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名词解释资料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注:未收录英文较易推测且意义简单的名词,如carbon source,synthetic medium等】原核微生物1、microorganism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不是一个分类阶元),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原核、真核和非细胞三大类。
2、bacteria细菌: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3、质壁空间:一般指位于G-细菌细胞壁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呈胶状,内含各种周质蛋白,包括各种酶类和受体蛋白等。
4、(endo)spore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5、Spore coat芽孢衣:芽孢外层的一种主要结构,主要含有疏水性角蛋白,抗酶解、抗药物,多价阳离子难通过,使芽孢具有耐热性。
6、Parasporal crystal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的碱溶性蛋白晶体,即为伴孢晶体。
7、carboxysome羧酶体: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内含物,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C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8、L-form bacteriaL-型细菌: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9、fimbria菌毛:一类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10、flagella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条,具有运动能力。
11、sexpilus(pl. pili)性毛:构造与成分与菌毛相同,但比菌毛长,每个细胞一至少数几根,一般见于G-雄性菌株,具有传递遗传物质的功能。
12、mesosome间体:细菌细胞中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结构,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多见于G+细菌。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的,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0.1㎜)。
特点:小、简、低。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3.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只含1个DNA分子的原始核区而无核膜包裹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4.细菌是一大类细胞细小、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只能在等渗或高渗(细菌宜等渗或低渗)培养液中保存或生长。
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生成。
6.球状体又叫原生质球,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外膜的原生质体。
7.支原体: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适应自然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8.细胞质指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真核生物的不断流动。
9.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颗粒,主要功能是储存营养物。
10.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其化学成分是大型环状双链DNA,一般不含蛋白质。
用富尔根染色法可见到紫色、形态不定的核区。
除染色体复制时,一般为单倍体。
11.质粒:自主复制的染色体外的遗传成分,通常是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12.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折光性强、抗逆性强的休眠体。
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不起繁殖作用。
13.芽孢萌发:由休眠状态的芽孢变为营养状态的细菌的过程。
14.裂殖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15.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6.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7.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8.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9.荚膜: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0.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具有运动功能)11.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2.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不具繁殖功能。
13.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4.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15.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16.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3.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分泌至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其厚度不小于μm称为荚膜或大荚膜。
厚度小于μm为微荚膜。
荚膜具有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与致病性有关。
4.芽胞(spore):某些细菌生长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浆失水浓缩,形成折光性强、呈圆形或椭圆形的一种坚实小体。
芽胞耐干燥,在消毒灭菌学上以杀死芽胞作为标准。
5.鞭毛(flagellum):从某些少数细菌菌细胞上生长出的一种纤细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它与免疫性、鉴别、致病性有关。
6.菌毛(pilus):某些少数细菌菌体表面生长出一种比鞭毛更细、更短、更硬而直的丝状物。
菌毛分为两种,一种为普通菌毛,与致病性有关;另一种为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物质传递接合有关。
7.质粒(plasmid):是细菌染色体外的一种遗传物质,为闭合环形双股DNA,能独立自我复制、转移赋于宿主菌产生新的生物学特性。
在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R质粒、F质粒等。
质粒与细菌的遗传、变异、抗药性形成、某些毒素产生有关。
8. L型菌:是细胞壁缺陷型细菌,形态呈多形性。
在高渗低琼脂含血清的固体培养基中产生荷包蛋样菌落。
L型菌仍具有致病性。
9.热原质(pyrogen): 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
产生热原质的细菌大多数是革兰阴性菌,热原质微革兰阴性菌细胞壁重的脂多糖。
10. 内毒素(endotoxin):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为类脂A,当菌体死亡裂解后释放出来,发挥其毒性作用。
11. 外毒素(exotoxin):革兰阳性菌和少数革兰阴性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释放至菌体外,具有毒性作用的蛋白质。
12. 细菌素(bactericin):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
