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具有党校特色的科研体系

合集下载

深入贯彻党校工作条例努力提升科学办校水平

深入贯彻党校工作条例努力提升科学办校水平

深入贯彻《党校工作条例》努力提升科学办校水平中共福州市委党校《党校工作条例》颁布以来,在福州市委的领导和省委党校的指导下,我校积极贯彻落实《党校工作条例》,坚持党校姓党,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不断提高施教能力、研究能力和服务能力,努力提升科学办校水平,各项工作都有新的进展和提高。

一、拓展办学规模,干部培训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1、主体班次设置规范。

我校始终把办好主体班作为主要任务来抓,坚持和市委组织部一起有计划地调训干部,主体班次做到规范、有序。

具体主体班次包括县处班、科局班(公务员班)、乡镇班、中青班、党外干部班、组织人事干部班,每年分成4个阶段,每个阶段2个月,安排4个班次左右。

2009年至2012年上半年,共举办主体班次51期,培训学员2300多人次。

2、认真举办专题研讨班。

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同时,每年我们都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举办若干期专题研讨班,包括全市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题研讨班、福州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等。

今年上半年,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加快福州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我们根据市委部署,举办了“加强文化强市建设”、“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等4个专题研讨班。

3、积极拓展计划外班次。

在办好主体班次培训的基础上,我们根据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充分利用党校的办学资源,积极开展计划外的培训工作,为未设培训机构的市直单位培训干部,目前,市政法委、市妇联、市台办等10多家市直单位选定市委党校作为其系统干部培训的定点机构。

2009年以来,计划外培训人数逐年递增,现每年计划外培训人数都达到8000多人次,充分发挥了培训干部的主渠道作用。

二、推进教学改革,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提高近年来我们立足于改革创新,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具体是围绕“四个化”做文章。

1、优化教学布局,实现教学内容的多元化。

近年来我们认真按照《党校工作条例》和《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的要求及时调整逐步完善教学内容。

党校工作心得:党校科研需要聚焦三个维度

党校工作心得:党校科研需要聚焦三个维度

党校科研需要聚焦三个维度《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党校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要“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

这既是对党校科研的职能定位,也是对党校教育的职能定位。

党校科研如何有效履职?如何发挥好党校教育的功效?这关系到党校作用的有效发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旺发达,更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

党校科研要紧盯党的重大理论创新问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不断进行党的理论创新,从而使得党的理论能够与时俱进,能够与实践高度统一,能够与国情不断契合,从而有效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更进一步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重大战略思想,这些重大战略思想既包括战略目标,又包括战略举措。

尤其是战略举措,更需要深入研究,只有深入研究,把战略举措绘成具体的“路线图”,才能进一步有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党校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承担着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大使命。

深入研究党的重大理论创新问题,就抓住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根本。

党校科研要紧贴党的重大实践创新问题。

理论来自于实践,反过来指导实践。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时代,正处在社会大变革的时代,正处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这个伟大时代产生了伟大实践。

对这些伟大实践需要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和概括,并用总结和概括的科学理论指导新的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

基层党校特色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基层党校特色发展的实践与经验

基层党校特色发展的实践与经验[摘要]县级党校作为基层党校,与其他各级党校相比,因为直接面向基层,有着培训人员数量广、对象层次差异大等不同特点,当前面临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进一步改革教学、管理体系,完成好干部培训任务。

近年来,新疆巴楚县委党校积极应对基层党校发展的新情况新挑战,深化落实教学立校、科研兴校、人才强校战略,以努力建设有特色、研究性、开放式、创新型干部教育培训基地为目标,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呈现出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关键词】基层党校实践经验一、坚持一个中心即以教学为中心。

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坚持以“党务干部年年培训、专业技术干部专题培训、新提拔干部必须培训、后备干部系统培训”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调整和完善教学格局,缩短学制,增加班次数量,拓宽办学渠道。

在实际工作中,实行学员点名调训制度和“两班”培训模式,一是着力抓好主体班次培训,二是着力抓好各类短训班次的培训。

今年来共开办中青、双语、新任科干、专业技术骨干等不同层次的主体班次6期,培训人数215人(次);开办全县专武干部培训班、基层司法干部培训班、大学生村官培训班、新招录公务员岗前培训班、派出挂职干部培训班、未就业大学生赴上海学习培训班、人大代表(人大干部)履职培训班、水利系统业务干部培训班、村两委班子培训班(送课下乡)、中小学(幼儿园)组织员培训班、全县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以及和农业、林业、畜牧、农机、科技等部门联合举办的“科技之冬”培训班等,共计9个层次34期的短班培训,培训人数4837 人(次)。

