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例题
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例题
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 项目
1000×15+8000+ 13600-31500=5100
1000×15+8000+ 13600-32100=4500
1000×15+8000+ 13600-31820=4780
1000×15+8000+ 13600-31705=4895
利润表上的利润项目 50000-31500=18500 50000-32100=17900 50000-31820=18180 50000-31705=18295
• 但是,这种方法平时无法从帐上提供发出和结 存存货的单价及金额,不利于加强对存货的管 理。
移动平均法
• 移动平均法亦称移动加权平均法,指本次 收货的本钱加原有库存的本钱,除以本次 收货数量加原有收货数量,据以计算加权 单价,并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法。
加权平均法与移动平均法的区别
• 从这两个定义可以看出,加权平均也是移动平 均的一种,就是频率不同而已.
• 虽然从整体看,所有存货最终都要发出,全部发出存货的本钱必然等 于全部存货进价的本钱;但分阶段看,由于采取不同的计价方法,发 出同样的存货其本钱都是不同的。
• 因此,精明的纳税人应当根据经济形势和企业经营商品价格的变化情 况,选择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使发出存货尽可能早地摊销到当期销 售本钱中去,以减少期初的应纳所得额,实际上是从政府拿到了一笔 无息贷款,相当于享受到了国家给予的延期纳税的税收优惠
• 按照现行税法及有关财会制度的规定,存货计价的方法包括先进先出 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
• 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发出同样的存货,其计入本钱费用的金额 不同,因而对所得税计征产生不同的影响。
• 在通货膨胀的条件下,物价呈上升趋势,采用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 其结果会有很大的差异。
计划价法、移动平均法、全月平均法、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个别计价法
计划价法、移动平均法、全月平均法、先进先出、后进先出、个别计价法意思工业有计划价法、全月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商业有售价法、全月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
每个仓库必须选择一种计价方式。
(1)。
先进先出、后进先出:出库单记账时(包括红字出库单),计算出库成本时,只按此仓库的同种存货的入库记录进行先进先出或后进先出选择成本,只要存货相同、仓库相同则将入库记录全部大排队进行先进先出或后进先出选择成本。
(2)。
移动平均:计算出库成本时要根据该仓库的同种存货按最新结存金额和结存数量计算的单价计算出库成本。
移动平均法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公司产能等的一种常用方法。
移动平均法适用于即期预测。
当产品需求既不快速增长也不快速下降,且不存在季节性因素时,移动平均法能有效地消除预测中的随机波动,是非常有用的。
移动平均法根据预测时使用的各元素的权重不同,可以分为:简单移动平均和加权移动平均。
一、简单移动平均法简单移动平均的各元素的权重都相等。
简单的移动平均的计算公式如下:Ft=(At-1+At-2+At-3+…+At-n)/n式中,Ft--对下一期的预测值;n--移动平均的时期个数;At-1--前期实际值;At-2,At-3和At-n分别表示前两期、前三期直至前n期的实际值。
二、加权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给固定跨越期限内的每个变量值以相等的权重。
其原理是:历史各期产品需求的数据信息对预测未来期内的需求量的作用是不一样的。
除了以n为周期的周期性变化外,远离目标期的变量值的影响力相对较低,故应给予较低的权重。
加权移动平均法的计算公式如下:Ft=w1At-1+w2At-2+w3At-3+…+wnAt-n式中,w1--第t-1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w2--第t-2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wn--第t-n期实际销售额的权重;n--预测的时期数;w1+ w2+…+ wn=1在运用加权平均法时,权重的选择是一个应该注意的问题。
介绍一种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介绍一种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简便计算方法介绍一种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简便计算方法本文介绍的简便计算方法是我在学习过程中看到的,它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现介绍如下:一,简便计算方法的前提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简便计算方法和常规方法相比,简便法是以按月计算一次成本为前提,而不是逐笔计算.这与我国通常的成本计算期相同.月底计算销售商品成本时,先算出期末结存商品成本,再倒计销售商品成本.这样,销售笔数越多越显示出简化.其计算公式为:一期初结存商品成本+耋一期末结r,弭.山西省校梁红莲存商品成本+善一喜嚣本期非进货增加额是指进货以外的其他收入,如商品溢余等;本期非销货减少额是指销售以外的其他付出,如商品损耗等因为其他收付发生数量不等,可以按期初单价或其他适当单价计算.