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常用方法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常用方法比较分析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常用方法比较分析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常用方法比较分析摘要:竖向设计是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重要内容,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Coons曲面法、圆心法、等分法,由于平交口的多样性及其设计的复杂性,以上几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

本文对常用的几种设计方法的计算原理、设计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宜于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对于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及行车的舒适性都极具意义。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Coons曲面法;圆心法;等分法0 引言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任务是确定与周边道路及建筑地坪标高相协调的平顺设计表面,并满足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工程量小、美观等要求,其主要内容是计算竖向设计高程。

由于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具有多种复杂的设计形式,加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也随之产生了多种设计方法,其中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Coons曲线法、圆心法、等分法。

对各种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各种方法的计算原理及适用特点、优势及局限性,进而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情况选用适当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道路交叉口设计表面平顺程度和行车舒适程度,并有效的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及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1 方格网法与设计等高线法1.1方格网法如图1所示,已知交叉口中心点A及其设计高程HA,相交道路半幅宽w1、w2,道路中线(路脊线)的纵坡坡度iv1、iv2,横向路拱坡度it1、it2,路缘石曲线半径R、曲线起终点(切点)D、E;分别过点D、E作路脊线的垂线DB、EC,其中点B、C为垂足;延长BD及CE交于点O,当路缘石曲线为圆曲线时,该点为圆心;根据路脊线纵坡可计算出点B、C的设计高程HB、HC,再通过路拱横坡可得到点D、E的设计高程HD、HE。

方格网法以路脊线及与之垂直的横断面线为高程计算线(如图1所示)。

计算网格点N的设计高程时,先过点N作与其距离最近的路脊线的垂线NQ(点Q为垂足),根据路脊线坡度计算点Q的高程,再由路拱横坡即可得到点N的高程[1,2]。

平面交叉竖向设计

平面交叉竖向设计

浅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浅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谭利英摘要:基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的目的、原则,本文介绍了目前比较常用的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方法,讨论了复杂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方法,对目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方法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交叉口竖向设计。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由于道路的纵横交错而形成很多交叉口。

交叉口是道路交通的咽喉,相交道路的各种车辆和行人都要在交叉口处汇集、通过,因此交叉口的设计在整个道路设计中显得特别重要。

交叉口设计内容包括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两个部分,本文讨论了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1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点交叉口竖向设计是为解决相交道路间、交叉口以及周围建筑物在立面位置上的行车、排水和建筑艺术诸方面的协调和统一,合理确定交叉口范围内相交道路共同构筑面上各个点的设计标高,以使相交道路在交叉口范围内能获得一个平顺的面,从而保证交通安全、排水通畅和建筑造型的美观和谐[1][2]。

交叉口竖向设计有如下基本原则和要点:(1) 通过交叉口的主要道路可保持其设计纵坡、横坡不变。

(2) 公路等级相同的道路交叉,当交通量相近时,设计时应尽可能使相交道路的纵坡大致相等,且差值不大于0. 5%为宜。

当彼此纵坡不同时,一般可保持相交道路的设计纵坡不变,并改变较小纵坡道路的横断面使其与纵坡较大道路的纵坡相一致。

(3) 为了利于排水,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能将交叉口范围内汇流的地面水排出。

车行道两侧的边沟纵坡不宜小于0.3%。

并在该条道路交叉口路缘石转角曲线的切点处设置必要的雨水口以截住来水。

(4) 在较平坦地形设置交叉口,其竖向设计宜采用伞形。

即适当提高交叉口中心控制点的设计标高并以此控制点为中心沿路脊线向四周倾斜,以利排水、行车、美观和衔接处理。

(5) 交叉口范围内由于车速通常小于公路各等级的设计车速,故要求横坡平缓。

通常情况下其横坡不大于直线路段设计横断面的横坡度。

简析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简析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

简析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作者:张玉坤来源:《科技信息·上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道路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在道路设计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是关键。

本文简要介绍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形式、原则等问题,最终使得相交道路、周边建筑及排水设施协调统一,提升道路交叉口的安全性和舒适性。

关键词:交叉口;竖向设计;纵坡;横坡Abstract: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vertical design of road intersections,mainly involving vertical design methods,principles and basic forms. The vertical design of the intersection should ensure the coordination and unity of intersecting roads,surrounding buildings and drainage facilities,and promoting the safety and comfort of road intersections.Key Words:Intersection;Vertical design;Longitudinal slope;Cross slope概况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道路等级的不断提高,加之行驶车辆对路面平顺性要求越来越高,对道路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要求也随之提高[1]。

这就要求道路整体设计过程中,要将交叉口竖向设计与道路的总体设计衔接起来,做到交叉口的竖向设计与相交道路平顺连接。

1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道路交叉口的竖向设计,主要是通过调整交叉口范围内各个设计点位的设计标高,使之与相交路面及附近建筑物构成合理的曲面形状,让行驶车辆及行人感受到平顺、舒适,同时要利于交叉口以及相交道路的排水。

