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时间的脚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34张PPT)
3. 时间都去哪儿了?它镌刻在每一个生命里!无痕 的时间“足迹”引发了你哪些人生的思考?
时间是公平的,每一个物种在时间的长河中,都会经 历产生、生长、壮大、蓬勃、衰颓、灭亡。每一个物种不 论强大还是微小,它们在时间的长河里以自己的独特展现 曾经来过,在时间的长河面前,一切都显得渺小和卑微。
任务二:品读语言,体会表达效果
谁曾于听了纺织娘歌声之后再听见蝉的夏曲呢? —《蝉与纺织娘
》
赏析:运用比喻的手法,把它们的叫声比作乐曲,生动 地体现了叫声的悦耳动听,易于引发人们的联想。
直至立秋,谷子成熟,向着大地弯下腰身,等待一场 盛大的收割。”
— 《和草木在一起》 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把谷子熟了,形象地说成是向大 地弯腰,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课后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可查找相关 资料,并记录下来。
第2课时
任务一:寻找生灵记录时间的方式
1.阅读《蝉与纺织娘》《和草木在一起》 两篇文章, 圈画出它们记录时间的方式。
2.把你查找到的生灵记录时间的方式与两文内容整合, 仿照示例,制作“时间之痕”记录卡。
自然之物 蝉与纺织娘
脚本设计要素表
标题
脚 画面 本 要 文案 素 音乐
时长
任务一:列一张图表,理清文章层次
说明文中,独立成段的句子往往起着提示或总结作 用。阅读《时间的脚印》一文,找出文中独句成段的句子 ,并联系上下文,思考其作用。
自然段
句子
1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5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7
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
腐蚀( shí)
·
烘(hōng)烤
·
预习过关
2.根据拼音默写汉字。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时间的脚印》教案三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包括教材简析和学生分析、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范文模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
它所追踪的时间脚印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在岩石上,小编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大家参考!篇一教学目标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掌握说明顺序中逻辑顺序。
3.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3.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
(屏幕显示)。
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
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
(屏幕显示标题)二、识记字词腐蚀(shí)浑浊(zhuó)山麓(lù)海枯石烂(kū)粗糙(cāo)龟裂(jūn)刨刮(bào)楔形文字(_iē)下面,我们大声齐读一遍。
三、整体感知课文1.打开书63页。
《时间伯伯》这首小诗既是文章的引子,又紧扣题目。
我们一起来看正文。
请同学们给正文部分的自然段标上序号。
明确:全文共31个自然段,可分成三个部分。
提纲如下:(屏幕显示)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又分为两层:第一层(5—_)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间的脚印》(共53张PPT)
我们为什么 会变老?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客观形式,无处不在,与每 个人的生活生命密切相关,但它却并不像空间那 样具体得可以看到可以触及;
铜壶滴漏
还有什么记录了时间的更替?
你读了本文,了解了哪些科学知识?