二,先进先出法的简便计算方法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先以最后购价计,然后再以次后购价计,以此类推.领用钢材5O吨.会计分录如下:借:生产成本甲产品55000(11O0×50)贷:原材料——钢材55000第四,月末通过明细帐结转入库存货成本差异.仍以上例,假设到本月末,企业再未购人钢材.月末时,查阅"材料采购"及"原材料"明细帐,计算出本月采购钢材的节约额为65OO(实际成本2355OO一计划成本242ooo)元.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材料采购——钢材6500贷:材料成本差异一一钢材6500第五,月末,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结转发出存货应负担的差异额,将生产费用中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仍以上例,假设该企业"材料成本差异——钢材"明细帐的资料如下: 明细科目:钢材材料成本差异明细帐19××年本月收人材料本月发出月末结存摘要成本计划月日计划成本超支差节约差差异率计划超支差节约差超支差节约差成本成本【×1期初结存156****0480×本月收入24200065OO×本月发出+155000550本月合计24200065OO550005503430003430该明细帐中的差异率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计算过程:A,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一月初结存材料差异额+本月购人材料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购人材料计划成本o一×oo一B,本月发生材料应负担的差异额一发生材料计划成本×差异率:55000×1一550(元)根据上述计算结果编制会计分录:借:生产成本——甲产品550贷:材料成本差异——钢材550经过调整之后,"生产成本——甲产品"帐户中的材料费用发生额为5555ol-55000(计划成本)+550(超支差异)]元,体现了材料费用的实际支出数.另外,通过观察月末"原材料——钢材"帐户的借方余额34 3000元,与"材料成本差异一一钢材"帐户的借方余额3430元,可以确定钢材的实际库存成本为346430 (343000+3430)元.进行存货按计划成本计价核算时,应注意的是差异额的结转及差异率的计算都是通过查阅明细帐的资料来进行的,如果为了省事根据总分类帐资料核算,则无法达到该种方法控制与考核的目的.■企业兼并,出售的财务与会计处理系列之二企业兼并,出售的财务处理江苏洪泽穆维超傅宁人关于企业兼并,出售的财务处理,现有专门性的法规文件包括:(1)财政部《企业兼并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财工字(1996)224号,以下简称(96)224号文1;(2)财政部《关于出售国营小型企业产权财务处理的暂行规定》[(89)财工字第134号,以下简称(89)134 号文.当然,进行企业兼并,出售的财务处理,还需要适用或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国有企业公司制改建有关财务问题的暂行规定》,以及《企业财务通则》,行业财务制度等有关规定.作者现以上述法律,法规为依据,结合财务会计工作的具体实践,介绍企业兼并,出售的财务处理.一,被兼并,被出售企业的财务处理(一)财产清查.(96)224,(89)134号文件规定,被确定为被兼并,被出售的企业,应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无形资产,长期投资以及其他资产进行全面清查[(89)134号文中称为清理,下同]登记,对各项财产损失以及债权债务全面核对查实,并按清查核实后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调整企业帐面金额,对于清查中发生的应上报批准的资产盘盈,盘亏,损毁,报废的价值,应先挂帐,在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核销或转作收益.清查工作完毕后,被兼并,被出售的国有企业应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下简称国资部门)移送(报送)财产清查截止日的资产,负债清册,并分别向主管部门,主管财政机关和国资部门报送本年初至清查截止日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利润分配表,同时向主管部门和主管财政机关报送财产清查损溢报批表,主管财政机Fz毒f/f关应根据被兼并,被出售企业的有关报告,报表和企业主管部门的意见,审批被兼并,被出售企业的财产清查结果及财务处理.其他类型的被兼并,被出售企业,财产清查后亦应比照上述做法报有权机构审批.(二)资产评估.被兼并,被出售企业应在财产清查的基础上,按国家有关规定,国有企业应由国资门,其他类型企业由企业设立的批准者或所有者,委托具有公正性和权威性的法定资产评估机构,如会(审)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对其资产,负债进行评估作价和查验核实.国有企业的评估结果应报国资部门, 其他企业应报相应的有权机构审批,确认,并按照评估确认的价值,调整企业帐面金额.国资部门对企业资产评估结果进行确认时,对有关财产损失等财务处理,应以主管财政机关的审批意见为依据,否则,不得批准核销.(三)损益处理.在财产清查和资产评估中,被兼并,被出售企业清理出的各项财产盘盈,盘亏,毁损,报废等,按(96)224号和财政部财工(1995)29号等文件的规定应计人被兼并,被出售企业的当期损益;原按国家统一规定清理挂帐而仍未处理的潜亏,亏损挂帐,产成品清查损失,报经主管财政机关审批后冲减盈余公积金和资本公积金,不足部分冲销资本金.出售企业时连带出售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净收益,按现行财务制度规定计人资本公积金.