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效果研究

合集下载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分析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分析

全麻术后患者麻醉复苏室护理观察与分析解放军第九四0医院麻醉科, 甘肃兰州, 733070摘要:目的探讨进行全身麻醉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内进行护理干预的效果,以期提高护理安全性,降低全麻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间收入并进行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174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7例。

观察组患者行优质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全麻术后患者在麻醉复苏室接受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护患关系,具有临床意义。

关键词:全身麻醉;麻醉复苏;护理观察麻醉复苏室(PACU)是对麻醉后病人进行生命体征监控的病室,其负责监控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直至恢复稳定[1]。

当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时,其身体尚未完全从麻醉状态恢复,常会出现部分生理功能紊乱,同时个别合并多种脏器疾病的患者极易引发并发症[2]。

为降低全麻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本研究探讨了一种优质护理措施,希望能为麻醉恢复室的护理工作起到一点参考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间收入并进行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174例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7例。

观察组男47例,女40例,年龄54~67岁,平均年龄(86.4±7.6)岁;对照组男48例,女39例,年龄55~67岁,平均年龄(87.1±7.7)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并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本次临床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且所有患者知情同意。

1.1.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麻醉复苏室护理措施,主要包括监护和治疗在苏醒过程中出现的生理紊乱等。

观察组患者实行优质麻醉复苏室护理措施,主要内容如下:(1)心理干预:在患者进入麻醉复苏室后,部分患者由于生理机能尚未完全恢复,意识也尚未完全清醒,由于身体感官不强烈,患者极有可能出现焦虑的心里情绪,此时医护人员应对这类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诉求,解答患者的疑惑,使患者心态保持稳定。

护理干预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价值

护理干预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价值

护理干预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68例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于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入院接受治疗,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常规组33例,观察组35例。

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优质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结论:通过给予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优质护理干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同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手术治疗方式已经成为临床治疗中一种常见的治疗方式,在手术过程中,为了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大部分患者都需要接受麻醉,但在手术结束后,患者还需要经历麻醉复苏过程,为了确保患者能够顺利度过复苏期,因此,就需要为患者实施一定的护理措施[1]。

本研究选取68例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给予其优质护理,分析护理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入院接受治疗的68例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划分为两组,常规组33例,观察组35例。

常规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各19例、14例,年龄42~68岁,平均(52.32±3.21)岁;观察组患者中,男性、女性患者各21例、14例;年龄48~62岁,平均(53.64±2.14)岁;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可对比。

1.2方法常规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护理人员根据医嘱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对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麻醉复苏室温度以及湿度。

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主要包括:(1)心理护理。

麻醉复苏期的护理

麻醉复苏期的护理

PACU病人的拔管指征
意识 完全 恢复
肌力 完全 恢复
拔管 指征
呼吸 方式 正常
血气 SPO2 正常
复苏室常见并发症的护理
呼吸系统(低氧血 • 解除病因,保持呼吸
症、通气不足、上呼 道通畅,合理用药,
吸道梗阻)
备好再次插管
• 做好心电监测,保持
循环系统(心律失 呼吸通畅,遵医嘱用
常、高血压、低血压) 药,去除病因,必要 时准备除颤仪
手术室外的麻醉护理
评估病人情况,建立静脉通道
既往史、药物过敏史、血管情况、心肺功能、禁食饮等情况
在麻醉医生指导下用药
Hale Waihona Puke 观察麻醉效果观察有无不良反应
手术后转入复苏室
连接监护仪,吸氧
密切观察病情,防止坠床
室外麻醉的护理要点
麻醉的护 理配合
术后复苏 的护理
术前准备 术中配合 病情观察
麻醉的护理配合
一、麻醉前的准备 1、检查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2、检查所需物品、药品是否备齐; 3、查对病人,并检查病人是否按医生交代完善术前准备; 4、备好紧急情况下所需的物品及药品; 5、建立静脉通道
复苏室普通病人 的观察及护理
• 接受新病人后, 应立即进行监护 和观察,同时对 病人的意识、呼 吸循环、肌力等 进行评估。
监测的内容及 意外的处理
• 意识、呼吸、循 环。
• 如遇病人发生重 大变化时,应在 初步处理的同时 通知麻醉医生请 求支援。
危重病人的观 察及护理
• 出常规监测外, 还应增加呼吸功 能,手术部位渗 血和体温、尿量 等监测项目等, 并挂危重病人表 示牌来提醒复苏 人员加强关注。
30分钟以上,无异常情况方可转出复苏室。 九、椎管内麻醉平面在T6以下,或距最后一次用药超过1小时。 十、因病情需要转送ICU

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进展

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进展

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在医学技术不断提高的同时,对于医学护理和医学方式的看法也在不断地变化,在术后给病人提供安全、有效、舒适的护理,这一点也是非常关键的。

本文对手术麻醉后复苏护理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意在对患者的术后恢复护理中,进行精细化管理。

关键词:手术麻醉;复苏护理;精细化管理引言:在当前,我国的医院中,精细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先进理念,它的本质就是对科学管理的执着地追求,它是一种上下共同努力,去达到极致的精细化思维方式。

