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宗教改革概要

合集下载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它是欧洲宗教改革的根本原因)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政治上:中世纪的西欧,封建割据严重,天主 教势力空前强大。
2.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
的流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3.思想上:文艺复兴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 成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和观念的更新。
宗教改革具有很大的必要性:
A、天主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B、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 德国尤其严重 各阶级阶层的强烈不满。
影响 地域 德国 北欧 法国 英国 等
亨利 英国 八世 国教 伊丽 莎白 一世
①基本保 英国 留原教义 和仪式② 解散修道 院
①宗教改革运动是一场由新兴资产阶级发 动的、反封建的斗争,这场运动的开展为 西欧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②沉重打击了欧洲天主教会,引起天主教 会的改革.
三.天主教会的应对措施(宗教改革的结果)
大家来谈谈:今天的世 界是否已经完全实现了宗教 宽容?你对此有什么了解?
没有,也不可能. 如在中东,如在印度、克什米尔地区
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公元前6世纪)
2、伊斯兰教(公元7世纪)
①天主教(罗马) ②东正教(君士坦丁堡) ③新教(16C)
十 一 世 纪
3、基督教 (公元1世纪)
⑴路德教 ⑵加尔文教 ⑶英国国教
思考:14、15 世纪欧洲有哪 些发展?
思考:14、15世纪欧洲有哪些 发展?天主教会对这些发展有 何影响?
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重商主义思想的流行。 政治上:民族观念的崛起。 文化上:文艺复兴倡导人文主义
影响:14~15世纪,西欧封建制度逐渐衰落,近代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其轻商思想和当时商品货币 关系蓬勃发展的趋势相背离,阻碍了社会进一步发展。 因此天主教已经成为欧洲社会发展的绊脚石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

课堂设问
请看书思考:
16世纪西欧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原因 是什么? 为什么宗教改革运动首先在德国爆发?
一、背景
(一)天主教在中世纪的欧洲居统治地位 (二)14.15c的天主教会严重阻碍社会 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性)
1.经济上: 2.政治上: 3.思想文化上: 4.天主教会本身: 5.导火线: 6.德国因素: 实质:
课堂设问
请比较加尔文宗与路德宗教义的异同。 为什么说加尔文宗的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 的利益?
参考答案
相同:都强调《圣经》的地位至高无上; 都主张信仰就可得救。 不同:加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 改变;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 志。 这种主张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 的作用,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所以 说该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正如恩格斯所言:“加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 产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德国首先改革的原因
1.德国是天主教世界中受教会压榨 最严重的地区。( “教皇的奶牛”) 2.经济因素。德国的经济发展需要打破天主 教会的控制局面,自由发展资本主义。 3.政治因素。国家的分裂使资本主义发展受 阻,为实现统一也需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 4.导火线:教皇兜售“赎罪券”
一、背景
(一)天主教在中世纪的欧洲居统治地位 (二)14.15c的天主教会严重阻碍社会 的进一步发展(必然性)
伊丽莎白一世的改革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在位 期间,重申《至尊法案》,要求 所有神职人员都必须宣誓效忠国 王。并通过了《三十九条信纲》, 标榜信仰得救,把《圣经》定为 信仰的唯一标准。 改革后的英国民族教会称英 国国教会。英国宗教改革是依靠 伊丽莎白一世 王权自上而下发动的,改革后还 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

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 (2)主张
• (3)影响
• 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 • 路德教派取得合法地位; • 为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 2.扩展
• (1)加尔文宗教改革 • (2)亨利八世宗教改革
• 三.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
• 1. 实质
• 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一次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教皇神拳统治的政 治运动
• 2.作用
• (1)中世纪的西欧各国,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 人们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会发生密切的联系,他 们的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格控制,新 兴资产阶级还找不到更为先进的思想武器来批判 封建主义 • (2)当时欧洲资本主义还不很发达,资产阶级力 量比较弱小,他们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在反封建斗争中,他们不得不借用宗教的力量。 等到18世纪,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便抛开宗 教的外衣,打出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旗号,掀 起了宣传资产阶级理想的启蒙运动。 • (3)是由新教本身的特点决定的。加尔文教否定 罗马教皇的权威,主张建立民主的教会,这些思 想和资产阶级早期的反封建思想相吻合,因而成 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1.背景
• (1)受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 • (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影响; • (3)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
• 2.内容
(1)加尔文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简化宗 教仪式; (2)提出自由、平等和个人主义是真正宗教精神; (3)加尔文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4)加尔文主张选民要有奋斗精神,要具有简朴、诚实、讲信用 等高尚美德。 (5)加尔文主张建立共和式的长老制度;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标: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 革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 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 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是16世纪欧洲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宗教运动,它引起了欧洲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变革。