(四)产权转让,资产负债交接和被兼并,被出售企业的结束完竣.1.被兼并,被出售企业的产权转让底价和产权转例:某商业企业199×年7月份某种商品购销情况如下:(1)月初库存300件,单价1.OO元;(2)5日购进500件,单价1.10元;(3)10日销售400件;(4)16日购进300件,单价1.2O元;(5)20日销售2OO件;(6)27日销售300件.如按先进先出法的常规计算方法计算,本期销售商品成本为970元,期末结存商品成本为240元.现按简便计算方法计算.从商品明细帐可知,期末结存商品为200件,以最后购价1.2O元计,其成本为240元.按以上公式计算如下:本期销售商品成本:300+910—240—970(元)计算结果,与按先进先出法的常规方法计算完全一致.三,后进先出法的简便计算方法田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先以期初结存单价计,然后以本月第一笔购进单价计,再以第二笔购进单价计,以此类推.如上例如按后进先出法的常规计算方法计算,本期销售商品成本为1010元,期末结存商品成本为200 元.现按简便计算方法计算.已知期末结存商品为200 件,以期初结存单价1.0O元计,其成本为200元.按以上公式计算如下;本期销售商品成本:300+910—200=1Ol0(元)计算结果也与按常规方法计算完全一致.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情况只在最后一笔销售之后没有再购进或月初先购后销时才这样.如果最后一笔销售之后,本期仍有购进或月初先销后购,则计算结果与按常规方法计算的结果可能不一致.但由于后进先出法本来就是一种假定,按简便方法计算,更符合稳健性原则,即符合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初衷.。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例题
案例:关于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多种方法,下面通过本例说明几种主要方法的基本原理。
6月1日期初结存150件单价60元计9000元6月8日销售70件6月15日购进100件62元计6200元6月20日销售50件6月24日销售90件6月28日购进200件68元计13600元6月30日销售60件移动加权平均法分别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资料:红星工厂2002年6月A商品的期初结存和本期购销情况如下:并进行本期耗用成本的计算。
分析与解答:1、先进先出法:该方法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根据这一前提,计入销售或耗用存货的成本应顺着收入存货批次的单位成本次序计算。
当然,这仅是为了计价,与物品实际入库或发出的次序并无多大关系。
本案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的登记结果如下表。
要求:分别用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2、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又分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两种。
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月销售或耗用的存货,平时只登记数量,不登记单价和金额,月末按一次计算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或耗用成本。
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总数量+本月购入存货的总数量)十(月初库存存货的总成本+本月购入存货的总成本)本案例按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末库存商品成本和本期销售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结果,见下表:从表中可看出,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方法与先进先出法基本相同,只是期末库存商品的结存单价为64元,据此计算出存货成本为11520元,本期销售成本为17280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当每次购进单价与结存单价不同时,就需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价,并据此计算下次购货前的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
其平均单价的计算公式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金额)/ (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数量)仍以前例,第一批购入后的平均单价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4800+6200)/(80+100)=(元)第二批购入后的平均单价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2444+13600)/(40+200)=(元)按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期各批商品销售成本和结存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结果,见下表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随时提供存货明细账上的结存数量和金额,有利于对存货进行数量、金额的日常控制。
