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大学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十二五规划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十二五规划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十二五规划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推动学科建设和发展,教育部启动了“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该计划旨在通过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提升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科水平和创新能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背景与意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之间的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日趋激烈。

我国要实现从大到强的历史性跨越,必须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高素质人才。

为此,教育部制定了该计划,旨在通过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提高整体学术水平和竞争力。

二、目标与任务“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通过引进国外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创新,提高整体学术水平和竞争力,使我国成为若干学科领域的国际前沿。

1.引进优秀人才:通过全职引进、兼职聘请等多种形式,引进国际一流的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团队,为我国学科建设和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2.提升创新能力:加强高等学校与国外知名学术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我国学科领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3.培养人才:以项目为载体,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参与我国高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4.提升学科水平: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推动我国高等学校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科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

三、实施策略2.建立多元化合作机制:与国外知名学术机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联合研究、人才培养、技术转移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

3.加强项目管理:对引进的优秀人才和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取得实质性成果。

4.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对引进人才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科研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湖北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十二五”规划

湖北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十二五”规划

湖北工业大学学科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7.4)为加强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水平,加快形成一批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学科群,把学校初步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根据《湖北工业大学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特制定本规划。

第一部分学科建设发展现状一、学科建设取得的成效“十一五”期间,学校始终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学科整体水平有了较大提升。

1.学科建设管理不断完善。

成立了学科建设委员会,制订了《湖北工业大学重点学科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加强对学科建设工作的研究、指导,推进了学科建设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2.学位点与专业建设取得新突破。

学校新增1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拥有的16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覆盖了工、文、理、艺、经、管、法、教育等8个学科门类;获批工商管理硕士、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拥有工程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2个,中职硕士学位授权领域5个。

新增6个本科专业,立项建设了8个省级品牌专业,4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现有49个本科专业覆盖了工、文、理、经、管、法等6大学科门类。

3.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成效明显。

拥有12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仪器科学与技术”、“发酵工程”被评为省级优势学科,“设计艺术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被评为省级特色学科,“结构工程”被评为省级特色培育学科,进一步彰显了学科优势与特色。

4.学科队伍实力不断增强。

近5年引进人才287人,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从2005年的6 %提高到了21%。

获批立项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7个。

学校现拥有“楚天学者计划”设岗学科10个,聘任“楚天学者”讲座教授3人、特聘教授9人、楚天学子2人,形成了以楚天学者为领军的一批学科队伍。

5. 学科研究平台建设富有成效。

获批“发酵工程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通过立项建设验收,新增“湖北省食品发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汽车结构振动及噪声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精密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酵湖北省工程实验室”、“湖北省中小企业共性技术食品及微生物研发推广中心”、“湖北省轻工清洁生产中心(审核)”、“湖北省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筹)”、“湖北省机电产品质量工程技术创新基地”等一批省市级平台,学科发展的研究平台条件得到改善。

“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

“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

“十二五”及中长期发展规划为更好的推动我系在第二战略发展期的发展,加强我系学科建设,推动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结合我系实际,特制订2011-2015年第二战略发展期规划。

一、发展现状(一)基本情况我系成立于2010年7月,现有专职教师13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9人,初级职称2人,下设艺术设计本科(陈设与装饰方向、会展艺术设计方向)与室内设计技术专科两个专业,2010年成功申报会展艺术与技术本科专业。

本系围绕学校办学指导思想,在院领导的带领下,扎实开展学科专业建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二)存在的问题目前,我系在学科专业建设上还存在明显不足。

现有的专业设置较为单一,专业特色不突出,专业结构和水平与地方经济、社会、教育以及文艺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距离,专业构成、学科建设与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尚需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师资来源相对单一,学缘结构不合理;师资队伍相对薄弱,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较低,从教师学历结构看,硕士研究生比例为50%,教学硬件设施无法跟上学科专业发展需要,专业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学科建设为主导,以学科梯队建设为核心,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研项目突破为重点,不断提高学科层次,明确学科方向,突出学科重点,强化学科特色,培育和形成优势学科群体,提升学科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

三、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一)总体目标“十二五”期间,我系将立足于社会与学科发展需要,建立一个结构合理、特色明显、整体水平较高的学科体系,力争到2015年,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学科专业体系。

提升本系的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强化科研和教学团队的建设。

(二)主要任务1、学科专业建设“十二五”期间,本系将稳步发展现有的艺术设计本科专业下的两个专业方向,努力建设好会展艺术与技术本科专业,创造条件,积极申报新专业,发展新方向,同时对传统学科进行改造和整合。

苏州大学发展战略及“十二五”展望

苏州大学发展战略及“十二五”展望

苏州大学发展战略及“十二五”展望在这次编制苏州大学“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最大的收获是:各职能部门、各学院(部)积极主动地关心考虑苏州大学的长远发展问题。

