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土地荒漠化高考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测试题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494067c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aa.png)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 B.乙 C.丙 D.丁2.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水分C.坡度D.温度3.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答案】1.D 2.B 3.C【解析】第1题,图中丁处海拔最低,地下水位高,,气温高,蒸发量大,容易形成土壤盐渍化。
第2题,图示地区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水量小且出现季节性断流现象,水分条件差,限制了农业发展。
第3题,本区的河流为内流河,河流径流量小。
甲地位于上游,乙地的引水灌溉对其没有影响,乙地大规模引水灌溉可能出现盐碱化现象,丙丁地位于下游地段,在中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必然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植被减少,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
《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国际公约》数据显示,在过去30年里,蒙古国约有850个湖泊和2000条河流完全干涸,整个国家有四分之一都变成了荒漠。
据此完成4~5题。
4.在过去的30年里,导致蒙古国荒漠面积扩大的原因是()①地理位置深居内陆②生态系统脆弱③人类活动方式游牧为主④全球气候变化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5.在过去的30年里,蒙古国气候要素经历的变化整体过程是()A.降水大量减少B.降水大量增加C.气温升高D.气温降低【答案】4.B 5.C【解析】第4题,蒙古国荒漠面积扩大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人为因素是主要的因素;自然原因包括地理位置深居内陆、生态系统脆弱、全球气候变化;人为因素包括人类活动方式游牧为主。
第5题,在过去30年里,蒙古国约有850个湖泊和2000条河流完全干涸,整个国家有四分之一都变成了荒漠,说明了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加;蒙古国深居内陆,受大陆性气团控制,降水的变率较小。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专题检测 二十八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含解析)
![2021高考地理湘教版一轮复习习题:专题检测 二十八 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e809e89d15abe23482f4d54.png)
核心素养测评二十八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建议用时:45分钟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和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变率大,地势较平坦,土质沙性,没有任何天然屏障阻挡来自于极地和西伯利亚的寒风侵袭,冬春两季常有6~8级强风,春末夏初常形成大规模沙尘暴。
据此完成1~3题。
1.该地区春末夏初多发沙尘暴的原因是( )A.冬季农田积雪量少B.沼泽湿地大面积排干C.里海沿岸沙源丰富D.河网密度过低2.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在图示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垦荒(上图垦荒区),在垦荒初期,苏联人深翻土地,将土层翻转,将作物残茬深埋土中,结果导致当地生态严重失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作物残茬深埋土中,病虫害肆虐B.深翻土地致使土壤肥力降低C.土层翻转导致沙性土壤侵蚀加剧D.垦荒导致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3.20世纪60年代中期,前苏联推出一系列综合防护措施,如田间留残茬,推广作物带状种植等,主要目的是( )①积雪保墒②减少农作物病虫害③提高地带性植被覆盖率④增大地表摩擦力降低风速A.①②B.②③C. ③④D.①④【解析】1选A,2选C,3选D。
第1题,该地区属于草原带向半荒漠带过渡的干草原带,气候干旱,冬季农田积雪量少,春末夏初蒸发旺盛,土壤干燥,多碎屑物质,容易产生沙尘暴。
该地区沼泽湿地少。
沙源来自西西伯利亚平原南部和哈萨克丘陵北部地区。
河网密度不是形成沙尘暴的直接原因。
第2题,该地区气候干旱,以沙质和沙壤质土壤为主,土层翻转致使表土变得干燥松散,导致风蚀加剧。
作物残茬深埋土中,不会使病虫害肆虐,深翻土地对土壤肥力没有影响,垦荒不会影响土壤结构。
第3题,保留作物残茬和作物带状种植相结合,有利于增加冬季积雪的厚度和春季播种前的土壤含水量,同时增大地表摩擦力降低风速。
(2020·厦门模拟)苹果为落叶乔木,生长季为4~10月。
苹果园的传统生产方式为定期松土、清除杂草(简称清耕),近年来土壤覆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
![2021届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1349f9e518964bce847ca0.png)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一、单选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
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C.坡中>坡脚>坡顶D.坡脚>坡中>坡顶3.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答案】1.A2.D3.B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4.“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5.“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4.C5.D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荒漠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7.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6.C7.B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流域内的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分裂成两个湖泊。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解析版)
![2018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 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80bda00acfc789eb172dc8d8.png)
第一讲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基础题组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
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
