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课件 5.清热药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
目录
•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 常用清热药介绍 •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01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清热药的定义
清热药
指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热病高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症状。
清热药的特点
具有寒凉性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邪,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等作用。
详细描述
知母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肺热燥咳、骨蒸潮热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消渴等症状。知母含有多种皂甙和黄 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03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原则
01
针对病症
清热药应针对热性疾病,如发热 、炎症等,选择合适的清热药进 行配伍。
药物协同
02
03
药物拮抗
在配伍过程中,应选择能够增强 清热药效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避免与清热药产生拮抗作用的药 物,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 应。
配伍禁忌
寒凉药配伍
清热药本身具有寒凉性质,不宜与同样寒凉性质的药 物配伍,以免加重寒凉作用。
温热药配伍
清热药不宜与温热性质的药物配伍,以免产生药物相 克,降低药效。
04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A
抗炎作用
清热药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 应,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
抗菌抗病毒
清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多种 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B
C
抗肿瘤
部分清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 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调节免疫
清热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 抗力,提高抗病能力。
013中药学基础-清热药
赤芍《开宝本草》
【性能】苦,微寒。肝。 【功效】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目赤肿痛,痈肿疮疡 3肝郁胁痛,经闭痛经, 癥瘕腹痛,跌打损伤
第五节 清虚热药
青蒿《本经》
【性能】苦、辛,寒。肝胆。 【功效】清透虚热 凉血除蒸 解暑 截虐 【应用】 1温邪伤阴,夜热早凉 2阴虚发热,劳热骨蒸 3暑热外感,发热口渴 4疟疾寒热
玄参《本经》
【性能】甘、苦、咸,微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泻火解毒,滋阴 【临床应用】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温毒发斑 2.热病伤阴,津伤便秘,骨蒸劳嗽 3.目赤肿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
牡丹皮《本经》
【性能】甘、苦,微寒。 归心、肝、肾经
【功效】清热凉血 活血祛瘀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温病伤阴,阴虚发热,夜热早凉、无汗骨蒸 3血滞经闭、痛经,跌打伤痛
热吐衄。
黄柏
善清下焦湿热诸证; 长于泻肾火,退虚热,治疗阴虚发热。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金银花 《新修本草》
【药性】甘,寒。归肺、 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1.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 2.用于疮痈肿毒、咽喉肿痛 3.用于热毒血痢
连翘《本经》
【药性】苦,微寒,归肺、 心、小肠经。
天花粉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适应症】 1.热病烦渴。 2.肺热燥咳。 3.内热消渴。 4.疮疡肿毒。
栀子