此外,还进行了全县900余人各级村干部和1800余人公务员(含参公人员)的轮训培训。

截至2012年11月,巴楚县委党校总计办班40期,培训人数5052人次,超过全年5000人次的培训目标,较去年同期增加培训1776人(次),切实做到常年办班。

二、实现两个创新一是创新教学模式。

按照“调查—学习—座谈—实践—反馈”五个环节为主要内容的“五环”教学组织模式,实行“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技能+县情教育”的单元模块教学,采取“教师辅导+外请报告+电化教学(远程教学)+实地观摩”的教学方式(总体上教师辅导、外请报告、电化教学内容在主体班教学中各占大致三分之一比例)。

关于党校科研工作的一些思考

关于党校科研工作的一些思考

关于如何提高党校科研水平一些思考党校担负着教学与科研两大中心任务。

科研是党校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是党校重要的软实力,科研水平是衡量党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

科研直接关系到党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党校再社会上的地位和声誉。

当前,对于党校来说,如何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抓好科研工作,是每一个同类学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般来说,党校科研条件较差、存在着底子薄、经费紧、信息闭塞、科研力量薄弱等不利条件,如何克服不利因素、努力创造条件,抓好科研工作,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重要工作。

因此,深入研究党校科研工作的资政作用,使各级党校科研工作更好的发挥参谋、资政作用,更好地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服务,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人做一些思考。

一、当前党校科研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发生深刻变迁和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的深入人心而引起的经济社会变迁和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际问题亟待作出科学的论证和回答;同时,党校也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正向短期化培训、专题化培训和应用能力、素质教育转变。

所有这些,对党校科研基础先行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了。

(一)科研有成果,但研究不深、创新不足通管党校的科研成果,虽有一定数量,但精品力作不够,纯理论文章较多,深入研究的课题较少。

多数教师处于完成学校要求的最低科研工作量或职称评定的需要而写文章,多数为研讨会征文或是发表在省级以下刊物。

成果突出的研究领域不多,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结合得不够紧密,对决策尤其是经济对策类成果欠缺。

对党的重大理论问题的深入研究也不够,缺乏创新性。

(二)决策咨政作用不明显很多党校目前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调研文章虽然也有,但是对本地区的影响却不大,研究成果没有被当地的党委政府的决策采纳,起不到党委、政府决策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不能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

究其党校自身的原因,党校开展科研工作没有完全紧密贴近实际,贴近市情县情,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从而导致课题研究角度不新、调研不透、理解不深等问题较为普遍,同时,由于党校教师深入基层的机会比较少,教研经验不足,对社会的认识主要借助网络传媒,这也影响了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5.01.20•【文号】•【施行日期】2015.01.20•【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5年1月20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大意义(一)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支撑。

决策咨询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决策咨询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智库建设事业快速发展,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

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和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迫切需要健全中国特色决策支撑体系,大力加强智库建设,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历程,智库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成为国家治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

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建立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体系,必须切实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充分发挥智库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

(三)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大国的发展进程,既是经济等硬实力提高的进程,也是思想文化等软实力提高的进程。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载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在对外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树立社会主义中国的良好形象,推动中华文化和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迫切需要发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在公共外交和文化互鉴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影响力和国际话语权。

党校教研咨一体化的机制研究

党校教研咨一体化的机制研究

党校教研咨一体化的机制研究作者:赵理文来源:《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24年第02期〔摘要〕当前,深入研究教研咨一体化的生成机制、作用机制和实现机制,有助于正确认识其特点和规律,提高一体化的质量和水平,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重要作用。

教研咨一体化是在党校教育过程中生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学、科研、咨政分别是党校教育的原生职能、伴生职能和衍生职能,三者既相对独立、相互作用,又相互转化、相互成就。

党校教学、科研和咨政之所以能够一体化,其内在根据在于三者目标高度一致、内容深度契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是教学、科研和咨政的共同主题,也是它们共同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像一条红线一样贯穿于教研咨一体化的全过程。

实践中,要持续有效推进教研咨一体化,必须加强主体建设、机制建设和平台建设。

〔关键词〕党校;教研咨一体化;生成机制;作用机制;实现机制;高质量发展〔中图分类号〕D26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203(2024)02-0106-06教学、科研和咨政既是党校的三项基本职能,也是党校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三个基本途径。

在党校工作全局中,教学、科研和咨政三项职能既相对独立、相互作用,又相互转化、相互成就,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深入研究党校教研咨一体化的生成机制、作用机制和实现机制,有助于推动党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发挥其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重要作用。

