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
2.2创新永无止境(教案)
2.讲授新课(15分钟)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创新的概念与意义。创新不仅仅是指发明新产品或新技术,它还包括思维方式、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创新。创新能够带来新的机遇,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推动社会进步。接下来,我们将学习一些创新的方法与技巧,如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开创新思维。"
3.案例分析与讨论(15分钟)
4.团队协作:培养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创新项目,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5.责任担当:培养学生认识创新对于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创新的概念与意义:理解创新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2.创新的方法与技巧:掌握一些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如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
-利用案例研究法,分析具体创新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创新的过程和成果。
-采用项目导向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创新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
-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维碰撞。
-组织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创新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创新竞赛或挑战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和竞争意识。
4.创新实践与分享(15分钟)
"接下来,我们将进行一个创新实践环节。请大家分组讨论,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实际问题,提出创新的解决方案。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并简要说明你们的创新思路和采用的方法。大家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共同提高创新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创新永无止境》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含义、意义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丰富的材料,引导学生认识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对社会现象和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但学生在创新方面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相对不足,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含义、意义和途径,学会如何进行创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创新的含义、意义和途径,学会如何进行创新。
2.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科技创新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讲解创新的意义、含义和途径,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方法。
3.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创新的认识和体会,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培养创新意识。
4.实践环节: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设计一个创新项目,并进行展示和评价。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创新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1.创新的含义:引导学生了解创新的概念和特点。
2.创新的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
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们,上午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创新永无止境》。
我的说课将分为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部分。
首先,我们来看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新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题的内容。
本节课程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创新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通过本节课程的研究,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以及从不同角度(国家、青少年、企业)了解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其次,我们进行学情分析。
青少年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正处于人生研究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关键时刻。
然而,在九年级学生中,存在这样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①九年级的学生面对中考的压力,想要提高自己的研究成绩,从而忽略了在现实生活中对时事的了解。
②农村学生中,留守儿童多,由于现实环境及家庭条件的限制,对于国家创新对现实生活的影响感受不够强烈,大多数靠学校老师的讲解,鲜少有同学自己去关注。
接下来,我们来看教法学法。
在教法方面,我将使用活动探究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法。
在学法方面,我将使用合作探究法和归纳总结法。
最后,我们来看教学过程。
我将设置四个环节:新课导入、新知探索、本课小结和课后练。
在新课导入环节,我将播放视频《iphone你好》,通过观看视频,提出问题:观看iphone手机的发展史,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发表看法,从而导入新课《创新永无止境》。
在新知探索环节之前,我将设置自主研究环节,让同学们在短时间内初步熟悉教材,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后,我将进行本课小结和课后练环节,以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重点讲解创新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同时,我将着重讲解万众创新和弘扬创新精神这两个难点。
通过本节课程的研究,我希望学生们能够增强创新意识、爱国意识,自觉弘扬创新精神,了解我国科技、教育现状,知道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认识万众创新,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意义,并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创新永无止境教案及反思
创新永无止境教案及反思第一章:创新的意义与重要性1.1 教学目标:了解创新的概念与定义。
理解创新在个人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与热情。
1.2 教学内容:创新的定义与内涵。
创新在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应用与影响。
创新对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的意义。
1.3 教学活动:引入讨论:什么是创新?观看创新案例视频:特斯拉与电动汽车产业的创新。
分组讨论:创新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与影响。
1.4 教学反思:学生对创新的理解程度是否达到预期?学生参与讨论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方法或增加实例以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创新的意义与重要性?第二章:创新的类型与方法2.1 教学目标:了解不同类型的创新。
掌握创新的方法与技巧。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
2.2 教学内容:创新的不同类型:incremental innovation,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disruptive innovation。
创新的方法:brnstorming, mind mapping, design thinking。
创新思维的培养:curiousity, openness, collaboration。
2.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不同类型的创新案例分析。
实践活动:使用创新方法进行小组项目设计。
分享与反馈:学生展示项目并进行互相评价。
2.4 教学反思: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区分不同类型的创新?学生是否能够运用创新方法进行项目设计?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否顺畅?第三章:创新的过程与管理3.1 教学目标:理解创新的过程与阶段。
学习创新的管理与组织策略。
提高学生对创新项目的规划与管理能力。
3.2 教学内容:创新的过程:ideation, development, implementation。
创新的管理:portfolio management, agile methodology。
创新的组织文化:empowerment, learning organization。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6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6一. 教材分析《创新永无止境》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创新的意义,理解创新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的思维活跃,求知欲强。
但同时,他们也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势,容易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创新的重要性,掌握创新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重要性2.创新的方法和技巧3.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创新案例,引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和思考。
2.新课导入:介绍创新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识创新的价值。
3.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方法。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创新。
5.成果分享: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分享创新的想法和做法。