本文将从宗教改革的起因、主要人物及其思想、改革的结果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宗教改革的起因宗教改革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5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罗马天主教会在欧洲各国拥有极大权力,但在宗教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教皇的统治腐败、教士不守道德等。

同时,基督教教义在普通民众中传播不广,造成了普通人对教义的迷茫和不满。

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宗教改革的爆发。

二、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及其思想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重要的人物,他们对宗教改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奠基人之一,他在1517年发表了著名的《论宝贝与赎罪》。

他批判了罗马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反对教皇权威,并主张信仰的个人自由。

他的思想对欧洲宗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2. 约翰·加尔文(John Calvin)约翰·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的主要人物,他建立了加尔文派。

加尔文主张宗教改革要从个人信仰开始,强调上帝的预知和人的罪恶本性。

他的思想对后来的宗教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亨利八世(Henry VIII)亨利八世是英格兰国王,他在宗教改革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由于教皇不同意他与第一任妻子离婚,他决定脱离罗马天主教会,建立英国国教,这一事件使得英国宗教改革进一步深化。

三、宗教改革的结果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结果:1. 宗教多元化宗教改革导致了欧洲的宗教多元化,不同的改革派别兴起并分布于各个国家。

除了天主教,新教派别如路德教、加尔文教派等开始在欧洲扎根。

2. 庶民信仰的兴起宗教改革使得普通民众对宗教教义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参与。

庶民开始倾听和阅读圣经,信仰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这也为后来的宗教自由提供了基础。

3. 对教育的推动宗教改革倡导个人阅读圣经,这使得普通民众的文化水平提高。

欧洲的宗教改革(1517年)

欧洲的宗教改革(1517年)

欧洲的宗教改革(1517年)一、背景1、天主教确立大一统的神权统治原因:[1]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2]天主教会通过整顿教会、组织十字军东征,势力不断壮大。

表现:(1)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2)政治上是最高统治者;(3)思想上实行精神独裁;(4)社会生活方面渗入各个领域。

2、宗教“异端”运动的兴起与发展原因:[1]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资产阶级开始了反封建的斗争,并常常用与天主教不同的“异端”宗教思想发动民众。

表现:[1]法国南部的“异端”运动(规模大、影响深);[2]英国威克里夫的“异端”学说;[3]捷克胡司的“异端”学说以及领导的“异端”运动。

影响:对天主教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的挑战,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表明宗教改革势在必行。

3、向近代化过渡的西欧表现:[1]西欧资本主义的兴起;[2]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3]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

二、目的与性质1、目的:通过改革建立适应本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廉价教会”。

2、是一场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

三、概况1、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517年德意志)原因:[1]德意志政治上的分裂局面,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根本原因)[2]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政治控制和经济搜刮;[3]教皇派人到德意志赎罪券;(直接原因)[4] 马丁·路德立志改革开始的标志: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

主要内容:教义:[1]理论基础是“”;[2]《》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教会组织:[1]君权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2]建立本民族的教会。

