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头介绍
录音磁头的工作原理
录音磁头的工作原理
录音磁头是一种用于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磁场变化的装置。
它由一块磁性材料制成,内部包含有一个线圈。
当声音信号输入磁头时,声音信号会在线圈中产生变化的电流。
磁头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个过程:录音过程和播放过程。
在录音过程中,磁头首先通过一个磁化磁场的过程。
当声音信号输入磁头时,磁头内部的线圈中会产生与声音信号等幅度和频率的电流。
这个电流会通过磁头上的导线,形成一个电流环,产生一个与声音信号相位相关的磁场。
这个磁场会通过录音介质上的磁性颗粒,使颗粒稍微转动,从而改变了磁介质上的磁化方向。
这个瞬时的磁化方向变化可以被认为是在媒体上记录下声音信号的一种方式。
磁头磁化磁颗粒的极性由当前流过磁头的方向决定。
在播放过程中,磁头将其位置移动到记录的声音信号所在的磁道上。
然后,磁头通过接收媒体上的磁场变化来重现声音信号。
当磁头通过磁化方向反向移动过颗粒时,颗粒也会通过磁头产生一个电流。
这个电流被放大器放大,然后通过扬声器或耳机产生声音。
总的来说,录音磁头的工作原理是将声音信号转换成与之相关的磁场变化,在播放过程中通过磁场变化产生电流,进而重现声音信号。
硬盘基本知识(磁道、扇区、柱面、磁头数、簇、MBR、DBR)
硬盘的DOS管理结构1.磁道,扇区,柱面和磁头数硬盘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由坚硬金属材料制成的涂以磁性介质的盘片,不同容量硬盘的盘片数不等。
每个盘片有两面,都可记录信息。
盘片被分成许多扇形的区域,每个区域叫一个扇区,每个扇区可存储128×2的N次方(N=0.1.2.3)字节信息。
在DOS中每扇区是128×2的2次方=512字节,盘片表面上以盘片中心为圆心,不同半径的同心圆称为磁道。
硬盘中,不同盘片相同半径的磁道所组成的圆柱称为柱面。
磁道与柱面都是表示不同半径的圆,在许多场合,磁道和柱面可以互换使用,我们知道,每个磁盘有两个面,每个面都有一个磁头,习惯用磁头号来区分。
扇区,磁道(或柱面)和磁头数构成了硬盘结构的基本参数,帮这些参数可以得到硬盘的容量,基计算公式为: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要点:(1)硬盘有数个盘片,每盘片两个面,每个面一个磁头(2)盘片被划分为多个扇形区域即扇区(3)同一盘片不同半径的同心圆为磁道(4)不同盘片相同半径构成的圆柱面即柱面(5)公式:存储容量=磁头数×磁道(柱面)数×每道扇区数×每扇区字节数(6)信息记录可表示为:××磁道(柱面),××磁头,××扇区2.簇“簇”是DOS进行分配的最小单位。
当创建一个很小的文件时,如是一个字节,则它在磁盘上并不是只占一个字节的空间,而是占有整个一簇。
DOS视不同的存储介质(如软盘,硬盘),不同容量的硬盘,簇的大小也不一样。
簇的大小可在称为磁盘参数块(BPB)中获取。
簇的概念仅适用于数据区。
本点:(1)“簇”是DOS进行分配的最小单位。
(2)不同的存储介质,不同容量的硬盘,不同的DOS版本,簇的大小也不一样。
(3)簇的概念仅适用于数据区。
3.扇区编号定义:绝对扇区与DOS扇区由前面介绍可知,我们可以用柱面/磁头/扇区来唯一定位磁盘上每一个区域,或是说柱面/磁头/扇区与磁盘上每一个扇区有一一对应关系,通常DOS将“柱面/磁头/扇区”这样表示法称为“绝对扇区”表示法。
硬盘磁头的生产全流程工序详细版
信号的读取技术从AMR (Anisotropy-MR),GMR(Giant-MR)发 展到如今普遍运用的TMR(Tunneling-MR)技术,相对于前者TMR 读取的信号幅度有明显的增强。
TMR head
GMR head
注: 工作读电流方向
恒定检测信号流 过磁阻材料
How to read ? ( 如何读 ?)
How to read ? ( 如何读 ?)
读过程(磁信号→电信号): 碟旋转→ 小磁场变化→ 电阻变化 → 电信号
磁阻式读功能磁极
SIGNAL VOLTAGE (信号电压)
(电流) CURRENT
(磁碟磁场)
SIGNAL (信号)
(磁碟运动)
MR SENSOR (磁敏感电阻)
How to read ? ( 如何读 ?)