(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A. 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的土层B. 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的过渡地带C. 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窑洞景观D. 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2.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A. 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B. 发挥黄土肥沃的优势,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C. 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D. 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答案】1. C 2. D【解析】试题分析:【1题详解】文中“黄土地”是指黄土高原,黄土是由于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沟壑纵横的高原是流水侵蚀形成的,A错;黄土高原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B错;陕北的黄土高原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C正确;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旱作农业,D错。
选C正确。
【2题详解】生活在黄土高原的人们,受水分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A错;这里是传统旱作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B错;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C错;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
选D正确。
考点:考查黄土高原地理环境特征。
读甲、乙两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3. 甲地在草原内部形成斑块状沙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B. 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C. 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D. 水井周围农牧业活动频繁导致地表植被破坏4. 乙地草原萎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 沙尘暴频度降低B. 土壤有机质增加C. 土壤盐碱度升高D. 生物生产能力提高【答案】3. D 4. C【解析】试题分析:【3题详解】图示甲地区为草原牧区,由于围绕饮水机出现过度放牧,而导致了水井周围植被破坏严重,形成斑点状的荒漠化圈。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
![2022届新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40c0fd76c66137ef0619a0.png)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一、选择题(2021·衡阳一模)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土地监测数据表明:1980~2000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持续增加,2001~2015年该地区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
据此完成1~2题。
1.内蒙古自治区东、中、西部自然条件对荒漠化的驱动力( )A.东部>中部>西部B.中部>东部>西部C.中部>西部>东部D.西部>中部>东部2.2001年以后,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面积逐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变化B.封山育林C.技术创新D.人口迁移解析:1.D 2.D 第1题,内蒙古自治区自然条件东西差异显著,降水量和植被覆盖率均是东部>中部>西部,降水量越大、植被覆盖率越高,对荒漠化的驱动力越小。
选D。
第2题,近几十年来,内蒙古自治区荒漠化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等,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及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
人类农业活动减少,对土地的破坏减轻,荒漠化面积减少。
选D。
(2021·重庆期末)某红壤区坡耕地面临严重的土地退化问题。
下图示意该地采用不同农耕措施下的地表径流量变化。
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农耕措施①、②、③依次表示( )A.顺坡农作、等高草带、等高土埂B.等高土埂、等高草带、顺坡农作C.等高土埂、顺坡农作、等高草带D.等高草带、等高土埂、顺坡农作4.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农作休耕B.农业用水多C.蒸发旺盛D.降水量较少解析:3.A 4.D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①曲线变化起伏最大,6月份降水量大,顺坡农作使植被破坏,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表径流量最大;等高土埂对雨水拦截作用明显,下渗增多,地表径流量最小,③即等高土埂,则②为等高草带。
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与6月相比,该地7月坡耕地径流量较小,主要原因是该月受副高控制降水量较少;该月农作没有休耕,农业用水多和蒸发旺盛不是主要原因。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训练题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训练题](https://img.taocdn.com/s3/m/897e6e67d0d233d4b04e69df.png)
高考一轮复习荒漠化的防治专题训练题源,因此在山脚冲积扇地区除水源充足外,地形、土壤条件均较好,是当地人口、农业的集中分布区。
第2题,该地区北部,气候更干旱,风沙危害更严重,植被覆盖率更低,更接近内陆地区的沙漠,沙源供给更充足。
故当地应以横沙丘和抛物型沙丘为主。
黑河是仅次于塔里木河的全国第二大内流河。
黑河尾闾处的居延海,曾是西北最大的湖泊之一,孕育了古居延文明。
近年来,居延海急剧萎缩干涸,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读图,回答3~4题。
3.黑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大气降水B.地下水C.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D.居延海的湖泊水4.造成居延海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上游地区沙尘暴增加B.居延海地区载畜量减少C.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数量增加D.居延海地区土地沙化面积增加3.C 4.C【解析】第3题,西北内陆地区水源的补给靠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第4题,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是人为因素影响。
人口增长,工农业用水增加,导致水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
每年东非高原上几十万头角马、斑马等野生动物发生周期性的大迁徙。