下面,我就苏州大学的发展战略问题作一发言。

一、关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思考截至目前,全国共有普通高校1983所,大致分为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学位授予权以及研究生院的高校。

其中“211”高校112所,“985”高校39所。

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需要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

”它应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摇篮;认识未知世界、探求客观真理、为人类解决面临的重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的前沿;知识创新、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应该是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交流借鉴的桥梁。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2020年)》指出:“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特别是一批世界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是我国加速科技创新、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需要。

”2007年7月《教育部关于加快研究型大学建设增强高等学校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规定了高水平大学的研究任务:第一,研究型大学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基地;第二,研究型大学是自主创新的国家队;第三,研究型大学是培育和发展先进的创新文化的发源地;第四,研究型大学为社会提供强大有效的服务;第五,研究型大学要逐步建立现代大学制度。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明确要“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美国著名研究型大学的共同特征可以概括为:学术大师汇聚,教师素质很高;学科水平很高,门类较为齐全;科研成果卓著,学术声誉很高;经费投入巨大,科研经费充裕;学生素质一流,生师比例不高;管理科学规范,杰出领导掌舵;办学特色鲜明,办学理念明确;国际化程度高,留学生比例高。

教育部前副部长赵沁平认为研究型大学的评价指标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足够的研究经费,其中纵向研究经费不能低于横向科技开发经费,同时科技活动经费对学校运行的贡献,能与国家对学校的教育拨款相当。

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目标与举措

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目标与举措

上海理工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目标与举措立足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充满活力的学科体系一、实现与区域经济社会对接,抢占学科制高点紧密结合上海区域发展需求,依照“扶需、扶持、扶强”原则,动态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完善面向区域经济建设的学科群机制,抢占学科制高点。

学校在提高科学研究和知识服务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优势学科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从培育特色入手,紧密依靠地方经济、文化、自然资源的优势,找准学科建设的切入点,重点扶持与地方社会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积极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走特色发展之路。

二、完善运行机制,建立高效的学科建设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的作用,建立学院学科建设科学、民主决策机制,落实学科建设学术责任和行政责任。

在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方向和项目领域、制定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术梯队建设、研究室、实验室建设等具体规划方面,充分发挥学科群专家委员会的作用。

学校根据学科建设的实际需要,积极探索管理模式的改革创新,建立适合学科高效、科学、快速发展的管理体制和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学校依托创新理念和先进信息技术,通过管理与机制创新,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网上共享与管理系统,充分发挥学校主要仪器设备在教学、科研及为社会服务中的作用,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适应内涵建设要求,构建三级重点学科体系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绩效优先”的原则,加大投入,以项目形式,加强现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建设,重点解决人才培养和学科科学研究条件建设等;加强对新增学科点学科条件建设,尤其是新增博士点和硕士点人才培养与引进、学科基础条件建设;大力发展和扶持现有基础条件较好、发展前景良好,有较大社会需求的学科。

学校逐步建立三级重点学科体系,构成学科建设有机整体,发挥国家级重点项目的引领作用、省部级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和校级重点项目的基础作用,争取学科建设保持继承性、长期性和生态性,实现学科的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一、学科建设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十五发展规划的框架,本着理清思路,正确定位,大胆创新,稳步发展的指导思想,经过充分的讨论,拟定我院的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

(二)建设目标动员全院教职工,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的作用,经过3-5年的艰苦努力,力争2005年使本学科的部分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并行计算等)达到国内一流,再经过5-10年的建设,实现本学科的整体水平进入国内一流行列的目标。

1.学科点建设(1)重点建设省级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继续建好已有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与“计算机软件及理论”两个硕士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点的建设重点是抓质量,“计算机软件和理论”硕士点的发展要注重联合学校相近专业的力量,共同建设。

(3)2002年申报“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博士点,这是学院近两年内工作的重心。

①在上次申报基础上调整、充实已有的四个学科方同,梯队结构,以倒计时方式,给每个学科带头人落实任务和进度(包括项目、成果、专著、论文等)。

②争取近一、两年内引进1-2 名高层次的(尤其获奖成果多的)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的带头人加盟计算机学院。

③对在读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加快培养步伐,争取尽快有一批博士生、硕士生,充实科研、教学第一线,增加教师队伍高学历比例。

制定院内教师博士学位培养计划。

④借助本校相近专业的优势,注重计算机应用技术与其他学科(如材料、机电、结构等)交叉,通过项目合作、研究生培养,形成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的1-2个支撑方向。

⑤利用学术交流、项目评估,兼职教授等方式,扩大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大学与科研院所的交往,提高理工大计算机学院知名度。

借举办DCABES国际交流等机会,分两次请有关专家来本院指导。

(4)十五期间增加一个“系统结构硕士点”,2003年申报立项。

(5)2005-2010年着手软件及理论博士点的建设。

2.科学研究与科研基地建设(1)2001-2005年全院科技研究纵向课题40项,横向课题50项,每年科研和科技开发经费300-400 万,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大科技成果5-10项,被SCI、EI和ISIP等著名检索系统引用的科技论文40-50 篇,出版5-10部专著。