交叉口的视距、平面与立面设计

交叉口的视距、平面与立面设计

红绿灯信号配时优化
在交叉口前适当位置设置路标,指示 道路名称、方向和距离。
根据交通流量和流向,合理设置红绿 灯信号配时,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
指示牌设置
根据交通流量和流向,设置相应的指 示牌,引导车辆和行人正确行驶。
04 立面设计要素及方法
立面设计原则和目标
安全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
舒适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
确保交叉口视距充足、交通流畅 、安全便捷。
目标
提高交叉口通行效率,减少交通 冲突和事故风险。
渠化设计技巧应用
渠化岛设置
合理设置渠化岛,引导车 辆和行人按规定路线行驶。
标线施划
明确车道功能,施划导向 箭头、停止线等标线。
护栏设置
在必要位置设置护栏,防 止车辆违规行驶或穿越。
导向设施设置建议
路标设置
确保交叉口视距充足, 减少交通安全隐患。
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提 升城市形象。
提供平顺、舒适的行车 体验,减少驾驶负担。
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 下,尽量降低建设成本。
坡度、坡长确定技巧
坡度确定
根据交叉口地形、地质条件和排 水要求等因素,综合确定合理的
纵坡和横坡。
坡长确定
坡长过短会导致车辆频繁起伏, 影响行车舒适性;坡长过长则会 增加土方量和建设成本。因此, 需要综合考虑地形、视距等因素,
视距是指在交叉口处,驾驶员为了安 全行车而必须能看到的距离,也就是 从驾驶员眼睛到前方最近障碍物的距 离。
视距重要性
视距是保证交叉口交通安全的重要因 素之一,足够的视距可以让驾驶员有 足够的时间和距离来反应和制动,避 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影响视距因素分析
01
02
03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摘要:城市道路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城市交叉口又是路网中通行能力的“咽喉”,尤其是大型交叉口和广场由于立面较为复杂,竖向设计则显得更加重要。

竖向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交叉口道路表面的平顺度,行车的舒适性,排水质量和审美需求等。

本文针对T形、X形柔性路面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平交口;竖向设计;纵断优化交叉口立面设计的理念就是合理地设计交叉口的标高,便于汽车及行人安全出行,同时还应考虑与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网、绿化的相关关系。

符合行车平顺、排水通畅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要求。

1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分清主次道路,主要道路优先,要保持原有车流状态,适当偏移中线,增加交叉口车道数,车道密度(宽度、数量)等适当。

要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

同等级的道路交叉时,一般都而改变它们的横坡,使横坡逐步地随纵坡变化。

交通流交叉时,应尽可能渠化成直角或近似直角交叉交通流合流时,应以较小角度进行合流,实践证明,交通流以100-150合流时,合流速度差最小交叉口范围内,不应使一条道路的雨水排入另一条道路上或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也不应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

因此,需合理确定交叉路纵断的变坡点和布设雨水口,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雨水口应设在人行横道之前或低注处。

如遇困难的地形,交叉口设在盆状地形处,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雨水口。

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高程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高程协调一致。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力求使路口的渠化与环境的绿化协调使路口不再枯燥、单调。

2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方法对简单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通常采用特征断面法;对大型、复杂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采用简单的特征断面法不能完整地表达交叉口的立面,必须加密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高程,即高程图法。

2. 1 T形、X形交叉口特征断面的确定和特征点高程的计算交叉口的特征断面与选定的路脊线密切相关,路脊线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交叉角等因素确定,既要考虑行车平顺,又要考虑整个交叉口的均衡美观。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摘要:城市道路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道路上各类交通汇合、转换、通过的地点,是管理、组织道路各类交通的控制点。

在整个道路网中,交叉口成为通行能力与交通安全上的卡口。

文章分析了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关键词: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城市建设1 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重要性城市道路的畅通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叉口的交通问题处理的好坏。

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由于交叉口上产生的延误约占行程行车时间的三分之一,而交叉口拥挤严重时波及路段甚至整个路网系统,造成城市整个区域严重拥堵,耽误行车时间的同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引发路段更严重的噪声、废气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交叉口的设计涉及到平面几何设计、交通组织、交叉口型式的确定、竖向设计等问题。

前几个都与路段设计、规划设计关系较大,而竖向设计对一个交叉口的优劣应是一个道路设计工程师考虑的重要问题。

2 城市道路交叉口存在的问题2.1 车道划分问题就一般情况来说,城市道路系统的运行能力取决于道路交叉口的进出口车道多少。

相对于标准车道,交叉口处应该留有多1至2个车道的余地。

使进出车辆时能够宽松、不拥挤。

并且要根据实际车流量,来分配进出方向的车道数目。

当前道路交叉口的设计,容易出现交叉口处没有多设车道、以及进出交叉口车道划分与实际车流量状况不符等问题。

2.2 车道渠化问题渠化路口,是通过对路口车流量以及交通特征的掌握,而实现划分人与车、车与车各自通口、进行交通导流的方法。

渠化路口可以有效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生命安全。

在交通设计中,除了一些支路相交不需设置渠化之外,在具有一定级别的道路上,一旦有两条及以上的车道交汇,就需要使用渠化设计。

当前城市交通建设中,却经常出现不设渠化以及渠化不合理现象。

2.3 标志线设置问题因为交通指示牌安装和路面标志线划线是错时进行的,指示牌安装在前,路面划线在后,而在路面统一划线时容易产生误差。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勘测设计课件交叉口竖向设计
针对夜间行车,应考虑照明设施的设置,确保驾驶员在夜间也能够清楚地观察到交 通情况。
满足排水要求
确保交叉口能够迅速排除雨水, 避免积水对交通造成影响。
在雨季期间,应考虑加强排水设 施的维护和检修,以确保排水系
统的畅通。
针对特殊的气候条件,如暴雨、 洪水等,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 设置排水沟、雨水收集系统等,
在交叉口设置交通岛,可以引导车辆和行人安全通过交叉口,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安装交通标志和标线
根据道路勘测设计规范,在交叉口安装交通标志和标线,指示车辆和行人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交通安 全。
04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案例分 析
案例一:某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总结词
该案例介绍了一个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强调了设计过程中的细节处理和实际应用。
交叉口竖向设计是道路勘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道路交通效率和保障 交通安全具有重要义。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意义
提高交通效率
合理的交叉口竖向设计能够减少 车辆拥堵和延误,提高交通效率