下图为东非野生动物大迁徙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造成东非高原野生动物大迁徙的根本原因是A.地球的自转B.地壳的运动C.水循环运动D.地球的公转6.近几十年来,东非高原生态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过牧过垦,土地退化加剧B.修路开矿,破坏地表植被C.城市扩大,非农用地增加D.动物迁徙,踩踏啃食草皮5.D6.A 【解析】第5题,东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旱、雨两季,5-10月北半球雨季,11-次年5月南半球雨季。
热带草原高温干旱季节十分明显和漫长,而非洲热带草原刚好被赤道分布在南北两个半球。
一般动物都需要水,和充足的食物来源,野生动物的周期性大迁徒,主要是追随着热带草原的降雨季节而带来丰富的食物。
七八月份是向北半球迁徙。
第6题,近几十年来,非洲人口增长迅速,主要是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致土地退化加剧,荒漠化加剧。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29)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29)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含解析)-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25a1b6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0d.png)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同步测试(29)(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2011·无锡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喀斯特地貌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区域内喀斯特地貌所占比例最高的两个省区是( )①贵州②云南③广西④重庆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③2.该地区石漠化现象极为严峻,其自然缘由有( )①土层薄,山多坡陡②多溶洞、暗河,地表水流失快③人口增长过快,对土地压力大④降水量多,且多暴雨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1题,图中喀斯特地貌主要集中在中、东部,贵州和广西所占比例最高。
第2题,石漠化是山地、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严峻时,大量冲刷表层土,露出了基岩。
结合西南地区的地形地势特点可知,山多坡陡,土层薄,简单被侵蚀,结合这里气候特点可知,降水量多且多暴雨。
因此选D。
答案:1.D 2.D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
读下表及下图,回答3~4题。
年份石羊河年均径流量(/108m3)流入民勤年均径流量(/108m3)1957 13.31 4.64 2000 13.03 0.983.民勤绿洲水资源最足够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委C.秋季D.冬季4.导致近50年来,民勤绿洲快速退化的根源在于( )A.全球变暖,石羊河水量明显削减B.流域内用水量增加,上游来水削减C.大量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D.草原破坏使地表径流削减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石羊河为一条内流河,其河流补给主要是来自祁连山的冰川融水,故水源最足够的季节应当是在夏季。
第4题,从表格可以看出石羊河年均径流量从1957年到2000年并无明显变更,因此导致流入民勤绿州年均径流量削减的缘由应主要是流域内用水量增加。
答案:3.B 4.B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5~6题。
5.推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A.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生物多样性B.①为生物多样性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石漠化面积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②为石漠化面积③为生物多样性D.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生物多样性③为环境人口容量6.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坎坷 B.降水丰富C.喀斯特地貌广布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解析:随着森林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也必定随着下降;森林覆盖率越低,则石漠化面积越大,环境人口容量也随之减小。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3章 第1讲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高中地理高考一轮复习-第13章 第1讲 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防治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433790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a9.png)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措施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1)自然原因:
因素
特征
降水 变率大,集中在___夏__季___,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地形 从平原向__山__地___、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__坡__面__物__质___不稳定
(4)模式:___小__流__域__综__合__治__理___。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返回导航
研析考点·破疑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考点一 荒漠化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突难点 1.荒漠化的成因 (1)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返回导航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悟典例
(2022·山东潍坊模拟)灌丛沙丘是风沙流遇到灌丛阻挡,沙物质在灌 丛周围堆积形成的沙丘类型。随着植物体的生长,灌丛沙丘体积不断增 大,灌丛沙丘的发育受到风况、沙源、水分等条件影响。专家对塔克拉 玛干沙漠腹地的塔中地区柽柳灌丛沙丘剖面沉积物进行了研究,经14C测 年显示,自剖面向下330 cm处的沉积物年代约为公元1359年。下左图为 塔中灌丛沙丘开挖剖面示意图,下右图为自公元1359年以来取样沙丘剖 面沉积物中值粒径变化及特征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第十三章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考一轮总复习 • 地理 • 人教版
返回导航
2.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位于非季风区年平均降水量在__4_0_0___毫 米以下的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半干旱地区。