一、党校教研咨一体化的生成机制研究党校教研咨一体化,首要的问题是弄清楚教研咨为什么能够一体化?而我们要科学回答这一问题,不仅要从发生学的角度研究教研咨是如何生成的这一“元问题”,而且要厘清三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历史脉络,揭示它们之所以能够一体化的逻辑根据和历史根据,找准三者在教研咨一体化中的定位和相互关系。

(一)教学:党校教育的原生职能教育是有目的地影响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作为专业性社会活动,其影响人、培养人的基本形式是教学。

构建党校教育信息化体系

构建党校教育信息化体系

构建党校教育信息化体系《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明确指出了信息化建设在党校事业发展中的重要性,信息化建设是实现党校教育现代化和党校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校信息化和实现大规模培训干部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党校教学科研质量、提高办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中央党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国党校系统信息化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全面提高党校信息化水平。

集团对于干部素质、能力要求的提高,也使的干部培训在干部管理工作中尤显重要,作为集团公司干部培训主渠道的集团党校近几年来干部培训的规模越来越大、培训强度越来越高、轮训周期越来越短、培训内容也越来越注重实效性和全面性。

面对上述新情况、新任务,如何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遵循集团干部培训要求,结合党校自身发展来构建具有广铁特色、党校特点的教育信息化体系?是摆在全体党校人面前的新课题。

为此,集团党校近年来在这方面作了许多积极的探索与实践。

一、党校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方面,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 以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为重点,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系统工程。

其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其建设内容涉及基础设施、信息资源、重大应用等各个层面,渗透教育、管理、教学、科研的各个环节。

党校的教育信息化就是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新形势,适应铁路发展特别是高铁发展的新要求,适应铁路生产力布局调整和直管站段改革的新体制,适应新时期强化铁路干部培训的新任务。

加强信息化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干部教育信息化管理,整合校内现有信息化资源,建立一个面向广铁集团管内辐射全路的开放、兼容、共享的干部教育信息化体系。

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成果,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党校的培训方式,提高干部培训的质量和效率,是党校教育信息化的根本任务。

充分发挥信息化在党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升党校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水平,是党校教育信息化的根本目标。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的通知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的通知

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公布日期】1995.09.06•【文号】中发[1995]11号•【施行日期】1995.09.06•【效力等级】条例•【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组织建设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发布日期:2008年10月29日实施日期:2008年10月29日)废止中共中央关于印发《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的通知中发〔1995〕1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各大军区党委,中央各部委,国家机关各部委党组(党委),军委各总部、各军兵种党委,各人民团体党组:现将《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中央1995年9月6日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暂行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要求的党校教育体系,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和党校工作的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国共产党的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一个重要部门。

第三条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轮训和培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成为干部增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第四条党校的教育方针是,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以研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人才。

第五条党校的基本任务:(一)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二)培训中青年党员领导干部;(三)培训意识形态部门的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四)协同组织人事部门,对学员在校期间进行考核考察;(五)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党校教育体系,推进党校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党校工作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中国共产党党校是在党委直接领导下培养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的学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是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是党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

各级党委要把党校办成培训轮训党员领导干部,培养党的理论队伍,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干部加强党性锻炼的熔炉。

第三条党校工作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施教、从严管理,切实加强校风和学风建设。

第四条党校教育的总体要求是,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要求,尊重和研究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针对干部成长的特点和需求,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课,培养忠诚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德才兼备的党员领导干部和理论干部。

第五条党校的基本任务是:(一)培训轮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及后备干部,培养理论干部;(二)承办党委和政府举办的专题研讨班;(三)围绕国际国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展科学研究,承担党委和政府下达的调研任务,推进理论创新;(四)针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宣传,开展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开展学位研究生以及其他形式的干部继续教育和培训;(六)开展同国内国(境)外教育、研究等机构和组织的合作与交流。

第六条围绕党校教育的目标要求,提高学员以下5个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一)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履行职责所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二)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树立大局意识,注重调查研究,善于分析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四)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艰苦奋斗,清正廉洁;(五)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备胜任本职工作所需的基本知识和领导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党校课程体系的构建

新形势下高校党校课程体系的构建

新形势下高校党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作者:李思源沈娇宁来源:《文教资料》2020年第32期摘要:课程体系作为高校党校建设的核心内容,直接影响高校党校教育质量。

在党的理论体系不断丰富完善的新形势下,本文对党校新的教育培训模式进行探索,提出构建“663”高校党校课程体系。

应以“六大法则”教学模式、“六大模块”教学内容、“三大核心”为构建基础,构建多维度、多模块、多保障的党校课程体系。

这,有助于推动高校党校课程体系构建趋于科学性、合理性。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党校课程体系党课教育高校党校是学校教育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干部的主渠道。