【药性】苦,寒。心、肺、三焦。 【功效】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适应症】 1.热病心烦 能清泻三焦火热之邪,泻心火除烦 2.湿热黄疸 3.血淋涩痛 4.血热吐衄 5.火毒疮疡
中药学PPT课件 清热药
肿节风(草珊瑚)
肿 节 风(草珊瑚)
1.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 嗽、泻痢腹痛。如万通炎康片。
2.祛风通络、活血消斑:用于风湿痹痛、跌 打损伤。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四、主要用于疮痈肿毒的药物
内痈、外痈均可用的药物: 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白花蛇舌草。
喉肿痛。
青黛
青黛
1.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痄腮喉痹、疮痈 丹毒和热毒发斑、吐血衄血。
2.泻火 定惊
肝火犯肺之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如黛蛤散。
用于肝热惊痫。
板蓝根—善解毒利咽,常治大头温毒、咽喉 疼痛。
清凉热血解。毒,大青叶—善凉血消斑,治温毒斑疹最宜。
青黛—亦凉血消斑;又善清肝泻火,治肝热 惊痫、肝火犯肺咳血胸痛。
取本品清热平肝作用,现代用于 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
决明子
决明子
1.清肝明目:既善清肝热,又兼益肾阴,常 治目疾(虚实皆宜)。
(1)肝热目赤羞明。 (2)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 (3)肝肾阴亏之目暗不明。 (4)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1)气分实热证。如白虎汤。
(2)肺热喘咳。如麻杏石甘汤。 (3)胃火上攻之头痛、牙痛。如清胃 散。
2.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煅):用于疮 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打碎先煎。
知母
知母
1.清热泻火: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用 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如白虎汤。
此外,还用于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等。
谷精草—风热或肝火目疾多用。
清肝明目
密蒙花—兼养肝阴,肝虚目赤也用。
中药学(清热药1)PPT课件
清热药
含义
凡以清解里热、治疗里热证为主的药物,称
为清热药。
概
性能功效 清热药的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燥湿、
述
凉血、解毒及清虚热等功效。 适应范围
本类药物主要用于温热病高热烦渴、湿热
泻痢、温毒发斑、痈肿疮毒及阴虚发热等里热
病证。
5
清热药
分类 针对热证的不同类型,并根据药物的功
效,将清热药分为以下五类:
【性味归经】
药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性
功
效
【功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27
知 母 ★★★
1.热病烦渴。
本品甘寒质润,善清肺胃气分实热,而
应
除烦止渴。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
用
2.肺热咳嗽。
本品主如肺经而长于泻肺热、润肺燥, 用治肺热咳嗽,常配贝母,如二母散。
28
知 母 ★★★
3.骨蒸潮热。本品又能滋肾阴、润肾燥而退
述 烦躁、或神昏谵语,脉象洪大等气分实热证。
2.本类药物各有不同的作用部位,分别适用于
肺热、胃热、心火、肝火等引起的脏腑火热证。
配伍方法
体虚而有里热证时,应注意扶正祛邪,可配
伍补虚药同用。
11
石膏★★★
药
源于《本经》 石膏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
物
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分布极广,
基
几乎全国各省区皆有蕴藏,主产于湖北、甘 肃及四川,以湖北应城产者最佳。全年可挖。
原
研细生用或煅用。
【处方用名】 石膏、生石膏、煅石膏、熟 石膏。
12
石膏
煅 石 膏
石膏★★★
【性味归经】
《中药学》清热药 ppt课件
痰热伤肺 上扰心神
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 饮食不洁 脾胃 湿蕴而化热 湿热
熏蒸肝胆 阻滞中焦 蕴结大肠 下注膀胱
清热药的分类:根据里热证的不同,将清热药分
为五类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凉血药 清虚热药
使用注意事项
辨证准确 气分热 清热泻火
实热证
气血两燔
营血分热
气血两清
清营凉血
里热证
阴虚发热(邪热伤阴力强
滋肾阴而除骨蒸 滋阴润燥通便
天 花 粉
[基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或双边 栝楼T.rosthornii的干燥根。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应用]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的概念:
