 马齿苋 、 黄柏等 ) 湿敷 , 药液 温度 控制 在 2 0 ℃ 左右 。疗 程 2 小的丘疹、 丘疱疹、 水疱、 糜烂 、 渗 出, 基底潮红。伴皮肤红斑、 灼 周 , 所有患者 1 周 复诊 1 次, 1 个疗程结束 时判定疗 效。 热。次症 : 心烦 , 口渴 , 尿黄 , 大便干 , 舌 质红 , 苔黄腻 , 脉滑 。中 1 . 3 疗效判定标准 疗 效标准 : 痊愈 : 皮损 完全消退 或仅 医诊 断标准符合皮肤病湿热证热重于湿型( 热盛型) J 。 留色素沉着 , 自觉症状 消失 ; 显效 : 皮 损消退 6 0 % 以上 , 自觉
参 考 文 献 [ I ] 蒙忠学. 纳洛酮联合 呼吸机治疗 C O P D合并 Ⅱ型呼吸衰竭疗 效
观察.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 2 0 1 2 , 2 2 ( 2 2 ): 8 9 - 9 1 .
[ 2 ] 梁世廉 , 高兴华 , 赵献连.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C O P D伴 Ⅱ型呼吸 衰竭疗效观察. 临床肺科杂志. 2 0 0 8 , 1 3 ( 6 ) : 7 0 1 - 7 0 2 .
赵炳南治疗湿疹经验总结
赵炳南治疗湿疹经验总结湿疹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性炎性皮肤病。
赵炳南老大夫强调,要根据湿疹的临床表现,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不但对成人的急性湿疹有丰富的治疗经验,而且对婴儿湿疹也颇有心得。
急性湿疹的临床表现为发病急,病程短,局部皮肤初起红斑,潮红,肿胀,继而红斑上出现散在或密集丘疹或水痘,渗液流津,瘙痒不已。
重者伴有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弦数。
证属湿热内蕴,热重于湿,郁于血分发于肌肤,应以清热利湿佐以凉血为治。
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丹皮各10克,白茅根20克,生地15克,银花10克,车前草20克,生石膏30克,六—散30克。
水煎服。
加减:若身热,口渴,心烦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加羚羊角粉0.2~0.3克(或用生玳瑁3克)。
痒重者加白鲜皮、地肤子各10克;大便秘结者可加川军6~10克。
若发病较缓,皮疹以丘疹或水疤为主,皮肤潮红,程度较前者为轻,瘙痒重,抓后糜烂,渗出较多,伴有身倦、纳差、便溏或干、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滑或弦滑或缓,证属湿热内蕴,湿重于热。
应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为治。
方用经验方:赤茯苓、白术各12克,黄芩、栀子、龙胆草、枳壳、生地、竹叶各10克,灯心3克,六一散15克,车前草20克。
除内服药外,还要根据局部表现,配合外用药。
若初只是红斑,无渗出者可用:六一散30克,祛湿散(川连24克,黄柏240克,黄芩120克,槟榔90克,共研细末)15克,化毒散(市售)10克,混合均匀外扑。
若水疤糜烂渗出者,可用马齿苋60克,煎水1000毫升,冷湿敷(或用龙葵、胆草、蒲公英、野菊花,任何一味,煎水湿敷,用法同上)。
湿敷后用甘草油调祛湿散外涂。
具体用法为:取甘草油60毫升,祛湿散15克,调呈稀糊状,外涂。
用中药湿敷有祛湿清热,消肿止痒的作用,同日寸使局部渗出液吸收,炎症消退,用之得当,取效甚速。
婴儿湿疹,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婴儿皮肤病,好发的部位为头面,四肢、躯干。