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
13. 代时(generation time):是指细菌生长繁殖分裂倍增的必须时间。
14. 抗生素(antibiotic):某些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一类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化学物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Microorganism):指一般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微生物生态学:是研究微生物与其周围生物和非微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原核微生物(prokaryote):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由裸露DNA组成的核区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细菌、古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真核微生物(eukaryote):是具有核膜、核仁分化,能进行有丝分裂的一类较高等的微生物,其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等细胞器和内质网等内膜结构,包括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生物等。
细菌(bacteria):指原核微生物中非古菌类的主要类群。
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特有的成分,由O-侧链、核心多糖和类脂A三部分组成。
周质空间(periplasmicspace)或壁膜空间:在革兰氏阴性细菌中,位于细胞壁与细胞质膜之间的狭小空间。
原生质体(protoplast):在革兰氏阳性细菌培养物中加入溶菌酶或青霉素阻止其细胞壁的正常合成而获得的完全缺壁细胞。
原生质球(spheroplast):指细胞壁未全部去掉的细菌细胞,呈圆球状,可人为地通过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革兰氏阳性细菌而获得。
细菌L-型(L-form of bacteria):是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因基因突变而产生的无壁类型。
荚膜(capsule):有些细菌生活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可向细胞壁外分泌出一层黏性多糖。
鞭毛(flagella):某些细菌的细胞表面伸出细长、波曲、毛发状的附属物。
芽孢(spore):某些细菌在其生活史的一定阶段,于营养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结构。
菌落(colony):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发育,几天内即可由1个或几个细菌分裂繁殖聚集而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
纯培养(pure culture):如果一个菌落是由一个细菌个体生长、繁殖而成,则称为纯培养。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6.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7.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8.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9.荚膜: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0.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具有运动功能)11.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2.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不具繁殖功能。
13.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4.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15.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16.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微生物名词解释大全
1.微生物:指肉眼难以看清,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的一切微小生物。
2.原核生物:是有原核细胞组成的生物,包括蓝细菌、细菌、古细菌、放线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支原体和衣原体等。
3.细菌:一类结构简单,种类繁多,主要以二分裂繁殖水生性较强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4.芽孢:是为数不多的芽孢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在某菌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折光性强,具有抗逆性的休眠体,无繁殖能力。
大多数芽孢细菌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
5.伴孢晶体:细菌一种特殊结构少数芽孢杆菌,如苏云金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6.鞭毛:在细菌的一端连接于细胞壁,一端游离的细长纤丝状物。
弧菌和少数球菌有鞭毛。
根据鞭毛着生的位置和数目可分为一端単毛菌、一端丛毛菌、两端鞭毛菌、周生鞭毛菌和侧生鞭毛菌。
鞭毛的着生位置和数目是细菌分类鉴定所依据的形态特征之一。
7.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围的一层粘液性物质,一般由糖和多肽组成。
8.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细胞叫原生质体,是一生物工程学的概念。
动物细胞也可算做原生质体。
9.球状体:因细胞壁部分缺损而形成的球状或近球状、并有一定生活能力的渗透敏感性微生物细胞。
只能存在于等渗溶液中。
10.菌落:单个微小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时,以此母细胞为中心产生大量细胞而聚集在一起,产生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成为菌落。
11.菌苔:细菌在固体培养基接种线上由母细胞繁殖长成的一片密集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特征的细菌群落,是许多菌落连成一片形成的细菌在斜面培养基接种线上长成的一片密集的细菌群落,不同属种细菌的菌苔形态是不同的。
12.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都称为真核微生物13.真菌:是一种真核生物,真菌的细胞有含甲壳素为主要成分的细胞壁,和植物的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组成的不同。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μm,长度约0.5~5μm)、构造简单、胞壁坚强、多以二决裂方法滋长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2.菌落(colony):单个(或集合在的一团)微生物在合适的固体培养基别处或内部进展、滋长到必定程度能够形成肉眼可见的、有必定形状构造的子细胞进展群体。
3.芽孢:是指某些细菌在进展发育后期于细胞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卵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4.PHB: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专门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
5.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滋长、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6.立克次氏体:是一类大年夜小介于平日的细菌与病毒之间,在专门多方面类似细菌,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微生物。