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作用,故称为清热燥湿药。
湿热证 适应证 脏腑火热证
湿 热(湿温)
基本表现:身热不扬、胸脘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脾胃 腕腹胀满、呕吐 大肠 泄泻、痢疾、痔疮 肌肤 湿疹、湿疮
肝胆 黄疸、胁肋胀痛、耳肿流脓 湿热下注 带下色黄,热淋灼痛 关节 红肿热痛
散结消肿 润肠通便 疏散风热 养肝
石
膏
[基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CaS04 · 2H20)
[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内服)
锻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外用)
[应用]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实热消渴
清热药课件-中药学本科十四五教材
【应用】
• 1.热病烦渴,风热感冒。 • 2.咽喉肿痛,痈疮疔毒。 • 3.水肿尿少,热淋涩痛。
•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外用适量。 •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
密蒙花
• 【来源】 马钱科植物密蒙花的干燥花蕾及花序。 • 【药性】 甘,微寒。归肝、胆经。 • 【功效】 清热泻火,养肝明目,退翳。
煎服,治急性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周围炎有良效。
知母
• 【来源】 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 • 【药性】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 【功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
• 1.外感热病,高热烦渴。本品苦寒能清热泻火除烦,甘寒能生津润燥 止渴,常与石膏相须为用。
• 2.肺热燥咳,阴虚燥咳。本品主入肺经而长于泻肺热、润肺燥,用治 肺热燥咳。
• 【用法用量】 煎服,9~15g。 • 【使用注意】 本品有扩散瞳孔作用,青光眼患者禁用。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本类药物性味苦寒,清热之中,燥湿力强,故称为清热燥湿药,主要 用于湿热证。
黄芩
• 【来源】 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 【药性】 苦,寒。归肺、胆、脾、胃、大肠、小肠经。 • 【功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 4.溃疡不敛、湿疹瘙痒、水火烫伤、外伤出血。本品火煅外用,有敛 疮生肌、收湿、止血等作用。
• 【用法用量】 生石膏煎服,15~60g,宜先煎。 • 【使用注意】 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现代研究】
• 1.化学成分:本品的主要成分为含水硫酸钙(CaSO 4 ·2H 2 O)。 • 2.药理作用:白虎汤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 3.临床研究:结合传统上用本品治疗肺热咳嗽的经验,用石膏配知母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药学》教材中第四章“清热药”的内容。
具体包括清热药的概述、分类、主要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以及常见清热药物的性状、功效和用法。
重点讲解黄连、黄芩、金银花等常见清热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清热药的概念、分类及其在中医临床上的应用。
2. 掌握常见清热药物的性状、功效、用法及药理作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具体病例选择合适的清热药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清热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教学重点:常见清热药物的性状、功效、用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实际病例,引出清热药在中医临床上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清热药的概念、分类,引导学生了解清热药的基本知识。
3. 知识讲解:a. 详细讲解黄连、黄芩、金银花等常见清热药物的性状、功效和用法。
b. 分析清热药物的药理作用,阐述其在临床上的应用。
4. 例题讲解: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如何选用合适的清热药物。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清热药的概述、分类2. 常见清热药物:黄连、黄芩、金银花性状功效用法药理作用3. 清热药物的临床应用4. 例题解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解释清热药的概念和分类。