2019年,中央连续出台《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等党内重要文件,为加强新时代党校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也对高校党校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形势下高校党校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必须顺应时代作出改革,主动改革原有模式,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办学治校全过程,构建科学完善的课程体系,切实提高高校党校工作科学化水平,实现高校党校高质量发展。

一、一些高校党校党校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采用查阅文献、调查研究等方式对高校党校党校课程体系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后,认为大部分高校党校的两级机构、分级培训的党校教育培训体系在发展中整体取得了较好成效,但根据新形势新要求,一些高校党校课程体系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课程内容滞后于时代发展。

党校课程尚未适应时代的需求,课程设置日益趋同,未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十九大报告系统纳入课程体系中。

面临新形势对青年学生的新要求,未能与时俱进系统设计,多以专题形式举行,主要集中在基本理论、形势政策、党性锻炼等方面,缺乏时效性、针对性和系统性。

(二)教育管理模式有待改善。

如授课形式单调,忽视学员的实际需求,灵活度有限,缺乏特色;网络课程难以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学校的不同专业需求;党性教育主要停留在理论教学层面,忽视受教育者尤其是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想实际状况,对学员的实践环节重视度不足;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不够科学,缺乏整体的统筹规划,存在教学效果参差不齐、教学内容重复等问题[1](36-37)。

党校科研工作总结

党校科研工作总结

保持优势,突出特色实现党校科研工作新跨越2014年以来,我校贯彻落实“围绕中心,科研兴校”的方针,按照年度工作计划的要求,加强科研协作,重视发挥调查研究的作用,促进了教学和科研工作上台阶、上水平、大发展。

一、主要经验(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科研成果成绩卓著。

为了促进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我校形象,使我校科研水平与先进党校相匹配,强化科研管理,促进科研强校工作的开展,我校通过竞争上岗产生了科室负责人,充实了力量。

形成了在校委会领导下的科研管理体制。

为确保科研工作的完成,提供了组织保障。

进一步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科研管理制度,完善了科研成果激励机制,实现科研工作的有序管理。

研究室健全了切实可行的《教研、调研活动管理办法》、《科研项目申报办法》、《科研成果备案制度》等制度。

同时制定了《关于促进我校科研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

全校大兴调研、科研之风,全年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共发表理论文章共计15篇,创我校科研成果的新水平。

(二)加强部门合作,提高科研本土化水平,为决策机构提供参考。

我校支持和鼓励科研本土化研究,要求紧密结合乐陵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与难题,进行集体攻关,发挥集体研究的力量,并通过这种形式以老带新,促进科研队伍建设。

加强与市委、市政府研究部门、市委组织部、宣传部联系,建立起比较稳固的科研合作关系,努力提高科学研究的本土化水平。

今年4月份,我校参加乐陵市委组织的《闯关跨越提升,建设幸福乐陵》征文活动,我校教师结合乐陵实际情况所写的《传承传统文化,创新时代文化》在这次征文活动中获得一等奖,有效发挥党校思想库作用。

5月,我校科研本土化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所研究的课题《借力‘一圈一带,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获省委党校立项,《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获德州社科联立项。

10月,与组织部合作,就干部党性教育课题,深入全市各农村、学校开展专题调研,了解民情、集中民智,所写的《干部党性教育课题研究分析》调研报告,获市领导一致好评。

突出党校特色 提升教研水平争创一流党校

突出党校特色 提升教研水平争创一流党校

突出党校特色提升教研水平争创一流党校作者:时桂平来源:《求知》2016年第09期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的重心必须是抓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特别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展开,为坚持和巩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出积极贡献”。

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兴校之基。

一流的党校必定要有一流的教学作支撑。

新时期的党校教学应该如何融入时代、体现特色、发挥自身优势,也是创一流教学所必须思考的。

党校教学的竞争力来自以用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特别着重于马列主义精神与方法的教育,着力于用实际问题说明马列主义原则,分析新情况,研究重大现实问题,指导工作实践。

这正是新时期党校教学的特色所在。

科研是立校之本,一流的教学来自于一流的科研,一流的党校要求科研出成果、塑精品、上水平。

一方面,要摒弃就科研而搞科研的观念,树立科研新观念;另一方面,要着重强调科研成果的转化力、对实践的指导力、在决策咨询中的软实力和发挥思想库作用的潜力。

因此,新的形势赋予党校教学科研工作新的目标和历史重任,教学科研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必须突出特色、提升质量、明确方向,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校工作,才能更好地服务滨海新区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在工作中,我们应牢牢把握党校姓党的办学原则,把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逻辑起点,放到最基本、最直接、最本质的层面来把握;坚持质量立校,进一步深化教学科研改革,狠抓质量提升,着力提高党校教研水平。