7.蓝细菌(Cyanoobacteria):旧名蓝藻或蓝绿藻,是一类进化汗青悠长、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能进行产氧性光合感化的大年夜型原核生物。
8.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平日指那些菌丝体较蓬勃又不产生大年夜型肉质子实体构造的真菌。
9.蕈菌:又称伞菌,也是一个通俗名称,平日是指那些能形成大年夜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包含大年夜多半担子菌类和极少数的子囊菌类。
10.粘细菌:别名子实粘细菌,是一类具有最复杂的行动模式和生活史的原核微生物。
11.能量寄生微生物:因衣原体需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但有必定的代谢活性,能进行有限的大年夜分子合成,但缺乏产生能量的体系,必须依附宿主获得A TP,是以又将衣原体称为“能量寄生型生物12.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自力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13.鞭毛:某些细菌长在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状的从属物,称为鞭毛,其数量一至十根,具活动功能。
14.伴孢晶体:在芽孢旁伴生的菱形碱溶性的蛋白质晶体。
15.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质膜。
是紧贴在细胞壁内侧的一层由磷脂和蛋白质构成的柔嫩、富有弹性的半透性薄膜。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的组分之一,其化学成分是脂多糖。
因它在活细胞中不分泌到体外,仅在细菌死亡后自溶或人工裂解时才释放,故称内毒素。
2.COD:即化学需氧量,是表示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一个简便的间接指标,指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用强氧化剂将它氧化后,所消耗氧的毫克数。
3.抗体:是高等动物体在抗原物质的刺激下,由浆细胞产生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
4.原养型:一般指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遗传型均用[A+B+]表示。
5.消毒: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者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6.温和噬菌体:是指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由于前者的基因整合到后者的基因组上,并随后者的复制而进行同步复制,因而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成为温和噬菌体。
7.单克隆抗体:指由一纯系B淋巴细胞克隆经分化、增殖后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单一成分、单一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分子。
8.艾姆斯实验:是一种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剂的简便有效方法。
9.转导:通过温和噬菌体的媒介,把供体细胞中的小片段DNA携带到受体细胞中,通过交换与整合,使后者获得前者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称为转导。
10.生物固氮:是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一门科学,研究微生物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类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
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磷壁酸是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酸醇磷酸,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
4.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即广义的细菌。
5.原生质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去除细胞壁后,所得到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得到的细胞。
6.细菌是一类原核生物,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水生性较强。
7.固质空间是指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其中存在着多种固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等。
8.L-型细菌是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9.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的原生质体,尤其是G-细菌外膜层。
10.外膜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11.脂多糖(LPS)是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D-特异侧链等部分组成。
12.伴孢晶体是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在芽孢旁形成的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3.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原核生物。
14.间体由细胞膜内褶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层状或管状泡囊,多见于G+菌。
15.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挑选性强的休眠结构。
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形成一个芽孢,故并无繁殖功能。
16.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物。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版)
艾姆氏试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物的方法。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而产生氨的作用。
B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菱形或双椎形碱溶性蛋白晶体。
伴胞晶体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疵壁菌:嗜盐菌、产甲烷菌等古生菌的细胞壁中不含有典型的肽聚糖成分,被称为疵壁菌。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
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宿主后,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光镜下可见、形态大小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病毒:是一类只含一种类型核酸、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活性的超显微非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
病毒粒子: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巴斯德效应:酵母菌酒精发酵时通入氧气,发酵减慢,停止产生乙醇,葡萄糖消耗速率下降。
氧对发酵的这种抑制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半合成培养基:是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份的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
表型:是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