b. 列举三种常见清热药物,并说明其性状、功效、用法。
c. 针对病例,选择合适的清热药物并说明理由。
2. 答案:a. 清热药是指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平肝、消肿止痛等作用的药物,分为苦寒清热药、辛凉清热药、甘寒清热药等。
b. 黄连: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用于湿热病、泻痢等;黄芩: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等功效,用于湿热病、肺热咳嗽等;金银花:甘寒,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等功效,用于热毒病、痈肿等。
c. 病例:患者,男,35岁,发热、咳嗽、咽痛。
根据症状,可选用黄芩、金银花等清热药物。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药学》中的清热药章节,详细内容涵盖清热药的分类、功效、临床应用以及常见清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功能等。
主要涉及的章节为《中药学》第四章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清热药的分类、功效及临床应用。
2. 掌握常见清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功能。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例,合理选用清热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清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功能的记忆。
教学重点:清热药的分类、功效及临床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实际病例,引出清热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清热药的分类、功效、临床应用,同时结合具体药物讲解其性味归经、主治功能。
3. 例题讲解:分析病例,示范如何合理选用清热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病例,选用合适的清热药,并进行讨论。
六、板书设计1. 清热药的分类、功效、临床应用。
2. 常见清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功能。
3. 病例分析及清热药的合理选用。
七、作业设计病例1:患者,男,30岁。
发热、咳嗽、痰黄稠,舌红,脉数。
病例2:患者,女,40岁。
口腔溃疡、便秘、尿黄,舌红,苔黄。
2. 答案:病例1:选择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等。
理由:患者表现为热毒症状,金银花、连翘具有清热解毒作用。
病例2:选择清热泻火药,如黄连、黄芩等。
理由:患者表现为实火症状,黄连、黄芩具有清热泻火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于清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功能的掌握程度,以及病例分析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类型的药物,如祛痰药、止咳药等,以便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清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功能的记忆。
2. 清热药的分类、功效及临床应用的掌握。
3. 病例分析及清热药的合理选用。
一、清热药的性味归经、主治功能清热药的性味归经是中药学中的重要概念,它决定了药物的作用特点和适用范围。
中药学课件6清热药
黄芩走上焦 黄连走中焦 黄柏走下焦
苦寒 清热泻火 燥湿解毒
黄芩长于泻肺火而解肌热 黄连长于泻心火而除烦热 黄柏长于泻肾火而清湿热
龙胆草Gentian Root
龙胆草清热燥湿,沉降下行, 善除肝胆湿热、下焦湿热, 又泻肝胆实热郁火。适用于 湿热黄疸、湿热下注、肝火 目赤及热极动风等证。
功效与临床应用
3.阴盛格阳、真寒假热之证,禁用清热药。
概念Concepts
寒凉伤阳
清热药均为寒凉药性,用量 过大或素体阳虚者不当用之易 伤阳气,特别是脾胃阳气。
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 苦能燥湿,性燥多能伤阴,
故本类药津伤阴亏者 当慎用。
苦寒败胃
甘寒助湿
甘寒药除清热外,多兼 生津作用,但润燥生津太过
有助湿之弊。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 清虚热药
功效与临床应用
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治乳痈肿痛,或痈肿疔毒,配银花、紫花地丁、野菊花等。 治肠痈腹痛,配大黄、桃仁等解毒排脓药。
苦参Flavescent Sophora Root