(1)躺在山野里的岩石,是大自然保存时间记录的一种方式。 (2)每一厘米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3)北京故宫里的计时装置一一铜壶滴漏,是用水滴记录时间 的方式。 (4)大自然中他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运动着。 (5)“海枯石烂”会有时。 (6)“石烂”的原因: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 击”:炎热的太阳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 ,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着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它的破坏。 (7)岩石的毁灭与生成过程。 (8)一米厚的岩石形成需要的时间:
【教学重点】
1 真正理解用岩石的破坏和新生来记录时间的含义。 2 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掌握说明顺序。
【教学难点】
1 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2 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特功能和重要意义。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腐蚀 浑浊 shí zhuó
山麓 lù
海枯石烂 kū
粗糙 cāo
刨刮 bào
天公和玉女玩投壶的游戏,每中一次即大笑,也笑了千亿次 了。我想驾日车揽六龙,转车东回,挂车于扶桑之上。用北斗酌 酒浆,每条龙都各劝其一觞酒,让它们都沉睡不醒,不能再驾日 出发。富贵荣华非我所愿,只愿为人们留住光阴,永驻青春。
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出自唐代:佚名《金缕衣》
五、人类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提示:读第31—32自然段。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时间的脚印-课文
4.第四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主旨? 不偏离主旨,因为从作者的思路看,这一段是插叙,由上文谈到 岩石能记录时间,自然联想到“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然后下一段 再从比较的角度提出问题,说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承上启 下,很自然。
课后练习
1、选择加点词语的正确解释:
C、B、D、D 2、用指定词语完成句子 (1)要想成为一名真正的男子汉,就要经受住各种困难。(经受) (2)好大的雪呀!很快就覆盖了大地。(覆盖) (3)他的胳膊受伤了,渗出了很多鲜血。(渗) (4)时间过的真快,转眼我们就要毕业了。(转眼) (5)这次你就放弃吧,以后有的是这样的机会。(放弃) 3、根据课文选择答案: B、C、C、C、C、D
石炭纪
离现在大约三亿到两亿多年前,是古生代的第五个纪,当时气
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 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四纪
思考些列问题:
1、现在的人们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手表和日历 2、中国古代用什么来记录时间? 铜壶滴漏 3、大自然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大自然用岩石记录时间。 4、除了岩石、还有哪些可以记录大自然的时间? 各种生物化石、各种矿产资源。
奇形怪状的石头
根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 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 一层层地叠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砾岩
长毛象
琥珀
三叶虫化石
寒武纪:离现在大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 这一时期,最繁荣的生物是节肢动物三叶虫。 寒武纪是最早的地质时代,没有真正的陆生生物。
第一部分14自然段讲述了生活和大自然中保留着许多时间的记第二部分529自然段讲解了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部编教材八年级(下)第8课《时间的脚印》
3.第4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是否偏离 主旨,为什么? 不偏离主旨,因为写“铜壶滴漏”的计时方法说明 时间是可以被记录的,为下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提供 了有力的辅垫。 4.“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运动。”句中 的“死”该如何理解? “死”指岩石是不能动的,不能动的岩石却可以 记录地壳的“活动”,突出岩石这一功能的奇特。
(2)语言的生动性。
①比喻句: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 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帚从地上扫过, 刨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将冰河的移动比喻成铁帚扫过地 面,足见冰河对岩石破坏作用的巨大。
②排比句:
“狂风来了,洪水来了,冰河爬来了……”生 动的描绘了“狂风”“洪水”“冰河”等自然力的气势。“冲 来了”“爬来了”也是一种拟人化的描述增强了“洪水”“冰 河”的动感和目的性,表现了它们势不可挡的威力。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如把时间拟人化等, 既给人以知识,又给人一种亲切感,说明文语 言既可以是通俗平实的,也可以是生动形象的, 这要根据说明内容和读者对象来定。
三读:写法
科学知识对于非专业研究人员而言,似乎高深 莫测。由于本文在写作上采用了上述种种为普通读 者能够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法,因而将死寂的岩石 说明得生动有趣,以至对岩石产生浓厚的兴趣。 1.常用人称代词“你”“我们”,话语亲切。