6.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和方法。
7.课堂小结: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8.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创新相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课后思考和练习。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创新的重要性2.创新的方法和技巧3.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3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一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于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创新的意义、创新的来源、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理解到创新永无止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创新有一定的理解和认识。
但学生在创新方面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于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活中的创新。
四. 教学重难点1.创新的意义和价值。
2.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创新的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方法。
3.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创新的意义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案例。
2.设计好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讨论话题。
3.准备好教学设备和场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典型的创新案例,如科技创新、社会创新等,让学生初步感受创新的魅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创新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明白创新对于国家、社会、个人发展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教材中的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方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检查学生对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创新实践,如设计一个创新产品、提出一个创新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2.2创新永无止境(第2课时)(教学设计)
第2课时创新永无止境(第二目)教学目标1.感受“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氛围,自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3.知道人人皆可创新,人人皆能创新;知道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知道如何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
教学重点理解万众创新,弘扬创新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万众创新,弘扬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教师通过总结上节课的内容,引出问题:我们个人需要创新吗?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明确人人皆可创新,从而引出本节课内容。
新知探究万众创新(一)人人皆可创新【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李克强总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2021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的讲话”的材料,并提出问题。
通过李克强总理发表的重要讲话,引导学生明确双创的重要性,理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
【学生活动】学生谈自己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解。
【教师总结】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
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第25页中的“相关链接”,并提出问题。
中关村的发展,折射出中国对创新发展的重视,引领着中国创新产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氛围。
本栏目通过对中关村几个关键词的介绍,引导学生感受创新文化。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长期以来,中关村紧跟技术革命浪潮,突破体制机制束缚,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矢志创新之路。
近年来,中关村核心区着力打造的“一城三街”,即中关村软件城、创业大街、科技金融一条街、知识产权与标准化一条街,以创新创业驱动产业结构加速迈向“高精尖”。
(二)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习近平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的部分内容,并提出问题。
2023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2课时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新人教版
-我国在科技创新、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创新实例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
-创新实例给我们的启示和思考
⑤创新与青年的关系:
-青年在创新中的角色和作用
-青年如何抓住创新的时代机遇
-青年在实现自身价值和创新中的挑战和机遇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拓展思维。
(四)巩固练习(预计用时:5分钟)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检查学生对创新驱动发展知识的掌握情况。
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疑问。
错题订正:
针对学生在随堂练习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及时订正和讲解。
引导学生分析错误原因,避免类似错误再次发生。
板书设计
①创新的重要性:
-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创新有助于提高国家竞争力
-创新改变我们的生活
②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背景和目标
-我国在科技创新、经济、社会等领域的具体措施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义和影响
③创新精神的培养:
-创新精神的内涵和特征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4.实践应用题:
-设计一个创新项目,可以是科技制作、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等,简要说明项目目标和实施计划。(答案示例:计划开展一项关于节能环保的创新项目,通过调查分析校园能源使用情况,提出节能减排的措施,并参与实施,提升校园环保意识。)
5.文章撰写题:
-撰写一篇关于创新永无止境的短文,可以从个人经历、社会现象、未来展望等方面展开。(答案示例:创新永无止境,它推动着社会进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创新现象感受到这一点,比如智能手机的发展让我们生活更加便捷。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相信创新将继续引领社会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多可能性。)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1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创新永无止境》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的一章,主要讲解创新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创新的意义、创新的源泉、培养创新精神、实践创新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创新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创新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创新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章的学习来进一步拓宽视野,提升自身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创新的源泉,掌握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能够实践创新。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创新的意义、创新的源泉、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实践创新的过程。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创新的重要性,提高创新意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了解创新的源泉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2.课件:创新的意义、创新的源泉、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实践创新的过程等。
3.案例:相关创新案例。
4.视频:创新相关视频资料。
5.实践活动材料:创新实践项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视频资料,展示创新的意义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源泉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方法。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九年级上册 富强与创新创新永无止境
《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一、课标分析“创新永无止境”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创新永无止境”。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课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分别学习为什么和怎么办。
三、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深化改革开放、走向共同富裕、创新等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但还未提升到怎么做的高度。