赵炳南流派起手两方(一)
赵炳南流派起手两方(一)任何一个人或者一个门派,都有一些非常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方剂,犹如程咬金会用三板斧。
在赵炳南皮科流派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子就是加减龙胆泻肝汤和加减除湿胃苓汤。
中医学习大约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方证化的学习,也就是列出一个方剂的具体组成药物和用量,同时列出它的具体适应症,包括具体舌脉、症状、体征这些信息。
当我们在临床上遇到一致的舌、脉、证的时候,我们就用这个方子,就会获得预期的疗效。
这叫方证式的学习方法。
今天我们在这里讲的加减除湿胃苓汤、加减龙胆泻肝汤,实际就是要按照方证式的讲法来讲。
中医还有另外两种学习方法,其中一种叫形象化的学习法,比如我们常说的中医的特点是什么呢?是整体观,辨证论治以及象思维。
我们所说的方证式的学习方法,实际就是研究辨证论治;我们说的象思维实际研究的是形象化的教学法,比如取法于天地人,比如刘力红老师曾经讲过的“开方就是开时间”,这都是一种形象化的教育法;再比如我们认识自然界“湿”不同的存在形态:气态的湿、液态的湿、以及固态的湿,那么这也是一种形象化的教学方法。
第三种学习方法,就是体系化的学习。
在国内最近比较受到关注的就是冯世纶老师所提出的“先辨六经后辨方证”这样一种学习体系,这是体系化的学习与方证化的学习相结合的思路。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喜欢方证式的教学,因为这个直截了当,上来就是方与证合,方与证皆能相合,取用就会获得疗效。
但是我们要知道典型方证并不多见,临证常需化裁。
离开了体系化的认识,这种方证式的学习就会失去他的参照系。
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遗失很多方证,每个方证会遗失很多要素,导致效果减低,甚至失传。
所以今天我讲赵炳南中医皮科流派的起手二方,在这之前还是要强调体系化的重要性。
在体系的框架里讲这两个方证。
体系是什么东西呢?体系犹如一个纵横交错的网格,一张分区地图,一个架子,一个立体的格子,百宝格。
那么在每一个格子里呢,放的是一件宝贝,这件宝贝可以理解为一个个方证,比如加减龙胆泻肝汤方证,加减除湿胃苓汤方证。
治痤疮、皮肤爱出油,赵炳南所赠,不该被遗忘
治痤疮、皮肤爱出油,赵炳南所赠,不该被遗忘今天讲一个凉血五花汤,是江西省宁都县一位姓魏的中医前辈,曾经发表过的治验心得。
现在来说一说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26岁,姓赵。
这个人,过去三年来一直为面部痤疮所困扰,反复治疗多次,效果平平。
就诊时,面部皮肤上已经是瘢痕累累,又痒又痛,患者的脸上油腻腻的。
仔细看会发现有很多的黑头、粉刺、丘疹、囊肿、瘢痕。
舌脉滑而数,舌红苔薄黄。
当时,医家开的方子是这样的——野菊花,桑叶,凌霄花,赤芍,玫瑰花,红花,鸡冠花,黄芩,木通。
患者应用五剂之后,感觉面部油脂没那么多了,痒痛之感基本消失。
这时原方加入银花藤和鸡血藤,服用7剂痒痛感没了,丘疹和囊肿也消失殆尽。
最后,原方再服5剂巩固,患者诸证悉平。
医案不复杂,就这么多。
这个方子其实是中医皮肤科泰斗赵炳南老先生所创。
所谓五花说的就是野菊花、玫瑰花、鸡冠花、凌霄花、红花。
所谓凉血指的是它们都有凉血活血、疏风解毒之效。
因此叫做凉血五花汤。
我们中医讲痤疮,普遍遵循八个字:“肺胃有热,上蒸于面”。
就是说患者的中上二焦有热邪。
热邪都容易往上走,所以就向上来到头面部位,好像热气蒸腾一般,让皮肤鼓出包来,分泌油脂。
当然这个过程中,患者外感风邪的因素也在其内。