高考一轮复习土地荒漠化高考试题
![高考一轮复习土地荒漠化高考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7900dfb4be23482fb5da4cc3.png)
高考一轮复习土地荒漠化高考试题高考一轮复习土地荒漠化高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019年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2019年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城镇用水B.开发水能资源C.蓄水灌溉农田D.发展水产养殖4.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
(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
9.(2019年上海卷•节选)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1)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2)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3)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10.(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含答案
![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28e9be04a1b0717ed5dd00.png)
专题训练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下表为我国某区域1999年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面积。
下图示意该区域1999~2007年土地覆被类型面积变化率,正值表示增长,负值表示减少,该区域生态环境已呈退化趋势。
据此回答1~2题。
土地覆被类型面积(万hm2)沙地468草地58.5盐碱地32.1耕地16.6沼泽地10.7建设用地 1.41.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A.治理盐碱地B.退耕还草C.保护沼泽地D.植树造林2.该区域可能位于()A.云贵高原东部 B.松嫩平原中部C.黄土高原中部 D.内蒙古高原西部答案:1.B 2.D解析:第1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草地面积大量减少,耕地面积大量增加,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所以改善该区域生态环境首先应该退耕还草。
第2题,该区域沙地面积最大,其次是草地面积,据此可以判断该地区应为内蒙古高原西部。
读我国西部各省区土地及草地退化状况比较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甘肃沙漠化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最大B.内蒙古水土流失的面积与宁夏一样大C.西北各省区沙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干旱D.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过度放牧4.保护和恢复西部的生态环境,可采取的措施有()①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②提高沿途城镇的天然气使用率,减少对林草的开发③生态重点地区实行严格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④从根本上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以保护生态环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3.C 4.A解析: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新疆地区土地沙化面积最大;内蒙古和宁夏水土流失占土地总面积比例大致相同;西北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荒漠;云南、贵州两省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破坏植被。
第4题,由于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因此应把生态建设放在首位,保护植被,减少对薪柴林的破坏,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提高天然气的使用率。
我国目前能源消费仍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无法从根本上减少开发。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荒漠化(含答案)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荒漠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b29363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4a.png)
通用版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创新素养限时练:荒漠化1.石漠化是指在我国热带、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的喀斯特分布地区,表层土壤被严重侵蚀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下表示意贵州省典型石漠化地区2006—2010年土壤侵蚀情况。
读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石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A.地形崎岖B.降水丰富C.过度垦殖D.过度放牧(2)高原山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侵蚀量最大的是()A.坡耕地B.撂荒地C.经济果木林D.水土保持林2.耸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500千米,其南段位于福建省一侧的长汀县。
该县城有韩江支流汀江流过。
距县城22千米的河田镇,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这里原名柳村,据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荫、河深水清、舟楫畅行。
然而,现在的河田展现在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
据此完成下题。
(1)河田土地红漠化后,对河流下游地区的主要影响是()A.风沙增多,雾霾天气增加B.河床抬高,洪涝灾害加重C.土地退化,土壤肥力下降D.地表侵蚀加重,沟壑纵横(2)防治该镇红漠化的有效措施有()①因地制宜发展大农业,调整农业结构②封山育林,营造防护林、经济林等③加快农村能源建设步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④在红漠化严重区域修筑梯田,防治水土流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下图为我国某省区荒漠化土地类型与荒漠化类型构成图(单位:万平方千米)。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该省区所在地是()A.青藏高原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黄土高原(2)关于该省区土地荒漠化的不同类型,描述正确的是()A.海拔高气温日较差大,导致冻融严重B.春夏升温快蒸发强,导致盐碱化严重C.以平原为主风力强劲,导致风蚀严重D.夏季多暴雨黄土疏松,导致水蚀严重4.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新】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水土流失、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新】2019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演练测试卷水土流失、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f9cdc1f83c4bb4cf7ecd15b.png)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宁夏是我国土地沙化的严重区域,风沙干旱区占据全区沙化土地的97%。