2. 磁阻磁头(MR Head)介绍
Write gap(写隙口) MR sensor(磁敏感电阻)
A-A剖面图
Pole tip(极尖)
MR sensor(磁敏感电阻) Write gap(写隙口)
HDD与磁头产品简介 --- 重点总结
一、磁头产品简介:Wafer - Slider - HGA - HSA - HDD 二、HDD结构 = PCBA + FPC + HDA
3.1 电感式写原理
如图所示,写入资料的电流讯号流经磁头的写线圈, 将磁芯磁化,又因磁芯形状之故,磁场从磁隙部份流出, 将位于其下方的磁片磁性层磁化。磁片不停地旋转,写入 的电流讯号也不时地变换方向,造成磁片磁化的方向也跟 随着变化。这样就在磁片上形成如图所示,有很多小磁铁 排列成一轨(Track:磁头不动,而磁片旋转一周所转出的图 形路径)。这就完成将资料存入磁片中的动作,也就是写入 动作。
硬盘磁头介绍资料
磁记录发展简史-2
1935年,德国的E.Shuler研制出环形磁 头,这种磁 头具有很窄工作缝隙,克服 了过去磁头磁场发散的 缺点。 1940年,日本的永井健三等发明了交流偏磁 技术,提高了录音灵敏度和输出信号幅度; 1956年,美国IBM公司发明了电子计算机,用磁鼓 实现了数字磁记录; 1957年,IBM公司推出350硬磁盘机,24英寸可移动 磁头的硬盘机商品化;
硬盘磁头进展及Kaifa产品历程-1
整体式磁头 (大约 1960s). 铁氧体铁芯, sendust (Fe-Al, Mg-Zn) 涡流电流通过铁芯间隙产生磁通 目前仍广泛应用于录像头和软盘磁头
Kaifa尚没介入磁头行业
硬盘磁头进展及Kaifa产品历程-2
MIG合成磁头(1970s后期) – 铁芯间隙材料----高磁导率金
磁记录发展简史-1
1898年,丹麦的V.Poulsen 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台磁性录音机,所用磁头是电磁铁。记录介质是碳 钢钢丝; 1907年,采用直流偏磁记录,提高灵敏度,降低了 失真度,但磁记录仍处于实验阶段; 1920年,电子管放大器出现,使磁记录进入实用化 阶段; 1930年,德国的F.Pfleumer发明了矫顽力较高的γ— Fe2O3磁性颗粒材料改善了记录介质的特性和稳定性 ;
巨磁阻(GMR)磁头原理
自旋阀效应这一概念源于“电子磁矩” 通过反铁磁层间交换耦合作用,钉扎层(Pinned Layer)磁矩不随外磁场方向变化而改变,而自由层 (Ni-Fe Free Layer)磁矩则随外磁场方向变化而改变 电信号输出~偏置电流I X (1+△R/ R ) X Cos (钉 扎层与自由层之间磁矩夹角)
磁记录基本条件
电磁转换器件,即磁头。 记录媒介,存储信号的载体,如磁盘, 磁带。 磁头与磁盘间的相对匀速运动,且读与 写一致。 外加信号必须是交变信号
电脑硬盘读取原理
电脑硬盘读取原理电脑硬盘是储存数据的重要设备之一,其读取原理对于电脑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电脑硬盘的读取原理,包括磁性存储、磁头和磁道、扇区和柱面、寻道和读写等基本概念。
1. 磁性存储硬盘的读取原理基于磁性存储技术。
磁性存储是利用磁场在磁介质上进行数据的读写操作。
硬盘内部有多个盘片叠放在一起,每个盘片都被划分成一个个同心圆状的磁道。
2. 磁头和磁道硬盘的读取过程主要涉及磁头的读取操作。
磁头是位于盘片上方或下方的可移动装置,用于感应磁介质上的磁场。
每个磁头负责一个盘面上的读写操作。
磁道是盘片上的一个环状区域,其中数据通过磁场的极性来表示。
一个盘片上可以有多个磁道,磁头可以在不同的磁道间移动,实现对不同数据的读取和写入。
3. 扇区和柱面磁道按照固定的角度被划分为若干个等分,每个等分称为一个扇区。
扇区是硬盘进行最小数据读写操作的单位,一般为512字节。
柱面是垂直穿过盘片同心圆的测量单位。
硬盘的每个盘面上都有多个柱面,柱面编号从0开始。
磁头通过垂直移动到不同柱面上,实现对数据的访问。
4. 寻道和读写寻道是磁头移动到目标磁道的过程。
硬盘会根据磁头所在的柱面号,控制磁头的垂直移动,使其移动到目标柱面上。
寻道操作对于保证数据读取的准确性和速度至关重要。
读写操作是通过磁头对磁道上的磁场进行感应来实现的。
当数据需要被读取时,磁头将读取磁道上的磁场变化,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交由计算机进行处理。
当数据需要被写入时,磁头会根据计算机发送的信号,改变磁道上的磁场。
总结:电脑硬盘的读取原理是基于磁性存储技术的。
在硬盘内部,磁头通过寻道操作将磁头移动到目标柱面,然后进行读写操作。
通过磁场的变化,硬盘将数据转换为电信号进行处理。
这个过程是电脑存储和读取数据的关键环节,对于计算机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理解电脑硬盘的读取原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使用电脑并保护硬盘的使用寿命。
硬盘逻辑磁头
硬盘逻辑磁头
硬盘逻辑磁头的工作原理是,当硬盘旋转时,读写头悬浮在磁盘表面的一层很薄的空气流上。