人的皮肤,容易受风邪的袭扰。
风热郁闭,再加上内热蒸腾,所以脸上就有痤疮。
由于患者的主要问题在热邪,那么他的舌脉,自然体现热象,就是舌红苔薄黄,脉滑数有热就得清热。
有风就得疏风。
风热郁闭,日久有淤血,那就化瘀。
因此总体来看,就是凉血活血、清热疏风。
野菊花,清热解毒。
凌霄花,化瘀散结。
玫瑰花,行血行气。
红花,活血化瘀。
鸡冠花,凉血止血。
这是治疗的基础。
在此之上,用桑叶祛风清热,用赤芍凉血活血,用黄芩清热燥湿。
木通一味,清热利尿,让热邪随小便而出。
这就是基本用药思路。
后来为了进一步巩固疗效,加入鸡血藤活血养血,加入银花藤疏风通络、清热解毒。
这个方子主要作用还是疏风、凉血、活血、通络。
对肺经风热者更适合。
清热除湿汤治疗足癣继发感染伴药疹1例报道
清热除湿汤治疗足癣继发感染伴药疹1例报道摘要】目的观察清热除湿汤加减联合清热消肿洗剂治疗足癣继发感染伴药疹的效果。
方法予以清热除湿汤加减后煎服,清热消肿洗剂湿敷。
结果清热除湿汤能明显控制足癣继发感染,消退药疹。
结论清热除湿汤加减治疗足癣继发感染伴药疹,疗效显著,疗程短,不良反应少。
【关键词】足癣继发感染伴药疹清热除湿汤疗效足癣,中医称之为“臭田螺”,“田螺疱。
”是好发于趾缝,足跖和足跟的皮肤癣菌感染。
笔者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皮科进修期间配合该科住院主治医师应用中药赵炳南传统中药方剂“清热除湿汤”加减口服,联合“清热消肿洗剂”稀释后湿敷,配合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足癣继发感染伴药疹一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患者李** 男 52岁,因双足起疹伴流水、痒十余天,用药后面部、躯干、上肢泛发皮疹4天入院。
患者足癣病史10余年,曾在10年前因“足癣继发感染”于我科住院治疗。
半月前无明显诱因病情复发,双足新生丘疹、红斑,伴瘙痒,流水。
自行使用“高锰酸钾”及过期中药泡洗,病情稍有控制,一周后病情再次加重,伴流水,并于入院前4天在外院就诊,诊断为“足癣”,给予口服“米诺环素、甲硝唑”,静脉注射“克林霉素”治疗,外用药不详,用药治疗后病情变化,双足皮损未见明显缓解,且皮损自头面部泛发全身,出现面部肿,双耳流水,双臂起红斑,瘙痒明显,遂于我院门诊就诊,诊断为“(1)足癣继发感染,(2)药疹”,为求进一步系统诊治收入院。
入院时症见:头面部肿胀,双耳流水、双臂红斑,双手足及指趾间糜烂、渗出、结痂,饮食可、二便调。
患者既往有血压升高史及胆囊切除史。
入院查体:系统检查无异常,舌苔黄腻,脉弦滑。
皮科情况:双手足大片肿胀红斑,双手指间及指侧多数水疱,疱壁厚,疱液略浑浊;双足趾间浸渍、糜烂、渗出,上覆大片污秽痂皮。
头面、躯干、双上肢大片潮红斑片,少许脱屑;面部红肿、干燥斑片;双耳廓渗出、结痂;双上肢少许抓痕。
清热除湿汤赵炳南【精】
清热除湿汤赵炳南【精】张苍:赵炳南流派起手两方一、中医学习三种方法第一种:方证化学习法;第二种:形象化学习法;第三种:体系化学习法,如冯世纶老师所提出的“先辨六经后辨方证”这样一种学习体系,这是体系化的学习与方证化的学习相结合的思路。
二、赵炳南先生对皮肤科的献:1、强调了湿邪在皮肤病发生中的重要性。
2、强调了气血津液这种杂病辨证体系在经典皮肤病辨证中的核心地位。
3、创立了针对气血津液异常的系列治疗方剂。
三、龙胆泻肝汤与除湿胃苓汤的运用赵老常说:“首辨阴阳”。
在皮肤病临床中,在有湿的情况下,首先要考虑的是湿与热谁多。
一般来说我们会碰到两种情形:第一种相对热重于湿,这种情形会用加减龙胆泻肝汤;另外一种情形就是湿重于热,这种情形会用加减除湿胃苓汤。