习近平同志强调,“党校教师是我们党直接掌握的一支教师队伍,是我们党一支不可多得的理论力量。

”目前,党校教师队伍在质量和整体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滨海新区的形势发展和教学实际,党校教学强度不足、年龄老化问题逐渐凸显,教师知识储备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缺乏优秀骨干教师,这些问题成为制约党校发展的关键所在。

党校工作心得:打造“学习共同体” 推动“教研咨一体化”

党校工作心得:打造“学习共同体” 推动“教研咨一体化”

打造“学习共同体”推动“教研咨一体化”教学中有效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更好地满足国家、组织的培训需求,更好地满足学员高质量、高水平、合口味的培训需求,使学员愿意听、乐于听、听得进、记得牢,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院)追求的共同目标。

以教学为中心,同时推动科学研究和咨政,实现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更是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追求的共同目标,也是党校行政学院亟待解决的共同难题。

本文试以构建“学习共同体”为切入点,结合实践探索和工作体会,就如何推动教研咨三位一体式共赢发展谈点体会。

一、“学习共同体”构建,有利于破解“教研咨一体化”之难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是党校行政学院遵循的重要教学规律,也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任务;是学校的追求目标,也是学校的工作难点。

而“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能破解教学科研咨政一体化发展的瓶颈。

“学习共同体”,就是针对不同对象、专题和内容,灵活采取多种方法组合,搭建一个师生共同研究学习的载体,营造出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环境和氛围,引导学员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个体学习转向团体学习,填鸭式学习转向研究式学习。

在打造学习共同体时,要重视教师在教学组织中的主导性作用,积极发挥学员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参与性,强调教、学双方观点交换过程中的碰撞性、融合性、互补性,不断增强教学效果的冲击性、震撼性、感染性,提升科研咨政观点的综合性、科学性和精准性。

通过“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可以解决老师找不到平台、学员找不到载体、师生找不到结合点、转化找不到促发点等困难,最大程度上发挥师生两个校内外资源的共生效应,提高教学质量,提升科研水平,增强咨政能力。

二、打造“学习共同体”推进“教研咨一体化”的主要探索实践目前尝试探索的“学习共同体”构建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通过结构化研讨组成“学习共同体”。

具体分两种情形:第一种是分四个阶段的“总分总”式全班结构化研讨。

第一阶段是讨论前准备,包括催化师的确定与培训、讨论题目的准备、分组、结构化研讨说明等。

谈如何发挥党校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谈如何发挥党校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党建与社团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谈如何发挥党校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王士海摘要:在大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系统工程中,加强法治教育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环节。

故本文将在论述党校的重要作用的同时,提出应建设具有党校特色的教学体系,加强法学学科建设,发挥党校系统的整体功能,注重党校的改革和发展的措施,以促进党校发挥好在推进法治中国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党校;法治中国;作用法治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各级领导干部和党员是否具有法治思维,具备法治意识,以法律的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国家实现依法治国、依法理政的重要因素。

而党校是国家培养、培训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的重要部门和基地,它不同于一般的学校,它承担着更为特殊和重要的使命。

一、党校的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要“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要求“把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必修课”。

可见,党校作为培养党员干部的重要阵地,在实现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目标上,党校是重要的一环。

《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中曾明确表示党校的任务是“通过有计划地培训,提高学员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的能力;结合新的形势,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党性,进一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当然,党校还承担着党的建设理论的研究,以及对党组织和党员状况的调查研究等任务。

且基层党校还承担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工作,党校基本是每位党员必须经历的一个培训场所。

二、发挥党校在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中重要作用的策略(一)建设具有党校特色的教学体系党校就其课程设置来说,它的课程的设置需要时刻关注国家的发展,需要与党中央的政策精神相一致。

党校和高校虽有不同,但党校的教学和科研可以和各大高校联合进行教育和培养,相互促进,这也是建设具有党校特色的教学、科研体系的途径。

关于党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若干理解

关于党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若干理解

关于党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若干理解吕贵(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党校落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 (以下简称《条例》,最基础的工作就是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和党校教育规律,围绕“一个中心、四个方面、两个重点”的教学布局,把《条例》要求的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文化素养和技能训练等基本内容具体化,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促进教学模式的实质性转变,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将能力培养贯穿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全过程。