当需要读取数据时,读写头就会感应磁盘表面的磁性状态变化,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而写入数据时,读写头则会根据要写入的数据,改变磁盘表面的磁性状态。
现代硬盘驱动器通常采用磁盘阵列(RAID)技术,使用多个物理磁盘组成一个逻辑磁盘。
在这种情况下,每个物理磁盘都有自己的一组读写头,所有读写头共同构成了逻辑磁头。
逻辑磁头的工作方式与单个物理磁头类似,但能够提高数据的读写速度和可靠性。
硬盘逻辑磁头的性能和寿命对硬盘驱动器的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高质量的磁头能够提供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和更高的数据密度。
同时,磁头也容易受到磁盘表面微小缺陷的影响而损坏,因此保持磁盘表面的清洁和平整也是非常重要的。
录像带原理
录像带原理
录像带是一种用于记录和播放视频信号的磁带媒体。
它采用磁性材料来记录视频信号,通过磁头读写装置来实现信号的记录和播放。
录像带的原理涉及到磁性材料、磁头、录像机等多个方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录像带的原理。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录像带的磁性材料。
录像带使用的磁性材料通常是氧化铁粉末和聚合物基底的复合材料。
这种磁性材料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可以在磁场的作用下实现信号的记录和擦除。
在录像带上,这种磁性材料被涂覆在塑料基底上,形成了磁性记录层,用于记录视频信号。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录像带的磁头。
录像带的磁头是用于记录和播放视频信号的关键部件。
它由多个磁头组成,包括视频头、音频头和擦除头等。
视频头用于记录和播放视频信号,音频头用于记录和播放音频信号,擦除头用于擦除录像带上的信号。
这些磁头通过磁场的作用,实现了信号的记录和播放功能。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录像机的工作原理。
录像机是用于录制和播放录像带的设备,它包括了马达、传动装置、控制电路等多个部件。
录像机通过马达驱动磁头和录像带的相对运动,实现了信号的记录和播放。
传动装置用于控制录像带的进给和回放,控制电路用于控制录像机的各项功能。
综上所述,录像带的原理涉及到磁性材料、磁头、录像机等多个方面。
通过磁性材料的记录层、磁头的读写装置和录像机的驱动控制,实现了信号的记录、存储和播放。
录像带作为一种重要的视频存储媒体,广泛应用于家庭录像、监控录像、专业广播等领域。
它的原理深入浅出,简单易懂,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
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磁带录音机是一种可以记录声音的电子设备,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磁带和磁头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磁带的构造。
磁带是由一种可塑性材料制成的薄膜,其表面涂有一层铁氧化物磁性物质。
这层磁性物质可以被磁场磁化,即根据声波的变化在磁带上形成不同的磁化模式。
磁带录音机最主要的部件是磁头。
磁头由一个能够产生磁场的磁体和一个能够转换磁场信号为电信号的感应线圈组成。
当磁带被放置在磁头下方时,磁头会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场,这个磁场会影响到磁带上磁性物质的排列,从而记录声音。
录音的过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记录阶段和回放阶段。
在记录阶段,当我们播放音乐或说话时,声音信号会通过录音机的麦克风转换为电信号,然后这个电信号会传送到录音机的放大器。
放大器会将电信号放大,并将其送到磁头。
磁头会根据电信号的大小和频率调整自己的磁场。
当磁带在磁头下掠过时,磁头的磁场会导致磁带上的磁性物质重新排列,从而在磁带上形成一个模拟的磁化模式。
这个模式在整个记录过程中会被不断更新,从而实现音频的记录。
在回放阶段,当我们想要回放录音时,磁带会经过磁头的下方。
磁头会读取磁带上的磁化模式,并将其转换为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经过磁头上的感应线圈时,会产生一个与声音信号相似的电流。
这个电流会经过放大器放大,并送到扬声器,最终转换为声音。
这样,我们就能够听到录音中的声音。
磁带录音机还具有一些其他的功能来增强用户使用的便捷性。
比如,可以调整磁头的位置来控制录音的音量和音质;可以使用音频信号调节器来增强或削弱高低频段的声音;可以使用快进和倒带按钮快速翻转磁带等。