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增强创新意识、爱国意识.【能力目标】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理解为什么和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创新和教育的重要性,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教学难点:万众创新,大众创业。
六、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小组合作法,归纳总结法。
七、教学过程三、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一)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1.活动一:港珠澳大桥被评价为我国”桥梁技术巅峰“,这说明什么?学生答:……(优势)过渡:港珠澳大桥的修建是否说明我国的创新达到巅峰?我们就可以不再砥砺前行了?2.活动二: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个图表: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感悟?学生答……(差距)3.教师总结:综合优势和差距,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学生回答:①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我国科技优点: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③我国科技差距:从整体上看,我国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教师:我们要建设创新型国家,为了这一初心,我们怎样砥砺前行呢?(二)怎样建设创新型国家。
(第二组)活动:学生畅所欲言,抓住差距,他们很容易说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科技等。
1.科技——人才——教育(1)为什么要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过渡:大家正在享受国家的九年义务教引出我国科技创新的优势。
2.2 创新永无止境 教案-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回顾艰难创业路,
思考:有人说,创新就该追求原创;有人说,我国发展起点低,创新应当从模仿开始。结合王传福的讲话,谈谈你对创新的看法。
提示:建设科技创新强国,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我国科技发展起点低,可以先从模仿开始,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再创新,最终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2.2《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
课题
《创新永无止境》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我国的科技现状,明确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道德修养:在感受中国创新成就中培养民族自豪感,热爱科学、热爱创新。
1.我国科技创新现状?
2.我国应该怎样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3.为什么必须重视发展教育?
4.创新精神的表现?
5.如何激发创新活力?
引出本课主题—创新永无止境。
思考:探月蓝图,已经绘就。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学生阅读中国探月历程,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想
讲授新课
第一目题创新强国
探究一我国科技创新现状
思考:各国耗费巨资发展航空航天工程说明了什么?
材料一【企业重视创新】
思考:比亚迪的做法给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带来什么启示?
提示: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材料二【培养创新精神】
思考:结合下面材料理解什么是创新精神?
笔记创新精神的表现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1.2.2《创新永无止境》教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1.2.2《创新永无止境》教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创新永无止境》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到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让学生感受到创新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科技创新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创新的认识较为片面,认为创新只是科学家的事情,与自己无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创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知道创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技创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永无止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新的践行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知道创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难点: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精神品质,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永无止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新的践行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科技创新的成就,让学生感受创新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科技创新的现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创新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认识到创新永无止境,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创新的践行者。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创新永无止境》说课课件
三、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认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明白建设创新型 国家的必要性。 道德修养:自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法治观念:依法维护知识产权。 责任意识: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培养民族担当精神。 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 责任意识:通过巴以冲突的伤害认识到战争的危害和影响和平与发展的因素,理解和平 发展的重要性,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力所能及的贡献。主动承担推动世界和平与发 展的责任。
六、教学思路
议学环节一:创新强国。 1.播放视频《中国一分钟创新篇》,学生观看视频、表格,并思考问题。 得出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结论。 2.我国提出创新发展“三步走”目标,逐步解决卡脖子问题,越来越重视创 新。学生观看创新发展时间轴,小组讨论。理解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六、教学思路
议学环节二:探贫困之苦,谋发展之路。 1.介绍“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背景。从各个例子理解“大众创业” 和“万众创新”的内涵。 2.介绍参建深中通道的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的劳模以及市场上的山寨产品。 议学任务四:从不同角度找出如何促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创新意识有待培养,对于科学技术, 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有一定认识,但对于科学技术对我们的综合国力和 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不足。了解部分我国科技发展,教育发展的成就,但 对于我国在科技,教育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的差距及在国际竞争中 面临的严峻挑战,认识不足,思维单纯,很难把学习责任和国家发展相联 系。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七、板书设计
八、课后作业
1、知识性作业一:3道选择题 2、实践性作业二:检索关于国家重视创新的新闻,进行课前分 享。。
2.2创新永无止境(第1课时)(教学设计)
第2课时创新永无止境(第一目)教学目标1.理性看待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2.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和举措。
教学重点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教学难点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问题:列举一项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并说明该项成果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想一想未来的生活你还期待哪些创新。
本栏目旨在启发学生想象创新给未来生活带来的各种可能,引导学生体会“创新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更舒适、更美好”,从而导入本节课题。
新知探究创新强国(一)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现状【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现状”的相关材料,并提出问题。
通过介绍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现状,使学生明确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科技创新的潜力。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材料后谈认识。
【教师总结】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虽然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但是,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习近平出席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的材料,并提出问题。
本活动意在让学生明白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和教育的发展,引导学生明确发展教育和科技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谋未来就要谋创新。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教师活动】教师多媒体展示教材第21页中的“相关链接”。
2.2创新永无止境 教案
C.侵犯知识产权必须追究刑事责任
D.当今时代需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
学生自我检测
学习迁移
巩固提升
教学反思
(互动设问)问题:结合教材p21相关链接,我国是如何寻求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之法?