做到“夯实理论基础、开阔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增强党性修养”。

下面就结合上海市委党校这些年的探索实践,谈谈对党校课程体系建设的若干理解。

一、课程设置原则课程,包括理论教学课、实践教学课、讨论课等干部教育培训的所有环节。

课程设置既要遵循干部成长规律,又要遵循干部教育规律。

具体原则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既要适应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需要,促进党的事业和执政党建设的发展;又要适应干部成长规律的要求,帮助和促进领导干部全面健康发展,即应坚持干部教育的“两个适应,两个促进”。

2、既要加强基本理论、政策法规与管理知识教育,还要紧密结合国际国内的热点难点问题培养领导能力。

3、既要突出能力培训,更要强化党性锻炼,教育领导干部要对党始终保持忠诚。

解决好党员领导干部要姓党、非党领导干部要信党的问题。

4、既要设置体现干部培训战略任务的共性目标的必修课,还要设置适应学员知识结构不同和能力差异的个性需要的选修课。

努力实现课程设置的多样性和针对性。

5、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是逐步建立起贯彻中央要求、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本地特点、适应干部需求的课程体系,实现课程结构模块化,课程内容动态化,课程供给菜单化,各类班次的教学计划最优化。

二、课程体系框架结构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以专题讲座、自学讨论为主,再加上适当的考察学习。

按照《条例》要求,可以把课程体系归纳为五大体系十一个模块(也可以从其他角度归纳出不同的体系模块),每个模块可以包括若干专题。

打造具有党校特色的科研体系

打造具有党校特色的科研体系

打造具有党校特色的科研体系打造具有党校特色的科研体系打造具有党校特色的科研体系近年来,市委党校紧扣“科学办校、争创一流”这一目标,坚持对科研工作开展继承性创新实践,通过积极构建教学、学术和咨政三维科研平台,努力打造推进党校科学发展、具有党校鲜明特色的科研体系。

开发教学科研平台,为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打下扎实理论和实践基础搭建干部成长规律、干部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平台。

为加强教学规律研究,不断提升干部培训质量,我校创办了《干训研究》与《教学质量数量报告》教学研究平台,重点开展教学规律、学员需求、教学效果研究,提高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每年编印不少于 4期的《干训研究》作为教学经验的学习交流资料,每年多次组织开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同时坚持编印每年不少于4期的《教学质量数量报告》,对主体班教学数量进行具体量化分析,为推进教学创新取得了明显的培训效果。

从 **年开始,针对学员培训需求日趋多样化和差异性明显的问题,推出了以学员需求为导向的协商式课程教学模式,使需求调研成为制订干部培训计划的必经环节。

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引起了较大反响,有利于学员对党校课堂“用脚投票”,倒逼授课教师不断苦练内功,提升教学质量,营造了教学相长的浓厚氛围。

20xx 年以来,全校全年教学质量综合测评分保持较高水平,并逐年上升。

另外,我校三位教授荣获首届全省党校系统名师称号,四位教师的专题课荣获第二届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其中一位教师获一等奖。

构建专题研讨交流、师生共研课题的实践载体。

专题研讨班是我校开展教学科研的另一重要平台。

在每次开班之前,我校都会与相关部门研究确定研讨主题和指导教师团队,学员们则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和研究兴趣自由选择子课题成立研讨小组。

学习期间,各研讨小组和指导教师共同围绕某一子课题开展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和探讨交流,最后形成研讨成果供党委政府领导参考。

据统计,仅20xx年开设的5期专题研讨班,就有5项课题成果被立项为校级课题,其中有3项课题成果还被市领导批转,并确认为校重点课题。

党校科研工作是党校教学的基础

党校科研工作是党校教学的基础

党校科研工作是党校教学的基础摘要:党校作为培养教育党员干部的主阵地,要切实发挥教育培训党员干部的主要作用,就一定要重视教学和科研工作。

科研与教学两者犹如干部教育培训的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

科研工作是党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工作的基础。

是提高党校教学水平的基础一环。

在党校整个工作中,教学是中心,科研是基础,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科研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发挥党校作用的一个基础途径。

为什么说党校科研是党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

关键词:党校;科研工作;党校教学;基础1 搞好科研工作,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干部教育培训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培训干部,首先是要培训从事干部教育工作的教师。

要适应“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大力推进党校师资队伍建设。

要明确教师的特殊角色。

党校教师应该是复合型的人才,要有政治家的眼光,理论家的功底,教育家的风范,演说家的口才。

教学人员要有比一般的干部职工更强烈的政治敏锐性,要提高对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发展与决策的反应能力,要在第一时间学习、理解和宣传党的重大理论、决策、决议,要有理论研究的高度和深度,有前沿的知识储备,能把握大的路线方针政策。