总结一下,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磁带和磁头之间的磁性相互作用来记录和回放声音。
磁带录音机通过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再经过磁化模式的形成和感应线圈的转换,最终将录制的声音转换为可听的声音。
磁带录音机的出现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和实用的录音工具,同时也给我们展示了磁性材料在电子设备中的重要应用。
磁带磁头 电感
磁带磁头电感
磁带磁头是一种用于读取和写入磁带的设备,它通过感应磁带上的磁场变化来转换为电信号。
在磁带磁头中,电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电感是指电路中由于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的电动势,它与磁通量的变化率成正比。
在磁带磁头中,电感的大小会影响磁头的读写性能和信号质量。
较高的电感值可以提高磁头的灵敏度和分辨率,从而使磁头能够更准确地读取和写入磁带上的信息。
然而,过高的电感值也可能会导致磁头的噪声增加,从而影响信号质量。
为了获得最佳的读写性能和信号质量,磁带磁头的电感值通常需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进行优化。
这可能涉及到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磁路结构以及调整磁头的几何形状等方面。
此外,在使用磁带磁头时,还需要考虑磁头的电感与其他电路元件的匹配,以确保整个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
因此,了解和控制磁带磁头的电感是设计和优化磁带存储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
总之,磁带磁头的电感是影响其读写性能和信号质量的重要参数,需要在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进行优化,并在使用过程中与其他电路元件进行匹配,以实现最佳的系统性能。
磁头的制造工艺流程
磁头的制造工艺流程磁头是一种用于读写磁带或磁盘等储存设备的核心零件,它是一种微型的电磁器件,具有高精度和高可靠性要求。
下面将介绍一下磁头的制造工艺流程。
首先,磁头的制造流程可以分为三个主要的步骤:加工基底,膜层沉积和磁头组装。
第一步是加工基底。
磁头的基底通常采用硅衬底,通过切割和研磨等工艺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使用先进的微加工技术,如光刻、蚀刻和离子注入,以实现磁头的微米级精度和平整度。
第二步是膜层沉积。
膜层是磁头的核心部分,它包括磁性层和保护层。
磁性层是用来读写磁信号的,通常由铁磁材料制成,如铁氧体或镍铁合金。
保护层是为了保护磁头免受磨损和腐蚀,通常由金属或陶瓷材料制成。
膜层的沉积通常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或化学气相沉积(CVD)等方法,通过在真空或高温气氛中从气体相沉积薄膜材料。
第三步是磁头组装。
在这一步骤中,先将磁头基底和薄膜材料切割成所需的形状和尺寸,然后将它们组装在一起。
组装过程中会使用粘接剂或焊接技术来固定膜层和基底。
同时,还会进行一系列的加工和矫正工艺,如铣削、研磨和以及机械校正等,以确保磁头的精确度和稳定性。
总结来说,磁头的制造工艺流程包括加工基底、膜层沉积和磁头组装三个主要步骤。
通过先进的微加工技术和材料沉积技术,可以制造出高精度和高稳定性的磁头。
同时,磁头制造过程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研磨、加工和校正等工艺,以确保磁头的性能和可靠性。
磁头的制造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专业设备和技术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磁头的制造工艺也在不断提高,以适应更高容量和更高速率的数据存储需求。
磁带读写方式
磁带读写方式磁带读写方式磁带是一种存储数据的介质,它使用磁性材料来记录数据。
在计算机存储技术发展的早期,磁带是一种主要的存储介质。
虽然现在已经有了更先进的存储技术,但是磁带仍然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备份和长期归档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磁带的读写方式,包括机械结构、读写原理、调试技巧等方面。
一、机械结构1. 磁带盘片磁带盘片是由塑料基材和涂有磁性材料的薄膜组成的。