存货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百科名片图目录展开简介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是存货的计价方式之一。
它是依照先购入的商品先领用或发出的假定计价的。
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期末存货额,比较接近市价。
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如此一种存货实物流转假设为前提,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的一种方式。
采纳这种方式,先购入的存货本钱在后购入的存货本钱之前转出,据此确信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本钱。
实例例一假设库存为零,1日购入A产品100个单价2元;3日购入A产品50个单价3元;5日销售发出A产品50个,那么发出单价为2元,本钱为100元。
先进先出法假设先入库的材料先耗用,期末库存材料确实是最近入库的材料,因此发出材料按先入库的材料的单位本钱计算。
例二对销售而言,先取得的存货先销售出去,使留下存货的日期离此刻越近,存货价值越接近此刻的重置价值。
在物价上涨时,此法会致使较低的销货本钱,较多的盈余。
例如存货情形如下;一、1月1日进货10个每一个5元,小计50元。
二、4月1日进货10个每一个6元,小计60元。
3、8月1日进货10个每一个7元,小计70元。
4、12月1日进货10个每一个8元,小计80元。
假设在12月31日存货数量为15个,那么期末存货价值为12月1日10个每一个8元小计80元,8月1日5个每一个7元小计35元,共计存货价值为115元。
对电脑数据结构而言,称为排序的数据进出方式,从一端进,从另一端出,就仿佛排队一样。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区别一、先进先出: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那么进行计价。
二、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那么进行计价。
上述两种方式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式,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前后顺序无关。
比如:3月1日购买A产品3个,单价:8元/个;3月5日购买A产品9个,单价:7元/个;3月9日购买A产品2个,单价:10元/个。
3月发出A产品8个。
这发出的8个A产品计价别离为:(1)、先进先出:3*8+5*7=59元;(2)、后进先出:2*10+6*7=62元。
存货例题
(二)不同存货计价方法的评价1、个别计价法准确、可选择、操作性不强。
2、加权平均法计价平稳、但不能反映现行成本。
3、先进先出法期末存货成本反映现行成本、实物流转。
4、后进先出法(新准则已不允许采用)谨慎、配比、节税、节现金流。
四、计划成本法(简化核算)(一)计划成本法核算原则计划成本法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存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
(二)计划成本法的运用案例4:某企业采用计划成本法记账,假设存货9月份期初无余额,原材料单位计划成本为9元。
本月购进存货的资料如下:9月1日购进商品1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为1000元,增值税170元,另支付运杂费76元,材料已入库;9月20日购进材料500公斤,增值税专用发材票注明价款4000元,增值税680元,材料已验收入库。
本月发出材料情况如下:9月10日生产产品领用该材料30公斤,车间管理领用10公斤,厂部领用20公斤。
要求: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存货的收、发、结存业务。
案例4解答:——购入存货的核算1、归集采购成本、存货入库:设置“材料采购”帐户归集采购过程中发生的实际成本9月1日归集采购成本:借:材料采购1076(实际)应——增(进)170贷:银行存款1246材料入库:借:原材料900(计划)材料成本差异176贷:材料采购10769月2日归集采购成本:借:材料采购4000应——增(进)680贷:银行存款4680材料入库:借:原材料4500材料成本差异4000贷:材料采购500案例4解答——发出存货的核算2、存货按计划成本发出9月10日,按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借:生产成本上升270(计划)制造费用90(计划)管理费用180(计划)贷:原材料540(计划)9月28日借:生产成本2700贷:原材料2700(此时,归集的生产成本均为计划成本)3、将发邮存货调为实际成本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发出存货计划成本+发出存货应承担的超支(节约)差异发出存货应承担的差异额=发出存货计划成本*总差异额/总的计划成本案例4解答——期末将存货发出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176-500)/(900+4500)=-6%发出材料应顾担的差异额=(540+2700)*(-6%)=-194.4借:生产成本178.2(970*6%)制造费用 5.4(90*6%)管理费用10.8 (180*6%)贷:材料成本差异194.4(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期末原材料的实际成本=“原材料”的期末余额+“料成本差异”的借方余额(贷方余额用—)=(5400—3240)—(324—194.4)=2030.4三、计划成本法核算总结1、材料成本差异随着材料存货的入库而形成;2、期初和当期形成的材料成本差异,应于月份终了,按计划成本进行分配。
