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整理 名词解释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的,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0.1㎜)。
特点:小、简、低。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3.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只含1个DNA分子的原始核区而无核膜包裹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4.细菌是一大类细胞细小、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只能在等渗或高渗(细菌宜等渗或低渗)培养液中保存或生长。
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生成。
6.球状体又叫原生质球,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外膜的原生质体。
7.支原体: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适应自然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8.细胞质指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真核生物的不断流动。
9.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颗粒,主要功能是储存营养物。
10.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其化学成分是大型环状双链DNA,一般不含蛋白质。
用富尔根染色法可见到紫色、形态不定的核区。
除染色体复制时,一般为单倍体。
11.质粒:自主复制的染色体外的遗传成分,通常是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12.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折光性强、抗逆性强的休眠体。
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不起繁殖作用。
13.芽孢萌发:由休眠状态的芽孢变为营养状态的细菌的过程。
14.裂殖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15.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3.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分泌至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其厚度不小于μm称为荚膜或大荚膜。
厚度小于μm为微荚膜。
荚膜具有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致病性有关。
4.芽胞(spore):某些细菌生长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浆失水浓缩,形成折光性强、呈圆形或椭圆形的一种坚实小体。
芽胞耐干燥,在消毒灭菌学上以杀死芽胞作为标准。
5.鞭毛(flagellum):从某些少数细菌菌细胞上生长出的一种纤细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它与免疫性、鉴别、致病性有关。
6.菌毛(pilus):某些少数细菌菌体表面生长出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更硬而直的丝状物。
菌毛分为两种,一种为普通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另一种为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传递接合有关。
7.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一种遗传物质,为闭合环形双股DNA,能独立自我复制、转移赋于宿主菌产生新的生物学特性。
在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R质粒、F质粒等。
质粒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抗药性形成、某些毒素产生有关。
8. L型菌: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形态呈多形性。
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固体培养基中产生荷包蛋样菌落。
L型菌仍具有致病性。
9.热原质(pyrogen): 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热原质微革兰阴性菌细胞壁重的脂多糖。
10. 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当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发挥其毒性作用。
11. 外毒素(exotoxin):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具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
12. 细菌素(bactericin):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13. 代时(generation time):是指细菌生长繁殖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14. 抗生素(antibiotic):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化学物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6.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7.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8.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9.荚膜: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0.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具有运动功能)11.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2.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不具繁殖功能。
13.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4.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15.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16.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μm,长度约0.5~5μm)、构造简单、胞壁坚强、多以二决裂方法滋长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菌落(colony):单个(或集合在的一团)微生物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别处或内部进展、滋长到必定程度能够形成肉眼可见的、有必定形状构造的子细胞进展群体。
3.芽孢:是指某些细菌在进展发育后期于细胞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卵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4.PHB: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专门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
5.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滋长、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6.立克次氏体:是一类大年夜小介于平日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专门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7.蓝细菌(Cyanoobacteria):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汗青悠长、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感化的大年夜型原核生物。
8.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平日指那些菌丝体较蓬勃又不产生大年夜型肉质子实体构造的真菌。