通常情况下,它们都是以卷曲形式出现的,并且需要在使用时通过一个特殊的装置将其展开。
2. 磁头磁头是用于读取和写入数据的设备。
它通常由一个电感线圈和一个铁芯组成。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在铁芯中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场,从而使得银色盘片上涂有铁氧化物颗粒或其他类似材料的部分发生变化。
3. 磁带机磁带机是一个用于读取和写入磁带的装置。
它通常由一个电动机、一对磁头和一些其他的电子元件组成。
当磁带被放置在机器中时,它会被自动卷入到一个特定的位置,并且可以通过一些控制按钮来进行读写操作。
二、读写原理1. 读取数据当需要从磁带上读取数据时,磁头会被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并且通过线圈向铁芯中注入电流。
这个过程会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场,从而使得盘片上涂有铁氧化物颗粒或其他类似材料的部分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会导致电子信号在线圈中产生,从而使得计算机能够识别出数据。
2. 写入数据当需要将数据写入到磁带上时,计算机会将数据转换成电信号,并且将其发送到线圈中。
这个过程会产生一个强大的磁场,从而使得盘片上涂有铁氧化物颗粒或其他类似材料的部分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就是存储在磁带上的数据。
三、调试技巧1. 清洁磁头由于磁头直接接触盘片,因此它们很容易被灰尘、污垢和其他杂质所污染。
这些杂质会导致读写错误和数据损坏。
因此,定期清洁磁头是非常重要的。
2. 校准磁头当读写错误发生时,可能是由于磁头没有正确对准盘片或者机械部件出现了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进行磁头校准。
3. 处理数据损坏在某些情况下,由于磁带本身的问题或者读写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数据可能会被损坏。
磁带录音的工作原理
磁带录音的工作原理磁带录音是一种古老但常用的音频记录方式。
它的工作原理涉及磁性材料和磁头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磁带录音的工作原理,并分点列出。
1. 磁带的结构和材料:- 磁带由塑料基片制成,通常是聚酯薄膜,并涂有一层磁性材料。
该磁性材料常用的有氧化铁粉末或金属蒙层。
- 磁带的宽度可以根据需求来确定,常见的有1/4英寸和1/2英寸两种规格。
磁带的长度可以根据需要来改变。
2. 磁头的作用:- 磁带录音机上的磁头是磁带录音的关键部分。
它由一个小型金属环组成,其中心有一个线圈。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磁头可以产生一个磁场。
3. 录音过程:- 在磁带录音机中,当用户按下录音按钮时,输入的声音信号会经过一个放大器来放大电流信号。
- 放大后的电流信号会输送到磁头上的线圈中,通过线圈产生一个变化的磁场。
- 磁带穿过磁头时,磁场会对磁带上的磁性材料产生影响。
具体来说,磁带上的磁性材料的磁领域会随着磁场的变化而改变方向和强度。
- 磁带上的磁领域的变化可以被磁带中的磁性材料记录下来。
这样,声音信号就以磁性材料中的磁领域的变化形式保存了下来。
4. 写入和读取:- 录音时,磁头主要起到写入的作用。
声音信号经过放大后,通过线圈产生磁场,对磁带上的磁性材料进行改变,记录下声音信号。
- 读取时,磁头则主要起到读取的作用。
磁头将磁带上的磁领域的变化转化为电信号,并经过放大后输出到扬声器或耳机上,使用户能听到声音。
5. 磁带的特点和优缺点:- 磁带录音具有音质较好的优点,能够记录较为全面的声音细节,特别适合音乐录制和存档。
- 磁带录音也具有易于追加录音的优点,即可以在已经录制的部分之后进行追加录音,使得录音过程更加灵活。
- 磁带录音的缺点包括音质衰减和磁头磨损。
随着时间的推移,磁带上的磁性材料会逐渐退化,导致音质下降。
同时,频繁使用磁头也会造成磨损。
总结:磁带录音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磁带的结构、磁头的作用、录音过程中的写入和读取,以及磁带的特点和优缺点。
磁卡读卡器的工作原理
磁卡读卡器的工作原理磁卡读卡器是一种常见的电子设备,广泛应用于金融、交通、门禁等领域。
它能够读取磁卡上的信息,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方便电子设备的读取和处理。
下面,我们将具体介绍磁卡读卡器的工作原理。
一、磁卡的组成与特点磁卡是由塑料材料制成的卡片,具有以下特点:1. 磁卡上有一条或多条磁道,用来存储信息。
常见的磁道有磁道1、磁道2和磁道3。
2. 磁卡具有易携带、耐用的特点,便于用户携带和使用。