先进先出和后进先出计价对成本的影响及意义
先进先出和后进先出计价对成本的影响及意义1.计价方法简述先进先出法是根据先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成本流转假设对存货的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的方法。
该方法下计价的存货是最后购进的商品,其特点是期末存货按照按最近一期取得的成本计算,比较接近真实的市场价格,即销售存货按最早发生的成本计价,期末存货按最近发生的成本计价,因此资产负债表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财务状况。
后进先出法是根据后购进的存货先发出的成本流转假设对存货的发出和结存进行计价的方法。
该方法下计价的存货是最先购进的商品,其特点是所销售的存货按最近一期取得存货的成本与其实现的销售收入相配比,即期末存货按最早发生的成本计价,销售成本按最近发生的成本计价,因此利润表可以较为真实地反映损益水平。
2.对成本的影响当商品价格在会计期间内向同一方向变动时,两种存货的计价方法对于期末存货成本的影响是不同的。
1)当会计期间内物价持续上涨时,采用先进先出法将会导致较低的销售成本和较高的期末存货成本,后进先出法会导致较高的销售成本和较低的期末存货成本。
2)当会计期间内物价持续下跌时,情况相反。
采用先进先出法会导致较高的销售成本和较低的期末存货成本,后进先出法会导致较低的销售成本和较高的期末存货成本。
3)价格变动幅度越小,两种计价方法之间的差异越小。
当物价十分稳定,各批商品按照相同价格购进时,两种方法所得到的成本数据相同。
然而,不论使用哪一种计价方法,本期库存商品成本都等于本期销售成本与期末存货成本之和。
也就是说,价格变化不是影响期末存货成本,就是影响本期销售成本。
3.意义存货成本的金额不仅牵涉到存货成本流转方法的选择, 还涉及到完全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的争议及成本一在产成品和在产品间的分配。
另外, 存货发出计价方法的选择与宏观经济形势, 尤其是通货膨胀程度密切相关。
因此,根据各类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灵活选择计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当预期存货的价格不断上涨时,选择后进先出法可以达到提高销售成本、降低当期利润、递延所得税支出的目的。
存货计价方法例题
案例:关于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后进先出法等多种方法,下面通过本例说明几种主要方法的基本原理。
资料:红星工厂2002年6月A商品的期初结存和本期购销情况如下: 6月1日期初结存 150件单价60元计9000元 6月8日销售 70件6月15日购进 100件 62元计6200元6月20日销售 50件 6月24日销售 90件6月28日购进 200件 68元计13600元 6月30日销售 60件要求:分别用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分别对期末存货进行计价并进行本期耗用成本的计算。
分析与解答: 1、先进先出法:该方法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去”,根据这一前提,计入销售或耗用存货的成本应顺着收入存货批次的单位成本次序计算。
当然,这仅是为了计价,与物品实际入库或发出的次序并无多大关系。
本案例采用先进先出法计价,库存商品明细分类账的登记结果如下表。
2、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又分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两种。
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本月销售或耗用的存货,平时只登记数量,不登记单价和金额,月末按一次计算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期末存货成本和本期销售或耗用成本。
存货的平均单位成本的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成本=(月初库存存货的总数量+本月购入存货的总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总成本+本月购入存货的总成本)本案例按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期末库存商品成本和本期销售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结果,见下表:从表中可看出,采用一次加权平均法时,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方法与先进先出法基本相同,只是期末库存商品的结存单价为64元,据此计算出存货成本为11520元,本期销售成本为17280元。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当每次购进单价与结存单价不同时,就需要重新计算一次加权平均价,并据此计算下次购货前的存货成本和销售成本。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
其平均单价的计算公式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金额)/(前结存金额+本次购入数量)仍以前例,第一批购入后的平均单价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4800+6200)/(80+100)=(元)第二批购入后的平均单价为:移动加权平均单价=(2444+13600)/(40+200)=(元)按移动加权平均法计算本期各批商品销售成本和结存成本,以及库存商品明细账的登记结果,见下表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可以随时结转销售成本,随时提供存货明细账上的结存数量和金额,有利于对存货进行数量、金额的日常控制。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都是会计中用于计算购进货物的核算方式
