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三下)三年级劳动与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苏教版三下)三年级劳动与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

(新苏教版三下)三年级劳动与技术(解决问题的策略)1. 引言本文档旨在介绍新苏教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材中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

我们将详细阐述这些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劳动与技术领域,解决问题常常是必要的。

下面是教材中介绍的几个解决问题的策略:2.1. 分析问题在解决问题时,首先需要对问题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观察问题的现象、特点和原因,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这种分析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快速发现问题的关键点,并为解决问题提供方向。

2.2. 提出解决方案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学生需要提出解决方案。

他们可以根据问题的特点和原因,运用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如制作、修理、调整等,来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同时,学生还需要考虑解决方案的可行性和效果,选择最佳的解决方法。

2.3. 实施解决方案提出解决方案后,学生需要付诸实施。

这意味着他们要根据提出的方案采取相应的行动,如动手操作、使用工具等。

在实施解决方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遵守操作步骤,确保解决方案能够得以有效实施。

2.4. 检查和评价解决问题的最后一步是检查和评价。

学生需要对解决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同时还需要评价解决方案的优缺点,以及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

这样,学生可以从中总结经验,改进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语本文档详细介绍了新苏教版三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材中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内容。

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解决方案提出、实施和评价能力,我们可以帮助他们成为解决问题的能手。

希望本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的策略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的策略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1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这些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学生应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策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画图策略:通过画图,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 列表策略:通过列表,将问题中的信息进行整理,有助于发现问题的规律。

3. 猜想与尝试策略:通过猜想与尝试,不断修正自己的思路,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导学生进入解决问题的学习状态。

2. 探索新知: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学生通过做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5.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运用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

2. 作业评价:教师通过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情况。

3. 总结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评价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2.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

3. 注重实践操作:教师应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解决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以上提供的教案中,探索新知这一环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

这是因为探索新知阶段是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策略的关键时期,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对学生的引导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1《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1《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3.1《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 3.1《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效率。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画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乘除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

但是,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还往往只依赖于算术运算,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效率。

3.让学生感受画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画图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的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画图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4.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教学课件,生动形象地展示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

2.准备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画图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

3.准备画图工具,如直尺、圆规等,方便学生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家有3只鸡,小华家有5只鸡,他们两家一共有几只鸡?”让学生尝试用算术运算解决问题,然后引出本节课的内容:解决问题的策略。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教材中的例题,让学生了解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3)-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3)-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3)-苏教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策略。

-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

-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内容- 两步计算问题的解决策略-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解决步骤。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 合作学习-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通过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解决两步计算问题的策略。

2. 新课导入(15分钟)- 通过具体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两步计算问题的解决步骤。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 合作学习(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分享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4. 课堂练习(15分钟)- 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 引导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解决问题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提高自我认知。

教学评价- 过程评价-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价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的观察、分析、思考能力。

- 观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交流、讨论和合作能力。

- 成果评价- 通过课堂练习,评价学生对两步计算问题解决策略的掌握程度。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3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3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建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信心;2.能够较好地找出问题,并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3.能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简单的总结,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如何找到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如何总结解决问题的步骤。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1.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以下方面:1.找规律;2.利用已知条件;3.分类讨论;4.借助图形;5.推理判断。

2. 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一些数学问题呢?那么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呢?”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了解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及时调整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遵循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路。

(2)讲授接着,在课中可以通过教师讲解、PPT演示、互动讨论等方式,详细讲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找规律、利用已知条件、分类讨论、借助图形、推理判断五种策略为主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问题的引导和展示,让学生体验数学解决问题的过程,更好的掌握解题思路。

(3)练习课堂上,可以选取一些适合在课上完成的问题,让学生运用上述五种策略解决,引导学生学会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解决问题,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4)备课学生可以在家里进行自主学习,根据课堂内容,找到适合自己的小问题,运用上述五种策略进行研究,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5)总结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者口头提问等方式对本单元所讲解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下一次的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式本课程主要以讲解为主,辅以小组讨论、问题解决,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3章《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讲述了简单的一步和两步解决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