变异:是生物体在某种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所起的遗传物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
指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巴斯德消毒:用于牛奶、啤酒、果酱和酱油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而又不影响食品风味的、但能杀死其中的无芽孢病原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的一种低温消毒方法。
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
是指在20℃下,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日内所消耗分子氧的毫克数。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以下
是微生物学中常用名词的解释:
- 微生物:指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蓝藻等。
- 细菌: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存在于各
种环境中,有些细菌可以对人体有益,有些则会引起疾病。
- 真菌:一种多细胞或单细胞生物,营养方式为吸收外部营养
物质,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有用的物质,如药物,而有些真菌会引起
感染。
- 病毒: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自己,引发多种疾病,如流感、疟疾等。
- 肽聚糖:一种存在于细菌细胞壁中的多糖分子,可以与免疫
系统产生相互作用,引起免疫反应。
- 茵莉菌素:一种抗生素,可以杀死多种细菌。
- 氨基糖:一种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壁中的糖类分子,具有
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 病原体:指能够引起疾病的生物体。
-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古细菌两类微生物,其细胞没有真核,也就是没有细胞核。
- 真核生物:指有细胞核的生物,包括真菌、动物和植物等。
- 病原菌:引起疾病的细菌。
- 宿主:指存在于另一种生物体中的生物,如人类体内的微生物。
以上是微生物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
相关内容。
微生物学 名词解释
1、芽孢:是指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于细胞内部形成的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体。
2、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成分是多糖或多肽。
3、菌落:单个(或聚集在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4、基内菌丝:当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
5、孢囊:指固氮菌尤其是棕色固氮菌等少数细菌在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营养细胞的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一个营养细胞仅形成一个孢囊。
6、质粒:指细菌细胞质内存在于染色体外或附加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分子构成。
7、微生物:是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细菌、放线菌、霉菌、酵母菌和病毒等大类群。
8、鞭毛:某些细菌长在体表的长丝状、波曲状的附属物,称为鞭毛,其数目一至十根,具运动功能。
9、放线菌:是具有菌丝、以孢子进行繁殖、革兰氏染色阳性的一类原核微生物,属于真细菌范畴。
10、荚膜:有些细菌在生命过程中在其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的粘液物质,这些粘液物质具有一定外形,相对稳定地附于细胞壁外面,称为荚膜。
11.假根:是根霉属等低等真菌匍匐菌丝与固体基质接触处分化出来的根状结构,具有固着和吸取养料等功能。
12.假菌丝:当酵母菌进行一连串的芽殖后,如果长大的子细胞与母细胞不立即分离,其间仅以狭小的面积相连,则这种藕节状的细胞串就称为假菌丝。
13.气生菌丝:伸展到空间的菌丝体,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其成熟后分化成孢子丝。
14.子囊果:能产生有性孢子的、结构复杂的子实体称为子囊果。
15.生活史:又称生命周期,指上一代生物经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个体的全部过程为生活史。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是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原生质体是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
糖被是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荚膜是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鞭毛是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具有运动功能。
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不具繁殖功能。
伴孢晶体是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二分裂是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菌落是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属革兰氏阳性菌。
蓝细菌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旧名蓝藻或蓝绿藻。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微生物:一大群形体微小、结构简单、一般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microbiology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一原核:真细菌,古生菌真核:真菌(酵母菌,霉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1.培养物culture:在人为规定的条件下培养、繁殖得到的微生物群体。
2.纯培养物pure culture:只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物3. 混合培养物:含有多种微生物的培养物。
4. 菌落:单个(或聚集在一起的一团)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
5. 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环境的技术。
6.培养基culture medium:培养微生物的营养物质人工配制、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7. 二元培养物:培养物中只含有二种微生物,而且是有意识的保持二者之间的特定关系的培养物。
8. 分辨率: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
9. 古生菌:在分类地位上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列为第三域,并且在进化谱上更接近真核生物;没有核膜、核仁,在细胞构造上与真细菌较为接近,同属原核生物;多生活于一些团结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如高温、高盐、高酸等。
(与细菌具有类似的个体形态,多生活于一些生存条件十分恶劣的极端环境中,如高盐、高温、高酸。
)10.霉菌:一些丝状真菌的统称,不是分类学上的名词,霉菌菌体均由分支或不分支的菌丝构成,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
11.菌丝(Hypha)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12.由许多分枝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一个菌丝集团,称为菌丝体菌丝体(Mycelium)13.酵母菌: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无分类学意义的普通名称,通常以芽殖或裂殖来进行无性繁殖的单细胞真菌,以与霉菌分开。