加减龙胆泻肝汤(赵炳南):热重湿轻龙胆草、黄芩、栀子、丹皮,连翘生地、泽泻、木通,车前子、生甘草清热除湿汤:热重湿轻龙胆草、黄芩、栀子、丹皮、连翘生地、泽泻、车前草、生甘草、+ 生石膏、白茅根、大青叶清热除湿汤的适应症:1、必须是一个急性的过程,急性发病这个病程特别适合清热除湿汤,病情快速的变化,患者表现的急躁、心烦意乱、着急忙慌,不待问诊,自行讲述病史症状;2、热证,里热为主,故而皮损表现多为红色,比如红斑、丘疹的颜色是非常鲜艳的,舌质红,上有黄、白、腻苔,脉数且充实有力。
具有以上特征基本每用必效。
皮炎汤(朱仁康方):石膏、知母、生甘草、丹皮、赤芍、生地、银花、连翘、竹叶皮炎汤适用于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的联合方证,运用的是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是一种新感温病的辨证体系。
赵老的清热除湿汤从方名可以看到关注的不在卫气营血,而是湿热多少,属于外感病的湿温辨证体系。
皮炎汤治疗药物性皮炎、接触性皮炎、植物日光性皮炎这些外感的疾病,同样具有急、红、热的表现,重视气分热、血分热、透热转气,气机的输转;清热除湿汤在重视津液的异常,气分热、血分热是湿热的继发表现,所以清热除湿汤是湿温辨证体系,皮炎汤是卫气营血新感温病的辨证体系,二者具有体系性的差别。
赵炳南:皮肤病治湿八法
赵炳南:皮肤病治湿八法皮肤病的发生发展在内与脏腑气血的功能调节息息相关,在外尤其与湿邪有密切关系。
脾脏为人体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皮肤要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必有赖于脾气的敷布和气血的濡养。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重浊而粘腻,皮肤科疾病经常反复发作,正与湿邪的特性相关。
赵炳南先生一向主张从湿论治皮肤病,以脾脏进行辨证论治,用以提高皮肤病的临床疗效。
故笔者总结了赵老在皮肤科临床常用的祛湿之法如下:1.健脾燥湿法适应病证:适用于脾虚湿盛之证。
临床应用于带状疱疹、慢性及亚急性湿疹、神经性皮炎、皮肤瘙痒症、银屑病以及其他疱疹性和渗出性皮肤病等。
代表方剂:除湿胃苓汤。
组成:苍术6g、厚朴6g、陈皮9g、滑石块12g、炒白术12g、猪苓12g、炒黄柏12g、炒枳壳9g、泽泻9g、赤苓12g、炙甘草9g。
2.健脾渗湿法适应病证:适用于脾肺气虚夹湿者。
临症用于手足汗疱疹、静脉炎、慢性湿疹等皮肤病的辅助治疗。
代表方剂:参苓白术散(丸)。
本方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的一个成方,是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山药、炒扁豆、炒苡仁、砂仁、莲米、桔梗、大枣十二味中药组成。
用量则应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通常用量为:人参15g(党参为40g)、白术20g、茯苓20g、炙甘草15g、陈皮12g、山药25g、炒扁豆25g、炒苡仁30g、莲米20g、砂仁15g、桔梗12g、大枣6枚。
此乃成人量,小儿随年龄酌减。
参苓白术(丸)散为补脾良方。
方中参、苓、术、草(炙),补脾肺之气;山药、莲米补脾固肠;扁豆、苡仁本是理脾渗湿的药物,炒黄入药就增加了健脾的功能;陈皮、砂仁可理气温胃;桔梗不仅能引诸药上行,与山药合用还能防止辛温香燥的药损伤肺阴;大枣既可调和诸药,又有补养脾气的功能。
因而,本方适用于脾胃虚弱、肺气不足引起的饮食减少、体倦少力、短气心悸,以及呕吐泄泻等症。
3.健脾化湿法适应病证:适用于水湿浸渍之水肿。
临床适用于急慢性荨麻疹、慢性湿疹、慢性丹毒等。
赵炳南先生治疗皮肤病的学术特点
赵炳南先生治疗皮肤病的学术特点
徐江雁;韦大文