(情景创设)图片
(互动设问)在受到美国限制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怎样去建设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情景创设)《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报告》
(互动设问)结合材料,分析如何理解科技、人才、教育的关系?
笔记归纳3:教育的重要性p22
A.教育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B.教育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
C.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D.教育是国家一切工作的中心
3.年近九旬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因百余篇论文被擅自收录而起诉知网,最终赵德馨全部胜诉,共获赔70多万元。赵德馨教授的做法启示我们()
A.要善于依法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总结提升
课后作业
一、我国重视科技创新的原因。
二、如何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学生自主课堂整理
学习内化
总结提升
巩固理解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明确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国家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是因为()
2.2《创新永无止境》教学设计
课题
2.2创新永无止境
课型
新授课
教具
多媒体、课件
主备人
素养
目标
1.政治认同:初步了解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知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2框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第2框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富强与创新第二课《创新驱动发展》的第2框《创新永无止境》是一节非常重要的课程。
这一框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创新的意义,理解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创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教材中通过大量的图片、案例和数据,生动地展示了创新的力量。
同时,教材还设置了丰富的思考题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他们对于国家的发展、科技创新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他们对创新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对于创新的意义、创新的过程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创新的意义,知道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创新的意义,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断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引发学生对创新的思考,导入新课。
2.教学新课:讲解创新的意义,分析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创新。
3.巩固提高:设置思考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
《创新永无止境》说课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能够意识到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增强忧患意识,自觉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
能力目标:理解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知识目标:认识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知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原因和做法;充分认识教育的重要性;全面认识万众创新。
二、教学内容分析(一)教材分析本框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内容是: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现状,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认识科技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本框是《创新改变生活》的延续,在了解了创新的作用及必要性之后,提升认识,从国家角度分析创新与强国及中华民族发展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认识并感受万众创新。
通过本框学习,强化学生对创新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民族责任感,树立自身创新意识,自觉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中。
(二)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建设创新型国家;理解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万众创新;弘扬创新精神。
三、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创新意识有待培养;对于科学技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科学技术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认识不足;了解我国科技发展、教育发展的部分成就,但对于我国在科技、教育等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严峻挑战认识不足;思维比较单纯,很难把学习责任与国家发展相联系;一部分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
四、教学设计过程环节一:创新的成就环节二:创新的挑战环节三:如何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环节四:创新的目的通过简单的快问快答引发学生学习兴趣,运用中国“新四大发明”引出本节课的主要话题——创新。
环节一:创新取得的成就由“新四大发明”出发,从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深度三个维度举例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
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
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作者: ————————————————————————————————日期:ﻩ《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创新永无止境》,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全课内容来看,《创新永无止境》选自新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这框内容既是第二课的教学重点,也是第二课的教学落脚点。
在第一框初步认识创新改变生活和国家命运的基础上,这节课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现价段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和不足之处,指出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指导学生明确中国当前应该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而实现创新关键是培养人才,启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弘扬创新精神,为创新型国家添砖加瓦。
衔接:在这节课上,主要想达成以下几个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认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的决定性因素;2、了解我国科技现状;明确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3、通过相关事实,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衔接:根据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设计在以下两点:(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2.教学难点:万众创新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也是种责任衔接: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主要是基于九年级学生的学情。
二、学情分析青少年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正处于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关键时刻。
当今社会,新事物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历史的重担,加强科技创新教育,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已成为持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2.2《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2.2《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创新永无止境》这一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创新的意义、国家对创新的认识和支持、青少年要勇于创新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了解国家对创新的支持和鼓励,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身边的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创新的本质和意义认识不够清晰,对国家对创新的支持和鼓励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创新的意义,认识国家对创新的支持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创新的意义,了解国家对创新的认识和支持,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勇于创新、为国家发展做贡献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创新的意义、国家对创新的认识和支持、青少年要勇于创新。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素材、网络资源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科技创新产品,引发学生对创新的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创新的意义和国家对创新的认识支持。