苦参性寒清热,苦能燥湿, 沉降下行,善除下焦湿热之 邪,适用于湿热痢疾,湿热 发黄,及湿热下注所致的淋 痛、带下、阴痒等证。此外, 苦参兼能祛风杀虫止痒,又 为风疹瘙痒、湿疹等证所常 用。
功效与临床应用
⒈清热燥湿
治湿热痢疾,配木香、甘草同用; 治痔疮出血,配生地黄、槐角等凉血止血药。 治肝胆湿热发黄,配茵陈、栀子。
治湿阻中焦,舌苔黄腻,纳呆脘痞,配黄连、陈皮同用。 治肝胆湿热发黄,配茵陈、栀子以利胆退黄。 治大肠湿热泻痢,配黄连、木香以清肠治痢。
⒉泻火解毒
治肺热咳嗽,痰黄粘稠,配桑白皮、知母如清肺汤。 治邪犯少阳,寒热往来者,配柴胡和解少阳,如小柴 胡汤 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甘草、生姜、大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连
总之,黄连味苦气寒凉,善清泻 心胃实火,胃肠湿热。
歌曰:黄连燥湿又泻火, 清泻心胃功效卓, 疮肿泻痢心下痞, 心烦消谷用之妥。
黄柏
黄柏
来 源: 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或黄柏的干燥 树皮。生用或盐水炙、炒用。 处方用名: 黄柏、盐黄柏、酒黄柏。
第九章 清热药
四、使用注意:
1、若里热证兼有表证者,应先解表或表里 同治。 2、若气分实热证与血分实热证并见时,应 气血两清。
第九章 清热药
四、使用注意:
3、若阴虚发热时,应选用凉血滋阴、除蒸法 则。常配伍滋阴药。 4、素体阳虚或脾胃虚弱者应慎用。 5、若阴盛格阳证,真寒假热证当忌用。 6、中病即止,防止克伐太过,损伤正气。
知母《本经》
总之,知母味苦甘气寒凉,质地柔润, 上能清肺润肺以止咳,中能清胃养胃 以止渴,下能滋肾阴退虚热。为上中 下三焦既有热邪,又有阴虚证的必用 之品。
知母《本经》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 本品性寒质润,有滑肠作用, 故脾虚便溏者不宜用。
知母《本经》
歌曰: 知母清胃又润肺, 滋肾生津潮热退, 热病烦渴与咳嗽, 治疗消渴功效倍。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性能特点: 善入气分,寒凉性突出,泻火作用强, 既可清解里热以治本,又可解肌退热以治标。 有一部分药物除寒凉之性外,多兼有甘味, 甘寒相合,清热养阴生津,对热性病津伤口 渴之症,有表本兼治之效。
石膏《本经》
来 源: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 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处方用名: 生石膏,熟石膏,煅石膏。
黄芩
药理研究:本品有 解热作用。
清热泻火
2、 热病壮热烦渴——黄连、栀子 少阳证寒热往来——柴胡、半夏
黄芩
本品对肺炎双球菌有 清泻肺热。 抑制作用
3、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咽喉肿痛,如 《丹溪心法》清金丸。
黄芩
凉血止血
清热安胎
4、血热妄行吐血、衄血,配伍大黄、 栀子等。 5、血热胎动不安 ,常配伍白术同用。
石膏、知母功用异同点:
清热 泻火 除烦 止渴 石膏 寒凉性突出,泻火作用强 清解的特性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寒凉性较弱,甘寒滋润 清润的特性 可泻相火,退虚热 相须为用 气分实热 肺胃热证
知母
栀子《本经》
来 源: 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 熟果实。生用、炒焦或炒炭用。 处方用名: 栀子、炒栀子、姜栀子、栀子 炭、栀子仁
黄芩
来源: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生用, 或酒炙或炒炭用。 处方用名: 黄芩、炒黄芩、黄芩炭、酒黄芩
黄芩
黄芩
黄芩
黄芩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胆、脾胃、大、小肠。 功 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芩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临床应用: 1、湿热内蕴所致的多种病症。 ⑴ 湿温、暑湿证——配茯苓皮、白 豆蔻、滑石。如黄芩滑石汤。
清泻肺热 知母《本经》 常配石膏、 二母宁嗽汤 黄芩、浙贝
常配川贝母、麦冬、 2、肺热咳嗽,痰黄粘稠,发热气逆
天冬, 二冬二母汤
若阴虚燥咳,干咳无痰,咯血。
知母
《本经》
滋肾阴,泻相 火,退骨蒸
3、阴虚火旺骨蒸潮热多选用盐知 母,配伍盐黄柏,如知柏地黄丸。
此外,亦可应用阴虚肠燥便秘, 常配伍生地、麦冬、玄参。
黄连
黄连
黄连
黄连
黄连
黄连
性味归经: 苦,寒。 归心、脾胃、胆、大肠经。 功 效: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连
清热燥湿 黄连最擅长清 黄连对痢疾杆菌有 泻大肠湿热 较强的抑制作用
1、湿热泻痢——常配伍木香,如香连丸。 或配伍黄芩、葛根,如葛根芩连汤。
黄连
2、 呕吐
泻火解毒 清热燥湿
湿热中阻脘腹痞满——黄芩、半夏 胃热炽盛——石膏,如石连散 肝火犯胃——吴茱萸,如左金丸 脾胃虚寒——白术、干姜,如连理汤
歌曰:
栀子苦寒专清热, 泻火除烦且凉血, 热病心烦与躁扰, 湿热黄疸吐衄解。
夏枯草《本经》
夏枯草《本经》
来 源: 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的干 燥果穗。一般生用。