9.蕈菌:又称伞菌,也是一个通俗名称,平日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年夜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含大年夜多半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
10.粘细菌:别名子实粘细菌,是一类具有最复杂的行动模式和生活史的原核微生物。
11.能量寄生微生物:因衣原体需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但有必定的代谢活性,能进行有限的大年夜分子合成,但缺乏产生能量的体系,必须依附宿主获得A TP,是以又将衣原体称为“能量寄生型生物12.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自力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13.鞭毛:某些细菌长在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状的从属物,称为鞭毛,其数量一至十根,具活动功能。
14.伴孢晶体:在芽孢旁伴生的菱形碱溶性的蛋白质晶体。
15.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
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的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柔嫩、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因它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2.COD:即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便的间接指标,指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3.抗体:是高等动物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遗传型均用[A+B+]表示。
5.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者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6.温和噬菌体:是指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而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成为温和噬菌体。
7.单克隆抗体:指由一纯系B淋巴细胞克隆经分化、增殖后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单一成分、单一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8.艾姆斯实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
9.转导:通过温和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中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10.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
(完整版)微生物名词解释汇总
微生物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名词解释:Microorganism 微生物:指自然界中许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得见得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等各类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微生物在各个领域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名词解释:纯培养:由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培养而获得的培养物。
培养基:人工配置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消毒:利用理化因素杀死微生物营养体的方法。
灭菌:利用理化及生物因素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Colony:菌落,一个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lawn:菌苔,同种多个单细胞微生物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
二元培养物: 含有寄主与寄生物二种特定关系的培养物。
第三章第一节原核微生物名词解释:细菌:菌体为单细胞,以裂殖的方式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菌体为单细胞丝状体,以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中体:(或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
质粒:细菌细胞中除染色体外的具有遗传信息、能有自我复制的小环状DNA分子。
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在生命运动中分泌的覆盖于细胞壁表面较厚的有一定外形的胶状物质。
鞭毛:某些细菌从细胞内伸出着生于菌体表面的、细长、波曲状的丝状物。
纤毛:某些细菌从细胞内伸出着生于菌体表面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细丝。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蓝藻: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类微生物。
第二节真核微生物名词解释:真菌:菌体为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细胞壁而不含光合色素,以产生各种有性或无性孢子繁殖的真核生物。
酵母菌:菌体为单细胞,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的一类真核微生物。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版)
艾姆氏试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物的方法。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而产生氨的作用。
B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菱形或双椎形碱溶性蛋白晶体。
伴胞晶体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疵壁菌:嗜盐菌、产甲烷菌等古生菌的细胞壁中不含有典型的肽聚糖成分,被称为疵壁菌。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
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宿主后,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光镜下可见、形态大小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病毒:是一类只含一种类型核酸、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活性的超显微非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
病毒粒子: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巴斯德效应:酵母菌酒精发酵时通入氧气,发酵减慢,停止产生乙醇,葡萄糖消耗速率下降。
氧对发酵的这种抑制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半合成培养基:是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份的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
表型:是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变异:是生物体在某种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所起的遗传物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
指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巴斯德消毒:用于牛奶、啤酒、果酱和酱油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而又不影响食品风味的、但能杀死其中的无芽孢病原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的一种低温消毒方法。
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