目前,宁夏在风沙干旱区采取银柴胡,甘草等沙地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措施进行沙化土地治理。
据此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严重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大量风沙土和沙质土存在是土地沙化严重的决定因素B.气候干燥,夏秋多大风,蒸发旺盛是该区气候总特点C.人口快速增长是土地沙化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诱导因素D.土地利用方式以农耕为主变为放牧为主加剧了土地沙化2.下列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土地沙化的主要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A.灌溉农业区受沙土侵压覆盖,面积变小B.荒漠草原载畜能力加大,环境压力加大C.黄河以西的区域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D.黄河含沙量无明显变化3.关于宁夏风沙干旱区采用中草药种植与产业化经营的治理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经济效益差,但生态效益好B.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C.是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双赢的唯一出路D.以第三产业为主,经济效益好答案:1.C 2.D 3.B干燥度是指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之比,表示气候的干燥程度。
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的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
读我国部分区域干燥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4~6题。
4.据图分析甲处干燥度等值线弯曲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海陆位置B.气温C.地形D.降水5.图中乙区域土地利用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 )①土地荒漠化②土壤次生盐碱化③水土流失④土壤板结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6.关于该区域干燥度分布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40°N纬线由西向东气候干燥程度逐渐升高B.乙处比丙处干燥度变化慢C.本区域干燥度自南向北递增D.影响该区域干燥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答案:4.C 5.A 6.D针对藏南地区江北公路沙害问题,某研究所于该地区进行石方格沙障(由石头组成的方格状拦沙设施)防风固沙效益研究,下图示意风速为11 m/s时石方格沙障干预下的风速流场。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b0f5914b35eefdc9d33310.png)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训练-土地荒漠化一、单选题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
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
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坡顶>坡中>坡脚B.坡顶>坡脚>坡中C.坡中>坡脚>坡顶D.坡脚>坡中>坡顶3.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答案】1.A2.D3.B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4.“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5.“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答案】4.C5.D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荒漠带C.热带草原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7.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6.C7.B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流域内的居延海后期因湖面缩小分裂成两个湖泊。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70土地荒漠化练习解析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70土地荒漠化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af7d695ef7ba0d4a733bc7.png)
高频考点70 土地荒漠化(2019·运城期中)下表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
据此回答1~2题。
1.表中显示该时期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2.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实施退耕还草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科尔沁地区在清朝康熙年间还是牧草丰盛的著名牧区,现在已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对我国华北地区有严重的潜在威胁。
下表反映了1949~1995年科尔沁沙地重心转移的情况。
据此完成3~4题。
3.从整体上看,科尔沁沙地重心移动的方向是( )A.向东南方向移动B.向东北方向移动C.向西北方向移动D.向西南方向移动4.导致科尔沁草原沙化土地出现连片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水资源利用不当B.过度樵采,破坏固沙植被C.严重超载放牧D.农牧交错带的过度垦殖(2018·铜仁模拟)读“贵州省某流域石漠化景观分布概率与坡度、坡向关系图”,完成5~6题。
5.目前,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地区位于( )A.坡度5°,坡向西北坡B.坡度15°,坡向南坡C.坡度40°,坡向西南坡D.坡度50°,坡向东南坡6.该流域石漠化严重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毁林开荒B.城市建设C.修筑公路D.旅游开发河西走廊是我国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华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源头。
目前该走廊北部的沙漠有加速向南入侵的趋势。
右图为“各种沙丘形成因子分析图”。
读图完成7~8题。