邵阳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设计

邵阳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设计

邵阳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实现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湖南省、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及湖南省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机遇和挑战1.发展现状学校“十一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行政主管部门的正确指导下,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指导思想,明确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实行“质量立校,改革兴校,人才强校,特色铸校,勤俭办校”的发展战略,坚持走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的道路,加强建设,深化改革,强化管理,实现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

2010年6月,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调研反映良好,标志着我院从专科向本科过渡阶段已经结束,全面进入到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提高质量为主题的新阶段。

办学规模稳步扩大。

现有校园面积1703亩,在校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6500人,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学科专业结构优化。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地方为宗旨,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共有44个本科专业,分属9个学科门类。

其中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3个,教育部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湖南省重点专业3个,湖南省特色专业8个。

逐步形成以工学为主体、文学和管理学为两翼,文、理、工、经、管、法、教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

师资队伍水平提升。

现有教职员工1087人,专任教师688人;有教授等正高职称83人,副教授等副高职称212人,博士、硕士390人。

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拥有省级教学团队4个、湖南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3 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5人、湖南省教学名师2人、湖南省青年骨干教师57人、在外校兼职博士生和硕士生导师11人。

聘请中国工程院李国杰院士等知名专家为兼职教授。

逐步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科研实力明显增强。

通过科研队伍整合、科研平台建设、科研项目开发、科研政策激励,不断提高科研工作水平,增强科研实力。

上海交通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ppt

上海交通大学“十二五”学科建设规划.ppt

年份
2005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9年 2009年 2010年
十二五科技创新建设目标
“十二五”期间,将按照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战略,依托新一轮“211工程”、 “985”以及上海市“085工程”等重大项目和科技基础设施的的建设,吸引和 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加大资源整合,组建大团队,构造大平台,争取大项目,产 生大成果
力争科研经费总量突破20亿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累计1100项 新增国家杰出青年6-8人 重大重点项目20项 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励取得新突破 医学和生命科学领域重大项目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科技整体水平名列国内医学
加大推进科研人员参与国家重大规划和项目建议和咨询工作的力度 主动策划组织 大项目 联合系统内外一流人才,整合学科优势组建大团队,争取大项目
争取获得重大重点项目20项
促进高质量论文数量增长的举措
科技指标
医学类SCI论文
新增Nature/Science
2010年
645
2
2012年
700
3-5(新增1-3篇)
出台激励系统内多方合作的相 关政策,调动和整合我院和/或 校外优势资源,争取重大成果 奖励
对具有良好积累的成果项目予 以导向性支持,争取大成果
加强杰青人才培育
科技指标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10年
14
2012年
18-20(新增4-6项)
2015年
22-24(新增8-10项)
序号
1 2 3 4 5 6 7
3.43
2012年
4.50
2015年
5.0

科研经费总量:20亿
然 基
国家自然基金总数:1100项

学科建设的具体目标.

学科建设的具体目标.

(二)学科建设的具体目标2017-06-14附件1各二级院系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按2010年至2012年三年规划和"十二五"五年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两部分写)一、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学院总体目标)发展目标定位: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办学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积极开展博士生培养工作。

学科专业定位:以医学学科为主,积极发展与医学相关学科,构建医、农、工、管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二、各院系规划提纲(一)现有基础1、本院系学科建设现状2、学科建设已有的基础与水平(二)学科建设的具体目标1、学位点建设目标:博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医学二级学科硕士点情况。

2、重点学科建设目标:按国家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培育学科4个层次。

3、重点实验室建设目标: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校级重点实验室3个层次。

4、科学研究--获得课题情况、发表SCI论文及获奖等。

5、教学: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名师工程、教学改革等6、学科队伍建设(1)学科、学术带头人建设(2)博士生、硕士生导师队伍建设(3)学科梯队建设--教学科研人员、教授、副教授情况,以及团队整体情况7、人才培养(1)教师梯队建设(2)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3)学术骨干教师培养(三)学科建设的措施1、建设措施2、资金投入说明:1、2010年至2012年三年规划主要为了迎接辽宁省重点学科复评和评审、以及重点实验室申报。

2、"十二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是从2011年至2015年规划。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

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2011—2015年)为进一步提高我省高等教育水平和竞争力,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省,实现教育现代化,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高等教育是国家发展强大、民族振兴繁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职能,在教育事业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

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大力实施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出了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通过兴办高教园区、深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发展民办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通过实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建设重中之重学科和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培养与引进高层次人才等举措,形成了以政府办学为主、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与民办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新格局,使我省成为全国高等教育发展最快的省区之一。