是指在20℃下,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日内所消耗分子氧的毫克数。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以下
是微生物学中常用名词的解释:
- 微生物:指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蓝藻等。
- 细菌: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存在于各
种环境中,有些细菌可以对人体有益,有些则会引起疾病。
- 真菌:一种多细胞或单细胞生物,营养方式为吸收外部营养
物质,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有用的物质,如药物,而有些真菌会引起
感染。
- 病毒: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自己,引发多种疾病,如流感、疟疾等。
- 肽聚糖:一种存在于细菌细胞壁中的多糖分子,可以与免疫
系统产生相互作用,引起免疫反应。
- 茵莉菌素:一种抗生素,可以杀死多种细菌。
- 氨基糖:一种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壁中的糖类分子,具有
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 病原体:指能够引起疾病的生物体。
-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古细菌两类微生物,其细胞没有真核,也就是没有细胞核。
- 真核生物:指有细胞核的生物,包括真菌、动物和植物等。
- 病原菌:引起疾病的细菌。
- 宿主:指存在于另一种生物体中的生物,如人类体内的微生物。
以上是微生物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
相关内容。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物学名词解释1、微⽣物学(Microbiology):是⼀门在细胞、分⼦或群体⽔平上研究微⽣物的形态构造、⽣理代谢、遗传变异、⽣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于⼯、农、以及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2、灭菌(sterilization):采⽤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切微⽣物永远丧失其⽣长繁殖能⼒的措施。
3、消毒(disinfection):采⽤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或内部⼀部分对⼈体有害的病原菌,⽽对被消毒的物体基本⽆害的措施。
4、菌落(colony):单个(或聚集在⼀起的⼀团)微⽣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或内部⽣长、繁殖到⼀定程度可以形成⾁眼可见的、有⼀定形态结构的⼦细胞⽣长群体。
5、菌苔(lawn):众多菌落连成⼀⽚形成。
6、平板(plate):被⽤于获得微⽣物纯培养的最常⽤的固体培养基形式,是冷却凝固后的固体培养基在⽆菌培养⽫中形成的培养基固体平⾯。
7、糖被(glycocalyx):包被在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
根据其有⽆固定层,层的厚度⼜可以分为荚膜(capsule)微荚膜(microcapsule)、粘液层和菌胶团。
8、趋化性(Chemotaxis):单细胞或多细胞⽣物在它们所处的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的指令下,进⾏定向运动的特征。
9、肽聚糖(peptidoglycan):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由肽聚糖单体聚合⽽成。
10、原⽣质体(protoplast):⼈为条件下⽤溶菌酶除尽原有的细胞壁或者⽤青霉素抑制新⽣细胞壁合成所得到的仅有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11、L型细菌(L-form of bacteria):实验室诱发或者在宿主体内形成的⽆细胞壁的细菌。
12、芽孢(endospore):某些种类的细菌在⼀定的时期,其细胞内产⽣特殊休眠结构。
13、真菌(fungi):是⼀类单细胞或者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有细胞壁和细胞核,不含有叶绿素和其他光合⾊素,有性⽣殖和⽆性⽣殖产⽣孢⼦的⽣物群。
微生物学专业名词解释梳理
微生物名词解释微生物(Microbe): 微观的生物机体。
(细小的肉眼看不见的生物)微生物(Microorgamism): 微观的生命形式。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的科学。
微米(Micrometer): 一种测量单位:1/1,000mm,缩写为um。
原核微生物(prokaryotic microbe):指核质和细胞质之间不存在明显核膜,其染色体由单一核酸组成的一类微生物。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rocaryotic cell microbe):指没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没有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eukaryotic cell microbe):指具有真正细胞核(即核质和细胞质之间存在明显核膜)的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fungi):有真正细胞核,没有叶绿素的生物,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能产生孢子,它们的营养体通常是丝状的且有分枝结构,具有甲壳质和纤维质的细胞壁,并且常常是进行吸收营养的生物。
霉菌(Mold): 具有丝状结构特征的真菌。
细菌(bacterium):单或多细胞的微小原核生物。
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但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主要由核酸和蛋白质组成的大分子生物。
是比细菌更小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大多数能通过细菌过滤器。
放线菌(actionomycetes):一目形成真的菌丝成分枝丝状体的细菌。
蓝细菌(cyanobacterium):是光合微生物,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微生物。
原生生物(protistan):指比较简单的具有真核的生物。
原生动物(protozoa):单细胞的原生生物。
免疫学(immunology):研究利用预防接种法治疗疾病的科学。
立克次氏体(Richettsia):节肢动物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它的许多类型对人和其它动物是致病的微生物。
感染(Infection): 宿主由于微生物生长的病理学状况。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1.微生物: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
2.病原微生物: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病毒害的微生物。
3.脂多糖(LPS):指G-菌脂质双层的外层及其向细胞外伸出的部分,由脂质A、核心多糖和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又称为G-菌的内毒素。
4.*细菌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抑制其合成,这种细胞壁受损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的细菌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
5.原生质体:G+菌细胞壁缺失后,原生质仅被一层细胞膜包住,称为原生质体。
6.原生质球:G-菌肽聚糖层受损后尚有外膜保护,称为原生质球。
7.中介体: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
中介体的形成,有效地扩大了细胞膜面积,相应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产生,其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亦称为拟线粒体。
8.*质粒:指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能独立自行复制,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中。
9.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本质为多糖或蛋白质多聚体的黏液性物质牢固地与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称为荚膜。
10.鞭毛:附着于菌体上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11.菌毛:许多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