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都是会计中用于计算购进货物的核算方式。
我国明确规定企业只能选择一个固定的计算方式,没有特殊情况并经过相关部门批准是不得随意变动的。
先进后出法是指按购进货物的先后顺序,按照先购进的货物先买出的原则,企业年终核算成本时可以以第一批货物的平均价格作为全年的进货价格,后进先出法刚好相反,按照后购进的货物先买出的原则,企业年终核算成本时可以以最后一批货物的平均价格作为全年的进货价格,如果随意改动,企业可以根据市场价格看什么时候高,选择按照什么方式计算进货价格,提高计算出来的成本,减少帐面利润,从而逃避税收。
问: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有什么区别?答:1、先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先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2、后进先出:发出存货计价时,坚持后购进先发出的原则进行计价。
上述两种方法均指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而与存货本身实际发出先后顺序无关。
比如:3月1日购买A 产品3个,单价:8元/个;3月5日购买A产品9个,单价:7元/个;3月初A产品余2个,单价:10元/个。
3月发出A产品8个。
这发出的8个A产品计价分别为:(1)、先进先出:2*10+3*8+3*7=65元;(2)、后进先出:8*7=56元。
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的区别:(一)先进先出法(1)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先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与永续盘存制相同。
(3)在先进先出法下,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
(4)当物价上涨时,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当物价下跌时,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5)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
(。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例题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是供应链管理领域中常用的三种库存管理方法。
这三种方法各有其特点,适用于不同的业务场景。
下面将通过例题来详细分析这三种库存管理方法的应用。
一、先进先出法(First In, First Out, FIFO)先进先出法是指最先进入库存的货物,也是最先被售出。
这种方法基于假设,即最先进入库存的商品是最先被售出的。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行,易于实施和计算。
下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先进先出法的应用。
例题:某公司进口了1000个产品A,分别在3月1日和3月15日进入库存。
在3月25日,该公司售出了800个产品A,请根据先进先出法计算3月底库存的成本。
解答:根据先进先出法,先出售的是3月1日进入库存的产品A,成本为进价乘以数量,即1000个*进价=库存成本。
而在3月25日,已售出800个产品A,因此3月底库存的成本为200个产品A*进价。
二、加权平均法(Weighted Average Cost, WAC)加权平均法是将所有进入库存的产品的成本加总后再除以总数量,得出每个产品的平均成本。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平滑成本波动,适用于产品成本波动较大的情况。
下面通过例题来说明加权平均法的应用。
例题:某公司进口了1000个产品B,分别以5元和6元的价格进入库存。
在3月底,该公司售出了800个产品B,请根据加权平均法计算3月底库存的成本。
解答:根据加权平均法,首先计算总成本=1000*5+1000*6。
然后再计算总数量=1000+1000=2000。
最后计算单位成本=总成本/总数量,即(1000*5+1000*6)/2000=5.5元。
所以3月底库存的成本是200个产品B*5.5元。
三、移动加权平均法(Moving Average Cost, MAC)移动加权平均法是在加权平均法的基础上引入时间因素,即对不同时间段的成本进行加权平均,以反映不同时期的成本变化情况。
这种方法适用于成本波动较为频繁的情况。
关于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解释和例题
关于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解释和例题
先进先出法
例如:①期初材料结余100件,单位成本150元,本期购入50件,单价140元,发出60件,
发出材料的成本=60 X 150 = 9000元,
(就是说发材料要先发原有的,原有不够的再从后来买进的补。
)
例如②原来有60 件单位成本30 元,后来又购入80 件单位成本40 元。
现在要发出70 件就是:发出材料的成本= 60X 30+(70-60= 10)X 40= 2200
/ /
原来的后购入的80件中的10 件
后进先出法
①期初材料结余100 件,单位成本150元,本期购入50件,单价140 元,发出60 件,