外科手术中,麻醉后的恢复是外科手术中最关键的一个步骤,也是保证病人手术中的生命最基本的保证,所以做好对麻醉复苏期间的护理是重中之重。

1.护理人员的安排首先要做到对于进入到麻醉剂复苏区的病人,实行24小时的全过程照顾,护士数量和病床数量的比率是2:1。

由麻醉师负责病人的转出、用药的处理,以便应付突发情况[1]。

复苏护士不仅要掌握 I C U的基础技能,还要熟悉手动控制气道等技能,并且熟悉麻醉的有关内容。

然后按手术间的工作负荷,实行轮换制。

日常工作中,护士要完成人员登记,医疗设备维护,药物消耗结算等工作。

充分发挥护士的作用,保证护士的工作状态。

2.麻醉恢复室的管理2.1环境管理医院的麻醉科和手术室距离麻醉恢复室很近,可以保证病人能够快速进行转移。

将麻醉恢复室里的温度一般维持在22~25℃,空气湿度维持在40% c~60%℃。

有利于患者的恢复[2]。

2.2物品和医疗设备保证每个床位必须配备有心电监护仪,补液系统,负压吸入系统,中心供氧系统,通气系统等。

在床边配有一个抽屉,里面放着卫生纸巾、绷带、吸痰管、电极片等日常护理、化验等用品。

3.麻醉恢复室管理流程3.1交接流程把病人送到恢复室后,把病人的情况告诉麻醉医师,麻醉方式,术中失血、尿量、输液量,以及手术过程,在恢复室,在进行换班的护士要向接班的护士通报病人的基本状况,如病人的基本状况,手术中的输血,输液,各种备用物品,伤口敷料,皮肤,引流管等。

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体会

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体会

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体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体会。

首先介绍了背景信息和研究目的,接着阐述了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

进一步分析了优质护理对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措施。

讨论了优质护理所面临的难点和挑战。

最后结合实际经验总结了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体会,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和探讨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中的重要性,为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优质护理、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应用体会、重要性、影响、具体措施、难点、挑战、总结、展望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麻醉复苏室中,全麻患者在手术或其他医疗程序中接受麻醉后需要经历一个复苏期。

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得到严密的监护和护理,以确保其安全和稳定。

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中的应用对患者的康复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良好的护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目前在全麻患者复苏期的护理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如护士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护理质量参差不齐、护理流程不规范等。

对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在全麻患者复苏期的重要性,验证其实际应用效果,分析其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并总结具体的实施措施和解决方案,以期为提高患者的康复率和生存率提供参考。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效果,评估其对患者恢复的影响。

通过比较应用优质护理和常规护理在患者复苏期的差异,进一步验证优质护理对全麻患者的益处,并探索其具体作用机制。

本研究旨在总结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中的具体措施及存在的难点和挑战,为提升患者恢复质量提供指导和建议。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加深对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中的应用体会,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提供更为有效的护理策略。

分析对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

分析对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

分析对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摘要】目的分析采取集束化护理干预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的效果。

方法同意参与研究标准下,选择40例外科手术患者资料,随机分组;全麻复苏期间,予以20例参照组患者常规化护理干预,予以20例对比组患者集束化护理干预;研究起止时间2022年3月-2023年3月,观察、比较2组护理效果。

结果研究组较之参照组,术后1/3h认知功能、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显著更高,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手术室麻醉复苏期间,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有助促使患者尽早恢复意识,保证患者肢体及生活功能。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复苏期;集束化护理全麻是一种常见的大手术,它会让患者失去知觉,导致肌肉放松,反应迟钝。

在麻醉复苏过程中,患者可能会有一些烦躁的症状,包括:定向障碍、精神兴奋、行为躁动、语无伦次、动作不听指挥、试图拔管、发生脱落等,这些都会影响到患者的手术效果和生命安全[1]。

所以,在临床上,在手术完成后,都会将患者送入麻醉复苏室,通过仪器对患者进行监护和介入,保证手术的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本实验以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为主体,将探析集束化护理干预的应用,对改善患者认知、肢体功能及预防并发症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同意参与研究标准下,选择40例外科手术患者资料,随机分组。

参照组20例,研究组20例,研究起止时间2020年7月-2022年7月。

参照组:男:女11(55.00%)/9(45.00%);年龄:23岁—76岁,均值(52.91±5.82)岁。

对比组:男:女12(60.00%)/8(40.00%);年龄:25岁—77岁,均值(53.11±5.74)岁。

分组资料差异较小(P >0.05)。

1.2 方法1.2.1参照组全麻复苏期间,施以常规化护理干预,涵括内容如下:(1)加强患者心电监测;(2)借助VAS量表评定患者疼痛风险,评估后若显示患者疼痛评分小于4,可通过播放舒缓音乐、视频或局部按摩的方式,以将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转移,帮助患者缓解疼痛和负性情绪;若患者疼痛评分大于8,应遵照医嘱给予患者镇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应用,同时加强患者心理疏导;(3)加强患者四肢、体位护理,做好复苏室环境管理,合理调控温度和湿度,积极营造舒适氛围,提升患者生理、心理舒适度。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在老年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期的应用研究进展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在老年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期的应用研究进展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在老年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期的应用研究进展摘要: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各项功能退化,故接受手术治疗时,根据病情全麻术可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一般手术完成后会将患者转移至麻醉恢复室进行观察和护理,待患者生命体征正常后结束护理。