保障交通安全
正确的交叉口竖向设计能够确保车 辆在交叉口处有足够的视距和明确 的行驶轨迹,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 发生。
满足排水要求
交叉口竖向设计要考虑到排水系统 的设置,以避免雨季时路面积水现 象的发生,保障交通安全。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
满足交通运行安全
交叉口竖向设计应确保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具有足够的视距 和清晰的行驶轨迹,同时要尽量避免车辆在交叉口处出现 拥堵和延误现象。
满足排水要求
交叉口竖向设计应考虑到排水系统的设置,以避免雨季时 路面积水现象的发生,保障交通安全。
考虑排水要求
在设计标高时,要充分考虑排水流向,确保雨水能够顺畅地排出交叉口,避免 积水现象。

浅谈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设计方法及要点

浅谈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设计方法及要点

浅谈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设计方法及要点摘要:文章介绍了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和一般形式,阐述了常用的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及适用性,并结合工程设计实例,对比分析了两套拟定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案的优缺点,得出最优方案,为今后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分析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大多数城市的中心城区及城区周边的道路网络均得到了有效的改造和建设,从而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增长。

但不可否认,大规模的快速建设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道路交叉口的排水问题,雨天时城市道路交叉口积水现象随处可见,严重影响了市民的出行。

再者,由于现代汽车性能结构的不断改进,对交叉口路面平整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此可见,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是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着整条道路设计的成败。

一、前期的资料准备情况要做好道路交叉口处的设计,一定要在之前做好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

资料主要是收集地形资料图、道路资料以及交通情况和道路排水装置的位置及尺寸等。

其中道路资料包括设计线的资料,被交路的等级、宽度、以及道路的组成半径、纵横坡度设计和规划资料等。

必须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后边的设计工作提供有效的资料支持。

二、交叉口平面设计阶段1、主要线条的绘制对于交叉口的设计,不仅要按照合适的比例将设计线、被交道路中心线、中央分隔带等标出,同时还要将机动车道、两侧带以及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等的分界线标出,同时还要标明各个车道的具体宽度。

2、转角处缘石半径的确定在计算交叉路口的行车速度时,需要按照各道路行车速度的零点五到零点七倍进行计算,对转弯车和直行车的取值要分开进行。

此外,对于道路转角处的缘石曲率与半径的计算,要依据右转机动车或者是非机动车辆的行驶要求进行计算,计算的时候可采用单圆曲线或者双圆曲线进行,根据交叉口的实际情况还可选择三圆曲线进行有关计算,插入缓和曲线的圆曲线也是设计中用于处理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
高程计算点为全部 网格 点。为达到便捷施工 的 目的, 应 确保 网格边线平行 与相交道路的中心线 。选用三 角形 网进行路缘石 曲线相 交位置 施工, 位于 路缘石 切点外 的网格 , 要求其边线垂直路 中心线。
二、 道路平面交叉 口竖 向设计基本方法 1 、 方 格 网法
方格 网法是指在平 面交叉 口范围内其坐标基准 线为 2 条相交道 路的 中心线 , 根据相应的精度 进行方格 网的画出, 并对方格 网上全部节 点设计 标高一一计算 , 以此为放样施工提供便利。这种设计方式具有极为 便捷的
问题 , 如 不 具 备 连 续 的 高 程 函数 曲线 斜 率等 。 5 、 综 合法
5 、 交叉 口范 围内应具 有较为平缓 的横坡 , 通 常情况 下 , 相 比路 段横坡 要 小一 点, 为行车 安全提供便利 , 纵坡可控制在 2 %以下, 特殊情况 下则控
制在 3 %以下 。
并有效缩短施工工期 。 该设计 方法主要应用于复杂的大型道路交叉 口等位
置。
相 交道路等级 、 交 通量、 横断 面形式及纵坡大 小等直接决 定着道路平 面交叉 口竖向设计 的合理 性, 为实现 设计最佳效果 , 设计单位必 须遵循 以 下原则。 1 、 道路具有相 同等级 时 , 通 常在 各 自纵坡始终 不变 的情况 下, 对其横 坡进行适当调整。一般 需对 较小纵坡道路 的横坡 , 向较大纵坡道路车行道 边线逐渐进行路拱 顶连线 的移 动,促使其横坡路 和较大纵坡道 路纵坡相
为解决传 统平面 交叉口竖 向设计 中存在 的问题, 可通过综合法进行施 工设计。 该设计方法的原理为通过方格网法进行道路交叉口范围内设计点 的布设 , 初始线 以圆心法高程 计算线为主 , 通过迭 代计算得 出的等分法高 程计算线, 进行路拱曲线 的适当设置 , 利用等 高线 图、 三维表 面效果图等对 网格点设计高程 的设 计结果进 行验证 。其设计流程如下: ( 1 ) 网格 划分 。通过 网格划分方法 , 将 网络建 设于交叉 口范围 内, 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摘要:在城镇化进程持续加速的今日,为了更好地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大力建设、更新和改造城市中心城区和城区道路互联网显得尤为重要。

在其中,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是十分关键的节点,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必须根据通行需要落实相关技术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交叉口衔接问题,提高市政道路工程设计品质。

文章内容剖析了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关键词: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引言伴随着我国道路运送领域的快速发展,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已成为道路总体设计的关键节点。

如何使道路交叉路口的设计更为科学有效至关重要。

从道路的设计节点总量看来,大多数问题都是产生在道路的交叉路口。

例如路面排水问题,在一些降水较多的地区,在道路交叉口会形成区域滞留,排水不通畅等问题。

此外,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出行安全及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而促使汽车产业的持续更新,对交叉口路面的平稳性提出更高要求。