7.河西走廊内的绿洲主要分布在( )A.冲积扇B.冲积平原C.三角洲D.山间盆地8.据图判断,该地区北部沙漠沙丘的主要类型是( )①横沙丘②纵沙丘③抛物型沙丘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019·西昌调研)土壤盐渍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通过毛细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盐分积累在地表土壤的过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荒漠化与水土流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荒漠化与水土流失](https://img.taocdn.com/s3/m/6c875fe5a6c30c2258019e84.png)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荒漠化与水土流失基础题组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毁坏,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多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万万万的人。
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遇见村落和火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
(引自路遥《平庸的世界》)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2019北京海淀一模)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A.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的土层B.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的过渡地带C.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窑洞景观D.农业地区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2.(2019北京海淀一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B.发挥黄土肥沃的优势,成长大范畴机械化农业C.不合理耕作毁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D.议决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举行有效水土保持读甲、乙两景观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3.(2019北京自主招生模拟)甲地在草原内部形成斑块状戈壁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风力腐蚀形成风蚀洼地B.太过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C.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D.水井周围农牧业活动一再导致地表植被毁坏4.(2019北京自主招生模拟)乙地草原萎缩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沙尘暴频度降低B.泥土有机质增加C.泥土盐碱度升高D.生物生产能力进步5.(2019北京朝阳一模)国度制定的“十三五”筹划确定了到2020年消除贫困的目标。
打响了“精准扶贫”的攻坚战。
2019年已超额完成1 000万人脱贫目标,同时出现一些成功案例。
我国的贫困地区多是生态环境脆弱地区。
读图,回答下题。
在甲、乙两地区中任选其一,简述该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标题及其自然原因。
(10分)提拔题组搜狐网2019年06月27日消息:山大谷深,全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面积的35%,比年来有加剧的趋向,需要加快治理步伐。
回答下面三题。
6.(2019北京通州摸底)要观察云南省水土流失的漫衍环境,需要优先准备该地的地形图和( )A.气温漫衍图B.降水漫衍图C.产业漫衍图D.旅游景观漫衍图7.(2019北京通州摸底)单位面积产沙量是丈量水土流失程度的重要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土地荒漠化高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2019年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下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A.自然植被改善B.风力侵蚀减弱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2019年江苏卷)下图为我国某绿洲示意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区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A.保障城镇用水B.开发水能资源C.蓄水灌溉农田D.发展水产养殖4.适合该地农业持续发展的措施是A.开发山地,扩大耕地面积B.大量开采地下水,灌溉农田C.修建防渗漏灌渠,推广节水灌溉技术D.营造防护林网,保护农田(2019年海南卷)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
读图完成5—7题。
5.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A.甲B.乙C.丙D.丁6.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光照B.水分C.坡度D.温度7.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A.甲地区植被退化B.乙地区沙化C.丙地区荒漠化D.丁地区植被改善8.(2019年江苏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三在2019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
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有、、。
(4)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是、。
9.(2019年上海卷•节选)撒哈拉沙漠南缘的11个国家正联手打造一条横穿非洲大陆的绿化带。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这条被称为“绿色长城”的绿化带,计划总长度为7100千米,宽15千米。
(1)解释“绿色长城”沿线荒漠分布的自然原因。
(2)为遏制荒漠化发展,除建设“绿色长城”外,沿线国家还可以采取什么措施?(3)对11个国家采取的合作行动做出评价。
10.(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I)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4500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平均大风(大于等于8级)日数157天,且多集中在10月至次年4月,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主要为就地起沙,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20—30厘米高度范围内。
(1)分析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2)说明上述沙源冬春季起沙的原因。
(3)简述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4)针对该路段的风沙灾害,请提出防止措施。
【答案】1.C2.D【解析】1.结合材料,在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