3.合作探究:学生分组讨论,从身边的事物中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创新案例,让学生了解创新的过程和方法。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明确青少年要勇于创新的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创新永无止境》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创新永无止境》,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部分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全课内容来看,《创新永无止境》选自新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这框内容既是第二课的教学重点,也是第二课的教学落脚点。
在第一框初步认识创新改变生活和国家命运的基础上,这节课重点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现价段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成就和不足之处,指出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因素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展的不竭动力,指导学生明确中国当前应该坚定不移地走自主创新道路,而实现创新关键是培养人才,启发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培养自主创新精神和能力,弘扬创新精神,为创新型国家添砖加瓦。
衔接:在这节课上,主要想达成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认识科技创新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的决定性因素;
2、了解我国科技现状;明确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
3、通过相关事实,理解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创新精神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衔接:根据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主要设计在以下两点: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
2.教学难点:万众创新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也是种责任
衔接:教学重难点的设计,主要是基于九年级学生的学情。
二、学情分析
青少年思维活跃、善于思考,正处于人生学习的黄金时期,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精神的关键时刻。
当今社会,新事物新技术层出不穷,新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历史的重担,加强科技创新教育,提高全民族,尤其是青少年的科技素质,已成为持续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基础性工程。
衔接:根据这节课教学内容,我主要准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三、教法运用
1.启发式教学法: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积极探索与主动思维。
2.活动教学法:让学生在学习中活动,在活动中学习。
在活动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触动学生心灵,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达到教与学的统一。
3.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活动课堂气氛,促进对知识理解和掌握,并且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现直观教学。
4.小组合作法: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衔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我主要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四、学法指导
1.合作学习探究法: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合作,充分发挥团体合作的精神,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获得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成长。
2.问题讨论法:讨论、各抒己见,共同探讨,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归纳总结法: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想方设法解决问题,并及时归纳,形成正确舆论导向,进一步强化道德认知。
衔接:下面,我重点阐述以下这节课的教学流程:
五、教学流程
1、时政导入,激发兴趣
以2018年一则热门时政引入,美国对中兴公司进行制裁,禁止将核心技术——芯片卖给中兴公司,导致中兴公司停止运营。
学生看完新闻后教师提问:该新闻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发表看法)教师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国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对美国有很严重的依赖,主要是我们的科技创新不够,一个国家要发展,就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深刻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发展,创新永无止境。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设计意图:以时政导入,激发学生兴趣,从科技入手引出课题。
同时给学生一个引导,生活中多关注时事政治。
2、目标导引,问题导学
教师:进一步提问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遇到了哪些问题学生根据阅读书本及日常所见所闻各抒己见,最后归纳得出当前中国科技方面面临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新能力不强
2、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
3、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强
4、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等
在此基础上呈现一张表格,学生认真看表格反映的信息
思考:认真观察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时间科技成就地位
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发射升空
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
星
2017年5月5日C919大飞机成功
首飞
世界上少数几个有大飞机
制造能力的国家之一
2017年
5月18日
“可燃冰”试采成功全球首例师生总结:(1)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2)从整体上看,仍然面临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总体水平不高、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
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让学生了解中国科技发展既有成就也有很多不足。
结论:中国科技创新之路任重道远,需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3、案例教学,突破重点
呈现案例,让学生根据案例以及结合教材知道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做法。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材料反映的相关信息,思考我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上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的做法,加深对创新型国家的认识。
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列举多组数字突出当前我国在教育领域取得的成就。
设计意图:学生根据相关数据了解我国教育方面取得的突出成就并思考教育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4、视频赏析,引出难点
播放视频《国务院出台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思考:我国为什么要鼓励万众创新
合作探究:当今社会,我们如何贯彻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
可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个方面着手)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国家、企业和个人应该合力实现万众创新。
最终形成公民自觉,在生活中践行创新精神,明白万众创新是时代赋予的机遇,也是一种责任。
5、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展示交流,分享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