影响:[1]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闵采尔起义);[2]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3]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2、加尔文宗教改革(1541年瑞士)背景:[1]受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影响;[2]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3]深入研究《圣经》,宣传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英国) (1)背景: ①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的束缚,要求 宗教改革; ②随着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 阶层反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③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④导火线------亨利八世的一场离婚案 (2)内容 ①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罗马教廷的联 系 ②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 ,拥有巨大权力 ③把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收归国有 ④保留天主教教制、基本教义和仪式
(3)英国宗教改革的特殊性 主要表现概括为两个方面: 一是宗教改革方式:由中央政府推动,自上而下地展开, 国王在改革中成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领袖,有权任免 教职和决定教义。亨利八世成为英国第一位国教最 高首脑的国王; 二是宗教改革内容:教会虽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但改 革没有触动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英国国教会成为 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 (4)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结果 ①伊丽莎白一世进一步巩固了宗教改革成果 ②确立了英国基督教为英国国教 ③英国国教教会成为封建专制统治工具 (5)宗教改革的实质: 在宗教外衣下,早期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神权 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政治运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宗教改革的影响 ⑴政治:沉重打击了天主教的神权统治,促进了 欧洲民族意识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⑵经济:剥夺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促进了资本 主义的发展。 ⑶思想: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 思想,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如:加尔文教-尼德兰革命;清教-英国资产阶级革 命(清教:清除国教中保留的天主教残余, 如: 废除主教制,反对奢华,提倡节俭等)
第五单元
欧洲的宗教改革
一、宗教改革的背景 1、天主教的神权统治的确立 (1)原因:①内部改革:整顿教会,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势 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了“十字军东征”, 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 ③欧洲封建王权衰弱,天主教趁虚而入 ④生产力水平低,人们认识有限,教义具有麻醉性 (2)表现:经济: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政治:权力至高无上,教权高于王权 思想文化:垄断文化教育意识形态 社会生活: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2、欧洲出现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异端”运动 3、西欧社会开始向近代过渡 (1)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经济)→形成新的阶级:资 产阶级和新贵族 (2)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国家君主的反教会斗争(政治)→民 族国家的发展、天主教会受挑战 (3)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思想)→解放了人们思想,对天主 教会统治形成巨大冲击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欧洲宗教改革是指在16世纪以及17世纪初期发生在欧洲的一场重要变革运动。

这场改革运动对欧洲宗教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变了当时的欧洲社会和政治格局。

本文将从宗教背景、改革家、改革思想以及影响等方面来探讨欧洲宗教改革。

一、宗教背景在宗教改革之前,欧洲的宗教生活主要集中在天主教教会的领导下。

天主教教会拥有强大的权威,控制着信仰、教育和经济等各个方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天主教教会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会内部的贪污腐败、官僚主义以及信徒对教会领导层的疑虑等。

这些问题引发了人们对教会改革的需求。

二、改革家欧洲宗教改革的推动者被称为改革家。

其中最为著名的改革家包括马丁·路德、约翰·加尔文和乌尔里希·兹温利等。

这些改革家以不同的方式质疑了天主教教义和教会体制,提出了一系列的宗教改革主张。

首先,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运动中的重要人物之一。

他公开反对天主教教会的不正当行为,特别是贩卖赎罪券。

他质疑教会的权威,并提出了“唯信仰论”(Sola Fide)的观点,认为信仰是救赎的唯一依据,而不是通过教会的仪式和奉献来换取救赎。

其次,约翰·加尔文是瑞士的一位改革家。

他提出了预定论(Predestination)的观点,认为上帝在创造世界之前已经决定了人的得救与否。

他反对天主教的教义和教会制度,主张实行宗教改革,并在瑞士建立了加尔文教派。

再次,乌尔里希·兹温利是宗教改革运动的重要人物。

他对天主教教会的改革要求更为激进,主张取消修道院制度和尼姑修女的婚姻禁令,并提出了禁止偶像崇拜和教堂艺术的主张。

他的思想对英国的宗教改革和国教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改革思想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对天主教教会的质疑和反思。

改革家们试图恢复基督教最初的原则和信仰。

他们提倡“圣经权威”(Sola Scriptura)的原则,即只相信圣经作为信仰的准则,而不接受教会传统和教义的权威。

二_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二_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二 欧洲各国的宗教改革
基督教(诞生于公元1世纪)
11世纪第一次分裂1054年
天主教(以罗马为中心)
东正教(君士坦丁堡是中心)
16世纪的第二次分裂
天主教
新教
东正教
①路德教(宗)②卡尔文教③英国国教
权倾欧洲的教皇国
政 经
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是西欧封建 治: 统治的国际中心。
济: 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
思想文化: 垄断了文化、教育、艺术等 社会生活:天主教会的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人
三、国王领导的英国宗教改革——享利八 世宗教改革 1、背景: 1)随着资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文艺复兴运动 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层 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 涨 2)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 梏 2、时间: 15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至尊法案”, 进行宗教改革。
3、内容: 宣布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处 理教会事务的最高权力; 成立专门机构,对现行教规进行审查,凡 与国家法律抵触的一概废除。 4、影响: 积极:建立了民族教会,打击了天主教会 势力,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义的发展; 消极:但改革不彻底,随后出现了清教运 动,要求进一步清除天主教的残余,推动 资本主义的发展。
4、马丁· 路德宗教改革的主要影响 确立了与罗马教廷不同的基督教派, 冲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为 欧洲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5、改革的实质
宗教改革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想 解放运动,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 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1、在14、15世纪,天主教会之所以遭 到很多人的反对,最根本的原因是( ) A、天主教会的腐败 B、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展 C、进步人士认识的提高 D、各国王权的软弱 2.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 A 正在兜售“赎罪券” 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一.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1.天主教的神权统治天主教与东正教、新教是基督教三大派别;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产生于巴勒斯坦和小亚细亚一带,以后在罗马帝国境内传播。