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 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 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 起走进大自然 。
时间除了把它的脚印留在大家刚才所说过的那些 地方之外,还把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 不曾了解的地方。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 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 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
⼈教版⼋年级语⽂下册(部编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案第8课时间的脚印【教学⽬标】1.朗读课⽂,识记⽣字词。
理解⽂章的说明内容。
2.理解依据事物内在联系、逐层进⾏说明的逻辑顺序。
赏析准确⽽⽣动的说明语⾔。
3.认识岩⽯记录时间的功能,培养学⽣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本⽂借⽤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拟⼈、⽐喻等修辞⼿法形象说明事物的⽅法。
2.理清⽂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
【教学难点】1.认识岩⽯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2.学习本⽂⽣动有趣的语⾔。
【情境导⼊】同学们,你能解释⼀下什么是“时间”吗?你能谈⼀下⾃⼰对“时间”的感受吗?的确,时间不是可看可触的物质,但它是物质存在的⼀种客观形式,是由过去、现在、未来构成的连绵系统。
它是物质的运动,是变化的持续性、顺序性的表现。
那你们注意观察过⾃然界昭⽰我们时间流逝的现象吗?不错,树⽊的年轮、四季的轮回……可你们知道时间是怎样在岩⽯上打下烙印的吗?⾛进陶世龙的名作《时间的脚印》,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新课解读】⼀、初读课⽂——整体感知阅读提⽰及要求:1.给重点字词注⾳,读准字⾳,辨清字形。
2.《时间的脚印》,时间没有脚,说它有“脚印”,这是什么修辞⼿法?“脚印”⼜是什么意思?3.⽤⼀句话简要概括⽂章的说明内容。
明确:1.踪.迹(zōnɡ)低洼.(wā)海枯.⽯烂(kū)悬崖.绝壁(yá)崩.落(bēnɡ)腐蚀.(shí)吹拂.(fú)砂.轮(shā)孔隙.(xì)渗.⼊(shèn)扫帚.(zhou) 刨.刮(bào)沙砾.(lì)掸.(dǎn)浑浊.(zhuó)⼭麓.(lù)沟壑.(hè)湖泊.(pō)沉淀.(diàn)地壳.(qiào)粗糙.(cāo)覆.盖(fù)遗.体(yí)琥珀..(hǔpò)犀.⽜(xī)龟.裂(jūn)帷.幕(wéi)钟⿍.(dǐnɡ)楔.形(xiē)宝藏.(zànɡ)2.拟⼈;痕迹、印迹、踪迹。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课件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6.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24)
承上文,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说明化石是怎样帮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的。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石头的毁灭与新生”
“石头上的故事”
“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6~21)
(22~29)
(30~31)
认真读课文,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
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式,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疑问,引人思索和探寻。
(1~5)
第二部分
从“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一规律入手,详尽说明岩石“烂”与“生成”的变迁,旨在说明岩石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记录了时间的踪迹。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重点字注音
腐蚀(shí) 掸去(dǎn) 沟壑(hè) 钟鼎文(dǐng) 楔形文字(xiē)
沙砾(lì) 山麓(lù) 覆盖(fù) 龟裂(jūn)
重点词语解释
【踪迹】行动所留的痕迹。 【海枯石烂】直到海水枯干,石头粉碎,形容经历 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 变) 【山麓】山脚。 【龟裂】裂开许多缝子。
学习目标
1.了解与作者相关的文学常识,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明确文章的 说明对象。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品味文中准确、严密而又生动有趣的语言, 掌握文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 3.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 考、自主探究的习惯。
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年生,四川安岳人,地质学家、 科普作家。他写了许多普及地质矿物等知识的文章。 著有《变幻多彩的地球》《谈天说地》《时间的脚 印》等。
课堂小练
1.下列加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腐蚀(shí) 山麓(lù) 钟鼎文(dǐng) B.掸去(dǎn) 沟壑(hè) 堆积(duī) C.帷幕(wéi) 沙砾(lì) 楔形文字(qì) D.低洼(wā) 沟壑(hè) 粗糙(cāo)
答案:C 解析:楔—xiē。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
课堂小结