但是,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存在着直接列式解答的倾向,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能够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2.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检验解答的正确性,提高解答问题的准确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难点:培养学生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如何检验解答的正确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的解决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问题的解决策略。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学生练习的素材。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和香蕉,一共花了20元,苹果每千克5元,香蕉每千克3元,问妈妈买了多少千克的苹果,多少千克的香蕉?2.呈现(10分钟)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找出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尝试解答问题。

在解答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解决策略,如:先算出苹果和香蕉的单价之和,再用总价除以单价之和,得出苹果和香蕉的千克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3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丨苏教版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一、教学内容1. 理解问题的基本要素:问题是什么,问题涉及的对象有哪些,问题的要求是什么。

2. 学会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找出问题的关键词。

3. 学会从问题出发,列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并通过比较、分析,选择最优方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信息整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并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

2.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够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2. 学具:练习本、彩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实际问题:“小明一家去公园游玩,小明爸爸开车,行驶了20分钟,小明妈妈问:‘我们已经走了多远?’请问小明妈妈的问题应该如何回答?”让学生思考,然后回答。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出示例题:“小华和小明比赛跳绳,小华跳了30下,小明跳了40下,问小华和小明谁跳得更多?”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找出问题的关键词,并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几个类似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并简要说明解题思路。

4. 合作交流(10分钟)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1. 找出问题的关键词2. 用画图的方法整理信息3. 列出可能的解决方案,选择最优方案七、作业设计问题1: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买了多少个水果?问题2:小华跳了30下,小明跳了40下,请问小华和小明谁跳得更多?2. 答案:问题1: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买了5个水果。

问题2:小华跳了30下,小明跳了40下,小明跳得更多。

三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案

三年级数学苏教版下册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案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27~29页的例1和“想想做做”第1~4题。

1.学生联系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掌握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从问题出发分析并解决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积累从问题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

学会正确分析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分析题目中存在的数量关系。

课件。

▍流程一:引入新课出示情境图。

提问: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能说出:小明和爸爸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两款运动服分别是130元一套、148元一套,两款运动鞋分别是85元一双、108元一双,两顶帽子分别是16元和24元一顶。

问题是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流程二:画图分析1.提问:想一想,怎样理解“最多还剩多少元?”学生发现,要剩下的钱最多,也就是要花掉的钱最少,所以选择一套便宜的运动装和便宜的运动鞋。

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量关系。

2.根据学生回答追问: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什么数量关系式?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数量关系式:原有的钱-用去的=还剩的3.提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要先求出什么?三 解决问题的策略 从问题出发思考的策略(1)学生交流,得出结论:生1:应先选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鞋子分别算一算看谁花的钱少。

生2:不用比较,只需要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价格最低的运动鞋,就能求出最多剩下多少元。

引导学生发现,需要先算出一套最便宜的运动服和一双最便宜的运动鞋一共多少元。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出算式:130+85=215(元)4.提问:接下来呢?学生回答:只要在300里面去掉215就可以了,因为原有的钱—用去的=还剩的。

5.提问:回忆一下,刚刚我们是怎么解决问题的?①回忆解题步骤:读题——分析——列式——解答。

②回忆思考过程:我们刚才先算的是一共用去多少元,再算的是剩下多少元。

像这样需要两步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首先要从问题出发,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出先算什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3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3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案-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理解问题、分析问题、选择策略、实施策略、检验结果。

2. 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分类讨论、转化问题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能够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策略进行解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让学生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

然后,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体会每个步骤的作用。

3. 活动一: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

4. 活动二: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 总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常用的策略。

6. 作业: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策略进行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评价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收集学生的课后作业,分析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 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3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3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丨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3 解决问题的策略丨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

2.能够运用对策略进行实际解决问题。

3.精通与人合作讨论、相互支配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1.策略的启发式。

2.实际中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3.与人讨论、相互支配时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策略并进行实际应用。

2.与人讨论、相互支配时解决问题时,如何掌握好相互讨论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课堂黑板、笔、擦。

2.彩色挂图数学课程素材。

3.电子屏幕显示器和计算机。

五、教学过程A. 导入新知在开始课程前,教师应向学生讲述为什么需要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及策略的作用和意义。