4世纪初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11世纪初,以君士坦丁堡和罗马为为中心,基督教会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正教和天主教。

以罗马为中心的基督教称为天主教,领袖是罗马主教(教皇)。

教皇的最高权力机构称为教廷。

当时王权衰弱,政治上没有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鼓吹君权神授,教权高于政权,13世纪初确立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

为拓展势力,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了持续200年的“十字军东侵”。

2.中世纪天主教对西欧的神权统治(1)经济上,天主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土地的1/3,通过地产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兜售“赎罪券”,搜刮钱财。

(2)政治上,建立等级森严的教阶制度,教皇高高在上,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干涉各国政治权力。

(3)思想文化领域,教会占据着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地位。

垄断教育、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4)社会生活方面,天主教会影响无处不在,教堂星罗棋布,西欧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每一个人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信徒。

3.宗教“异端”随着西欧资本主义的产生,资产阶级开始了反封建斗争,人们进行反封建斗争主要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1)法国“异端”运动:盛行于12~13世纪。

遭到教会的镇压,教会在各地建立了许多异端裁判所,许多持有异端思想者被处以火刑。

(2)英国威克里夫“异端”学说:把拉丁文《圣经》完整地译成英文。

威克里夫的改革思想和实践拉开了基督教会内部改革的序幕。

(3)捷克人胡司“异端”学说:在欧洲早期宗教改革中,捷克胡司的改革影响最大。

胡司受威克里夫思想影响,提出了自己的宗教改革主张,被以异端罪用火刑处死。

用欧洲的宗教改革概要

用欧洲的宗教改革概要

(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 1、主要内容: 1)信奉 因信称义,认为《圣经》至高无 2)思想核心:“先定论”。 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4)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2、特点 比路德更加激进,符合资产阶级的利益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英国等国家
向民众征收“什一税”。教会还通
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刮钱财。
(2)政治:教权高于王权,各国统治 者听命于罗马教廷,甚至向教皇称
(3)思想文化:教会垄断文化和学校 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
(4)社会生活:天主教的影响无处不 在,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2.宗教“异端”运动的出现
废除烦琐的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 早期欧洲的反封建斗争
3. 14~16世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 的进步,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 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新航路开辟后, 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主义扩张 日益拓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民族国家发展 资产阶级的兴起,他们不满教会的
盘剥,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
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一些国家的 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
(4)目的:摆脱罗马教廷的桎梏,建立促进民族复兴的本国教会。
2.开始标志: 马丁· 路德发表《九十五
3. (1)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信仰 上帝即可得救 (2)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信 徒皆为教士 (3) (4)世俗权(王权)高于教权,并最
(6)建立本民族教会。
1)“因信称义”:信仰上帝即可得救,否定 罗马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2)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否定天主教 会神学说教的垄断地位; 3)信徒皆为祭司:否定了教皇和教会作为上 帝代言人的特权地位;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 自由平等的思想 4)建立廉俭教会,符合资产阶级资本原始积 累和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5)建立民族教会,否定了教权高于王权,有 利于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符合资产阶级追 求国家统一、强化王权的政治要求。

欧洲宗教改

欧洲宗教改

欧洲宗教改革一、天主教:“神圣的中心组织”——神权统治的建立1、基督教的演变历程(1)公元1世纪产生于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2)公元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帝国国教。

当时教会实行教区制,教区与教区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但罗马教区据说是由耶稣的门徒彼得建立的,因此享有崇高的声誉。