时 提出话题,指出岩石能记录时间
间 的
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脚
读懂自然 造福人类
印 说明读懂岩石的记录的意义
写作特点
1.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岩石记录时 间的功能与方式。为了更好地帮助读者理解知识,作者 在文中运用了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等多种说明方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
三、品味语言,赏析“脚印” 要了解地球的过去,就要读懂这些“无字的史书”,因为它凝固了远古的历史,甚至能够告诉我们在没有人类的时候,地球是什么,有
过哪些原始的“居民”。 读完课文后,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 帷幕: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五、追寻“脚印”,课后探究
• 1.标题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时间的脚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写一写,注意几个词语的音形。
• 请你再找几处来赏析。
三、品味语言,赏析“脚印”
• 3.说明方法
第28段主要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 了“海洋生物三叶虫化石”等例子,具体有 力地说明了化石能“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 的发展过程”,增强了说服力。 • 请你再找几处来赏析。
四、写作借鉴
第1段:“时间一作年为一年一地过篇去科。 普作品,本文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从形式到内容再到语 文趣章。言通过表说明达这等一过方程,面展贴现了近地质读和者古生,物研使究读的基者本方愿法,意可读以让、读者喜更欢好地读领略。科学精神,激发探索自然、揭开自然奥秘的兴 读太完阳课 他文有后脚,啊你,首能轻先用轻一悄,句悄话地从概挪形括移文了式章;我的上也主茫看要茫内然,容跟吗拟着?旋人转。化的题目,别具一格的题记和衔接紧密、过 还有渡语言自的准然确、性、内严密容性生,如动第1具9段体“根据的计正算,文大约,30相00-1互000映0年的衬时,间,浑可以然形一成1体米厚。的岩尤石其。 是选择高士其 悬“狂崖风的绝吹壁来《:了形时,容洪间山水势冲伯险来峻伯了。,》冰河一爬诗来了作”的题排比记、拟,人既手法照加上应极了富特题点的目动,词的又巧妙开运启用,了把“下狂风文”“洪,水”还“冰形河”来象的地情状暗表现得惟 妙要惟了示肖 解。地了球的时过间去,每就要走读过懂这一些“个无字时的史代书都”,因会为留它凝下固了踪远迹古的,历史无,论甚至人能够类告有诉我史们在以没来有人,类的还时是候,史地球前是无什么,有 过哪人些原之始的时“居。民”。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8.时间的脚印》课件(完美版)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
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 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 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 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 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 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 7、我的解释不知是否令你们满意,课后让我们大家再去找有关的书来读读。 8、你们的眼神告诉我,你们还是没有明白,想不想让我再讲一遍? 9、会“听”也是会学习的表现。我希望大家认真听好我下面要说的一段话。 10、从听课的情况反映出,我们是一个素质良好的集体。 1、谢谢你,你说的很正确,很清楚。 2、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3、你很有创见,这非常可贵。请再响亮地说一遍。 4、××说得还不完全,请哪一位再补充。 5、老师知道你心里已经明白,但是嘴上说不出,我把你的意思转述出来,然后再请你学说一遍。 6、说,是用嘴来写,无论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首先要说清楚,想好了再说,把自己要说的话在心里整理一下就能说清楚。 7、对!说得很好,我很高兴你有这样的认识,很高兴你能说得这么好! 8、我们今天的讨论很热烈,参与的人数也多,说得很有质量,我为你们感到骄傲。 9、说话,是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与别人交流。说时要想想,别人听得明白吗? 10、说话,是与别人交流,所以要注意仪态,身要正,不扭动,眼要正视对方。对!就是这样!人在小时候容易纠正不良习惯,经常 注意哦。
【解析】 B项,搭配不当,可将“石碑上的刻文”改为“刻文的 石碑”;C项,搭配不当及语序不当,应将“成立”改为“形 成”,并将“干预、发现和制止”改为“发现、干预和制止”; D项,成分残缺,应删掉“自”或在“因”前加上“它”。
B 5.[2019·无锡]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八年级语文下册08 时间的脚印(教案)
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掌握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品味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PPT
学生准备:课下预习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师: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并用一些载体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就介绍了一种奇特的记录时间的载体——岩石!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时间的脚印》,去看看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吧!