3. 磁卡具有较大的存储容量,可以存储各种个人信息和金融账户信息。
二、磁卡读卡器的基本结构磁卡读卡器由以下几个主要部分组成:1. 磁头:磁头是磁卡读卡器的核心部件,通过对磁卡的读取和写入来实现信息转换。
它通常由磁栅管构成,能够感知磁卡上的磁场,并将其转化为电信号。
2. 读取电路:磁卡读卡器内部的读取电路能够接收和放大磁头感知到的信号,并将其转化为数字信号,以便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3. 控制芯片:磁卡读卡器的控制芯片负责整个读卡过程的管理和控制,通过与电脑或其他设备进行通讯,实现磁卡信息的传输和处理。
三、磁卡读卡器的工作原理与流程1. 磁卡的插入:用户将磁卡插入磁卡读卡器的卡槽中,确保磁卡与磁头相接触。
2. 磁头感应:当磁卡插入后,磁头会感知到磁卡上的磁场。
不同的磁道上存储着不同的信息,磁头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对应的磁道进行读取。
3. 信号转换:磁头感应到的磁场信号将会转化为电信号,通过读取电路进行放大和滤波,得到稳定的数字信号。
4. 信号转发:磁卡读卡器的控制芯片将数字信号通过与电脑或其他设备进行通讯,将磁卡上的信息传输到电脑或其他设备上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5. 信息处理:电脑或其他设备接收到磁卡读卡器传输的数字信号后,会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对信息进行解析和处理,如验证身份、查询账户余额等。
四、磁卡读卡器的应用领域磁卡读卡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1. 金融领域:磁卡读卡器常用于ATM机、POS机等设备中,方便用户进行银行卡的查询、转账和消费等操作。
4211磁头参数
4211磁头参数
磁头是一种用于读取和写入数据的设备,它是计算机硬盘驱动器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硬盘驱动器中,磁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感应和记录磁盘上的磁场变化,从而实现数据的读取和写入操作。
而4211磁头参数则是指这种磁头的具体参数和性能。
4211磁头采用了先进的磁阻式探测技术,具有高灵敏度和稳定性。
它能够快速准确地感应到磁盘上微小的磁场变化,从而实现高效的数据读取和写入。
同时,它还具有较低的误码率和较高的信噪比,能够有效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4211磁头的读取速度也是其突出的特点之一。
它采用了先进的信号处理算法和优化设计,能够实现更快的数据读取速度。
与传统磁头相比,它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读取更多的数据,从而提高了硬盘驱动器的整体性能。
除此之外,4211磁头还具有较大的磁道密度和较小的磁道宽度。
这意味着它能够在更小的空间内记录更多的数据,大大提高了硬盘驱动器的存储容量。
而且,它还具有较低的磁头飞行高度和较小的磁场偏移,能够有效降低数据读取和写入时的误差率。
总的来说,4211磁头作为一种高性能的磁头设备,具有高灵敏度、稳定性和读取速度快的特点。
它能够在较小的空间内记录更多的数据,提高硬盘驱动器的存储容量。
同时,它还能够有效降低数据读
取和写入时的误差率,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这些优秀的性能使得4211磁头成为了硬盘驱动器领域的重要技术创新之一,为计算机存储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硬盘逻辑磁头
硬盘逻辑磁头
硬盘逻辑磁头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硬盘的数据传输效率
通过将物理磁头划分为多个逻辑磁头,可以同时进行多个读写操作,从而提高硬盘的数据传输速率。
2. 增强硬盘的容错能力
逻辑磁头可以将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的物理磁头上,当某个物理磁头出现故障时,仍可以通过其他逻辑磁头访问数据,提高了硬盘的容错能力。
3. 简化硬盘管理
逻辑磁头将物理磁头的复杂结构隐藏起来,为上层应用程序提供了统一的逻辑视图,简化了硬盘的管理和使用。
4. 支持硬盘阵列技术
在硬盘阵列中,多个硬盘被组合在一起工作,逻辑磁头可以将多个物理磁头视为一个逻辑单元,实现对硬盘阵列的统一管理。
硬盘逻辑磁头是硬盘控制器的一种重要功能,它通过对物理磁头进行逻辑划分和映射,提高了硬盘的性能、可靠性和管理便捷性。
磁卡识别原理
磁卡识别原理
磁卡识别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银行卡、交通卡、门禁卡等领域的自助识
别技术。