后来,罗马教区的主教获得“教皇”的称号。

(3)1054年分裂为西部的天主教和东部的东正教:公元756年,丕平献土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

与此同时,东罗马帝国境内的教会处于皇帝的控制之下,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教义,它与以罗马教皇为首的西部教会相互攻击。

公元1054年,基督教分裂为西部的天主教和东部的东正教;(4)12世纪天主教会的权威发展到鼎盛。

2、教皇国的形成(1)教皇的来历:基督教实行教区制,罗马教区因是耶稣门徒彼得创立而享有崇高声誉,其主教获得“教皇”称号;(2)教皇国的奠基①有利时机: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此后欧洲在政治上陷入四分五裂的局面,罗马教皇利用这一时机壮大自己的势力;②丕平献土:公元756年罗马教皇从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手中获得意大利中部的一块赠地,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3、教皇国的强盛——教会大一统神权统治的建立(1)措施①思想:炮制神权理论;a.提出“双剑说”:声称王权和神权都来自教会,教会暂时把王权之剑交给国王;b.提出“太阳月亮说”:认为教权是太阳,王权是月亮,就想月亮的光辉来自太阳一样,国王的权力来自教皇。

②政治:大力发展势力;a.教会内部改革:11世纪末,天主教会内部进行改革运动,建立了不受世俗势力影响的教皇选举制度,并于12世纪获得对欧洲各地主教的任免权;b.压服封建君主:12世纪末,教皇利用开除教籍、挑起内乱和拉打结合等手段迫使英法德等国的统治者臣服于教会权威,听命于教廷,如“卡诺莎之辱”(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的典型例证);③军事:组织十字军东侵教会组织十字军对近东地区(指地中海东部沿岸各国)进行了持续近200年的侵略性远征,进一步增强了教皇的实力,提高了罗马教廷的威望。

宗教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宗教改革的内容和评价

宗教改革的内容和评价宗教改革是指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系列宗教革新运动,主要是指基督教改革运动。

在这一时期,一些宗教领袖和思想家对天主教会的教义和实践提出了批评,试图改革教会的各个方面,包括教义、教会制度和礼拜仪式等。

宗教改革不仅对欧洲宗教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西方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宗教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宗教教义的改革:宗教改革的先驱者们对天主教教义的一些核心观点提出了质疑和批评。

马丁·路德是宗教改革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提出了“唯独信仰”的观点,主张个人对上帝的信仰和救赎的重要性,与天主教的教义相悖。

其他宗教改革者如加尔文和宗教改革派的教义也对天主教的一些观点提出了质疑,并试图建立自己的教义体系。

2. 教会制度的改革:宗教改革运动还试图改革教会的组织结构和权力体系。

天主教会在宗教改革之前的时期,教皇拥有极大的权力,教会的财富也非常庞大。

宗教改革者们对教会的财富和权力进行了批评,主张教会应该回归简朴和纯净的信仰,拒绝世俗的权力和财富。

3. 礼拜仪式的改革:宗教改革者还对教会的礼拜仪式和教会的宗教仪式提出了批评。

他们主张教会的礼拜应该更加简洁和亲民,拒绝过多的仪式和仪式的繁杂。

一些宗教改革者还主张使用普通百姓可以理解的语言进行宗教仪式和礼拜。

宗教改革在当时的欧洲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教会和社会产生了革命性的改变。

首先,宗教改革削弱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和影响力。

宗教改革者们对教会的批评和改革呼声引起了大量民众的共鸣,许多人纷纷加入宗教改革运动,从而削弱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其次,宗教改革对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宗教改革者们主张普及教育,提倡人民能够阅读圣经和学习宗教知识。

这对普及教育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后来的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创造了条件。

此外,宗教改革也对政治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宗教改革的思想倡导了个人对上帝的直接联系,强调了个人的自由和责任。