3.你如何理解题目《时间的脚印》?说说它的作用。
四、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腐蚀(shí) 棘手(là) 迥乎不同(jiǒnɡ)
B.喑哑(yīn) 稽首(qǐ) 楔形文字(xiē)
C.龟裂(ɡuī) 慰藉(jí) 骇人听闻(hài)
D.狡黠(xiá) 山麓(lù) 锲而不舍(qì)
尔·柯察金说的那样:“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让时间在我们身上留下值得回忆的脚印吧!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本文大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
它……”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
课后反思
亮点:逻辑清晰,结构明确,由浅入深
④一棵树被锯倒了,数一数树墩上有多少圈条纹,人们就知道这棵树有多大年龄了。
A.②④①③B.④②①③ C.②④③①D.④②③①
学生结合课下预习,回答问题。
根据问题引导,思考并回答问题,互相补充、纠错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找到相关语句,一起思考、探究,回答问题,互相补充、纠错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共24张ppt)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属于由概括到具体采用了逻辑顺序
自主学习任务二
跳读课文,深入探知 1.跳读第7—18自然段,你能根据书上的有关内容概述“石烂” 到“新生”的过程吗? 2.跳读第19—21自然段,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3.跳读第22—26自然段,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4.跳读第27—29自然段,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 展历史的?
3.岩石是怎样保存历史痕迹的? 提示:读第22—26自然段。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候 生物化石——反映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深入探知
提示一:读第27—29自然段。
4.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历史的?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如: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作用: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3.根据承上启下的段落,分析课文结构,梳理作者思路。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4):引出话题: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 的重要方式之一。
第二部分(5—29):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第三部分(30—31):总结全文,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 意义。
自主学习任务三
细读课文,品析语言 2. 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 文的语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就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 修辞手法。 请同学们找出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 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 开始了旅行。
深入探知
人类读懂岩石记录有什么重大意义? 提示:读30-31自然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时间的脚印》是⼀篇科普作品,其主要任务是介绍岩⽯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的是说明认识岩⽯这⼀奇异功能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激发青少年探索⾃然奥秘的热情。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年级下册语⽂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原⽂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的旅⾏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过历史的每⼀个时代。
——⾼⼠其《时间伯伯》 时间⼀年⼀年地过去。
时间是没有脚的,⽽⼈们却想出了许多法⼦记录下它的踪迹,⽤钟表、⽤⽇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或者在⼈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 然⽽,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
在⼤⾃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野⾥的岩⽯,就是其中重要的⼀种。
每⼀厘⽶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种古⽼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从⼀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的⽔空了,那个壶⾥的⽔却⼜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岩⽯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在死亡,那⾥在⽣长;这⾥在建设,那⾥在破坏。
就在我们读这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的岩⽯在被破坏,同时它们⼜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成岩⽯的过程。
真的有“海姑⽯烂”的时候。
到过⼭⾥的⼈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往往堆积着⼀⼤摊碎⽯块。
碎⽯是从哪⾥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是坚固不坏的,它⽆时⽆刻不经受着从各⽅⾯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打着它……空⽓和⽔中的酸类,腐蚀了岩⽯中的⼀部分物质。
⽔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地转动,岩⽯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头。
《时间的脚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8*.时间的脚印【教学目标】1.熟记“掸”“砾”“麓”“壑”,“龟裂”的“龟”等字的读音;熟记“帷幕”“腐蚀”等字的字形;理解成语“海枯石烂”的意思。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明确文章的说明方法。
3.品味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学习本文的写法。
4.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把握说明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逻辑说明顺序和生动的说明语言。
2.教学难点: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感悟科学精神,培养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课件、有关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掌握本文重点生字词、文章作者及其写作背景。
2.把握说明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出示图片:教师: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
那么,在地质科普作家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先生一起探索大自然。
板书课题:时间的脚印二、自主学习,知识备查1.学生查阅文本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介绍教师展示作者的相关知识,补充学生预习的不足。
预设:陶世龙,1929年出生于四川安岳。
1948年入北京大学地质系学习,中国著名科普作家。
1949年开始写作普及地质矿物知识的文章,之后陆续发表科普小品及其他科普作品数百篇,部分结集《揭开大地的秘密》《地球的画像》和《时间的脚印》出版。
(2)写作背景教师讲解这课的写作背景,为后面同学们理解本文内容做准备。
预设: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略有改动。
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事理说明文。
它所记叙的“时间的脚印”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岩石上。
这些岩石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变化和生成,是大自然的一种语言,留下了时间的印记。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共25张PPT)
第三部分(22~29):说明岩石为我们记录下的历史痕迹。 第四部分( 30~31):启发人们探索自然奥秘,说明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
明确:引用高士其的话把时间拟人化,一方 面与主题照应,另一方面,通过引用,由生 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实际生活, 吸引读者。文题“时间的脚印”实际上是 “从岩石上,可以看到时间的长短”的意思。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介绍分析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为什 么不直接进入正题,而要先引用高士其的话?