麻醉复苏期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患者并发症(躁动、寒战、呼吸抑制)发生率。

本次研究目的是针对老年全麻术后麻醉复苏期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联合预见性护理来提升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情况,本次笔者将通过对相关医学论著的分析结合其中论点与本次综述进展进行互相鉴证,评估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老年;全麻术;麻醉复苏期麻醉是一种医疗技术,是麻醉医生操作的一门技术,目的是保障病人安全、顺利手术,麻醉实际就是把药物灌注病人身体,使病人产生无痛,顺利进行手术操作,麻醉过程较复杂,麻醉的分类有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麻醉药是一类局部应用于神经干或神经末梢周围,能暂时或完全和可逆地阻断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使局部的痛觉暂时消失的药物,麻醉学可以让病人在手术过程中消除疼痛[1]。

老年人由于机体衰退,再加上基础病较多,降低麻醉耐受力,增加手术风险和术后并发症,因此,科学、有效的麻醉护理可减少麻醉对老年人的影。

现针对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进行综述,具体见下文。

1.麻醉复苏期应用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的意义麻醉复苏期是在恢复室完成,护理人员对病人生命体征进行持续密切监测,一直到病人神智清晰、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手术治疗对老年人均是有创伤的,并产生应激反应,在麻醉复苏期给予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可减少病人不良心理状态,提升病人舒适感。

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方式,应用于老年人全麻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期,采取对病人体位、疼痛、导管、气管等舒适、有效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病人不良预后,提升满意度。

刘明旻[2]等人研究中指出,通过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观察组50例病人,仅出现5例并发症,2例躁动,1例寒战,2例呼吸抑制,并发症发生率为10%;对照组50例,出现14例并发症,8例躁动,3例寒战,5例呼吸抑制,并发症发生率为28%,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本次专项研究与刘明旻[2]等人研究论点一致,进一步验证麻醉护理一体化管理的应用价值。

全身麻醉后复苏管理措施

全身麻醉后复苏管理措施

全身麻醉后复苏管理措施全身麻醉是一种医学技术,在手术过程中使用麻醉药物使患者失去意识以达到手术操作的目的。

然而,在手术后,患者需要经过复苏期进行监护和管理,以确保患者安全平稳地恢复意识和生命体征。

本文将介绍全身麻醉后的复苏管理措施。

1. 环境管理在全身麻醉后的复苏期,为患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非常重要。

确保手术室或恢复室的温度适宜,并保持适当的通风。

定期检查床单和床垫,保持干净和干燥。

此外,尽量减少噪音和其他刺激,以避免干扰患者的休息和恢复。

2. 监测生命体征复苏期间,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体温等。

通过监测生命体征,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为此,医护人员应配备先进的监测设备,并定期记录相关数据,以便及时分析和评估患者的复苏情况。

3. 疼痛管理麻醉过程可能造成术后疼痛,因此在复苏期间需要进行有效的疼痛管理。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可以使用不同的药物途径,如口服镇痛药、静脉输液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物理疗法,如冰敷、热敷等,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4. 恢复意识在全身麻醉后,患者需要逐渐恢复意识。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神经状态,包括眼睛的反应、运动反应等。

同时,要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和睡眠,以促进意识的恢复。

在必要时,可以使用特定的药物来帮助患者恢复意识。

5. 气道管理复苏期间,气道管理非常重要,以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

医护人员应定期检查患者的气道通畅情况,包括声音、呼吸等。

如有必要,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如清理气道、辅助通气等。

此外,还应监测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并在必要时进行氧疗。

6. 液体管理在全身麻醉后,适当的液体管理对于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手术程度等因素来确定合适的液体补充方式和剂量。

同时,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液体平衡,并及时调整液体的种类和输注速度。

7. 饮食管理复苏期间,饮食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根据患者的手术类型和恢复情况,医护人员会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

麻醉护理的发展趋势

麻醉护理的发展趋势

麻醉护理的发展趋势麻醉护理作为医疗护理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医疗质量要求的提高,其发展趋势也日益明显。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麻醉护理的发展趋势:一、麻醉技术的不断创新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麻醉技术也在不断地创新和改进。

例如,先进的麻醉设备的应用,使麻醉操作更加安全和精确;新型的麻醉药物的研发和应用,使麻醉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无创麻醉监测技术的发展,使麻醉监测更加方便和准确。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将使麻醉护理的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麻醉团队的建设麻醉团队是麻醉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医生、护士、技师等各个岗位的合作是保证麻醉安全和效果的关键。

随着专业化的发展趋势,麻醉团队的人员构成也越来越完善。

临床上,通常会由麻醉医生负责全面的麻醉操作,而护士负责麻醉患者的监护和护理工作。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麻醉团队会进一步细化和专业化,不同岗位的专业人员将各司其职,协同工作,以提高麻醉效果和护理质量。