【期刊名称】《中华中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8(23)6
【摘要】赵炳南先生是中医界治疗皮肤病的大家,赵老治疗皮肤病,善于调和阴阳,使用的基本方药是"四藤",即天仙藤、鸡血藤、首乌藤和钩藤。
他除了运用活血化瘀法外,还兼顾心肝火盛、脾湿内阻,自创清肝利胆、清心泻火、疏风除湿之法,创建"三心方"(莲子心、连翘心、生栀子)。
临床治疗急性湿疹、急性皮炎、带状疱疹、过敏性皮炎、药疹等急性炎症皮肤病(热盛型),每取良效。
赵老晚年治疗皮肤病的经验炉火纯青,整体治疗观在临床治疗中更加突现。
【总页数】3页(P481-483)
【关键词】皮肤病;赵炳南;调和阴阳
【作者】徐江雁;韦大文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人文学院,郑州450008;河南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郑州450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63.1;R751.05
【相关文献】
1.基于关联规则和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赵炳南治疗皮肤病用药规律研究 [J], 陈黎明;张一帆;沈宇明;赵永祥;赵昕;文继红
2.赵炳南用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热性皮肤病探析 [J], 李敏;蔡念宁;张广中;张苍
3.赵炳南教授论治正虚邪盛皮肤病用药规律探析 [J], 杨旭杰;裴晓华;王春晖;沈慧
4.赵炳南先生治疗带状疱疹经验介绍 [J], 李维义
5.赵炳南独特学术流派的初步研究——从编写《赵炳南临床经验集》的体会谈起[J], 高益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赵炳南用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热性皮肤病探析标签:名医经验;赵炳南;清热除湿汤;急性湿热性皮肤病
已故名老中医赵炳南先生是我国中医皮外科泰斗,是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他在广泛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证实践,在诊治皮外科疾病的理法方药中有许多创新,其中清热除湿汤就是赵老治疗急性湿热性皮肤病的基本经验方。
现将赵老的相关经验介绍如下。
1 将温病学理论渗透于皮肤病的辨证体系
赵老在传承前人中医疮疡外科辨证思想的基础上,将温病学的辨证体系特别是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湿热辨证引入皮损辨证中,形成了现代中医皮肤病的辨治体系。
如把温病学三焦湿热证按湿与热的多少分类而治的方法用于湿热性皮肤病治疗中。
以湿疹为例,症见发病急,病程短,口渴,心烦,皮损潮红,焮热肿胀,继而粟疹起片或水疱密集、瘙痒无度,为热盛型,治宜清热利湿,代表方为清热除湿汤。
方中重用白茅根、大青叶和生地黄清热凉血;龙胆、黄芩、生石膏清热泻火;车前草、六一散清热利湿。
若皮损表现为斑疹隐隐,虽无温病之出血症状,但亦是热迫血壅之结果,必佐以凉血,药用龙胆、黄芩、车前草、生地黄、白茅根、大青叶、生石膏为主;病程日久,缠绵难愈,皮损增厚变粗,抓痕重,顽固瘙痒,全身无明显症状,或见苔白腻,为湿盛型,治以健脾利湿,佐以清热,药用厚朴、陈皮、茯苓、黄柏、苍术、车前草、泽泻为主;若湿邪久蕴,由急性变为亚急性,皮疹泛发,呈米粒大、红色丘疹或水疱,糜烂渗液的湿疹,为湿热并重型,治以清热利湿并重,药用龙胆、黄芩、黄柏、茵陈、栀子、车前草、泽泻、生地黄等。
临证中,赵老既注重整体辨证,也注重皮损辨证。