发出材料的成本= 50X140+(60-50)X 150=8500元,
(就是说发材料要从最新购进的发,不够再从原来的库存中补)
②原来有60 件单位成本30 元,后来又购入80 件单位成本40 元。
现在要发出70 件
那么这70件完全可以从后期购入的80 件中发出
发出材料的成本=70X 40=2800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材料按先进先出法核算习题
材料按先进先出法核算习题第一篇:材料按先进先出法核算习题第四章存货按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核算习题要求:分别用先进先出法和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计算发出材料的成本和月末结存材料的成本一.某企业2010年8月初甲材料结存为数量1200千克,单价10元,共计成本12000元。
本月发生业务如下:1.8月2日发出材料200千克2.8月10日购入2000千克,单价8元3.8月12日购入1000千克,单价11元4.8月15日发出材料1500千克5.8月18日发出500千克6.8月20日购入1000千克,单价12元7.8月25日发出200千克二.某公司2012年4月1日结存材料1700件,单位成本24元1.4月5日入库1000件,单位成本26元。
2.4月12日发出2000件;3.4月16日入库2400件,单位成本28元;4.4月22日发出1360件;5.4月23日发出1000件;6.4月25日购入1200件,单位成本25元;7.4月28日发出1500件。
三、某企业2015年甲材料2月1日,甲材料结存200千克,每千克实际成本为100元。
1.2月10日,购入甲材料300千克,每千克实际成本为110元,2.2月15日,发出甲材料400千克,3.2月18日,购入甲材料500千克,每千克实际成本为110元,4.2月20日,发出甲材料300千克,5.2月25日,购入200千克,每千克105元,6.2月28日,发出500千克。
第二篇: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04年判断题: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计量发出存货成本,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当月发出的存货单位成本小于月末结存存货的单位成本。
(×)【解析】:不管物价上涨还是下降,加权平均法存货成本的分摊是比较折中的,对存货影响不是挺大。
后进先出法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发出的成本比较高,不符合题意;先进先出法发出的存货是比较低的,期末存货计价比较高,它符合题目所说的特点。
注意: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有关物价走势的问题。
先进先出法实际成本计算公式
先进先出法实际成本计算公式先进先出法实际成本计算公式这玩意儿,听起来好像有点枯燥,但其实在咱们的日常生活和经济活动中还挺常见的。
咱先来说说啥是先进先出法。
这就好比你去超市买水果,先买的水果先吃,后买的水果后吃。
在计算成本的时候,先进来的存货先被出去,按照它们的成本来计算。
比如说,你开了一家小杂货店,进了一批铅笔。
第一批进了100 支,每支 1 块钱;第二批进了 150 支,每支 1.2 元。
如果这个月你卖了 120 支铅笔,那按照先进先出法,先卖的就是第一批的 100 支,成本就是100 元,剩下的 20 支就是第二批的,成本就是 24 元,所以这 120 支铅笔的总成本就是 124 元。
我记得之前有个朋友,他开了一家小服装店。
有一次他跟我吐槽,说搞不清楚成本核算,店里的衣服进进出出,都快把他搞晕了。
我就跟他讲了先进先出法,还帮他一起算了算。
他店里进了一批 T 恤,第一批 50 件,每件 30 块;第二批 80 件,每件 35 块。
结果那个月卖了 60 件。
我们就按照先进先出法来算,先卖的是第一批的 50 件,成本 1500 元,剩下的 10 件是第二批的,成本350 元,所以这 60 件 T 恤的总成本就是 1850 元。
通过这个例子,咱就能更清楚地理解先进先出法的实际成本计算公式啦。
再举个例子,比如一家面包店,进了不同批次的面粉。
第一批 100 公斤,每公斤 2 元;第二批 120 公斤,每公斤 2.2 元。
这个月用了 150 公斤面粉做面包,那先出的就是第一批的 100 公斤,成本 200 元,剩下的 50 公斤是第二批的,成本 110 元,总成本就是 310 元。
在实际的企业运营中,先进先出法对于准确计算成本、合理定价、控制库存都非常重要。
要是算错了成本,那定价可能就不合理,要么赚少了,要么价格太高卖不出去。
就像我那个开服装店的朋友,如果他没搞清楚成本,要么定价太低自己亏了,要么定价太高顾客不买账。
先进后出原则
先进后出原则
(一)先进先出法
(1)先进先出法是以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先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与永续盘存制相同。
(3)在先进先出法下,存货成本是按最近购货确定的,期末存货成本比较接近现行的市场价格。
(4)当物价上涨时,先进先出法会高估企业当期利润和库存存货价值;反之,当物价下跌时,会低估企业存货价值和当期利润。
(5)先进先出法的优点是使企业不能随意挑选存货计价以调整当期利润;缺点是工作量比较大。
(二)后进先出法
(1)后进先出法是以较后购入的存货先发出,据此确定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的成本。
(2)后进先出法以实地盘存制为基础计算的结果与永续盘存制不同。
(3)后进先出法的优点是在物价持续上涨时期,本期发出存货按照最近收货的单位成本计算,从而使当期成本升高,利润降低,可以减少通货膨胀对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这也是会计实务中实行稳健原则的方法之一;缺点是计算比较繁琐。