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且逼近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比较好地解决了“上大学难”的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走在了全国前列。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科建设成效显著,科技创新能力- 1 - / 21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但是,对照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对照国内外发达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对照人民群众对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新期盼,我省高等教育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薄弱环节: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不高,高水平大学和学科缺乏;高等教育结构不够合理,人才培养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办学活力不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不高;教育投入还不能满足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是我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也是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时期。

我校隆重召开第三次学科建设暨科技工作大会——明确了我校“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

我校隆重召开第三次学科建设暨科技工作大会——明确了我校“十二五”期间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
的优秀 学 术团 队 ,其 他各 学 科至 少 在 1 个研 究 方 向上 形成 省 点 建设 ,扩 大研 究 生教 育规 模 。 内外学 术界 有一 定地 位 的优 秀学 术 团队 。 的基 础上 ,以新 增 泰 山学 者 岗位 和 万人 计 划高 层 次人 选 为 核 协 调 发 展 ;@ 建 立 和 完 善 学 科建 设 的 投 入 机 制 和 激 励 、竞 心 ,再 组 建 4 ~6支 具 有 国 内竞 争 力 的 学术 团 队 ,实 现优 势 争、考核机制 ;⑦继续坚持以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为重
工 赚 作 学科交叉融合和集群发展。按照一级学科进行规划 ,优势学 点 的 科研 定 位 ,积 极参 与 实施 政 府经 济 社会 发 展规 划 和重 大 科 各研 究 方 向形 成 以学 科带 头 人 为核 心 、省 内外 有 较 大影 响 科技专项 ,进一步加大与企业的科研合作 ; 积极推进学位 大
校 的观 念 ,坚 持以 服务 经 济社 会 发展 为 宗 旨 ,以 区域 产 业结 构 调 整 为导 向 ,紧 紧抓 住产 业 结构 调 整 和转 变 经 济发 展 方式 的 重大 机 遇 ,密 切结 合产 业 发 展和 生 产 实际 中 的重 大 科 技需 求 ,开 展学 科 建设 、科学 研 究 和社 会 服务 ,经过 扎 扎实 实 的
我 是 :以邓小 平 理论 三 彻落 实 科学 发 展观 ,牢 固树 立学 科 立校 、科研 强 校 、人 才 兴 校 一 隆 ~ ¨
“ 二 五 ”期 间我 校 学 科 建 设 和 科 技 工作 的 指 导 思 想 十


到 “ 二 五 ”末 ,年 科研 经费 达 到 1亿元 以上 。 省级 以上 科 十
科学 术 队 伍 建设 方面 ,实 施 “1361”人 才 工 程 ,即 : 研 成 果 奖 励 五 年 累 计 达 到 30项 以 上 ,三 大 检 索 收 录 论 文 1 ) 培养和引进 1 0名 、E、 S 建 撇 国 内外 知名 专 家 、 30名 学 科 带 头 人 、60 (SCI l ITP)五年 累计 达 到 1000篇 以上 。 名 学 术 带 头 人 、 1 0名 中 青年 学 术 骨 干 。其 中 新 增 山 东 省 0 主要 措施 是 :① 提 高对 学科 建设 和科 技 工作 的认 识 ,增 设 “ 人计 划 第 一 层 次人 选 3 万 ~5名 、 “ 山 学 者 ” 特聘 教 强做好 工作 的 主动 性和 积 极性 ;② 科 学 制 定学科 建设 规 划 , 泰 授 4名 左右 。教师 队伍 在 实现 硕 士 化 的基础 上 ,博 士 比例 占 明确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③大力加强学术团队建 暨 5 0%左 右 ,优势 学科 达 到 8 %。 0 撑 大 力加 强科 技 创新 科 术 团 队 建 设 方 面 ,形 以 学 科 带 头 人 为 核 心 ,以 设 ,为 科 技创 新 提供 有 力 的人 才支技 创;④提 供 有 力 的 条 件 保 2学 ) 成 平 台和 科 研 服 务 平 台 建 设 ,为 科 新 技 团 队发 展为 主体 的学 科建 设 组织 模 式 。在 巩 固 已有学 术 团 队 障 ; 要坚 持 重点 建 设 与全 面 提升 相结 合 ,努 力 促进 各学 科

大学研究生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大学研究生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大学研究生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学科建造是高等校园建造与展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步教育、科研及社会效劳才能和水平的重要根底,是一项具有综合性、全局性、战略性的系统工程。

为切实加强我校学科建造,充分发挥学科建造在校园人才培育、科学研究、社会效劳和文明传承等方面的效果,促进校园内在式展开,加速完成建造特征明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展开方针,依据国家及省中长时间教育改革与展开规划大纲和我校展开全体规划,结合交通职业、区域经济社会展开情况及我校实践,拟定本规划。

一、现状与根底“十一五”期间,我校学科建造坚持“优化根底,强化优势,杰出要点,培育特征”的方针,施行了“学科建造跨过工程”,开端构成了具有明显交通特征的学科专业布局,学科建造作业获得必定成效。