教师可以运用趣味方法使学生更愿意去解决问题。

B. 分组讨论问题1.将学生分为若干组。

每组选择一道实际问题,让组员相互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然后,选择一位组长将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记录在黑板上。

2.让每组在黑板上解释自己的策略。

C. 总结策略根据黑板上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可以整合为一份课件或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出来,教师鼓励学生将策略与其他同学分享。

D. 运用策略解决问题教师向学生提供几个问题,并鼓励学生使用之前学习的策略解决问题。

1.请一位学生将百元钞票拆分为若干组,每组总额相同。

2.请一位学生挑出一个较大的数字,要求其他学生思考如何将其分解为两个小于该数字的数的乘积。

3.请一位学生挑出一个随机数,要求其他学生思考如何用加、减、乘、除四个运算符的组合得到该随机数。

在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并总结和分享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师也可以邀请学生接受评审或是和其他同学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感。

六、教学反思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一个个步骤去逐一解析,如果不注重细节,有些全面思考问题的策略也可能会失去真实实践的价值。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不断探究创新的方式和方法,让学生更好的去掌握今日所学知识。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2015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2015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第 1 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他们可能买什么?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提问: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

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

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①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②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一共用去多少元?130+85=215(元)②剩下多少元?300-215=85(元)(3)想一想: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汇报交流。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第三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个性化教案补充条件1.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式。

2.补充所缺条件3.列式求解4.拓展问题并解决线段图1.先看题中涉及哪几个量2.再看每个数据代表的含义3.根据题目意思列关系式画线段图解决实际问题1.先理清谁少?谁多?2.先画一条线段表示一倍量,再画相同长度的几条线段表示几倍量3.多:往外画实线少:往里画虚线4.在对应线段上标上对应的数量最多最少注:用的多剩的少,用的少剩的多年龄问题注:不管隔多少年,两者年龄差不变考点1:补充条件先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式,再找出所缺条件并补上,最后解决问题。

1.丫丫去看望奶奶,买了4盒鸡蛋,每盒15枚。

鸡蛋比鸭蛋少几枚?数量关系式补充条件列式2.湖边有3排柳树和13棵杨树。

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数量关系式补充条件列式3.大皮球48个,小皮球有3箱。

小皮球比大皮球多多少个?数量关系式补充条件列式4.看图解决问题补充条件问题(一) 列式问题(二)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列式考点2:写数量关系式1.玩具厂男职工有32人,女职工分成4个小组,每组有18人。

(1)男、女职工一共有多少人?(2)男职工比女职工少多少人?2.用8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28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04只。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2)这一天一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考点3:看图列式并解答2、欧尚超市停车场有面包车12辆,小轿车的辆数是面包车的辆数的5倍,停车场里的面包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辆?(先补全线段图,再解答)3、欧尚超市停车场有面包车12辆,小轿车的辆数比面包车辆数的5倍少3辆,停车场里的面包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辆?(先补全线段图,再解答)4、欧尚超市停车场有面包车12辆,小轿车的辆数比面包车辆数的5倍多3辆,停车场里的面包车和小轿车一共有多少辆?(先补全线段图,再解答)考点4:最多,最少1.阿姨带500元到超市购买奶粉。

奶粉有单价58元的,78元的,98元的。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3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3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

标题:三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3 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2. 实际问题:购物、乘车、分物、排队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 探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巩固: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反思:引导学生对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表现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我认知。

5. 作业: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反思(一)成功之处1. 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了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不足之处1. 部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仍然存在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2. 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到位,导致部分学生解决问题时思路不清晰。

3. 部分学生对所学策略的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练习。

(三)改进措施1. 针对学生的依赖心理,教师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思路。

3. 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对所学策略的掌握程度。

4. 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总结,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 苏教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出发苏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从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策略,能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选择合适的策略。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推理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2.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通过问题解决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积极态度,勇于尝试,不怕困难。

3.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教学内容:1. 让学生理解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从问题出发。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从问题出发的策略的优势。

3. 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讲解:讲解从问题出发的策略是什么,以及为什么需要从问题出发。

3. 实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从问题出发的策略的优势。

4. 总结:引导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课时:问题解决的过程教学内容: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什么。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