极少数种可产生子囊孢子进行有性繁殖。
14.原核微生物:一大类细胞微小、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1. 微生物: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2. 细菌:单细胞微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以分解有机物和合成有机物为生。
3. 病原菌:引起疾病的细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
4. 病毒: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繁殖,引起各种传染病。
5. 真菌:多细胞生物,以分解有机物为生,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6. 抗生素: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泌的物质,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7. 免疫系统: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8. 共生: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起生活,互相有益。
9. 异生: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起生活,对彼此都无益。
10. 胞外多聚物:微生物分泌的高分子物质,能够附着在细菌表面形成生物膜。
11. 生物膜: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形成的一层薄膜,起保护作用,也可以影响其它细胞的附着和生长。
12. 毒性因子:微生物分泌的物质,能对寄主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13. 草原土壤细菌:生活在草原土壤中的细菌,对土壤含氮物质的分解具有重要作用。
14. 氨氧化细菌:能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的细菌,参与氮循环中的氨氧化过程。
15. 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多样性。
16.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角色、多样性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17. 微生物发酵: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的过程,如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等。
18. 气候变化: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系统发生变化,对微生物生态和多样性产生影响。
19.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也包括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0. 毒品耐药性:微生物对抗生素等药物的抗拒能力,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21. 基因工程:利用重组DNA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具有特殊功能。
22. 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微生物遗传变异、遗传进化和基因表达的学科。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微生物及其特点:微生物是细小或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肉眼看不见的或看不清楚的,是一些个体微小( m,nm),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
微生物不是一个分类学概念。
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块;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2.荚膜:是糖被的一种,是特殊结构。
3.间体:由细胞膜内陷形成的囊状结构,多见于革兰氏阳性菌。
4.PHB:聚-Β-羟丁酸,是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碳源类贮藏物。
5.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
携带1-100个基因,一个细胞可有一至数十个质粒。
6.芽孢: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特殊结构称为芽孢。
7.伴胞晶体: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
8.胞囊:固氮菌产生的一种休眠体,由细胞外壁加厚形成,可以耐旱,但是不耐热。
9.菌丝: 构成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管状细丝,直径3-10μm,有分枝,有细胞壁,主要成分为几丁质,有些种类是纤维素。
10.温和噬菌体: 侵入寄主细胞后,可长期随寄主细胞DNA复制而同步复制,在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增殖和引起寄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
溶源性现象:噬菌体基因组长期存在于寄主细胞内,无成熟噬菌体产生的现象11.HIV:人免疫缺陷病毒。
营养: 指生物体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必须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功能。
12.碳源:凡可被用来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13.氮源:凡用来构成菌体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源。
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必需且需要量很少,微生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14.培养基:是由人工配制的、适合于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用的营养基质(混合养料)。
15.底物水平磷酸化:在某种化合物氧化过程中可生成一种含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通过相应的酶作用把高能键磷酸根转移给ADP,使其生成ATP。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1. 微生物学微生物学是研究微小的生命体——微生物的科学学科。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等。
微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实验研究和分析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和活动,以增进对微生物世界的了解。
是研究微小的生命体——微生物的科学学科。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等。
微生物学家通过观察、实验研究和分析微生物的结构、功能和活动,以增进对微生物世界的了解。
2. 细菌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没有真核细胞核。
它们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有些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有些是厌氧菌,还有一些可以引起疾病。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中,也存在于动植物体内。
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没有真核细胞核。
它们具有多种形态和功能,有些细菌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有些是厌氧菌,还有一些可以引起疾病。
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水体、空气中,也存在于动植物体内。