12.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13.兼性厌氧菌:兼有需氧呼吸和无氧发酵两种功能,不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生长的细菌。
14.*专性厌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统,利用氧以外的其他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低氧分压或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的细菌;当有游离氧存在时,不但不能利用分子氧,且还将受其毒害,甚至死亡。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型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2.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是最微小的一类微生物.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增殖.核酸只有一种类型RNA或DNA,如病毒.3.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低,具备原始细胞核,呈裸露DNA环状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4.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5.致病微生物(病原微生物):能够引起人类和动植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6.条件致病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有在特定情况下导致疾病的一类微生物.7.菌落:菌落是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由单个细菌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8.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9.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10.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11.中介体:中介体是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阳性菌.它能有效的扩大细胞膜的面积,相应的增加了呼吸酶的含量,可为细菌提供大量的能量.功能类似于真核细胞线粒体,又称为拟线粒体.12.普通菌毛:普通菌毛是遍布于某些细菌表面的很细、很短、直而硬的丝状物,每菌可达数百根,为细菌粘附结构,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与细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13.性菌毛:性菌毛比普通菌毛长而粗,呈中空管状结构.由致育因子F质粒编码.14.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15.鞭毛:鞭毛是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16.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17.微荚膜:微荚膜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厚度<0.2μm者为微荚膜.18.异养菌:异养菌必须以多种有机物为原料,如蛋白质、糖类等,才能合成菌体成分并获得能量.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所有病原菌都是异养菌,大部分属于寄生菌.19.热原质: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故大多源于革兰阴性菌.20.细菌素:细菌素是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其作用范围窄,仅对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可用于细菌分型和流行病学调查.21.培养基: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22.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杀死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23.灭菌: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24.无菌和无菌操作:无菌是指不存在活菌.无菌操作指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25.防腐:防腐是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26.滤过除菌法:滤过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而达到无菌的目的.此法主要用于一些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毒素、抗生素以及空气等的除菌.27.变异:在一定条件下,若子代与亲代之间以及子代与子代之间的生物学性状出现差异称变异.28.转座子:转座子是一类在细菌的染色体、质粒或噬菌体之间自行移动的遗传成分,是基因组中一段特异的具有转位特性的独立的DNA序列.29.基因转移:基因转移是外源性的遗传物质由供体菌转入某些受体菌细胞内的过程.30.转化: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基因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31.接合: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互相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方式.32.普遍性转导:普遍性转导是以温和噬菌体为载体,将供体菌的一段DNA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如转移的DNA是供体菌染色体上的任何部分,则称为普遍性转导. 33.局限性转导:在转导过程中,如所转导的只限于供体菌染色体上特定的基因,则称为局限性或特异性转导.34.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35.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融合是将两种不同的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处理,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相互融合的过程.36.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37.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是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38.温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其DNA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传至子代的噬菌体是温和噬菌体.39.前噬菌体:前噬菌体是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40.溶原性细菌:溶原性细菌是带有前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41.侵袭力:侵袭力是指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包括荚膜、粘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42.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后才能释放出来.43.类毒素:类毒素是具有良好抗原性的外毒素,在0.3%-0.4%甲醛作用下,经一定时间,可以脱去毒性,但仍然保留有免疫原性.可用于人工主动免疫,诱发机体产生抗毒素抗体.44.外毒素:外毒素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毒性物质,也有少数存在于菌体内,待菌体溶解后释放出来.外毒素具有良好的抗原性.45.急性感染:急性感染是指疾病发病急,病程短,痊愈后病原体从机体中消失.46.慢性感染:慢性感染是指病情缓慢,病程长,可持续数月至数年.47.半数致死量(LD50)或半数感染量(ID50): 半数致死量或半数感染量是指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制定的感染途径,能使一定体重或年龄的某种动物半数死亡或感染需要的最小细菌数或毒素量.作为判断细菌毒力的参考.48.