根据图例读图分析,“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首先是地下水水位下降,所以附近的交错带的地下水流向绿洲区,C对。
根据材料可知,自然植被恶化,A错;该地位于干旱区,生态环境退化,风力侵蚀增强,B错;固定沙丘可能转为流动沙丘,D错。
故选C。
2.“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D对。
森林消耗水量大,不适宜在荒漠区植树造林,A错;交错带生态环境恶化,不宜发展灌溉农业,B错;地下水是绿洲区的主要水源,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不现实,C错。
故选D。
【答案】3.AC4.CD【解析】3.绿洲在沙漠戈壁中,河流水量小,故在此处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一定不是开发水能资源和进行水产养殖,而是保障城镇用水与农田灌溉。
故选AC。
4.该地为沙漠中的绿洲,气候干旱,且山区地形崎岖,扩大耕地面积会破坏生态环境;大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进而影响环境。
而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营造防护林网等措施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
故选CD。
【答案】5.D6.B7.C【解析】5.图例中显示有冰川,该地河流主要为冰川融水补给;河流有时令河,会发生断流现象;结合该地纬度可以推断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北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地势低洼处,地下水位较高,气候干旱,蒸发强烈,容易产生土壤盐渍化。
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丁位于河流下游,地势低洼,土壤盐渍化最为严重,故选D。
6.根据图示:丙地区附近等高线稀疏,坡度较小,地形较为平坦;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光照强烈,光照、温度和坡度不是限制因素。
所以限制丙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故选A。
7.该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冰川融水,流量小,河流流向为从甲流向丁。
如果在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导致下游地区水量减少,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将导致下游丙、丁地区出现荒漠化,故选C。
8.【答案】(1)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易发沙尘暴沿河地带易产生水土流失(2)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3)甘草种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4)风能太阳能【解析】(1)从材料二可以得出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这样看来破坏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易发沙尘暴;如果是靠近河流就易产生水土流失。
(2)从材料一可知库布齐沙漠靠东,我国降水从东向西减少,所以库布齐沙漠降水量略多,植被易成活;图中显示库布齐沙漠离黄河近,引水灌溉方便。
(3)从材料三中可知,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甘草种植,甘草种植可以保护土壤;土壤又可以生长牧草,牧草多了可以发展特色旅游,甘草种植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联系当地自然条件分析,这个地区干旱少雨,光照强,适合发展太阳能;这个地区靠近冬季风源地,适合开发利用风能。
9.【答案】(1)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
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2)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3)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
因此,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
【解析】(1)图示绿色长城北部地处副热带,终年受副热高压控制,是热带沙漠气候;南部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是热带草原气候。
(2)绿色长城地带,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沙漠范围。
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
(3)本身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造成荒漠化的主因;因此要防止过度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解析】(1)绿色长城地处热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信风带交替影响,盛行下沉气流和离岸风,终年高温,蒸发量大,降水稀少,不利于植被生长;北面是面积广大的撒哈拉沙漠区,在东北信风驱动下,风沙易于向南移动,扩大了荒漠影响范围。
因此,绿色长城沿线分布有荒漠带。
本身气候干旱,荒漠广布;非洲人口增长快,粮食需求量大,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是人为荒漠化的主因;因此要防止过度的开垦与放牧;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
(3)荒漠化问题是绿色长城沿线国家面对的共同问题,只有大家共同行动,才能有效遏制荒漠化的蔓延。
11国采取合作方法治理荒漠,这一项目体现了相关国家面对共同的问题采取的国际合作精神;也遵循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同性原则。
10.【答案】(1)多条河流在此注入错那湖,泥沙沉积,河口三角洲面积较大;冬春季河流水位低,河滩泥沙裸露;错那湖水位低,(因河口处湖区水深较浅)出露的湖滩泥沙面积较大。
(2)冬春季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风经湖面无阻挡,沙源东部为河谷,风力强劲。
(3)(铁路路基较高)风沙堆积,填埋路基和轨道;侵蚀路基(和路肩);损害机车车辆和通信、信号设备等,加大钢轨、车轮等设备的磨损;影响运行列车安全。
学科&网(4)(阻沙措施)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
(固沙措施)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
设置石(草)方格沙障。
(若所提措施不符合当地实际,如植树造林,不得分。
)【解析】(1)提取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是答题的关键。
读图文材料可知,错那湖东北部沿岸地区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有三个:一是来自注入湖泊的河流形成的河口三角洲;二是来自冬春季河流水位低而裸露的河滩;三是来自错那湖冬春季水位低而出露的湖滩。
(2)认真分析图文材料,即可得出答案。
图示区域冬春季干燥少雨,植被稀少,沙源裸露,再加上多风力强劲的西风,故易起沙。
(3)可从对铁路基础设施和列车运行安全等方面分析风沙对该路段铁路及运行列车的危害。
强劲的风沙活动会掩埋路基和轨道,破坏铁路沿线的基础设施,影响列车运行安全。
(4)防风沙的措施主要是利用植被固沙,或是建设阻挡风沙的工程。
高原地区不适宜种树,只有种草或用石块压沙。
所以采取的阻沙措施是在铁路两侧设立阻沙堆(高立式沙障),固沙措施是在沙地上用碎石等覆盖沙面,设置石(草)方格沙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