3. 真菌真菌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具有真核细胞核。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等,它们分解和吸收有机物质,起着重要的分解和循环作用。
真菌也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念珠菌感染和白色念珠菌病等。
是一类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它们具有真核细胞核。
真菌包括酵母菌、霉菌和蘑菇等,它们分解和吸收有机物质,起着重要的分解和循环作用。
真菌也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念珠菌感染和白色念珠菌病等。
4. 病毒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存和繁殖。
病毒的核酸包裹在蛋白质的壳体内,它们可以感染动物、植物和人类,引起各种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和普通感冒。
是一类非细胞的微生物,它们只能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存和繁殖。
病毒的核酸包裹在蛋白质的壳体内,它们可以感染动物、植物和人类,引起各种疾病,如流感、艾滋病和普通感冒。
5. 原生动物原生动物是一类简单的单细胞生物,它们是真核生物中的一支。
原生动物可以通过原生质流动来移动,很多种类具有纤毛或鞭毛。
原生动物广泛存在于淡水和海洋中,与一些疾病如疟疾和阿米巴病有关。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芽孢:是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3、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一个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菌苔:在固体培养基上由许多细菌或孢子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相互连成一片的大量菌落群体。
)4、温和噬菌体:某些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将自身的基因组整合到细菌细胞染色体上,随寄主的细胞分裂而同步复制,并不引起细菌裂解释放噬菌体。
例如:大肠杆菌的λ噬菌体。
5、烈性噬菌体:侵入细菌细胞后,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产生大量子噬菌体,并通过裂殖作用摧毁细胞使病毒粒子释放。
如:大肠杆菌的T4噬菌体。
6、溶原性:宿主染色体携带病毒基因组的情况。
7、溶原菌:被温和噬菌体侵染后,细胞染色体上整合有细菌基因组的细菌。
8、原病毒:又叫前噬菌体。
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上的基因组。
9、噬菌斑:细菌病毒侵染细菌细胞,导致寄主细胞溶解死亡,因而在琼脂培养基表面形成的空斑。
10、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
11、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
12、防腐:就是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使微生物处于不生长繁殖但没有死亡的状态)13、化学治疗剂:14、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它们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他种生物的生命活动,因而可用作优良的化学治疗剂。
15、抗代谢物:指一类在化学结构上与细胞内必要代谢物的结构相似,并可干扰正常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16、培养基:是指由人工配制的,含有六大营养要素,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用的混合营养料。
17、鉴别性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微生物名词解释(全)
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和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其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
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细胞生长群体。
菌苔:当固体培养基表面众多菌落连成一片时,便成为菌苔。
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细胞微小、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等多种生理功能。
肽聚糖:又称黏肽、胞壁质或黏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类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磷壁酸:是结合在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核糖醇磷酸。
外膜: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外层,由脂多糖、磷脂和脂蛋白等若干种蛋白质组成的膜,有时也称为外壁。
周质空间:又称周质或壁膜间隙。
在革兰氏阴性菌中,一般指其外膜与细胞膜之间的狭窄空间,呈胶状。
肽聚糖薄层夹在其中。
原生质体:是指在认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一般由革兰氏阳性菌形成。
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着部分细胞壁,一般由革兰氏阴性菌形成。
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
内膜系统:膜内陷并延伸到细胞质内,在繁殖代谢多种过程中起作用。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机枪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荚膜: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黏液性物质,是最常见的一种糖被,其含水量很高,经脱水和特殊染色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看到。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体表的丝状、波曲形的蛋白质附属物,其数目为一至数十根,具有运动功能。
菌毛:是一种长在细菌体表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类附属物,具有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的功能。
线粒体:是一种进行氧化磷酸化反应的重要细胞器,其功能是把蕴藏在有机物中的化学潜能转化成生命活动所需能量(A TP),故是一切真核细胞的“动力车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体积小、比表面积大、新陈代谢旺盛、生长繁殖速度快;二、适应性强,易变异;三、在自然界分布广、种类多。
3、微生物在自然界主要的分布情况如何?
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土壤、湖泊、矿层、人体、动植物体内都有微生物的存在。
4、微生物在细胞水平上的分类及其主要区别。
8、Koch法则(定理)。科赫法则
(证明某微生物是某疾病病原菌的四项要求)
1、在患病动物中存在可疑病原有机体,而健康动物中没有;2、可疑有机体在纯培养中生长;3、纯培养中的可疑有机体细胞,能引起健康动物发病;4、可疑有机体被再次分离,并且和最初分离的有机体一样;
第一章 细菌
1、名词解释:细菌,原生质体,原球体,L型细菌,中介体,质粒,荚膜,鞭毛,菌毛,芽胞,伴胞晶体,外毒素,内毒素菌落,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微生态平衡,菌群失调症
G+:肽聚糖网孔脱水收缩,且壁上因脂类少而无溶出缝隙,壁的通特性降低,初染染料不易脱去 G-:肽聚糖网孔不易收缩,且壁上因脂类溶解出现较大缝隙,壁的通特性增加,初染染料易脱去而成功复染。(P24-31)
2、简述细菌的大小、形态及排列方式。
球形(球菌 coccus):单球、双球、链球、四联球、八叠球、葡萄球
杆形(杆菌 bacillus):分散、链式、八字形
螺旋形(螺形菌 spiral bacterium):弧菌、螺菌
3、细菌有哪些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各有何主要功能?