毒血症:致病菌侵入机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并均不进行血循环,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49.内毒素血症:内毒素血症是当血液中细菌或病灶内细菌释放大量内毒素入血时引起的症状.50.菌血症:菌血症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只是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51.败血症: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52.外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宿主体外称外源性感染.53.内源性感染:感染来源于患者自身体内或体表的感染称为内源性感染.54.隐性感染:隐性感染是指当机体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病原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临床症状者.55.菌群失调:由于长期大量应用广谱抗菌素,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产生的病症,机体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称菌群失调.56.条件致病菌:正常菌群中的细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在特殊条件下引起疾病称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57.胞外菌:指寄居在宿主细胞外的细菌.胞外菌主要停留在细胞外的体液(血液、淋巴液、组织液)中.人类的多数致病菌属胞外菌,如葡萄球菌、链球菌等化脓性细菌以及霍乱弧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58.胞内菌:少数致病菌主要寄生于细胞内,称为胞内菌(又称兼性胞内菌).对人类致病的兼性胞内菌有结合分歧杆菌、麻风分枝杆菌、伤寒沙门菌、布氏杆菌、肺炎军团菌和李斯特菌等.59.化脓性球菌:是一类能够引起人类化脓性炎症的病原性球菌,主要包括革兰阳性的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和革兰阴性的脑膜炎球菌、淋球菌.60.SPA:葡萄球菌A蛋白,是葡萄球菌细胞壁的一种表面蛋白(单链多肽),能与人及某些哺乳动物的IgG分子的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SPA与IgG结合后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促细胞分裂、致超敏反应和损伤血小板等活性.61.假膜性肠炎: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后,肠道内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杀灭,耐药的葡萄球菌趁机繁殖并产生肠毒素,引起以腹泻为主的临床症状,其本质是菌群失调性肠炎.病理特点是肠黏膜被一层炎性假膜所覆盖,由肠黏膜坏死块、炎性渗出物和细菌组成.62.血浆凝固酶:是能使含有枸橼酸钠或肝素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物质,大多数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是鉴别葡萄球菌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63.链激酶(SK):又称链球菌溶纤维蛋白酶,能使血液中的纤维蛋白酶原转化成纤维蛋白酶,故可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64.链道酶(SD):又称链球菌DNA酶,能降解脓液中具有高度粘稠性的DNA,使脓液变稀薄,促进细胞扩散.65.致热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是引起猩红热的主要毒性物质,为蛋白质,可引起机体发热和皮疹.66.抗“O”实验: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的简称,是一项测定患者血清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含量的中和试验,用以作为链球菌新近感染指标之一和对风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67.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又称制热性外毒素C.能引起机体发热,增加宿主对内毒素的敏感性,引起多个组织、器官功能紊乱或毒性休克综合征(TSS),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68.外斐试验:普通变形杆菌X19、X2和Xk菌株的菌体O抗原与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故可用X19、X2和Xk代替立克次体作为抗原与相应患者血清进行交叉凝集反应,即为外斐试验,以协助诊断相关的立克次体病.69.肥达试验: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凝集实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辅助诊断肠热症.70.IMViC:是指吲哚实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和枸橼酸盐利用试验等,是卫生细菌学常用的检测指标.71.迁徙生长现象:变形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呈扩散性生长,形成以菌接种部位为中心的厚薄交替、同心圆型的层层波状菌苔,这种现象称为迁徙生长现象.72.志贺毒素:是痢疾志贺菌的外毒素,具有三种生物学活性,即可引起水样腹泻的肠毒性、对人肝细胞有毒害作用的细胞毒性和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毒性.73.霍乱肠毒素: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强烈的毒素,由霍乱弧菌分泌由一个A亚单位和五个相同的B亚单位构成的一个热不稳定性多聚体蛋白,作用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上相应受体,使细胞内cAMP水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导致严重的腹泻和呕吐。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1. 微生物: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2. 细菌:单细胞微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以分解有机物和合成有机物为生。
3. 病原菌:引起疾病的细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
4. 病毒: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繁殖,引起各种传染病。
5. 真菌:多细胞生物,以分解有机物为生,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6. 抗生素: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泌的物质,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7. 免疫系统: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8. 共生: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起生活,互相有益。
9. 异生: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起生活,对彼此都无益。
10. 胞外多聚物:微生物分泌的高分子物质,能够附着在细菌表面形成生物膜。
11. 生物膜: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形成的一层薄膜,起保护作用,也可以影响其它细胞的附着和生长。
12. 毒性因子:微生物分泌的物质,能对寄主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13. 草原土壤细菌:生活在草原土壤中的细菌,对土壤含氮物质的分解具有重要作用。
14. 氨氧化细菌:能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的细菌,参与氮循环中的氨氧化过程。
15. 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多样性。
16.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角色、多样性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17. 微生物发酵: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的过程,如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等。