欧洲宗教改革

欧洲宗教改革

答:不反对上帝(信仰上帝);提出了先定论和建立 民主教会更适应了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2、特点
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 传播到西欧(法国、今荷兰、英国等国家)
核心内容——‚先定论”
主张:
1)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获 救,还是应该沉沦,即所谓的“选民”或 “弃民”。“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 享乐和权利,注定会发财致富;“弃民”却 注定贫穷困苦。 2)上帝的先定不因人的行为而改变,所以祈 祷没有意义。
三. 英国享利八世宗教改革;
1、历史背景;
1)16世纪,罗马教廷控制着教会,不但掌握着 英国大片土地和大量财富,还不断干预英国的世 俗事务。
2)16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文艺 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英国社会各阶 层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反教会的情绪高涨。 3)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耶稣会是天主教会中反宗教改革活动的最重要 的工具,是为了捍卫罗马教皇和天主教的权威.
六. 改革冲击波——欧洲宗教改革的影响;
1、性质:
是文艺复兴之后欧洲又一场思 想解放运动; 也是一场披着宗教外衣的反对 封建统治的政治运动。
2、作用:
1)政治上:
①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 在各国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
影响: 1)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2)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也为资 产阶级剥削提供依据。
问题:比较卡尔文与路德两大新教教义的异同。 为何说加尔文教义更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相同:①强调《圣经》的地位②主张信仰得救 ③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不同:①卡尔文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建立民主教会 正如恩格斯所言:“卡尔文的信条正适合当时资产 阶级中最果敢大胆的分子的要求。”

宗教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宗教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宗教改革的内容及意义
宗教改革是欧洲16世纪发生的一场重大历史事件,主要表现为基督教内部的改革运动,影响了欧洲的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

宗教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
1. 反对教皇权威:宗教改革运动开始于马丁·路德提出质疑教皇权威的95条论纲。

路德认为教皇并不是唯一的信仰权威,基督徒应该把神的话语作为信仰的根据。

2. 强调信仰与行为:宗教改革者认为人的救赎不仅仅依靠于行为,而是基于个人的信仰。

这一思想受到了信徒的欢迎,并成为后来新教的基石。

3. 翻译圣经:宗教改革者主张让信徒自己阅读并理解圣经,因此开始翻译圣经,使信徒能够直接与上帝对话。

这一举措在当时是一个重大的改变。

4. 修正教义:宗教改革者认为传统的教义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修正。

举例来说,在天主教会中,贩卖赎罪券(贿赂上帝以获得宽恕)被认为是一种不当的商业行为。

宗教改革的意义在于:
1. 推动了文化的进步:宗教改革者强调个人信仰的自由,这种思想影响了人们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推动了文化的进步和开放。

2. 改变了政治格局:宗教改革导致了新教的兴起,这一新兴宗教的发展对欧洲政治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例如,新教国家的兴起使得教会和政府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3. 为后来的宗教改革奠定基础:宗教改革为后来的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基础。

例如,约翰·卡尔文在瑞士发起了改革运动,进一步加强了新教的影响力。

总之,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带来了深刻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变革,对现代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宗教改革内容

宗教改革内容

宗教改革内容
宗教改革是指16世纪欧洲发生的一场宗教革命,主要涉及基督教教义和教会制度的改革。

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反对教会的腐败和贪污在中世纪,教会成为了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和财富积累者,但同时也存在着腐败和贪污的问题。

宗教改革者认为教会应该回归基督教的本质,摒弃世俗化和贪婪的行为。

2.强调个人信仰和灵魂救赎宗教改革者认为,教会过于注重外在的仪式和礼仪,而忽视了个人的信仰和灵魂救赎。

他们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信仰和灵性体验,而不是被教会的教义和仪式束缚。

3.反对教会的权威和教义宗教改革者认为,教会的权威和教义不应该是绝对的,而应该受到质疑和审视。

他们主张通过对圣经的研究和解释,重新理解基督教的教义和信仰。

4.推崇普世主义和民主思想宗教改革者主张普世主义和民主思想,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而不是被教会和贵族阶层所压迫。

他们反对教会的世俗化和政治化,主张教会应该回归宗教本质,服务于信徒。

总之,宗教改革是一场涉及教义、制度、信仰和文化的革命,对欧洲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宗教自由和个人权利的发展,促进了文化和思想的多元化,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宗教改革概括内容