义。
二、新课讲解
快速通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但起着承 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并作简要分析。 ➢ 5、7、18、22、24、27
例1.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5) ➢ 承上启下,由人类记录时间的方式,引出岩石记录时间方式的探寻。 例2.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7) ➢ 开启下文,说明岩石“毁灭”的过程。
(1~5) “时间漫谈”
(6~21) “石头的毁灭与新生”
(22~29) “石头上的故事”
(30~31) “读懂记录,造福人类”
二、新课讲解
速读课文,概括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1~5):由人类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联想到大自然记录时间的方 式,进而提出“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疑问,引人思索和探寻。
➢ 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岩石被分解后的不同命运。这样写增强了事物的主 动性或被动性,生动有趣
四、强化训练
品味语言
4.“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 结得更紧密了。”一句中把“胶结”改成“粘合”可以吗?为什么? ➢ 不可以。用“胶结”准确地表明了泥沙变成岩石所起的变化。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优质课 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时间的脚印》是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既是一篇科普读物,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
它所追踪的时间脚印不在我们的生活中,而在岩石上,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读懂文章内容,然后理清文章思路,体味课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学情分析】课文所指脚印不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脚印,而是在岩石的生成过程中留下的。
并且作者在文中举例子、下定义等一系列说明方法,多种方法综合运用,通俗易懂,激发了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腐蚀、沟壑、龟裂、海枯石烂”等词语。
2.梳理课文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的说明层次。
3.理清课文说明的顺序,明确单句成段的句子的作用,体会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
4.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课前安排学生预习课文,查找并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相关知识。
2.通过速读、跳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弄清文章说明的层次和说明的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准确。
3.通过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分享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加深对文章内容、主题、情感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感受说明文语言的生动、准确。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谁看见过时间?……时间把它的脚印留在了许许多多我们不曾看到、不曾了解的地方。
在那里,隐藏着的,不仅仅是时间的脚印,而且还有无数的宝藏。
例如,那千万年来躺在山野里的岩石,便是一部历史的教科书。
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科普小品《时间的脚印》,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翻开时间的书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文本解读(部编本)
八年级语文下册《时间的脚印》文本解读(部编本)《时间的脚印》文本解读1.文题诠释(1)“时间的脚印”是一个借喻,本体是“大自然中的岩石的各种变化过程”。
(2)大自然的岩石,经历了各种各样的变化,记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地理环境变迁的故事,就像时间老人留下的脚印一样。
2.主旨本文是一篇科普读物,同时又是一篇很好的文艺性事理说明文。
文章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写到岩石怎样记录时间,最后写了读懂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作者借助生动有趣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岩石记录时间的特异功能,并说明地球上还有更丰富的记录,号召读者去探求。
3.内容解读本文选自《时间的脚印》(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略有改动。
这篇科普文章以记录时间的方式为切入点,向我们介绍了有关岩石的丰富而有趣的科学知识。
4.结构分析第一部分(第1至第4自然段)引出话题,说明岩石“是记录时间的方式中最重要的一种”。
第二部分(第5至第29自然段)分层次地详细说明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
这部分分二层。
第一层(第5至第21自然段)说明岩石的厚度和顺序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层(第22至第29自然段)岩石保存了许多历史的痕迹。
第三部分(第30、31自然段)总结全文,说明岩石记录时间的时手意义,号召人们进一步去大自然找寻时间的踪影,去一步步走向地下的宝库。
5.写作特色(1)语言准确、严密。
如“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句中“大约”一词就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行性。
(2)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强。
文中多处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如“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笨重的石块想跑也跑不动,只能留在附近;而小沙砾却能随心所欲地走向很远的地方。
生动、形象的语言,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
(3)按照逻辑顺序,层次清晰。
依据事物内在联系进行说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件)-八年级语文下册精品课件(部编版)
重点研读
1.书上哪些段落介绍的是“石烂”到“新生”的过程呢?