要提高调查研究的能力,要熟悉民情、局情,熟悉干部工作特点,了解干部的能力短板、瓶颈制约。

要提高教学的组织与驾驭能力,包括内容的设计、时间的划分、节奏的把握、语言的提炼、课件的制作、良好课堂氛围的营造等。

要提高学习能力,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的要求,下大气力学马列理论、学政策法规、学企业管理、学岗位技能,重点是熟悉企业管理,了解生产流程,能发现企业运转过程中共性的问题并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真正使铁路企业党校“姓铁”的特征很好地体现出来,而更好地发挥党校“主渠道”和“阵地”与“熔炉”的作用。

2 搞好科研工作,有利于创新教学内容学校的教学内容,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和探索,现在研究总结出来了“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内容。

关于一流党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一流党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一流党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日期:2008-08-13 阅读次数: 498 【选择字号:大中小】1、党校特色与学科建设学科建设在党校的发展中具有先导作用,是党校最具有整合性与影响力的核心工程,也是一流党校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

没有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将很难在党校事业发展有所创新,更谈不上建设一流的党校,换言之,一流的党校必须有一流教学科研,一流的教学科研必须依托一流的学科建设。

虽然,每个级别党校所在区域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而必然要求各级别党校都有不同的目标定位和发展资源,但通过系统扎实的学科建设促进创新和发展能力的提升是必须明确的工作思路,凝炼学科方向、发挥学科优势、突出学科重点、打造学科特色是值得肯定的发展战略。

党校首先是一所学校,因此它具有院校办学发展的一般规律,但党校又是一所特殊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进行党员干部培训、专业特色鲜明的学校,因而在办学形式、培养目标、领导模式、运行机制、资金供给等方面都具有特殊性外,学科建设也具有鲜明的特色,因此要采取资源整合和重点培育的战略做大做强特色学科,要立足党校特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殊需求,树立今天的特色就是明天的优势,集中有限资源建设重点学科的理念,在部分有条件的学科形成突破,形成学科建设上的相对优势。

根据党校学科发展的历史渊源和时代发展对党校成为教育培训领导干部和理论骨干的主阵地的特点,党校系统在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具有较明显的传统优势,因而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基础学科的建设,抓实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党的历史(含党的建设)等学科发展和建设;作为公务员培训主阵地,要突出公共管理、社会学等新兴学科建设,鼓励基础学科和新兴学科交叉融合,努力形成学科方面的综合优势。

所以,学科建设中都必须特别关注新兴学科的出现与交叉学科的形成,这往往蕴藏着形成特色与优势学科的巨大机遇。

一般来说,这种综合优势确实需要较长时间的营造和沉淀,但一旦形成,就会辐射到大范围的学科点,带动多学科的协同发展,对学科人才培养和理论创新产生广泛长远的积极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打造具有党校特色的科研体系
近年来,市委党校紧扣“科学办校、争创一流”这一目标,坚持对科研工作开展继承性创新实践,通过积极构建教学、学术和咨政三维科研平台,努力打造推进党校科学发展、具有党校鲜明特色的科研体系。

开发教学科研平台,为全面提升教学水平打下扎实理论和实践基础
搭建干部成长规律、干部教育教学规律的研究平台。

为加强教学规律研究,不断提升干部培训质量,我校创办了《干训研究》与《教学质量数量报告》教学研究平台,重点开展教学规律、学员需求、教学效果研究,提高教学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

每年编印不少于 4期的《干训研究》作为教学经验的学习交流资料,每年多次组织开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及教学评估等方面的调查研究;同时坚持编印每年不少于4期的《教学质量数量报告》,对主体班教学数量进行具体量化分析,为推进教学创新取得了明显的培训效果。