三、个体化麻醉护理随着人们对医疗服务个性化需求的增长,麻醉护理也趋向于个体化。

麻醉护理要根据患者的器官功能、疾病状态和手术类型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麻醉方案和护理计划。

例如,对于老年患者和儿童,麻醉剂量和药物选择需要进行调整;对于患有基础疾病的患者,需要定制麻醉及术前术后的护理措施。

未来,随着基因检测和个性化医疗的进一步发展,麻醉护理将更加精准和个体化,以提高患者的手术安全和术后康复效果。

四、麻醉护理技术的推广和培训麻醉护理技术的推广和培训是麻醉护理发展的重要保障。

麻醉护理作为一门高度专业化的护理学科,其专业性要求较高。

为了提高麻醉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医院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大对麻醉护理技术的培训力度,提供相关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鼓励麻醉护理人员参加各类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提高专业素养和服务水平。

总之,麻醉护理作为医疗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技术和医疗需求的推动下,其发展呈现出越来越专业化、个体化和技术化的趋势。

针对性护理在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中的作用分析

针对性护理在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中的作用分析

针对性护理在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中的作用分析发布时间:2023-06-30T13:09:35.401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3月3期作者:李璐[导读]针对性护理在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中的作用分析李璐(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江苏南京210046)摘要:目的:深入分析与全面研究针对性护理方法在全身麻醉患者手术之后苏醒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实际应用效果。

方法:案例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外科所接诊的6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且按照麻醉护理的差异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各30例。

对照组实行常规护理方案,实验组患者实行针对性护理方案,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探究其差异。

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苏醒过程中不适症状评分、术后烦躁评分、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结论:针对实行全身麻醉患者术后的苏醒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得出针对性护理的作用更加显著,其确实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同时对于改善患者预后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效果。

从对患者症状改善、不适症状改变等方面来看,效果更加显著,为此在未来值得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针对性护理;全身麻醉;患者;术后苏醒;作用引言:全身麻醉是目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术麻醉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手术过程当中对患者机体自主神经系统所造成的影响,也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尽可能维持一种相对舒适的环境,麻痹了患者的中枢神经,使得患者可以消除痛感,为此也可以更好的接受治疗。

全身麻醉是针对需要手术患者所采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其通过麻醉患者的中枢神经,使得其可以顺利完成手术。

等到患者在手术完成且停药之后,麻醉药物的作用也会逐渐减弱,为此患者的中枢神经功能也逐步恢复,但大多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还相对比较久。

为此,患者在术后苏醒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疼痛及躁动风险,同时出现护理风险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舒适化护理干预在麻醉恢复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舒适化护理干预在麻醉恢复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舒适化护理干预在麻醉恢复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发布时间:2021-12-10T05:06:12.749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21期作者:洪黎霞汪一[导读] 目的探讨舒适化护理干预在麻醉恢复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1年8月,麻醉恢复室8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洪黎霞汪一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安徽芜湖 241000【摘要】目的探讨舒适化护理干预在麻醉恢复室患者中的实施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2月-2021年8月,麻醉恢复室8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提供舒适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在护理满意程度方面,观察组实际满意率为97.5%,对照组实际满意率为57.5%,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麻醉恢复室患者中使用舒适化护理干预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还有助于提高患者在麻醉恢复阶段的舒适程度,提升护理人员职业素养。

【关键词】舒适化护理;麻醉恢复室;效果舒适化护理模式具有高效率、全面性、针对性等多种特点,采用分析提升患者舒适程度和护理方法,能够在心理、社会、生理三大方面使人们感觉到神清气爽,有效缓解人们焦躁不安的情绪[1],让患者始终处于身心愉悦的状态,从而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麻醉恢复室是一个十分特殊的护理单元,是手术室与普通病房之间的中转站,负责对全麻手术患者恢复期间的苏醒护理工作,确保患者生命安全[2],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术后会容易让患者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和身体的不适反应。

为此,本次研究是在麻醉恢复室患者中,使用舒适化护理模式,具体效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1年2月-2021年8月,麻醉恢复室8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

对照组中,男性19例,女性21例,年龄29-54岁,平均年龄为(38.4±1.2)岁;观察组中,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28-55岁,平均年龄为(37.1±1.4)岁。

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探究

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探究

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探究发布时间:2022-11-28T07:44:39.835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21期作者:申佳祺[导读] 分析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并探究护理方案。

申佳祺新乡市中心医院,河南新乡453000摘要:目的:分析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并探究护理方案。

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21年8月至2022年7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80例麻醉恢复室患者进行研究。

依据时间顺序将所选麻醉恢复室患者划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2021年8月至2022年1月期间的患者为对照组,人数为40例,未实施护理风险管理,2022年2月至2022年7月期间的患者为实验组,在风险护理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记录对照组及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情况、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并实施比较分析。

结果: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中分别有3人及1人出现护理风险事件,占比分别为7.50%及2.50%,组间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出现概率相关数据之间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差距,(p<0.05);对照组及实验组所选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70.9±8.4)分及(92.1±4.5)分,组间对应数据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p<0.05)。

结论:麻醉恢复室存在着较多的护理风险因素,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远远优于传统护理管理模式。