3. 引导学生学会问题解决的过程。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2. 讲解:讲解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什么。

3. 实践: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的过程。

4. 总结:引导学生学会问题解决的过程。

第三课时:问题解决的策略教学内容:1. 让学生理解问题解决的策略是什么。

2.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问题解决的策略。

3. 引导学生学会问题解决的策略。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3)-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3)-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3)-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2.能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3.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 制表法
三、教学重点
1.什么是制表法
2.制表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
如何合理运用制表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
1. 教师引入
教师将两张表格放在教室黑板上,请同学们猜测出这两张表格的内容,并试着解释其中的联系与区别。

2. 示范操作
教师将一道综合题以制表法的方式进行解答,并与学生一起讨论其解题思路。

3. 学生练习
请学生探究以下问题:
在班级中不同性别的学生对于阅读理解的同一篇文章,正确率是否存在差异?若存在差异,差异的程度如何?请通过制表法给出解答。

4. 问题解答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前述问题的解决过程,并让学生逐步认识如何灵活运用制表法解决问题。

5. 课堂巩固
请学生自行寻找一组数据,并以制表法的方式进行解读。

6. 课后作业
1.参考课内所讲练习制表法,将班级成绩表格汇总后,计算出班级平均分并列成表;
2.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出一组数据并以制表法进行解读。

六、教学资源
1.两张黑板
2.班级成绩汇总表格、多组学生阅读理解同一篇文章后的正确率数据
七、教学总结
本节课我们讲解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制表法,探究了制表法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认真思考,好好练习,灵活运用制表法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三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增强数学学习的趣味性。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策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哪些,并学会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方法。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策略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策略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1)画图策略:通过画图,直观地表示问题,找出解题思路。

(2)列表策略:将问题中的信息进行整理,便于分析。

(3)猜想与尝试策略:根据问题特点,大胆猜想,不断尝试,找到解题方法。

3. 案例分析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体会不同策略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策略,培养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操作,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学习奠定基础。

六、课后作业1. 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策略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2. 思考:如何将所学策略运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七、板书设计1. 解决问题的策略2. 策略一:画图3. 策略二:列表4. 策略三:猜想与尝试5. 案例分析6. 小组讨论7. 实践操作8. 总结与反思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公开课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从问题想起)》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理解问题的本质,学会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的基本结构,也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还不能很好地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问题想起,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问题的本质,认识到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2.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难点:让学生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和理解问题的本质。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情境,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2.准备问题解决的方法,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3.准备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用于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

例如,妈妈买了5个苹果,你和弟弟一共吃了3个,还剩几个苹果?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系列问题情境,让学生尝试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指导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共同探讨和解决复杂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问题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3)-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解决问题的策略(3)-苏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3)苏教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六单元,第78页至第80页。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利用倍数的概念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具体包括:1. 理解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方法。

2. 能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 理解倍数的含义,能够用乘法求一个数的几倍。

2. 能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倍数的含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难点:能够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上课开始,我拿出一个苹果,提问:“如果我再拿出两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三个。

”我接着问:“如果我再拿出三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六个。

”我继续问:“如果我再拿出四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十个。

”通过这个情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 讲解倍数的含义:我拿出一个苹果,问:“如果我再拿出两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三个。

”我解释道:“这就是说,两个苹果是第一个苹果的2倍。

”我接着问:“如果我再拿出三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六个。

”我解释道:“这就是说,三个苹果是第一个苹果的3倍。

”我继续问:“如果我再拿出四个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学生回答:“十个。

”我解释道:“这就是说,四个苹果是第一个苹果的4倍。

”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理解倍数的含义。

3. 求一个数的几倍:我提问:“我们知道,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把这个数加上自己多少次。

比如说,2的3倍就是2+2+2=6。

那么,3的4倍是多少呢?”学生回答:“3+3+3+3=12。

”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型新授第几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教材的构想课前反思第页(总页)补充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一、情境引入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二、交流共享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

他们可能买什么?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提问: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