关于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解释和例题
关于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的解释和例题
先进先出法
例如:①期初材料结余100件,单位成本150元,本期购入50件,单价140元,发出60件,
发出材料的成本=60×150=9000元,
(就是说发材料要先发原有的,原有不够的再从后来买进的补。
)
例如②原来有60件单位成本30元,后来又购入80件单位成本40元。
现在要发出70件就是:发出材料的成本=60×30+(70-60=10)×40=2200
/ /
原来的后购入的80件中的10件
后进先出法
①期初材料结余100件,单位成本150元,本期购入50件,单价140元,发出60件,
发出材料的成本=50×140+(60-50)×150=8500元,
(就是说发材料要从最新购进的发,不够再从原来的库存中补)
②原来有60件单位成本30元,后来又购入80件单位成本40元。
现在要发出70件
那么这70件完全可以从后期购入的80件中发出
发出材料的成本=70×40=2800。
通胀现状下再论先进先出与后进先出法_秦雨
质疑, 首先使用率仅仅有百分之一的后进先出法使用并不广泛 , 因而它 的废止对于降低企业操作利润能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 其次我们需要 一个原 知道为什么上市公司中采用后进先出法的数量会如此之稀少, 因可能是因为后进先出法确实是有巨大缺陷不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流 转情况, 还有可能就是因为后进先出法会影响企业报表上的数据 , 众所 周知后进先出法在存货价格上涨时虽然会使更多资金沉淀在企业, 但 不利影响是造成企业账面利润下降, 笔者调查发现, 在选取后进先出法 即使有减少 作为存货计价方法的上市公司中没有一家是 ST 或* ST 的, 所得税缴纳, 增加资金在企业的沉淀等好处, 上市公司也大都不愿意用 自己的账面利润来换取这实际利益的好处。 因此对于上市公司来说, 或许后进先出法会降低账面利润才是他们不愿意选择的重要原因, 事 实上, 也确实是只有一些毛利率较高, 资产负债率较低, 没有亏损危机 的上市公司才在准则变动之前选取了后进先出法来进行计价的。 由此看来取消后进先出法这种能为企业带来实际利益, 却因为报 这本 表的美观程度而不被上市公司所推崇的计价方法似乎非常不妥, 来就是对企业粉饰报表行为的一种鼓励。 况且中国存在千千万万的中 小企业, 它们不像上市公司那样需要注重报表数据 , 不用受到由报表数 据而引出的诸多牵连, 更多的是关心自己实际利益, 自己能否存活下去 的问题, 对他们来说在通胀压力下, 后进先出法显然是个非常不错的选 准则对于该法的废除无疑会加大中小公司身上的财务压力 , 不利于 择, 其发展甚至生存。 3. 其它支持取消后进先出法的原因, 例如: 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 按照最新的国际会计准则 ( IAS ) 存货的规定, 后进先出法是被禁止的 , 国际上很多国家也禁止了这种方法的使用; 为了使我国会计反映信息 与国际趋同是有必要, 但 与国际财务信息有可比性而禁止后进先出法, 是盲目的只是为了相同而去趋同就有些偏颇了, 尤其是结合我国中小 企业生存艰难的现状, 这样的趋同代价过高了; 另外还有在外国企业并 购我国企业时, 使用后进先出法由于利润数据的减少会降低企业价值 造成国家损失。
会计案例分析
1、采用备抵法对坏账进行会计处理时,哪笔分录降低了企业的利润?是记录坏账费用的分录还是冲销坏账准备的分录?P104、5答:记录坏账费用的分录会降低企业的利润因为计提坏账时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坏账准备贷:坏账准备资产减值损失时影响企业利润的一个因素2、企业采用的存货计价法是否会对企业存货周转率产生影响?如果上述两家公司的存货数量周转速度相同,但是分别采用先进先出法和后进先出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哪一家公司的存货周转率比较高?P146、5答:会有影响,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计价方法的不同会影响已销售货物的计价,即影响销售成本,存货的余额也会受到计价方法的影响,综合就会影响存货周转率。
至于哪种方法的周转高,要看购进存货的价格变化,不能一概而论。
当购进存货价格上涨时,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周转率较高;当购进存货价格保持不变时,采用两种方法的存货周转率一样;当购进存货价格下跌时,采用先进先出法存货周转率较高3、公司总经理在董事会上讲:“公司因为火灾烧毁了部分固定资产而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受理后按照被毁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理赔。
所以公司没有因为火灾而承受任何损失”。
你对此话有何评价?P186.、6答: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因火灾烧毁部分资产而按其账面价值理赔,将其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后,既没清理损益,也没清理收益,此处理解仅指是指对公司资产的账面成本没有损失。
间接损失会有多方面的。
MBA作业及案例分析1.P108.32.黄安公司于6月15日收到甲企业签发并承兑的商业汇票8100元,以延期支付所欠公司的货款。
该汇票的期限为三个月。
6月30日,因急需现金,公司以该票据向银行贴现,贴现率为7%,贴现款存入银行。
要求:1)计算贴现所得,并编制6月15日和6月30日的会计分录。
2)分别编制到期日对应于如下情形的会计分录。
到期付款人如数付款;到期付款人无力付款;到期付款人和公司都无力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