第7-21段
2.破坏岩石的因素有哪些?
破坏岩石的因素有阳光、霜雪、风沙、空气、水流、生物和人类
3.你能概括出“石烂”到“新生”过程中有哪几个阶段吗?
山崖裂缝—崩落(碎石,沙砾,泥土)—旅行—沉积—新生
4.从7-21段内容看,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判断时间的?
时间的脚印
新课导入
时间是一个神秘的概念,是古往今来人们谈论的一个热 门话题。在不同人的眼里,它有不同的含义。那么,在地质 科普作家的眼里,时间又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今天我们就 来学习我国著名科普作家陶世龙的《时间的脚印》,和陶老 先生一起探索大自然。
新课导入
石头中的痕迹与时间有什么关系呢?
新课导入
岩石结构——反映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反映远古的气侯
生物化石——反映历史的发展
(静态)
(动态)
重点研读
8.阅读27-29段,说说人类是怎样根据岩石来认识地球的发展进程的 。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9.阅读增第加3知0-识31段,说找说寻人宝类藏了解岩石的变化有什么好处。
这些独句段使本文部分与部分之间、层与层之间的关系显得非常清楚。 如果你将来写的文章内容很丰富,角度很多,不妨尝试使用这种写法。
品味语言
为了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 言也力求生动、形象。本文多处运用了拟人化的语句和比喻的句子 ,请你找出其中的3句,为它们做批注,写下你是如何理解它们的作 用的。
(基于历史) (着眼现实)
思路寻踪
一句话单独成段就是独句段。本文内容丰富,我们读起来并不 感到冗杂混乱,正是因为作者使用了大量的独句段,在说明的内 容之间铺路搭桥,使读者能够紧紧抓住作者思路,感到文章脉络 清楚。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时间的脚印》课文原文时间伯伯,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时间是没有脚的,而人们却想出了许多法子记录下它的踪迹,用钟表、用日历……但是,在地球上还没有出现人的时候,或者在人还不知道记录时间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寻时间的踪迹呢?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
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
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在北京故宫,我们还可以看到一种古老的计时装置:铜壶滴漏——水从一个铜壶缓缓地滴进另一个铜壶,时间过去了,这个壶里的水空了,那个壶里的水却又多了起来。
时间是看不见的,但是我们用水滴记下了逝去的时间。
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
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真的有“海姑石烂”的时候。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
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
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
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
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创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二 可克达拉大桥是新疆首座混凝土斜拉索大桥、
“大约”表示推测
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 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很可能”表示猜测,并不肯定
说话留有余地
说明文语言: 生动性、形象性
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 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 “躺”在最下面。
“躺”字形容岩层的生成状态,化动为静,准确而又形 象地说明了岩石的形成过程。
实践: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
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 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 风吹着它,雨打着它……
说明文语言:
准确性、严谨性
时
间
说
的 脚
有表现力词语
明 语
印
言
也
典型修辞手法
生
动
环节五 探究时间的脚印
快速浏览最后一段,结合材料 说说读懂岩石记录的时间脚印有什 么作用?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 第11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第13段:“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第24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第27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们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的。
3.再读课文:借助独立成段的单句,划分 文章结构层次
(一)(1-4) 岩石可以记录时间
(二)(5-29)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