因此使道路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更为科学就显得愈来愈重要。

一、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和形式在道路交通出行管理体系中,十分关键的一个节点便是交叉口,在交叉口竖向设计的过程中,必须将交通出行、雨水口布置及其街道社区路面园林景观等要素列入考虑的范畴,根据设计方案,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同时,还要科学合理处理交叉口和周边各类建筑及绿化景观的衔接关系,使其能凸显车在路上行,人在景中游的美感。

除上述要求外,还应严格遵循如下原则:(1)如果城市道路为相同的类型和等级,那么在竖向设计过程中,首先可以采用纵坡保持不变方式,对各自的横向坡度适当调整,这样可自然平顺地过渡两条道路的交叉部分。

也可采用对纵坡较小道路的横坡进行调整,因为如果调整的横坡有着较大的纵坡,那么道路平顺性和行车舒适性就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如果道路有着不同的类型和等级,那么就需要固定主要道路的纵横坡度,向单坡断面来逐渐过渡次要道路的双横坡断面,因为主要道路有着较多的车辆和较高的车速,因此,尽量不要改变它的横坡。

关于城市道路平、纵、横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市道路平、纵、横设计的几点思考

关于城市道路平、纵、横设计的几点思考摘要:城市道路设计是一个繁锁而细致的工程,本文根据笔者20年的设计经验,对城市道路平、纵、横设计常用做法作一个疏理和总结,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及交叉口设计引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于90年代末开始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期,作为从事城市道路专业设计的一名工作者,笔者有幸经历并参与了这段道路建设的黄金时期。

本文是根据笔者20年的设计经验,对城市道路平、纵、横设计常用做法作一个疏理和总结。

1平面设计1.1平面设计要点城市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应按照所在片区规划道路网布置,如果道路等级较高或规划路网未最终审定,可适当对规划线形进行优化处理。

在进行平面线形设计的时候,项目应考虑与道路、桥梁、隧道、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城市景观、交通枢纽等的衔接与协调,处理好与规划、已建构筑物、现状地形地物、待建构筑物以及需要分段、分期设计实施道路之间的关系。

应结合片区综合交通规划进行公共交通、慢行交通、机动车交通等方面交通组织设计。

1.2平面线形设计路线平面线形,通常是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3种基本线形要素的组合。

在道路上各要素所占比例难以量化规定,只要各组成要素在满足规范的基础上使用合理、组合得当,可以得到较为舒适的平面线形。

1.2.1最大直线长度设计在公路设计中为避免驾驶员视觉疲劳,最大直线长度通常参照德国的规范,以20倍设计速度的值控制。

但在城市道路里,根据实践经验,长直线不会产生上述弊端,相反,长直线更显大气,也更有利于两厢用地开发。

1.2.2平曲线间最小直线长度设计两平曲线间的直线长度不宜过短。

根据实践经验,同向曲线之间最小直线长度(以米计)控制在设计车速6倍左右;反向曲线之间最小直线长度(以米计)控制在设计车速2倍左右,能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当线形半径小于规范中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值且车速较小时(≤40km/h),缓和曲线可用直线代替,但应满足规范要求最小长度。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分析摘要:在城镇化进程持续加速的今日,为了更好地大力推广城市经济,逐渐大力更新改造和基本建设城市中心城区和城区附近的道路互联网。

这其中,道路平面交叉竖向设计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在具体的操作中,必须依照相关的标准,采用科学的办法来设计,提高建筑工程设计品质。

文章内容剖析了道路平面图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关键词: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引言伴随着在我国道路运送领域的快速发展趋势,道路平面交叉路口的竖向设计早已变为了道路总体设计的关键构成部分,这对道路交叉路口的设计更为科学有效至关重要。

从成条道路的问题总产量看来,大多数问题都是会产生在道路的交叉路口。

例如排水问题,在一些降水较多的地区,道路上通常是在交叉路口会比较难排。

此外,伴随着汽车构造的持续更改,也促使对交叉路口地面的稳定度要求更高。

因此如何使道路交叉路口的竖向设计更为科学就愈来愈重要。

1.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和形式在道路交通出行管理体系中,十分关键的一个部位便是交叉口,在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历程中,必须将交通出行、排水管道及其街道社区路面园林景观等要素列入考虑到范畴,根据设计方案,促进道路交通安全获得确保,还要科学合理明确交叉道路中间和周边房屋建筑中间的衔接方式,将立体感反映出去,在设计过程中,必须严谨遵循以下标准:第一,大城市道路如果有一样的种类和备案,那么在竖向设计全过程中,纵坡不变,对横坡倾斜度适度调节,那样方可以当然平稳地衔接两根道路的交叉式一部分。

一般来说,对纵坡较小道路的横坡开展调节,由于假如调节的横坡拥有很大的纵坡,那么道路平稳性和驾驶舒适度便会得到很大的危害。

如果道路拥有不一样的种类和级别,那么就必须固定不动主道路的纵横坡度,向单坡横断面来慢慢衔接主次道路的双横坡横断面,由于关键道路拥有较多的车子和较高的时速,因而,最好不要更改它的横坡。

第二,为了确保在交叉口可以顺利地排出来雨水,在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融合实际地貌状况,确保有一条以上的道路纵坡方位与交叉口避开,而且对雨水口有效布局,防止这种道路上的雨水相互之间注入。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分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分析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分析摘要:城市发展迅猛,车流量、人流量越来越大,整体城市道路的设计合理性也在变得更加重要。

而通过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合理竖向设计可以有效确保车辆行人的通过安全,改善城市交通的整体质量。