关键词: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应对策略;护理风险管理前言:麻醉恢复室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等待患者术后苏醒的场所,在医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一段时间内,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工作开展水平较低,难以及时发现和处理护理风险因素,这种情况下,护理工作开展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不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笔者在本文中深入分析了麻醉恢复室护理风险因素,并探究了护理方案,对比了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及护理风险管理模式的表现,以期能够帮助麻醉恢复室护理人员优化调整后续工作。

细节护理对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细节护理对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他应激因素影响,患者极易发生并发症,干扰患者正常的身
体机能恢复过程。 基于此文章主要研究细节护理模式应用
于全身麻醉的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对其麻醉苏醒期影响。
二、 资料和方法
( 一) 一般资料
根据系统随机抽调 104 例全身麻醉外科手术方案患者
开展 RCT,均分为方案组与普通组,所有患者资料均接受伦
理审核,患者本人同意公开病案并正式签署 ICF。 选入方案
护理园地

细节护理对外科全身麻醉手术患者
麻醉苏醒期的影响
冯媛媛
摘 要:目的:研究细节护理方法实施对于全身麻醉手术方案患者麻醉苏醒期效果。 方法:择选我院 2019 年 1 月-12 月期
间收治的接受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 104 例,根据系统录入时间编号后随机均分为两组( 方案组与普通组) ,方案组患者全程接
理操作技能上有较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应用细节护理模式,
术前仔细检查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全身麻醉患者存在的护理
诉求,积极满足患者身心方面的需求,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和
风险,帮助患者提高负面情绪承受能力,让其稳定心态顺利
接受外科手术治疗。 通过护理人员的悉心观察并采取对应
的预防术后并发症护理措施,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在麻醉
料组间比较差异小,P>0.05,具备 RCT 研究资格。
( 二) 方法
普通组应用常规护理方案,方案组采取全程细节护理模
式,术前: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和陪同家属沟通,让其能够深
入了解病情、手术方案注意事项,在心理上获得安慰从而减
少忧虑、悲伤情绪。 术中:当患者即将接受麻醉前,护理人员
需要配合麻醉医师稳定患者情绪,密切关注患者体征变化,
度,建议推广。
关键词:细节护理;外科手术;全身麻醉;并发症

ERAS路径下的麻醉管理

ERAS路径下的麻醉管理
胃肠道管理
在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采用预防性措施,以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风险。
泌尿系统管理
在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采用预防性措施,以降低术后尿潴留的发生风险。
出院指导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个性化的出院指导和康复建议,包括饮食、活动和随访等方面 的指导。
03
eras路径下麻醉管理的策略
术前评估与准备策略
术中监测
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麻醉深度,及时调整 麻醉药物用量和补液量等。
பைடு நூலகம்
3
麻醉苏醒
在手术结束后,根据患者情况和需要,选择合 适的麻醉苏醒药物和苏醒方式,使患者平稳苏 醒。
术后疼痛与康复策略
术后疼痛管理
01
根据患者情况和需要,选择合适的镇痛药物和方法,有效缓解
患者术后疼痛。
术后康复指导
02
根据患者情况和需要,为患者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和指导,促
呼吸与循环系统管理原则
呼吸管理
01
维持良好的通气和氧合,预防肺不张、肺部感染和低氧血症等
并发症。
循环系统管理
02
维持患者循环系统的稳定,包括心率、血压和心输出量等指标
,以减少术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液体管理
03
采用合理的补液方案,以维持患者血容量和心输出量,同时避
免肺水肿等并发症。
胃肠道与泌尿系统管理原则
术后疼痛与康复理念的提升
疼痛管理
在患者术后苏醒期,应积极采取疼痛管理措施,如使用新型镇痛药物和多模 式镇痛等,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促进患者康复。
加速康复外科
通过优化围手术期护理、加强患者心理支持等方式,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生活质量。
THANKS

术后麻醉复苏个案护理措施

术后麻醉复苏个案护理措施

一、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因“左肾结石”入院,经全身麻醉下行“左肾结石碎石取石术”。

术后返回麻醉复苏室(PACU)进行严密监护,以下为该患者的术后麻醉复苏个案护理措施。

二、护理评估1. 意识状态:患者术后意识模糊,言语不清,难以进行有效沟通。

2. 生命体征:心率(HR)110次/分,血压(BP)130/80mmHg,呼吸频率(RR)18次/分,血氧饱和度(SpO2)95%。

3. 呼吸道:气管插管,自主呼吸未恢复。

4. 循环系统:心电监护显示心率、血压、心律稳定。

5. 引流管:尿管、胃管、胸腔引流管等均已安置。

6. 皮肤:患者全身皮肤无异常。

三、护理措施1. 意识状态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注意意识模糊、嗜睡或昏迷等异常情况。

(2)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

2. 生命体征监测:(1)每15分钟监测患者HR、BP、RR、SpO2,直至生命体征稳定。

(2)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采取相应措施。

3. 呼吸道管理:(1)保持气管插管固定,防止脱管。

(2)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频率、深度、节律,必要时给予吸氧。

(3)术后6小时,若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可考虑拔除气管插管。

4. 循环系统管理:(1)持续心电监护,观察心率、血压、心律变化。

(2)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变化,调整静脉输液速度。

5. 引流管护理:(1)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

(2)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及时报告医生。

(3)做好引流管护理,防止感染。

6. 皮肤护理:(1)保持床单元整洁、干燥,预防压疮。

(2)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7. 营养支持:(1)术后6小时,根据患者情况,给予流质饮食。