细胞壁主要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细胞膜能维持细胞正常的渗透压,具有选择透过性,控制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进出细胞;细胞质是细菌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的主要场所;核质含有细菌生长所必须的遗传信息;质粒携带不同的遗传信息,控制细菌的各种遗传性状。荚膜可以使细菌抵抗不利环境(干旱、宿主细胞吞噬、溶菌酶等),保护细菌,提高致病性;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细菌:一般指具有独特细胞壁,以无性二分裂方式繁殖的原核细胞微生物; 原生质体:革兰氏阳性菌用溶菌酶或青霉素诱导处理可破坏或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可获得无细菌细胞壁的部分; 圆球体:G-细菌以溶菌酶和EDTA处理除去肽聚糖层和部分脂多糖,得到细胞壁部分缺陷的圆形结构; L型细菌:细菌原生质体和圆球体统称为L型细菌; 中介体:细胞膜向胞浆内陷折叠而形成的管状或囊状物结构; 质粒:细菌染色体外闭环双链的DNA分子; 荚膜:某些细菌在生活过程中,向细胞壁外分泌一层疏松透明、粘度极大的胶状物质; 鞭毛:细菌从细胞内向外伸出的一根或数根,细长、波状弯曲的丝状物,是运动器官。 菌毛:某些菌体表面遍布的比鞭毛更细、短、直、硬、多的丝状物。 芽胞:某些细菌,特别是G+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多为对数生长期末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由多层壁膜包围、对不良环境具有抗性的特殊结构; 伴胞晶体:芽孢杆菌属中有些种在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产生的一种晶状多肽类内含物; 外毒素: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分泌到胞外培养液中的毒性蛋白,主要由G+产生。 内毒素:是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成分中的脂多糖(LPS)。 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由单个细胞或孢子繁殖的肉眼可见的孤立菌群。 正常菌群:正常人体的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中,都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对人类无害,成为正常菌群。 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 微生态平衡:微生态平衡是指正常微生物群与其宿主生态环境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生理性组合的动态平衡. 菌群失调症:由于宿主、外环境的影响,导致机体某一部位的正常菌群中各种细菌出现数量和质量变化,原来在数量和毒力上处于劣势的细菌或耐药菌株居于优势地位,在临床上发生菌群失调症或称菌群交替症。
4、G+菌和G-菌细胞壁结构和化学组成有何区别?
G+细胞壁特有成分磷壁酸,G-细胞壁特有成分:脂多糖(LPS)
5、Gram stain是最常用的鉴别细菌的染色法,简述其过程,并根据G+菌和G-菌细胞壁的区别说明其原理。
涂片、干燥、固定——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乙醇脱色——沙黄复染(呈紫色的是阳性,呈红色的是阴性。)
6、免疫的生理功能。
1、免疫防御:机体免疫系统防止外界病原体入侵及清除已入侵病原体及其毒性产物的功能;2、免疫监视:免疫系统能随时发现和清除体内突变细胞、衰老死亡及凋亡细胞的功能;3、免疫自稳:免疫系统通过自身免疫耐受和免疫调节机制,对其识别对象严格区分“自身”与“非己”,对识别对象的清除反应强度严格精密的控制在适度水平,以此维持免疫系统内环境的稳定。
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和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结构和内容见P3-5)细菌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没有固定形态,是原核cell型微生物和真核cell型微生物的主要区别。
5、微生物的命名一般采用林奈“拉丁双名法”,举例说明其规则。(P5)微生物学名由两部分组成,前面为属名,首字母大写,用来描述主要特征;后面是种名,首字母小写,描述次要特征。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学名是Staphylococcus aureus Rosenbach (1884)(见P5)
7、微生物学发展简史中有哪些著名人物?各有何主要贡献?
列文·虎克(1)发现了微生物世界(2)科学地描述了微生物的形态并阐述了它们的繁茂性. 巴斯德(1)反驳自然发生说(2)发明并使用了狂犬疫苗,并研究炭疽杆菌的免疫方法(3)提出了巴斯德消毒法(4)解决酒类发酵变酸的问题 柯赫(1)建立了疾病细菌说;(2)首创了细菌染色法;(3)首创了细菌的纯培养——固体培养基;(4)提出了著名的科赫法则。
微生物学
1、名词解释:微生物,菌株,免疫
微生物是指一类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数为单细胞,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肉眼可见的一类微小生物的统称;菌株表示由任何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者单个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纯种群体后代;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自身生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