而当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主要有着存在行车盲区、易出现大面积积水、道路狭窄等方面问题,在具体的设计工作中应当注意了解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整体情况、合理的平面布置及竖向设计、主路优先原则、排水设施的优化完善等方面事项的有效执行。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具体竖向设计方法主要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方格网设计等高法等。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道路设计的合理化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尤其一些交通要口,车流量与行人经过较频繁,道路设计如果出现不合理,不仅仅会影响其交通状况,严重的甚至会威胁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而在整个城市道路的设计中,尤以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存在的难点更多,同时关联到交通状况的安全性更大。

因此,对于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相关人员一定要引起足够重视并且确保其内容的合理性,优质完成该项工作。

二、当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存在问题1、存在行车盲区由于道路的长度、宽度限制以及一些现场地理因素的影响,将变坡点设置于交叉口范围内,这就会导致出现影响车主视距,从而降低行车安全,其中凸形竖曲线最为明显。

2、出现大面积的积水因为一些纵横坡设计出现一定缺陷,极有可能直接影响到交叉口位置的排水性。

而如果在该位置出现积水等问题不仅会导致同行车辆及行人的不便,并且长久而言对于路面的损害也会逐渐加剧从而降低道路的使用寿命。

3、道路狭窄近几十年我国发展迅速,尤其是许多二三线城市在十几年内发生的变化可称为翻天覆地,但是过快的发展速度对于道路建设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限制。

比如在五年十年前设计的道路,难以预估到城市的发展进度,因此路面宽度、车道数量等相对设计较少,道路比较狭窄,而在经过的飞速发展后,这些狭窄的道路建设完全满足不了城市需求,但如果全面重建则需要一笔较大的市政建设资金支持,由此出现两难的情况。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1. 背景介绍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是交通规划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它涉及交叉口设计要点、设计流程和各种设计方法等多个方面,对于道路通行安全和车辆行驶效率起着重要作用。

2. 交叉口设计要点在进行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要点:•可行性:设计方案应考虑建设和维护的可行性。

•安全性:交叉口设计应确保行人和车辆的安全。

•通行效率:设计应尽可能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可持续性:设计方案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包括节能减排和资源利用等方面。

3. 设计流程基本的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流程如下:1.数据收集:收集相关道路、交通流量、环境等数据。

2.需求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和实际需求,分析交叉口设计的具体要求。

3.设计方案初选:根据需求分析,初步确定可能的设计方案。

4.设计方案评估:评估各个设计方案的优劣,包括安全性、通行效率等指标。

5.最终方案确定:综合评估结果,确定最终的设计方案。

6.施工设计:根据最终方案进行详细设计,并编制施工图纸。

7.监督检查:对施工过程进行监督,确保设计方案的正确实施。

4. 设计方法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中,有多种常用的设计方法,包括:•坡度设计:根据交叉口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坡度设计,以确保车辆正常通行。

•路口纵断面设计: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和车辆种类,设计合适的纵断面,包括平均高程、坡度变化等。

•标线设计:合理的标线设计对于提高交叉口的安全性和车辆通行效率非常重要,需要考虑车辆行驶方向、优先权等因素。

•交通信号灯设计: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和道路情况,确定合适的信号灯设置。

•行人通行设施设计:对于有行人需求的交叉口,需要考虑行人通行设施的设计,包括人行横道、人行过街设施等。

5. 总结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是道路交通规划中的重要环节,设计要点包括可行性、安全性、通行效率和可持续性。

设计流程包括数据收集、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初选、设计方案评估、最终方案确定、施工设计和监督检查。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新方法及CAD技术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新方法及CAD技术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新方法及CAD技术图3.4综合法三维网格栖姗(AutoCADlF培3.4mThree-DimensionalSurfacePerspectivePicterebySyntheticalMethod(AutoCAD)图3.5综合法三维两格表面透视图(3DsMAx)Fig.3.5TheThree-DimensionalSurfacePerspectivePicturebySynlheticalMethod(3DSMAX)14一平面奴口竖向设计新方法及CAD技术图3.9中心射线法设计等离线MethodFig.3.9DesignConCurLinebyCenUalHalfLine图3.10中心射线法三维网格表面透视图(AutoCAD)F培3.10TheTIm》DimemionalSta-facePerspecdvePicturebyCencalHalfLineMemod(AmoCAD)20—大连理工大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图3.11中心射线法三维网格表面透视图(3DSMAX)CenlralHalfLineMethod(3DSMAX)Fig.3.11TheThree-DimensionalSurfacePeBpectivePictureby3.2.3中心射线法的评价综上所述,中心射线法首先确定满足高程函数曲线斜率连续的交叉口边界线,采用方格网法在交叉口范围内布置高程计算点,再以连接交叉口中心及网格点的射线为高程计算线,并依据相交道路中线坡度方向的一致性情况,以交叉口中心为转坡点统一设置具有相同外矢距的竖曲线,或以通过交叉口中心点的水平面为公切面统一设置抛物线,最后计算得到网格点的设计高程及竖向设计表面。

这种设计方法的优点在于首先通过交叉口边界线设计高程曲线斜率的连续性,减少了竖向设计表面存在的折线的可能。

而且所有高程计算线均在交叉121中心位置设置具有相同外矢距的竖曲线,或具有公切面的抛物线,从而确保交叉口中心及附近区域设计表面的平顺度。

匝道端部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分析

匝道端部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分析

工程科技匝道端部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分析李耀龙(西安公路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65)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匝道端部平交口[1]起着与被交路交通量转换的重要作用,平交口的竖向设计要根据其预测交通量大小、被交路高程、周边地形高程进行灵活具体的设计,并满足行车舒适、排水畅通、工程量小、安全美观等要求。

常用的设计方法有方格网法、等分法及等高线法,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在于所选取的高程计算线不同。

对于匝道端部平交口来说,其平交口形式变化复杂,除了满足规范所规定的交叉角度、平纵指标、视距、加宽超高等各种要求外,还需根据匝道及被交叉路各个方向的交通量、交通岛、分隔带形式进行具体的竖向设计。