(2)加强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8. 出室护理:(1)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醒,可考虑出室。

(2)出室前,做好病情交接,确保患者安全。

(3)告知患者家属注意事项,确保患者术后恢复。

四、健康指导1. 术后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全麻病人术后复苏期的护理

全麻病人术后复苏期的护理

全麻病人术后复苏期的护理【摘要】目的 :探讨全麻患者术后复苏期的相关护理,为了更好地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降低复苏期病人的风险提供依据。

方法:对回顾780例术后全麻患者在复苏室严密的观察与相应的护理措施的临床综合资料。

结果:本组 700 例术后患者在复苏室复苏时均顺利的度过。

患者意识清醒,能完成医生护士的指令,肌力恢复正常,生命体征平稳后安返病房。

结论: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生命体征、通气情况、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护理措施,确保术后患者安全地度过复苏期。

【关键词】全麻复苏期护理随着手术量不断增加,手术种类增多,医学的迅猛发展,医疗技术不断改进,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病人越来越多。

病人从麻醉状态逐渐恢复意识和自主呼吸的过程称为麻醉复苏。

为了加快手术的周转,麻醉复苏的病人苏醒的场所由手术室间转移至麻醉复苏室。

全麻病人由于麻醉药物和手术创伤对病人的组织器官各系统的影响,所以在复苏室苏醒期间的病人是非常危险,也非常重要。

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讨,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列出一系列相对的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帮助病人安全地度过了复苏期,对并发症的预防有利于病人早日康复。

1 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我们医院复苏室从 2015 年 11 月至 2017 年10共有全麻患者 780 例,男 395例、女 385 例。

其中妇产科 55例、脊柱科520例、运动关节科200例、创伤科5例。

麻醉方法为经口腔或鼻腔气管插管。

所有全麻患者均留置尿管,580例留置引流管。

术后谵妄2例、高血压10例、气管导管部分脱出1例、术后寒战10例。

苏醒延迟5例。

1.2 护理方法1.2.1 一般护理复苏室的床单元上的每种设备仪器均处在备用状态。

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好,负压正常;接到通知收病人时询问医生有关于呼吸机的参数并调试好备用;各类抢救物品呈备用状态:如除颤仪、气管插管的套件、口咽通等。

药品分类定量放好备用:如镇痛镇静类、心血管类、呼吸类、激素类、拮抗药等。

麻醉复苏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麻醉复苏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麻醉复苏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摘要】麻醉恢复室主要接受全麻及区域麻醉手术患者实施常规麻醉后监护,对麻醉后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监测,持续至患者麻醉效果完全消失,机体指标完全恢复至稳定的科室。

随着时代发展与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不同麻醉方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进入恢复室的患者均经历了不同麻醉方式和麻醉药作用,麻醉后患者及时苏醒与预后及病情恢复紧密相关,是衡量麻醉质量的重要指标,残留药效尚未完全消退,伤口疼痛、各种管道的刺激、强迫体位等,且机体各项指标尚未完全恢复,全身麻醉苏醒期间患者存在很多高危因素,患者易发生呕吐误吸、呼吸道阻塞、躁动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或出现坠床、自行拔除气管插管、引流管脱出、静脉输液外渗等意外发生,发生麻醉意外或并发症发生率高达7%,手术创伤、麻醉药物及患者本身病情等因素导致术后苏醒期并发症。

麻醉复苏期间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些安全隐患多是可预测和防范的。

【关键词】麻醉苏醒期;麻醉复苏患者;并发症;安全随着医疗技术进步与发展,手术适应症范围不断扩大,为确保手术能够顺利完成,全身麻醉的需求也随之上升,麻醉复苏是指全麻或其他麻醉方式停止麻醉后,患者从手术麻醉过程中苏醒恢复的过程,保证患者围术期的安全[1]。

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间,受麻醉药及肌松药残余作用的影响,患者生命体征尚未稳定,身体各项指标也尚未恢复到正常范围内,神经功能未完全恢复,各项机能功能表达不完全,由于手术创伤、伤口疼痛、各种管道的刺激、失血失液、强迫体位等影响因素,常出现一过性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躁动不安等反应,较多影响因素存在可能诱发苏醒期并发症及安全隐患,可能发生患者无意识拔管、躯体扭动造成切口裂开、坠床、感染等,影响患者术后的早期康复,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3]。

加强对麻醉患者术后严密监察和观测,及时的发现安全护理中存在的隐患并及时处理,保证患者安全平稳渡过麻醉恢复期,是促进手术患者康复的必要措施[4]。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中的应用分析

科学护理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杨晓莉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四川遂宁 629000)摘要:目的:探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均行全身麻醉,麻醉复苏期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集束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干预效果。

结果:术后1 h、3 h,观察组MMSA评分、Barthel、FMA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