宗教改革概括内容

(5)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的特点 复习讲义219 219) (5)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的特点(复习讲义219) 马丁 路德的宗教改革的特点(
2、卡尔文的宗教改革
(1)、内容: (1)、内容: ①、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仰得救, 坚持《圣经》绝对权威,反对教皇权威,主张信仰得救, 因信称义。 因信称义。 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但是他的主张更激进, ②、主张简化宗教仪式,但是他的主张更激进,更能代表新兴 资产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的利益。 先定论, 核心:主张先定论 宣扬选民或弃民。 ③、核心:主张先定论,宣扬选民或弃民。 -------先定论 先定论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 -------先定论反映了早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的意识 形态,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 形态,为资产阶级的剥削提供了理论辩护,符合新兴资产阶级 的利益,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 的利益,同时又是劳动人民的精神鸦片。 民主教会, 规定神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建立民主教会 主张建立政教 ④、规定神职人员由选举产生,建立民主教会,主张建立政教 合一神权共和国 -----使教会组织和国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 使教会组织和国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 -----使教会组织和国家具有资产阶级民主的形式,更适应了 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
• 一、欧洲的宗教改革背景 • 2.可能性 2.可能性 • (1)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资产阶级 经济上:西欧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发展, 的兴起,为宗教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天主教会阻碍社会 的兴起,为宗教改革奠定了物质基础。 的进一步发展。 的进一步发展。 • 2)政治上:民族主义观念兴起,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要 政治上:民族主义观念兴起,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要求加强王权, 求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要求加强王权,打破天主教的控 制。

◆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

◆欧洲的宗教改革背景(1)天主教在中世纪的西欧具有重要的地位: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14、15世纪,欧洲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产生,受到天主教会的阻挠。

(3)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概况(1)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原因:①根本原因:15~16世纪,德意志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②主要原因:罗马教廷对德意志的神权统治和经济搜刮。

③直接原因:1517年,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兜售赎罪券。

内容:①思想核心是“因信称义”,认为信仰的惟一根据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②简化天主教复杂的圣礼,主张神甫可以娶妻。

影响:①推动了广大民众的反封建斗争,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和封建势力。

②使德国形成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③有利于德意志民族语言的发展。

④为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宗教改革开辟了道路。

(2)加尔文宗教改革主张:《圣经》是最高权威,反对教皇权威。

简化宗教仪式,提倡自由、平等的宗教精神。

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

影响:其教义更加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在欧洲迅速传播。

(3)亨利八世宗教改革背景: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要求。

特点:建立起以英王为首脑的英国国教。

实质是一场西欧资产阶级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封建统治和罗马教会的政治运动。

作用(1)政治上: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天主教会内部改革,一定程度上纯洁了天主教会;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旗帜。

(2)经济上: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3)思想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的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俄国农奴制改革背景(1)1856年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2)农奴制限制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也严重阻碍了俄国工业的发展。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
第9课
欧洲宗教改革
郓城实验中学 艺术部
巴 黎 圣 母 院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
课 标 要 求
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改 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改革
的历史作用 掌握: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马丁·路德等宗教
目 标 分 解
(2)亨利八世的改革
①1534年,通过《 至尊法案 》,规定英王为英国教会惟一的、 至高无上的首脑,拥有处理教会事务的一切权力。 ②保留天主教的 基本教义和仪式。 ③下令解散修道院,没收修道院的土地和财产,勒令男女修士还 俗
(3)伊丽莎白一世的改革
①重申《至尊法案》,要求所有神职人员宣誓效忠国王。 ②通过《三十九条信纲》,标榜 信仰得救 ,把《圣经》定 为信仰的惟一标准。 ①依靠王权自上而下发动。 (4)特点 ②保留了较多的天主教成分。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 “ 信仰得救 ” 。他认为得救在于 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 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 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 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 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些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 (2)概括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的关系。
2.宗教宽容
①1555年,德国君主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规定 “ 教随国定 ”。 ②1598年,法国国王颁布《南特敕令》,在基督教国家中第一 次赋予每个人以信仰自由的权利。
天 主 教
基 督 教
东 正 教 新 教
路 德 宗 加尔文宗
英国国教
四、宗教改革的历史意义