本文根据一些工程实例,分析了T 形平交口几种竖向设计模型,对设计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设计原则立交匝道端部平交口竖向设计是为了解决与被交路及周围建筑物在立面位置上的行车、排水、建筑艺术诸方面的协调统一,合理的确定平交口竖向设计的特征断面、横坡超高,可以使相交道路在平交口内获得一个过渡平顺的三维坡面,从而保证行车安全、排水畅通及和谐美观的平交口。

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下文简称《线规》)中的要求,平交口竖向设计应满足以下几个要求[2]:(1)平面交叉口范围内,两相交公路纵断面宜平缓,主要公路可保持其纵坡、横坡不变。

(2)主要公路在交叉范围内的纵坡应在0.15%~3.0%的范围内,次要公路紧接交叉的引道部分应以0.5%~2.0%的上坡通过交叉口,两相交公路交通量相近时,两公路的纵坡不宜相差太大。

(3)根据相交公路的功能、等级、平纵线形、交通管理方式等调整平交口的竖向高程控制及引道横坡。

(4)分隔的右转弯车道上,各处的标高和横坡应满足相关要求,还要符合实际情况。

(5)平面交叉口范围内路面应该排水顺畅,包括隐形岛在内的任何部分路面上不得有积水。

2设计方法对于普通的柔性路面平交口,一般采用特征断面法设计竖向高程,而对于大型、复杂的柔性路面平交口,采用简单的特征断面法不能详细的反映交叉口的立面布置情况,必须加密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高程,即高程图法,高程图法常用的方法是增加计算辅助线,采用高程计算线网,一般采用以下四种方法[3]。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探究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探究
■ 李丙 申 ● L i B i n g s h e n
后以设计标高为依据描绘 出道路交叉 口设计 的等高
线。
[ 摘
要]道路平面交叉 口竖向设计是道路整体设计 中的
度不应大 于该路段 的横坡坡度 。一般情况下交叉 口 范围内的纵坡不 宜大于道 路的 2 % ,若不大于道路 的 2 % 存在困难,那 么此时也不能超 出 3 % 。 二 、 道路平面交叉 口竖向设计 的基本形式 道路平面交叉口有很多中,其 中十字交叉 口居 多 ,因此 本文在 道路平 面交叉 口竖 向设计的基本形
大致将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分为六种形式 : ( I )是凹形设计形式 ,以凹形形式为主要设计 的地面, 在 雨水季节 雨水一般都 向道路交叉 口集 中, 这种形式排水时相对比较困难 。倘若 受当地 地形或 者其他因素的影响需要 运用凹形形式 时,那 么应尽 可能的避免积水 ,可以在道路 交叉口范围内设置地 下排水管道 以及雨水 口,以此来避免雨水的大量聚
mo t r c o n s t r u ti c o n a r e a o f e a c h p o i n t o n t h e d e s i g n e l e v a t i o n , i n o r d e r t o e n s u r e t h e h a r mo n y o n t h e r o a d t r a f i c , t h e s u r r o u n d —
四 、 结 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i n gb u i l d i n g s a n dd r a i n a g ea nd S OO n .
I Ke y wo r d s l r o a d , v e t r i c a l d e s i n, g p r i n c i p l e , f o r m, me t h o d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研究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研究摘要:介绍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形式、原则、方法,并通过具体实例对竖向设计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希望能够为竖向设计的具体工作提供指导与参考。

关键词: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格网法1.引言交叉口是城市道路的咽喉,车辆和人流在这里汇集,为了确保交叉口的通行安全,必须做好设计工作。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包括平面设计和竖向设计,竖向设计主要解决交叉口的车辆通行、雨水排除、建筑物美观等内容,对提高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促进车辆、人流的顺利通行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将该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2.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形式与原则2.1形式。

根据交叉口的具体情况,在竖向设计的时候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凹形设计:该方式不利于排水,地面水流都流向交叉口的范围,在设计的时候尽量避免采用这种方式。

如果受到地形限制必须采用这种方式的时候,应该在交叉口范围增加雨水口数量,从而有利于排水;凸形设计:交叉口范围内各相交道路纵坡方向不变,并对横坡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能够通过自然坡将交叉口范围内的雨水排出;鞍形设计:调整交叉口范围内各条道路的纵坡与横坡,在纵坡指向交叉口区域的道路两侧设置雨水井;谷线形设计:先定义一条谷线,与谷线相交的道路在交叉口范围外开始转折纵坡面,并形成凹形区,通过该凹形区排出雨水;分水线形设计:道路纵坡指向交叉口,在该道路人行横道外侧方向设置雨水井从而将雨水排出,使雨水不会流向交叉口区域;斜坡形设计:各道路纵坡保持不变,相邻道路横坡在交叉口范围外逐渐过渡,从而将横坡方向调整到纵坡方向,使得交叉口范围内相邻道路转变为单向倾斜面,雨水井设置在纵坡指向交叉口的人形横道线外。