通过磁卡识别技术,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读取卡片上的信息,并进行数据处理。
那么,磁卡识别原理又是什么呢?接下来,我
们将详细介绍磁卡识别的原理。
1. 磁性记录原理
磁卡的数据存储是通过磁性记录实现的。
磁卡是由塑料卡片和磁性材
料组成的。
磁卡的磁性材料被分成了若干个小块,每个小块代表着一
位数据。
磁卡上的数据是通过改变磁性材料的极性来实现的。
磁卡上
数据的读取就是根据磁性原理将磁性材料上的磁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
2. 磁头原理
磁卡读取的关键是磁头,它在读卡时扫描磁卡磁道时能够读取数据。
磁头是由铁磁材料制成的金属棒,磁头的前端是一块细小的磁性芯片,它能够感知磁场的变化。
磁头在磁场探测时通过感应变化的磁场,并
将磁场变化信息转换为数字信号。
3. 频率识别原理
磁卡识别设备采用的是频率识别原理。
磁卡上的数据包括两部分——
同步位和数据位。
同步位用于告诉读卡器磁头扫描的起点,数据位则
是代表我们实际使用的信息。
每个磁道都有不同的读写频率,通过设
置不同的频率来读取不同的磁道。
通过以上三点,我们了解了磁卡识别的原理——利用磁性记录原理将
用户的信息以二进制码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通过磁头将信息转
化为电信号,再解调译码后将其呈现出来。
磁卡识别已经成为了商业场所、学校等场所的标配,用户通过划入磁卡即可快速获得所需服务或信息,节省了用户大量的等待时间,提高了办事效率。
磁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磁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磁编码器是一种用于测量旋转角度的传感器,它利用磁场来产生编码信号,从而获得准确的位置信息。
磁编码器通常由磁头、磁盘、传感器和信号处理器组成。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磁编码器的工作原理。
1. 磁头和磁盘
磁头是磁编码器的感受器,它通常由磁电阻、霍尔元件或磁电感器组成。
而磁盘则是一个圆形的磁体,它通常由铁氧体或稀土磁体制成,外层覆盖有磁性材料。
磁盘可以有不同的刻度数和刻度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刻度类型包括标准刻度、正弦刻度和余弦刻度。
当磁盘旋转时,它产生的磁场会被磁头所感受。
在标准刻度类型中,磁盘上的磁极会使磁头中的磁电阻元件发生磁阻效应,从而产生一个变化的电信号。
这个电信号被传送给信号处理器,处理器可以解码该信号并计算出角度信息。
在正弦和余弦刻度类型中,磁头会产生一个交变电压信号,其频率和相位与磁盘上磁极的位置有关。
3. 信号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总之,磁编码器是一种高精度的角度测量传感器,它的工作原理基于磁场产生的编码信号,通过磁头和信号处理器实现对旋转角度的测量和控制。
磁编码器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机械加工、自动化控制、电子设备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ZY HE
ZYHE@
Feb 12, 2000
Kaifa Internal Use
Copyright, 1996 Dale Carnegie & Associates, Inc.
内容简介
磁记录发展简史 硬盘磁头进展及Kaifa产品历程 磁记录基本条件 硬盘磁头工作原理 硬盘磁头及硬盘制造业展望
磁记录发展简史-1 磁记录发展简史
1898年,丹麦的V.Poulsen 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 台磁性录音机,所用磁头是电磁铁.记录介质是碳 钢钢丝; 1907年,采用直流偏磁记录,提高灵敏度,降低了 失真度,但磁记录仍处于实验阶段; 1920年,电子管放大器出现,使磁记录进入实用化 阶段; 1930年,德国的F.Pfleumer发明了矫顽力较高的γ— Fe2O3磁性颗粒材料改善了记录介质的特性和稳定性 ;
硬盘磁头进展及Kaifa产品历程 产品历程-1 硬盘磁头进展及 产品历程
整体式磁头 (大约 1960s). 铁氧体铁芯, sendust (Fe-Al, Mg-Zn) 涡流电流通过铁芯间隙产生磁通 目前仍广泛应用于录像头和软盘磁头 Kaifa尚没介入磁头行业
硬盘磁头进展及Kaifa产品历程 产品历程-2 硬盘磁头进展及 产品历程
–
巨磁阻(GMR)磁头原理 磁头原理 巨磁阻
自旋阀效应这一概念源于"电子磁矩" 通过反铁磁层间交换耦合作用,钉扎层(Pinned Layer)磁矩不随外磁场方向变化而改变,而自由层 (Ni-Fe Free Layer)磁矩则随外磁场方向变化而改变 电信号输出~偏置电流I X (1+ R/ R ) X Cosθ ( ~ I (1+△R/ (钉 扎层与自由层之间磁矩夹角) 通常钉扎层和自由层趋向于相同磁矩取向,磁能级 最低