(三)(30-31)读懂岩石记录的意义,造福 人类。
阅读提示:大量独立成段的单句,有提示重点 内容、标示层次结构等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 便于阅读理解。
抓住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赏析句子
说明文语言: 生动性、形象性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 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 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 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拟人化的表述
排比句
抓住典型的修辞手法来赏析段落
学以致用:
抓住有表现力的词语来赏析句子
方法:
抓住典型的修辞手法来赏析段落
学习目标
1.找出独立成段的单句并分析其作用,理清文章的思 路,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 2.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品析,体会文章语言严谨、生动 有趣的特点。 3.通过本文的学习,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养成理性思考自主探究的 习惯。
海枯石烂是真的吗
——《时间的脚印》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 衰。
三叶虫化石——“寒武纪”——海洋宽广 大树木化石——“石炭纪”——温暖潮湿 长毛兽化石——“第四纪”——气候寒冷
环节四 赏析时间的脚印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逻辑周密,语言准确严谨又 生动有趣。请同学们结合下面的几个句子加以分析。
说明文语言: 准确性、严谨性
根据计算,大约3000到10000年的时间,可 以形成1米厚的岩石。
说明对象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功能
时间的脚印
说明顺序
岩石可以记录时间 逻辑顺序(事物内在联系)
岩石怎样记录时间
岩石记录的重大意义
环节三 讲述时间的脚印
1.本篇文章为我们分析了岩石记录时间 的奇异功能,它们是原始的 “钟表”,述 说着远古的故事。假设同学们现在都是科考 成员,作为科考成员,请你结合课文5-21段 相关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为我们讲述 一个“岩石从石烂走向新生”的故事。
快速浏览文章前四段,看看作者还提到了那些 记录时间踪迹的方式?你还知道那些?
岩石
课文中重点 说明的
日常生 活中
钟表 日历 沙漏
日晷 铜壶滴漏
环节二 发现时间的脚印
1.请同学们阅读全文,用波浪线标出文中 的独句段。
9段(1 、 5 、 7 、11、 13 、 18、 22、24 、27)
2. 速读课文,思考所标的独句段中,有 哪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说说它们各自 承启了哪些内容。
第1段:“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第5段:“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呢?”这是一个总起句,与下段一问
一答说明了岩石在被破坏与重生的过程中记录时间。
第7段:“真的有‘海枯石烂’的时候。”这是一句开启下文,说明岩
石“毁灭”的过程。
第11段:“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第13段:“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第18段:“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 岩石。” 总括上文,总结了岩石“毁灭”之后再度“新生”的历程。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敢与君绝!
——汉代乐府民歌《上邪》
你相信吗?
环节一 感受时间的脚印
现在我们保持十秒安静,大家分 别用什么来计时?
2020年的春节,我们应该更深切地感受到 了时间的脚步。在这些漫长不知道什么时 候才能结束的“蜗居”生活中,你的时间 是用什么丈量的呢?
材料一 19世纪美国鼓励向半干旱的西部大草原移民开
荒,认为这是既能发展西部又能解决吃饭问题的聪 明之举,1860年至1890年,90万平方公里处女地被 开垦,孰料过度垦牧造成大面积沙化。1930年,沙 尘暴渐成气候,1932年爆发14次,1933年达38次, 1934年春季终于发展成灾害性的沙尘暴,扫荡了中 西部大平原,是全国小麦减产1/3。
石烂
1.
2.
岩 破
3. 4.
石
5.
6.
7.
a. 坏 b.
c.
新生
新 的 形成 岩 石
岩 石破
阳光
霜雪
风沙
碎石
空气 坏 砂砾
水流
泥土
生物
人类
搬运
重压
新
沉淀
形成的胶结源自岩堆积石2.作为一名科考成员,在考察中发现了下面这些岩石, 你能告诉大家这些岩石说明了什么吗?例:如果砾岩 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 当时陆地的边缘。
第22段:“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承
上启下,承上,收住有关岩石自身解体与新生的话;启下,解读下文有关岩石 上的历史痕迹。
第24段:“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承上,
概括评价上一段的叙述内容。
第27段:“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 过程。”承上文,说明化石的作用;启下文,进一步说明化石是怎样帮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