(一)加强省级要点学科办理,省级要点学科项目顺畅经过检验2010年末,依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对十一五省级要点建造项目进行终期评价检验的告诉》文件精力,我校安排专家对路途与铁道工程省级要点学科、轿车运用技能省级要点实验室学术部队建造、条件建造、学术沟通、人才培育、建造经费投入、科研作业等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查看与自评,经山东省教育厅审阅和安排专家量化评定,我校路途与铁道工程省级要点学科、轿车运用技能省级要点实验室均以“杰出”的成果顺畅经过了省教育厅终期评价检验,顺畅经过终期评价检验。

为校园“十二五”“山东省特征要点学科工程”和“高校科研立异渠道建造工程”项意图申报和建造奠定了厚实的根底,供给了名贵的经历参阅。

(二)加强准则建造,为学科展开供给方针保证为标准与加强我校学科建造与办理作业,拟定了《山东交通学院学科专业建造“十一五”展开规划》、《山东交通学院要点学科建造办理办法》、《山东交通学院关于组成学科建造立异团队的定见》等文件,对校园要点学科建造的方针使命、要点学科运转办理机制及学科团队建造与办理等做了较全面的规则,学科办理准则开端构成。

(三)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育试点单位申报作业获得成功学位点是学科建造的产品。

湖南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南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湖南工程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在第二届教职工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讨论稿:为贯彻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精神,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特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建设与发展的基本情况“十一五”期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学院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任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良好”结论,学校成为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实施院校,学校第一步发展战略目标顺利实现。

(一)主要成绩1.办学思路清晰,办学规模扩大,办学条件改善“十一五”期间,学校进一步明确了“应用型”本科的办学定位,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定位和发展思路,符合国家、社会需求和学校实际,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师生员工的高度认同,全日制普通在校学生达到18846人,比2005年增长61%,其中应用技术学院在校学生5806人,是2005年的2.8倍;国际教育学院在校学生510人,是2005年的1.2倍;成人教育在籍学生5111人。

办学条件和校园面貌日益改善,完成了主校区二期工程11.2万平方米建设任务,校舍建筑面积达到45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从2005年的6841万元增至1.04亿元,增长52%;纸质图书由91.3万册增至116万多册,增长27%,数字化图书馆建设达到一定规模。

2.教学改革稳步推进,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办学特色初步显现学校紧紧抓住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机遇,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一五”期间,本科专业由26个增加到41个,28个本科专业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初步形成了由电气、机械、化工、纺织、管理类专业组成的优势专业群。

现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教研室,11门省级精品课程。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中国教育学会制定《“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指南》(以下简称《课题指南》)。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要求,紧紧围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一中心,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教育科研;坚持发展战略和宏观政策研究相结合,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问题,提高服务教育科学决策能力; 坚持理论研究和实践行动相结合,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提高指导基层教育工作的实践能力;坚持科研与实际相结合,研究和回答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提高促进学科发展和人才成长的能力,为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教育科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做出贡献。

二、总体要求统一认识。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

如何深刻理解《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新思想新理念,准确把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主题,科学践行“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落实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既需要扎实有效的教育实践,更需要正确的理论引领。

学会肩负着“繁荣群众教育科研,扶持教育创新人才,推进教育家办学”的光荣使命,“十二五”期间将按照《教育规划纲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研究和回答教育改革发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立足新起点,面对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寻求新突破,团结广大会员,广泛发动基础教育战线,积极开展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科研兴学的伟大实践。

03 衡阳师范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03 衡阳师范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

衡阳师范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颁布,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进入到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我院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但总体而言,我院仍面临着提高质量、提升层次、办出特色的艰巨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院提升整体实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抢抓历史机遇,创新发展理念,把握发展规律,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层次,突出办学特色,努力办好符合我省以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民群众满意的高等教育。

为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我院的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增强我院发展的科学性、前瞻性与战略性,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湖南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2010-2020)》和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院实际,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十一五”建设回顾“十一五”是我院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5年。

在院党委和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全院师生员工励精图治,努力拼搏,我院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创造性完成了“十一五”计划和第一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并且以优异成绩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一)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十一五”期间,我院以教学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专业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湖南基础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适时增设或调整本科专业,专业结构趋于优化。