18. 气候变化: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系统发生变化,对微生物生态和多样性产生影响。
19.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也包括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0. 毒品耐药性:微生物对抗生素等药物的抗拒能力,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21. 基因工程:利用重组DNA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具有特殊功能。
22. 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微生物遗传变异、遗传进化和基因表达的学科。
微生物名词解释(全)
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和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细胞生长群体。
菌苔: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
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微小、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等多种生理功能。
肽聚糖:又称黏肽、胞壁质或黏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类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磷壁酸:是结合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外膜: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由脂多糖、磷脂和脂蛋白等若干种蛋白质组成的膜,有时也称为外壁。
周质空间:又称周质或壁膜间隙。
在革兰氏阴性菌中,一般指其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呈胶状。
肽聚糖薄层夹在其中。
原生质体:是指在认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一般由革兰氏阳性菌形成。
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着部分细胞壁,一般由革兰氏阴性菌形成。
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
内膜系统:膜内陷并延伸到细胞质内,在繁殖代谢多种过程中起作用。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机枪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荚膜: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黏液性物质,是最常见的一种糖被,其含水量很高,经脱水和特殊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丝状、波曲形的蛋白质附属物,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根,具有运动功能。
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线粒体:是一种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的重要细胞器,其功能是把蕴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潜能转化成生命活动所需能量(A TP),故是一切真核细胞的“动力车间”。
微生物学整理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7.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8.核区: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9.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10.荚膜:是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具有运动功能。
12.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3.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不具繁殖功能。
14.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1.微生物:指肉眼难以看清,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一切微小生物。
2.原核生物:是有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3.细菌:一类结构简单,种类繁多,主要以二分裂繁殖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4.芽孢:是为数不多的芽孢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在某菌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折光性强,具有抗逆性的休眠体,无繁殖能力。
大多数芽孢细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5.伴孢晶体:细菌一种特殊结构少数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6.鞭毛:在细菌的一端连接于细胞壁,一端游离的细长纤丝状物。
弧菌和少数球菌有鞭毛。
根据鞭毛着生的位置和数目可分为一端単毛菌、一端丛毛菌、两端鞭毛菌、周生鞭毛菌和侧生鞭毛菌。
鞭毛的着生位置和数目是细菌分类鉴定所依据的形态特征之一。
7.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
8.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动物细胞也可算做原生质体。
9.球状体:因细胞壁部分缺损而形成的球状或近球状、并有一定生活能力的渗透敏感性微生物细胞。
只能存在于等渗溶液中。
10.菌落:单个微小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以此母细胞为中心产生大量细胞而聚集在一起,产生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成为菌落。
11.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是许多菌落连成一片形成的细菌在斜面培养基接种线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不同属种细菌的菌苔形态是不同的。
12.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都称为真核微生物13.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和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不同。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简洁版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简洁版细菌L型:细菌的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抑制,这种细胞壁受损的细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者,称细菌细胞壁缺陷型或细菌L型.内毒素: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组分,当细菌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破坏后才能释放出来.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凡粘液性物质牢固地狱细胞壁结合,厚度≥0.2μm,边界明显者为荚膜.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培养基:培养基是由人工方法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制品.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杀死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灭菌: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繁殖体,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防腐:防腐是防止或抑制细菌生长繁殖的方法.质粒: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为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某些遗传性状,可独立复制,不是细菌生长必不可少的,失去质粒的细菌仍然能正常生活.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是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终裂解细菌的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其DNA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传至子代的噬菌体是温和噬菌体.前噬菌体:前噬菌体是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溶原性转换:溶原性转换是当噬菌体感染细菌时,宿主菌染色体中获得了噬菌体的DNA片段,使其成为溶原状态时而使细菌获得新的性状.接合:接合是细菌通过性菌毛互相沟通,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移给受体菌的方式.转化:转化是供体菌裂解游离的基因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的性状.转导:是以噬菌体为媒介,将供体菌的遗传物质转移到受体菌中,使受体菌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过程。