结论:手术室麻醉复苏期开展集束化护理效果显著,有助于较快恢复意识,改善生活、运动功能。

关键词:麻醉复苏期;手术室;集束化护理;效果外科大型手术麻醉时一般选择全身麻醉,暂时抑制患者神经系统,在此期间,患者会有反射反应降低、肌肉松弛、感知能力消失等表现。

既往研究指出[1],部分患者术后会有运动、认知功能障碍,对手术预后产生一定影响。

为促进患者麻醉复苏期的安全,临床常辅以有效干预。

本研究旨在探析集束化护理干预在手术室麻醉复苏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2020年4月~2021年1月,在我院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7例。

对照组男20例,女17例;年龄23~75岁,平均(51.7±5.8)岁。

观察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25~76岁,平均(51.9±5.7)岁。

两组一般数据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手段。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集束化护理:(1)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根据患者个体差异拟定集束化干预相关措施,并由麻醉科、外科等科室医师对计划教学评估和完善;(2)提高家属对全身麻醉相关知识的认知度,向其详细介绍麻醉、护理相关知识;(3)麻醉24 h 内禁食饮,完善体位干预,将患者头偏向一侧,避免窒息;(4)术后适当按摩四肢,预防静脉血栓、肢体僵硬等,术后气管插管、伤口疼痛等都会导致一定的身体不适,回病房后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缓解不良情绪。

术后保暖对麻醉恢复室患者复苏时间的影响

术后保暖对麻醉恢复室患者复苏时间的影响

术后保暖对麻醉恢复室患者复苏时间的影响王国文;张建;邹海彬【期刊名称】《江西医药》【年(卷),期】2021(56)12【摘要】目的探讨术后保暖对麻醉恢复室患者复苏时间的影响。

方法本研究选择我院手术室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之间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依据不同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50例,常规术后护理)和实验组(50例,麻醉恢复室体温复苏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复苏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进入恢复室1 min以及离开恢复室时,T、HR、MAP等观察指标水平对比差异较小(P>0.05)。

实验组进入恢复室10 min、20 min、30 min时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其HR和MAP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2.0%,同时,实验组观察对象的完全清醒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麻醉恢复室患者实施术后保暖措施,有助于缩短患者的复苏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保证患者安全,促进其生命体征指标的恢复。

【总页数】3页(P2252-2253)【作者】王国文;张建;邹海彬【作者单位】南昌县人民医院;江西省人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14【相关文献】1.麻醉恢复室全麻患者术后复苏临床护理2.保暖护理对全身麻醉患者术中应激及术后复苏的影响观察3.强化麻醉恢复室控制管理对患者苏醒时间及麻醉苏醒期并发症的影响4.麻醉复苏室“麻护一体化管理联合预见性护理”模式对老年患者术后复苏的影响研究5.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复苏期应用保温护理对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的促进作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究舒适护理对改善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满意度的效果

探究舒适护理对改善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满意度的效果

探究舒适护理对改善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满意度的效果发布时间:2022-11-01T09:23:11.005Z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2年8期作者:刘天丽孙瑞雪雷娜[导读] 分析舒适护理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刘天丽孙瑞雪雷娜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150010【摘要】目的分析舒适护理对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74例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开展本次研究,时间2020年07月-2021年07月,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37例(行常规护理)和观察组37例(行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与对照组社会文化、环境、生理、心理精神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相比,观察组均明显偏高(P<0.05)。

结论给予麻醉复苏室恢复期患者舒适护理能够显著提升患者护理舒适度和满意度,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舒适护理;麻醉复苏室;满意度[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fort nursing on convalescent patients in anesthesia resuscitation room. Methods 74 patients in the recovery period of anesthesia and resuscitation room in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is study from July 2020 to July 2021.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37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and 37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fort nursing).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cores of social culture, environment, physiology, psychology and spirit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5). Conclusion comfort nursing for convalescent patients in anesthesia and resuscitation room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patients' nursing comfort and satisfaction, and has popularization value.[Key words] comfort nursing; Anesthesia and resuscitation room; Satisfaction麻醉复苏室是医院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手术麻醉患者展开观察的场所,致力于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待患者清醒后,在其未出现异常现象情况下,将其送回病房【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效果研究
发表时间:2017-01-09T15:10:40.713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25期作者:朱晓琴
[导读] 患者麻醉复苏阶段,因机体尚未恢复保护性反射功能,术后一些麻醉性药物会残留于机体中。

湖南省人民医院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的护理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于我院肝胆科接治的210例患者的临床记录资料。

结果: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低血压、喉头水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术后护理模式;麻醉复苏;效果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nursing effect of new postoperative nursing mode on patients undergoing anesthesia resuscitation.Methods:the clinical data of 210 patients with hepatic tuberculosis treated between September 2014 and December 2015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after nursing,the observation group of hypotension,laryngeal edema,asphyxia rate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satisfaction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 new postoperative nursing model for patients with anesthesia recovery nursing effect is remarkable,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Key words:postoperative nursing model;anesthesia recovery;effect
患者麻醉复苏阶段,因机体尚未恢复保护性反射功能,术后一些麻醉性药物会残留于机体中,如果患者合并其他疾病,则麻醉清醒期易出现心跳骤停、低血压、喉头水肿、窒息等情况,故对麻醉复苏期患者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对降低上述并发症发生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