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

第页(总页)补充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①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②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①一共用去多少元?130+85=215(元)②剩下多少元?300-215=85(元)(3)想一想: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学生汇报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一共用去多少元?130+85=215(元)
②剩下多少元?300-215=85(元)
(3)想一想:如果买3顶帽子,付出100元,最少找回多少元?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学生汇报交流。
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①最多用去多少元?24×3=72(元)
②最少找回多少元?100-72=28(元)
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
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并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加深理解。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让学生说说每道题的数量关系。
师提示:这两题都要先算四个茶杯的总价。
第页(总页)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
项目
检测内容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当堂
达标
检测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用线段图辅助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用教材的构想
课前反思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谈话引入
谈话:同学们,咱们身上穿的上衣和裤子是谁买的?你有自己去买过吗?今天,我们就去商场看看。
二、交流共享
①先画一条线段表示出裤子的价钱。(在黑板上画出表示裤子价钱的线段)
②上衣价钱的线段该怎么表示?画多长呢?(学生讨论)
引导: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要画这样的3份。(指名板演)
48元
裤子
上衣
(3)列式解答。
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吗?你是怎么列式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第页(总页)
☆补充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2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
1.经历探究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通过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
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
2.想一想:如果求买一件上衣比买一条裤子多用多少元,应该怎样解答?
(1)提问:你能说出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吗?
学生讨论,说出数量关系式。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上衣的单价-裤子的单价=上衣比裤子多用多少元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第页(总页)
课时达标检测设计(试用)
项目
检测内容
检测的目标点与用时预设;反馈、矫正方法预设与达标效果补充
当堂
达标
检测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设计尾页
板书设计
☆补充设计☆
作业设计
教学后记
第页(总页)
2.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阅读小芸和小力的话,并说说从中获得的信息。
学生独立填表,完成后可以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教师巡视,适时进行引导。
3.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3题。
先指名说说所求的问题是什么,数量关系是什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出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让学生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最后集体交流订正。
教师强调: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完成教材第28页“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观察表格,并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得到启发。
提示:要求足球组的人数,可以先算篮球组和田径组的人数之和,再将总人数减去篮球组和田径组的人数之和,即可求得足球组的人数。3.完成教材第29页“想想做做”第3题。
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手段
使用教材的构想
课前反思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
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学生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交流:
①剩下的钱等于带来的钱减去用去的钱,可以先算用去多少元。
②求最多剩下多少元,可以先算购买价格最低的运动服和运动鞋一共要用多少元。
引导:先想想每一步可以怎样算,再列式解答。
学生列式,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第页(总页)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1)出示问题(1),引导分析:从“桃树比梨树多多少棵”想到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追问:有了这样的数量关系,要求这个问题,还缺少什么条件?
(2)学生独立分析问题(2),先根据问题写出数量关系,再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课时教学流程
补充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引导思考:在这个数量关系里,哪一个量是直接告诉我们的?(裤子48元)要先求的是哪一部分?(上衣的价钱)和上面一题相比,什么不变?(已知条件)什么变了?(所求问题)问题改了,线段图要不要改?怎样改?
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能指出所求问题是哪一部分吗?
2.思考: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你有什么体会?
学生自由发言,师小结:我们要在读题后要弄清题目里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可以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要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8页“想想做做”第1题。
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缺少什么条件。
1.教学例2。
课件出示教材第29页例2的教学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1)理解题意。
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画线段图。
提出问题: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
追问:你能理解买一套衣服的意思吗?
引导:怎样解决这一问题呢?今天我们还请来了一位数学小助手,它的名字叫线段图。我们可以借助线段图来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学生讨论)
指名回答,教师适时引导。
相同点:(1)已知条件相同,问题不同。(2)都可以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3)题中的数量关系不同,解题的方法也不同。(4)上衣的价格不知道,都要先算买一件上衣多少元。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31页“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读线段图,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并说说各可以先算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改线段图:
(2)追问:现在你能解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这道题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交流反馈回答,教师板书。
3.比较:上面两题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解答的过程呢?
①方法一:先算买一件上衣要用多少元,48×3=144(元);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144+48=192(元)。
②方法二:先算一套衣服一共有几个48,1+3=4;再算买一套衣服要用多少元,48×4=192(元)。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他们可能买什么?
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提问: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
(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型
新授
第几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
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