(整理)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
1、芽孢:是指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于细胞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2、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3、菌落:单个(或聚集在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4、基内菌丝:当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
5、孢囊:指固氮菌尤其是棕色固氮菌等少数细菌在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营养细胞的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一个营养细胞仅形成一个孢囊。
6、质粒:指细菌细胞质内存在于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分子构成。
7、微生物:是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和病毒等大类群。
8、鞭毛:某些细菌长在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状的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一至十根,具运动功能。
9、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10、荚膜:有些细菌在生命过程中在其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的粘液物质,这些粘液物质具有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于细胞壁外面,称为荚膜。
11.假根:是根霉属等低等真菌匍匐菌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等功能。
12.假菌丝:当酵母菌进行一连串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13.气生菌丝:伸展到空间的菌丝体,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其成熟后分化成孢子丝。
14.子囊果:能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
15.生活史:又称生命周期,指上一代生物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为生活史。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详细汇总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详细汇总1.菌落单个细菌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2.无菌操作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3.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也包括从动物到动物再到人的传播4.垂直传播病毒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产道传播5.侵袭力侵袭力包括黏附素、荚膜、侵入性物质6.毒力细菌致病性的强弱程度7.抗生素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物质8.培养基由人工方法配臵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9.纯培养挑取一个菌落,移种到另一个培养基中,生长出来的细菌均为纯种,称为……10.菌血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11.脓毒血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他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12.败血症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13.毒血症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14.支原体是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5.衣原体一类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并能通过细菌滤器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6.立克次体一类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7.螺旋体一类细长柔软弯曲成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18.消毒剂用以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的化学药品称为消毒剂19.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20.质粒细菌染色体外遗传物质,是存在于细胞质中的环状闭合的dsDNA21.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7.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8.核区: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9.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10.荚膜:是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具有运动功能。
12.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3.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不具繁殖功能。
14.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5.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16.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17.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属革兰氏阳性菌,广泛分布在含水量较低、有机物较丰富和呈微碱性的土壤中。
18.蓝细菌: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
19.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20.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ˉ原核生物。
与支原体的区别是有细胞壁和不能独立生活;与衣原体的区别在于其细胞较大、无滤过性和存在产能代谢系统。
21.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ˉ原核生物。
22.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真核微生物:真菌、显微藻类和原生动物等是属于真核生物类的微生物。
23.酵母菌: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24.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指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