截止2010年底,共有本科专业41个,其中师范专业13个,师范与非师范兼招专业25个,非师范专业3个。

实施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工作。

修订和完善了人才培养计划,逐步推行学分制,开展精品课程、十佳教师等评选活动,建立“三点四线五面”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加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投入等等。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全面落实学校“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在西南交通大学第七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全面落实学校“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在西南交通大学第七次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西南 交 通 大学第 七 次科 技 工 作会 议
21 0 0年 第 1 期
续 完 善并 有效 实施 一 系列 科技 管 理政 策 , 点加 强科 研 项 目和 成果 的管 理 , 范 科研 经 费 的使 重 规 用 , 进 成果转 化 ; 是不 断 提高 科 技管 理水 平 , 现科 技 管理 科 学化 、 范化 和 制度 化 。通过 促 五 实 规 实 施 一 系列有 效举 措 , 立健 全科 技 管理 长 效机 制 , 建 为科 技 工 作 营造 良好 的发展 环境 。 老师们 、 同志 们 : 当前我 校 科技 工作 正 处在 非 常关 键 的历 史 时期 , 迎来 了千载 难 逢 的机 遇 , 既 又面 临着前 所
未 有 的挑 战 。“ 十二五 ” 技发 展 规划 提 出 了六 大重 点 发 展 领 域 和 十余 项 重 大 科技 任 务 , 科 为学
校 科 技发 展指 明 了方 向 。全 面实 施科 技 规划 , 一步 加 强科 技 工作 , 进 是贯 彻学 校第 十三次 党代
会精 神的重 要 举措 , 提 高 学科 水 平 和人 才 培养 质 量 的 内在 要 求 , 学 校 振兴 升 位 的关 键 所 是 是 在 。让 我们 在 学校 党委 的 坚强 领 导下 , 以科学 发 展 观 为 指 导 , 抓 机 遇 , 抢 知难 而上 , 真 务 实 , 求
学科 水平 是学 校综 合实 力 的重要 体现 , 是 教 学质 量 和科 研 水 平 的重 要 标 志 。学科 建 设 也
和科学研 究是 密不 可分 的 , 没有科 技创新 和科 研 成果 , 不 可 能 提高 学 科水 平 。 因此 , 学研 就 科
究 是学科 建设 的基 石 , 校 的发展 和振 兴很大 程度上 取决 于科 研水 平 和创新 能力 的提升 。 学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方案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方案

“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工作方案一、背景随着全球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在推动国家发展、提升综合国力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为了在这一时期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引领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为重点,着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创新环境,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三、发展目标1、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在重点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发明专利授权量大幅增加,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 55%以上。

2、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5%以上。

3、科技创新体系更加完善。

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机制更加健全,创新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4、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

在农业现代化、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等领域的科技成果得到广泛应用,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

四、重点任务1、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加强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2、加强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

加强制造业信息化、节能减排、安全生产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大学学科发展规划

大学学科发展规划

大学学科发展规划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大学学科发展规划也成为大学建设的重要部分。

本文将从十二个不同的角度探讨大学学科发展规划的相关问题。

一、背景和现状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数量众多,学科门类丰富,但学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有些学科相对滞后。

因此,制定大学学科发展规划是提升整体学科水平的必要步骤。

二、定位和目标确定大学学科的定位和目标是发展规划的核心。

学校需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的需求以及学科学科自身特点,明确学科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以确保学科的专业化和提升。

三、资源配置大学学科发展规划需要合理配置资源。

这包括师资力量、实验设备、资金等方面的投入。

只有合理配置资源,学科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是大学学科发展规划的重要环节。

通过设立奖励制度、提供晋升通道等措施,激励教师和学生投入到学科的发展中,提高学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学学科发展规划需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外高校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科能够获得更广泛的资源和视野,提高自身的水平和竞争力。

六、创新与研究创新是大学学科发展规划的重要任务。

学校需要加大对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和学生进行创新研究,为学科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七、学生培养学生培养是大学学科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

学校需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优化课程设置,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八、社会服务大学学科发展规划还要注重社会服务。

学科的发展应该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学科的实践应用价值。

九、评估和监测对大学学科发展规划的评估和监测是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该建立评估和监测体系,定期检查和修订学科发展规划,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

十、培养学科领军人才大学学科发展规划要注重培养学科领军人才。

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和机制,推动学科领军人才的成长,培养出更多的高水平学术带头人。

检验科“十二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Microsoft Word 文档

检验科“十二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Microsoft Word 文档

检验科“十二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检验科不同于临床其他科室之处在于它是一个多学科组成的桥梁学科,包括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分子生物等专业。

他们之间既相互联系,又存在着巨大区别,在专业建设上分别有自己的特点和方向。

因此,我们应建立长远的发展方向、广阔的发展空间、宏伟的发展目标,激励人才建设,创立专业特色,使之成为市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检验科,为我院的建设和发展增色添彩。

在未来“十二五”建设中,我们将以发展科室特色为手段,坚持医、教、研一体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大力凝聚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发挥专业优势,打造市内具有一定品牌和特色的检验科。

在“十二五”期间,以ISO15189质量认可为目标,构建出程序清晰、操作规范、质量第一的检验科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检验水平。

大力进行人才建设,狠抓特色,增强优势,提高各专业学术水平,保证至少2-3个专业成为市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专业。

以发表SCI论文为目标,加强科研积累,夯实研究基础,完善研究平台,全面推进各专业的科研建设,打造学术氛围浓厚的开放型实验室,增进国内外交流,力争取得省临床化学和微生物两个参比实验室资格。