2.2原则。

在设计的时候,为了提高设计水平,需要将以下原则作为指导。

当设计道路等级不同的时候,应该先选择一条作为主要道路,纵坡、横坡按照全线总体设计,将次道路横断面逐渐过渡到与主道路纵坡一致的断面。

如果道路等级相同,保持每条道路纵坡在交叉口范围内不变,调节相邻道路横坡,从而实现平面平顺的目的。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1) 凸形设计时, 应使交叉口的 纵坡与相交道路的纵坡保持一致, 适当调整接交叉口的路段横坡。此 类交叉口可不设雨水口, 见图 1。
2) 凹形形式的地面雨水都向交 叉口集中, 排水比较困难, 应尽量 避免。因受地形、地物的限制而不 可避免时, 应在交叉口范围内设置 雨水口及地下排水管道, 以防止雨 水汇集到交叉口中心, 见图 2。
m; B 为行车道宽度, m; i 为路拱横坡, %。
可根据道路等级来选用计算公式, 一般 14 m 宽
以下的中、低级路面采用式( 1) , 14 m 宽以上的高级
路面及次高级路面采用式( 2) 。
8 勾绘调整等高线
交叉口的竖向应满足行车平顺和路面排水畅通的
要求。通过调整等高线的疏密程度, 使纵、横坡的
5) 斜坡形设计时, 相交道路的 纵坡维持不变, 将两条道路的横坡 在进入交叉口前逐渐向其纵坡方向
中国市政工程
段成章: 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基本方法
2008年第 1 期
过渡, 使交叉口形成单向倾斜 面; 并在纵坡指向交叉口道路的 人行横道线外设置雨水口, 见图 5。
6) 马鞍形设计时, 相交道路 的纵、横坡度均在交叉口范围内 进行适当调整, 并在纵坡指向交 叉口的道路两侧设置雨水口, 见 图 6。 3 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方法
当主、次干道相交时, 在一般情况下, 对主、次 道路的行车舒适尽可能地照顾到。在特殊情况下, 如 果主道路的交通量和车速都占主要优势时, 要求主道 路上的横坡不变, 此时次道路的路脊线只能交至主 道路的车行道边线, 但这样的设计对于次道路的行 车和排水都不利, 应尽量避免为宜。 6.2 控制点标高的确定
曲线上, 即构成标高计算线网。 4) 平行线法。平行线法是先将道路路脊线的交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常用方法比较分析摘要:竖向设计是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的重要内容,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Coons曲面法、圆心法、等分法,由于平交口的多样性及其设计的复杂性,以上几种方法都有各自的优势及局限性。

本文对常用的几种设计方法的计算原理、设计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宜于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对于提高工程设计的效率和质量及行车的舒适性都极具意义。

关键词: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Coons曲面法;圆心法;等分法0 引言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任务是确定与周边道路及建筑地坪标高相协调的平顺设计表面,并满足行车舒适、排水通畅、工程量小、美观等要求,其主要内容是计算竖向设计高程。

由于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具有多种复杂的设计形式,加之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广泛应用,也随之产生了多种设计方法,其中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格网法、设计等高线法、Coons曲线法、圆心法、等分法。

对各种设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各种方法的计算原理及适用特点、优势及局限性,进而针对不同的工程项目情况选用适当的设计方法可以有效的提高道路交叉口设计表面平顺程度和行车舒适程度,并有效的减轻设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及提高设计工作效率。

1 方格网法与设计等高线法1.1方格网法如图1所示,已知交叉口中心点A及其设计高程HA,相交道路半幅宽w1、w2,道路中线(路脊线)的纵坡坡度iv1、iv2,横向路拱坡度it1、it2,路缘石曲线半径R、曲线起终点(切点)D、E;分别过点D、E作路脊线的垂线DB、EC,其中点B、C为垂足;延长BD及CE交于点O,当路缘石曲线为圆曲线时,该点为圆心;根据路脊线纵坡可计算出点B、C的设计高程HB、HC,再通过路拱横坡可得到点D、E的设计高程HD、HE。

方格网法以路脊线及与之垂直的横断面线为高程计算线(如图1所示)。

计算网格点N的设计高程时,先过点N作与其距离最近的路脊线的垂线NQ(点Q为垂足),根据路脊线坡度计算点Q的高程,再由路拱横坡即可得到点N的高程[1,2]。

路缘石曲线与网格线交点(图1中点F、G)的高程,可依据邻近格点插值计算得到。

由此可见,当网格点与两侧路脊线的距离相等时,采用方格网法将可能得到两个不同的高程值;由于高程计算线严格与道路中心线垂直,故不能考虑右转车道的行车舒适性,在交叉口中心附近区域直行车道及右转车道表面均不能平顺过渡,该方法只适合于普通的小型交叉口;但方格网法便于设计、计算和施工,其采用离散网格描述交叉口竖向表面的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

1.2设计等高线法设计等高线法[3]的设计方法是在交叉口的设计范围内,选定路脊线或其他少量高程计算线,算出路脊线和标高计算线上各点的设计标高,然后根据经验直接勾画出设计等高线,并算出各点的施工高度。

设计等高线法的优点是可以清晰直观的反映出交叉口的设计地形,且能使设计、检验与调整一步完成,其直观、形象的设计效果非常明显。

然而设计等高线法也有明显的缺点,首先设计等高线法需要具有相当的设计经验,在设计经验不足时反而有事倍功半的效果;其次是在设计等高线法绘制出设计等高线后,设计等高线上的各点标高位置不易放样;再次设计等高线法凭经验绘制设计等高线,不利于使用计算机程序进行设计,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人工修改和调整。

2 Coons曲面法用计算机处理平面交叉口的另一种方法是用Coons曲面表达设计面,然后建立计算机模型,再进行交叉口立面设计[4,5]。

用Coons曲面模型表达设计面进行交叉口立面设计,关键是Coons曲面片的正确划分。

首先建立局部坐标系(方格网形式)。

图2Coons曲面片基本形式Fig.2 Basic Form of Coons Surface图3交叉口Coons曲面片划分图Fig.3 Partition of Coons Surface at Intersection按图2所示的Coons曲面片的基本形式,将交叉口划分成如图3所示的Coons曲面片形式[6]。