25.菌丝体:当霉菌孢子落在适宜的基质上后,就发芽生长并产生菌丝。
由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称菌丝体。
26.蕈菌:又称伞菌,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括大多数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
27.病毒:是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活细胞外具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真病毒:至少含有核酸和蛋白质两种组分的病毒。
28.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29.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DNA复制而复制,此时细胞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
30.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31.噬菌斑:当一个噬菌体感染一个敏感细胞后,隔不久即释放出一群子代噬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中,它们通过琼脂层的扩散又侵染周围的宿主细胞,并引起它们的裂解,如此经过多次重复,就出现了一个由无数噬菌体粒子构成的群体——噬菌斑,它是透亮不长菌的小圆斑,每一个噬菌斑是由一个噬菌体粒子形成的。
32.溶源性细胞: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的细菌细胞。
33.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原体称为亚病毒。
34.类病毒:是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原体。
35.拟病毒:又称类类病毒、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指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
拟病毒极其微小,一般仅由裸露的RNA或DNA所组成。
36.朊病毒:又称“普利昂”或蛋白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朊病毒是一类小型蛋白质颗粒。
37.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38.营养类型:指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要素即能源和碳源的不同,而划分的微生物类型。
39.光能无机营养型:是一类能以CO₂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以无机物如H2、H2S、S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并利用光能进行生长的微生物。
如藻类、蓝细菌和光合细菌。
40.光能有机营养型:这类微生物不能以CO₂为唯一或主要碳源,需以简单的有机物酸、醇等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₂还原成细胞物质。
代表属如红螺菌属利用异丙醇作供氢体。
41.化能无机营养型:是一类能够从无机物氧化过程中获得能量,并以CO₂作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进行生长的微生物。
包括硫化细菌、硝化细菌、氢细菌。
42.化能有机营养型:以有机物为能源和碳源的微生物,包括大多数的细菌、全部真菌和原生动物。
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均来自有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生长所需要的碳源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
43.培养基:指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44.选择培养基:一类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的功能,广泛用于菌种筛选等领域。
45.鉴别性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的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47.呼吸作用: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他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48.呼吸:又称好氧呼吸,是一种最普通又最重要的生物氧化或产能方式,其特点是底物按常规方式脱氢后,脱下的氢(常以还原力[H]形式存在)经完整的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外源分子氧接受,产生了水并释放出ATP形式的能量。
49.无氧呼吸:又称厌氧呼吸,指一类呼吸链末端的氢受体为外源无机氧化物(少数为有机氧化物)的生物氧化。
50.发酵:指在无氧等外源氢受体的条件下,底物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某一内源性中间代谢物接受,以实现底物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
51.生物固氮: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
52.同步生长:这种通过同步培养的手段而使细胞群体中各个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生长状态。
53.最适生长温度:某菌分裂代时最短或生长速率最高时的培养温度。
对同一种微生物来说,最适生长温度并非一切生理过程的最适温度。
54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55.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56.防腐: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57.化疗:即化学治疗,指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即对病原菌具有高度毒力而对其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该宿主传染病的一种措施。
58.巴氏消毒法:用较低的温度处理牛乳或其他液态食品,杀死其中可能存在的无芽孢病原菌而又不损害营养与风味的消毒方法。
巴氏消毒法是一种低温湿热消毒法。
59.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它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因而可用作优良的化学治疗剂。
60.抗代谢药物:又称代谢拮抗物、代谢类似物,指在结构上与生物体所必需的代谢物相似,可以与正常代谢途径中特定的酶发生竞争性反应,从而阻碍酶的功能、干扰代谢的正常进行的物质。
61.选择毒力:抗生素对人体及动、植物组织的毒力,一般远小于它对致病毒的毒力,这称为抗生素的选择毒力。
62.生长限制因子:凡是处于较低浓度范围内,可影响生长速率和菌体产量的营养物。
63.质粒: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分子,即cccDNA。
64.自发突变:指生物体在无人工干预下自然发生的低频率突变。
65.诱变育种:指利用物理、化学等诱变剂处理均匀而分散的微生物细胞群,在促进其突变率显著提高的基础上,采用简便、快速和高效的筛选方法,从中挑选出少数符合目的的突变株,以供科学实验或生产实践使用。
66.基本培养基:仅能满足某微生物的野生型菌株生长所需要的最低成分的组合培养基。
67.完全培养基:凡可满足一切营养缺陷型菌株营养需要的天然或半组合培养基。
68.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的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
69.野生型:指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人为营养缺陷突变前的原始菌株。
70.营养缺陷型:野生型菌株经诱变剂处理后,由于发生了丧失某酶合成能力的突变,因而只能在加有该酶合成产物的培养基中才能生长。
71.原养型: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
72.转化:受体菌直接吸收供体菌的DNA片段而获得后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73.转染:指用提纯的病毒核酸(DNA或RNA)去感染其宿主细胞或其原生质体,可增殖出一群正常病毒后代的现象。
74.转导:通过缺陷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75.普通转导:通过极少数完全缺陷噬菌体对供体菌基因组上任何小片段DNA进行“误包”,而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受体菌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