处方用名:夏枯草,枯草穗。
夏枯草《本经》
夏枯草《本经》
性味归经: 辛、苦,寒。归肝、胆经。 功 效: 清热泻火,明目,散结消肿。
夏枯草《本经》 清泻肝火
清利肝胆 湿热
2、湿热黄疸 常配茵陈、黄柏,如茵陈 蒿汤或栀子柏皮汤。
栀子《本经》
3、血淋涩痛:
清热凉 清利下焦湿热 血止血 而通淋
常配伍利尿通淋的车前子、 木通、滑石等药物。如《和剂局 方》八正散。
栀子《本经》
凉血止血
4、血热吐衄 常配栀子炭,对血热妄行 出血证,有标本兼治之效。
栀子《本经》
清热散结 而明目 消肿 1、目赤肿痛,头痛目眩—肝经实火 目珠疼痛——肝阴不足 2、瘿瘤,瘰疬,疮痈。常配贝母。 临床应用:
夏枯草《本经》
用法用量: 煎服,9~15g。或熬膏服。 使用注意: 脾胃虚弱者慎用。
夏枯草《本经》
总之,本品辛苦气寒凉, 入肝胆,既泻肝胆实火,又散 肝胆郁结,清肝明目。故为肝 胆实火的要药。总以清肝散结 为功。
第九章 清热药
二、清热药的功效:
清热泻火,清热凉血,清 热解毒,清热燥湿,清虚热。
第九章 清热药
三、分类及适用证 1、清热泻火药: 寒凉性突出,善入气分,既可 清解里热以治本,又可解肌退热以治 标,清热泻火为主要作用,善治疗气 分实热证。
第九章 清热药
三、分类及适用证 2、清热燥湿药: 药性偏于苦燥清泄,以清热燥 湿为主要作用,善应用于湿热内蕴 或湿邪化热的病症。如湿温,泻痢, 黄疸等。
对湿热中阻、实火犯胃的呕吐较为适宜。 (本品可抑制胃液分泌)
黄连
心 3、烦 失 眠
善清泻心 经实火
清 心 除 烦
热病高热神昏——石膏、玄参 热病伤阴—白芍、阿胶 心肾不交——肉桂 如交泰丸 血热吐衄——大黄、黄芩
黄连
4、 湿 热 火 毒 证
黄连有抗急性 炎症的作用 泻 火 解 毒 清 热 燥 湿
黄芩
清热燥湿 姜。
⑵ 湿热中阻——配黄连、半夏、干 如半夏泻心汤。
⑶ 湿热泻痢——配芍药、黄连、木 香。如芍药汤。
黄芩
清热燥湿
⑷ 湿热黄疸——配茵陈、大黄、栀子等。
⑸ 湿热淋证——配木通、生地。如《本 事方》火府丹。
黄芩
湿热内蕴所致的多种病 症,黄芩均可应用。 取其清热燥湿作用。
⑹
痈肿诸疮 配黄连、黄柏、栀子等。
夏枯草《本经》
歌曰: 清肝散结夏枯草, 瘿瘤瘰疬皆可消, 目珠疼痛有特效, 乳痈目赤煎服疗。
清热泻火药功效比较表
石膏:内清肺胃之火,外解肌肤之热。煅生肌收敛。 知母:性偏清润,滋阴润燥,退骨蒸。 芦根:除烦止呕,利尿,排脓,透疹 天花粉:解毒,消肿排脓。疗疮痈肿毒。 栀子:清利湿热,凉血止血,主三焦火热证。 竹叶 清热利尿 偏清心火 疗热淋,口疮。 淡竹叶 偏清小肠火 寒水石:清热泻火,缓解赤热疼痛,善治水火烫伤。
栀子《本经》
栀子《本经》
栀子《本经》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 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焦栀子: 凉血止血。
栀子《本经》
临床应用:
本品有很好的除烦功 泻火除烦 能,善治疗各种热证 心烦。
1、热病心烦: 躁扰不宁,失眠——配淡豆豉 高热,神昏谵语——配黄连
栀子《本经》
湿疮——黄柏、枯矾 疔毒——栀子、连翘 牙痛——石膏、升麻等 目赤肿痛——夏枯草
黄连
善清泻胃火
5、消谷善饥——可配伍生地、天花粉等。 用法用量:煎服,2~5g。外用适量。
黄连
使用注意: 本品大苦大寒,过量久服易伤脾胃, 脾胃虚寒者忌用;苦燥伤阴,阴虚津 伤者慎用。
黄连
鉴别用药:
酒黄连善清上焦火热; 姜黄连善清胃热,和胃止呕; 吴萸连善舒肝和胃止呕。
石膏《本经》
性味归经: 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 效: 生用: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煅用: 敛疮生肌,收湿,止血。
石膏《本经》
《医学衷中参西录》: 常与知母相须为 清热泻火 “石膏,凉而能散,有 用,以加强清热 透表解肌之力。外感有 泻火的作用,如 实热者,放胆用之,直 胜金丹。
白虎汤。
第九章 清热药
三、分类及适用证
3、清热凉血药: 善入血分,以清热凉血为主 要作用,善治疗血分实热证。
第九章 清热药
三、分类及适用证
4、清热解毒药: 以清热解毒为主要作用,善治疗 热毒、火毒证。如疮疡肿毒,咽喉肿 痛,热毒痢疾,大头瘟毒等。
第九章 清热药
三、分类及适用证
5、清虚热药: 多入阴分,以清虚热,退骨 蒸为主要作用。善治疗热邪伤阴及 阴虚潮热。
清热泻火药功效比较表
夏枯草: 清肝火,散郁结,疗瘿瘤,瘰疬。 决明子: 润肠通便,主内热肠燥便秘。 密蒙花: 养肝,退翳。主肝热,肝虚目疾。 青葙子: 泻肝火作用突出,主肝热目疾。 谷精草 疏风 退翳,主风热,肝热目疾。 鸭跖草 解毒,利水消肿。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性能特点: 本类药物除寒凉性外,性偏苦燥,以 清热燥湿为主要作用,善治疗湿热内 蕴或湿邪化热的病症。如湿热泻痢腹 痛,黄疸口苦,两胁疼痛,湿热淋证, 带下,湿疹湿疮等。
知母《本经》
来 源: 为百合科植物知母的干燥根茎。生 用或盐水炙用。 处方用名: 知母、知母肉、光知母、毛知母、 盐知母。
知母《本经》
知母《本经》
知母《本经》
性味归经: 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 效: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
清热泻火
1、温热病气分实热证,烦渴多饮 常与石膏相须为用以加强清热泻火 的作用。如白虎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