– –
感应式薄膜磁头结构
Mag layer
Gap
Throat height
Pole tips
P1 p2
硬盘磁头进展及Kaifa产品历程 产品历程-4 硬盘磁头进展及 产品历程
–
– –
– –
各向异性磁阻(AMR)磁头 1970年,Ampex公司(磁带公司)Hunt & Wolf研制开 发了各向异性磁阻磁头(AMR) 直到1991年,AMR磁头才被IBM用在Corsair 硬驱上 AMR磁头工作原理: 磁阻(MR)元件由恒定电流驱动, 其 电阻随磁化方向改变而变化, 因此其输出信号(电压信 号) 也相应变化, 从而能检测出磁盘上记录信号. 通常 AMR磁头用SAL薄膜电流磁偏置, Kaifa典型产品 1997年,Maxtor North Star, NEC Capricorn 1998年,Maxtor Pulsar & Quasar, WD Chandler
磁记录基本条件
电磁转换器件,即磁头. 记录媒介,存储信号的载体,如磁盘, 磁带. 磁头与磁盘间的相对匀速运动,且读与 写一致. 外加信号必须是交变信号
硬盘磁头工作原理-1 硬盘磁头工作原理
MIG,薄膜感应式磁头工作原理
写入(Write)过程
读出(Read)过程
硬盘磁头工作原理-1 硬盘磁头工作原理
磁记录发展简史-2 磁记录发展简史
1935年,德国的E.Shuler研制出环形磁 头,这种磁 头具有很窄工作缝隙,克服 了过去磁头磁场发散的 缺点. 1940年,日本的永井健三等发明了交流偏磁 技术,提高了录音灵敏度和输出信号幅度; 1956年,美国IBM公司发明了电子计算机,用磁鼓 实现了数字磁记录; 1957年,IBM公司推出350硬磁盘机,24英寸可移动 磁头的硬盘机商品化;
硬盘磁头进展及Kaifa产品历程 产品历程-3 硬盘磁头进展及 产品历程
– – –
感应式薄膜磁头 1979年,始现于IBM 3370硬盘驱动器 采用半导体工艺技术(如:光刻腐蚀) 采用感应式线圈读写 Kaifa典型产品 1996年,Seagate Lapaz 1997年,Seagate Maui, Micropolis Mustang 5
�
各向异性磁阻(AMR)磁头结构 磁头结构 各向异性磁阻
பைடு நூலகம்
media
硬盘磁头进展及Kaifa产品历程 产品历程-5 硬盘磁头进展及 产品历程
– – –
巨磁阻(GMR)磁头 1991年发现巨磁阻效应或称自旋阀效应 1997年开始被用在IBM Fujisawa 的产品 "Titan" 上 1999年10月,据称3.5英寸单碟存贮容量已能达到50GB Kaifa典型产品 1999年,WD Revolution & Triumph; Maxtor Nova
硬盘磁头展望
各向异性磁阻(AMR)磁头逐渐被淘汰 2000年,GMR磁头约占90%产量 低飞高 (<0.5 U") GMR 磁头将会介入 遂道结磁阻 (TMR)磁头有望实现 超磁阻(CMR)磁头(>40gb/sq")处于研制中
硬盘制造业展望
硬盘需求量将比99年增长15%. /HSA. 由于PC 降价, 减少零件和降低成本的压力更大 . 预期更多的公司将合并.面密度每年增长 100% . 技术需求超前于商业需求. 在电子娱乐和DVD领域的新应用. 平均 2.5 heads ESD & 脏污仍然是挑战.
–
–
– –
– – –
MIG合成磁头(1970s后期) 铁芯间隙材料----高磁导率金 属, 如铁铊氮合金 铁芯主体材料----锰锌,铁锌 铁氧体 手工绕制线圈 玻璃绕结铁氧体铁芯 Kaifa典型Seagate产品 1993年,Bobcat 1994年,Cabo,CaboII 1995年,Stingray,Rayboat
巨磁阻(GMR)磁头原理 磁头原理 巨磁阻
巨磁阻(GMR)磁头结构 磁头结构 巨磁阻
放大10,000倍的巨磁阻磁头 倍的巨磁阻磁头 放大
P2W S2
Mrw
S1
典型GMR磁头制造计划 磁头制造计划 典型
Wafer - 6 weeks 浮动块加工- 2 weeks HGA-0.5 week HSA- 0.5 weeks 总共: 9 weeks
硬盘磁头工作原理-2 硬盘磁头工作原理
AMR,GMR磁阻式磁头工作原理
V
M
I saturation
X
H X
硬盘磁头工作原理-2 硬盘磁头工作原理
writer
1
1
0
0
0
0
Disc rotation
Voltage output
Bias current
Reader detects vertical field from disc
磁记录发展简史-3 磁记录发展简史
1962年,IBM1301使用浮动感应式磁头; 1970年,IBM提出各向异性磁阻(AMR)磁头概念; 1973年,IBM3340采用Winchester磁盘技 术; 1979年,薄膜感应式磁头商品化; 1990年,IBM开发出磁阻感应式复合型薄膜磁 头, 即 各向异性磁阻(AMR)磁头; 1991年,发现巨磁阻(GMR)效应; 1997年,IBM FJ 产品 "Titan"开始采用巨磁阻磁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