从 **年开始,针对学员培训需求日趋多样化和差异性明显的问题,推出了以学员需求为导向的协商式课程教学模式,使需求调研成为制订干部培训计划的必经环节。

这一教学模式的探索创新引起了较大反响,有利于学员对党校课堂“用脚投票”,倒逼授课教师不断苦练内功,提升教学质量,
营造了教学相长的浓厚氛围。

XX年以来,全校全年教学质量综合测评分保持较高水平,并逐年上升。

另外,我校三位教授荣获首届全省党校系统名师称号,四位教师的专题课荣获第二届全省党校系统精品课,其中一位教师获一等奖。

构建专题研讨交流、师生共研课题的实践载体。

专题研讨班是我校开展教学科研的另一重要平台。

在每次开班之前,我校都会与相关部门研究确定研讨主题和指导教师团队,学员们则根据各自工作职能和研究兴趣自由选择子课题成立研讨小组。

学习期间,各研讨小组和指导教师共同围绕某一子课题开展理论学习、调查研究和探讨交流,最后形成研讨成果供党委政府领导参考。

据统计,仅 XX年开设的5期专题研讨班,就有5项课题成果被立项为校级课题,其中有3项课题成果还被市领导批转,并确认为校重点课题。

XX年,这一实践载体进一步创新模式,我校与兄弟党校联合举办专题研讨班,形成一系列研讨成果,为两地党委政府提供了有益的咨政参考。

除了专题研讨班,我校在进修班、中青班等主体班次中普遍重视加强专题调研教学活动,每期主体班要求每一位学员撰写调研报告,其中,中青班要求通过课题成果答辩。

拓宽学术科研平台,全面激发党校学术研究的内在发展力量
以高层次项目申报为抓手,提升课题研究的学术水准。

我校十分重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申报工作,为提升课题设
计论证质量,科研处每年都会组织开展多轮校内教师间的互评交流和校外专家点评指导。

XX年至XX年上半年,我校共有11项课题获准立项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平均申报立项率达%。

三年来,中标浙江省规划课题共23项,中标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央社会主义学院课题14项。

高层次课题的研究进一步提升了教研人员的学术研究能力,对扩大我校学术影响力起到了推进作用。

完善科研激励机制,营造精益求精的学术氛围。

为强化精品研究的激励力度,引导本校科研力量更多地集中到精品研究上来,自**年开始,我校先后对之前出台的《优秀科研成果奖励办法》、《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等科研管理制度进行修改完善,形成了鼓励出人才、出成果、出精品的党校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全校教研队伍中形成了精益求精的浓厚学术氛围,每年发表在高端期刊上的论文数量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数量随之呈明显增加趋势。

抓好以青年教师为重点的科研人才培育,形成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积极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加强以青年教师为重点的科研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校科研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我校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强大师梯队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软件一流建设推进院校科学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开展青年教师成长行动计划实施意见》、《中共杭州市委党校指导老师“带教”制度实施办法》
等一系列制度,为培育年龄结构趋合理、学科领域有专攻、项目研究讲协作的学术人才梯队创造了制度环境。

目前我校在近三年间中标的 1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有 5项为青年项目,其中3位课题负责人是青年教师。

此外,我校还有一批青年教师因为表现突出,入选省市各类人才资助计划。

搭建咨政科研平台,提升服务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咨询能力
继续加强专业市情研究队伍的建设,提升《领导参阅》的组稿质量。

市情研究所是我校组织开展咨政科研工作的重要平台,其负责编写的《领导参阅》是推进党校咨政研究成果转化为党委政府工作决策的重要渠道。

近年来该平台的建设工作不断深化加强:一是配备精兵强将充实市情研究所的研究队伍,二是不断扩大稿件来源,确保《领导参阅》的组稿质量。

如我校《校级课题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校级课题负责人在课题结题前至少需将研究成果向《领导参阅》投稿一次;以教研部门为单位,每年至少编发《领导参阅》1期。

三是加大咨政成果奖励力度。

我们把教师发挥咨政作用作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和名师
梯队的教研名师、教研英才和教研新秀评选的重要条件。

学校还重新修订完善了《科研考核奖励办法》和《校级课题管理办法》,规范咨政成果认定,加大咨政成果奖励力度。

通过这些措施,《领导参阅》的组稿质量明显提高,多次得到省
市主要领导批示或批转。

推进系统协作和社会协作,扩大咨政研究的合作平台。

一是组建杭州市党校社科联。

依托党校社科联平台,可以有效整合各基层党校的研究力量,围绕杭州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设立年度研究课题,整体推进全市党校系统的咨政科研。

**年至 **年间,已进行三轮课题招标,一批课题成果通过不同形式转化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参考。

二是精心打造杭州市首批重点社科研究基地“社会管理创新与杭州发展”研究中心。

借助这一研究平台,我校积极组织校内外专家学者立足杭州社会管理和建设的实践开展课题研究。

该中心自成立以来,围绕杭州市委市政府有关社会管理创新的工作重点,已先后开展两批共 14项课题的招标立项工作。

三是加强与党委政府部门的合作。

这几年我校非常注重联合市决咨委、市政府政研室、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发改委、市建委、市民政局、市科技局等政策性较强、专业性突出的综合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通力合作,共同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出谋划策。

近3年来,我校共主笔完成领导交办或部门委托合作的课题*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