图中,在交叉口范围内向四面延伸作为交叉口的设计范围。

整个交叉口共划分成16个Coons曲面片, 其中Coons曲面片③~⑩均包含了圆弧,Coons法可对圆弧进行精确处理。

曲面片划分完后,用链表将各Coons曲面片连接起来,建立曲面模型,依次计算各格网点高程和特征点高程,最后画出设计等高线图,可供图形状态下检查、修改。

如不满意可调整特征点高程,则相对于修改Coons曲面片特征角点高程,此时模型数据更新,重新计算,内插,绘制等高线,再检查……由Coons曲面法的设计方法可知:Coons法的优点在于所需的高程计算线数量少,且每一个Coons曲面内,曲面光滑,由此设计表面也光滑平顺。

Coons曲面法的问题在于高程计算线与常规方法相同,只是将交叉口划分为较小的多边形区域,在多边形区域内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但在各多边形区域之间的衔接处以及交叉口的边界线上,仍存在高程函数曲线斜率不连续,设计表面存在折线等问题。

3 圆心法与等分法3.1圆心法如图4所示,在路脊线上取距离相等的若干点,分别与圆心O相连,即得到一系列的高程计算线。

路脊线上各点的高程依据路脊线的纵坡计算;为得到圆心O处的设计高程HO,先分别通过BD、CE内插得到O点处的设计高程HOD、HOE,可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所有计算线端点O处的设计高程[7,8],即HO=(HOD+HOE)/2。

高程计算线两端点的高程确定后,其间任意点的高程可采用插值方法计算得到。

由此可见,考虑到行车的舒适性,圆心法的高程计算线与右转车道处处垂直,弯道高程变化平顺。

但圆心法却无法确保高程设计线与直行车道的垂直,且在交叉口中心附近表面总是存在折线的现象;其计算方法易于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来实现,但其计算结果不易于直接用于设计图纸的绘制,其计算线也不便于施工放样。

图4圆心法Fig.4 Circle Center Method图5等分法Fig.5 Equally Divide Method3.2等分法等分法计算原理与圆心法类似,区别在于等分法高程计算线的端点位置不在圆心处,而是均匀分布在路缘石曲线上(如图5所示)。

高程计算线在路缘石曲线处任意端点的高程HEi采用式(1)计算确定,其中和为对应的路缘石曲线长度。

(1)等分法与圆心法相比,其高程计算线既近似的与右转车道垂直,也基本趋向于与直行车道垂直,因此兼顾了两种车道的行车舒适性,比圆心法更加合理,另外,等分法更适合于路缘石曲线设置有缓和曲线的情况,因此对于较为复杂的异型路口的支持更为理想。

同时,等分法也具有易于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来实现的优点。

但同样也存在在交叉口中心区域表面不平顺;其计算结果难于直接用于设计图纸的绘制,其计算线也不便于施工放样的缺陷。

4 结论(1)圆心法、等分法具有设计面较为平顺、行车舒适性更高、易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优点,且等分法对异型路口的设计结果更优。

目前大多数道路设计软件均采用这两种设计方法或在其基础上进行优化(例如:纬地采用等分法,DICAD采用圆心法)。

(三)导师制的作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是否有必要?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我院04、05级93人中,有79%的学生认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对于本科生培养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82%的教师认为有利于因材施教和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师生友谊。

可见,绝大多数师生对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认识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四)结论通过调查和比较分析,我院本科生导师制在实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本科生导师制形式化程度较浓厚,活动方式比较单一,师生比例不协调,师生间沟通交流较少,本科生导师制难于真正发挥作用。

二是导师制指导内容不够规范。

导师对自身职责和工作目标不够明确,部分导师难于做到尽职尽责。

三是导师制考评机制缺乏科学性,且与之配套的制度不健全和不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效果及导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对策和建议(一)结合实际,加强针对性指导指导方式应结合我院师资条件、教学科研状况、学生素质、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等实际,选择不同类型。

目前,本科生导师制基本上分为综合导师制、年级导师制、英才导师制等不同类型。

由于我院班主任和辅导员制度的存在,与综合导师制必然产生职能上的重复,难于协调两种制度的职能,加之生师比问题突出,因而不适宜采用。

而英才导师制由于其覆盖面过小,闲置和浪费了导师资源,因而也不适宜采用。

相对而言,年级导师制由于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大学生活适应、学习方法、专业发展和职业规划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克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加之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独立自主能力,就不再需要配备导师了,因而比较适宜。

同时,为求得导师制的良好效果,应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和多样性,如利用电话相互联系或网上交流、导师经常下寝室、学生经常登门请教等加强学生与导师间的交流与了解,为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奠定基础;导师应根据学生的专业特长、学习兴趣和个性特征,制订并实施具体计划,通过导师论坛、专题讲座、谈心交流、学业辅导等形式,采取集中和个别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经常性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此外,在指导要求上,既要倡导导师找学生,也要要求学生主动找导师,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形成良性互动,以增强指导实效。

(二)强化导师队伍,明确导师职责在进行导师筛选的过程中,挑选专业业务好、政治素质高、责任心强的老师担当本科生的导师是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近几年,随着我校扩大招生,学生数量急剧增加,但与此相对应的师资队伍建设却严重滞后,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本科生导师的数量不能适应本科生导师制发展的要求。

为此,我们认为一方面应严格控制学生规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以稳定导师队伍,激发导师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适当招收部分在读研究生来充实导师队伍,使师生比保持在理想状态。

此外,应明确导师职责,这既是加强导师工作管理的必要手段。

也是衡量和考评导师工作的客观依据。

具体而言,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大概分为以下几项:一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培养计划,对学生的专业学习、选课过程给予指导。

二是定期组织学习讨论,让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了解学科前沿情况,对学生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三是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充分地发展。

(三)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考评体系一是学院应建立导师培训制度,提供有关信息,使导师懂得如何去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