在“十二五”期间,力争业务收入以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发表省级以上核心期刊论文40-50篇,其中SCI2-3篇,中华级5-8篇。

每年获得市级科研成果1-2项,争取举办省级继续医学教育学习班1-2次。

引进本科生6-8名、硕士研究生3-5名,博士生1名。

对我科现有的硕士生做好科研课题的申报立项和已立项课题的完成工作。

争取购进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全自动酶免分析仪各1台,使之发挥最大的功能和效益。

其他要添置的设备力争及时到位。

在“十二五”期间,检验科继续高质量完成卫生部和省临床检验中心的临床化学、血液学、免疫学、微生物室间质量控制。

各实验室的室内质控按时合格完成,失控有原因分析,并且认真记录。

认真执行我院制定的对科室的质量考核指标和ISO15189质量体系的各项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大学XX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2011-2015)XX学院是一所以职业教育为导向,重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二级学院。

在“十一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学术科研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在“十二五”期间,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学科建设和科研发展的任务极其繁重。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学院发展实际,特制定XX学院学科与科研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5)。

一、目前学院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现状分析(一)取得的成绩“十一五”期间,学院逐步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与各教学系相关学科相结合,以专业为导向,以学科建设支撑专业发展的学科建设思路。

在院领导精密部署和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下,学院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1、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在开拓中前进,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鉴于学院创办时间短,科研力量薄弱的现实,学院一直坚持“以院内力量为主、借助院外力量”的方针开展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

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主要借助院外科研力量;而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关性研究、职业教育与专业建设相关的研究,则以院内研究力量为主。

目前,两方面稳定的研究力量约为30人左右,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的科研队伍。

学科队伍中含博士生导师1名,学科带头人3名,学术带头人2中,学术骨干6名,XX市优秀中青年教师2名,XX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1名。

2、保证资源持续投入,学科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五年来,学院高度重视建设学科平台建设,教学设备、图书资料、管理制度、学术论坛、职业技能大赛参赛机制、“产学研”合作基地等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劣到优、从临时制、随机制到常态化、制度化,形成了对本学科发展的有效支撑。

目前,学院设有高等教育研究所、农民工学院两个研究单位;藏书上万册的专用文献资料室、电子信息室;应用技术论坛和职业论坛两大学术交流平台,是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XX市导游技能大赛、XX旅游管理职业技能大赛、NIITXX市赛区软件程序设计、全国软件专业人才设计与开发大赛等多项职业技能大赛的协作单位和固定参赛单位,并与XX小天鹅公司、苏宁百货公司、XX 啤酒有限公司、登康牙膏有限公司建立了一批了“产学研”合作基地。

3、科学研究跨上新台阶,取得了一批较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学院以人均科研分合格与学院总体科研分合格的“双合格”的科研目标为基础要求,依托院内外学术力量,以“学科、科研、专业”相结合为出发点,在科研论文、学术专著、校级课题、省部级课题、横向课题全面开展的立体科研态势。

2006年至今,学院共申报成功省部级项目10余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CSSCI 以上20余篇;出版专著近5部;出版教材7部。

李定清教授主持的“构建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多维互动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获XX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同时,本学科广泛开展学术交流,先后聘请市内外专家10余人开展高水平讲座,并多次承办全市性学术会议;2010年10月,学院将举办中英职业教育论坛,就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进行交流。

XX学院2007-2009年科研成果一览表4、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在人才培养方面获得了新的突破。

五年来,学院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育人特色,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育人效果良好,学生评价颇高。

2010级应用本科学生毕业率达到95.4%,学位率达到87.8%,分别较2007年上升11个百分点和44个百分点。

近两年来,学院毕业生考研取得“零”的突破,并呈逐年递增的趋势,仅2010年一年就有16人成功考取硕士研究生。

在各种职业技能大赛中,成绩显著,共获得全国高校市场营销大赛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XX市导游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XX 旅游管理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NIITXX市赛区软件程序设计大赛一等奖1项;全国英语竞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9项。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由于普通高校办职业技术教育在全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加之XX学院成立时间较短,学院在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1、特色仍不够鲜明,学科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

与全国其它高校的职业教育学院一样,由于普通高校职业教育的学科定位与全日制普通高校和中、高级职业教育学院的相关专业设置严重重叠,XX学院也存在专业特色不够鲜明,学科定位有待进一步明确的问题。

与普通高校相比,学院在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培养上存在劣势;与其它中、高级职业教育学院相比,学院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又不存在明显优势。

因此,XX学院在XX市高等教育中处于一种两难境地。

2、专业方向不够明确,优势不够凸显。

在专业设置严重重叠的情况下,学院尚未在专业方向建设上取得突破,没能形成一到两个具有自己鲜明特色,甚至为我院所独有的专业方向,从而在专业方向上和其它院校形成错位竞争的格局。