4.5欧洲宗教改革

4.5欧洲宗教改革

专题五 欧洲的宗教改革
课标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改革 的必要性。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 教改革的实质。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宗教 改革的历史作用。
一、背景
1.天主教会的腐败和专横,成为欧洲封建统治 直接原因 的精神支柱
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据了天 经济方面 主教世界土地的1/3,并向民众征收 “什一税”、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 刮钱财 政治方面 教皇鼓吹教权高于王权,干涉各国的政治 思想文化领域 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成为 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 社会生活方面 影响无处不在。
四、影响
1.政治上:
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它剥夺了教会在各国 的政治、经济权益,各国王权得到加强,有利于民族国 家的发展
2.经济上:
夺取了大量原属教会的财产,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 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
3.思想文化上:
①打破了天主教会精神垄断,使人们的思想得到解放, 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各国普遍重视教育,兴办学校,增加包括自然科学 在内的学习科目,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 业的发展 ③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提供了旗帜
(三)英国宗教改革
1.改革的背景
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 的束缚,要求宗教改革; ②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思想的传播,社会各阶层反 教会情绪不断高涨; ③日益强大的王权力图摆脱罗马教权的桎梏; ④欧洲大陆宗教改革的推动。
2.改革的内容
①颁布《至尊法案》断绝英国教会在行政和经济上与 罗马教廷的关系 ②规定国王为英国最高首脑,拥有任命教职、召开教 会、审查教规的权力 ③保留天主教的教阶制度,教义和仪式 ④没收修道院财产归王室所有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结论:天主教会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上居统治地位。
思考2: 16世纪初的欧洲为何会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宗教改革运动?
经济根源:
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重商主义思想 VS 教会的轻商思想 资本原始积累 VS 教会的贪婪敲诈
政治因素: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王权的逐渐强化 VS
教会的独尊地位
文化因素:
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思想 VS
兴资产阶级的利益,更为激进。
课标: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小结
改革 新教 人物 派别
核心教义
其它主张 影响 地域
马 路德 丁·路 教 德
①“因信称义”,信仰得 简化仪式, 德国 救②全体信徒皆教士 ③ 神甫娶妻, 北欧
信仰的唯一根据是《圣经》蔑视权威
加尔 文
加尔 文教
①《圣经》权威至高无上;简化仪式, 法国
• (3)思想文化:文艺复兴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人们的思想 解放与观念更新,而教会实行思想专制。
• (4)教会自身: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 阶层的强烈不满;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异端。
• 根本:天主教会的统治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知道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主张,理解欧洲宗教 改革的实质。
教会的精神桎梏(禁欲主义、蒙昧主义)
教会自身:
教阶森严、奢侈腐化、迫害“异端”、贪婪敲诈
结论: 贪婪腐朽的天主教会严重阻碍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 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
• (1)经济上: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和重商主义思想的流 行,同教会的轻商思想产生冲突。
• (2)政治上: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及新 贵族要求分享政治权利;民族国家的形成要求打破中世纪 天主教会“一统天下”的局面。
②主张信仰得救,即先定 选举神职, 英国

生活节俭 等
亨利 八世 伊丽 莎白 一世
英国 国教
①《至尊法案》规定英王 为教会首脑②神职人员须 效忠英王③信仰得救, 《圣经》为惟一标准。
①基本保留 原教义和仪 式②解散修 道院
英国
3、简述欧洲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欧洲 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 分析欧洲宗教改革的历史作用? • 课本最后一段 • (同步练习册 P.48问题2)
欧洲宗教改革
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认识欧洲宗教 改革的必要性。
• 思考1:中世纪的天主教在西欧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 (从经济、政治、文化角度阐述)
• 经济上: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地多。
• 政治上:各国王权屈从于教权,教会成为西欧封建统治巨 大的国际中心。
• 思想文化上:人人都是天主教徒,“原罪”与“救赎” 说 严密控制人们的精神,教会还垄断教育。
思考4:路德的这些主张体现了哪些人的利益和要求?
1、主张“因信称义”,信仰得 2、信仰的唯一救依据是《圣经》
否定天主教会和教皇的作用
3、全体信徒皆教士
地位平等要求
4、简化圣礼仪式,主张神甫娶妻 惜时如金,重视现实幸福
结论:路德的主张体现了新兴的资产阶级珍惜时间和节俭 的经济要求和地位平等的政治要求
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社会及思想改革运动
提升:加尔文与路德的主张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如果你是当 时的资产阶级新教徒,你会选择信仰哪一种?为什么?
提示: 相同:1、强调《圣经》的地位
2、主张信仰得救 3、主张简化宗教仪式 不同:先定论
即人的得救与否完全由上帝预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 人在现世的成功与失败就是得救与否的标志。
结论:先定论彻底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作用, 鼓舞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加尔文宗更符合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