临床上,急性湿热性皮肤病,其皮损往往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
红斑表明血分有热;红色丘疹为心火过盛,外感风邪的表现;红色小水疱表明有湿热;糜烂渗出也是湿热的表现。
其病因病机乃火热、血热、湿热相合,作用于皮肤,形成上述急性湿热性皮肤病特有的皮损表现。
因此,治法应清热泻火、凉血利湿。
2 异病同治,知常达变
赵老不仅用清热除湿汤治疗急性湿疹,也用其治疗过敏性皮炎、药疹、带状疱疹、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玫瑰糠疹等多种急性湿热性皮肤病。
病程短、病势急者,皮损多为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且伴有心烦、口渴、大便干、小便黄等,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略数。
中医辨证
为湿热壅盛、热重于湿型者,均可用清热除湿汤加减进行治疗。
如针对湿疹、接触性皮炎等过敏性皮肤病急性发作时,感染重者加金银花、蒲公英、板蓝根;瘙痒明显者加白鲜皮、苦参;大便干者加大黄;如带状疱疹加板蓝根、薏苡仁、马齿苋等以加强抗病毒治疗;若伴有疼痛者,酌加延胡索、川楝子等理气止痛之
品。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36岁,1971年10月30日初诊。
主诉:全身出皮疹,搔抓后流水作痒4周。
现病史:左踝内侧有一皮损,瘙痒流水已1年多,近1个月来泛发全身,出现红斑、丘疹、水疱,并有灼热感。
曾经诊治,效果不显,日渐发展。
现夜寐不安,纳谷不香,口苦,便干,溲黄赤,心烦急躁,苔白中黄,舌质红。
脉弦滑而数。
查:头、颜面部及全身散发大小不等之红斑,呈播散性或簇集性散发米粒大小粉红色皮疹,期间可见绿豆大之水疱,部分水疱已搔破,呈鲜红色之糜烂面,附有黄色渗出物及痂皮。
西医诊断:过敏性皮炎。
中医治以清热凉血、除湿止痒。
拟方:龙胆15 g,黄芩9 g,鲜茅根6 g,大青叶15 g,生地黄30 g,青黛12 g,黄柏9 g,大黄15 g,白鲜皮30 g,黄连9 g,牡丹皮9 g,赤芍15 g。
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另外用祛湿药油、龙胆搽剂。
1971年11月6日二诊:患者饮食增加,大便已通,小溲清,口不苦,心烦急躁已除,全身红斑、皮疹明显消退,无渗出,大部分结痂,自觉瘙痒,苔薄黄,脉缓。
上方去槐花、鲜茅根、大青叶、大黄、黄连,加健脾祛湿之薏苡仁15 g、白扁豆15 g、白术15 g、枳壳9 g、车前草30 g。
外用同前。
继服6剂后,诸症已除,全身红斑、皮疹全部消退,略痒,左小腿内踝皮损基本痊愈,脉缓,苔薄白。
湿热已解,症已近愈,再投除湿丸内服,以除湿止痒而痊愈。
按:本案属全身性泛发的急性过敏性皮炎,多由脾胃湿热,蕴久化毒而入营血,外感毒邪而发于腠理之间。
热为阳邪,热迫血壅,发于体表,则表现为焮红发斑,皮疹遍及全身;湿热阻于中焦而出现不思饮食,心烦易躁;湿热上泛故红斑、丘疹遍及头及颜面;湿热下注膀胱则小溲赤;口干苦、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等均为湿热熏蒸、热重于湿之象。
方中白茅根、大青叶、生地黄、牡丹皮、赤芍清热凉血;龙胆、青黛、黄芩、黄连、黄柏、大黄清热泻火除湿;白鲜皮清热祛湿。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凉血、解毒祛湿之功。
继以培土健脾祛湿之薏苡仁利水渗湿,疏导下焦;白术、白扁豆健脾祛湿;茵陈清热祛湿,善利小便。
最后改服除湿丸以除余湿止痒而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