3、师资力量仍显单薄,没有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

近年来,虽然学院教师队伍不断壮大,但与学校其它学院相比,师资力量仍显单薄。

这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数量不足。

2010年,我院在校学生达2994人(2009年数字),但只有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只有26人。

教职工数量仍显不足。

(2)结构不合理。

教职工主要以40岁以下、职称为讲师以下的青年教师为主,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不合理。

(3)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教职工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人,整体素质仍有待提高。

(4)缺乏懂职业教育和研究职业教育的教师。

(5)研究领域分散,未形成稳定的科研团队。

二、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及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是不断增强学校办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的基础,它影响并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水平和特色。

基于本学院学科发展现状,结合未来发展目标,XX学院学术委员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突显应用技术办学特色的中心任务,提出了“一个导向、两个整合、三位一体、提升水平”的建设思路。

即“以专业为导向”,“整合院内院外学科研究力量,整合职业技术教育学科研力量与各专业科研力量”,全面开展“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总体建设,力争在专业建设、人才建设、科研水平等方面取得较大提升。

(二)基本原则1、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与学校总体发展战略相衔接的原则。

XX学院的专业建设与学科建设不能搞闭门造车,而是要置于学校总体发展战略中统筹考虑,统一规划,做到与学校总体发展战略和相关规划相衔接。

2、以应用技术本科为主,多层次、立体化发展的原则。

根据职业教育基本规律与未来发展趋势,XX学院未来的学科体系绝不能是单极的,而是要以应用技术本科专业为主体,向上发展专业硕士,向下衔接高职专科,构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立交桥”。

3、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政策、制度、激励机制等导向平台,推进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有效融合,强化学科建设对专业建设的支撑力度,通过学科建设水平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同时,通过专业建设对专业教师队伍、学科研究方向、科研成果与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等方面提出新的要求,拉动学科建设,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4、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塑造特色专业的原则。

XX学院在专业建设上必须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宗旨,努力塑造自己的特色专业,走一条与学校相关学院的相同专业进行错位竞争、以特色求发展之路。

三、学院“十二五”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的主要目标与任务(一)学科建设方向未来五年,在学科建设方面,学院应集中优势资源,争取在以下领域取得较大突破:(1)充分借助农民工学院这一研究平台,结合XX城乡统筹的大环境,重点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乡统筹领域进行攻关,争取取得一批重量级的研究成果;(2)充分借助高等教育研究所这一研究平台,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原理和发展规律、中外应用型本科的比较、以及职业技术教育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等重点领域进行研究,争取取得一批有影响的研究成果;(3)继续坚持“产、学、研”三位一体的指导思想,强化校企合作办学,注重对职业教育在“生产、办学、研究”三方面的结构途径、策略以及相应的配套措施的研究;(4)严密筹划、积极准备,在与学校其他相关院所进行资源整合的情况下,为以职业教育学申报教育学硕士点创造条件。

(二)学术队伍未来五年,争取通过外引内培,打造出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学历职称高、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学术队伍;形成若干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

1、继续大力引进具有高职称(正高、副高)、高学历(博士)的学术人才,争取未来形成30人左右的学术队伍,其中院内各专业分别为2~3人,院外校内为10人左右。

2、继续鼓励教师参加进修、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学术素养,进一步改善师资队伍整体质量,力争2015年,再增加10-15人的硕士生导师;3、围绕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农民工学院、以及各个专业方向,组建若干以学科带头人为龙头、以学术带头人为主体、以中青年学术骨干为支撑、具有稳定的研究方向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

力争五年内,在职业教育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统筹研究等领域形成1-2个校级科研团队,在营销、会计、旅游、酒店、计算机等专业的特色研究方向形成3-5个院级科研团队。

初步形成具有团队协作、联合攻关能力的科研“联合舰队”。

(三)科学研究根据学校的学科建设目标和思路,结合学院的专业特色,不断推进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研究,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

未来五年,力争中标国家人文社会科学基金课题1~2项,实现我校人文社会科学国家课题零的突破;争取申报中标省部级各类课题8~10项;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00 篇,专著4-6 部;获省、部级奖2 项。

根据我院各系的科研工作具体目标(参照下表),整合学院各项资源,制定较为细致的5年科研目标。

此外,以专业协会为平台,积极组织学生科研活动。

教师对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和在校期间撰写的论文进行指导,并推行教师和学生学术成果共享与责任共担的制度。

把学生科研与学生科技创新、撰写论文结合起来,力争学生公开发表文章达到1%以上。

(四)讲座会议加强学术交流,营造学术氛围,建立以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为主体的学术报告会制度;以高等职业教育研究所与专业协会为平台,积极开展学术沙龙和学术论坛工作,举办院级大型学术讲座10-20场,以教学系为单位的学术讲座60-80场;按计划派出一定数量的老师外出访学,鼓励全院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继续巩固和加强学院在全国和西部的学术地位,力争承办1次国际职业教育或应用型本科学术会议,承办2-3次全省性及全国性的学术会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