本研究将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于我院肝胆科接治的105例患者于麻醉复苏时应用新型术后护理模式,现做如下报告。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间于我院肝胆科接治的21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105例,男55例,女50例;年龄25~66岁,平均(55.97±7.63)岁;合并心功能不全6例,肺部感染5例,肝肾功能不全11例,脑血管疾病史7例。

对照组105例,男58例,女47例;年龄28~63岁,平均(56.04±6.84)岁;合并心功能不全8例,肺部感染6例,肝肾功能不全12例,脑血管疾病史6例。

两组的一般资料均可比(P>0.05)。

1.2护理方法两组患者均由护理人员送至麻醉复苏室,对照组参考自身情况选择合适体位休息,应用多功能监护仪严密监控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观察组应用新型术后护理模式:(1)呼吸道护理:插管、手术损伤气道可导致喉头痉挛或水肿,甚至低氧血症,此时应马上为患者注射地塞米松,如果需要可用面罩进行加压给氧,也可静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及氨茶碱。

如果患者呼吸道中有分泌物,则应马上将其清理干净;(2)舌后坠护理:处于麻醉复苏期的颈部短粗、肥胖的患者易出现舌后坠等情况,致使氧分压持续下降。

故护理时不仅应疏通呼吸道,还应将患者头部处于合适的位置,如果需要可重新插管;(3)呕吐误吸护理:麻醉复苏期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为呕吐误吸,它可加重呼吸道梗阻情况,若不能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则可致死。

发生误吸情况后,应马上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取俯卧位,彻底吸出呼吸道中的残留物质,并将支气管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以避免感染;(4)若患者焦虑、烦躁,则可参考患者病情用约束带束缚,保证氧气供应,保证静脉输液通道顺畅,并积极护理呼吸道,防止出现窒息等情况。

护理后,比较两组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

护理满意度:当患者麻醉清醒后无明显不良反应,恢复良好时为非常满意;当患者清醒后偶有低血压、呕吐或恶心等症状,采取对应措施后可明显控制为满意;当麻醉后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时为不满意。

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数
×100%。

1.3 统计学方法本研究相关数据用SPSS17.0分析,计数、计量资料()间的差异用x2、T检验比较,P<0.05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低血压、喉头水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3.讨论
全身麻醉是静脉注入麻醉剂或吸入麻醉药后,大脑皮质受到抑制,患者暂时丧失知觉的一种麻醉方法[2]。

全麻时呼吸机控制着患者的呼吸,可满足机体对氧气的需求,可将血样饱和度、心率、血压等生命指标控制于正常范围内[3]。

麻醉过后,患者进入复苏阶段,然而因麻醉药的代谢速度不一,对机体功能的影响也不同,部分麻醉药于体内蓄积、残留,于恢复期表现出生理功能紊乱[4]。

首先,当患者未彻底恢复保护性反射时,易出现通气不畅、呼吸道阻塞等情况,尤其误吸呕吐物会致使呼吸道严重梗阻,从而造成严重后果[5];其次,因手术过程中患者会出血,血容量下降,加之应用麻醉药物,可表现心率加快、血压不升、伤口渗血、烦躁不安等症状,严重影响伤口的愈合
和机体的康复[6]。

因此,对麻醉复苏期患者采取精细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不仅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还对提高手术室工作效率和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探讨分析了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的护理效果。

本研究观察组采取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它是从呼吸道、舌后坠、呕吐误吸、术后不良情绪等方面着手护理,呼吸道护理可及早发现并清除阻塞呼吸道的分泌物,保证呼吸道畅通,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应;舌后坠护理可使患者处于一个舒适的体位,有效防止舌后坠;呕吐误吸护理可减轻呼吸道压力,避免呼吸道梗阻,有效避免发生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不良情绪护理可消除患者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7]。

新型术后护理模式不仅可减少术后并发症,还可提高麻醉复苏室护士的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带动广大护士学习满足患者需求相关知识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改善护理服务质量[8]。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护理后,观察组的低血压、喉头水肿、窒息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和治疗的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晓娇.200例全身麻醉患者麻醉复苏期特殊护理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4,28(5):105-106.
[2]陈伦江,陈豫,唐淋锋.程序化管理模式在麻醉复苏室的应用[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9):326-327.
[3]黄小燕,王乐洁,黄晓红,等.麻醉复苏室规范化护理管理的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4(5):52-53.
[4]申秀银,李甲莲,叶丽,等.麻醉复苏室临床护理路径优化护理程序[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8):120-121.
[5]郭亚格,杨木强,徐静.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复苏期临床观察与特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9):205-206.
[6]邹萍坤.全身麻醉患者的麻醉复苏期临床观察与特殊护理体会[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5,12:1554-1556.
[7]郑丽媛,韩路.新型护理模式在膀胱肿瘤患者术后膀胱灌注中的应用分析[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9):2771-2773.
[8]詹琼,刘翠月,许映娜.新型术后护理模式对麻醉复苏患者护理效果的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4,9(17):192-1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